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gl0101在 2007/11/01 09:37pm 发表的内容: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为教材不同于以往的中医古籍,而且是最接近现代的民国时期著作,一方面是循序渐进地从传统文化入手,引导学者步入中医之门,一方面在文法上接近现代阅读习惯,十分有利于学习真正的传统中医知识,这本书不像现在高等院校教材教给学生的是名词概念,而是在反复的讲述过程中使学者形成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当今院校毕业学生所不俱备的,它是进行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的核心,是中医的灵魂!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经典是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树,而现代的教材只是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枯枝,堆积的再多,如果没有中医的灵魂,在临床上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也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失败。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在 2007/11/02 01:35pm 发表的内容: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冷思考
重庆 刘世峰
近读山西中医大师李可编校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笔者认为他言过其实,对他的观点不敢完全苟同。李老认为:“读彭子遗书,深感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 ...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在 2007/11/02 01:35pm 发表的内容:
学习经典固然没有错,因为那是中医的根,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华,能够培养中医思维,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但是笔者认为,中医是科学,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实践性很强的东方科学,而不是什么“超科学”。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是唯物主义者,不迷信权威,坚持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发展中医始终不脱离临床实践理念,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面引用由gl0101在 2007/11/01 09:37pm 发表的内容:
正如书中讲到:“言脾胃必称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气而生。脾胃病湿,因土气为湿也。脾胃病寒、因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运动是为升降。脾胃秉土气,故脾经病则不升,胃经病则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质,则湿寒升降、皆无根由矣。”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7/11/29 09:18pm 发表的内容:
不要把精力集中在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上,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干自己的实事.您可以独自发展自己的古中医,不要反对中西医结合,西医不要反对中医,中医也不要反对西医,不要争论,要干实事,要虚心向对方学习,共同发展中国的医学事业.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在 2007/12/12 01:29pm 发表的内容:
读一遍就使人作呕,就看清了李可的江湖嘴脸,再看二遍的就是白痴。
下面引用由gl0101在 2007/11/01 09:37pm 发表的内容:
作者单位 山西中医学院
为什么院校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比不上过去自学的老中医?目前中医的发展关键是外在的因素还是学术本身的原因?如何培养成精通临床的中医?多年来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一直在寻 ...
下面引用由gl0101在 2007/11/01 09:37pm 发表的内容:
作者单位 山西中医学院
为什么院校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比不上过去自学的老中医?目前中医的发展关键是外在的因素还是学术本身的原因?如何培养成精通临床的中医?多年来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一直在寻 ...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