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6-28 11:2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6/28 11:25a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
       张师仲景是以《内经》中的阴阳六经为基础,演述伤寒的六经传变,写成了《伤寒论》一书。要读懂《伤寒论》,就必须明白六经的来历和传变规律。只有溯其源头,顺流而下,则才能明白其枝叶的分布规律。即只有明白了《内经》中的阴阳六经,才能真正的读懂《伤寒论》。那么,阴阳六经的规律是如何的呢?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06月30日 07:04pm 时添加 -=-=-=-=-
   在《内经•六微旨大论》中:“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天之道可得闻乎?歧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胜衰之时也”。这句话就直接点出了中医的基础是法“天”而生。亦即道家《阴符经》所说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不但医学,其实中国的所有古哲学都是以此为基。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06月30日 07:05pm 时添加 -=-=-=-=-
[续]
   而天之道,就是“天之序”,即天之变化次序和规律。那么,天之道是如何变化的呢?那就是“胜衰之时”,即天道由胜转衰,由衰转胜的变化规律。那么,这个变化规律是如何的呢?该篇继续论述:“帝曰:愿闻天道,(1)六六之节胜衰,何也?歧伯曰:(2)上下有位,左右有纪。(3)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胜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06月30日 07:06pm 时添加 -=-=-=-=-
[续]
     首先来看天之六经规律,从(3)可知,六经的胜衰之变的规律是: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如环绕转,无端无断。有些学者就疑惑了,既然是六经,那么,何来的(1)六六之节呢?呵呵,这是以每一经为整体时,其自身又有六经分化,就形成了六而六之,成三十六之数也!而先师仲景生活的年代寒邪致病为最,故取太阴-寒邪演化六经,形成千古流传的《伤寒论》。但六经在演述伤寒的过程中,还包括了生命的其他的机理,并牵扯到了治疗的方法,因此就有了《伤寒杂病论》的称呼。而六经的六六之节,见《生命统一场论•提纲》的帖子。如果以风、燥、火、暑、湿、寒各演六经,就会形成六六之数的。即以六经为基的《风病论》、《燥病论》、《火病论》……《伤寒论》等。伤寒的六经就是六六之数中的六分之一。
六六之节参《生命统一场论·提纲》一贴: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8979&show=50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06月30日 07:07pm 时添加 -=-=-=-=-
[续]
    明白了六经的排序规律,我们就得看六经的空间排布了。六经的规律古人是以时间的演变来论述的。即在点空间-要研究的整体看六经的变化。而此时,就是要以点时间内来看空间的六经变化,即生命的时空转化。这也是六经除时间来历外的另一个来历。而上文(2)“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就是对空间的简单描述。而《内经》的卷二《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是对阴阳在地球上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大道演述阴阳的示例。《内经》是遵循大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化万物”的规律的。这里以地球为整体“一”进行了对生命之源的认识,将地球分为“天(注意:这里的天不是泛指,而是指地球引力范围内的空间)、地”。天地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变化,形成了万物的“纲纪”,所有这些随着天地的变化而生灭,故有“生杀之本始”之说。因此,要知道生命之源头和生命的本质,就必须知道天地的阴阳变化规律,《内经》直接点出了“治病必求于本”的这个本源。而大道所谓的“三”就是“纲纪、父母之变化、生杀之本始”,它使万物有了纲纪,即演化了万物。就是大道所说的“三化万物”。这就使天地有了空间的排布,其图如下:
        阳:  天
              生命(生命是“三”的体现和代表)
        阴:  地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07月01日 08:00am 时添加 -=-=-=-=-
[续]
   古人之辨证是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为根基的。因此,空间就有了各自的阴阳分类,上图就形成了下图:
        阳:       太阳(天)厥阴
                 阳明 (生命) 少阴
        阴:       少阳(地)太阴
   这就有了“上下者,天地之道也;左右者,升降之道路也”之说。注意:这样的说法点明了观察者的立足点,在于“中”。大地的阳气从下往上升,经历少阳、阳明、太阳;而天的雨露从上往下降,经历了厥阴、少阴、太阴。而观者就能看到气机的升降和引起生命的相应变化。阳升则生命繁荣,外出活动;阴降则生命颓萎,回归养息。生命既是升降气机的产生者,也是升降气机的执行者和表现者。所谓“左右者”,是对观者向背的定位,为什么为“左升右降”呢?这是由于生命发源于植物,而植物受到了活动的限制,地球的自转决定了太阳的直射点先从东面-左边先变化,故而有先左升,后右降的规律。“左右”也包含了先后。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07月01日 08:01am 时添加 -=-=-=-=-
[续]
   对于六经命名的排序问题,是读《伤寒论》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厥阴的定位。厥阴是太阳气机变化的结果,跟随于太阳气机之后。为什么如此说?因为根据大道 “极则生变” 的规律可以知道。太阳者,阳气过极也。过极则变阴。阳气以发散特点,一旦极化则生变,由发散变成回缩,如同撅断直物。阳气回撅形成的阴性状态,以厥阴命名。“厥”通“撅”。厥阴者,阴始生也!
   如果将上图在进行变化,四分-卫气营血的空间结构就表现在读者的眼下。
(完)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6-28 17:1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在《内经•六微旨大论》中:“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天之道可得闻乎?歧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胜衰之时也”。这句话就直接点出了中医的基础是法“天”而生。亦即道家《阴符经》所说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不但医学,其实中国的所有古哲学都是以此为基。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8 17:1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楼主予意云何?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6-28 19:5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7/06/28 05:18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予意云何?

   呵呵,想溯清源头。让学者明白六经的来历和用法。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6-28 19:59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6/28 08:03pm 第 1 次编辑]

[续]
   而天之道,就是“天之序”,即天之变化次序和规律。那么,天之道是如何变化的呢?那就是“胜衰之时”,即天道由胜转衰,由衰转胜的变化规律。那么,这个变化规律是如何的呢?该篇继续论述:“帝曰:愿闻天道,(1)六六之节胜衰,何也?歧伯曰:(2)上下有位,左右有纪。(3)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胜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8 20:2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此为内经的经络系统与时空定位阐述.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6-29 09:0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快切入正題吧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6-29 10:4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6/29 10:51am 第 2 次编辑]

[续]
      首先来看天之六经规律,从(3)可知,六经的胜衰之变的规律是: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如环绕转,无端无断。有些学者就疑惑了,既然是六经,那么,何来的(1)六六之节呢?呵呵,这是以每一经为整体时,其自身又有六经分化,就形成了六而六之,成三十六之数也!而先师仲景生活的年代寒邪致病为最,故取太阴-寒邪演化六经,形成千古流传的《伤寒论》。但六经在演述伤寒的过程中,还包括了生命的其他的机理,并牵扯到了治疗的方法,因此就有了《伤寒杂病论》的称呼。而六经的六六之节,见《生命统一场论•提纲》的帖子。如果以风、燥、火、暑、湿、寒各演六经,就会形成六六之数的。即以六经为基的《风病论》、《燥病论》、《火病论》……《伤寒论》等。伤寒的六经就是六六之数中的六分之一。
六六之节参《生命统一场论·提纲》一贴: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8979&show=50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06月29日 11:11am 时添加 -=-=-=-=-
5-5   人•阴阳六经•时间空间的相应关系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06月29日 11:13am 时添加 -=-=-=-=-
其下的分节就是“六六之节”的具体论述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9 11:1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因为脏腑的拓扑结构时空属性不同,流转其中的阴阳能量才会产生状态变化,出现三阴三阳的状态.出现病态以后,会化出百证百候,变幻无穷.
三阴三阳只是正常状态而已.
临证断出脏腑阴阳真实状态,才是治病切入关键.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6-29 11:54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6/29 00:0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7/06/29 11:18am 发表的内容:
因为脏腑的拓扑结构时空属性不同,流转其中的阴阳能量才会产生状态变化,出现三阴三阳的状态.出现病态以后,会化出百证百候,变幻无穷.
三阴三阳只是正常状态而已.
临证断出脏腑阴阳真实状态,才是治病切入关键.

   看来,先生对六经不是很理解啊!不但病态会化出百证百候,常证也有百证百候。
   什么是六经呢?六经就是周期中的六种能量状态。而在每一种能量状态下就会产生出百证百候。而这些所有的百证百候综合起来,就反映了这种状态的能量范围-六经归属。如同将一年的周期分为四份,那么春天是其中的一种能量状态,冰化、土松、草长、花开、燕归、蛰虫出……,均是在春天的这个能量状态下发生的。如果出现气候反常,如春寒飞雪,则会出现冬天的能量状态,如雪、土壤固缩、水结冰、虫蛰藏。百证变化,但却有个归属。这个现象虽然是春天的变证,但却归属于不时之气-冬天的能量态。因为这些现象就是冬天的能量态所形成的百证。这就是综证归经。能量态决定着百证的状态,而百证的状态反映了能量态的范围。
   六经也是一样。无论证情如何变化,都根基于能量态-六经。这就是综证归经的机理和六经的用法。
   从先生所言:“流转其中的阴阳能量才会产生状态变化,出现三阴三阳的状态.出现病态以后,会化出百证百候,变幻无穷”可以看出,先生的“常与无常”还不能处于和谐的统一之中。“常与无常”根结于能量态-气机,它们的相互转化就在大道-规律之中。而六经就是大道在医学中的运用。
   证情在变,都不会脱离六经根基-能量态的范畴。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9 12:05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你的论述,知易子一看就知道.先生何其不明知易子论述呢?
手足六经是经络立体框架.连属脏腑.这个是常识.
临证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啊,要通其变呀,所谓变,是在经络流转的阴阳能量状态变化而已,立体多维脏腑经络是固定不变的.很多人经络病证不分,以病症代替经络脏腑.搞反了.
当然头晕晕的啦.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6-29 12:1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7/06/29 00:05pm 发表的内容:
你的论述,知易子一看就知道.先生何其不明知易子论述呢?
手足六经是经络立体框架.连属脏腑.这个是常识.
临证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啊,要通其变呀,所谓变,是在经络流转的阴阳能量状态变化而已,立体多维脏腑经络是固 ...

   呵呵,是“要通其变”,但变也有“道”可寻啊!
   无论如何,先生的思维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在论述的过程中,必须为后学考虑啊!你懂他人未必就懂。
作者: 杏林草根    时间: 2007-6-29 12:47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晕,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大概是外星语吧.欢迎来到地球!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9 13:2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搞中医,面对的是人体,就是生命.中医是生命科学.
那什么是生命呢?
生命=耗散多维拓扑结构+阴阳能量流转(吸收与释放).
耗散多维拓扑结构:就是脏腑和经络本身.(模型)
阴阳能量流转(吸收与释放):就是阴阳能量(三阴三阳)正常状态和转变状态.
能量状态正常,就是平人状态.能量状态不正常,就是得病状态,把她调节回正常状态,就是治病过程,病人康复过程.

作者: mawenhui3366    时间: 2007-6-29 16:4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纯属偷换概念,时而讲天,时而讲人,时而讲常,时而讲病。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6-29 20:3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6/29 08:43pm 第 1 次编辑]


[续]
     明白了六经的排序规律,我们就得看六经的空间排布了。六经的规律古人是以时间的演变来论述的。即在点空间-要研究的整体看六经的变化。而此时,就是要以点时间内来看空间的六经变化,即生命的时空转化。这也是六经除时间来历外的另一个来历。而上文(2)“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就是对空间的简单描述。而《内经》的卷二《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是对阴阳在地球上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大道演述阴阳的示例。《内经》是遵循大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化万物”的规律的。这里以地球为整体“一”进行了对生命之源的认识,将地球分为“天(注意:这里的天不是泛指,而是指地球引力范围内的空间)、地”。天地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变化,形成了万物的“纲纪”,所有这些随着天地的变化而生灭,故有“生杀之本始”之说。因此,要知道生命之源头和生命的本质,就必须知道天地的阴阳变化规律,《内经》直接点出了“治病必求于本”的这个本源。而大道所谓的“三”就是“纲纪、父母之变化、生杀之本始”,它使万物有了纲纪,即演化了万物。就是大道所说的“三化万物”。这就使天地有了空间的排布,其图如下:
         阳:  天
               生命(生命是“三”的体现和代表)
         阴:  地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06月29日 08:41pm 时添加 -=-=-=-=-
天的范围请参
道生一,一生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2678&show=100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6-29 20:47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人體六经的胜衰之变的规律卻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作者: 杏林草根    时间: 2007-6-29 20:50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楼上的文字出自哪,偶怎么没看到过这个版本?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6-29 21:0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杏林草根2007/06/29 08:50pm 发表的内容:
楼上的文字出自哪,偶怎么没看到过这个版本?
傷寒論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7年06月29日 09:01pm 时添加 -=-=-=-=-
本文不就在解傷寒論嗎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9 21:3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所谓:一生三  三生万物.非如医源先生所言.
其实是这样的;宇宙创生是按照易而演化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周期性迭加---...
具体物质状态:宇宙原始总体黑洞---爆炸分成阴阳背景能量---阴阳媾合成中微子 正负三旋结构电子---三旋结构电子再以三旋结构衍生各级粒子...六种夸克加上阴阳纯能量其实就是八种---在十二维时空立体衍生出质子 中子 还有游离电子(此为第一衍生周期)---继续按照六十四卦衍生方式衍生出原子 分子 化合物(此位第二周期)---在生命大分子基础上继续按照六十四卦无限迭加衍生高级生命(其结构排列状态受地球时空能量状态影响 五行属性功能形成)---...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7-6-29 21:3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好!百家争鸣之后,是百花齐放
作者: 杏林草根    时间: 2007-6-29 23:05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人體六经的胜衰之变的规律卻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你把一个弄错位置了.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9 23:2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他还没入门,那里知道位置顺序呢?
作者: zihuadiying    时间: 2007-6-30 04:09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我推荐两个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李克绍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渡舟教授。对伤寒论的两种不同的理解,他们都是大家,各有各的理论。都非常经典。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6-30 09:37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杏林草根2007/06/29 11:05pm 发表的内容:
人體六经的胜衰之变的规律卻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你把一个弄错位置了.
知易子別胡說
我是對的
大家請仔細看
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請讀"懂"傷寒論
知易子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30 09:4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你就独自受用吧.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6-30 09:4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7/06/30 09:41am 发表的内容:
你就独自受用吧.
你不是氣功很行嗎
測測就知
我是有根據的
以後別來求我教你
我決不教你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30 09:5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知易子修炼的是正统养生术.
不是什么偏门气功.小心了,有些功法会断子绝孙的.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6-30 19:0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6/30 07:03pm 第 1 次编辑]


[续]
   古人之辨证是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为根基的。因此,空间就有了各自的阴阳分类,上图就形成了下图:
         阳:       太阳(天)厥阴
                  阳明 (生命) 少阴
         阴:       少阳(地)太阴
   这就有了“上下者,天地之道也;左右者,升降之道路也”之说。注意:这样的说法点明了观察者的立足点,在于“中”。大地的阳气从下往上升,经历少阳、阳明、太阳;而天的雨露从上往下降,经历了厥阴、少阴、太阴。而观者就能看到气机的升降和引起生命的相应变化。阳升则生命繁荣,外出活动;阴降则生命颓萎,回归养息。生命既是升降气机的产生者,也是升降气机的执行者和表现者。所谓“左右者”,是对观者向背的定位,为什么为“左升右降”呢?这是由于生命发源于植物,而植物受到了活动的限制,地球的自转决定了太阳的直射点先从东面-左边先变化,故而有先左升,后右降的规律。“左右”也包含了先后。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1 07:5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续]
   对于六经命名的排序问题,是读《伤寒论》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厥阴的定位。厥阴是太阳气机变化的结果,跟随于太阳气机之后。为什么如此说?因为根据大道 “极则生变” 的规律可以知道。太阳者,阳气过极也。过极则变阴。阳气以发散特点,一旦极化则生变,由发散变成回缩,如同撅断直物。阳气回撅形成的阴性状态,以厥阴命名。“厥”通“撅”。厥阴者,阴始生也!
   如果将上图在进行变化,四分-卫气营血的空间结构就表现在读者的眼下。
(完)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1 11:1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7/06/30 09:51am 发表的内容:
知易子修炼的是正统养生术.
不是什么偏门气功.小心了,有些功法会断子绝孙的.
你是正統
我們太級一派不是嗎
個人育有一女二子
你呢
你犯了那麼多口業反要小心
以你的表現
貴門在心性的修練似乎差了一點
道家向講"性命雙修"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2 08:4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醫源先生
說了半天
是否先把六經的順序弄清楚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2 08:44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知易子先生
您的師承呢
自稱正統
卻有三種說法
至今未說清楚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7-2 20:4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请医源先生回答两个问题:
1.少阳和阳明哪个阳气多?
2.少阴和厥阴哪个阴气多?
作者: 杏林草根    时间: 2007-7-2 22:10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内经是什么顺序就是顺序,不能歪曲内经.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3 10:15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7/03 10:50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7/07/02 08:43am 发表的内容:
醫源先生
說了半天
是否先把六經的順序弄清楚

   先生所言的顺序或许是经络的流传,而医源所言的是六经。经络的流传是以六经为根基,六经形成气机-能量差形成了经络的流动路线,但六经不是经络。
   六经的顺序在《内经》有记载。见前几楼。
下面引用由杏林草根2007/07/02 10:10pm 发表的内容:
内经是什么顺序就是顺序,不能歪曲内经.
   不错!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3 10:45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7/03 10:46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7/07/02 08:41pm 发表的内容:
请医源先生回答两个问题:
1.少阳和阳明哪个阳气多?
2.少阴和厥阴哪个阴气多?

   呵呵,“观天之道,尽矣”!
   1、冬至到立春(少阳)与春夏之交(阳明)的气候那一个暖和呢?知道这个,阳气的多少就很明显了。对于不明阴阳但有感觉的人都知道。
   2、厥阴闷蒸,少阴多雨。厥阴为长夏,少阴为深秋。先生说哪个的阴气多呢?再从冷暖而言,厥阴热而少阴凉,哪个阴气多呢?
   大道就这么简单,古中医就这么朴素。后人论六经的什么‘血多气少’、“气多血少”的问题,胡拉八扯。只要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将天之道合之于人,气血的问题就是天地的变化。
   大道本简,而人欲繁。故而繁杂,但繁杂者,不是大道,而是学者的“心”。呵呵,“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工夫;若在纸上求真义,笔尖沾尽洞庭湖”。“道”在天地之中,不在书中。

   如果先生能够想到“为何古人又以‘阳明金’来命名‘秋季’”这个问题,那么就会出现古人的两个结论“少阴-秋”与“阳明-金”的矛盾性。古人错了吗?古人没有错,因为他们看问题的立点有了变化。这时是以“少阴-秋”为整体,进行空间的阴阳分类。具体机理暂时不述。
   在矛盾中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
作者: 杏林草根    时间: 2007-7-3 11:2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医源先生之论,在下不敢苟同.奈何病家残灯复明而欲索食哉.阳明多气多血,诸经耗尽,独留阳明是也.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7-3 11:3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你的意思是;
1.阳明较热 少阳较不热.阳明的阳气多点???
2.厥阴为长夏,少阴为深秋。少阴阴气多点---???
***********************************
少阳应春木属胆,阳明应秋金属大肠.
厥阴应春木属肝.少阴应水冬属肾.
先生对此习惯看法如何看待?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3 19:12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7/07/03 11:31am 发表的内容:
你的意思是;
一、1.阳明较热 少阳较不热.阳明的阳气多点???
2.厥阴为长夏,少阴为深秋。少阴阴气多点---???
***********************************
二、少阳应春木属胆,阳明应秋金属大肠.
厥阴应春木属肝.少阴应水冬属肾.
先生对此习惯看法如何看待?..

  回复:
    一、对。寒热不是阴阳的表现之一吗?
    二、在六经的空间结构中,这些说法是正确的。可是,阳明-金秋不只是大肠。如同地域的西北,不只是干燥,还有风、寒、暑、湿、火等。
下面引用由杏林草根2007/07/03 11:26am 发表的内容:
医源先生之论,在下不敢苟同.奈何病家残灯复明而欲索食哉.阳明多气多血,诸经耗尽,独留阳明是也.
   先生对这个问题如何认识?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7-7-3 19:1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用《内经》解读《伤寒论》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精神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3 20:37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7/03 10:15am 发表的内容:
   不错!
那你就用六經解一下傷寒論吧

作者: 杏林草根    时间: 2007-7-4 04:25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不知道  -_-

-=-=-=-=- 以下内容由 杏林草根2007年07月04日 05:17am 时添加 -=-=-=-=-
有三个版本.先生要是能解释得通.那真是千古奇人啊,百看不厌.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4 10:04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題目不是用內經解傷寒論嗎?
解在哪裡?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7-4 10:4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題目不是用內經解傷寒論嗎?
解在哪裡?
********************
这个程咬金!!!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4 12:15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7/04 00:19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草根在 2007/07/03 11:26am 发表的内容:
医源先生之论,在下不敢苟同.奈何病家残灯复明而欲索食哉.阳明多气多血,诸经耗尽,独留阳明是也.

下面引用由杏林草根2007/07/04 04:25am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  -_-
有三个版本.先生要是能解释得通.那真是千古奇人啊,百看不厌.
    呵呵,本来是问知易子的话,不过他没有看出来。那我就作答吧!
  所有的病家残灯复明时会索食,气血独留阳明吗?
  不,残灯复明对于病家几乎都有,但不一定都是索食。有突然眼睛明亮或患视-太阳;有突然听力增强或幻听-少阴;有多日不解手而突然顺利的解手-太阴;有胆气素弱但突然增强-少阳…… 均为真阳外越形成的假象。当然,大多是相互组合出现的。
  气血独留阳明乎!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4 12:2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2007/07/03 07:16pm 发表的内容:
用《内经》解读《伤寒论》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精神
   同志,明白人啊!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7/07/04 10:04am 发表的内容:
題目不是用內經解傷寒論嗎?
解在哪裡?
   呵呵,解在六经啊!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7-4 12:37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先生对这个问题如何认识?
***************************
别人问你,没问我.怎能簪越做答?
你既答,我来续答吧:
先生基本把握了要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病人回光返照也.
是人体电磁场宇宙总体信息场离人体而去,把储存能量释放出来,相当于星体爆发,虽然其信息场很弱,但其爆发能量还是很大,有些多年缠绵病榻的人会突然恢复行动,有些人红光焕发,比他正常时还要机敏,脏腑得到能量滋润恢复功能.能吃能喝.
可惜油尽灯枯,时光短暂也.
作者: 杏林草根    时间: 2007-7-4 17:5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先生的思想真是赏心悦目呀.不知道能否贴出相片让偶们瞅瞅.^0^
内经中有三处记载何经气血多少,先生认为他们都在胡说八道吗?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7-5 00:5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知易子秉承养生术驻容不老,杏林草根想目睹真容.
目前未是其时,谢谢抬爱!
先生问题:脏腑经络血气多寡,阳多气多,阴多血多.阴阳销蚀,气弱血微矣.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5 09:1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7/04 00:23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解在六经啊!
你這樣就叫解啊
你就解解你說的六經非經絡
以你的六經解解傷寒論的六經經絡吧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5 09:1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醫源說:六经的胜衰之变的规律是: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
你就依此解解傷寒論吧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6 11:44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7/07/05 09:11am 发表的内容:
你這樣就叫解啊
你就解解你說的六經非經絡
以你的六經解解傷寒論的六經經絡吧

   呵呵,六经不是我的,是《内经》和《伤寒论》里的。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7/07/05 09:18am 发表的内容:
醫源說:六经的胜衰之变的规律是: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
你就依此解解傷寒論吧
  呵呵,可以啊。但此贴医源只是依照《内经》排列《伤寒论》的六经顺序。

作者: 王全年    时间: 2007-7-6 13:0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生命是“三”的体现和代表)
_________贴子细阅,回答是:有重大意义的发现,请再细致研究,必有大果.问题是,为什么说三是生命的体现与代表,难道五行,太极不是吗?
所以迫切要求你回答,数学在生命演化中的共性,这正是我研究的焦点!请共同探讨!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6 13:1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7/06 01:1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草根2007/07/04 05:53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思想真是赏心悦目呀.不知道能否贴出相片让偶们瞅瞅.^0^
内经中有三处记载何经气血多少,先生认为他们都在胡说八道吗?

     呵呵,《内经》中的气血多少的记载是正确的吗?气血的提法是对的,但对气血多少的述说是错误的!很多人一看,吓,竟然怀疑《内经》!
   《内经》难道有错吗?
   呵呵,《内经》没有错。《内经》既然没有错,那么气血的叙述是正确的,那为什么会是不正确的呢?这不是矛盾吗?
   这并不矛盾,等我这一阵忙完后在来论述。看医源如何分析这个矛盾,使二者处于统一之中的。
     敢于拍砖快上啊!!!!呵呵!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6 13:4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7/06 01:49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王全年2007/07/06 01:08pm 发表的内容:
(生命是“三”的体现和代表)
1、贴子细阅,回答是:有重大意义的发现,请再细致研究,必有大果.2、问题是,为什么说三是生命的体现与代表,难道五行,太极不是吗?所以迫切要求你回答,数学在生命演化中的共性,这正 是我研究的焦点!请共同探讨!...

   呵呵,先生好啊!欢迎讨论。
   1、果已结成。
   2、这是个严肃的问题。首先要注意整体。医源是以地球为整体,即无极,就是“一”,这是外观。进入地球,就有了天地的分类,“二”产生了。天地相互作用,产生了天地间的气体,气的升降变化形成了万物。也可以说,气体与万物共同产生。二产生了“三”。以三为整体,三相邻的两两相化而成“五”;三各自为整体,以阴阳化之而成“六”。若以“五”为整体,相邻的两两相化也可以成“六”;若“五”各自为整体,以阴阳化之,则成“十”。注意:十天干出现。相同的道理,六为整体,若相邻的两两相化就会成“七”,若各自为整体,则会出现“十二”,即十二地支…………
   上述是是数理阴阳互化的规律,需细细的参研。
   数理也遵循阴阳互成的原则,奇偶并存,相互依俯,相互发展。如果只讲究奇数,则有阳无阴,数理不会发展;只讲究偶数,则有阴无阳,数理也不会存在。
   生命是大道的产物,而数理也遵循大道,故数理在生命中是相互符合的。但不是先生说的生命惟有奇数。
   在生命的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都是重要的,如无极、太极、三才、四象、五行、六经……
   注意:四象的生成是二各自为整体的变化。五行也可由四象生成。机理同。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7-6 15:5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楼上说的好!!!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6 21:24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7/06 11:44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可以啊。但此贴医源只是依照《内经》排列《伤寒论》的六经顺序。
那就解吧
不然說了半天
不是都沒說到正題嗎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7-7-6 21:25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7/06 01:43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先生好啊!欢迎讨论。
   1、果已结成。
   2、这是个严肃的问题。首先要注意整体。医源是以地球为整体,即无极,就是“一”,这是外观。进入地球,就有了天地的分类,“二”产生了。天地相 ...
说的好!!!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7-7 00:0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那就解吧
不然說了半天
不是都沒說到正題嗎
************************
你个半吊子门外汉.炮仗已经放完,他还在等着放呢?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7 14:39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7/07/07 00:06am 发表的内容:
那就解吧
不然說了半天
不是都沒說到正題嗎
************************
...
醫源都說還沒說
你說他說完了
你意思叫他閉嘴了
可是明明沒說
若要說道生一......
也該另開新帖
本帖的主題該先說清楚
若說無極是一也是不對的
那麼太極呢
再說老子沒說過無極太極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12 19:44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接56楼
  数理的奇偶变化有一个特点:就是“相互内生为奇,各自变化成偶”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13 11:0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7/07/07 02:39pm 发表的内容:
再說老子沒說過無極太極

   呵呵,老子祖师可曾说过:“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惚就是混沌,混沌就是无极。“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就是极则生变,为太极。
   祖师虽然没有说无极和太极的字眼,但意思相同啊!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15 11:1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7/13 11:03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老子祖师可曾说过:“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惚就是混沌,混沌就是无极。“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就是极则生变,为太极。
   祖师虽然没有说无极和太 ...
意思相同可是你說的
自古以來爭議可未斷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7年07月15日 11:12am 时添加 -=-=-=-=-
繼續說說本題吧
作者: 杏林草根    时间: 2007-7-17 18:27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还是斯文点好^_^拍砖砸得血肉模糊不好看^_^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17 20:3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7/17 08:4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草根2007/07/17 06:27pm 发表的内容:
还是斯文点好^_^拍砖砸得血肉模糊不好看^_^

  呵呵,斯文人啊!
  不过,砖头拿来可以盖房子啊!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7/07/15 11:11am 发表的内容:
意思相同可是你說的
自古以來爭議可未斷
繼續說說本題吧
    是啊,自古以来争议不断,是因为争者自己是矛盾的。但愿先生心里没有争议啊!
    好,继续本题。医源给大家一个题目:太阳表证只有伤寒吗?如果不是只有伤寒,那么其余的症状和名称、临床表现是什么?
    呵呵,是表现中医能力的时候了,不要天天骂那些攻击中医的人,先解决自己的难题吧!为了中医的发展,我们可以就进行讨论,甚至争执,以求出真正的中医理论。但要“理”字为先!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18 07:5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太極是我本家
自然是有定見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22 22:07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呵呵,取掉加重,然后想干吗呢?这事我记得曾经前任的斑竹也干过这事!呵呵,看来论坛的加重确实是凭斑竹的喜好而定的啊!我在斑竹区说的没有错啊!呵呵!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7-22 22:12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7/22 10:07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取掉加重,然后想干吗呢?这事我记得曾经前任的斑竹也干过这事!呵呵,看来论坛的加重确实是凭斑竹的喜好而定的啊!我在斑竹区说的没有错啊!呵呵!
如果专门取消你的加重,版务日值会有显示的。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22 22:23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7/22 10:12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专门取消你的加重,版务日值会有显示的。

   呵呵,无所谓啊!不过我明白了“原来加重自己会消失啊”!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7-22 22:54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医源2007/07/22 10:23pm 发表的内容:
   “原来加重自己会消失啊”!
是的。


-=-=-=-=-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2007年07月23日 00:05am 时添加 -=-=-=-=-
不过我不会给你解释其中的缘故的,你只需知道:五积散没有刻意的取消你的加重而已,那种事情,不是五积散所能为的。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23 08:39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還是說說本題吧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7-23 18:3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一对 欢喜冤家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7-24 07:5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首先来看天之六经规律,从(3)可知,六经的胜衰之变的规律是: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如环绕转,无端无断。有些学者就疑惑了,既然是六经,那么,何来的(1)六六之节呢?呵呵,这是以每一经为整体时,其自身又有六经分化,就形成了六而六之,成三十六之数也!
呵呵,是“要通其变”,但变也有“道”可寻啊!]
医源先生:您好!您如此解释将天之纪与地之理混为一谈?
《至真要大论》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也。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
《灵枢·经别第十一》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针解篇第五十四》人阴阳合气应律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未至而至,此为太过,……至而不至,此为不及……
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明·卢之颐·学古诊则〉六十首者,三阴三阳之王时日大要也。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盖阴气流行则为阳,故冬至之后,得甲子,则少阳王。阳气微上,则阴气微下,是以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乍大乍长,显诸阳,乍小乍短,存乎阴也;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阳气凝聚则为阴,故夏至之后,得甲子,则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
六六之节,天之度也;六经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 “应” 是六经与天道交接的关键词,天地合气,阴阳有多少,而生六气:风、燥、火、暑、湿、寒。
“变”无道可寻,故人食五谷而生百病,不一而足;知常而达变也。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27 21:4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7/07/27 09:4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7/24 07:51am 发表的内容:
医源先生:您好!您如此解释将天之纪与地之理混为一谈?

丁和先生好:
  其实先生的这个问题在先生引用的《内经》中就有了说法:“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也”!这是以天地合气“三”来说的,也就是先生说的“天之纪与地之理混为一”!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7/24 07:51am 发表的内容:
《至真要大论》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也。
    而就天地个为整体时,各自也是按照六经的规律变化的。但是,这个变化有先后,就是:先有天之道,然后在天之道下形成了地之理。而在天道的变化规律中,又自然的在地之理上形成了生命。只要抓住了天道,世界万物的变化就在自己的手中。这就是古人为何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的理由了!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7-28 20:2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先生之说似乎也顺,但是总有那么一种感觉,“观天之道,”可以努力为之,“执天之行”则万难?
“天之纪与地之理混为一!以天地合气“三”来说”,也就是说六经按时得气?医者以药触动六经之变者,使其应天道,合气“三”,而生人体之中万物。
作者: 电子气    时间: 2007-7-29 16:12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不错!
作者: 电子气    时间: 2007-7-29 16:24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人体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部份组成的.
中医的阴阳观点,是我国五千文明史的总结,以前总认为中医是一门玄学,但通过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西医到了电子层面已经可以对病理事件进行解释,也不用进行争论.
作者: 电子气    时间: 2007-7-30 13:35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斑主:
      你这么把我的发言珊掉了,我伤心?
作者: 电子气    时间: 2007-7-30 13:4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往中医是阴阳理论来解释 人体的生理,病理,目前科学已经发展到了分子,电子时代,我们应把探讨和方式提高到电子时代,而来解释以往的阴阳概念.这样中医理论就向会前推进,中医的明天更灿烂.
作者: 电子气    时间: 2007-7-30 13:50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中医的“气”是什么?
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是全世界传统医疗宝库中的一棵明珠。它源流流长,理论系统、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效验确切而受到国内外患者的欢迎。中医理论是由脏腑、经络、津液气血等组成的。中医又把“气”分为卫气、营气等。但“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据现代科学探索,中医的“气”就是电子气,牛世盛先生认为,半个世纪前人们就发现的、长期被人忽视的细胞极化电位现象是诠释人体生命现象的根基,也是诠释我们中华古典医学原理的基础。肝脏、肾脏、脾脏三大脏器是供给大脑电流的中心,而肝脏又是中心的中心。所谓“肝谋虑之官”说的就是肝脏对大脑思维的影响。这三大脏器的细胞极化电位的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也是人体免疫能力高低的根本。中医说的“气”就是这三大脏器释放的电能量---生物场----人体场。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30 14:49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电子气2007/07/29 04:24pm 发表的内容:
人体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部份组成的.
中医的阴阳观点,是我国五千文明史的总结,以前总认为中医是一门玄学,但通过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西医到了电子层面已经可以对病理事件进行解释,也不用进行争论.
     好!不过“中西医到了电子层面已经可以对病理事件进行解释,也不用进行争论”中的“电子层面”应该换成“微观层面”比较合适。因为中医的思维远远的超出了电子层面。
    古中医认识生命,既有宏观的认识,也有微观的鉴别。
    先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看来思维是很好的!
下面引用由电子气2007/07/30 01:50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的“气”是什么?
    中医的“气”简单的说就是“能量”。在通俗的说就是“带有能量运动的小分子”。而先生说的电子就是其中的一类。
下面引用由电子气2007/07/30 01:35pm 发表的内容:
斑主:
     你这么把我的发言珊掉了,我伤心?
   除了你自己和这里的本版的管理人员,你的发言没有人能够删掉。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30 15:02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7/28 08:28pm 发表的内容:
1、先生之说似乎也顺,但是总有那么一种感觉,“观天之道,”可以努力为之,2、“执天之行”则万难?
   呵呵,1、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天道掌握较为容易!
   2、先生已经作到了,还认为万难。“执天之行”就是: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7/28 08:28pm 发表的内容:
医者以药触动六经之变者,使其应天道,合气“三”,而生人体之中万物。
   
指出一点错误,就是《明·卢之颐·学古诊则》中的:“故冬至之后,得甲子,则少阳王。阳气微上,则阴气微下,是以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乍大乍长,显诸阳,乍小乍短,存乎阴也;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阳气凝聚则为阴,故夏至之后,得甲子,则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其中的六经规律与《内经》不符。
   《内经•六微旨大论》中的阴阳六经的规律是:“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7-30 21:09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明·卢之颐·学古诊则》故夏至之后,得甲子,则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其中的六经规律与《内经》不符。
内经•六微旨大论》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
注意到:我手里有三个版本,厥阴与太阴的位置有换位,但思长夏为脾土,夏至之后,得甲子,似乎该为太阴?
是否印制有误?如要确定,最好要查最早的版本?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7-7-30 23:29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7/30 09:09pm 发表的内容:
注意到:我手里有三个版本,厥阴与太阴的位置有换位,但思长夏为脾土,夏至之后,得甲子,似乎该为太阴?
是否印制有误?如要确定,最好要查最早的版本?
    这个问题其实从六经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来,医源在前面的帖子里也说过。我在来重新分析一下:我们知道,太极则变。而六经里就有两个太极,一个太阳,一个太阴;太阳则生阴,太阴则生阳。
  如果太阴位于太阳之后,可以理解为阳极生阴。但阴尽阳生之时,理应为极阴生变,即太阴。若为厥阴,如何生变呢?
  因此,不是印刷的错误,就是作者理解的错误。〈内经〉在这里是正确的!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7-7-31 09:01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太極怎能有兩個
換個名詞吧
作者: 丁和    时间: 2007-8-5 18:04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再想想,《内经》包含的内容真的是多方面。
作者: 赵红军    时间: 2008-1-31 11:48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好帖子,慢慢嚼嚼。有图就更好了。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8-2-4 13:09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呵呵,谢谢陈斌和红军先生的帮助!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8-2-4 13:17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7/07/31 09:01am 发表的内容:
太極怎能有兩個
換個名詞吧

   呵呵,逸湘先生是个唱对台戏的老朋友了,这样很好,有疑问提出来探讨是对的。
   
   关于两个太极的问题,是《内经》说的,因为“太”则“过”,“过”则“极”。两个正说明了阴阳的相互极点和转化的开始。
   名词是不敢换的!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8-5-12 11:57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医源在 2008/05/12 00:05pm 第 3 次编辑]

    此帖中就有四分的空间结构。用来参看:
     [原创]中医整体观念-少阳病:病案分析·阜州少儿春季病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0801&show=0
作者: bloblo    时间: 2008-5-12 14:50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精华啊   不过我已经看过了 哈哈 还是顶下  *^__^*     
   
     
      
   
   
  
     
   
      
------------------------------------------------------------
山重水复疑无路再清椿,柳暗花明活络止痛丸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8-5-12 17:09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好帖子
作者: 医源    时间: 2009-3-20 17:36
标题: [原创] 《生命统一场论》:用《内经》解读《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赵红军2008/01/31 11:48am 发表的内容:
好帖子,慢慢嚼嚼。有图就更好了。

    确实有图,但不便发出!
作者: 医源    时间: 2013-8-7 23:22


       伤寒根源,六经排布,当在内经!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13-8-8 09:32
诸位都在用心对话!
作者: 医源    时间: 2013-8-14 20:12
本帖最后由 医源 于 2013-8-14 12:13 编辑
老山羊 发表于 2013-8-8 01:32
诸位都在用心对话!





      消息没有提示,呵呵,刚看到回帖。
      是啊,好多同道提出了很是到位的问题!和他们探讨觉得中医趣味如同品茶,茶香清淡,意趣深远!亦如沿着一条景色清幽的小道,登山看景。
                    心悠悠,当思远兮,
                    路漫漫,吾将启程!
                    循先辈之旧路兮,
                    悟天地之大道!
                    续医路之断痕兮,
                    舍吾辈孰能有当!
                    忍三九之霜雪兮,
                    梅香綻于寒冬!   
                    耐伤损之磨砺兮,
                    锋利夺刃于剑身!
                    寸进蚁行而不舍兮,
                    把酒处,当在重阳绝顶!
作者: 医源    时间: 2015-1-25 09:26
本帖最后由 医源 于 2015-1-25 01:43 编辑
医源 发表于 2013-8-14 12:1
     是啊,好多同道提出了很是到位的问题!和他们探讨觉得中医趣味如同品茶,茶香清淡,意趣深远!亦如沿着一条景色清幽的小道,登山看景。
                    心悠悠,当思远兮,
                    路漫漫,吾将启程!
                    循先辈之旧路兮,
                    悟天地之大道!
                    续医路之断痕兮,
                    舍吾辈孰能有当!
                    忍三九之霜雪兮,
                    梅香綻于寒冬!   
                    耐伤损之磨砺兮,
                    锋利夺刃于剑身!
                    寸进蚁行而不舍兮,
                    把酒处,当在重阳绝顶!


             此贴原来发于2007年,现已是2015年了。已过去7年时光了!与医源把坛论医的诸位,可安好!读昔日之贴,重温旧路,心中有淡淡的温馨之感!愿诸位事事遂意,有机会,协力再开医路!医路艰辛,但有各位把案论医,甚幸矣!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