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红杉树在 2009/01/28 05:24pm 发表的内容:
我们常说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可是 目前很多中医 包括国家认证的很多名老中医在内 都不能弄明白 那些个古义到底是什么 又怎么去发皇呢 至于新知 不明白古义的新知 不谬者鲜矣...........................
下面引用由zhongyiao在 2009/01/28 07:11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马先生如何看待中医药的重复性验证问题?
我个人认为如果中医药无法重复性验证就无法走向世界,因为无法证明中医药在治疗某一具体疾病的效果如何。
比如治疗冠心病,现代科学已经证实这是因为冠状动脉斑块引 ...
下面引用由大实话在 2009/01/28 07:20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的产生是以道家和儒家的文化为土壤的,不弄明白它们,就不能明白中医精髓”
楼上的朋友,殊不知在没有道家之前,属于传统中医里的理论与实践早己备具。此种缺撼正是出自“传承断代”在替代中的自生……
谁会 ...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在 2009/01/28 08:02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您对]的理解 内经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在 2009/01/28 04:57pm 发表的内容:
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后发现,现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与经典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中医要发展,必须回归经典,经典要有用,必须回归临床,走继承、创新的发展之路。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在 2009/01/28 05:32pm 发表的内容:
说的到是。古义到底又是什么呢?总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吧?真理在谁手里呢?
下面引用由自然奥妙在 2009/01/29 00:00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是为人民服务的技术,安全高效方便价廉治病救人是评价中医水平的主要指标,编筐定套,真假不辩,好坏不分,以格代能,不知是国之幸?还是民之福?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在 2009/01/29 07:58am 发表的内容:
马文辉先生说得好:〝中医是医学,不是宗教,也不是文化,更谈不上艺术。它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见29楼)。〞
有了这个根本的认识,也就指明中医学需要在科学技术领域,为自已确立学科性质(定位),通过 ...
下面引用由gl0101在 2009/01/29 09:51am 发表的内容:
先生们说的很好,我很赞同。
西医是科学,中医也是科学,但是直到目前中医的科学属性和科学定位还没有得到权威的认可,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一家之言。大家可以问一 ...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1/29 08:14am 发表的内容:
请介绍三部六病与取象比类的关系。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在 2009/01/29 06:57am 发表的内容:
欢迎文辉老乡发表高论!-=-=-=-=-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1月29日 07:03am 时添加 -=-=-=-=-
我倒觉得: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首先是医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一些操作技术,炉火纯青之 ...
下面引用由阜新汪海升在 2009/01/29 00:08pm 发表的内容:
赞成29楼却波渔翁的观点,中医不是纯粹的科学技术,它好包括很多人文科学也就是文化的内容,其实也不只是中医,西医也是一样。我到觉得医学(包括中医、西医)是架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如果认为 ...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在 2009/01/28 10:25pm 发表的内容:
内径是正确的,阴阳在生理状态是共生同长,齐消互换的。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在 2009/01/29 01:06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先生在临床上是怎么应用这个观点的,当一个患者被确定为脾气虚时,你用滋脾阴的药物如天冬,黄精,玉竹之类的药物吗?肾阳需的患者,你用什么样的滋阴药让患者来实现]]的目的。
下面引用由阜新汪海升在 2009/01/29 02:12pm 发表的内容:
就42楼问题,与马先生商榷
医学具有人文科学的属性并不是我提出来的,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恩格尔(O.L.Engel)早就提出了,也就是他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社会的内容都是人文医学的内容吗?为什 ...
下面引用由zhongyiao在 2009/01/29 04:59pm 发表的内容:
我总感觉大家在空谈。
治疗疾病应当有证据人家才会信服。我并不否认我们的前人伟大,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疾病的发展规律。
有些人总是认为现在的疾病古代也有,这是不应当的。
比如肝炎发现这个问题不过几十年 ...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1/29 05:41pm 发表的内容:
请简要介绍:三阴三阳的辨证体系。
下面引用由zhongyiao在 2009/01/29 05:55pm 发表的内容:
64排CT没有检查冠状动脉是无创检查。
个人认为这是证明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最好证据。
如果谁认为自己可以治愈冠心病,最好让病人检查对照。
只要拿出证据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与西医探讨问题了,毕竟到今天为止西 ...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在 2009/01/29 06:10pm 发表的内容:
《伤寒论》与《内经》“无渊源关系”吗?-=-=-=-=-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1月29日 06:12pm 时添加 -=-=-=-=-
文辉也这样看?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在 2009/01/29 06:29pm 发表的内容:
哦!那句话总觉得有“矫枉过正”味道!-=-=-=-=-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1月29日 06:31pm 时添加 -=-=-=-=-
谢谢回答,明白人!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在 2009/01/29 06:25pm 发表的内容:
主要是说《内径。热论》和《伤寒论》不是同一体系,内径的三阴三阳对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在哲学上是一脉相承的。《伤寒论》不是六经辨证。仅此而已。
下面引用由哲医在 2009/01/29 09:30pm 发表的内容:
把〈伤寒论〉的六经和《内经热论》的十二经对立起来,认为《伤寒论》的六经和《内经热论》的十二经不是同一体系,也是不妥的,而是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应该用十二经和六经的关系看。另外,针灸学的十二经也和内 ...
下面引用由yatte在 2009/01/29 10:14p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会有六经呢 三阴三阳是由何而产生 所以六经就气血的道路 五行就是气血的生化 故阴为之主 阳为之正。-=-=-=-=- 以下内容由 yatte 在 2009年01月29日 10:17pm 时添加 -=-=-=-=-
只是一点体会 不敢说对与不对 ...
下面引用由哲医在 2009/01/29 11:15pm 发表的内容:
回楼主:这篇文章,北京军区医院的宿老师曾让我看过,现仍保留着。我想,你一定认识宿老师。因为宿老师也曾从师刘绍武老先生。刘老先生对三部六病的研究,功不可没,为研究伤寒论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实事求是的 ...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在 2009/01/30 00:46pm 发表的内容:
(三)古天文历法对中医经络学说的影响:
中医经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是逐步由简至繁,并非一就而成,同样受到古天文历数的影响。陈步《论经络》(《大自然探索》1983;(2):124—134)论述了《内经》中有关经络 ...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在 2009/01/29 10:12pm 发表的内容:
论“六经”当为“六病” 刘绍武 胡连玺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其辩证施治,法度精严,是对汉以前医学的总结,并对后代医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故该书为历来医家所重视。就是在今天, ...
此三条之"过经"均指太阳病已罢。然不称太阳以已过,或病已过太阳经,可知仲景对于辩证只称太阳病或太阳证,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