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7-8 21:46:08

电针改善术后肠麻痹的神经-免疫机制被揭示

电针改善术后肠麻痹的神经-免疫机制被揭示
摘自2022-7-8中国中医药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存志研究团队首次较为系统地揭示了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改善术后肠麻痹(POI)的神经-免疫反应通路,证实电针抗炎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和频率特异性,阐释了针灸理论“合治内府”的现代科学内涵。该研究还为针灸疗法融入围手术期的临床常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研究背景
POI是腹部手术导致的一种医源性疾病,以胃肠功能蠕动障碍为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疼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及饮食不耐受。POI不仅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延长住院时间。据统计,伴有POI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不伴有POI的患者多4天,在美国每年约有15亿美元的花费用于防治POI的发生及发展,这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认为,肠管暴露和手术操作引起的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是POI重要的病理机制。炎症反应引起肠壁水肿、渗出、粘连,影响肌层和神经的功能进而引起肠蠕动减慢,肠运转能力减弱,导致POI。虽然过去几十年关于POI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等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复杂性,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中医认为POI属于“腹胀”范畴,主要由于术后精血亏虚,脉络瘀阻,进而引起气机郁滞,腹部胀满。鉴于POI患者常处于肠外营养支持状态,故中药疗法可操作性极低。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具有特异性和整体性调节的双重特点,并且不良反应少。针灸治疗POI临床疗效确切。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结果提示,针灸尤其是电针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电针可缩短腹腔镜结肠癌术后患者的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方法及结论
刘存志研究团队首先对电针常用频率(2、10、30、100Hz)和常用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中脘、关元)进行筛选,发现1mA、10Hz电针频率刺激双侧足三里可明显改善POI模型小鼠的胃肠动力和炎症反应。在明确最优频率和穴位的基础上,对电针足三里改善POI的局部分子机制进行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发现电针可以直接激活巨噬细胞上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所介导的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既降低局部巨噬细胞的浸润,又抑制循环系统中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进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表达,促进小鼠胃肠动力的恢复。
针刺治疗疾病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刺激体表腧穴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而针刺的这种远程效用可以通过躯体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来实现。故在明确电针治疗POI局部分子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电针足三里治疗POI的神经通路。该研究团队采用脑室注射、神经切除等研究手段,发现以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可以通过坐骨神经抑制迷走神经背核(DMV)中胆碱能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受体)的表达,兴奋颈/膈下迷走神经,进而发挥局部抗炎作用。
研究价值
该研究系统揭示了电针足三里治疗POI的神经-免疫学机制,为阐明针刺防治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足三里穴为下合穴,常用于治疗六腑病证,通过对下合穴足三里治疗肠腑病的机制探讨,揭示了针灸理论“合治内府”的现代科学内涵。
社会价值
该研究可为针灸融入现代医学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彰显了中医针灸在ERAS中应用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可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围手术期管理方案的形成。同时,将进一步促进传统医学干预手段与现代医学的优势互补、加速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的相互转化。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7-8 21:46:57

重点:

针刺治疗疾病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刺激体表腧穴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而针刺的这种远程效用可以通过躯体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来实现。故在明确电针治疗POI局部分子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电针足三里治疗POI的神经通路。该研究团队采用脑室注射、神经切除等研究手段,发现以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可以通过坐骨神经抑制迷走神经背核(DMV)中胆碱能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受体)的表达,兴奋颈/膈下迷走神经,进而发挥局部抗炎作用。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7-8 21:53:59

相关资料:

勿庸置疑经络穴位所在部位也分布有躯体性神经的感受器,但它们在感受银针的深层机械性刺激方面,在感受艾灸的温热和药物(化学)刺激方面,却逊色于外周血管壁及其周围所分布的交感性神经的感受器;即使前者的感受器可以兴奋,除了意识的感知之外,也还需通过反射让交感神经及其所调控的血管来完成机体对针灸刺激应发生的反应。这种神经-体液的复合反应是产生疗效的良好基础, 也是古今中外医家善于和乐于应用多种针灸方法的根本所在。 由此,总结和创造出科学的复合针灸疗法是提高针灸疗效的必然之路[7]。
另外,大家知道“经穴-脏腑相关”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和取得良好疗效的道理所在。自古以来“心胸内关谋”“肚腹三里留”的经验脍炙人口,其中所体现的特异的神经学基础,躯体性神经观点一直未解释清楚。然而,上肢(内关)血管的交感性神经(胸2~9)却是与心胸的交感性神经(胸1~5)有着相重合的脊髓节段;下肢(足三里)血管的交感性神经(胸10~腰3)却是与肚腹的交感性神经(胸6~腰3)有着相重合的脊髓节段。由此说明古老经验中蕴藏了深刻的神经学特异性反射基础。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六:经络概念剖析及其与血管、神经的关系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7-8 21:55:15

循经感传现象之所以被发现和应用,多半有赖于这种现象的可激发特性、可显现特性和可感觉特性。在研究和临床中,以针刺、艾灸、电针、划痕、叩击、化学药物等作刺激物,都可诱发出这类现象。例如以电针机的小圆形铅板电极置于经脉的井穴上,连续给予每秒数次的低频电脉冲刺激(电量酌情掌握),则就可能容易激发出循经感传现象。此时被试者也可能有循经感传现象的感受;甚至在某些人身上还可能观察到循经出汗现象或循经血管神经反应等。在人为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中,研究者用乙酰胆碱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而出现循经红线,又可用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而出现白线。

对于其中机理,躯体性神经观点以非特异性影响来认识,显得十分勉强;以骨骼肌的兴奋和传导来解释,更是说不通。如果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的观点,则是顺理成章的。大家知道,外周血管的交感性神经属于内脏性(植物性)神经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它的传入冲动都不被大脑皮层(意识)所感知。例如心脏的搏动和胃肠的蠕动皆是如此。皮层内脏生理学认为这是大脑皮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性,即平时将内脏性神经冲动置于感觉阈值之下,而优先接受较为迫切的躯体性神经的冲动[7]。但如果以连续的低频电脉冲或以重复的提插捻转针刺为刺激条件,那么将激活存在于皮肤及深层血管上的,以及血管周围组织中的交感性神经的感觉末稍,并形成兴奋冲动向中枢传导。如果这种冲动仅仅是提高了脊髓相应节段的兴奋性,那么这些区域会出现反射性的神经活动或敏感现象。其中当与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密切相关。前例的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都是作用于血管神经的药物,因而易于激发循经红线或白线。又如相应的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以及血管神经支配区域的内脏器官反应等等,也都是可能的。这是在一个生理系统内的特异性反射,因此易于实现,特别是内脏性神经敏感者更易发生。这为临床那些循经皮肤病如皮炎、扁平苔藓、色素痣等所证实。


--系列七: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在循经感传中的实质作用和机理认识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7-8 22:04:49

两种机制,两个学说。一个强调躯体性神经作用:躯体感觉神经(坐骨神经)--自主神经反射(迷走神经);一个强调血管及其交感神经作用:下肢(足三里)血管的交感性神经(胸10~腰3)与肚腹的交感性神经(胸6~腰3)有着相重合的脊髓节段。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7-9 07:31:01

仍然是一个谜!!

千秋雪 发表于 2022-7-9 08:57:17

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发现,不停地总结,不停地进步!

萧铁 发表于 2022-7-9 09:31:12

我不大了解相关机制的2种假说。但这报道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刘存志研究团队首先对电针常用频率(2、10、30、100Hz)和常用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中脘、关元)进行筛选,发现1mA、10Hz电针频率刺激双侧足三里可明显改善POI模型小鼠的胃肠动力和炎症反应。在明确最优频率和穴位的基础上,对电针足三里改善POI的局部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这里特别提到的2个参数:电流强度和频率。而且后面还有一大段话讲这两个参数引起某些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结构致某些介质等一系列反应。有没有可能所谓2个机制的分别不是关键,而是不同的穴位/强度/频率的组合,对免疫细胞表面的不同受体产生作用,从而致使后面有一系列不同的连锁反应?

这个研究至少开启了对机制解释的可证伪的实验。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7-9 21:07:55

首次较为系统地揭示了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改善术后肠麻痹(POI)的神经-免疫反应通路……有研究认为,肠管暴露和手术操作引起的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是POI(术后肠麻痹)重要的病理机制。炎症反应引起肠壁水肿、渗出、粘连,影响肌层和神经的功能进而引起肠蠕动减慢,肠运转能力减弱,导致POI……中医认为POI属于“腹胀”范畴,主要由于术后精血亏虚,脉络瘀阻,进而引起气机郁滞,腹部胀满。


一一所谓气机郁滞,所谓调节经气,基本上可以认定,与调节改善神经功能密切相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针改善术后肠麻痹的神经-免疫机制被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