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0101 发表于 2019-10-1 14:33:02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9-10-1 16:38 编辑

一、首先表明一下我的总体观点:

我所说的意思,不是句式的问题,不是判断句还是疑问句的问题,是句子表达的意义,或者说具体点是句子里表达的逻辑关系。

为什么要分清楚句子表达的逻辑关系?因为文言的“者...也"和现代白话文的“是”在表达前后二者的逻辑关系时,有个缺点,就是可以理解为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等于,一种是属于。如果不清楚这两种意义,就容易出现对原文的误解。

《内经》中这样的句子很多,所以分清楚句子所表达的逻辑意义,对研究《内经》或者正确看待中医理论,就很重要。

二、是不是有我说的两种逻辑关系。

就拿柴胡汤先生的两个例句: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正常的白话翻译是:老师是可以凭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道、业、惑的解释很多,这里且不展开,重点说明其中的逻辑关系。)

这里,老师,和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是等于的关系吗?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可不可以是其它类别的人?朋友可不可以?父子可不可以?兄弟可不可以?我认为是可以的。

所以,如果仅用一个“是”是不能明白的表达“只有老师才应该传道、授业、解惑”还是“老师可以传道、授业、解惑,别人也可以”。

如果将这个“是”解释为“属于”,逻辑上就是“老师属于可以凭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那么,这就是一个符合事实的判断句,是个真命题。

如果将这个“是”解释为“等于”,逻辑上就是“老师等于可以凭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那么,哥哥就不可以教导自己的弟弟,如果哥哥教授了弟弟知识,那弟弟以后就要称呼哥哥为老师,而不能称呼哥哥了吗?显然,这时这个句子就是一个不符合事实的判断句,是个假命题。

如果这个句子勉强说解释为“等于”和“属于”都可以的话,那就看一个例子:“白马是马”,或者“白马者,马也。”这个“是"或者“者...也”,符合事实的解释是“属于”,解释为“等于”就不符合事实。

所以“者...也”或“是",有一种表达“属于”逻辑关系的意义。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正常的白话翻译是:诸葛孔明是卧龙。

这里,诸葛孔明和卧龙是等于的关系吗?有别的“卧龙”吗?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

如果将这个“是”解释为“等于”,逻辑上就是“诸葛孔明等于卧龙”,那么,这就是一个符合事实的判断句,是个真命题。

如果将这个“是”解释为“属于”,逻辑上就是“诸葛孔明属于卧龙”,那么,这就是一个不符合事实的判断句,是个假命题。

所以“者...也”和“是",有一种表达“等于”逻辑关系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者...也”和“是”是有两种表达逻辑关系的意义,“等于”或“属于”。这两种理解虽然并不改变句子的句式仍然是判断句,但影响句子本身表达的意义是真是假!

三、为什么要分清这两种意义

上述这两个句子是真是假,与我们关系不大,理解错了也无所谓。但《内经》中“者...也”句式很多,如果不明确他们深层表达的关系是“等于”还是“属于”,非常影响对经典的理解和讨论交流,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甚至影响对整个中医理论研究发展的态度。

举个例子吧:大家熟知的《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里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我发现很多人就将这个“者...也”理解为“等于”,就是“阴阳就等于天地之道”了! 若问什么是阴阳?就囫囵吞枣的答曰:“阴阳就是天地之道啊,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明白吗?经典里白纸黑字写着呢!”

那么,同一篇里还有一句:“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如果将“者...也”也理解为等于,那么,阴阳等于天地之道,阴阳等于血气之男女,那么,天地之道就等于血气之男女!非常不符合事实!

关键是,在《天元纪大论》中还有一句“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我们知道,五运和阴阳是两样理论,就是说,在这里,五运也等于天地之道!这与上面相冲突,那么,必有一句是个假命题!

如果将这个“者...也”理解为“”属于呢?

那么,“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阴阳就属于天地之道”,阴阳只是天地之道的一部分,天地之道有很多,这就与五运也是天地之道毫不冲突了!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也一样,是“属于”,阴阳只是“血气之男女”中的一部分!血气之男女中,除了阴阳,还有很多其他属性。

这就豁然开朗了!为我们研究和发展内经理论打开了大门,解开了束缚,不能局限在研究天地之道只能研究阴阳!现代理论比如经典力学、化学、相对论、量子理论中不可以用阴阳描述的部分,都属于天地之道!我们中医都可以学习研究和应用!!

先说这么一点吧,如果没有耐心看,或者喜欢断章取义的话,也就到此为止,本人无意反驳。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49&page=3#pid591776

gl0101 发表于 2019-10-1 14:36:49

标题是我加的,特此说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