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打印本页]

作者: gl0101    时间: 2007-11-1 21:37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这个贴子最后由gl0101在 2007/11/01 09:42pm 第 2 次编辑]


    作者单位 山西中医学院
    为什么院校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比不上过去自学的老中医?目前中医的发展关键是外在的因素还是学术本身的原因?如何培养成精通临床的中医?多年来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借工作的机缘,我接触了较多的老中医和国内著名中医院校的教学专家,结合自己的体悟认识到:只有真正认识什么是中医,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真正的中医,首先必须终止“中医是否科学”的探索。
    进入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多少都有一些解剖学知识,当学到“心主神志”“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等概念时,第一问题考虑的是中医不科学,明明心脏是“血泵”,脑才是思维器官,而胆更是手术切了也没事,后天之本的脾胃切了也不死人,中医岂不是太落后了?其实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把“heart”翻译成“心”时,就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偷换了,再用偷换了的心肝脾肺肾的概念来衡量中医,当这些概念成为科学的标准时,中医就成为不科学的范畴。
    第一印象是不科学,学会以后发现中医是有价值的,再抱着决心去证明他是科学的,中医学的研究发展目前就是走上了这一条路,实际是浪费了巨大的精力,走错了道路。这是院校教育与古代中医学习的差别之一。
    科学(Science)这二个字源于西方,基于西方文化体系而来的这个名词,狭义的仅指基于科学方法而来的知识。科学方法包括若干的基本准则,如依赖精确测量的数量原则;可以重复验证的机械性原则等。中医不属于这个范围,中医理解人体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并不是现代定义的科学方法,如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内证式的,解剖学的精确并不能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老中医蒲辅周治好了167例乙型脑炎却是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也不符合科学的可重复性原则。
    “科学主义”错误的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在科学尚且不能解释的领域,它成为了“科学殖民者”,一切与现代科学不相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如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都受到打压被冠以“不科学”“伪科学”之名,只有真正明确中医不是科学,是非科学,但它是“科学的”,抛开证实中医是科学的妄念,才能入中医之门。
    认清中医是独立于现代西方科学体系之外的一种认知体系,真正学会了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去治疗疾病,才能扎根于中医,这时再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才是正确的道路。
    二、什么是古中医学
    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解决人民身心健康需求,开展养生、疾病治疗、康复等活动的民族医学,就是古中医学。
    传统文化的内涵很广,比如“气”“阴阳” “五行”“六气”“二十四节气”“八卦”众多名词是西方没有的,对世界的认知,“气一元论”认为宇宙万物一气所化生,聚则成形,散则化气;对人体的认识如 “形神一体观”“天人一体观”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古中医学正是在这一朴素的唯物观的基础上认知世界,这是中医的世界观,而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概念是不能包括这些内容的。从中医角度看,人体像一个磁铁,人既有有形的铁分子,还有无形的磁场,而西方医学的角度过多的是认识有形的部分,认识不到无形(如经络、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谈不上系统的将人的情绪与人体脏腑的对应研究。
    回归古中医学,就是要全面地系统地继承,提到肝不仅是想到肝脏这一个器官,而是想到五行的木、春天、厥阴、风、东方、怒、巽卦、青色、经络循行的部位,筋,肝藏血,肝藏魂等等;看到人体,不仅仅是想到有形的人体,更要想到人是一团气,是气的固态存在方式,辩证就是“据有形以断无形”。
    强调古中医学,有三重含义,一是突出对经典的认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易经》、《道德经》以及《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隋唐以前中医经典、儒道的经典,是学好古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二是强调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医学的承传与发展,关键在于继承,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中医学,妄谈创新,只能毁灭中医。热心于消灭中医的没有一个是在临床上真正的掌握中医的,以现代科学的眼光衡量中医,就像是以数学的标准衡量语文,那些意境深远的形容词,全成了不准确的典范。要走入中医之门,首先要避免去研究证明中医是一门科学,古中医学强调继承,也是要扭转这一错误方向。三是不承认中西医结合归属于中医学术体系,也不承认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门学科有它建立的哲学基础,有它对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世界观是完全不同的,而中西医结合呢,它没有这样一个对世界的根本的认识,所以它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中西医结合是有利于医学的发展的,其成果属于中医理论体系就归为中医研究,属于西方医学体系就归为西医研究,只有如此才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否则类似于把中草药提纯成为西药,也用中医的经费,中医的人,占据中医的资源,反使真正的中医研究得不到支持,中医学术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强调古中医学,就是要走中医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是以为中医为主,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的道路,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宝藏,被西医不断的挖走的局面。
    三、重新认识中药
    中药起到治疗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是药物具有的四气五味,使它具备了调节人体状态的功能,这是中医的理,不是因为它含有什么有效成份。
    另一个要明确什么是中药。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物质。这个概念在当今很容易混淆,比如果导片、白开水、青蒿素哪一个是中药?有一个故事,在儿科有一小儿高烧不退,用了各种抗生素无效,请中医会诊,中医诊为阳明腑实证,应当马上急下存阴,果导片一片,大便一通高烧也就退了。在这里再问果导片是中药吗?它是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呢?是!在这里果导片就是中药。在《本草纲目》中,仅是水就分了十多种,有雨水、雪水、井水、露水,当然也有白开水,他们都是中药,现代医院里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水只要我们能以中医理论用于临床,它们都能变成中药。青蒿素,是一些中医引为骄傲举世注目的成果,但是尽管它是中医的成果,却是西药一类药,为什么呢,它是以西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的,西方许多的植物药也是一样,并是不看它表面是植物就是中药,关键看是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的药物。有一些概念,往往受日常观念的影响,中药这个名词就是如此,中药房西药房、中药处方西药处方、中药剂型西药剂型,这些日常的概念都在影响我们对中医的学习。
    四、关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由彭子益先生所著,他曾任清太医院医师,清亡后受山西督军阎锡山之邀南下山西,开始了中医学的医疗、教学活动。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西方文化侵略、传统文化受到质疑,中医面临生死存废的年代,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为传承古中医正统,从中医教育入手,在山西、江苏、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办学、讲学、治疗疾病,先后经31次的修订,完成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并在战乱的年代,培养了一代真正的中医。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术思想体系,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延续了古中医学的传承,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复兴之父”。今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中华医学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排头兵,重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真正中医学术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著名的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李可老中医,“文革”破四旧运动中冒险保存了这本书,并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上承内经要旨、仲景心法,以医易河图中气升降之理,串解中医经典之奥秘,犹如疱丁解牛,悉中肯綮。全书没有引用一句经文,而是跳出条文的圈子,避繁就简,由博返约,采取抽丝剥茧的方法,以通俗畅晓的语言,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科学的中医系统,而且一线贯穿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彭氏强调“中气”的作用,“中气者,脾胃二经中间之气也。”河图之理以土居中,上下左右,无土不成。故内经之理,仲景之学,独重中气。土为万物之母,在人身为后天之本,生命之根。故五脏六腑以脾胃为核心,十二经气机升降变化,以中气为轴心。五行学说,不是简单的生克平列图,而是“土为中心”论。正是《内经》“五脏皆秉气于胃”的具体化。一切外感、内伤,无非中气受损,升降乖乱。升者不升,逆生下陷诸病;降者不降,遂生上逆诸病。各经之病,无非虚实寒热;治病之法,无非补泻温清。而虚实寒热之病,无非升者不升,降者不降;补泻温清之法,无非逆者降之,陷者升之,复其升降之常而已。但经气如轮,中气如轴,中气乃经气之根本。升降上下左右之经气,须先照顾中气。如轻病转重,必是中气为医治伤;重病致死,必是中气为医治脱;轻病不医自愈,必是中气自然复元;大病治愈,必是中气为医药恢复。所以,治病便是治中气!古人释河图之理,引经据典,力求深奥,反使原义隐晦,使人如入云雾。彭氏拨开云雾,开门见山,以寥寥千余字便把河图之理、中气升降致病之根源、见证、演变,以及内、难、伤寒、金匮之理,洞察病机之法,正邪进退之势,结合人体生理、病理、治则、方药诸方面的具体运用,讲的头头是道,启悟后学非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为教材不同于以往的中医古籍,而且是最接近现代的民国时期著作,一方面是循序渐进地从传统文化入手,引导学者步入中医之门,一方面在文法上接近现代阅读习惯,十分有利于学习真正的传统中医知识,这本书不像现在高等院校教材教给学生的是名词概念,而是在反复的讲述过程中使学者形成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当今院校毕业学生所不俱备的,它是进行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的核心,是中医的灵魂!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经典是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树,而现代的教材只是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枯枝,堆积的再多,如果没有中医的灵魂,在临床上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也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失败。李可老师常讲,学好古中医要“洗脑”,所谓的“洗脑”我想就是形成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观念。是否能精通深入一门学科,首要的是要明白确立这门学科的世界观是什么,而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年青一代,形成气一元论、形神一体观的观念靠现有的院校教材是难以做到的,西方医学名词的搀入,更是混乱了中医的思维,而扭转这一危局,给予一个明确的方向的,我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最恰当的,正如书中讲到:“言脾胃必称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气而生。脾胃病湿,因土气为湿也。脾胃病寒、因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运动是为升降。脾胃秉土气,故脾经病则不升,胃经病则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质,则湿寒升降、皆无根由矣。”文中处处句句传达的是天人一体的观念,而一个熟背天人一体名词而不明二十四节气内涵的中医学生,又如何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呢?因此这本书对当今学好中医,提高中医诊治疾病的疗效真是太重要了。
    欢迎您加入到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与推广

作者: zhhzhh    时间: 2007-11-2 09:43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值得关注。
作者: 净面尊者    时间: 2007-11-2 09:54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认清中医是独立于现代西方科学体系之外的一种认知体系,真正学会了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去治疗疾病,才能扎根于中医,这时再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才是正确的道路。"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在这个科学主义的时代,那些知识分子理解起来却是多么的困难!
科学主义简直让多数中医学人变成了白痴!
支持作者的观点!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7-11-2 13:35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ADMINOPE=南京陈斌|铁骨铮铮2002|威望由 0 增加至 1|好文,妙文!|1196331953]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冷思考
重庆  刘世峰
近读山西中医大师李可编校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笔者认为他言过其实,对他的观点不敢完全苟同。李老认为:“读彭子遗书,深感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书”,久历临床者读之,更如醍醐灌顶,格外亲切。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彭子遗书的问世,将唤醒国魂医魂!将引起中医界高层的沉痛反思,将引导老、中、青三代中医走出误区和迷阵,开创中医复兴的新世纪!”,“中国的古中医学派,必将逐一攻克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三衰,肿瘤等奇难危重急症,为全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重大贡献。”,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读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后,你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你就会觉得李可大师吹得太离谱了。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彭子(李可大师对彭承祖的尊称),对我们的古中医贡献了什么,他的主要“贡献”用李老的话说,就是发现了《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系统科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李可序)并用圆运动之理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用药。于是整个中医学就被他曲解了,篡改了。不但仲景《伤寒杂病论》被他歪曲窜改,就是后世温病学成就也遭到他的否定,并塞入“私货”。
我们再来看一看他气升降圆运动中医学理论的危害,因为彭子发现《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可以用于中医学,于是乎人体一切生理病理都能够得到清楚解释,没有再进一步探索的必要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诺贝尔奖”早就应该发给他了,还有探索的必要吗?中医学可能就在这种超稳态结构下,永远停滞不前。稍微有一点生理常识的人都清楚,就连一个普通中学生都明白,人体生理结构异常复杂,人类至今都还在探索之中。诚然中医自有一套说理的工具,问题我们不能夸大其辞,自我陶醉,只能把它看着一种假说,或者一家之言,仅供学习参考。没有必要把它抬得过高,吹得太神。否则,中医学永远都会停滞不前。彭子正是在他这一“伟大发现”指导下,用气升降圆运动理论曲解仲景一切病证和方药。为什么说是曲解呢?因为仲景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不是仲景本意。仲景之所以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创立了六经辨证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他的辩证方法思路至今都有效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他为我们提供的方剂、药物绝大多数至今仍然很有效验。他的《伤寒杂病论》没有什么理论分析和说教,因为他实事求是,因为有的机理他也没有搞清楚。没搞清楚就不说,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他深知中医的精髓在辨证论治,在疗效,中医始终不能脱离临床实践,靠疗效说话。不像《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彭子,任何病证都用五行气升降圆运动理论去解释。于是乎,天下没有解释不清的病,也没有不能治疗的证。难怪引起李可大师: “世界医学的有识之士,必将受她的启示重新认识‘生命与宇宙整体观’,借鉴彭子学说,实现战略突破,从困境中脱茧而出。”,“我尊他为彭子,是因为他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  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事实上用“圆运动”原理什么都解释得通,什么也没有解释清楚,离客观实际和事实相去甚远;什么都能治,实际上什么都可能治不好,反而阻碍了科学的进一步探索,阻碍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彭子是怎样运用他的“圆运动”学说来解释《伤寒杂病论》经文的吧。比如他在解释疟疾病时说:“《金匮》云:疟脉多弦。弦者,木气郁结不舒之象。……金气主收敛,既降不下于土气之下,俱敛结于土气之际,于是木气与金气敛结,疏泄不通,大气之中,常有偏于敛结作用。人气感之,遂病疟而现弦脉。”,“恶寒,发热,或单寒不热,汗出病罢,起居眠食,一如平人,为普通疟疾。方用麦冬草果仁乌梅方,麦冬三钱,草果仁一钱,乌梅三枚,切细吞服,发病前服一剂,煎服亦可。服后胸腹响动即愈。小儿减半。麦冬开金气之结,草果仁开中气之结,乌梅开木气之结,故病愈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多完美的解释啊!不由你不信,可谓机理清楚,疗效确切,可是事实上呢?
更有甚者,无视中医温病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否定温热病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将中医清热解毒,祛邪为主治疗温病大法弃而不用,妄加抨击,取而代之的是按他“圆运动”原理推导出的温病以正气虚为主,“温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温病实证少,虚证多。”(《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的意义》)而采用什么乌梅白糖汤,扁鹊三豆饮治疗,(乌梅白糖汤。肥乌梅五枚,白糖一两。扁鹊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各三钱。)严重脱离临床实际。对鼠疫的解释更加荒唐可笑,“鼠穴地而居,向来在大气中和的中心点生活。今土中的阳气拔根,中和变成毒疠,鼠感受最切,失其生活之常,所以鼠死。人之感受在鼠之后,所以鼠先死,人后死。……福建鼠疫盛行时,飞机飞过疫地境内,常常自己坠落,有疫的地方,大气的圆运动含有鼠疫的逆性故也。”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这种荒诞谬论居然还有市场,还受到大力宣扬和吹捧,简直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不明辨是非,听信李大师、彭子胡言乱语,妄加效法,势必草菅人命,成为愚昧的帮凶,成为“含灵巨贼”!
面对中医阵地萎缩,中医现代化遭遇“瓶颈”,能够正确运用中医思维诊病的中医人员越来越少不断的呼声,中医界掀起了“学经典,做临床”热潮,试图通过对中医经典的学习温课,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的精髓,走继承发展、创新之路。无疑是正确决策,无疑是明智之举!欣喜之余,不免又带几分隐忧。学习经典固然没有错,因为那是中医的根,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华,能够培养中医思维,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但是笔者认为,中医是科学,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实践性很强的东方科学,而不是什么“超科学”。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是唯物主义者,不迷信权威,坚持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发展中医始终不脱离临床实践理念,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是读山西中医大师,老前辈李可编校作序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后却令我寝食难安,大失所望。作为中医前辈怎能为了满足其复古情结,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不负责任地胡乱吹捧,信口开河。因此笔者经过反复思考认为:如果不予提出商榷意见,以正视听,将会“谬种”流传,贻害无穷;将会愧对中医前贤、同仁和后学;将会愧对自己几十年来所走过的弘扬中医之艰辛路!于是寅夜“挑灯”,执笔批驳谬误,捍卫真理,以保持中医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是谁坏了中医名声,健康报《中医专刊》早就有人撰文探讨过,主要归结为电杆广告,江湖游医等。今天在我看来,那些江湖骗子比起当今掌握着话语权的中医大师、教授们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李大师他们的危害岂可小视。他们以发现“中医绝学”为己任,不辨是非,夸大其辞,“化腐朽为神奇”,把垃圾当精品,误导中医。使中医脱离临床,偏离实践第一轨迹;使中医不讲求实际,崇尚空谈,不思进取,从而滑向唯心主义泥沼。简直就是要把中医发展引入歧途!葬送中医。笔者为了坚持真理,故尔撰文讨论,不遗余力驳斥谬误,捍卫中医的科学性,以正视听。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7-11-29 16:44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李可大师及弟子,没有语言了?好好反省吧!中医界同仁眼睛是雪亮的,也不是随便可以蒙骗的。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11-29 17:30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7/11/01 09:37pm 发表的内容: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为教材不同于以往的中医古籍,而且是最接近现代的民国时期著作,一方面是循序渐进地从传统文化入手,引导学者步入中医之门,一方面在文法上接近现代阅读习惯,十分有利于学习真正的传统中医知识,这本书不像现在高等院校教材教给学生的是名词概念,而是在反复的讲述过程中使学者形成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当今院校毕业学生所不俱备的,它是进行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的核心,是中医的灵魂!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经典是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树,而现代的教材只是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枯枝,堆积的再多,如果没有中医的灵魂,在临床上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也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失败。
典型的推销加炒做。《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中医初学者观看,害处很大。

作者: mawenhui3366    时间: 2007-11-29 18:14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7/11/02 01:35pm 发表的内容: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冷思考
重庆  刘世峰
近读山西中医大师李可编校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笔者认为他言过其实,对他的观点不敢完全苟同。李老认为:“读彭子遗书,深感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 ...
值得反思!
作者: 国医圣手    时间: 2007-11-29 18:48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关于楼主“古中医学”的说法,个人认为是欠妥的。
    现代中医学院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中医水平不及师承弟子,并不能就说是学的“不够古”。
    个人认为,还是一个认识问题或者说还是一个方法学的问题。
    现代中医学院的学生,基本上从小接受的就是“现代科学”,认识方法和“思维”都是“以原子论”出发的,是建立在“实物解剖”上的。而中医认识世界,是多层面的,主要的还是建立在“元气论”和“系统”上。所以要想让同学们真正的认识中医和了解中医应该说还是相当难的。
    再加上现在好多学生的汉语、古文水平确实太低!
    我私下曾经下过一个定论:中医院校毕业者,以10人计,10年后,入得门庭的恐怕就1-2人,再过10年后又1-2人,也就是说毕业20年后,真正登堂中医殿堂的怕也就2-3人而已,中庸者怕有5-6人,门外汉恐怕也有1-2人啊。。。。。。
    提倡什么“古中医”的说法,我觉得根本就是固步自封的表现,中医的发展不应该是单纯的向故人学习,更不应该只学习故人!需要解决的还是教育本身!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7-11-29 18:55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7/11/02 01:35pm 发表的内容:
学习经典固然没有错,因为那是中医的根,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华,能够培养中医思维,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但是笔者认为,中医是科学,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实践性很强的东方科学,而不是什么“超科学”。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是唯物主义者,不迷信权威,坚持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发展中医始终不脱离临床实践理念,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说得好,继承、发展,缺一不可!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11-29 20:29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7/11/01 09:37pm 发表的内容:
正如书中讲到:“言脾胃必称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气而生。脾胃病湿,因土气为湿也。脾胃病寒、因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运动是为升降。脾胃秉土气,故脾经病则不升,胃经病则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质,则湿寒升降、皆无根由矣。”
仅仅谈到了脾胃病寒,那么脾胃病热呢,脾胃病燥呢.......
其实并不是脾不升,也并不是胃不降,脾胃为土,主静,其作用皆在金木。
这类书,不但肤浅,而且错误颇多,真所谓一家之言。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11-29 20:34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中医学院不是造就名医的场所,而是领学生入门的地方,至于能否成为名医,全凭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文贴的作者就在中医学院,难道连这个都不懂吗?贻笑大方!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11-29 20:40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李可编校版,在伤寒论坛造就发起大家一起来纠错,包括错别字,文字次序......因为书中的错字太多。
做学问,就要老实规矩,不要因为一本书的出版而带来的商业利益,就可以不负责任的出现很多的错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7-11-29 21:18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世界是多样的,只有多样性世界才能够生存,如果地球上只有人类这种最高级,最科学的生物,把一切简单的,低级的,与人类不一样的生物全部消灭或者取缔,人类还能够存在吗?!如同中医不科学就把中医取缔,最终就把科学自己否定了.所以,不要把精力集中在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上,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干自己的实事.您可以独自发展自己的古中医,不要反对中西医结合,西医不要反对中医,中医也不要反对西医,不要争论,要干实事,要虚心向对方学习,共同发展中国的医学事业.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7-11-29 22:08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又一不能解释就不是科学!
楼主为什么没有认识到中医学是另一种演绎形式的科学?中医经典是什么?就是采用拟化或喻化\代替等手法以表达\演绎客观生命规律的另类形式的科学!
又一无知与偏见!中医由人任地忽悠!中医真是多灾多难!
作者: 赵飞    时间: 2007-11-30 20:54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你好!为什么要回归古中医学!!! 要加以创新利用!!!
作者: wangmengyin    时间: 2007-11-30 23:00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园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是一条新红线,历代名家医著是一堆铜钱;光有线没有钱,论医无资本;光有钱没有线,临床实践无巧思。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7-12-4 13:52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彭承祖应该是个骗子,他在书中说他用乌梅白糖汤(由乌梅、白糖组成)治愈温病发热十五案。大凡有点中医常识的人都认为不可思议,而他却言之确确,说明他是个大骗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代中医大师李可竟对该书赞誉有加。只能说明李可青出于蓝胜于蓝,不然为什么有那么一大群高级别的追随者呢?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7-12-8 12:02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公道自在人心,李可大师妄言彭子之书能破解医学十大难题,是医医之书,充分证明了他学无功底的江湖嘴脸。当然,时间是最好的裁判,最终他要为自己的胡说八道付出代价,也使他的弟子们脸上无光,但是不知羞耻者除外。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7-12-8 20:57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7/11/29 09:18pm 发表的内容:
不要把精力集中在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上,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干自己的实事.您可以独自发展自己的古中医,不要反对中西医结合,西医不要反对中医,中医也不要反对西医,不要争论,要干实事,要虚心向对方学习,共同发展中国的医学事业.
说得好,要虚心向对方学习。
作者: 剑侠    时间: 2007-12-9 12:39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看来"中医非科学论"还是瞒有市场的,我担心这是反中医派的又一次非中医运动.因为近几个月来,"中医非科学论"甚嚣尘上,尤以王世保最卖力,古水流乃帮凶,与张,方的目的一致,须警惕.
作者: lltigers    时间: 2007-12-9 13:07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彭子益这套理论无非是黄坤载理论的翻版,从理论到方药都感觉不出有什么独到的地方。据说他在解放前用这套理论教过几千名学生,为什么没听说过后来有哪位名医是用他的理论治病的呢?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7-12-10 18:11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楼上说得太好了,的确我也有同感,按照彭子书教出来的学生应该都是饭桶,为什么李可大师又对该书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作者: 马雄军    时间: 2007-12-10 19:14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多看几遍就知道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7-12-12 13:29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读一遍就使人作呕,就看清了李可的江湖嘴脸,再看二遍的就是白痴。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7-12-15 18:55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7/12/12 01:29pm 发表的内容:
读一遍就使人作呕,就看清了李可的江湖嘴脸,再看二遍的就是白痴。
中医书籍,如果错字太多,仅此一条,读一遍就是很危险的。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8-1-1 12:12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李可大师,新年好!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改掉江湖恶习,实事求是,消除不良影响,为中医事业发展发挥余热,我们中医人还是欢迎的。不过最好是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全部购回销毁。不要让其毒害中医后学,以致让你本人遗臭万年。
作者: 王全年    时间: 2008-1-1 12:50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7/11/01 09:37pm 发表的内容:
    作者单位 山西中医学院
    为什么院校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比不上过去自学的老中医?目前中医的发展关键是外在的因素还是学术本身的原因?如何培养成精通临床的中医?多年来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一直在寻 ...
为什么院校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比不上过去自学的老中医?
-------
又在说胡话!!
你是怎样统计出来的?有什么证明吗?
过去人,生活水平差,医疗水平差,所以,中医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现在不同了,不等于现在大学的教育培养不出人才!一派崇古非今的没落思想!!!
作者: wangmengyin    时间: 2008-1-1 17:39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李可老先生让中医队伍里的东郭先生寝食难安哪!“。。。。。。最好是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全部购回销毁,。。。。。。”,好让“东郭先生”们睡个好觉!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1月01日 05:42pm 时添加 -=-=-=-=-
注:“东”为错字,应为“南郭先生”。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1月01日 05:49pm 时添加 -=-=-=-=-
“周鸿飞编的那本就不计较了,周乃无名之辈,没有李老先生的影响力,放行!放行!”“南郭先生”,这下该满意了吧!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8-1-6 13:48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可怜的东郭先生,是非不分,害人害己啊,醒醒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8-1-16 17:54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中国确实需要一批回归古中医,古儒学,古道学的人才.这些人国家应当养起来,发工资,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研究,认真读书,按照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学习,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而后发展.另外一批人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其结论再与西方文化,科学结合,或者指导现代科学或者现代文化的发展.因为,个人的能力太有限了,不可能既精通古国学,又精通现代科学,现代文化.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8年01月16日 05:56pm 时添加 -=-=-=-=-
道法自然,世界是多样的,纯中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西医,其他民族医共同存在,构成了绚丽灿烂的医疗世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了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

作者: 翰墨    时间: 2008-1-18 18:42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7/11/01 09:37pm 发表的内容:
    作者单位 山西中医学院
    为什么院校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比不上过去自学的老中医?目前中医的发展关键是外在的因素还是学术本身的原因?如何培养成精通临床的中医?多年来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一直在寻 ...
讲得太好了,回归了古中医,理解了古中医才能读懂伤寒论.
中医有希望了!!!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8-1-22 16:51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不是中医不科学,而是我们的思维习惯不科学。
     理化方法只是科学的一部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是著名的科学理论,这里没有理化数据,没有重复率,但它是举世公认的精神病学理论。
    中医学的核心是证候,是对病人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别的综合诊断,是一种客观反映疾病状态的,其它医学方法不能替代的医学,能治愈或改善西医难治和不治之病,所以它的生命力强大放之四海都受欢迎。
     西医的疾病定义出错,让全世人的科技人员、老百姓中了〝毒〞,让中医学蒙受不科学的百年之冤。请参阅《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见本论坛中西并用栏转学术人物《张有和专集》。
    医学是实践科学,返古是笑话、愚笨之行为。
作者: 老天爷之徒弟    时间: 2008-9-24 17:31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仁者见仁,知者见智!李可老前辈,李洪渊老师言简意赅,重于泰山!望同道们三思啊!!!

-=-=-=-=- 以下内容由 老天爷之徒弟2008年09月24日 05:36pm 时添加 -=-=-=-=-
没有几十年的中医临床不要妄加评论古中医!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08-9-25 08:17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看了李洪渊这篇文章,可知这位山西中医学院的老师是一个地道的“纯中医”,李洪渊说:“其实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把“heart”翻译成“心”时,就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偷换了,再用偷换了的心肝脾肺肾的概念来衡量中医,当这些概念成为科学的标准时,中医就成为不科学的范畴。”
关于中医的脏腑,古人是通过人体解剖观察而描述的, 通过人体解剖,古人确实是看到了人体中大体解剖的器官及其位置,也进行了命名,与现代医学的器官是相符的,这些器官的名称自古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西医同样是通过人体解剖观察而对脏腑描述的,所见的脏腑与中国古人所见脏腑并无不同, 只是命名时中国用“心”, “肝”, “脾”, “肺”, “肾”,而西医用“heart” “liver” “spleen” “lung” “kidney” 来表示,实际上则是相同的器官.因而,西方医学传到中国时,用“heart” “liver” “spleen” “lung” “kidney” 来表示“心”, “肝”, “脾”, “肺”, “肾”是没有错的.如果按李洪渊的说法,中国人的心肝脾肺肾与西方人的心肝脾肺肾肯定是不同的了,所以把“heart”翻译成“心”是翻译西医学的人错误,那么,请问李洪渊中国人的“心”, “肝”, “脾”, “肺”, “肾”是什么?而西方人的“heart” “liver” “spleen” “lung” “kidney”又是是什么?  非洲人以及南美洲人的脏腑又是什么? 其实错误不在翻译,而恰恰在于我们的古人限于当时的条件不能正确的划分脏腑的实体与功能的关系, 导致脏腑的解剖结构与其功能的分离,一直错误至今.而我们的所谓中医又不愿承认这些错误,而倒打一耙,赖在翻译上.这是目前中医界那些主张回归古中医,做纯中医的无赖的行为之一. 当然中医理论以心为主形成的五脏体系加上经络体系的学说,基本上概括了人体生理功能, 并说明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之指导临床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对中医经络脏腑的理解只能从功能上进行,例如肾藏精,主生殖,你就不能与大体解剖上的肾相联系.如果不懂西医知识,而固执相信经典,认为中医脏腑的功能与结构相一致的话,必定会发生错误.
李洪渊说“肝脏是一个器官,但从肝联想到五行的木、春天、厥阴、风、东方、怒、巽卦、青色、经络循行的部位,筋,肝藏血,肝藏魂等等”
但中医的肝到底是什么?他自己都不清楚,如果中医的肝是一个器官,那它根本就不可能“主筋,藏魂,调情志”也不可能与五行的木、春天、厥阴、风、东方、怒、巽卦、青色有关.所以作为老师教书育人,自己对中医理论都不能正确的理解,能教得出好的中医吗?看了李的文章,不竟想起另一位号召别人回归经典的刘力红,自己对经典都不懂而乱解遭蹋经典,误导大批的青年. 关于中医的衰败的原因, 现在最时髦的说法是中医院校西化了,西医课程太多,不学经典,此论以邓铁涛为主,其实教学的好坏不在课程的多少,而在于老师的水平,象刘力红,李洪渊这样的老师能教出好中医吗? 邓铁涛的说纯属賊喊捉賊,中医学院的教科书都邓铁涛这类泰斗编的,若教不出好中医,只能怪老师.将责任赖在西医课程太多,则是目前中医界那些主张回归古中医,做纯中医的无赖的行为之二.
可以说中医若不将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引入中医的研究中,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揭示中医理论的科学原理及其治病规律,那么, 中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也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作者: 老天爷之徒弟    时间: 2008-9-25 15:00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中医是神传医学,不知不信神无以知道中医的真正内涵!

-=-=-=-=- 以下内容由 老天爷之徒弟2008年09月25日 03:02pm 时添加 -=-=-=-=-
这就是李可老前辈说的为什么要洗脑的理由!
作者: 东海先生    时间: 2008-9-25 20:20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中医只有一个理阴阳五行,使用中有很多方与法谁对与错看疗效,看疑难重的实际疗效,对任何人的方与法都要仔细研究,千万别妄加评论指责,特别是有身份威望者说话更应三思,脾胃者后天之本是千古真理,无论治何病都不可不考虑o
作者: 诸淡兮    时间: 2008-12-26 17:32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一群不知天高地厚毛头小子居然随便批评彭子义、李可、刘李红、邓铁涛等等,痛心啊,就像文革时的红卫兵批斗教授一样,唉
作者: 唐太宗    时间: 2009-12-2 14:35
标题: 转载李洪渊:回归古中医学
顶起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