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打印本页]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6 16:11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张某,男,医学生,22岁
主诉:干咳无痰2天,伴头晕
患者诉两天前,因不慎吹空调而出现恶寒,干咳无痰2天,伴头晕,喉微痛,脉浮,自己服用“桑菊饮”2附,自觉症不解,脉反变沉。随来找我,自诉干咳无痰2天,伴头晕,鼻塞,又有出汗不停,量微,问起为何用“桑菊饮”,答言:“因为喉痛,风热表证是也”,观其舌红,苔薄白,脉沉缓。此是凉燥也,方用:杏苏散。而本人里热也盛,故在方中加石膏50g方可。患者致意不用或减少至30g。处方:杏仁10,苏叶12,陈皮6,半夏6,麻黄5,苍耳子8,石膏30,桑叶15,甘草6    3附
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级,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不过,顿觉舒服。问起有无症状,言: 只有干咳无痰。要其出汗后,不要服最后一剂,可是晚了,其已经将最后一附煎好,服用了。
只有嘱咐其如有不妥就来电。
第二天,自诉干咳无痰,喉痛。要用“麻杏石甘汤”,我说:“不可,汗出太过,肺津已伤,清燥救肺汤加减。”处方:桑叶15,杏仁10,石膏50,枇杷叶15,地黄10,麦冬12,南沙参30,山豆根10,甘草6           2附
患者自诉一剂后,咳嗽大减,2剂痊愈。


-=-=-=-=- 以下内容由 DSAASD2006年07月16日 04:15pm 时添加 -=-=-=-=-
此案时间:2006年7月11日

-=-=-=-=- 以下内容由 DSAASD2006年07月18日 11:50am 时添加 -=-=-=-=-
“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应该是“服第一剂,无汗出”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16 19:5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诊为凉燥,治以汗解,一奇观也。
作者: lzl2226417    时间: 2006-7-16 21:5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POSTISDELETE= ]   
又一什么都不懂的死太监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16 22:38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lzl22264172006/07/16 09:53pm 发表的内容:
又一什么都不懂的死太监
请自重!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6 23:1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jingzhezi 看来你连凉燥治法都不会。
我要把凉燥治法发上来,才能捂住你的嘴脸。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17 08:3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6 11:10pm 发表的内容:
jingzhezi 看来你连凉燥治法都不会。
我要把凉燥治法发上来,才能捂住你的嘴脸。

晕哦,你的题目大言不惭地‘请各位指导’,怎么一觉睡来就忘记啦?

我这里还准备给你‘指导’一番呢,但你目前的状况,能经受得了‘指导’吗?

作者: 惊蛰    时间: 2006-7-17 21:2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以为,最初即可用止嗽散加杏仁桑叶,不犯柔腻和刚躁之品便即有效.杏苏散虽方书谓治凉燥,实不可为,辛燥之品太多,而止嗽散针对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的特性,不温不凉,中正平和,润肺止咳,最是良法.
作者: 三元子    时间: 2006-7-17 22:5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惊蛰2006/07/17 09:24pm 发表的内容:
以为,最初即可用止嗽散加杏仁桑叶,不犯柔腻和刚躁之品便即有效.杏苏散虽方书谓治凉燥,实不可为,辛燥之品太多,而止嗽散针对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的特性,不温不凉,中正平和,润肺止咳,最是良法.
有道理。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8 09:3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以为,最初即可用止嗽散加杏仁桑叶,不犯柔腻和刚躁之品便即有效.杏苏散虽方书谓治凉燥,实不可为,辛燥之品太多,而止嗽散针对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的特性,不温不凉,中正平和,润肺止咳,最是良法.
惊蛰 先生此言有理。止嗽散也可以用。不过“止嗽散针对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的特性,不温不凉,中正平和,润肺止咳”,在下却有不同。在下认为止嗽散也是辛燥之剂,故可用于风寒咳嗽,但燥性编和。如实不温不凉,中正平和,那风热咳嗽也可以用其原方。已故何邵奇先生在其著作中对止嗽散也有论述过。


-=-=-=-=- 以下内容由 DSAASD2006年07月18日 10:29am 时添加 -=-=-=-=-
如实不温不凉,中正平和,那风热咳嗽也可以用其原方????????????????????????????

-=-=-=-=- 以下内容由 DSAASD2006年07月18日 11:44am 时添加 -=-=-=-=-
上面补充,是一句反问句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8 11:48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此案时间:2006年7月11日,而断为凉燥。请问各位:是否有不妥?请说明理由。
“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级,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是何原因?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18 18:0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8 11:48am 发表的内容:
“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级,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是何原因?
这个例子比较典型,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能了解中医治疗咳嗽的诀窍,而且还能鉴别真假中医。

建议红莎草、簿涛先来个亮相。DSAASD以为如何?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8 18:3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请各位斑竹来帮忙解释,也包括星河先生。
作者: www44214421    时间: 2006-7-18 18:5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楼主怎么就认为是凉燥呢?就因为干咳无痰?舌红,苔薄白,脉沉缓就是凉燥?我认为只不过是肺气郁闭而已。所有服你的第二剂药大汗出,表解肺气宣通而已。何以认为是凉燥来标新立异?
作者: 杏林白马    时间: 2006-7-18 19:1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请问斑竹,为什么舌红要定为凉燥呢?我是初学者,请各位大师指教,谢谢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18 19:2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6 11:10pm 发表的内容:
jingzhezi 看来你连凉燥治法都不会。
我要把凉燥治法发上来,才能捂住你的嘴脸。
外燥宜宣,内燥宜润。宣者,调其升降也。夫肺本清野,喜润而恶燥,燥邪外袭,肺机失活,宣降失常,故外见皮毛干燥,内犯干咳无痰。
本案初犯之际,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热稍大于寒,内热蕴蒸肌肤有如表虚之证,故见喉痛,微汗出。治以桑菊饮后,更助其外寒,故脉转沉缓。(此时楼主诊为凉燥,乃舍脉从证之积习作祟也。然其治也,倒歪打正着)复投麻杏石甘汤加味后,内清其热外解其寒,故得汗解。盖患者本表虚之体,复受麻黄之峻药,故大汗出,复成阴虚之体。晨5时,阳气生发之时,阳布于外则阴守于内,故汗止。
此一误治案也,汝识之乎?!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18 21:4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8 11:48am 发表的内容:
此案时间:2006年7月11日,而断为凉燥。请问各位:是否有不妥?请说明理由。
我认为不妥
7月11日正是热时

患者不慎吹空调 受凉
而成内郁外寒 肺气郁闭
用桑菊饮不效者      桑菊饮乃轻剂也,药轻力薄  从叶氏 项性案中化出
曰:身不甚热,病不重也.渴而微,热不甚也
病重药轻 故不效
后用杏苏散石膏
正是误打误撞
吴氏云"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风温咳嗽,虽是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消铄肺液,致久咳成痨者,不一而足。”
后导致"汗出太过,肺津已伤,”
只能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救其偏了。
作者: 星河老考    时间: 2006-7-18 21:4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jingzhezi2006/07/18 07:24pm 发表的内容:
外燥宜宣,内燥宜润。宣者,调其升降也。夫肺本清野,喜润而恶燥,燥邪外袭,肺机失活,宣降失常,故外见皮毛干燥,内犯干咳无痰。
本案初犯之际,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热稍大于寒,内热蕴蒸肌肤有如表虚之证, ...
好!支持!好诗!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18 21:4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8 06:04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例子比较典型,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能了解中医治疗咳嗽的诀窍,而且还能鉴别真假中医。
建议红莎草、簿涛先来个亮相。DSAASD以为如何?
这个例子比较典型,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能了解中医治疗咳嗽的诀窍,而且还能鉴别真假中医。
也请星河也来亮个相,以为如何?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6-7-18 21:5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8 06:04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例子比较典型,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能了解中医治疗咳嗽的诀窍,而且还能鉴别真假中医。
建议红莎草、簿涛先来个亮相。DSAASD以为如何?
我们有教导你的义务吗?你可教吗?

作者: 星河老考    时间: 2006-7-18 22:02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7/18 09:47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例子比较典型,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能了解中医治疗咳嗽的诀窍,而且还能鉴别真假中医。
也请星河也来亮个相,以为如何?
还是你们先来,欺负星河不行!

作者: 星河老考    时间: 2006-7-18 22:0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8 09:57pm 发表的内容:
我们有教导你的义务吗?你可教吗?
教也的教,不教也的教!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6-7-18 22:05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老考2006/07/18 10:03pm 发表的内容:
教也的教,不教也的教!
这是个什么东东?这么横?

作者: 无所谓    时间: 2006-7-18 22:09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8 10:05pm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个什么东东?这么横?
你们逼得星河都天天隐身了,还要怎样?小心星河和你拼了!实在不行,它咬你们!看你们怕不怕!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18 22:1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薄涛time 发表的内容:
也请星河也来亮个相,以为如何?

我认为薄涛的解释连病机病因的皮毛都没沾边。如果按你的解释去治疗咳嗽,将百无一中。

下面再等待红莎草的见识。

等你们阐述完毕之后,我自然会谈我的观点的。  
作者: 星河老考    时间: 2006-7-18 22:35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8 10:14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薄涛的解释连病机病因的皮毛都没沾边。如果按你的解释去治疗咳嗽,将百无一中。
下面再等待红莎草的见识。
等你们阐述完毕之后,我自然会谈我的观点的。
支持!星河最后总结!姓红的先说!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6-7-18 22:42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8 10:14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薄涛的解释连病机病因的皮毛都没沾边。如果按你的解释去治疗咳嗽,将百无一中。
下面再等待红莎草的见识。
等你们阐述完毕之后,我自然会谈我的观点的。
仔细阅读楼主的帖子,你这么聪明,不需要点拨吧?星河大师?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6-7-18 22:4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老考2006/07/18 10:35pm 发表的内容:
支持!星河最后总结!姓红的先说!
你是什么人?别在此胡搅和!

作者: 星河老考    时间: 2006-7-18 23:08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8 10:43pm 发表的内容:
你是什么人?别在此胡搅和!
我有名字,你看不到吗?你们凭什么这么欺负星河?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19 07:1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8 10:42pm 发表的内容:
仔细阅读楼主的帖子,你这么聪明,不需要点拨吧?星河大师?

早就料定红莎草这般不堪一击的了。
对中医一窍不通的红莎草,被点穴后的感觉不错吧?嘿嘿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19 07:3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9 07:13am 发表的内容:
早就料定红莎草这般不堪一击的了。
对中医一窍不通的红莎草,被点穴后的感觉不错吧?嘿嘿
如果红斑竹在躲躲闪闪的,这里这么多人可就有想法了。
亮出你的观点吧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6-7-19 12:39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9 07:13am 发表的内容:
早就料定红莎草这般不堪一击的了。
对中医一窍不通的红莎草,被点穴后的感觉不错吧?嘿嘿
哈哈,是吗?还来这一套啊?上次纵隔囊肿我可是上了你一回当了,我把知道的全说出来了,你可到现在也没有拿出你的治疗方案来.还想再学两手?没有兴趣教你了!

作者: 三元子    时间: 2006-7-19 14:1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楼上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星河就露露吧,我们也想看看高见。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19 14:25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8 10:14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薄涛的解释连病机病因的皮毛都没沾边。如果按你的解释去治疗咳嗽,将百无一中。
下面再等待红莎草的见识。
等你们阐述完毕之后,我自然会谈我的观点的。
下面有请星河沾沾皮毛,我们也见识见识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19 15:5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7/19 02:25pm 发表的内容:
下面有请星河沾沾皮毛,我们也见识见识
东垣云:避暑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

诀曰: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医门法律》云,凡治中暑病,不辨内伤外感、动静劳逸,一概袭用成方者,医之罪也。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9 20:0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www442144212006/07/18 06:56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怎么就认为是凉燥呢?就因为干咳无痰?舌红,苔薄白,脉沉缓就是凉燥?我认为只不过是肺气郁闭而已。所有服你的第二剂药大汗出,表解肺气宣通而已。何以认为是凉燥来标新立异?
www44214421 先生:
你说:舌红,苔薄白,脉沉缓就是凉燥?
首先要说,患者开始时:恶寒,干咳无痰2天,伴头晕,喉微痛,脉浮。并非:脉沉缓 .脉沉缓是由于患者自己服用“桑菊饮”2附造成的。
肺气郁闭:一般可以说是所有肺疾病的基本病机,不独于咳嗽。外感、内伤都可以。
此案就是由于感受外邪,肺气失宣,肺气郁闭而致咳嗽。
既然认为不是凉燥,请问先生,此案应辩证为何病方妥?
还有就是:为何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级,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9 20:4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jingzhezi2006/07/18 07:24pm 发表的内容:
外燥宜宣,内燥宜润。宣者,调其升降也。夫肺本清野,喜润而恶燥,燥邪外袭,肺机失活,宣降失常,故外见皮毛干燥,内犯干咳无痰。
本案初犯之际,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热稍大于寒,内热蕴蒸肌肤有如表虚之证, ...
jingzhezi 先生:你说:“治以桑菊饮后,更助其外寒,故脉转沉缓。(此时楼主诊为凉燥,乃舍脉从证之积习作祟也。然其治也,倒歪打正着)复投麻杏石甘汤加味”
在下要说:
1.桑菊饮、麻杏石甘汤,皆非本人所投,乃是患者自己服用“桑菊饮”2附,自觉症不解,脉反变沉。麻杏石甘汤,乃是我用杏苏散加味,患者第二天来诊时,自诉:“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级,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不过,顿觉舒服。问起有无症状,言: 只有干咳无痰。要其出汗后,不要服最后一剂,可是晚了,其已经将最后一附煎好,服用了。并说干咳无痰,喉痛,自己要用麻杏石甘汤。”而我马上说:“不可,汗出太过,肺津已伤,清燥救肺汤加减”。
2.你说:“此时楼主诊为凉燥,乃舍脉从证之积习作祟也。然其治也,倒歪打正着”。此言很不妥,你把以往恩怨和自己感情色彩带进病案中了,你好自为之。在此案, 我并没舍脉从证,我见患者在自己服用“桑菊饮”2附后,自觉症不解,脉沉缓。故想乃是因不慎吹空调而出现恶寒,并误用桑菊饮而致然。所以结合症状才会用杏苏散加味。
3.你说:“喉痛,微汗出”,请先生在看病安,是:“干咳无痰2天,伴头晕,鼻塞,又有出汗不停,量微”
4.你说:“盖患者本表虚之体”,其实患者体健。
5.你说:“复受麻黄之峻药,故大汗出,复成阴虚之体" 请先生仔细看处方:石膏30, 麻黄5。是6:1!!!!如果你记得麻杏石甘汤中两者配比变化时,就不会这样说了。
两者配比,如为:3--4:1时,,取其辛温,就有发汗解表之用;5--10:1时,就是取其宣肺之功,而无发汗解表,皆因为石膏制约。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9 20:5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7/18 09:44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不妥
7月11日正是热时
患者不慎吹空调 受凉
而成内郁外寒 肺气郁闭
...
桑菊饮,并非在下所投,乃是患者自己服用〉
先生说在下是:“后用杏苏散石膏,正是误打误撞”
请问怎样误打误撞,请先生明言。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6-7-19 21:0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9 08:44pm 发表的内容:
jingzhezi 先生:你说:“治以桑菊饮后,更助其外寒,故脉转沉缓。(此时楼主诊为凉燥,乃舍脉从证之积习作祟也。然其治也,倒歪打正着)复投麻杏石甘汤加味”
在下要说:
1.桑菊饮、麻杏石甘汤,皆非本人所投 ...
大师应该无言了!只会背经典方子,不懂三因治则是不能应付临床需要的.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9 21:1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红莎草版主,你说:“大师应该无言了!只会背经典方子,不懂三因治则是不能应付临床需要的.”,是否是说在下??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06-7-19 21:2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9 09:10pm 发表的内容:
红莎草版主,你说:“大师应该无言了!只会背经典方子,不懂三因治则是不能应付临床需要的.”,是否是说在下??
呵呵!你想当大师吗?我引用你的话说那个不懂装懂的两个<其实是一个>大师呢!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19 21:3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9 03:57pm 发表的内容:
东垣云:避暑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
诀曰: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医门法律》云,凡治中暑病,不辨内伤外感、动静劳逸,一概袭用成方者,医之罪也。
星河已经沾沾皮毛了
从网上找了些中暑的名言一粘贴
大家可不要这样学
大家继续讨论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9 21:3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9 09:26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你想当大师吗?我引用你的话说那个不懂装懂的两个<其实是一个>大师呢!
失礼,孔雀了!!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9 21:4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9 03:57pm 发表的内容:
东垣云:避暑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
诀曰: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医门法律》云,凡治中暑病,不辨内伤外感、动静劳逸,一概袭用成方者,医之罪也。
星河先生言此,就是认为此案应该辩证为暑热了。
若以时间来看,辩证为暑热是不可置疑的。
不但要请星河先生,也要请各位仔细看一下患者所在得环境!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19 21:51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9 08:44pm 发表的内容:
jingzhezi 先生:你说:“治以桑菊饮后,更助其外寒,故脉转沉缓。(此时楼主诊为凉燥,乃舍脉从证之积习作祟也。然其治也,倒歪打正着)复投麻杏石甘汤加味”
在下要说:
1.桑菊饮、麻杏石甘汤,皆非本人所投 ...
既然楼主有勇气把所有异己见解都驳斥了一遍,在下就对阁下的回答逐一解释:
1,桑菊饮并非阁下所投不假,可是服后脉转沉缓,已不可单看为表证,阁下仍断为凉燥,是否舍脉去症?阁下所投的所谓的杏苏散加味,难道不是麻杏石甘汤加味吗?
2,既然是吹空调感风寒为何要诊为凉燥?既然误服桑菊饮后脉转沉缓为何还要诊为凉燥?
3,“出汗不停,量微”不是“微汗出”吗?学生为何要服桑菊饮?不是他自己觉得喉咙痛吗?我说“喉痛,微汗出”,难道有错吗?
4,“表虚之体”与“患者体健”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吗?基本问题,翻翻书去!
5,正因为患者表虚之体,又值夏月,故麻黄量再少也不失其为峻药!在下清楚记得经方中生石膏的量是“如鸡子大”。况且你说的麻杏两药的比例也不对。回到本案,因为你用了麻杏石甘汤加味,香燥之品甚多,区区石膏不足以制约得了了。

-=-=-=-=- 以下内容由 jingzhezi2006年07月19日 09:54pm 时添加 -=-=-=-=-
本案错漏甚多,阁下还是虚心接受吧。对异己意见则反理穷辩,是不行的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19 21:59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9 09:00pm 发表的内容:
大师应该无言了!只会背经典方子,不懂三因治则是不能应付临床需要的.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9 09:26pm 发表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DSAASD在 2006/07/19 09:10pm 发表的内容:
红莎草版主,你说:“大师应该无言了!只会背经典方子,不懂三因治则是不能应付临床需要的.”,是否是说在下??

呵呵!你想当大师吗?我引用你的话说那个不懂装懂的两个<其实是一个>大师呢!
做评论的红斑竹请注意,以你这样的姿态,是不适合出现在这样的学术讨论场合中的。企图以评论者的身份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做法是幼稚而可笑的。快点亮出你的观点,别牛扭捏捏的象什么样?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19 22:05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首先何为凉燥?。
《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
《燥病论》:“然燥病起于秋分以后,小雪以前,阳明燥金,凉气当令……”

今正当盛夏,何以来的凉燥?不是由于不慎吹空调而生的凉燥吧?

“燥胜则干”,,则有鼻燥咽干、唇燥、皮肤干燥之症。病人何以见到?
“观其舌红,苔薄白,脉沉缓。此是凉燥也,方用:杏苏散。”
-------难道因脉沉缓而定凉燥?这又奇怪了,我在杏苏散条下只见到脉弦 脉紧
不知楼主怎么发明的沉缓脉.

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
楼主之方何以体现?
观其方正是麻杏石甘汤加味,于杏苏散基本未涉及
正所谓,误打误撞


-=-=-=-=- 以下内容由 薄涛2006年07月19日 10:09pm 时添加 -=-=-=-=-

同志们的发贴真快,我的俩个贴子相隔了那么远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19 22:1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薄斑竹说的对,凉燥,小寒也。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19 22:1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吴氏立杏苏散一方,明言避麻,桂,姜,附
不知先生“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
怎么用的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19 22:3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8 11:48am 发表的内容:
此案时间:2006年7月11日,而断为凉燥。请问各位:是否有不妥?请说明理由。
“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级,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是何原因?
“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剂”--------------当天一下服俩副-------------------出现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
虽说里郁外寒一时而解,(寒热相争,---恶寒发热,大汗出)
但药也不能这么服吧?---------第二天自诉干咳无痰,喉痛。
严重伤阴,出现人造燥邪----(汗出太过,肺津已伤),-----只能用清燥救肺汤救其偏了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19 22:3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jingzhezi2006/07/19 09:51pm 发表的内容:
既然楼主有勇气把所有异己见解都驳斥了一遍,在下就对阁下的回答逐一解释:
1,桑菊饮并非阁下所投不假,可是服后脉转沉缓,已不可单看为表证,阁下仍断为凉燥,是否舍脉去症?阁下所投的所谓的杏苏散加味,难道 ...
先生既然回帖,那我也对阁下的回答逐一解释:
1.你说:“可是服后脉转沉缓,已不可单看为表证”,此言甚是!但在辨证论治中,本人已经没有单看为表证,案中也说本人里热也盛,故在方中加石膏50g方可。外寒里热也。断为凉燥,乃是按照温病诊治之法也,根据起病症状、环境、特点,先诊断病名,再根据来诊时症状,而诊断当时病机为外寒里热。所以你说:“阁下仍断为凉燥,是否舍脉去症?”很欠妥!!
2.你说:“阁下所投的所谓的杏苏散加味,难道不是麻杏石甘汤加味吗?”方中是有麻杏石甘汤组分,但我在此案辩证为凉燥,就根据凉燥为主病,主要病机,使用杏苏散加味。不能说我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旨。
3.你说:“既然是吹空调感风寒为何要诊为凉燥?”此是我断凉燥敲门所在。若按当时时间,诊断为暑热,那患者就不死也残废!你说:“既然误服桑菊饮后脉转沉缓为何还要诊为凉燥”在第一点回答你了。
4.你说:“学生为何要服桑菊饮?不是他自己觉得喉咙痛吗?”患者也是中医学生,但对喉咙痛这个症状体会很少,辩证又不对,所以才会自己服用桑菊饮。还有就是,喉咙痛不独于外感,火神派也有喉咙痛的治疗记载。何况此案起时是喉微痛。结合症状,能服用桑菊饮吗???
5.你说:“在下清楚记得经方中生石膏的量是“如鸡子大”。”没错,伤寒论中是如此。但是,你看过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没有?看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比例,就会知道不止鸡子大。
6.你说:“香燥之品甚多,区区石膏不足以制约得了。”是最有意义的。
7.你说:“表虚之体”。何以见得????那岂不是变成桂枝汤证???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19 23:1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7/19 09:33pm 发表的内容:
星河已经沾沾皮毛了
从网上找了些中暑的名言一粘贴:
大家可不要这样学
大家继续讨论

这种自嘲式的摆脱尴尬处境的表情,是非常之不雅观的。
就本案为例,我说薄涛不懂中医,那么薄涛的理智反应,应该是据理力争,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
无论他的论点论据是否合理,甚或荒唐,起码能表明他是在探讨问题。
而薄涛的表现却令所有的人尽皆讥笑,这种既不能论理又不懂方法先生顶戴个版主的头衔不是滥竽充数吗?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19 23:1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就是说嘛,向星河这种既不能论理又不懂方法,只会复制,粘贴的先生顶戴个版主的头衔不是滥竽充数吗?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19 23:2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7/19 11:16pm 发表的内容:
就是说嘛,向星河这种既不能论理又不懂方法,只会复制,粘贴的先生顶戴个版主的头衔不是滥竽充数吗?

如果说前面是从正面给了薄涛一个响脆的耳光的话,那么现在可以再从反面给薄涛一个无声响的耳光:

薄涛拿出‘从网上找了些中暑的名言一粘贴’的证据来。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20 06:5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9 09:43pm 发表的内容:
星河先生言此,就是认为此案应该辩证为暑热了。
若以时间来看,辩证为暑热是不可置疑的。
不但要请星河先生,也要请各位仔细看一下患者所在得环境!
差矣。
‘辩证为暑热’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不是辨证而是辨病。你的这个病案的教训和经验,就在于不会辨病。
外感咳嗽,有伤寒者,有伤暑者,有温病者,等等。如果辨病不准,拿个伤寒方子来对付伤暑病,或拿个温病方子对付伤暑病,肯定就南辕北辙了。
古人治疗伤暑咳嗽的方法,有清肺汤等。你如果掌握了辨病这一招后,也不至于走弯路了。

需要强调的是,古人立名之伤寒、伤暑、温病,所依据的并非‘患者所在得环境’,个中奥妙,可以漫漫地去参悟。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20 07:38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阁下所言颠三倒四,前后矛盾,不合逻辑,叫在下一时失去了继续讨论的趣味了。
你何不反省自视,仔细看看你的病例?亏得这么多人苦口婆心讲了这么多。
还想听我说吗?
上班去了,回来在讲给你听!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20 13:02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9 10:34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既然回帖,那我也对阁下的回答逐一解释:
1.你说:“可是服后脉转沉缓,已不可单看为表证”,此言甚是!但在辨证论治中,本人已经没有单看为表证,案中也说本人里热也盛,故在方中加石膏50g方可。外寒里热也 ...
1,阁下诊为凉燥,是否错误?如有异议参薄斑竹的回复。病名由何而诊出?是否舍脉从症而得?
2,阁下非说自己用的是杏苏散,其实不过用了汤头而已。请问既然干咳少痰,为何用二陈?用二陈的意义何在?不论你是否承认,你开的处方是麻杏石甘汤加味,这是客观的,掩盖不了。
3,在这里提醒你,在下并没有说是暑热,请不要看花眼。
4,在这里还要提醒你看清楚,我说:“学生为何要服桑菊饮?不是他自己觉得喉咙痛吗?”并不是说他需要用桑菊饮,而是从你的病案中得出病初始,是有喉咙痛的。起病有喉咙痛是内有郁热的表现。
5,阁下说:“没错,伤寒论中是如此”,其实错了,回去翻翻书看看吧。
6,阁下说:“香燥之品甚多,区区石膏不足以制约得了。是最有意义的。”可见阁下对香燥之品的用法还是自得的,请问诊为凉燥,是治以香燥吗?
7,我说表虚之体当然是有理由的,汗出就是其中一条。只是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把表虚和体虚的区别搞清楚了没有?阁下提出桂枝汤则是题外话了。

-=-=-=-=- 以下内容由 jingzhezi2006年07月20日 01:13pm 时添加 -=-=-=-=-
这里回答是否桂枝汤证的问题。桂枝汤证也叫中风表虚证,所谓“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故汗出恶寒脉浮缓。其实本案表里不一,以阴阳论亦可诊为营卫不和,不同的是营强卫弱。理论上调整桂枝的剂量,在加味也是可以治疗本案的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3:11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jingzhezi 先生:
请问在下怎样颠三倒四,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还请明示!不要说“已经都在前面阐述了。没看懂吗?”类似的话。
有心说的,就不怕说明些。
理越辩越明!!!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3:38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jingzhezi2006/07/20 01:02pm 发表的内容:
1,阁下诊为凉燥,是否错误?如有异议参薄斑竹的回复。病名由何而诊出?是否舍脉从症而得?
2,阁下非说自己用的是杏苏散,其实不过用了汤头而已。请问既然干咳少痰,为何用二陈?用二陈的意义何在?不论你是否承 ...
1.我 说:“香燥之品甚多,区区石膏不足以制约得了。是最有意义的。”,并非说先生不是,而是肯定先生的说法〉!!!!
2.先生说:“表虚之体”,但表虚是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之意。可否独有“汗出”一条而说明。
3.不好意思,在下说“暑热”是针对星河先生。
4.我在回贴中已经承认有麻杏石甘汤成分,但是,也说:“麻杏石甘汤不能为我治疗此案主旨、主方”,因为:“就根据凉燥为主病,外寒里热为主要病机,使用杏苏散加减。”
5.方中用了二陈,就如你所说:“凉燥,小寒也。”现在外感凉燥,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所以水湿内停,水湿内停又能加重肺失宣降。虽然干咳少痰,但是凉燥,小寒也,不伤津液,则可以用二陈,但是用量很轻。又可以防止水湿内停又能加重肺失宣降。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20 13:4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你也回答回答我的问题
至于 星河 大家不要理他
让他一个人玩去吧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3:49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在下认为:卫强营弱和营卫不和是两回事。卫强营弱乃是中风表虚证的病机;营卫不和乃是桂枝汤治疗内伤疾病的病机。
你说:“理论上调整桂枝的剂量,在加味也是可以治疗本案的。”我不反对!!中医本来就有证同方不同的情况出现!仅在化裁!··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3:5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jingzhezi 先生:  
你说:“本案错漏甚多,阁下还是虚心接受吧。对异己意见则反理穷辩,是不行的”。
请问错漏在何?请明示!!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4:0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薄涛版主:你的意思说凉燥不能用麻,桂???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4:28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7/19 10:05pm 发表的内容:
首先何为凉燥?。
《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
《燥病论》:“然燥病起于秋分以后,小雪以前,阳明燥金,凉气当令……”
今正当盛夏,何以来 ...
版主博览众书,实是佩服。
1.你说:“燥胜则干”,,则有鼻燥咽干、唇燥、皮肤干燥之症。病人何以见到?”的却如此。但是,临床上会经常看到这样典型例子吗?在此案中,干咳少痰,就能说明燥也。燥分为内燥、外燥。外燥又分为:凉燥和温燥。
2.沉缓脉,也并非在下发明。乃是患者真实脉象。造成沉缓脉,因为患者自己服用桑菊饮之过。桑菊饮,乃是辛凉之剂,投至凉燥,不能驱邪外出,则会遏邪于里,故见沉脉,两凉相合,血行变慢,则见缓脉。所以:缓脉,并非只有正常人才有。
3.“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妙言也。
在下方中杏仁10,苏叶12,陈皮6,半夏6,桑叶15正是治以苦温,麻黄5,苍耳子8,石膏30,甘草6乃是佐以甘辛。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20 14:3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20 02:04pm 发表的内容:
薄涛版主:你的意思说凉燥不能用麻,桂???
这句话在杏苏散前
吴氏曰;"经以寒淫所胜,治以甘热,此但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乃外用苦温辛温解表,与寒冬月寒令而用麻,桂,姜,附,其法不同......"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20 14:42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我的意思,是不明白何以诊断凉燥
无论季节---夏际多雨之天,何来燥之有,发病因素---------空调吹的,临床表现---干咳少痰就能说明燥吗,临床上干咳少痰的多了去了,干咳没有痰也可以说病不重.舌苔-----舌红,苔薄白.脉象------脉沉缓。哪一点能说明凉燥?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4:48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在下辩为:凉燥。理由如下:
如果以时间正是夏暑,应该是暑热。但是患者是由于不慎吹空调而生,再看《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
《燥病论》:“然燥病起于秋分以后,小雪以前,阳明燥金,凉气当令……”
可以知道,凉燥者,西风肃杀而致然也。患者所处但是的小环境,虽不能说的上是西风肃杀,但是情景类似,空调温度明显下降,小环境里面则犹如 jingzhezi先生所说:“凉燥,小寒也”。再加上患者体质,故出现恶寒,干咳无痰2天,伴头晕,喉微痛,脉浮症状。以环境和干咳无痰,恶寒,喉微痛,脉浮这些症状,诊断病名为:凉燥。
并没有拘泥于时间和书本,故没有诊断为:暑热

-=-=-=-=- 以下内容由 DSAASD2006年07月20日 02:50pm 时添加 -=-=-=-=-
此案是根据温病诊断步骤得出的。
先病名,再是病机。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4:5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也请蒲亭逸仙,红莎草斑竹来说两句

-=-=-=-=- 以下内容由 DSAASD2006年07月20日 03:32pm 时添加 -=-=-=-=-
两位来了这莫多次,也不留下足迹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20 14:5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现在的人在夏天被空调吹的感冒的有的是,是不是都诊断为凉燥?
干咳无痰,恶寒,喉微痛,脉浮就是凉燥了?杏苏散原文有凉燥的特点,何不看看人家是怎么说的
还有,教科书上也有凉燥的诊断,是这样的吗?
自己随便找几个症状安到凉燥上,就成了凉燥了?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5:1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十五”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二节:咳嗽,77页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因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寒,舌苔薄白而干等症。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5:22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薄涛版主:
现在的人在夏天被空调吹的感冒的有的是,是不是都诊断为凉燥?

我可以肯定回答:不是。

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由症辨病也。也由症辩证也。应该以症状为要。
作者: jingzhezi    时间: 2006-7-20 18:39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既然红斑竹打算将妞妞捏捏进行到底,那么在下也没有兴趣解释下去了。
总结性的两句话:
1,诊为凉燥,治以汗解,一奇观也。
2,自己不懂就翻书,收获良多。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0 19:1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jingzhezi  先生:
你自己翻书,翻了多少,能否把翻到的内容发上来!!???
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20 19:31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感觉DSAASD先生通过讨论似乎学到了点东西,但尚未学到家。

下一次遇到咳嗽的病人,估计还将迂回迁延。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20 21:0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20 03:22pm 发表的内容:
薄涛版主:
现在的人在夏天被空调吹的感冒的有的是,是不是都诊断为凉燥?
我可以肯定回答:不是。
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由症辨病也。也由症辩证也。应该以症状为要。
现在的人在夏天被空调吹的感冒的有的是,就和夏月感凉一个道理,如果都用杏苏散了
那新加香薷饮干什么呀

要诊断凉燥,,必须是,凉-------燥
如果既不见凉(还用的石膏)
也不见燥
凉燥二字是凭空产生的吗?
如果空调吹的叫凉燥,那夏天下了场大冰雹弄的感冒了又叫什么?,,寒燥?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20 21:10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20 03:16pm 发表的内容:
“十五”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二节:咳嗽,77页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因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寒,舌苔薄白而干等症。
请问“十五”教材《中医内科学》是那年出的?我上学时用的是八几年的书
早就不看了,不知仍哪去了,找了半天都找不着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1 19:1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十五”教材《中医内科学》是2003年出的 。
你上学时用的是八几年的书我还有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6-7-21 19:2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DSAASD先生,建议你把心思集中到jingzhezi先生阐述的观点上。

那样能探讨点真本事,别把精力浪费在花拳绣腿们的花架子上。
作者: lzl2226417    时间: 2006-7-21 22:2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此例辨证因你是主诊医师,以当时的情况为准,别人没见病人,无权说话,
辩凉燥,用石膏太轻了(120),麻黄也太少了(9)用一付就停。既然以药制药,石膏太少,如何制得麻黄之性,麻黄太少难取解表之功,如脉见沉缓为表证入里,此须用和解之法,那能发汗解之,沉缓之脉一般见于温病。
观兄弟也是科班出生,然行医时间不长。容易被别人观点左右。宜改之。
作者: lzl2226417    时间: 2006-7-21 22:39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红斑竹学医时间不长,人品是不错的。薄涛是学西医的,对中医只是爱好,还不能算真正的中医。星河(jingzhezi)刚入门不久比你行医时间还短,还见人就教训。我也算刚入门的童生。比起那些前辈还差得远。你写此病案难入他们法眼。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2 12:51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lzl22264172006/07/21 10:24pm 发表的内容:
此例辨证因你是主诊医师,以当时的情况为准,别人没见病人,无权说话,
辩凉燥,用石膏太轻了(120),麻黄也太少了(9)用一付就停。既然以药制药,石膏太少,如何制得麻黄之性,麻黄太少难取解表之功,如脉见 ...
观"用石膏太轻了(120),麻黄也太少了(9)用一付就停。”一句,都是兄台知我心意。本来我要用石膏50克,但患者说太重了,不服我药,只好30克了。患者也是中医学生,已经大二了,经典也学了,还以为他会知道汗出表解,不可再服的原则,谁知道他在服了第二剂后,汗出表解,竟然服第三剂,我也阻止不了,只有希望患者没事,或者到时补救,所以就有了清燥救肺汤的情况了。
在下行医2年,还是一个黄毛小子。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2 13:02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21 07:23pm 发表的内容:
DSAASD先生,建议你把心思集中到jingzhezi先生阐述的观点上。
那样能探讨点真本事,别把精力浪费在花拳绣腿们的花架子上。
jingzhezi先生和薄涛的观点并没有错,以他们的理解:此案并不应该诊断为凉燥应该是感冒。
但是在我眼里,不能把书本上东西看得太死,要灵活。特别是辩证此案时,把患者所处环境变了一番,结合症状,才有凉燥的结果。
先生辩为暑热,那才叫误治。案并没有暑热症状和环境。
我把2007年7月20日,治疗暑热一案发上去,先生看下巴。


-=-=-=-=- 以下内容由 DSAASD2006年07月22日 01:12pm 时添加 -=-=-=-=-
2007年应为06年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2 13:0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以前论坛上还有一些行医久的斑竹,如本草堂等,现在都走了。
都是论坛的损失啊!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22 13:35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这个贴子最后由薄涛在 2006/07/22 01:36pm 第 1 次编辑]

我记得
你刚上论坛的是候还在上学吧,(或者见习?实习?)
进步还是很大的
好好学吧,挺有前途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2 13:45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7/22 01:35pm 发表的内容:
我记得
你刚上论坛的是候还在上学吧,(或者见习?实习?)
进步还是很大的
好好学吧,挺有前途
刚上论坛时才大二,现在大三完了,还有两年毕业。
现在跟两师学习,一个是国家名老中医(政府津贴),一个是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
老师特许我开中药处方和单独坐门诊,现在都一年了。

-=-=-=-=- 以下内容由 DSAASD2006年07月22日 01:50pm 时添加 -=-=-=-=-
“大二”应该是“大三上学期”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2 13:4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现在中医力量越来越弱,只希望能够尽一份薄力。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2 14:08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20 07:31pm 发表的内容:
感觉DSAASD先生通过讨论似乎学到了点东西,但尚未学到家。
下一次遇到咳嗽的病人,估计还将迂回迁延。
在下在06年7月20日晚,又治疗了一个咳嗽一个星期的病人,现在病人已经明显好转。过两天,在下把此案发上来,先生指导一下吧〉
作者: 薄涛    时间: 2006-7-22 14:1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一边学一边实践最好
能学点真东西
象我们这也就碰上个病
翻翻书
没有机会能象学生时期那样认真踏实的学了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2 14:3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7/22 02:16pm 发表的内容:
一边学一边实践最好
能学点真东西
象我们这也就碰上个病
翻翻书
...
斑竹说的也是,现在不学,以后就很难有这种机会了
作者: 杏林白马    时间: 2006-7-22 15:49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谢谢各位的讨论,明白了凉燥,我也是在校生。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3 16:02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在校并不能说明啥子,最重要肯学,肯思考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23 17:31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在下觉得有些不妥,问题还有没有玩,请各位继续帮忙。
“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级,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是何原因?

-=-=-=-=- 以下内容由 DSAASD2006年07月25日 10:20am 时添加 -=-=-=-=-
“玩”应该是“完”
作者: www44214421    时间: 2006-7-27 17:12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9 11:10pm 发表的内容:
这种自嘲式的摆脱尴尬处境的表情,是非常之不雅观的。
就本案为例,我说薄涛不懂中医,那么薄涛的理智反应,应该是据理力争,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
无论他的论点论据是否合理,甚或荒唐,起码能表明他是在探讨问 ...
星河你自己呢?


-=-=-=-=- 以下内容由 www442144212006年07月27日 05:14pm 时添加 -=-=-=-=-
什么也不说?尽说写废话。说正点
作者: 華佗    时间: 2006-7-30 17:1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可考慮現代人和古老有何分別,最大是氣溫時有人為科技改變,造成病情反復估計不清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7-31 21:34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華佗2006/07/30 05:16pm 发表的内容:
可考慮現代人和古老有何分別,最大是氣溫時有人為科技改變,造成病情反復估計不清
先生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作者: 華佗    时间: 2006-8-4 10:56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到那裡都有空調,外感後衛外差,出入易反復受感,可見病情在用藥上難以把握.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8-4 11:3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華佗2006/08/04 10:56am 发表的内容:
到那裡都有空調,外感後衛外差,出入易反復受感,可見病情在用藥上難以把握.
先生既然由此见识,不如在此谈一下空调之病。
作者: 華佗    时间: 2006-8-6 13:41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空调=古人卧石床,涼亭當風避暑.此為古代一個"休暑飲酒"行為,多不會每天,人人皆做.因此今大人小孩每天必需,風寒之病自在非時當令而發,使症情多變.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8-6 15:4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患者的环境也在变化,这就要我们医生不要死套.
作者: 華佗    时间: 2006-8-7 11:03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因此根據以上簡單問診,何以準確開方用藥.
用藥如用兵,未知己知彼,何以有把握一擊即中!?
作者: DSAASD    时间: 2006-8-7 20:27
标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上楼至理也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