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6-1-12 19:59:30

《侍诊实录》

                                          前            言
      人的一生会遇到好多决定,有的决定无关紧要,但有的决定却会影响人的一生,到绿芸堂门诊的学习就是对我人生影响特别大的决定。

说起来绿芸堂,还是有些曲折。

我是一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学习了中医的基础课程,但当要进行实习的时候却犯难了,因为一方面知道现在的医院通常是以西医为主,另一方面苦于“人脉”不广,不知该怎么办。就在这时,重庆荣昌区人民医院的刘世峰主任给我介绍了一位民间中医——姬领会先生。从刘老师那得知姬领会老师的联系方式后,我将电话打了过去,向姬老师说明情况后。姬老师告诉:“只有人品好,喜欢学习中医就行。”与老师通完电话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样,实习的地方就算有着落了。不过,说真的,有些失落,原因是其他的同学都到医院里实习了,而我,却到了一个民间中医诊所实习,视野肯定会比其他的同学小很多,因为到医院实习的同学可以了解各个科室的情况,也可以见识医院里的看病流程,更可以学到“正规”的治病方药…

半年后,我来到周村绿芸堂领会中医诊所。这里既没有想象中的打扫卫生,也没有要求背汤头歌诀,只是让我记实用的理论和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想象中的那种“失落”感少了好多。

      在绿芸堂老师为了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并运用中医,要求我和其他的同学每天都写跟诊日记,老师说:“跟诊日记,对我来讲不重要,但对你来说却是相当地重要。你每天记录一点点,一年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就这样我开始记录跟诊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路历程。

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我学习了半个多月后,以前的那种“失落”感荡然无存,因为,我明白了好多:

中医真的很简单,没有我想象中的玄而又玄,在这里学习,我以“实用”为目的,以“临床”为工具,每天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患者,有初诊的,更有复诊的,通过复诊患者的描述,不仅可以检验中医的临床疗效,还可以让我更好的将临床与理论相结合,比如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人”、来了解“病”、通过望闻问切之后的归纳总结情况等等。

用兵如用药,对士兵不了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在绿芸堂,我和其他的同学不但可以近距离的接触中药,而且,能直接口尝的中药就直接尝味,不能直接口尝的中药,泡水喝,以了解“味道”。当然,中药的气味,更是可以直接闻了。这样一来,就能很快的将中药记住。

      中医之理就是生活之理。在这里我不但明白了中医的思维——简单思维、理思维、象思维,而且还知道如何更好的生活。以前从来不做饭的我,回家后给父母做了一次饭。

以前,有人说“中医的根在民间”,通过来到绿芸堂,我才深有体会,姬老师不但理论知识扎实(姬老师早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陕西中医药大学)而且临床疗效好,不但常见病、疑难病取得好的疗效,而且对于癌症,也有较好的疗效,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想象。比如多发性骨髓瘤、肺癌的两例患者已经临床治愈,而且治疗一例肺癌转移到食道的患者,从来时的吃饭靠水冲到半个月后的一次吃一个馒头,平时还吃点饼干,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来不敢想的。

做事先做人,做医必有德。有次一个患者来门诊,脚后跟疼,老师一针下去,疼痛缓解了好多,患者想再用中药治疗,但老师说“你回去感觉一下,如果还没好的话,明天再针灸一次,好了,就不用来了”,当时我有些不解,用中药,肯定能赚钱,而针灸,在门诊都是免费的,为什么老师要这样?问老师后,“你看到他穿的衣服了吗?对面工地上的,赚钱不容易,能帮他们省点就省点”。

正是如此,我决定以后在绿芸堂工作,这点,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永守中医魂,无愧中医人,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为了中医的发展,老师每天在绿芸中医交流群进行病案解析、每周三晚讲课,做这些,都是为了中医的发展。没有呐喊,只有实际行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学习中医,运用中医,老师让我把自己的日记公开,以供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参考,让大家知道如何学习中医、学习中医的哪些内容等等

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只能抛砖引玉,在博大精深的中医面前,也许我只是“瞎子摸象”,不过,在老师的“指示”下,愿意和更多的同道朋友分享我的实习经历,也想以此来结交更多的中医朋友。

                                                                        武    聪

                                                                      2016年1月12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侍诊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