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打印本页]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22 17:42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建议在论坛的基础上增设一学术期刊及出版社,这艘“航空母舰”方可羽翼丰满,风行天下!
建立本论坛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情!真是千秋幸甚!中医学幸甚!东方向那些策划者们和实施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并祝他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事业有成!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1-22 18:59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东方医学先生为论坛的繁荣,下了大功夫.你的建议很好.愿先生或其他会员把此建议更加祥细地谈谈.付之于现实.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27 18:31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1.中医药论坛,发挥了网络信息的优势,实现了参与因素广,信息流通量大,反馈速度快,开放程度高,适应了新世纪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重要的是,她成了一面旗帜,在她的周围凝聚了一批中医精英,成为新世纪中医学术发展的尖兵,同时也是反击网坛上那些颓废派的一支有生力量,对推动二十一世纪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同时增加了透明度,实现了公开化,在众目睽睽之下,避免了暗箱操作,纠正了世风日下之弊。
2.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上中下三级齐上,古今中西慧聚一堂;同时也真正实现了百家争鸣,打破沉闷有新创,擂台高下树权威,提高了学术民主化程度,比学术会议能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更公开的展开和更节省资源。比专家论证的局限性更小,更易扩展思路和更能够可持续性发展。
3.比单一报、刊、(出版)社稿源更广泛,更源源不断,甚至径通五州四海。在报、坛基础上增设刊、社,将具有更大的吸引性和凝聚力;可相互为用,相得益彰。而报、坛、刊、社一体化更加速了这个新型的知识信息产业集团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实现了知识信息产业的最优化配置,也实现了中医药知识信息产业一条龙服务而创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4.其有序运作和系统化管理可使其成为决策管理部门的智囊公司;成为舆论宣传机构的喉舌;成为教育机构之外的网上大学;成为临床医疗机构的资料库;成为科研机构的信息数据库;成为相关机构的人才库。
5.以论坛为活水源头,注入新的活力以推动报、刊、社发展,而报、刊、社的稳定性能又始终左右着这个知识信息产业集团的发展方向和目的。使其成为一个更具活力的开放系统。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1-27 20:28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好.提得好,也愿诸位会员,就这个问题,在东方医学先生提出的框架下,展开广泛的讨论.同意,赞成,拥护,反对,否定,推翻等见解均可.
我们将会将诸位的所有看法,如实提供报社或上级参考.
更希望会员们对论坛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如何进一步把论坛提高一个台阶.
作者: 一源    时间: 2004-1-27 23:11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作者: 三教小虫    时间: 2004-2-8 12:43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同意,赞成!
作者: 牛道士    时间: 2004-2-10 09:15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4/01/22 06:59pm 发表的内容:
东方医学先生为论坛的繁荣,下了大功夫.你的建议很好.愿先生或其他会员把此建议更加祥细地谈谈.付之于现实.
请问[桂枝汤]:你在报社里是什么职务?
请问[桂枝汤]:你认为这个论坛有能力参与出学术期刊吗?(即使仅仅是提供原创学术文章、资料)
请问[桂枝汤]:你认为[中国中医药报]已经办得成功到需要“增设一学术期刊及出版社”的地步了吗?
说实在话,我个人认为[中国中医药报]是一份非常糟糕的专业报纸。
作者: 牛山活套    时间: 2004-2-10 09:45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4/02/10 09:15am 发表的内容:
说实在话,我个人认为[中国中医药报]是一份非常糟糕的专业报纸。
不至于非常糟糕,但是确实不怎么样!
机关报都是这副样子。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2-10 09:50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4/02/10 09:15am 发表的内容:
请问:你在报社里是什么职务?
请问:你认为这个论坛有能力参与出学术期刊吗?(即使仅仅是提供原创学术文章、资料)
请问:你认为已经办得成功到需要“增设一学术期刊及出版社”的地步了吗?
说实在话,我个人 ...
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要为民族振兴,国家振兴,中医振兴出力.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 牛道士    时间: 2004-2-10 10:37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自知、自量、自明、自力。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2-10 10:51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4/02/10 10:37am 发表的内容:
自知、自量、自明、自力。
对了,首先要自知是一个中国人

作者: jemmyyao    时间: 2004-2-10 13:00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妙啊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4-2-10 14:07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4/02/10 02:18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4/02/10 09:15am 发表的内容:
请问[桂枝汤]:你认为这个论坛有能力参与出学术期刊吗?(即使仅仅是提供原创学术文章、资料)
我相信这个能力还是有的,办学术期刊,也不一定非要都是原创。
至少这里没有广告,看看当今的中医杂志,有几个值得一看的?
如果真办个期刊,我老五也混个业余编辑当当:)
桂枝汤先生为业余党委书记,秦越人先生为业余主任。业余编辑一打。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2-11 22:03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如果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确实当先办一学术期刊。因为无论是报或坛都是为中医学这个核心服务的,而中医学的核心则是学术,期刊则是其物质载体,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真正掌握中医学术的主导权。国内虽有不少学术刊物,但缺少一种互动机制,这种刊物虽好办,社会效益却不理想。如果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都有论坛这种气氛,其推动学术进步会有成效得多,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其操作会困难得多。但是一旦有了学术期刊这个引力核心,无疑会推动和提高报坛的品位并相互为用。
作者: lzzx    时间: 2004-3-3 16:13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4/02/10 02:07pm 发表的内容:
我相信这个能力还是有的,办学术期刊,也不一定非要都是原创。
至少这里没有广告,看看当今的中医杂志,有几个值得一看的?
如果真办个期刊,我老五也混个业余编辑当当:)
桂枝汤先生为业余党委书记,秦越人先 ...
一片江湖在论坛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6-19 21:29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戏言岂可当真!
作者: 奔三    时间: 2004-6-21 10:11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这个贴子最后由奔三在 2004/06/21 11:18am 第 1 次编辑]

一  十分支持
二  建议刊名为 《神农论坛》
三  建议性质为民办传统医药文化企业
四  建议主旨为宣传中国传统医药的文化精髓和以健康、养生为本的、注重现时代科技、
              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以及当今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在民间特殊
              发展的现状。
五  建议组织产生方式为预选人网上报名、推举和选人网上投票表决产生的方法
六  建议资金运作为网上入股为前期运作资金的筹措方法
七  推举牛道士、玄隐子、抱残守缺、江满月圆、安宁客、
八  本人报名任秘书和科技顾问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8-24 20:52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中国期刊业离产业化有多远?
秦毅



    中国期刊业离产业化有多远?
     ——法国桦榭菲力帕契出版集团考察
    社科杂志社总编辑 秦毅
     
     日前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考察团赴法国考察了著名的桦榭菲力帕契出版集团,对这家国际知名出版集团的主要组织及运作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一、真正产业化的期刊出版业
     该出版集团对于期刊的经营,完全是依照产业经营的目标,即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期刊内容的定位、编辑思想以及相关的编辑活动、出版发行等,都服从于投资的回报率。除了自身的支柱产品———期刊的特征与其它产业产品的差别化之外,在经营方面与其它产业并无二致。比如,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投资的目标市场;为突破市场壁垒所作的各项对策;为进入市场所进行的资本运作;营销策略的制定;然后才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即期刊的编辑、印制、销售、发行、物流等。产业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利润。其组织机构、经营理念、跨国经营策略、新刊的创办,无不清晰地体现出这样的思路。
     与这种高度产业化的理念和实践相比较,中国的期刊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为数不少的期刊逐步走上市场化的道路,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有些刊社已经初具规模,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企业了。但是从总体上说,离真正的产业化还有相当的距离。
     二、专业化分工的高度发达是产业化的基础
     该出版集团内部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有效管理,发人深思,也凸显出我们自身的差距。如此庞大的集团,并不是一个个雷同的“细胞”的聚合,而是按照集团经营总的需要,设置若干个横向的服务中心,即专业化的小型企业。每一个这样的中心或公司专司某一项或者相近的职能。集团内既有水平分工,如报、刊与图书、电视、互联网等其他媒体之间的分工;也有垂直分工,即按职能的分工,如广告空间的销售、广告的制作、图片、发行、印制、物流等,服务于整个集团的工作。在这些机构或者公司之间,实行的是“产业内贸易”,即通行市场交换规则。集团所属的广告公司、图片公司、发行中心等所提供的服务,以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集团内部高度分工与密切合作的典型例证。以图片公司为例,桦榭菲力帕契集团共办有220多种杂志,而且大都是大众期刊,使用图片非常多,他们设置了专业化的图片公司,跟踪各个刊物内容和选题的需要,进行摄影、图片制作、收集和积累历史图片等。由于其工作高度专门化,因此能确保质量。不仅集团的各刊,并且社会上甚至国际上的期刊、报纸都可以选用他们的图片,致使图片公司成为国际上知名的三大图片出售商之一。另一个例子是出版中心。该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小企业,专门负责期刊的出版工作。其主要职能是与各部门横向协调,例如与编辑、记者对话,对封面的主题提出意见;负责制定每个杂志的促销计划,确定印数,包括如何吸引订户、维持原订户的继续订阅、制定对订户的奖励政策;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等。
     市场的细分化是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细分的动因是消费需求和消费主体的不断分化,越来越个性化。由此引发了产品和服务产品出现越来越多的差别化,以适应不同的目标市场。而如此众多的差别化产品就必须有通畅高效的信息传播通道,使信息尽快达至目标市场。广告无疑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作为重要的广告传媒,期刊市场也必然出现细分化。一些期刊就是为了目标市场的广告而“量身定做”的。广告产品与期刊的目标市场要高度重合。如此,在产业链上,就形成了一条信息传递的链条:制造商和销售商(物质和服务产品)———传媒业:期刊及各类媒体(广告)———消费者(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可以看出,在这条信息流中,承担广告载体的媒体成为联系经济活动与消费的重要中介。
     明晰了期刊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关系,在产业化的问题上,我们也许可以有更加开阔的思路。我们在对期刊业的定位上,就不会仅仅把期刊业看作是纯粹的文化产业。在期刊的经营上,广告空间的营销应当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它的媒体相比,期刊广告有它的独特优势。站在这个角度来思考,国外媒体急于进入我国市场,除了期刊本身的经济利益、文化渗透等政治利益之外,又何尝不是看重我们的广告市场呢?
     国外期刊业的经营目标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期刊的销售和广告空间的销售,广告的收益与期刊发行的收益是集团利润的两大来源。据资料介绍,一些主要出版国家的期刊广告收入与期刊销售收入的比例为:美国69∶31;德国62∶38;捷克59∶41;意大利55∶45;墨西哥42∶58;英国38∶62;西班牙37∶63;瑞典37∶63;法国35∶65;比利时35∶65;芬兰30∶70;澳大利亚27∶73;爱尔兰27∶73。在欧美国家同业中两方面收益的比例虽然不尽相同,但在经营和收益中无疑都占据重要地位。这种理念在我们多数期刊的经营中并不十分清晰。在我们的传统中,期刊出版单位理所当然是以编辑工作为中心,广告收益也大多是为了解决办刊中的问题,比如为了弥补刊物的亏损。尽管这种理念上的问题在大多数期刊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并不是业内人士都很清晰,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更达不到产业化的程度。
     三、关于学术期刊
     在法国,学术期刊的运作机制与他们所经营的大众期刊完全不一样。由于纯学术期刊的读者相对固定,大都是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一般不可能通过市场运营生存和发展。办刊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二是各种基金会的资助。不过,学术期刊的发行和分销过程与大众期刊并没有根本的不同。从根本上说,学术期刊在期刊市场上只能是“小众”的,是满足特殊需要的一些特殊产品。市场供给和需求弹性都不大。从经济方面看,投入大产出小。对这类期刊不能以市场的经济效益来评价。但是,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发挥社会影响的主要渠道,学术期刊的水平体现一个国家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积累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各国对学术期刊都非常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学术期刊功不可没。鉴于我国中介机构的不发达,这些学术期刊实际上大都靠政府财政支持。虽然也有期刊得到了一些企业的赞助,但并不普遍,也缺少制度保障。从人文社会科学刊物来看,除了争取国家经费的支持而外,也不得不逐步、部分地进入市场。一方面尽可能提高学术质量,以提高刊物的学术地位,靠学术地位争取有关方面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一些刊物不得不进行一些市场活动,取得一些正当的或者是灰色的收入。当然,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本身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刊物多、精品少,定位重复,特色不突出等。目前,如何解决学术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仍然是摆在有关各方面前的一个难题,这显然不是产业化框架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8-24 20:53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三、关于学术期刊
    在法国,学术期刊的运作机制与他们所经营的大众期刊完全不一样。由于纯学术期刊的读者相对固定,大都是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一般不可能通过市场运营生存和发展。办刊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二是各种基金会的资助。不过,学术期刊的发行和分销过程与大众期刊并没有根本的不同。从根本上说,学术期刊在期刊市场上只能是“小众”的,是满足特殊需要的一些特殊产品。市场供给和需求弹性都不大。从经济方面看,投入大产出小。对这类期刊不能以市场的经济效益来评价。但是,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发挥社会影响的主要渠道,学术期刊的水平体现一个国家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积累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各国对学术期刊都非常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学术期刊功不可没。鉴于我国中介机构的不发达,这些学术期刊实际上大都靠政府财政支持。虽然也有期刊得到了一些企业的赞助,但并不普遍,也缺少制度保障。从人文社会科学刊物来看,除了争取国家经费的支持而外,也不得不逐步、部分地进入市场。一方面尽可能提高学术质量,以提高刊物的学术地位,靠学术地位争取有关方面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一些刊物不得不进行一些市场活动,取得一些正当的或者是灰色的收入。当然,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本身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刊物多、精品少,定位重复,特色不突出等。目前,如何解决学术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仍然是摆在有关各方面前的一个难题,这显然不是产业化框架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作者: 初学中医    时间: 2004-8-26 20:05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做成企业恐怕不太合适,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要做,应该做一个以"弘扬中医\中医文化,推广中医,继承\普及\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为目的的民间非政府组织!
资金来源最好不要太单一,如果可能,单纯依靠捐助来运作是最理想的,可以避免受到干扰.
期刊不一定非要按照传统方式办,可以做网络刊物,以电子邮件或者新闻组的形式都可以做到,而且影响和保密性可能更加理想.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0-17 15:17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按需出版—时代的选择
--------------------------------------------------------------------------------

按需订制 版版不同 即需即印 服务到位
一、中国专利文献的按需出版
  知识产权出版社(原专利文献出版社)是我国唯一法定的中国专利文献出版单位,拥有上百万件的中国专利文献信息资源,而且这些资源仍在逐年增加。
  虽然中国专利文献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出版,有大量的光盘出版物和可供网上专利检索的互联网站,但是对于很多在第一线的科研人员而言,他们仍然喜欢那些特定领域、多品种、小批量、时效性强的、图书形式的出版物,希望从能65000多类专利中精选出自己所关心的专利文献并且出版成图书。
  为满足这些读者的需求,使专利文献能更好地为科研服务,从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知识产权出版社有责任、也有能力整合、开发和利用现有专利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经过加工的、适合读者需要的、质优价廉的专利文献分类图书。“按需出版”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按需出版”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出版方式,它满足了人们对出版物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它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且不受订购数量和形式的限制。
  这种出版方式具有三大特点:(1)为印刷数量少的出版物创造了便利条件,印制成本与印刷数量无关;(2)不会出现积压现象,库存为零;(3)版本可放大或缩小,在印刷书刊方面具有灵活性。
  知识产权出版社根据客户需要现已出版了《最新分类专利》、《高等院校专刊》、《公司、企业专利》、《科研院所专利》、《地方专利》等近百类、上千种专利文献按需出版物。
二、非专利作品的按需出版
  知识产权出版社在开发现有资源的同时,也在探索非专利文献图书的“按需出版”。比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一年多了,知识产权问题日益突现,有关维权与市场的规范的问题令人瞩目。
  众所周知,一部科学论著或文学艺术作品的成型大致经历三个过程:(1)著作期;(2)出版等待期;(3)出版期。目前,著作权的相关法律仅保护已出版的作品,而处于著作期和出版等待期的作品是很难得到保护的。为了更好地维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我社设想在一部著作封稿后,即由我社提供制作样书的机会,以便在日后发生争议时,我社则提供相应的有效证明,以此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我社也将向各出版社、各文学艺术经营实体推介新人新作,开辟新人新作进入市场的新途径,从而达到一维权,二服务的宗旨。
  同时“按需出版”也非常适合那些范围有限、印量少、版本较多的书稿,特别是那些脱销绝版的图书,我社将为需求者提供“即需即印,一书一版”的服务。
  对于那些需求范围更窄、甚至设想只印一册的书稿,按需出版则是惟一的选择。
  总之,我社将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产品,一种全方位的服务,您将从我社得到一种创作的成就感,获得一种艺术的美感,感受一种阅读的快感。
三、联系方式
  出版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
  通讯地址: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订购电话:010-82000860-8128
       010-82000890(带传真)
  订购网址:www.cnipr.com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0-17 15:19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非专利作品的按需出版流程图
--------------------------------------------------------------------------------

(试验阶段)
订购者索取表格并填写相关内容


出版社评审内容并提供价格


订购者确认报价


出版社与订购者签协议、订购者提供稿件并付款


出版社制作印刷


样书交订购者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0-17 15:22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推 广 价 格
--------------------------------------------------------------------------------

1.分类专利文献
  大16开,每册约260页,字号2200字/页。包括该类别专利约100-160件,包括著录项目,摘要,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等。每册定价128元。
  3册以上9折,10册以上8折。
2.按客户需求出版专利文献
  根据客户要求制作的专利文献,可按需要任意分类。文献内容根据需要取舍。制作费:大16开,平均每页0.5元。32开,每页0.3元。
  同种书3册以上9折,10册以上8折。
3.一般图书制作样书
  一般项目:用户提供原稿数据,出版要求。出版社负责编辑、排版、封面设计、制作样书。5册2000~3000元。
  参考实例 (20万字,32开,彩色封面,黑白内文,页码 230页左右, 5 册,2500元)
  加印样书:每册约40元。5册以上9折,10册以上8折。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0-17 15:24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联 系 方 式
--------------------------------------------------------------------------------

出版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
通讯地址: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订购电话:010-82000860-8128、8127、8132、8133
     010-82000890(带传真)
订购网址:www.cnipr.com



作者: 东方医学    时间: 2004-10-17 15:45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现在有这样一种流行观念,总认为网络上的东西是虚拟的,总不拿它当回事,总比报、刊低下一等,但我看未必。作为全球中医药论坛运行一年多以来已有不少精品出现,也有不少创新苗头,远非报刊那种板起一副面孔迈着方步走的姿态,所以我们有必要自己动手,群策群力,办一份《全球中医药论坛》杂志,初可为年刊或季利,来最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
作者: starcraft    时间: 2004-10-17 16:57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同意
作者: 奔三    时间: 2004-10-18 11:47
标题: 向坛主进一言
下面引用由初学中医2004/08/26 08:05pm 发表的内容:
做成企业恐怕不太合适,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要做,应该做一个以"弘扬中医\中医文化,推广中医,继承\普及\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为目的的民间非政府组织!
资金来源最好不要太单一,如果可能,单纯依靠捐助 ...期刊不一定非要按照传统方式办,可以做网络刊物,以电子邮件或者新闻组的形式都可以做到,而且影响和保密性可能更加理想.
感到合适现实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