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打印本页]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5-16 21:08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这个贴子最后由桂枝汤在 2004/05/27 06:44am 第 1 次编辑]

《每周一案》顽痈
十多年前,我治一男,农民,每进入夏季,则身上长疱,并且是一个快要好,另外一个疱则开始长,一长,就是一大串,好象蝼蛄串一样。夏季根本无法参加劳动。
但一进入秋季,就好了。近十年,诸方求治于多医,据云:也打了针。也吃了中药。问及中药,什么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看来,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诸方均被诸医用过。
我思之良久,信手用了两位药,不到十天,病情得到控制。并且到今,十多年没发作。
请诸位同道,猜测一下,我用的哪两位药?答案就在上面的病情介绍中。

作者: 书剑    时间: 2004-5-16 21:38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有蝼蛄吗?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5-16 21:43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下面引用由书剑2004/05/16 09:38pm 发表的内容:
有蝼蛄吗?
身上怎会有蝼蛄?是一种类比啊.

作者: lvyanzhong    时间: 2004-5-16 21:44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石膏,知母
作者: 三教小虫    时间: 2004-5-17 10:38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黄芩、半夏
作者: lihuanzhang    时间: 2004-5-17 11:42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shi xiao san
作者: xingfang    时间: 2004-5-17 15:42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苍术黄柏
作者: 刘寄奴    时间: 2004-5-17 15:48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夏枯草 半夏
作者: 蜀山剑客    时间: 2004-5-17 18:40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夏枯草 半夏

支持一下
作者: lvyanzhong    时间: 2004-5-17 18:52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身上长疱,肺主皮毛。入秋即好,金气清肃,法于天地,本于阴阳。
作者: 书剑    时间: 2004-5-17 22:08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黄柏,石膏?我也遇过此证,多用外治之法,常不能根治,内治尚无成法可巡。还是请楼主公布答案吧。
作者: 惊蛰    时间: 2004-5-18 11:01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夏枯草半夏
作者: 医友    时间: 2004-5-18 21:39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答案就在上面的病情介绍中”。从这句话中只能让人想以半夏,夏枯草。但从疮疡来说,最能让人想到的就是苍术,黄柏。




作者: 任远    时间: 2004-5-19 19:33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不会是六一散吧?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5-20 19:52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感谢诸位同道积极参与本案的讨论.
不过,有几点请大家注意:
一,此案是一个疮科疾病,临床中也极少见此种病情,并且,书中也未见治此病的记载.我的用意是,提醒大家,在临证用药时,必须要对照病症,仔细推敲.不论是内科,还是其他科,其理一.
二,我们考虑用药,不能脱离病症,要围绕其主症去寻求,不能象猜谜一样去猜测.同样,也不能说,用过了的药就是无效.就舍其不用,关键是,如何取舍,如何运用.
三,中医中有句话,叫同气相求,那么,如何在本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敬请诸位从上几方面来考虑.
作者: 江满月圆    时间: 2004-5-20 21:36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穿山甲  连翘
作者: 喻生    时间: 2004-5-21 18:13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蝉衣、蛇皮
作者: 书剑    时间: 2004-5-21 21:51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剑在 2004/05/21 10:02pm 第 1 次编辑]

楼主还没公布答案啊,呵呵,再猜一次,大剂量金银花配小剂量穿山甲,金银花清解暑热之毒,为疮毒第一要药,穿山甲善于走串,尚有解毒消肿排脓之功,二药合于此证当宜。是否金银花可以忍冬藤代替,取藤善爬蔓之气。
作者: 1980    时间: 2004-5-21 22:15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四逆汤吧。
作者: 贾正炎    时间: 2004-5-22 08:38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疮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白芷、石膏。
作者: 医友    时间: 2004-5-22 16:31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书剑说的极是,可能是野菊花配穿山甲吧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5-27 06:43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参与讨论.
同道们所提出的两味药,同样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
我的此案,找出两味药的目的,在其次,而是,真对中药的任用,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此案,明显用摘生素是无效(当然,季节一过,就不长痈了,好象有效,但第年再长,就说明是没治疗彻底.)
中药,就象有的同道所讲的那样,治此类病,离了二花,等药,还能有什么药可用?但事实上,这些药也用了,但疗效不理想.
究其原因何在?难道古今所说的药性都是骗人的?应该不会.
我们只能从自己的本身上去找问题,去找自己是否弄懂弄通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不能怨天尤人.
治痈,我在首贴中写的几位药,是必不可少.为什么无效?关键是,与病情的发生季节有关.
此种痈,生长在长夏.此时,蒲公英已谢.二花的花期已过.而野菊花开在中秋季节,未到花期.也就是说,所用之药,均与痈的发生季节相违.因此,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想到此,恰好此患者生活在农村.我就突发奇想:是否由患者自己采药治疗?既经济,又方便.何乐而不为?
如是,我就问他:二花你认识?他说认识.我问,野菊花你认识?他说也认识.
我说,好.二花,你就采其藤,野菊采其根,用此两种药,煎水,一半洗,一半内服.行吧,病人高兴地按我说的去办了.如是,就答到前面所说理想的效果.
尤其是用二花藤,有位同道提及到了,就是忍冬藤.因为,此痈,长的是一串串的.连接不断.就象植物的藤蔓一样.如此用法,是否是同气相求?
这两味药不巧,也不奇.但引发了我的不少深思.
假如,一直按常规处理.将会有何种结果?
假如,用抗生素,要用多少年才行?
假如,这两种药,是药店能买到,但不是这个季节所采.能否达到如期效果?
假如,此患者在城市,是否方便采药?
假如,病人瞧不起如此普通的两味药,此病能治么?
假如,,,,,,假如太多了,请诸位同道补充[假如].
正因为如此众多的假如,引发了我后来不少的用药思路.
当然,治疗此种病,也许有更有效的方法.我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引发诸位同道们的话匣子.如何运用中医的理论,来指导用药.
再次谢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 lvyanzhong    时间: 2004-6-12 17:45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讨论一下:“但一进入秋季,就好了。”我用白虎,取  金气清肃  之意,肺主皮毛,显然是因阳明不收,金气不肃而外现于皮毛,如果本于阴阳,本于六经,理则如此。黄檗的躁湿功用也是挺好的。
事实是 桂枝汤版主 确实治好了此病。忍冬藤,野菊花根也是凉性的,也秉了阳明之气。且从西医角度来说,能杀死病毒。  看来西医的原子论观点也是非常好的。
近来看 朱良春  《医学微言》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颇有感触。
道在于心,不可言也。行(而)上行(而)下,不知其可。
作者: 灵药子    时间: 2008-5-19 14:06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很受启发!桂枝先生若还在世,我定拜师于门下
作者: 初工    时间: 2008-5-19 22:57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此人平素必有蕴湿。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5-19 23:24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顽痈“病名何出?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5月19日 11:29pm 时添加 -=-=-=-=-
先生思路有意味!
作者: lufeng    时间: 2008-5-20 13:24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此病者,其根源乃病人身中下阳虚也。夏时,大气之中,土上阳热盛满,而土下者,阳气不足也。人身应之大气,人身之下阳气本是不足之人,便易得此病也。人身之下,阳根不足,木气失根而病木气虚也。中土无根,乃生湿气,木气更阻,病土薄木虚者,阳升太过也。云:木气失和便是毒也。乃发此病。当然,此时大气如此,人身亦是如此,只是少数得病者,何也?全责此人肺金虚败也。人身土厚乃能生金气,平素此人病中下阳虚,肺金失养,不能敛降木火之气,故病如此。

-=-=-=-=- 以下内容由 lufeng2008年05月20日 01:34pm 时添加 -=-=-=-=-
此病者,乃病“疱”,而不病疹者,既是肺金虚败之病也。疱者,相继而生,成串者,乃风之像也,木气热,化风火也。
此病,用五味消毒、仙方活命而不效者,医理不通之故,不知补中下之阳气,故也。而你取药之根者,藤者,乃取其土气,根中之阳气也,故愈。你所述之理,只凭药之形状,不通医理,不足信也。用药者,当有着落,当晓医理也。

-=-=-=-=- 以下内容由 lufeng2008年05月20日 01:55pm 时添加 -=-=-=-=-
此病者,入秋则愈,秋者,金敛阳气降也,人身应之,以助金气也。
作者: lufeng    时间: 2008-5-20 15:07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此病者,以上所举知母、黄柏、石膏者,皆不知医理,用之必然加。五味消毒者,虽亦为去火之品,但其性清轻,乃去木之风火,故疮雍常用,木气失和便为毒也。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5-20 15:43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细味27#、28#之论,可解消渴患者易生痈疖之机理。
作者: lufeng    时间: 2008-5-20 15:48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病消渴者,乃可尊《伤寒论》之乌梅丸之证,亦既是上述之理也。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5-20 15:51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同感!有得!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8-5-21 18:34
标题: 《每周一案》顽痈(答案在内)
lufeng 先生提出了:
"乃病“疱”,而不病疹者,既是肺金虚败之病也。疱者,相继而生,成串者,乃风之像也,木气热,化风火也。"
"此病者,入秋则愈,秋者,金敛阳气降也,人身应之,以助金气也。"
甚合中医原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