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打印本页]

作者: 黄药师    时间: 2004-5-4 23:54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1/05 04:41pm 第 3 次编辑]

关于中医的穴位,实在是没有必要再投入资金去研究了,所有的经络几乎都沿已知的肌肉肌腱走向,针刺一下,自然酸胀,曰:“得气”,如果不得气,我可以告诉你个秘诀,就是向捻转,这个秘诀是某中医主任密授,不可外传哦。一捻转,缠绕了肌肉纤维,自然是得气发胀了。这里有个最恶心的手法是针刺坐骨神经,往往被不良的医生用在治腰腿痛上,整个腿部立刻如电击,似乎就缓解了疼痛,却损伤了神经。
  
不得不承认,针刺可以缓解症状,但于事无补,仅此而以。
  
大学的时候统计学老师说,很多老中医吹嘘自己有多神,什么一副药就治好了什么疑难杂证,老师说:那根本没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也发现有个全国名医,老是提他好多年前的一个病历,如果行医数十年,就区区几个病历能说明什么?
  
某中医院有个老头,每次坐堂前拥后呼,抄方的就有两三个,我有幸抄了一次,好大的荣誉,每个病人都是二乘汤加减,想当年背了二百多首汤诀,人家老道之后,可谓一招打遍天下,中医有谚:“学好二乘汤,钱往口袋装。”
  
现在看中医,往往西医也上,所以最后就是好了,功劳就算在了中医的头上,讨论病历不提西医。当年实习,最烦中医大病历,如果去掉中医辨证,不过是西医大病历的缩减版,而管医生还就关注这阑尾般的中医辨证,没少重新写过,郁闷。
  
而外科学生更是痛苦,比如包皮环切术,也要中医辨证,有研究生无奈,写下千古绝唱:“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肺主包皮,脾主海绵体,肺强脾弱,则包皮长过海绵体,故包皮过长,包皮环切术主之。”
  
民国有卫生部提出“废医存药”,何等英明。古人对解剖的模糊,不是不想,而是碍于历史和风俗,不得为之,就是这样,我们的古人还是很有创新的,宋朝曾出过解剖图谱《鸥西范五脏图》,更早的华佗的开腹手术,所有这些都是还医学本来面目的实践,也是所谓西医的路子,《本草纲目》也广传世界。
  
可惜的是,现代的所谓中医迂腐而不求上进,完全辱没了古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把精力用在训诂古人的典籍之上以至于可笑。老师每每叹息上古的《黄帝外经》失传,否则中医如何如何,孰不知社会进步本来就是代代积累,不会因一两本典籍的失传就导致进步的终结,况且上古的医书如同《易经》,是万金油,任汝雌黄,《黄帝内经》也不过先人朴素的总结,竟是中医的根基。
  
中医每治一病,总要引经论典,仿佛只有古人才是正确的,总之是越古越好。这样就谈不上科学实践了。
  
在我看来,无所谓中医西医,就是现在的西医有中医当年的贡献在里头,我以为,只有现代医学和落后医学之分,假设这世界上只有我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最终是西医的路子,就是现代医学,可惜人家又走在了前头,所以落后的医学羞答答的变成了传统医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候传统不过是落后的代名词。
  
五年中医学院,岁月蹉跎,所学了了,子弟尽误!我有好友,考协和博士,成绩出色,数门第一,奈何中医出身,导师笑曰:汝就算了吧。又是高考将至,忍不住劝君三思,想当年每每看到新生,老生就摇头苦笑:又有上当的来了。
  
我以为中医的重点是研究,而不应用于临床,研究的成果经过验证,必须是科学的严密的验证方可用在临床。
  
且看当今中医院,有哪家敢“纯中医”?中医能治表就以不错,谈何治本?所谓中西医结合,不过是“洋枪队”,中医只不过脑后的那根辫子!于战斗无补,想我国开化至今,尚遗留“中医”一物,可叹可悲。

[color=#DC143C]这也许就是中医教育的失败吧!
作者: 山野居士    时间: 2004-5-5 05:55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这样的结果跟中医教育西医化,跟中医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不能不为中医的前途担忧,没有政策的扶持,我辈的努力看来是事倍功半.叹息中.......但不管多么困难还是要去努力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4-5-5 07:58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下面引用由黄药师2004/05/04 11:54pm 发表的内容:
一捻转,缠绕了肌肉纤维,自然是得气发胀了。这里有个最恶心的手法是针刺坐
骨神经,往往被不良的医生用在治腰腿痛上,整个腿部立刻如电击,似乎就缓解
了疼痛,却损伤了神经。
  不得不承认,针刺可以缓解症状,但于事无补,仅此而以。
——中医治病,恐怕不只是这点而西医道理,中医的”道“理,在中医。
作者: 小乔    时间: 2004-5-5 11:52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乔在 2004/05/05 11:55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黄药师2004/05/04 11:54pm 发表的内容:
五年中医学院,岁月蹉跎,所学了了,子弟尽误!我有好友,考协和博士,
成绩出色,数门第一,奈何中医出身,导师笑曰:汝就算了吧。又是高考将至,
忍不住劝君三思,想当年每每看到新生,老生就摇头苦笑:又有上当的来了。
这是中医医疗政策、中医教育方向彻底失败的例子!
让一些三脚猫中医晋升为名中医,让临床一窍不通的优秀中医大学士晋升为名中医教授;这种畸形组合不产生怪胎才怪呢?
正是黄药师先生转贴的文帖作者对中医学的无知,才有无畏之心,吐出这番令人哂笑的狂妄言辞!
作者: weidaobucuo    时间: 2004-5-5 15:04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怎么说呢?看了药师的帖子后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的确,目前中医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中医的教育问题,中医学院出品,现在几乎成为无能的标志了!有多少人毕业就是失业~~`连中医院也是宁可要医学院的专科不要中医的本科.而中医研究生们毕业后,最好的就业途径是什么?还是留校比较保险.而待遇什么的简直和医学院毕业的没法子比较!!!怎么说呢?要找这里的问题一找一大堆!然而,我要问的是,这是中医理论的问题,还是中医临床的问题?这和中医的经典有什么关系?中医真的是不治病吗???中医的理论体系构建于古代中国,成熟于春秋战国,这些难道影响中医对于人体的认识吗?中医自古没有病历,只有病案;中医自古没有社会整体观念,但是不妨碍中医最早提出预防观念;这些鄙视中医的人们啊!仔细想想,中医没有现代的科技手段,却维系了几千年的健康任务,现在难道仅仅用一个落后医学就可以概括中医吗?应该说中医存在一定的局限,难道现代医学就没有局限吗?这里的问题同样一抓一把啊!难道现代西医也是落后医学吗?
作者: 书剑    时间: 2004-5-5 19:06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建立中医自信心是多么重要啊
作者: weidaobucuo    时间: 2004-5-5 22:03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中医现在的路,主要就是能够用现代语言阐释用远古的文言文表达的传统经典。这更需要研习,探讨经典!古代的哲学往往成熟于古代,而后来其精意往往失传!这和现代的学问本身就不一样!看看佛教理论,除了佛祖说的和《六祖坛经》,还有那一部敢说是经的?看看《易经》,一部书有多少注释?敢称经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过期的,这不是青霉素,保质期2年,或者西医内科学,几年一版,搞的人不知是从!
中医的没落原因很多,但决不是中医理论落后!在此之时,中医人更当奋起努力!所以,药师兄的观点请恕小弟不能勾通!相反,中医更不可妄自菲薄!
作者: 牡丹    时间: 2004-5-5 23:51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下面引用由黄药师2004/05/04 11:54pm 发表的内容:
关于中医的穴位,实在是没有必要再投入资金去研究了,所有的经络几乎都
沿已知的肌肉肌腱走向,针刺一下,自然酸胀,曰:“得气”,如果不得气,我
可以告诉你个秘诀,就是单向捻转,这个秘诀是某中医主任密授, ...
您真的学过中医么?您是否没干过临床?说出如此无知的话。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04-5-6 05:21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中医院校培养出象"黄药师"先生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可悲,可叹!这正应了一句话:“播种的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其实过不在他,他的那些老师根本就不是中医,甚至不懂中医。或者根本就是一帮欺世盗名的社会败类。
作者: 抱残守缺    时间: 2004-5-6 09:44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针灸学已经让现在的中医糟蹋得差不多了。针刺就是局部取穴,要么刺激神经,要么平补平泻,讲手法大家都可以夸夸其谈,什么大指向前为补,紧按慢提为补,三进一退烧山火,三退一进透天凉,真到用时却做不出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针刺手法是骗人的。却不知道只是自己不用心做学问,不知道古人立言所在,一个学习针灸的人,领会针刺手法才是一个真正入门的标志。学三个月针灸也都成了会针灸,和学习五年的无显著差异,真是中医的悲哀。经络穴位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应用,治疗什么中风、面瘫、痛症,大家彼此疗效彷佛,除去局部取穴外,有几个在内科大病上用针刺有所创见?遇到一个病人曾患类风湿,双手挛缩于胸前,双下肢亦痉挛,西医已告不治,经黄竹斋先生妙手回春,现该病人已七十余岁,仍精力旺盛活动自如,前辈名医绝技岂是后辈小子所能梦见?大家不要只看到大医院里面的专家权威,真正的中医高手在民间在基层。
作者: 牡丹    时间: 2004-5-6 21:00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一个学习针灸的人,领会辩证论治才是一个真正入门的标志。
作者: 奔三    时间: 2004-5-8 09:22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奔三在 2004/05/08 09:44am 第 6 次编辑]

一个学习针灸的人,不能如此眨眼,领会养精凝神驭气操针,也才是一个真正入门的标志。

“关于中医的穴位...所有的经络几乎都 沿已知的肌肉肌腱走向,针刺一下,自然酸胀,   曰:“得气”。”------以病理生理的概念来解释经络是眼下的现实只是不应那么简单

作者: 中    时间: 2004-5-8 09:41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4/05/06 05:21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院校培养出象"黄药师"先生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可悲,可叹!这正应了一句话:“播种的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其实过不在他,他的那些老师根本就不是中医,甚至不懂中医。或者根本就是一帮欺世盗名的社 ...
说的好

作者: 思考中医    时间: 2004-8-6 20:34
标题: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下面引用由黄药师2004/05/04 11:54pm 发表的内容:
关于中医的穴位,实在是没有必要再投入资金去研究了,所有的经络几乎都
沿已知的肌肉肌腱走向,针刺一下,自然酸胀,曰:“得气”,如果不得气,我
可以告诉你个秘诀,就是单向捻转,这个秘诀是某中医主任密授, ...
胡说八道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