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再发病案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横野    时间: 2007-5-12 20:38
标题: 再发病案讨论
,孙某,女51岁,07年2月1日就诊,原有支气管哮喘史二十余年,二星期前又发作一次,虽气急咳嗽已去,但呃逆频作,神疲哈欠连连,头胀晕欲呕,上下肢肿胀,二便可,纳稍差,观其脸面虚浮少华,舌淡苔薄滑,脉沉弦。
2,王某,女56岁,07年2月1日来诊。头胀目眩视物模糊,颈及后项强板不舒,夜易惊不寐,稍有咳嗽,已有月余,口苦干食纳尚可,大便可小便少,舌淡苔薄腻少津,左脉滑上鱼际,右脉沉滑。
3,万某,男81岁,07年2月4日诊。诉寒热往来已近一周,口苦干欲饮,时时欲呕但无物出,夜寐不佳,食纳差,舌淡苔腻但不甚厚,脉弦滑。

4,万某,女18岁,07年2月3日就诊,发热头痛咽痛三天稍有咳鼻塞无痰,时时畏寒,口干喜饮但不多,上半身微有汗但不畅,二便及纳可,观其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弦数。
5,施某男,51岁,07年2月1日,病起恶寒高热三天,输液二次不效,,昨晚寒热交替,时有汗出,现体温39,6度,咳少痰无,口苦干多饮,食纳稍差,舌偏红苔腻白,脉弦,寸部较弱。
6,戚某,女15岁,07年2月6日来诊,诉畏寒咳嗽一周,痰白,食纳可,无发热头痛,视舌淡苔薄腻微黄,脉浮紧而滑。



-=-=-=-=- 以下内容由 横野2007年05月15日 05:50pm 时添加 -=-=-=-=-
1,孙某,女51岁,07年2月1日就诊,原有支气管哮喘史二十余年,二星期前又发作一次,虽气急咳嗽已去,但呃逆频作,神疲哈欠连连,头胀晕欲呕,上下肢肿胀,二便可,纳稍差,观其脸面虚浮少华,舌淡苔薄滑,脉沉弦,余辨为阳衰阴盛,下焦阴寒之浊上逆而为之,法以化饮降逆为上兼以摄阳,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15桂枝10炙甘草6白术8泽泻12半夏12砂仁4生龙牡各12生姜9片
上药三剂,小便多肿退逆平。
2,王某,女56岁,07年2月1日来诊。头胀目眩视物模糊,颈及后项强板不舒,夜易惊不寐,稍有咳嗽,已有月余,口苦干食纳尚可,大便可小便少,舌淡苔薄腻少津,左脉滑上鱼际,右脉沉滑,余辨为太阳经输不利并少阳郁火上干,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8淡黄芩6清半夏8桂枝8炒白芍8葛根18炒党参6全瓜蒌16天花粉15川连3生龙牡各30红枣3枚生姜3片
上药三剂后复诊,诉服后诸证大减,头胀眩去,颈项已舒寐转佳,继以原方去葛桂芍粉加麦芽15三剂。
3,万某,男81岁,07年2月4日诊。诉寒热往来已近一周,口苦干欲饮,时时欲呕但无物出,夜寐不佳,食纳差,舌淡苔腻但不甚厚,脉弦滑,此少阳病也,经腑同病,少阳经气不利,胆热上扰,方以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6淡黄芩3清半夏9炒党参8竹茹12川连3茯神12炙甘草5炒麦芽15生姜5片红枣5枚
三剂后,诸证渐平。
4,万某,女18岁,07年2月3日就诊,发热头痛咽痛三天稍有咳鼻塞无痰,时时畏寒,口干喜饮但不多,上半身微有汗但不畅,二便及纳可,观其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弦数。余辨为风寒化热,肺气不宣畅,邪在三阳之经也,立方:
葛根25柴胡18淡豆豉15炒杏仁10天花粉12淡黄芩6全瓜蒌12炙甘草4生姜3片炒麦芽12
三剂后寒去热退,咽痛去,唯咳仍多,予桑菊饮三剂。
5,施某男,51岁,07年2月1日,病起恶寒高热三天,输液二次不效,,昨晚寒热交替,时有汗出,现体温39,6度,咳少痰无,口苦干多饮,食纳稍差,舌偏红苔腻白,脉弦,寸部较弱,此伤寒后邪入少阳,法取清泄少阳:
柴胡22淡黄芩9清半夏5炙甘草4天花粉10葛根18党参8红枣4枚生姜5片
服一剂后当晚热退,诸证也均减。
6,戚某,女15岁,07年2月6日来诊,诉畏寒咳嗽一周,痰白,食纳可,无发热头痛,视舌淡苔薄腻微黄,脉浮紧而滑,此风寒外束,肺气不宣,痰郁有化热之势,三拗汤加减:
生麻黄6桂枝4炒杏仁9炙甘草3淡黄芩3清半夏6陈皮3生姜3片
三剂后汗出寒去痰净!

作者: 民间中医平常    时间: 2007-5-12 21:14
标题: 再发病案讨论
案1、小青龙汤加减。案2、温胆汤加味。案3、小柴胡汤加减。案4、柴胡桂枝汤加减。案5、小柴胡汤和升降散。案6、定喘汤加减。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