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散人    时间: 2003-5-22 11:16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现病史: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反复咳喘30年,间断浮肿1年,加重伴心悸、纳差、乏力1周于2003-05-20 22:30入院。患者30多年前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伴喘息,每于冬春季节加重,每年持续2-3个月,病情反复发作。后发展为“幔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近4月来间断出现浮肿、少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症状时轻时重。近1周症状加重,伴嗜睡、烦躁,呼吸急促,纳差、乏力明显,自服“舒弗美、氨茶碱、速尿、地高辛”等浮肿好转,余无改善。
    西医查体:体温36.8度 脉搏120次/分 呼吸30次/分 血压18/11Kpa,嗜睡,呼吸略急促,眼睑轻度浮肿,球结膜充血,水肿,双目少神。口唇略紫绀,颈静脉轻度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及哮鸣音。心界向右扩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查血气分析示呼酸合并代酸,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感染血象。
    西医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慢性肺源性心赃病、心衰Ⅱ度、心功能三级;4、肺性脑病呼衰Ⅱ型5、肝肾功能不全。
    西医治疗:给予报病重,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呼吸兴奋改善换气功能,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症治疗。必要时上呼吸机,情况允许也可行透析治疗。
    中医望闻切诊:嗜睡、面色暗而少华,眼神散漫少神,气促而浅,呼吸无力,咳嗽无力,口角断续流出稀白痰,舌苔白厚腻,脉尺中弦略数,右寸浮大、右关弦而不柔,左寸关略数似尚有少许胃气。
    此病例不是我的病人,但病情复杂,脏气衰微,已入膏肓,请教诸君,在中医治疗上当从何下手,如何立法?虽然不能实施,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者必能受益。
作者: cpchen    时间: 2003-5-22 12:07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请补充∶
1.能饮能食否?
2. 二便通调否?
3. 曾服中药否?
谢 谢 !
作者: 杏林散人    时间: 2003-5-22 16:23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回cpchen先生问∶
1.能进少量流食,每日约200毫升
2.有少量软便,少尿,不用利尿药情况下,每日少于400毫升
3. 未服中药

谢谢先生!



作者: cpchen    时间: 2003-5-22 17:19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所谓“寒水射肺”、“水冷金寒”,即此证。
建议先试服小青龙汤加味∶
麻  黄12    桂  枝12   干  羌10    白  芍15
炙甘草12    细  辛5    法半夏12    五味子6
茯  苓15    麦  冬15   
配二剂,清水五碗,慢火煎90分钟,不拘药汁多少,每次服150ml,每隔3-4小时服一次,直到服完。药渣勿倒弃,再加水2碗,慢火煎20分钟,服如前,一剂中药可服2天。应有反应。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3-5-22 17:55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我的想法:
此肺心病人原发病位虽在肺,而治应在心肾。观此人心肾阳虚不算,更有阴损及阳。而阴阳大衰,病重,正虚邪实,攻补两难,急以先救心肾之阳,但似不宜大剂,恐散生气,仿李汉卿先生法,方用小剂真武汤:附子0.3克 茯苓1克 白术0.3克  白芍3克 人参1克 杏仁1克 桂枝1克   备参。
作者: 普济    时间: 2003-5-22 19:42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此病人心肾阳气大虚,恐小青龙汤发表后阳脱于上,观其脉似有虚阳上脱之象。不知是否,还请诸友指正。似宜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加强心利水之品。
作者: cpchen    时间: 2003-5-22 19:48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水之上源在肺,水之下源在肾。
喘咳之症责上源,腰膝以下水肿求下源。
真武汤是正治之方,只是位置有别;不过份量也太过少了,担沙塞海,难成主治。
作者: cpchen    时间: 2003-5-22 20:17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1. 小青龍湯证
條文: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註:[1]傷寒表不解,謂脈浮緊、頭痛、身痛、發熱、無汗、惡寒之證仍在也。
  [2]心下有水氣,謂乾嘔而咳也。
  [3]然水之一為病不一,故曰:或渴、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
   或喘者,皆有水氣之證,故均以小青龍湯,如法加減主之也。
  [4]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
   則能出矣。太陽受邪,若無水氣,病自在經,若有水氣,病必犯腑。病
   腑則膀胱之氣化不行,三焦之水氣失道,停上焦則或咳、或喘,或噎,
   停中焦則或渴、或乾嘔、或滿,停下焦則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下痢
   ,凡水所行之處,皆得而病之也。
  [5]小青龍湯外發太陽之表實,內散三焦之寒飲,亦汗法中之峻劑,與大青
   龍湯併得其名。
  [6]一以治太陽表實之熱躁,一以治太陽表實之寒飲也。
按:加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此必傳寫之誤。蓋本草蕘花、即芫花類也。用
  之攻水,其力甚峻。五分可令人下行數十次。豈有治停飲之微痢,而用雞子
  大之蕘花者乎?似當改加茯苓四兩。
集註:程知曰:此明傷寒表證未解,水積心下,散寒滌飲法也。汪琥曰:『明理論』
   云:青龍主風寒兩傷之疾固已。傷寒表不解,則麻黃可以發;中風表不解
   ,則桂枝可以散。惟其表不解,而又加之心下有水氣,則非二湯所能發散,
   必以小青龍湯,始可祛除表裡之邪氣爾。

條文:傷寒,心中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註:[1]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此為外傷寒邪,內停寒飲,
   宜以小青龍湯兩解之。
  [2]服湯汗解已後渴者,乃已汗寒去內燥之渴,非未汗飲停不化之渴,故曰:
   寒去欲解也。
  [3]當稍稍與水飲之,以滋其燥,令胃和自可癒也。
按:「小青龍湯主之」六字,當在發熱不渴之下,始與服湯已渴者之文義相屬。
  豈有寒去欲解,而更服小青龍湯之理乎?
集註:成無己曰:咳而微喘者,水寒射肺也。發熱不渴者,表證未罷也。與小青龍
   湯發表散水,服湯已渴者,裡氣溫,水氣散,為欲解也。方有執曰:發熱不
   渴,寒勝也,故以服湯已而渴,為寒去欲解,大意與上條相仿,故治亦同。
   程知曰:此明水寒未解,治宜小青龍也。心下有水氣,寒在膈上也。故喘咳,
   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則水寒解矣。此解水氣之法,當用小青龍,非謂
   解後仍用小青龍也。張璐曰:風寒挾水飲,為病在表者,故不渴。服湯後而
   渴者,是為寒去津傷欲解之徵,所以雖渴而不必服藥,但當靜俟津回可也。
   咳而微喘,為水飲生逆。今水去而渴,與水逆而渴不同。世本小青龍湯主之
   在寒去欲解也之下,錯簡也。汪琥曰:上條云渴,是未服湯而渴,乃水停津
   液不化而渴;此條云渴,是服湯已而渴,乃汗後津液既亡而渴。渴既不同,
   豈可仍用上藥小青龍主之?當在服湯已之上可知。

2. 真武湯证
條文: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動,振振欲擗地者,
   真武湯主之。
註:[1]此申首條,示人以救逆之法也。首條言誤汗,此條言過汗,互文以明其
   義也。蓋二證皆屬亡陽,故均當以真武湯主之,扶陽抑陰以救其逆也。
  [2]大汗出,仍熱不解者,陽亡於外也;心下悸築築然動,陽虛不能內守也
   ;頭眩者,頭暈眼黑,陽微氣不能升也;身?動者,蠕蠕然?動,陽虛
   液涸,失養於經也。振聳動也;振振欲擗地者,聳動不已,不能興起,
   欲墮於地,陽虛氣力不能支也。

3. 麻黃附子細辛湯证
條文: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註:[1]少陰腎經,陰盛之臟也。
  [2]少陰受邪,則陽氣微,故脈細也。
  [3]衛氣行陽則寤,行陰則寐,少陰受邪,則陰盛而行陰者多,故但欲寐也 。
  [4]此少陰病之提綱,後凡稱少陰病者,皆指此脈證而言也。
條文: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註:[1]少陰病,謂但欲寐也。
  [2]脈沉者,謂脈不微細而沉也。
  [3]今始得之,當不發熱而反發熱者,是為少陰之裡熱,兼有太陽之表熱也。
  [4]故宜麻黃附子細辛湯,溫中發汗,顧及其陽,則兩感之寒邪,均得而解
     之矣。
按:
集註:方有執曰:發熱邪在表也,脈沉少陰位北而居裡也,以其居裡,邪在表而發
   熱,故曰反也,以邪在表不在裡,故用麻黃以發之;以其本陰而標寒,故用
   附子以溫之。細辛辛溫通於少陰,用之以佐主治者,以其專經而為嚮導也。
   程知曰:三陰表法與三陽不同,三陰必以溫經之藥為表,而少陰尤為緊關,
   故用散邪溫經之劑,俾外邪之深入者可出,而內陽亦不因之外越也。程應旄
   曰:一起病便發熱,兼以陰經無汗,世有計日按證者,類能用麻黃而忌在附
   子。不知脈沉者,由其人腎經素寒,裡陽不能協應,故沉而不能浮也。沉屬
   少陰,不可發汗,而始得病時即發熱,則兼太陽,又不得不發汗。須以附子
   溫經助陽,托在其裡,使陽不至隨汗而越,其麻黃始可合細辛用耳!林瀾曰
   :傳邪與陰寒皆有沉脈,沉但可為病之在裡,而未可專以沉為寒也。夫少陰
   證中,微細而沉,與細數而沉,其為寒熱之殊,蓋大有別矣。

作者: cpchen    时间: 2003-5-22 20:42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普济  君提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现用《伤寒论》原文对照∶
《伤寒论》条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伤寒论》条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临床症状(摘要)∶西医查体:体温36.8度,嗜睡,脉尺中弦略数,右寸浮大、右关弦而不柔,左寸关略数。
-------------------------------------------------------------
学海无涯 君提出真武汤证,现用《伤寒论》原文对照∶
《伤寒论》条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临床症状∶嗜睡、面色暗而少华,眼神散漫少神,气促而浅,呼吸无力,咳嗽无力,口角断续流出稀白痰,烦躁,呼吸急促,纳差、乏力明显,浮肿、少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舌苔白厚腻,脉尺中弦略数,右寸浮大、右关弦而不柔,左寸关略数。
----------------------------------------------
可知两方皆非正治方。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5-23 07:00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能不能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苓桂术甘汤合用?
作者: cpchen    时间: 2003-5-23 11:40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金匮要略》条文∶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註】
脈太過則病,不及亦病,故脈當取太過不及而候病也。陽微,寸口脈微也,陽得陰脈
為陽不及,上焦陽虛也。陰弦,尺中脈弦也,陰得陰脈為陰太過,下焦陰實也。凡陰
實之邪,皆得以上乘陽虛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胸痹之病輕者即今之胸滿,重者即
今之胸痛也。
【集註】
李曰:『內經』云:胃脈平者不可見,太過不及則病見矣。寸脈為陽,以候上焦,正應胸中部分,若陽脈不及而微,則為陽虛,主病上焦,故受病胸痹。尺脈太過而弦,則為陰盛,知在下焦,故上逆而為痛也。
尤怡曰:上焦為陽之位,而微脈為虛之甚,故曰責其極虛。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註】
平人,無病之人也。無寒熱,無表邪也。平人無故而有短氣不足以息之證,不可責其
虛也,此必邪在胸中,痹而不通,阻礙呼吸,當責其實也。
【集註】
李曰:上節云責其極虛,此又云實何也?經云:邪之所,其氣必虛,留而不去,
其病為實是也。然短氣與少氣有辨,少氣者,氣少不足於言,『內經』云:言而微,
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是也。短氣者,氣短不能相續,似喘非喘,若有氣上,故似
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是也。
尤怡曰:平人,素無疾之人也。無寒熱,無新邪也。而乃短氣不足以息,當是裏氣因
邪而實,或痰、或食、或飲,礙其升降之氣而然也。

《金匮要略》条文∶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註】
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裏氣滯,遲則為藏內寒,主上焦藏寒氣滯也。關上小緊而疾,
小為陽虛,緊疾寒痛,是主中焦氣急寒痛也。胸背者,心肺之宮城也,陽氣一虛,諸
寒陰邪,得以乘之,則胸背之氣,痹而不通,輕者病滿,重者病痛,理之必然也,喘
息、欬唾、短氣證之必有也。主之以栝蔞薤白白酒湯者,用辛以開胸痹,用溫以行陽
氣也。
趙良曰:凡寒濁之邪,滯於上焦,則阻其上下往來之氣,塞其前後陰陽之位,遂令為
喘息,為欬唾、為痛、為短氣也。
程林曰:胸中者,心肺之分,故作喘息欬唾也。諸陽受氣於胸,而轉行於背,氣痹不
行,則胸背為痛,而氣為短也。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搗)一枚  薤白半觔  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金匮要略》条文∶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註】
上條胸痹胸背痛,尚能臥,以痛微而氣不逆也;此條心痛徹背不得臥,是痛甚而氣上
逆也;故仍用前方,大加半夏以降逆也。
怡曰:胸痹不得臥,是胸中痛甚,肺氣上而不下也;心痛徹背,是氣閉塞而前後不
通故也,其痹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飲以為之援也。

《伤寒论》條文: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
   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註:[1]傷寒若過發汗,則有心下悸,叉手冒心,臍下悸,欲作奔豚等證。
  [2]今誤吐下,則胸虛邪陷,故心下逆滿,氣上衝胸也。
  [3]若脈浮緊,表仍不解,無汗、當用麻黃湯,有汗當用桂枝湯,一汗而胸
   滿氣衝可平矣。
  [4]今脈沉緊,是其人必素有寒飲相挾而成。若不頭眩,以瓜蒂散吐之,亦
   自可除。今乃起則頭眩,是又為胸中陽氣已虛,不惟不可吐,亦不可汗
   也。如但以脈之沉緊為實,不顧頭眩之虛,而誤發其汗,則是無故而動
   經表,更致衛外之陽亦虛,一身失其所倚,故必振振而搖也。
  [5]主之以苓桂朮甘湯者,滌餘與扶陽並施,調衛與和營共治也。


《金匮要略》条文∶心下有痰飲,胸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註】
此承上條詳出其證,以明其治也。心下有痰飲,謂痰飲之水流在膈間,故胸支滿;
支滿則阻礙陽氣,不得上通於頭目,故目眩也。主以苓桂朮甘湯者,利水而通陽氣也

【集註】
李曰:胸支滿,痰飲停滯於中也;目眩,阻遏陽氣不上升也。茯苓淡滲以利水飲
,桂枝宣導以行陽氣,白朮去濕健脾,甘草和中益氣,同為補土制水之劑。
此又承上條互詳其證,以別其治也。心下有痰飲,喉間有漉漉聲,腸間有水氣,腸中
有瀝瀝聲者,用苓桂朮甘湯,即溫藥和之之法也。


作者: cpchen    时间: 2003-5-23 11:44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cpchen在 2003/05/23 11:51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3/05/23 07:00am 发表的内容:
能不能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苓桂术甘汤合用?
《金匮要略》条文∶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金匮要略》条文∶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金匮要略》条文∶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伤寒论》條文: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金匮要略》条文∶心下有痰飲,胸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临床症状∶嗜睡、面色暗而少华,眼神散漫少神,气促而浅,呼吸无力,咳嗽无力,口角断续流出稀白痰,烦躁,呼吸急促,纳差、乏力明显,浮肿、少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舌苔白厚腻,脉尺中弦略数,右寸浮大、右关弦而不柔,左寸关略数。
------------------------------------------------------------------------
可知两方之中,苓桂朮甘湯可酌情选用,而栝蔞薤白半夏湯非正治方。

作者: 普济    时间: 2003-5-23 12:02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下面引用由cpchen2003/05/22 08:42pm 发表的内容:
普济  君提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现用《伤寒论》原文对照∶
《伤寒论》条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伤寒论》条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
cpchen 兄:感谢您把经文帖出来让大家重温。
经方不过示人以规矩,临症岂可全用原方,要在识症变化,所谓医者意也。
此患者当属阳虚水泛之阴症无疑,小青龙汤发汗除饮力宏,恐药力发作,患者之虚阳随汗而脱。张锡纯习用从龙汤于小青龙汤之后,以救其弊,虽亦善法,何如入手即小心在意。
麻细附为少阴病之要方,变化多端,即于小青龙汤中重用附子,亦麻细附之变化也。
以上为个人浅见,只因散人帖出请大家讨论,才不揣浅陋提出看法,此病人如不用中药,空谈无益。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5-23 12:06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77岁,高年。主因反复咳喘30年,久病(寒凝手太阴足太阳之象)。间断浮肿1年,加重伴心悸、纳差、乏力1周,阳虚水湿不化上逆凌心之象。患者30多年前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伴喘息,每于冬春季节加重,每年持续2-3个月,病情反复发作。后发展为“幔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春日持续发病,生气不能外达,内郁排荡之象也。近4月来间断出现浮肿、少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症状时轻时重,寒湿气上下弥漫,阳衰不能化阴气机不畅之象。近1周症状加重,伴嗜睡、烦躁,呼吸急促,纳差、乏力明显,元阳已有外脱之势,险!
     嗜睡、面色暗而少华,阳虚之象显然。眼神散漫少神,气促而浅,呼吸无力,咳嗽无力,口角断续流出稀白痰,舌苔白厚腻,气虚不化之形毕现。脉尺中弦略数,坎阳不安,缘木外脱之象。右寸浮大、右关弦而不柔,火克金,木克土之象。左寸关略数似尚有少许胃气,下水不能上济之象。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5-23 12:33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现当开足太阳降路,收手太阴浮越之气(右寸浮大),先使之下达,下达后不能即升,必现昏睡之象,先勿扰之,以收敛之品护住下焦元阳,再以大剂白术参芪之属滋其上用。待右尺安静之后,再以大剂扶阳之品助其生气上达,然此时不可再以参芪之类升提之,恐其致拔本之祸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5-23 12:43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三七生在 2003/05/23 12:49pm 第 1 次编辑]

     1、麻黄10克,黑附子10克,细辛5克,桂枝20克,白芍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党参30克,黄芪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20克,白术2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5克,熟地15克(3-6剂)
     2、附子理中汤:党参30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干姜30克,附子30克(尺脉安静之后)
作者: 澄源7445    时间: 2003-5-23 12:44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观所述诸症情,脏衰血逆脉欲绝,气血水因虚而窒,因窒而更虚,脏腑升降出入之机将废。此时宜留人治病。法可选陶节庵回阳急救、王清任急救回阳二方损益。或有转机。
黑附、肉桂、干姜、甘草、人参、茯苓、陈皮、半夏、白术、麝香、麦冬、五味、桃仁、红花。量则据情而施。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3-5-23 16:57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留人治病即治体治本法,我观叶桂治咳喘之下元不固者每用贞元饮熟地,当归。甘草之属,很少用治咳喘之品。此即景岳治体之法。
作者: cpchen    时间: 2003-5-23 17:34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网上会诊,网上辨证论治,其难度比临床辨证论治不知要强多少倍。
临床诊治,进行辨证论治时,很多医生将辨证环节一跃而过,四诊之后,随手开出处方,病就算看完了。
但是在网上会诊,在网上辨证论治,写成辨证论治结论,白纸黑字,供众医生反复推敲,纵是“医者意也”,也需讲个明白。
还有,临床诊治,对象是病人和家属亲友,专业技术语言应用不多,多说他们也不明白;网上会诊,对象是中医行家里手,应用专业技术语言来不得半点含糊。
本人不怕辛苦,引经注典,是希望网上诸君在讨论时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将病案讨论进行得更深入透彻,大家在讨论中获得新的知识。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3-5-23 19:39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功劳,苦劳都有,辛苦先生了!
作者: 玄隐子    时间: 2003-5-24 12:07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得观诸君之论,真大开眼界也!
当此之时,元阳欲脱,阴邪弥漫,大险也!不施中药,恐难回生,虽纸上谈兵,或不无小补。
以在下愚见,观诸君论议,有——
cpchen 君:本意虽好,然恐欲散阴邪,而元阳随之外脱,即欲投小青龙,当加附子、山萸辈;
普济 君:麻附细辛,恐非所宜;
学海、澄源、三七诸君:颇有可取之处。留人治病,回阳敛阴固脱,当为正法。
黑附、姜、桂,在所必用,然体质已虚,难任峻补,当小其制,取“少火生气”之义;山萸肉一味,张锡纯氏习用以固脱,以其酸敛之性,然其中又有开通之能,可大量用之,固脱而不致敛邪也;龙、牡之辈,介能通神,潜敛镇降,收纳浮阳,亦在所必施,再据证,稍佐化饮、开窍、活血之品,随症出入。希可力挽狂澜于倾刻!
是耶?非耶?以等高明。

作者: 杏林散人    时间: 2003-5-24 20:19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最近上网时间有限,我个人意见改天再发吧。患者现病情略有“好转”,神智转清,能进少量半流食,尿量尚可,余无明显变化。
作者: 江满月圆    时间: 2003-5-25 08:50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此类病多为邪正相杂,攻补两难措手。幸有抗生素可控制肺部感染。中药以扶正固脱为妥。
   愚意静脉用参麦注射液及清开灵注射液。
   口服大剂牛车肾气汤加葶苈大枣泄肺汤。
   请各先生指教。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3-5-27 09:43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此例病人的现状,是肺心病合并严重感染后,经常发生的转归倾向。此时多脏器衰竭,出现很多治疗矛盾,已属危、急、重、险之症。况且患者年至耄耋,生机已如夕阳衔山,故而病虽危重,治疗亦不可急功近利,而应以轻剂缓缓调治,切忌用重剂猛药。至于中医药,五脏具病取其中,五脏具衰取其中,我主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当否?谨请先生斟酌。
作者: 杏林散人    时间: 2003-5-27 11:15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昨天我值班时,患者病情有变化,整理后下午上传。感谢各位的意见,现在患者非让我开中药方,可以介入一半的治疗了,各位的辛苦也不会白废。不过,预后恐怕不一定好。尽力而为吧。
作者: 杏林散人    时间: 2003-5-27 16:19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5月26日我值班24小时,中午(阳气盛于外)患者出现烦躁不宁,神志尚清,音声洪亮,脱衣不着寸缕,气喘,有少量汗出,面色黄白无华,脉数有力(心率160次左右),沉取反弱,舌苔白垢厚腻,正阳气将脱之象。主任指示给予镇静、强心、高糖等药物无效,(直至半夜,患者屡屡拔尿管和输液管,尿中多血,心中不忍,将尿管及液体撤掉,但留套管以备万一,然后方渐入睡,从中午计算,共用安定6支、氯丙嗪4支,未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
    分析原因:患者换气不好,CO2储留明显,血氧不足,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急促,心肌缺氧导致心率加快,心率快为烦躁的重要原因之一。翻查患者医嘱中有大量氨茶碱、呼吸兴奋剂、西地兰强心、高糖脱水等药物,均有兴奋和增快心率的作用,多属于热性药物,是造成阳气浮越的重要原因。
    化验回报示感染血象已恢复正常,肾功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可见肾功异常为废物排泄不畅所致,利尿后能好转,则病因仍在肺,以肺为水之上源,当用提壶揭盖法)。
    又:进食甚少,自上次报道,现大便已1周多未行。
    我的处理是:停氨茶碱、呼吸兴奋剂、高糖,西地兰减量,加大剂量参麦固心气,鱼腥草降肺气,小量利尿,稍加缓解酸中毒的药物(血气分析示呼酸合并代酸)。
    因中药熬煮不便,夜间7时许方吃中药,如下:
    野山参15 生龙牡各20 茯苓18 白术18 半夏10 五味子8 生姜汁2勺 竹沥液10毫升凉服、频服(白芍助阴邪未用)
    忘记开生大黄,(应入生大黄粉3g),临时加果导片4片捣烂送服。上方若加童便可能更好。
    当时中药好像没起大的作用,患者仍躁动,夜间11时许方睡,一夜尚可。晨起8点大便1次,量多,色黄略稀,观舌苔较前略薄,色转淡黄,脉仍数。体温一直在37度以下。
    现患者家属要求我给病人开中药,诸位何以教我?
拟扶正托痰、固脱法,续方如下:   
    黄芪30 当归18 生地18 白芷10
    党参20 白术18 茯苓20 生姜汁2勺
    龙牡各20 五味子8 竹沥10毫升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3-5-27 20:04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此方不如上方,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药。不可见痰治痰,请速与茯苓四逆汤。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3-5-27 20:52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下面引用由杏林散人2003/05/27 04:19pm 发表的内容:
5月26日我值班24小时,中午(阳气盛于外)患者出现烦躁不宁,神志尚清,音声洪亮,脱衣不着寸缕,气喘,有少量汗出,面色黄白无华,脉数有力(心率160次左右),沉取反弱,舌苔白垢厚腻,正阳气将脱之象。
这组症状出现,我理解为∶
阳气受两种病性作用,1. 痰湿阻格,不能与阴津渗合。 2. 三阴亏损,不纳阳气,阳无归所。
分析原因:患者换气不好,CO2储留明显,血氧不足,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急促,心肌缺氧导致心率加快,心率快为烦躁的重要原因之一。翻查患者医嘱中有大量氨茶碱、呼吸兴奋剂、西地兰强心、高糖脱水等药物,均有兴奋和增快心率的作用,多属于热性药物,是造成阳气浮越的重要原因。
西药作用之下,客观上导致三阴亏损,不纳阳气,阳无归所的佐证。
由于西药多属于热性药物,客观上起了“温化痰湿阻格”的治疗效果。
化验回报示感染血象已恢复正常,肾功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可见肾功异常为废物排泄不畅所致,利尿后能好转,则病因仍在肺,以肺为水之上源,当用提壶揭盖法)。
其实,已经达到治疗效果的了。
又:进食甚少,自上次报道,现大便已1周多未行。
   我的处理是:停氨茶碱、呼吸兴奋剂、高糖,西地兰减量,加大剂量参麦固心气,鱼腥草降肺气,小量利尿,稍加缓解酸中毒的药物(血气分析示呼酸合并代酸)。
若再用通利大小便的治疗,势必更损阴津,慎之!慎之!
因中药熬煮不便,夜间7时许方吃中药,如下:
   野山参15 生龙牡各20 茯苓18 白术18 半夏10 五味子8 生姜汁2勺 竹沥液10毫升凉服、频服(白芍助阴邪未用)
…………。
当时中药好像没起大的作用,患者仍躁动,夜间11时许方睡,一夜尚可。晨起8点大便1次,量多,色黄略稀,观舌苔较前略薄,色转淡黄,脉仍数。体温一直在37度以下。
痰湿已去大半,躁动的病因是三阴虚损,阴虚损不能摄纳浮阳。并非痰湿作崇为主。
建议以生脉散为基本方,酌加龙牡、玉竹、沙参、牛蒡子、山药、生地、杞子、山茱萸等滋养肝脾肾之阴,待躁静脉和再议下一个治疗方法。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 杏林散人    时间: 2003-5-27 21:19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先生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下午去病房看到患者仍痰鸣漉漉,咳嗽无力,脉倒是好转了些,心率120次左右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3-5-27 22:18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下面引用由杏林散人2003/05/27 09:19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下午去病房看到患者仍痰鸣漉漉,咳嗽无力,脉倒是好转了些,心率120次左右
此痰非彼痰,痰鸣漉漉,咳嗽无力,病位在肺脾,是病根;痰湿阻格,病位在经络。经络是气血精津液的运行通道,若痰湿阻格,五腑六腑四肢百骸皆不得气血精津液濡养,故虚从此中来。
凡治此等危重病,要及时变换方药,最好的办法是煎好中药后,先作小量试服,询问服药口感如何?若患者试服后口感舒服的,即可大量饮用。
脉数无根,烦躁不宁,体温不高,是阴阳离隔之兆,若一试纳阴潜阳之剂,胃口应会感觉饥饿。这就是生机一线之迹。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5-27 23:20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枣仁10克,党参30克,白术60克,干姜30克,炙甘草60克,山茱萸30克,山药15克,熟地15克,肉桂10克,附子20克
    十碗水泡一小时,煎剩四碗,早七时,中午十二时,下午四时,晚十一时各服一碗。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3-5-27 23:31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三七生君的组方很有见地,不妨一试。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5-28 13:31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下面引用由杏林散人2003/05/22 11:16am 发表的内容:
现病史: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反复咳喘30年,间断浮肿1年,加重伴心悸、纳差、乏力1周于2003-05-20 22:30入院。患者30多年前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伴喘息,每于冬春季节加重,每年持续2-3个月,病情反复发 ...
此证虽有虚象之显,结合时令,综合考虑,实多于虚,晚服真武,早服鸡鸣散,交替服用,先度过此阶段,再议调理。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5-28 13:39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下面引用由杏林散人2003/05/27 04:19pm 发表的内容:
5月26日我值班24小时,中午(阳气盛于外)患者出现烦躁不宁,神志尚清,音声洪亮,脱衣不着寸缕,气喘,有少量汗出,面色黄白无华,脉数有力(心率160次左右),沉取反弱,舌苔白垢厚腻,正阳气将脱之象。主任指示 ...
不着寸缕,气喘,有少量汗出,面色黄白无华,脉数有力(心率160次左右),沉取反弱,舌苔白垢厚腻,正阳气将脱之象。主任指示 ...
在此阶段,参芪投之,似嫌太早,重剂右归饮,加龙牡震慑下焦,但还是要考虑虚实关系,此意见仅为参考,还是以临床为实据。

作者: 杏林散人    时间: 2003-5-28 16:47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脉数无根,烦躁不宁,体温不高,是阴阳离隔之兆”,cpchen先生此言正中要害!向大家公布最新消息——今晨查看患者呼吸浅促在喉间,面色蜡黄无华,舌苔薄黄,脉几不可及,右尺浮数无根,元阳将离之兆。新开中药尚未及服,9时许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教训:1、入院后未重视中药治疗,中药介入太晚!2、住院条件欠缺,不能根据病情及时变换方药!3、家属拒绝上呼吸机,肺换气状态不能根本改善,丧失了治疗机会!
分析:患者2年内已3次住院抢救,正气实已大衰,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急性发作时的关键在哪里,值得探讨。我以为,从西医角度,关键在肺的换气功能,全身缺氧为导致以上种种表现(烦躁、心率加快、尿少等)的关键!呼吸非不急也,但缺氧依旧,原因何在?气道不利也!还是痰浊阻肺造成的。初入院时舌苔即厚腻,脉即现“数而无根,阴阳离隔之兆”,若能及时扶正祛痰固脱,结合西医的翻身扣背、雾化排痰,待痰去过半,舌苔转薄后,换气改善,必不至出现烦躁不宁的元阳浮越的表现!及时改用三七生的方意或有生还之望。
同意利尿之剂不可多用,利尿并不能去痰!舌苔转薄得力于大便已去,痰浊略化,本为机转之时,我出的二方确有不妥,黄芪当归生地配白芷、生姜、竹沥取透脓散意以扶正祛痰,党参白术茯苓龙牡五味子固护元气,缺少降固下焦之品。
同意cpchen先生说的“阳气受两种病性作用,1. 痰湿阻格,不能与阴津渗合。 2. 三阴亏损,不纳阳气,阳无归所。”,“西药作用之下,客观上导致三阴亏损,不纳阳气,阳无归所的佐证。”,但不同意“由于西药多属于热性药物,客观上起了‘温化痰湿阻格’的治疗效果。"从事实来看,损了三阴,而痰湿依旧!因为用中药之前肺中痰一直很多(白痰不粘),而且舌苔越来越厚!
又:虽然真阴亏损,但阴邪却弥漫全身(痰湿),所以阳气浮越!
这个病例实有许多遗憾之处,不足道者甚多,不免言词略激。
只是有负大家一片心意了,散人在此谢过。
作者: 普济    时间: 2003-5-28 17:07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三七兄早把处方开好了,应当及时使用。可惜。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3-5-28 17:13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我以为,从西医角度,关键在肺的换气功能,全身缺氧为导致以上种种表现(烦躁、心率加快、尿少等)的关键!呼吸非不急也,但缺氧依旧,原因何在?气道不利也!

   未见根本。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3-5-28 17:39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下面引用由普济2003/05/28 05:07pm 发表的内容:
三七兄早把处方开好了,应当及时使用。可惜。
不能这样讲话,杏林散人君已竭尽全力,三七生君的处方昨晚贴出,病人今早死亡,根本没有延误。是病人的生命体征已经耗尽是根本原因。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3-5-28 17:50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哎!“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姜昆语)
作者: 普济    时间: 2003-5-28 18:05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下面引用由秦越人2003/05/28 05:39pm 发表的内容:
不能这样讲话,杏林散人君已竭尽全力,三七生君的处方昨晚贴出,病人今早死亡,根本没有延误。是病人的生命体征已经耗尽是根本原因。
我也认为散人是尽了全力了,不过三七兄的方子可不是昨天才开的,前边的方子大家不知可曾留意?
作者: 普济    时间: 2003-5-28 18:38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做临床医生很难,我非常理解散人的心情,不过,如果能从中吸取教训,坏事会变成好事。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3-5-28 18:53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最早开出处方的是我而非三七生君,病人不能获救,谁都难过,但是无端提出这样责难的话,有什么好处?
而且,杏林散人君已经及时总结了三点经验教训,他比我们有更多说不出的遣憾。为良医难,为厚道通透的人更难。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5-28 19:11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此病是死于现代药物的毒性。单纯考虑心脏,是现代医学的弊病。
作者: 普济    时间: 2003-5-28 20:41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难得秦越人先生对我作了这么多的批评。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3-5-28 21:04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普济君,您好!
请勿见嫌,我是对事不对人。非常感谢您的坦率和宽容的器量。
同时也非常感谢您在网上的直言态度,希望今后多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3-5-28 21:36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3/05/29 03:53am 第 2 次编辑]


惊闻此五脏俱衰的老翁驾鹤西去,作打油一首凭吊之。
   
  灯吹吹灭火吹燃,
  灯灭火燃两法传。
  而今灯灭升天去,
  犹恨大风吹云端。
呜呼,哀哉。伏唯尚飨!
   ----桂枝汤先生的话,值得大家深思。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3-5-29 19:24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数
作者: 杏林散人    时间: 2003-5-30 09:31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感谢大家的批评和谅解,散人实有未尽到心之处!那天傍晚去看了看,患者家属已回家煎药,煎的仍是第一天的方去大黄,是我怕家属嫌麻烦,看患者病情略稳定了,没有让从新拿药,想次日再改。没想到没了机会。
那天停了呼吸兴奋剂,值班医生于晚上仍给了镇静药,大概也有呼吸抑制的原因。
又:患者死时有手撒尿遗的表现,脱证无疑。
又:心脏停跳20多分钟后,用西药心脑复苏三连针及呼吸兴奋剂均无效的情况下,我让推了两支参麦,心跳居然又恢复了一段时间,其中有得思考。




作者: 秦越人    时间: 2003-5-30 11:07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下面引用由杏林散人2003/05/30 09:31am 发表的内容:
又:心脏停跳20多分钟后,用西药心脑复苏三连针及呼吸兴奋剂均无效的情况下,我让推了两支参麦,心跳居然又恢复了一段时间,其中有得思考
还记得4月27日在下建议否∶
“以生脉散为基本方,酌加龙牡、玉竹、沙参、牛蒡子、山药、生地、杞子、山茱萸等滋养肝脾肾之阴,待躁静脉和再议下一个治疗方法。”
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作者: 杏林散人    时间: 2003-5-30 11:19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回顾诸贴,三七兄实见机最早,后诸人又有补充,cpchen先生为此查询大量资料,一并在此谢过,有遗漏者,勿怪为念!谢谢cpchen先生的鼓励!

作者: zzh1233    时间: 2003-7-18 10:24
标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病以累计多个脏腑,但是主要在少阴心肾,当先回阳以化阴邪,再论肺肾同治。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