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8-25 19:10
标题: 《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
毛嘉陵在参加厦门“闽台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时,应厦门中医院党委书记洪丰颖教授和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李灿东教授的邀请,于2009年4月20日和21日分别在厦门中医院和福建中医学院“旗山论坛”做了《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两场学术报告。以下是演讲的部分观点:

毛嘉陵  撰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医药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必须体现出生产力所应有的经济价值。我们一般都是从医学临床疗效和文化方面认识中医药的价值,但很少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评价中医药的价值。据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的总收入已达681亿元,中药产业的年总产值为1390多亿元。
    中医药已传播到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卫生经济作用。我国政府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另外还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达到16个。这表明了中医药的经济触角已延伸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医疗市场。
    由于中医药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一般都低于西医药几倍至数十倍,患者在接受了中医药治疗后,每年至少还可为国家和广大患者节约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医疗支出,可称得上是一个节约型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资源。
    据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卫生支出为1.3亿美元,占美国的GDP的13%,全球卫生支出的43%,而我国的GDP为1.35亿美元。美国只有两亿多人,我国是13亿人,如果照搬美国这种“高消费”的西医医疗保健体系来运行,我国至少要将每年的GDP增加五、六倍后而且还要全部用于卫生支出才能够满足,这显然就是现在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宣传赤脚医生在农村应用中医药时,对中医药做出了一个影响很广的评价:“简、便、廉、验”。但这四点中的“简”和“廉”的提法,可以说是害了中医药。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师必须运用许多综合知识和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所以并不“简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医药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普遍过低,因此,只有从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才能使中医院立足于中医医疗服务,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还要靠一些西医项目去赚钱。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我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能忽略客观存在着的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国家的政策管理体制、服务价格体系、资本运行等必须因素,才有可能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做出对中医药发展有利的一系列调整,以促进中医药的高速腾飞。
    “从文化入手发展中医药”可以在学术理论层面,突破认知和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推动科学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创造出适宜于中医药发展的文化氛围,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更科学的中医药政策法规,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仅仅认识到“从文化入手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性,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医药必须体现出“生产力的价值”,而且中医药还是一个产业,就不能忽略市场经济因素对其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所以还必须“从经济入手发展中医药”。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医是建立在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一个产业,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暴利,尤其是现在它打着高科技医药产品的旗帜,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上更是采取了高定价、高利润。所以,政府就必然会给予很大的政策倾斜,社会资本也会争先恐后地大量投入。
    中医既不需要大型设备的投入就可运转,所使用的药材又都是一些附加值不高的天然农产品,加之现行中医医疗服务的定价明显偏低,所以中医产业没有西医那种“高价”和“暴利”,当然就很难得到决策层和经济利益体系的亲睐。
    发展中医药,虽然不鼓励追求高价、暴利,但也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标准。做一个并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在我国现行医疗服务定价体系中,西医是“高血压”,应当给它“降压”;中医是“低血压”,应当给它“升压”。
    只有将西医的暴利降下来,才能切实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只有将中医的价值从经济收益上体现出来,中医药产业才可能真正地兴旺起来。
----------------------------------------------------------------------------------------------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8-25 22:32
标题: 《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
   毛教授参与《道医学》首发仪是其一生捍卫中医之败笔!
作者: 王全年    时间: 2009-8-25 23:14
标题: 《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全年在 2009/08/25 11:15pm 第 1 次编辑]

先生引文是否有如下错误:

美国的卫生支出为1.3亿美元,占美国的GDP的13%,全球卫生支出的43%,而我国的GDP为1.35亿美元。
我国的GDP不这样少!

可能是万亿美元吧!

再,毛参加了一个什么活动,怎么就成了败笔了?你自己给量罪的?

作者: dongzuomin    时间: 2009-8-26 01:58
标题: 《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
赞成适当提高中药价格!
作者: 萧铁    时间: 2009-8-26 08:05
标题: 《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
[这个贴子最后由萧铁在 2009/08/26 08:07am 第 1 次编辑]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宣传赤脚医生在农村应用中医药时,对中医药做出了一个影响很广的评价:“简、便、廉、验”。但这四点中的“简”和“廉”的提法,可以说是害了中医药。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师必须运用许多综合知识和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所以并不“简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医药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普遍过低,...】
 
我不是要为文革辩护, 但文革己经过去超过30年, 把现在的问题都推到文革头上去, 这种廉价的做法只是为自己的无能卸责, 对真正认识问题的根源从而寻求解决之道却没有丝毫用处. 说简和廉“害了中医药”更是荒谬透顶, 看看今天大家都离不开的高科技产品, 那一种不是"必须运用许多综合知识和技术"? 如果每个人上网都要给你配个电脑操作专家, 电脑/互联网有可能普及么? 一种产品如果不能做到普及, 生产量就不能大, 叫做市场这块饼无法做大, 就无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成本-价格-市场就会一环扣一环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 技术愈是强大, 愈需要注意用户介面的“简”, 赤脚医生在这一点上不仅没有错, 而且是应该更加发扬光大.
 
至于“廉”, 在文革当时的生产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今天, 不能只为"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普遍过低"就否定它, 而是应该像高科技产品一样讲求成本效益, 把单纯收费标准高低的观念改为强调"性价比". 所从现在常有人说"看病难看病贵"这种提法是非常笼统无益的, 看什么病、看邓铁涛还是炎黄子孙都是一个收费标准, 可能吗? (炎黄子孙只要努力多为几个中央领导免费看看病, 机会还是有的.
 
讲"战略", 就说要“从文化入手发展中医药”; 讲收费, 就说"必须运用许多综合知识和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真是左右逢源, 口水花乱坠. 文化和技术, 一张咀轻轻松松就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了. 只不过, 这样的"战略"真能使中医药走出今天的困境吗?
 

他办事, 我不放心.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8-26 08:15
标题: 《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
“毛参加了一个什么活动,怎么就成了败笔了?你自己给量罪的?”
俺这硕士学业不精,看上去在人情事故上,还真得像博士学习。人说顺人情说好话,总比说真话实话要有“钱”程……
作者: 王耀勋    时间: 2009-8-26 10:10
标题: 《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

请教毛嘉陵先生:第一,什么是中医药文化?第二,从文章中没有明显看出有关中医药文化战略的新思考,请指教;第三,如果方便,请说明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理论之间的关系和地位;第四,请举例说明中医药与西医药调治一个风寒感冒患者所涉及的中医药与西医药文化(如果西医药有文化的话)。
谢谢!
作者: 空灵道    时间: 2009-8-26 10:10
标题: 《中医药文化战略新思考》
下面引用由萧铁2009/08/26 08:05am 发表的内容: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宣传赤脚医生在农村应用中医药时,对中医药做出了一个影响很广的评价:“简、便、廉、验”。但这四点中的“简”和“廉”的提法,可以说是害了中医药。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师 ...
先生是个中医吗?是个不带水分的中医吗?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