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6-1-31 08:20:24

学好中医必须熟读中医经典

熟读经典:做优秀中医的必要条件
2016-01-31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6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任凤梅

编辑/张亚娟 ⊙ 校对/居业


I导读:“读经典做临床”的提出,是基于对以往“名医”成长经验的归纳总结。它导源于以下的事实:中国历代名医没有一个不是熟读经典的,也没有一个不是勤于临床的。因而将“读经典做临床”作为当今"名医"的必要条件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做优秀中医的必要条件——熟读经典


优秀中医当是热爱中医药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且医德高尚、理论深厚、医术精湛、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临床人才,而经典医著是古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内容浩瀚,其深不可测,其广不可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及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临床实践中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自古医家出经典,故要成为一名优秀中医,熟读经典大有必要。


1、经典著作是中医治学的根柢,是医学必由之径


读书、治学要有扎实的根柢。晋·葛洪《抱朴子》言:“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功。”中医治学的根柢就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学习中医学要读的书很多,但要有根柢就要先熟读经典。清·程芝田《医法心传》中说:昔贤云书宜多读,谓博览群书可以长识见也,第要有根柢,根柢者何?即《灵枢》、《素问》、《神农本草》、《难经》、《金匮》、《伤寒论》是也,宜先熟读。然后“再阅诸子百家由博返约,不致歧途流为偏僻,虽不堪升堂入室,亦不致为门外汉。清代医家徐灵胎认为: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学习中医学如果不熟读经典著作打好根柢,就象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水平不高,基础不牢,没有发展潜力,即使稍有成绩,也只是昙花一现。


《灵枢经·叙》中说:“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然而,中医学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不可能一一读及。故医学读本当从大处着手(《顾氏医经读本》)只有学好经典著作等大家方书,才能锻炼真才实学。不通天地人,不可以言医。学习医学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但如能“精穷岐黄仲景之遗书,探其源而通其变,则难者不难”(《医学实在易》)熟读经典著作是医学必由之径。据统计,名老中医最早阅读的医书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中医经典原文,频率为38.10%,其次是本草,临床医书出现的频次最低;名老中医最早阅读的医书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黄帝内经》,频率为24.24%,其次为《濒湖脉学》与《药性赋》,各占9.52%,稍次的是《伤寒论》和《汤头歌诀》,各占8.33%;名老中医最推崇的医书中,频次出现最高的是《黄帝内经》,占32.86%,其次分别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与《难经》。


以上的统计数据表明,要成为名医、大医、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就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纯熟的经典知识,储备丰厚的中医学发展潜能。只有熟练掌握经典,灵活运用经典,才能真正学好中医学,才能发展中医学,不断提高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


2、学好经典著作是造就名医的需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强调,当前要大力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造就新一代名医,这是时代的呼唤。名医是优秀临床人才中的佼佼者,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为行业内外公认的医学理论功底深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有相应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临床专家。历代名医为中医药学的进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实践证明,名医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学的继承离不开名医,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名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名医。


优秀临床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优秀临床人才的培养、名医的造就必须抓好两个必要环节,即熟读经典和临床实践。中国历代名医没有一个不是熟读经典的,熟读经典是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熟读经典,才能把握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而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药学的精髓,蕴涵着理、法、方、药等丰富的理论,反映了中医药诊治疾病的思维方法,对于中医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于己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来说,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熟读经典是使自己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


3、经典著作是中医学发展、创新的源泉


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有言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可以看出,1700年前的张仲景就己非常清楚什么是守旧,什么是创新。当时的医家不知学习经典,只固守着家传的一点经验,这就是守旧;而若能够“思求经旨,演其所知”,这就是创新。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的发扬光大离不开继承,更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中医药事业与时倶进的源泉和动力,没有创新,继承便失去了生命力。中医学凭什么去创新,就凭经典。经典是个后延性很大的早熟的文化,是历久弥新的东西。熟读经典不是守旧,而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所以我们要“思求经旨”,学习《内经》、《伤寒》这些经典,以“演其所知”,发展、拓宽我们局限的知识,从而发展、创新中医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好中医必须熟读中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