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打印本页]

作者: 翟鉴    时间: 2003-12-6 17:55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众所周知,理论象尺子、象称,是阐述及称量事物的工具。所以,作为理论,必须经的起事实的验证,否则,难以服众。还是让我们看看心肾水火到底经的住古人的自问,及实际验证吧:传统理论认为,心属火;肾属水。我经多方面考证皆能证实心火、肾水与“理”不相吻合。要纠正错误的理论,首先要找出命名心火、肾水的根源。
一、心火肾水之源
《内经》曰:“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南方色赤,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肾者主蛰……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北方色黑,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
对以上多数人认为,“心为阳中之太阳”其“心为阳中”是指心的位置。后“之太阳”是指功能。那么,为什么心为“阳中”呢?古天文盖天派以“仰观俯察”故“天高地矮”。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所以,心的位置在上,故心为“阳中”。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
古人认为,热、火、苦、心、赤其性质一致,因此心为火也就有了依据。近代一些专家及学者对上述加以解释说:心在人体的上方,上下相对,属于阳,夏季赤日炎炎,催促着万物的生长,火能使物体变焦变苦,这就是心的属性。
“心气通夏”,多数人认为,心为火,夏天热,夏季是心脏最旺盛的季节,故心气通于夏。
“肾为阴中之少阴”在后阐述。
五脏和五行:古人以“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署、燥、湿、风”。又以斗柄指针指的八宫方位表现出春、夏、长夏、秋、冬。春生(升),为木;夏长,为火;长夏化,为土;秋收,为金;冬臧,为水,乃五行的性质。古人以“面南昼参日影”,人面向南,故左东右西。“面北夜考极星”。夜,地平下方,故上南下北,乃五行的位置。中医根据“取类比象”的法则,把五脏各配一行。左东木升,肝气主升,故肝为木。右西金降,肺气主降,故肺主金。上南为火,心在上,故心主火。下北为水,肾在下,故肾主水。中央为土,脾在中间运化,故脾主土。五脏与五行这么一融合,心为火,肾为水的理由显得更加充分。
以上基本弄清了心火、肾水之由来。那么,心肾相交来自何时何人呢?《内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有人对此加了解释说:“地虽在下为阴,而阴中之阳上升为云;天在上虽为阳,而阳中之阴下降为雨”。元朝时代,著名中医学家朱丹溪倡:“阳长盛,阴长亏”,又以“滋阴火自降,水能升,火能降”。又有人以为,心火下降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使心火不亢。肾水的上济,赖坎阳之蒸腾等。这就是心肾相交的来源。
二、对古人火上水下的质疑
以上古人心火、肾水如此合理,心肾相交又是那么自然,那么,与实际真的吻合吗?“心为阳中之太阳”的“阳中”,是以心的位置在上为阳,是受古天文盖天派影响如《易经》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又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此说阐明了古人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的基本观点。也表明古人“天”与“太阳”有相混淆之嫌,如昼为阳(一天),夜为阴(一夜)。一天与一夜的区别在于有太阳与无太阳,这就表明有很大可能古人把“太阳”归属于“天”的范畴了。如果古人不是把太阳为天,那么,天只是一个万物生存的大场所,除各星球在发光、在运动,而天(空间)是黑暗、静止的,天为阳何来?
然而,到了汉代,出现了浑天派,并提出“天包地外”之说,直接否认了盖天派“天上地下”之观点。让人遗憾的是,浑天派只对盖天派的定位提出了反对,但对天为阳,地为阴并没有提出质疑。众所周知,火所以能运动,只有在下才能向上升。若在上,则会失去运动的条件,因阳已经在上了还向哪升呢?水所以能运动,只有水在上才能向下流。若水在下,也就没有再向下降的余地了。这样一来水与火皆失去了运动的条件,阴阳还如何相交?来知德曰:“火在下,动之象,火在上,止之象”。表明火在下自然上升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一条真理。到此已经完全明朗了,古人在上为阳,在下为阴与自然是矛盾的。
以上表明,古人按位置在上为火已经违背了自然,当然,心在上为“阳中”也就没有依据了。我们再看看心功能“之太阳”如何:《内经》虽有心主君火之说,但到现在还没有一家能说出心为火的充分理由来。近代有专家学者以“火生苦,苦生心”,火能使物体变焦,变苦,来解释心功能为火。我认为:生理之火是不烈的,把物体变焦之火是病理之火,怎能拿病理之火来阐述生理呢?火是一类(热),苦是又一类(寒),岂有火生苦之理?再者,古人把心和苦为一类,心为火则热,而苦味属寒,岂不自相矛盾?
“心气通夏”前人以为,心为火,夏天热,两者同性,心气旺于夏,故心为火。《素问.离合真邪论》曰:“天署地热,经水沸溢”。表明水得火则畅流。而事实上,有热时心跳则加快,排血量增加,夏天脉浮大而洪。表明夏天心脏排血量增多,心主血,“血”即水。现代医学认为,血有解热作用,古有“血多热自平”,证明不但心不是火脏,而属水无疑。
有人会问,古人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医宗金鉴》有:“黑廷赤颧必卒死”,天廷、心之位,黑、水之色,表明水交灭火而死,难道不正确吗?我认为:天廷色黑不是水交火之原故,而是天廷心之位,黑是水之色,水已凝固,不能向下相交了,是心败露之真色故死。可能还会有人问,既然心为水,水色黑,为何心主血脉,血是红的火色呢?按我新观点,肾为火,火则红,中医理论有肾主藏精,精能生血,故血色红。现代医学证实:红细胞生长素是由肾产生的红细胞生长因子,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产物。说明了心血红是肾火交于心的结果。也可以这样说,阴是阳转化而来,请参我写的《对古人阴阳学说的质疑》。总之,不论位置还是功能皆说明心就是为水。
需要说明的是:千万不要把心血色红当成五色中的色红,因它们不是一个系统的。
“肾为阴中之少阴”,道理和心一样,“肾为阴中”指位置,“之少阴”指功能。我认为,肾在最下,或在里,而自然中只有火在下(内)才能向上升(向外扩散)。也就是说只有肾属火才是自然的生理,否则,则不通。而事实上,肾分泌的肾上腺素确有使心跳加快,面红耳赤属于火的范畴。说明古人肾为水与实际不符。
三、心肾相交之辩
古人很可能早就意识到了,心为火,肾为水,按自然规律是不会相交的。为解决心肾不能相交的问题,智者费尽了心思,利用了《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理论说:“在下者虽为阴,而阴中之阳上升为云;在上者虽为阳,而阳中之阴下降为雨”,这就使肾为水,心为火的理由充分起来了。那么,真的如此吗?那么,什么是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我新观点地为阳,地中之水就是阳中之阴,地与天对待,即地在下(内),自然中阳在下必上升,而阳升的实质是蒸汽,蒸汽中含的湿气即阳中之阴。这就表明,阳中之阴是随着阳升而升。如果按古人说的阳中之阴降,那么,阳中之阴不是随阳而升,而是脱离开阳“下降”,阴脱离开阳,还是阳中之阴吗?天在上为阳,阳中之阴(雨)降于地,那么,阳中之阳还升不升?升向何处呢?谁能解释这个问题?这样的理论怎能服众?其实,阴就是阴,阳就是阳,即使阴中有阳,也改变不了阳升阴降的自然规律!一句话,阳中之阴降的理论是荒谬的!
中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院的博士导师孟庆云先生给我的学说作答时说:“心肾相交问题,原属离卦与坎卦的问题”。心在上属于离,肾在下属于坎,那么,离上坎下是“未济”卦,“未济”即水火不能相交。那么,明知离上坎下不能相交,请问,“心肾相交,原属离坎”您的资料从何而来?能让大家见见这份资料吗?如果把心肾按坎离解释,首先要明白八经卦的三爻,有人认为:上爻表示天,下爻表示地,中爻表示人。我对三爻针对心肾的看法是:上下两爻表示外表(标),中间一爻表示里(本)。离上下两阳爻表示心的表面在跳动,中间一阴爻表示心功能排出的血液(阴)。坎上下两阴爻表示两个肾的实体,中间一阳爻表示肾的实质功能(分泌的肾上腺素)。现代研究表明,一个已停的心脏,注射肾上腺素后可见冠脉暂时收缩。这就好比心脏如水泵,肾脏就是电机。有人会问,按你的观点,心是水,肾是火,离火和心水怎能吻合呢?其实,卦象不是针对一事一物的,离与心同论时,离就是水,如离为中女,为大腹等,坎与肾理同,不多解释。
综合以上,古人心为火;肾为水,不仅按自然规律说不通,而且,按心肾实际位置及功能,到现在还没有一家能说出心为火和肾为水的理由来。至于教材中所讲的多种多样的心肾相交的各种论点,也没有必要再多解释了。我认为:只有心为水,肾为火,心肾才能自然的相交。以上以生理而言皆能证明心为水;肾为火是和自然相吻合的。我们再从病理方面看看和实际是否相符,现代医学按中医理论观之,肾阴虚时(肾火盛),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从病理方面也说明肾为火,心为水。盖天派“夜考极星”,是把夜当作地平下方,故上南、下北。然而,到了汉代,出现了浑天派,是人站在天外观测天象,这种观测方法不仅与现代天文地图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完全一致,而且,也符合自然规律和天地实情。再以心在上北水位,故心有水象。肾在下南火位,故肾有火象,正好和自然相吻合。以功能而言,心主血,血即水象。肾主骨作强,刚强即火象,现代医学证实:骨骼肌是人体重要产热的组织之一,支持了肾为火的观点。心之液(汗),是凉的,即水象。肾之液(尿),是热的,即火象。这里说明一点,“汗”是在心之液的前提下,是肾阳蒸腾的结果,既然是肾阳的结果,那么,汗就该是热的,为什么汗是凉的呢?按自然讲:表为阴则凉,乃汗凉一也。肾属火如蒸汽,到离地面以远(高空)就凝成云,即阳升散过程的终点“气终而象变”(由阳变为纯阴),故汗凉之二也,请参我写的《对传统理论肺主宣发的质疑》。从以上不难看出,心肾不论是它们的实质功能,还是一些相关的各种因素,皆证实了心为水,肾为火。如果同人们赞成古人的心为火,肾为水的观点,请帮古人拿出有利的证据来。
改过的心为水,肾为火,按五行生克是否吻合呢?按古人观点,土克水,是脾土克肾水,从教材中看,肾阳虚时出现的水肿属于土克水。如果按自然水向下流,土若在水上就没有克水之象(不能制水)了。如果按心为水,土在水下防碍水流有克水之象。现代医学讲,胖人血压多偏高,血压高主要是血在脉内受阻也。中医讲脾主肌肉,肉多则胖,乃土克水也。火克金,按教材中是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出现肺呼吸疾患属于火克金。心和肺有连带关系,即心某方面原因可以导致肺呼吸疾病。客观地讲,并没发现心有火的迹象。按改过的肾为火再看,现代医学认为,儿茶酚胺能使甲状腺亢进,这时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使支气管老是扩张状态,故多喘。而儿茶酚胺、多巴胺皆是肾上腺素,所以,肾为火克肺金更有说服力。水克火,教材中是肾水上升克心火。但在自然中水没有上升的道理。现代医学讲,肾如过滤器,主要是过滤心脏供给肾的血液,从中肾把血中之精者气化为精,废物排出为尿,如果肾火衰不能气化了,此时杂物堆积故形成水肿,这也就是心水克肾火的理由。肾火上升生脾土。如果按古人心为火,火在脾土之上,岂有火下降生它乎?心水下降生肝木。按古人肾为水,岂有水向上升生它乎?
四、心肾不交治法辨
有人会问,你把传统的心火肾水推翻了,但我们在原来理论的基础治疗心肾不交也都治愈,这如何解释?请先看看古人的交泰丸,其方是由黄连,肉桂组成。我们知道,黄连性寒,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血降)。肉桂性热,可使肾阳上升。很明显,此方能治愈心肾不交,是因已经脱离了传统理论心火肾水的概念。孟先生说“至于您用交泰丸的药理成分解释,可为一家之言”。请问,我用这个方法失道吗?如果您认为我这样解释不理想,请翻开中医丛书《肾》治心肾不交失眠症:针心俞,泻法,针肾俞,补法,针太溪,补法,效果显著。不论书中处于哪种观点,根据三个穴位补泻的手法看,补为阳,泻为阴。泻心俞,等于给心加阴,促使阴降。补肾俞等于给肾加阳,促使阳升。太溪是五输穴的俞穴,补法促使肾阳上升。根据这个治疗的方法看,心火肾水的理论早以被后人默默地抛弃。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3-12-6 22:37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看了宏论,确实打内心佩服,博引旁证,分析透彻,要和兄对阵,没有一个很好的准备不行。不过,由此我联想,中医和其它的中华文化有没有区别?虽然源于易,但中医的精髓、区别于其它的本质在哪里?中医的理论除了根源于易,还有其它源头吗,临床算不算是源头?
作者: zhangjun520    时间: 2003-12-6 22:37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黄连性寒,能泻心火,使火向下,以温肾阴;肉桂。。。。。。
作者: zhangjun520    时间: 2003-12-6 22:44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如果真的火在下,水在上的话,那么万物将乱成一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12-7 13:04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请从坎离二卦升降逆从的体用关系再理解一下水火问题,于此不通,难与为言。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12-7 13:11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彼欲颠倒阴阳,此又混淆水火。阴谋颠覆中医,其中居心叵测。
作者: 翟鉴    时间: 2003-12-7 15:44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壶中人  兄说“中医和其它的中华文化有没有区别?虽然源于易,但中医的精髓、区别于其它的本质在哪里?中医的理论除了根源于易,还有其它源头吗,临床算不算是源头?”
答:中医教学大纲《基础理论》认为:“医学的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和生产劳动中的医疗实践”,此乃教学的一大失误!!!为什么这样说?因失去了“理”字。我认为,理论与临床密切相关,应该是理论在先,而临床在后。但是,还有些错误理论 是用临床不能验证的,如心火,肾为水等。理论的源头并不重要,关键是否在“理”,如果不在理,即使是源头我们也不能采用。
这篇文章是在网上争论最激烈的,从目前看,还没有一人能否认我的观点。我请反对我的同人们拿出心为火的证据,到现在也没有一人能拿的出来。我的数十篇向医学界挑战性的文章,到现在我仍然是一个擂主,自信地说不可能有人能够战胜我!关键我正确地利用了自然,所以,理永远在我手中!
zhangjun520   仁兄说 “黄连性寒,能泻心火,使火向下,以温肾阴;肉桂。。。。。。”
答:黄连不是泻心火,而是降心水!请您自己查一下黄连的药理吧。自然中火还没有向下降的情况,如果仁兄真的发现了自然火能向下降,这是一个重大发现,请您展示一下吧。至于黄连性寒能“温”肾阴,请问,是用寒温,还是用热温?不论怎么说总不能用寒来温吧。肉桂性热补肾壮阳,而肾在下,阳在下者 自然向上升,这就是自然,而不是用口头能反对的了的,要有说服力的证据!
  您说“ 如果真的火在下,水在上的话,那么万物将乱成一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答:请问您也反对心肾相交吗?如果您不反对心肾相交,火已经在上了,火还向哪升?您可能没有看过我的其他帖子,如果有兴趣请您看一下《对古人“阴阳学说”的质疑》和《传统理论“表为阳里为阴”与实际不符》或许有些启发。
作者: zhangjun520    时间: 2003-12-7 16:42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这个贴子最后由zhangjun520在 2003/12/07 04:46pm 第 1 次编辑]

我会关注您的帖子的。也会好好学中医的精髓。我总感觉现代思维给我们带来礼物的时候也带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无论什么事物都有他的缺陷。
作者: 翟鉴    时间: 2003-12-8 07:32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三七生  兄说“请从坎离二卦升降逆从的体用关系再理解一下水火问题,于此不通,难与为言”
答:体用学说在《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已经回答了,不再重复。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您用“体用”来理解坎离二卦,就等于赞成我的观点了!因为坎上下两个阴爻为体,中间一爻为用,而恰恰中间是一个阳爻,所以就等于您赞同了肾的作用是火!离上下两个爻为体,中间一爻为用,而中间正是一个阴爻(心脏排出的血液),最后正和何仲皋所说的“坎中一阳会离阴”相吻合。您说的这些正是我的观点!
您说“ 彼欲颠倒阴阳,此又混淆水火。阴谋颠覆中医,其中居心叵测”
答:不是我把阴阳颠倒,而是推翻古人阴阳错误定义的理论!!!我已经拿出了天为阴,地为阳;和心为水,肾为火;表为阴,里为阳的证据 。请您拿出天为阳、地为阴;心为火,肾为水;表为阳,里为阴的证据来吧,我期待您拿出有利的证据!
请问“阴谋颠覆中医,其中居心叵测”也算您的观点吗?
作者: 浑元子    时间: 2003-12-8 22:32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3/12/07 03:44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教学大纲《基础理论》认为:“医学的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和生产劳动中的医疗实践”,此乃教学的一大失误!!!为什么这样说?因失去了“理”字。我认为,理论与临床密切相关,应该是理论在先,而临床在后。
如果您父母不知道“您是由他们的染色体组合而成的”这个“先在的理论”您还会出生吗?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12-8 23:40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翟鉴先生,您所说的皆为名相戏论,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您能拿出一则证明您理论正确的医案作为证据吗?我期待您拿出有利的证据!
作者: 翟鉴    时间: 2003-12-9 19:04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浑元子 兄说“  如果您父母不知道“您是由他们的染色体组合而成的”这个“先在的理论”您还会出生吗?”
答:当您还没有学习理论知识,见了患者就用药吗?如果理论不是在先,表为阳,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是从临床得出来的吗?我在给  zhangjun520  仁兄回帖时说的很清楚,即使是源头只要与理相违背,我们就不能采用或推翻。所以谁先后没有必要去争论。
  三七生 兄说“您能拿出一则证明您理论正确的医案作为证据吗?我期待您拿出有利的证据!”
答:我治愈的医难症有笔录,可叹这些医案不能 证明心为火及肾为水。再说,这是探讨理论,不是介绍临床经验。如果您认为用一个医案就能定义心肾水火,就请随便举个例子吧!
我的观点及证据已经摆到桌面上了,如果您认为有异议就随便提出来。我们的争论总不能是,即不能提出别人观点的错误,又拿不出自己的理由证据吧?
作者: 李健    时间: 2003-12-9 19:37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1、楼主可以看看张景岳的《类经》恐怕就能明白天为什么属阳而地为什么属阴;火为什么属阳,水为什么属阴。
其实火之阳比不过太阳(所以叫它“太阳”)而天之阳又高于太阳。
人有天地,人的心为太阳,所以火要上升嘛。太阳光不下照,则万物无泽。地之火不上腾,则阳无所归。
2、血之属性不应从五行,而应从阴阳,与气比较当属阴,与水比较当属阳。“血多热自平”是血与气较量,而非血与肾水比较。而且对于血来说,心是依靠血以载心火(所以说血色红)。
3、“心肾相交”一词与临床紧密相关,此证属上火下寒。当用寒热并用之法。代表方:交泰丸。
别不多述。
作者: 浑元子    时间: 2003-12-11 23:43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3/12/06 05:55pm 发表的内容: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众所周知,理论象尺子、象称,是阐述及称量事物的工具。所以,作为理论,必须经的起事实的验证,否则,难以服众。还是让我们看看心肾水火到底经的住古人的自问,及实际验证吧:传 ...
好一篇东拉西扯,胡拼乱凑,中西结合的好文章!
“心为阳中之太阳”的“阳中”,是以心的位置在上为阳,是受古天文盖天派影响如《易经》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又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此说阐明了古人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的基本观点。也表明古人“天”与“太阳”有相混淆之嫌,如昼为阳(一天),夜为阴(一夜)。一天与一夜的区别在于有太阳与无太阳,这就表明有很大可能古人把“太阳”归属于“天”的范畴了。如果古人不是把太阳为天,那么,天只是一个万物生存的大场所,除各星球在发光、在运动,而天(空间)是黑暗、静止的,天为阳何来?”
“也表明古人“天”与“太阳”有相混淆之嫌”————莫名其妙,从何推出?难道就因为
“心为阳中之太阳”有太阳两字?
到了汉代,出现了浑天派,并提出“天包地外”之说,直接否认了盖天派“天上地下”之观点。————如何否认?现在您知道“天包地外”,那您头在外还是在内?这两个说法参考点一样吗?“天包地外”人在星系之外观察。“天上地下”人在地球上观察。您对古人的东西不愿下功夫,就去读读相对论,量子理论,免得让人笑话。

火所以能运动,只有在下才能向上升。若在上,则会失去运动的条件,因阳已经在上了还向哪升呢?水所以能运动,只有水在上才能向下流。若水在下,也就没有再向下降的余地了。这样一来水与火皆失去了运动的条件,阴阳还如何相交?来知德曰:“火在下,动之象,火在上,止之象”。表明火在下自然上升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一条真理。到此已经完全明朗了,古人在上为阳,在下为阴与自然是矛盾的。
“古人在上为阳,在下为阴与自然是矛盾的。”————又一个横空出世的结论!火在下水在上有两个结果:1,水溢了把火扑灭;2,火旺把水蒸干;总之死路一条。火上水下在元气的推动下,循环不断,断则亡。远比火在下水在上深刻!另肾若为火,如何主水?先生写文章总不是为了培养杀手吧?
要不是怕先生误导他人,我实在不愿看先生文章,更不愿批驳。点到为止,因为毫无批驳价值,不想浪费过多时间!
死读书,读死书,不求甚解,害人不自知,终究老死句下。
其实我不是喜欢争论的人,之所以这样,是为老师分忧,朋友进义!
作者: 浑元子    时间: 2003-12-11 23:46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支持翟鉴先生的请示意!我想看看,如果有挽救价值的,我就继续批驳!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12-12 01:31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此公定力如稳如泰山的司徒中平,若无性命之忧,恐怕是不会轻易放下自己的见解的,浑元子兄但以唇枪舌剑恐怕难以动摇此公的四平大马。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12-12 01:36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答:我治愈的医难症有笔录,可叹这些医案不能 证明心为火及肾为水。”
     实践无法证明理论是何道理?您自己也承认您的理论是脱离实践的悖谬空谈了吗?
作者: 翟鉴    时间: 2003-12-14 07:21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浑元子兄说“  “也表明古人“天”与“太阳”有相混淆之嫌”————莫名其妙,从何推出?难道就因为 “心为阳中之太阳”有太阳两字? ”
答:您能拿出心为太阳的理由吗?我认为,“争论”在于“证据”,如果您拿不出证据来,至少没有争论的资格!
您质疑“到了汉代,出现了浑天派,并提出“天包地外”之说,直接否认了盖天派“天上地下”之观点。————如何否认?”
答:因为天与地没有上下之分!
您说“现在您知道“天包地外”,那您头在外还是在内?”
答:请问,人的头与谁相对待是内外上下?
您说“这两个说法参考点一样吗?“天包地外”人在星系之外观察。“天上地下”人在地球上观察。您对古人的东西不愿下功夫,就去读读相对论,量子理论,免得让人笑话”
答:看来您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对待”!不要把对待和相对绞在一起!
您说“水溢了把火扑灭;2,火旺把水蒸干;总之死路一条。火上水下在元气的推动下,循环不断,断则亡。远比火在下水在上深刻!”
答:在下之水“ 水溢了把火扑灭”,这是奇闻一件!!!水自然会向上流?那么,农民用水浇地还要有水泵向上抽?奉劝您还是用真才实学来争论吧!争论这么多天竟然您没拿出一个证据!!!奇闻!!
您说“其实我不是喜欢争论的人,之所以这样,是为老师分忧,朋友进义!”
答:看的出您是位实成人,但您把自己估计太高了,您真能给您老师分的了忧吗?用空话为证据?我在学术上发表新观点,您老师“忧”从何来?如果真的您老师能拿出证据或反驳我观点的理由还有“忧”字可言吗?
您说“ 支持翟鉴先生的请示意!我想看看,如果有挽救价值的,我就继续批驳!”
答:拿出证据不是比批评更有价值吗?
三七生   兄说“ 实践无法证明理论是何道理?您自己也承认您的理论是脱离实践的悖谬空谈了吗?”
答:以上已经回答了,用医案不能说明心肾谁是水火!等了您这么多天了,到现在不还是仍然没有拿出一个医案来证明心为火吗?反而提出的“体用”学说,竟然站在我的观点这边了。您好好看看您的回帖吧。都可笑到极点了!
作者: 难经难    时间: 2004-1-6 01:10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五行中的火是能量的意思,不是篝火的意思。心肾相交也不是太阳钻到大海中,而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心是阳中之阳是说心是能之源,肾是阴中之阴是说肾是水之汇。
愚见供参考。
作者: 翟鉴    时间: 2004-1-9 13:58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难经难 兄说:“ 五行中的火是能量的意思,不是篝火的意思。心肾相交也不是太阳钻到大海中,而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心是阳中之阳是说心是能之源”
答:五行之水火是实有所指的。虽然人体内之火不象点燃的柴火,但火自然共性是一致的(升散、热、动等)。也就是说,火则热,水则寒。而火热,水寒是两者“对待”(对比)的结果。
我们争论的焦点是心肾水火,所以,我们各自都要拿出自己的证据。我新观点心为水的证据,在文章中已经说清了,不再重复。今天再补充一点:寒热在人体的表现是,寒则多尿。主要因为寒冷时组织细胞代谢减弱,耗能量减少,水的重吸收也减少,所以多尿。现在已经证实,心钠素有利尿作用。另外,水对火有抑制作用。而心钠素对肾素也有抑制作用。再次表明心为水,肾为火。
按您所说“心肾相交也不是太阳钻到大海中,而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心是阳中之阳是说心是能之源”。对此,我认为:天下有不同之事,但无不同之理。如果以能量(热量)来确定心为火,能量的传递,主要是通过动脉血液的流通、扩散,此时,表明动脉血为火。与动脉血“对待”的是静脉血。它们的对待关系是,动脉血液发出,静脉血液是往返。即动脉血液为阳、色鲜红(动脉血粉红,是因含大量的热能,所以动脉血为阳);静脉血为阴、黑暗(是动脉血液在流向周身时,养分大多已经消耗或转化为其它物质了,剩余的多是水了,所以静脉血为阴)。这就表明,用能量来阐述阴阳水火,心为中心发源地,动脉血为阳扩散与外周,表现出自然阳的扩散。外周的静脉血为阴再向内聚(返回),也表现出自然阴的收缩性能。但是,以能量反应出来的水火并不是脏腑(心肾)的水火。而我们争论的焦点是心肾的水火。您赞同心在上为火。而实际自然中火是不会向下降的。因此,需要您拿出心为阳中之阳的合理证据。再随便举个火向下降的例子。
您说“肾是阴中之阴是说肾是水之汇”
答:根据这个说法,您已经否认了肾为水。如“肾是水之汇”,
肾在最下,水是从上汇聚到肾。
我说的是:在一年的争论中,诸位仁兄们只是改变了事,如我们争论心肾水火的问题,您以能量为前提阐述了水火。但这只是改变了事,却改变不了“理”(自然规律还是阳升、散,阴降、聚)。所谓火升,只有火在下,才能自然向上升。水当然是在上,才能向下降。肾在下为火,心在上为水不仅与自然相吻合,而且,从功能上也都被证实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回避这个现实呢?
作者: 难经难    时间: 2004-1-9 22:08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昨天发了一篇《从五脏看古人之伟大》,您的问题在里面都有解释。
作者: 翟鉴    时间: 2004-1-11 18:54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我认真拜读了难经难  兄的大作!并没有发现对我的问题的解释呀? 另外,对您所说还有质疑。如:
“ 有能量,或称动能,或称心”
答:动能不是心。我的理由是:动能是肾。按自然规律而言,阳则动;肾在五行为火;心得火则动(跳动),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一个已停的心脏注射肾上腺素可见冠脉开始收缩(跳动)。再用自然规律而言,肾阳之动(阳生)象“太极”之动 ;心得阳则跳动而后排出的血液(阴降)象“太极”之静 。请兄说说心为动能的理由吧!
作者: 难经难    时间: 2004-1-12 00:54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心为火(能量)不是我说,是定义,是由自然推演出来的。你还是没有分清“心”和“心器官”。这也难怪,现在的教育就是这样。
作者: 翟鉴    时间: 2004-1-14 11:20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难经难 兄说“  心为火(能量)不是我说,是定义,是由自然推演出来的。你还是没有分清“心”和“心器官”。这也难怪,现在的教育就是这样”。
答:通过数日的反复回帖,不难看出,我们之间并没有争论意义,因为兄提出的问题与我的观点毫不相关。而且,您自己也是在矛盾中,如您以能量来证明心为火。而心与肾相“对待”(心在上、肾在下)。您 说“肾器官为水之汇,就如同大自然中的大海,千万江河都流向它”。如果我对您的这段话理解不错的话,自然中水位置在上向低处流,心在上与心为火岂不形成自然上的矛盾!
古人对脏腑的阐述并没有矛盾。而经过您的阐述则产生了矛盾。如古人所说的五脏:“心者,君主之官……心居肺管之下,胸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心象尖圆,形如莲蕊”等。表明古人不只脏(藏)象有深奥的意义,而且,符合解剖上的脏腑。您用什么来证明心与心器官不是一回事呢?还是位置、形态、及功能不一样?
请问兄,心与哪脏“对待”?心为火的证据是什么?血液是不是能量的载体?
这么多天兄仍然没有拿出心为火的有力证据。如果用能量就可以定义心为火,难道就能否认自然阳升阴降吗?当然,如果您用能量可以能证明心为火,我还是愿意欣赏您的高见的!
作者: 难经难    时间: 2004-1-14 23:44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不想和你争。建议你学一点热力学
作者: 翟鉴    时间: 2004-1-16 11:20
标题: 传统理论“心肾相交”与理不通
难经难 兄说“   不想和你争。建议你学一点热力学 ”
答:您的一些很新颖的论点我是很赏识的!但不能作为我们争论心肾水火的证据。因为心肾水火是“对待”关系,而且,又都是自然的。所谓自然,是谁也否认不了的,即使用能量(热力)也否认不了自然的阳升阴降。自然既然是阳升阴降,那么,阳的位置就必须是在下。如果阳在上就没有它上升的空间。而且,阳在下(肾在下),肾火的证据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