千秋雪 发表于 2015-9-8 12:14:39

细说形容词——阴阳

细说形容词——阴阳 (2013-01-21 00:41:27)转载▼
标签: 杂谈       
我想,我们这一代里大概不会有多少人在求学时就已经知道左耳旁、右耳旁的出处。其实这个偏旁是阜字的异变写法。

阴,会意字,从阜从侌(yin,也是声旁)。阜的本义是土山,做偏旁多表示与地形有关;侌的本义是云团或雾气,所以,阴字的本义指山被云雾笼罩之处。对中国北方地区而言,这种地方通常就是山坡的北面或者谷地的南面。华阴在华山北面,淮阴在淮河南面,就是这么个缘故。阴后来被引申为北面或者朝北的代称,例如阴山。简体字的月旁是从阴阳相对的关系里附会出来的写法,没有出处。

阳,会意字,从阜从昜(yang,也是声旁)。昜的本义是辐射、发散,其古用法可以同日,指太阳,所以阳字的本义就是太阳照得到的山坡面。与阴面相对,山坡的南面、谷地的北面才朝阳。衡阳在衡山以南,洛阳在洛水以北,也是这么来的。

阴阳相对,附会出来许多引申义。比如,古人认识到了太阳对地球生命的作用,有崇拜太阳的文化,因此得到阳光照耀自古被视为幸运、尊崇的现象。这种感觉正是与晒不到阳光的人做对比之后自然萌生出来的。须知,上古时代上顿不接下顿是常有的事。一方面,在地盘争斗的过程中,能够抢到山阳面作势力范围,毫无疑问就占据了食物的高产区——阳面往往生长着有更多的绿色开花植物,从而吸引到更多的食草动物,以及随之而来的食肉动物,而这都是上古人们的食物来源,另外还提供了枝叶可以搭建帐篷茅屋(山洞一是难觅,再者容积不易变更,因此建房子是高能力氏族的行为特征)、提供了毛皮可以成衣御寒。另一方面,山阳面生长着较多的树木和灌木,可以用来生火取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着食物匮乏所导致的寒冷。还有,山阳面隔着寒冷的北风,迎着温湿的南风,以及较好的自然光照,这些都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优良环境条件。生存在这种环境之中,人们自然会产生得天独厚之感,会感天戴德,会较多地心存感激。而那些生存在山背面相对的环境里的人们,很难通过朴素原始的道德伦理观念完成自我约束,因此更多地出现仇视和嫉妒心理,以至于率先挑起争斗。通常争斗的核心最终都落在生存地盘这个概念范畴上。当这种争斗逐渐成为传统与历史深深铭刻在人们的社会意识之中后,关于阴与阳的概念延伸就出现了明显的褒贬之分。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历史总是由胜利者写就的,因此我们所能看到的褒贬态度无不来自于胜利一方。就客观条件来讲,山阳面的氏族总是更有机会获取最终的生存竞争胜利的。当然,这要看他们抓不抓得住这样的机会。相对的,只要死不了,山阴面的氏族往往更有抓住机会的细心、耐心与决心。

在汉文化里,阳的引申义指光明、光荣、有实力、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泽被众生等(例如附会出来的大日如来形象),而阴则被引申为昏暗、卑鄙、虚伪、下流、贻害社会等等(例如阴曹地府)。在英文中,对应的positive和negative与之意思类似。不过同为阴阳之辨,汉文化与英语文化里有个极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汉文化里的阳是处于防御态的,而英语文化里的阳是处于进攻态的。这个区别具体的体现在,假如我们能为阳性势力划定一个边界范围的话,汉文化里的阳是有个向心力总在试图尽量不让势力越出边界一步(一旦越出边界,那就是泼出去的水,例如清民今几代中央政府都拒绝施救南洋华侨,又再如绝不开第一枪)。因此汉文化里的阳时刻受着阴的威胁(也可以说阳总是吸引着阴);而阳也没有认真想过主动出击,一劳永逸地消灭掉阴(历史上的霍去病、蓝玉等人实在另类,本质上也为汉文化难容,因此必须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才能享受受后人尊崇的待遇,而民族性恰好是这种向心力的一种表现)。英语文化则刚好相反,那里的阳性势力总是按捺不住地想发散到边界外面去,反倒是阴总在防守(这一点在西方媒体的价值观上就体现得相当突出,他们就不待见那些邪恶势力或是劣性民族,不会想着和平共处,而是时刻准备着出兵剿灭)。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得物理学中关于阳极阴极和正电负电的概念定义,先贤们翻译过来的说法刚好与汉文化不一致,为此才在知识教授过程中多次重复强调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的区别。

汉文化里将阴阳作为自然辩证法的两个基本概念来使用,创造了一套相当完备的逻辑体系,用来解释自然科学现象以及人文社会特征,在近代之前始终处于思想主流地位。这套逻辑体系的常见表述例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太极图,其中的两仪即为阴阳。太极图由黑白两条鱼组成,浮在上面的白鱼代表阳,沉在下面的黑鱼代表阴。四象则指在阴阳两仪的基础上各增加两极的概念,产生少阳、太阳、太阴、少阴这四象。

太极图是易经思想的直观体现。所谓易,指的是变化;事物状态的变化,落在基本概念上就是运动。因此,太极图是一幅关于运动的图像。如何无中生有,如何一分为二,如何偏倚侧重,如何普世推敲,都在其中有展现。例如在朴素的辩证法里,只要一个概念被定义出,那么它就始终处于一种饱满充实的状态,不是虚无缥缈的。即使这个概念完全没有实际意义,那么它至少也被空这种意义所填充着。下定义,这便是无中生有。一分为二就是常见的二分法,也是为许多人所难以容忍的非此即彼。如果不演进到四象这个层次里,那么太极图就是一个简单的半月图,阴阳界限是一刀切。当视角深入到生盛衰亡、阴阳转换的规律时,太极图里阴阳界面互有出入,甚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再自然不过了。我常拿来比喻人的效率状态的单振子波动图,其实就是阴阳变化的实例。但是请不要因此就奢望找到途径使人更多地处于高效率的亢奋状态,用这种方法来提升生产力,这属于竭泽而渔,人体是受不了的。关于提升生产力这种事情,还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可以寻觅机会,却不要被主观意愿所主导。

四象的相互演化,阴阳的湮灭重生正如太极图中所示。列宁曾经有名言——只要往前多走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以及中国的古语“过犹不及”都是这四象演化的生动表述。凡事只能看到阴阳两面,也就是二分法,还不能算是全面。当看到了四象,才算知道了尺度分寸,才会出现胸怀天下的视角和气魄。曾有人评论说中国人的哲学观就是天下观,其实是从这里出来的。生老病死这种自然现象,完全可以用四象的演化来解释,只是请先尽量不要往生命轮回理论上去靠。为质量管理界所熟知的PDCA循环,在形式上类似于四象的演化,却在实质上并不是一回事——PDCA是四个步骤,可能会出现交叉,并非同一件事情的四个相互正交的状态,此处需注意区分。

可以这么说,当我们看到四象这个层次之后,我们眼中的世间万物将不再有纯粹可言。不会有绝对的美好与恶劣、坚强与脆弱、正确与错误、高尚与卑鄙,万物都将不得不挂上条件尺度的量纲。例如,不盖棺,不定论,说的就是要评价一个人,必须界定出评价区间,因为结论受条件影响。类似的,要测试一型产品的质量,测试报告只能给出类似这样的结论——基于已完成的测试项目,在测试过程所经历的客观条件下,该产品符合/不符合XX质量要求——具体的结论受到太多具体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从四象再演进到八卦,就更难看出其中的优劣褒贬了,你没办法搞一刀切。

为什么要从阴阳两仪继续深入推演到四象呢?有两层原因。一是认识世界的需要,二是改造世界的需要。简言之,单靠定性不够用了,要增加定量分析。过去许多革命理论家惯于用二分法来分析事物,例如耳熟能详的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我们在入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二分法来练习掌握逻辑分析的流程思路;我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二分法来归纳总结。但是二分法属于比较粗糙的逻辑分析法则,它不足以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当我们必须操作细节时,我们的指导方法也要跟着深入演进,不能停留在二分法这个层次上。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在许多政治与社会问题上,关于统一量纲这个课题还没有系统化的公认的成套理论可以作为工具借用。目前也就是在经济领域有货币量纲作为基础衍生了一系列理论,只是尚不全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值得人类继续支付智慧。

受能力所限,许多人分辨不到四象这个层次里——因此他们的生活乃至思维习惯都非常依赖于二分法,只能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则很难——却又难以忍受二分法的原始粗暴,于是提出了“灰度”的概念。其实这个概念是在政治范畴出现之后才产生出来的,用来应对政治问题。灰度是指在二分法基础上增加容忍,不搞一刀切。就举措的表象来看,似乎与四象法则殊途同归,但本质其实并不相同。灰度法则刻意模糊化事物的差异分辨,避免对事物开展定量分析;而四象法则却是优先分辨差异,尤其将差异落在量纲上。灰度法则避免正面pk,四象法则却刻意排座次。可以说,无政治,无灰度,因此灰度与四象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灰度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是裹脚布——因为脚小,所以干脆缠脚——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消极保守的意味更多。灰度思想的支持者认为,适当地使用灰度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代价、节约成本。但从长期来看,灰度法则的实际作用无非是将明细法则的训练成本拖延成组织的事故代价,而后依靠挪用专项资源、用非制度性手段来平账罢了。这是由于提出灰度思想的人看不到四象层次,因此在针对问题的态度上也只能非二分法即灰度了。他们还没学会怎样高效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仍在纠结绩效高差这种二分法领域的问题。

在太极图中,无极是无法描述的,太极就是那个圆,这一步演进所增加的是能不能描述这个属性。从太极到两仪,这一步演进所覆盖的是能不能区分描述这个属性。从两仪到四象,这一步演进所覆盖的是能不能定量区分描述这个属性。而从四象到八卦,这一步演进所覆盖的是能不能按角度定量区分描述这个属性。具体怎样应用“能不能分角度定量区分描述”这个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孽生出了n多的方法。在西方科学体系里,这种思维分析的演进层次是常用的手法,而味道纯正的汉学传承里最为人所耳熟能详的却是各式各样的预测学说,常见的例如风水、批八字,而太极图的哲学思想却在大师们云山雾罩的信口雌黄中断代了。由于文化传承的缺失,太极图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很少被系统化地应用,而且现代媒体语言中也一般不使用阴阳这对术语,但会启用类似的说法,例如“社会负面情绪”、“正能量”这些潮词其实都在阴阳可表达的范畴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0e9f750101g6cx.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说形容词——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