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朝阳 发表于 2016-3-7 18:44:11

金匮要略复习笔记

金匮要略复习笔记
1.苍术去湿之力胜于白术,若寒湿较重,可以以苍术易白术,或苍术 白术同用。
2.从栝楼桂枝汤中可以看出,花粉具有生津养筋之能,所以有桂枝汤证兼有颈项拘急不舒,舌苔少津者,可以用之。
3.百合地黄汤:百合病病机主要是心肺阴虚内热,热扰心神,神无所主。治疗以清养滋润为原则。百合味甘平,入心肺经,润肺清心,益气安神,不仅能补虚滋养,还能镇静,祛邪。地黄益心阴,
滋肾水。
4.甘草小麦大枣汤:脏燥多由于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郁而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所致。表现为情志不宁,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乏力。治用甘草小麦大枣汤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方中小麦养心安神,甘草大枣甘润补中缓急,使脏不燥则悲伤叹息诸证自去。可以常与百合地黄汤联合应用。
5.四逆散证应与百合地黄汤 甘草小麦大枣汤鉴别应用。
6.栝楼牡蛎散:阴虚伤津口渴者。花粉生津止渴,清肺胃之热;牡蛎咸寒质重,能潜降虚热,使之不上浮灼津。牡蛎可以软坚去水饮,如胁下。
7.当归赤小豆散:当归 赤小豆3升 原方当归无用量,一般可 当归30克 赤小豆150克 1:5比例。用于湿热毒结成脓。赤小豆渗湿清热,排痈肿脓血;当归活血祛瘀新生。脓在上在下者均可。
8.升麻鳖甲汤:升麻2两 甘草2两 当归1两 鳖甲手指大雄黄半两 川椒1两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升麻鳖甲汤去雄黄川椒主之。
阴毒反而去川椒雄黄之热药,似乎有误。升麻甘草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 唾脓血,当归 鳖甲活血化瘀 滋阴,雄黄 川椒温中,引火归元,雄黄: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川椒:辛、温。有小毒。入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鳖甲:咸寒,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骨蒸劳热、疟母、胁下坚硬、腰痛,经闭症瘕等症。
9.白虎加苍术汤 白虎加桂枝汤 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
10.中风病是因正气亏虚,邪气入中,经脉气血运行受阻,而多见半身不遂。痹症是风寒湿邪侵袭局部肢体所致,多见于上肢或下肢的局部不遂。
11.《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3两 桂枝3两 杏仁40个 甘草3两 当归3两 川穹1两 人参3两 干姜3两 石膏3两扶正驱邪,清热疏风。微汗解。
方中麻黄、桂枝发散风寒,杏仁、石膏助其宣散外邪;人参、甘草、干姜益气温中,当归,川芎养血通络,俾外邪去,气血足,则风痱自愈治亦从开合同时下手:
元犀按:方中麻黄、桂枝、干姜、杏仁、石膏、甘草,以发其肌表之风邪,兼理其内蕴之热;又以人参、当归、川芎补血调气,领麻黄、石膏等药。穿筋骨,通经络,调营卫,出肌表之邪。是则此方从内达外,圜转周身,驱邪开痱,无有不到。
12.防己地黄汤:防己1钱 地黄2斤 桂枝3钱 防风3钱 甘草2钱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13.乌头汤:金匮要略乌头汤,芍药甘草芪麻黄。用于寒湿历节。乌头5枚 芍药3两 甘草 黄芪3两 蜂蜜
用于寒湿留滞关节,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故关节疼痛剧烈。故予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麻黄祛风发汗宣痹;乌头温经散寒止痛;芍药甘草缓解止痛;黄芪固表除湿,与散寒除湿药同
用,具有扶正祛邪之效。微汗解。
14.血痹病:是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微疼痛为主证的疾病。
虚劳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脏腑阴阳气血虚弱的一种慢性虚弱性疾病。
15.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两 芍药3两 桂枝3两 生姜6两 大枣12枚 黄芪为君,补益在表之卫气,充肌肤,温分肉;桂枝解肌祛风,通阳;芍药敛阴和营除血痹,使营血足,血脉通行。生姜大枣
调和营卫,重用生姜,以生姜辛温散,寒发表祛邪。去甘草乃嫌其甘缓。
16.桂枝加龙骨牡蛎,阴阳两虚,偏于阳虚之盗汗;偏于阴虚者,用当归六黄汤,益气补血练汗养阴清热。当归6 生地6 熟地6 黄连6 黄芩6 黄柏6 黄芪12
17.酸枣仁汤: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治失,川穹知草茯苓煎。肝阴虚失眠。伴随烦躁易怒,口苦,头痛眩晕,脉弦细数,怔中,乏力,舌红少苔。酸枣仁养阴安神;知母
清肝润燥除烦,甘草清热与枣仁合用酸甘化阴;茯苓宁心安神;川穹疏肝调血。
1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 亡血 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
失精家是久患遗精,精液耗损太甚,阴损及阳的病人。下焦阳虚不能温煦,故少腹弦急,阴头寒;阴虚精血衰少,不能上荣头目,故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即可见于失精家,也可见于下利清
谷和亡血。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是阴损及阳,阴失去阳之固摄,走而不守为失精;阳失去阴之滋养,浮而不敛;阴阳失去维系,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交于心,心肾不交,心火浮动
,则为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是补虚调阴阳,固涩精液。方中桂枝温阳,芍药敛阴,桂芍合用能温阳配阴;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和中;故桂枝汤治外可调和营卫,治内可补虚调阴阳;加
龙骨牡蛎功能重镇固涩,又可潜阳入阴,使阴精不至下泄,虚阳不至上浮,阴阳相济,心肾交通则诸症可愈。
19.小建中汤:虚劳里急,腹中痛,悸,扭,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饴糖1升 桂枝3两 甘草3两 大枣12枚 芍药6两 生姜3两
里急,腹中痛--里寒;悸 扭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虚热;病机为阴阳两虚。四肢酸痛是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肾虚阴不能内守,故梦交失精。阴阳两虚,寒热夹杂,补阳则损阴,养阴则
碍阳,因此调补脾胃,建立中气,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气立,则能化生气血,气血生则阴阳协调,寒热错杂之证可去。小建中汤为建中气之方。方中饴糖为君,以建中气,温中补虚;
芍药酸甘,滋阴敛营,补阴之虚,又可助饴糖缓急止痛;桂枝温阳,得饴糖辛甘化阳,又可与芍药调和营卫;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中调脾胃,与芍药酸甘化阴。偏于阳虚见里急腹痛,短期心悸
舌淡红苔白,恶寒等症,较为合适。
20.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兼有少气 恶风或不仁者。
2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生地黄8两 山药4两 丹皮3两 泽泻3两 山茱萸4两 茯苓 3两 桂枝1两 附子1两
腰为肾之外府,肾阴阳俱虚,腰失所养故痛;阳虚不能温煦故少腹拘急;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不利(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丸以干地黄为主药,滋阴补肾,益髓填精;山茱萸补肝,敛精气;
山药健脾益肾精;桂枝附子补肾阳,鼓舞肾气;与地黄相伍则阴得阳生,阳得阴化,阴阳相济,生化无穷;茯苓健脾益肾;泽泻丹皮降相火;茯苓泽泻亦可渗湿利尿。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
阳之弱,可以化水。
按语:仲景言肾气丸而不言肾阳丸,是因肾气与肾阳之含义有异,肾气乃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间,生生不息。方中六味丸明显重于桂附,其作用在于滋补肾阴,肾气丸纳桂附于滋润中的十分之一
,意不在补火,而在微生火,即生肾气也。少腹拘急,与小建中的里急,症状类似,但部位不同,建中汤在大腹(脾主大腹),此在少腹。
22.天雄散:天雄3两 白术8两 桂枝6两 龙骨3两
23.肾不纳气: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的病证。肾主纳气,而肺主降气,在中医整体来看,肺降气肃降,而肾摄纳,如果是肾摄纳气不行,就导致气体上逆,而表现为为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的病证。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或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大无根;或气短息促,面赤心烦,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益甚和肺肾气虚表现为辨证要点。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肺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机能活动减退,故神疲声音低怯。舌淡苔白,脉沉弱,为气虚之征。若阳气虚衰欲脱,则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虚阳外浮,脉见浮大无根。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息促。肾气不足,久延伤阴,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故面赤心烦,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可用肾气丸加减
24.奔豚汤:病机是由于肝气不舒,气郁化火,由冲脉上逆而发为奔豚,出现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之证。往来寒热是肝郁少阳之气不和所致,另外尚可见腹胀,嗳气,心烦口苦,急躁易怒,
舌边尖红,苔薄脉弦数。
25.温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补血不在补,而在祛瘀,淤去血自生。
26.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之为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瓜蒌1枚 薤白半斤 白酒7升
胸阳不振,饮邪上乘,阻遏胸阳,胸背前后不能相互贯通,故胸背痛;寒饮上犯,阻滞胸中气机,肺失宣降,故短气 ,喘息咳唾。治宜通阳散结,豁痰下气。瓜蒌苦寒,开胸利气,涤痰散结
;薤白苦辛温,通阳豁痰,下气散结;白酒辛温清扬,通阳宣痹,助行药势。薤白白酒皆辛温通阳之品,可缓瓜蒌寒凉之性,以防伤阳气。
27.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汤主之。瓜蒌1枚 薤白3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本证在是痰涎壅盛,比上条重。
28.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4枚薤白半斤 桂枝1两 厚朴4两 瓜蒌 1枚
本证说明胸阳痹阻,气机郁滞,在前证的基础上病变范围从胸膺部扩大到胃脘及两胁,形成胸胃合并症候。酒性轻扬发散,不利于消除本证胁下逆气上冲,,故去之;加桂枝通阳宣痹,平冲降逆;
加枳实厚朴理气散结,消痞除满;瓜蒌开痰散结,宽胸利气。此为偏实者。
偏虚者,胸阳不振,且中焦阳气也不足,阴寒邪气上逆,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胃合病证。可兼见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大便溏,舌质淡,脉沉弱而迟。
29.茯苓杏仁甘草汤 橘枳姜汤 生姜温胃散饮,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和胃,宣通气机;枳实下气消痞。
30.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薏米15两 附子10枚
胸痹重症,急性发作者。薏米除湿宣痹,缓解筋脉痉挛;重用附子温阳去寒,通痹止痛。
31.桂枝生姜枳实汤: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3两 生姜3两 枳实5枚
中焦阳虚则阴寒内盛,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寒饮阻塞胃脘,故痞;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则停留在胃中寒饮 邪气亦随之上逆,故曰诸逆。诸逆之临床表现:气逆抢心,干呕气塞,
心窝部向上牵引痛,胸满,呕吐等。桂枝生姜散寒通阳,温化水饮;枳实下气开结,消痞除满。
32.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彻背,背痛澈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乌头1分 赤石脂1两 川椒1两 附子半两 干姜1两
急性心梗。赤石脂温瑟调中,收敛阳气,以防辛散太过而伤正。
33.九痛丸:附子3两 生狼牙1两 巴豆1两 人参1两 干姜1两 吴茱萸1两
34.厚朴七物汤中所用桂枝汤去芍药。
35.附子粳米半夏汤与大建中汤,病机都属于脾胃虚寒,但两者轻重有别,附子粳米半夏汤较轻,且病位仅在中焦,大建中汤寒气上冲之胸腹。另外自认为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附子粳米半夏汤水汽盛与大建中汤。
附子粳米半夏甘草大枣   川椒干姜人参饴糖
36.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大黄3两 附子3枚 细辛2两
素体阳气不足,运化无力,阴冷寒邪凝滞胃肠,腑气不通,出现腹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不通。胆胃相近,寒气上犯,拥逆于胆,致少阳胆经经气不利而胁痛。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
故发热。
37.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是寒疝发病的内在依据,外寒侵袭是其发病的条件,阳虚与外寒相搏,寒气凝结,则见腹痛。常用方:乌头桂枝汤。
呵欠:病理性的呵欠,是中阳不足,阴寒内盛,里阳欲伸,阴阳气上下相引而作。
38.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让主之。当归3两 生姜5两 羊肉1斤
病机为血虚内寒之寒疝。两胁属肝,肝主藏血,肝血不足而气亦虚,气虚寒生,胁 腹失于阳气的温煦和阴血的濡养,筋脉拘急挛缩,则见腹中痛及胁痛里急。当归养血活血,行血中之滞,
羊肉味厚性温而为血有情之品,能养血补虚散寒;生姜辛温散寒止痛,配当归可入厥阴散血中之寒。临床可兼见: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淡白。与当归四逆汤类似.
39.旋复花汤: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寒邪侵袭肝经气血瘀滞,着而不行,故致胸胁满闷疼痛。喜热饮为温散寒邪;蹈其胸上,暂时畅通气机。旋复花
温通肝络,散结而降气;葱白辛通;新绛活血止痛,现用茜草代替。 旋复花3两 葱白14茎 新绛少许。病机为肝经气血瘀滞,阳气痹结。
40.肾着汤:肾之外府腰之湿邪。
41.脉双弦者寒也,偏弦者饮也。因全身虚寒,所以双脉;饮一般偏注于某处,故偏弦。
42.津液生理代谢:饮入于胃,游溢静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43.甘遂半夏汤:甘遂大者3枚半夏12枚 芍药5枚 甘草如指大 白蜜半升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饮留胃肠,并有下行之势,以自利,心下续坚满为主证,故因势利导,攻下逐饮。用芍药开血痹,兼顾脾阴。
44.己椒苈黄丸:防己 椒目 葶苈子 大黄各一两。 腹满,口干舌燥,此肠间有水汽,己椒苈黄丸主之。
饮热互结于肠,气机不利,以腹满,口干舌燥,大小便不利为主。防己椒目葶苈子皆味苦能泄,俱能利水导饮于前,大黄泄热荡实,推饮于后。
45.十枣汤:大戟 甘遂 芫花各等分为末大枣十枚    以胸胁痞硬而满,咳唾,并引胸胁疼痛,脉沉弦或弦为主。
46.溢饮:是外感风寒为主,致肺卫郁闭,津聚成饮,溢于四肢肌肤,以四肢疼痛为主证。
47.苓桂味甘汤:主治痰饮,阳虚水停,兼冲气上逆,重在平冲降逆振奋心阳,敛气归元。
48.茯苓术橘皮枳姜汤:茯苓3两 人参3两 白术3两 枳实 2两 橘皮2两半 生姜4两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胸闷气满不能食。
49.饮停雍肺,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
50.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肾气丸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第一个小便不利,是阳气不足,不能温煦膀胱,膀胱气化失职;以及水饮为病,必然阻遏阳气,常妨碍三焦气化功能,多见小便不利。
第二个小便不利,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膀胱,膀胱气化失职,小便不利。
第三个: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津液上乘,故口渴;又不能化气摄水,故小便反多。
肾气丸中干地黄,至宋才改为熟地黄,因唐以后才有熟地黄制法,近代多用熟地黄。
51.桂枝和肉桂的区别:桂枝善于通阳,其性走而不守,故对于水饮停聚者为宜;肉桂善于纳气,引火归元,其性守而不走,故对虚火上浮,肾不纳气者,用此为上。
52.栝楼瞿麦丸:小便不利者,有水汽,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之。花粉2两 瞿麦1两 茯苓3两 山药3两 附子1枚
病机为下寒上燥的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是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口渴是肾阳不足津液不能上乘,出现燥热盛于上。其舌苔应为干燥少津。用花粉来生津止渴,茯苓瞿麦淡渗利水,山药甘淡健脾制水,附子温补肾阳。
53清热利湿,利尿排石的方剂:八正散 石韦散加金钱草 鸡内金 海金沙
54.桂枝去芍药加舒淇龙骨牡蛎汤:心阳不足,痰迷心窍。
55.黄土汤:下血,先便后血,此为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灶中黄土半斤 黄芩3两 地黄3两白术3两 附子3两 阿胶 3两 甘草3两
病机为虚寒便血,病由中焦脾气虚寒,统摄无权而血渗于下。方中伏龙肝温中涩肠止血;白术 甘草健脾补中;附子温阳散寒,虽无止血作用,但却有恢复中阳而摄血之效;干地黄 阿胶滋阴养血
以止血;附子辛热,故配黄芩以反佐。
56.当归赤小豆散: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病机是湿热蕴结大肠而下血。
57.阳病属腑,阴病属脏。
58.吴茱萸即可温胃散寒,又可泄厥阴逆气。
59.大寒之下,突进大量辛热之药,恐拒而不纳,反致呕吐,故需小冷服,所谓:治寒以热,凉而行之。
60.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2升 竹茹2升 生姜半斤 大枣30枚 人参1两 甘草5两
病机为胃虚有热而呃逆。应伴有虚烦不安,少气,口干,手足心热,脉虚数。补虚清热,和胃降逆。方中橘皮生姜理气和胃,降逆止哕 ;竹茹清热安中,人参大枣甘草补虚。
伤寒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 ,旋覆代赭汤主之。
61.仲景之阴阳脉,有两意:一是浮取为阳,沉取为阴;一是寸关为阳,尺为阴。妊娠脉两尺滑,但亦有“阴脉小弱者”。一般4个月后两尺脉滑。妊娠胃虚寒饮而致恶阻,用:半夏干姜人参丸:
半夏2两 人参1两 干姜1两 生姜;寒热不显呕吐者,是因妊娠引起体内阴阳气血一时失调,冲为血海,隶属于阳明,冲脉之气上逆犯胃,胃气上逆故不能食,呕吐,治宜桂枝汤来调和阴阳,温胃降逆;有热者随症治之。
62.妊娠腹痛,寒者,小腹如扇,附子汤主之;妇人怀妊,腹中亏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当归3两 芍药1斤 川穹半斤 茯苓4两 白术4两 泽泻半斤
病机肝郁脾湿。重用芍药以养血柔肝,佐以当归川穹调肝和血,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
63.当归贝母苦参丸: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当归 贝母 苦参个4两
病机为:妊娠血虚热郁的小便不利。怀孕后,血虚有热,气郁化燥,膀胱津液不足,故致小便难而不爽。当归养血润燥,贝母力气解郁,兼清水上之源以治热淋,苦参入阴分利尿清热。
64.当归散:当归 黄芩 芍药 川穹 白术各半斤。血虚湿热胎动不安。与当归芍药散为对偶。
65.白术散:白术4分 川椒3分 川穹4分 牡蛎2分 脾虚寒湿所致胎动不安。脾虚寒湿中阻,见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白带时下,胎动不安。方中白术川穹温中散寒,健脾除湿;川穹和肝舒气。牡蛎
除湿利水。
66.下淤血汤:大黄3两 桃仁20枚 土元20枚
67.枳实芍药散:枳实 芍药等分 气血瘀滞腹痛。
68.虚 寒 结气为妇人杂病主要原因
69.半夏厚朴汤:妇人咽中如有炙栾,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1升 厚朴3两 苏叶2两 茯苓4两 生姜5两
病机“多由于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气滞痰凝,上逆于咽喉所致。治用化痰开结,顺气降逆。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利水化痰;苏叶芳香宣气解郁。
70.红蓝花酒:红花1两 酒红花辛温活血止痛,酒性辛热,能散寒行血。
71.温经汤:吴茱萸3两桂枝2两 当归2两 川穹2两丹皮2两 生姜2两 半夏半升 麦冬1升 人参2两 阿胶2两
病机:冲任虚寒,瘀血内停,阴虚内热。方中吴茱萸桂枝生姜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阿胶当归川穹芍药丹皮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麦冬滋阴润燥清虚热;人参甘草半夏补中益气,降逆和胃。胶艾汤是虚寒淤血,无阴虚内热。
72.土瓜根散:土瓜根 芍药 桂枝 土元各三两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现者,土瓜根散主之。
淤血郁久化热,经水不利。土瓜根 芍药 土元凉血化瘀,桂枝反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匮要略复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