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支气管哮喘名家医案 [打印本页]

作者: lbkd1395    时间: 2007-8-7 11:26
标题: [转帖]支气管哮喘名家医案
转贴--支气管哮喘 名家医案

文章原载于健康网,首先对其及作者表示感谢!
编者按“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也是我国医学成就光辉灿烂的结晶。长期以来 ,中国的传统医学不断地获得发展 ,并一直流传于今。
    医学界先辈 ,远如扁鹊、华佗 ,近如王孟英、叶天士等 ,都为丰富这一独特的医学宝库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近百年来 ,中医名流辈出 ,他们博览医籍、知识渊博 ,造诣深广 ,实践经验丰富 ,著作甚多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声望。他们均为中医界的佼佼者。现代著名老中医如蒲辅周、秦伯未、岳美中等 ,既继承了前人的经验 ,又通过实践提出了不少独特或创新的见解。尤其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对发扬祖国的医学遗产和促进中西医的结合 ,都具深远的意义。
    应读者要求 ,从本期起 ,我们选登现代著名中医临床诊治医书 ,以供读者参考。但个体有差异 ,寒暑各不同 ,使用时建议找医生“把脉”。
    一、益气育阴祛痰法
    萧× ,女性 , 42岁 ,唐山市人。夙有支气管喘息宿疾。诊视时复发甚剧 ,持续二十余日 ,昼夜迭进内服药及注射剂 ,无效。已濒于危 ,其夫仓皇备后事。其症作突发性阵咳 ,咳则喘 ,咳喘作须 10余分钟 ,咯粘液样的白沫痰 ,至痰咯出而气道无阻始渐平息。但隔半小时或一小时而咳喘又作 ,昼夜约 20余次 ,不能平卧 ,只以两手抵额 ,伏于枕上 ,其面目因头久垂而现浮肿象。诊其脉虚弱无力 ,惟左关浮细而弦 ,无热 ,舌苔白腻 ,精神困惫 ,不欲睁眼 ,见医生至稍抬头即伏枕上 ,作喘息声 ,自云痛苦万状 ,不欲求生。根据其脉象及现症舌苔 ,姑投以延年半夏汤 ,不意服药后夜间即能平卧 ,续进一剂 ,竟霍然自愈。
    清半夏 9克炙鳖甲 12克前胡 6克苦桔梗 4. 5克东人参 6克炒枳实 3克吴茱萸 9克槟榔片 4. 5克生姜片 9克水煎温服。
    [按 ]延年半夏汤系唐以前古方。日本野津猛男于此方以柴胡易前胡 ,治胃痉挛有效。主要以神经痉挛为主 ,包括支气管痉挛。因肝脉浮细而弦 ,用人参、鳖甲、槟榔 ;咯粘液性白沫痰 ,用半夏、桔梗、吴茱萸 ,且吴萸一味 ,在临床上经验 ,其治咽头至胃部之粘液样白沫。壅盛 ,有殊效。桔梗与枳实相配伍 ,具升降肺气之力 ,兼之柴胡能除胸胁苦满 ,生姜主治水毒 ,合力共济 ,故能用以治支气管喘息。
    (摘自《岳美中医案集》 ,第 114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 78)
    二、散寒宣肺化饮法
    1、卜某 ,女 , 20岁
    初诊 :19 58年 7月 21日。岁寒外袭 ,痰饮恋肺 ,气喘咯痰不爽 ,喉中有声 ,脉弦苔薄 ,拟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出入 ,温表散寒 ,宣肺化饮。
    炙麻黄 2. 4克桂枝 1. 5克细辛 1. 5克干姜 0. 9克王味子 0. 9克制半夏 6克制厚朴 2.4克射干 2. 4克炙紫菀 6克炙冬花 6克煅鹅管石 3克 7剂。
    二依 :气喘已减 ,喉中痰声未清 ,前方出入。
    炙麻黄 2. 4克桂枝 1. 5克细辛 1. 5克射干 3克制厚朴 2. 4克炙紫菀 9克炙款冬 9克杏仁 9克炙苏子 4. 5克 ,包煎煅鹅管石 4. 5克五味子 0. 9克 7剂。
    三诊 :气喘渐平 ,鼻塞清涕 ,咳嗽。再从原方增减。
    炙麻黄 2. 4克射干 3克细辛 0. 9克辛夷1 . 5克炙紫菀 9克炙冬花 9克炙百部 6克杏仁 9克炙白苏子 4. 5克 ,包煎煅鹅管石 4. 5克3剂。
    [按 ]本例用张仲景小青龙汤法 ,疗效显著。因桂枝小量用之 ,发汗力不大 ,故未用芍药监制。气喘而见喉中痰声漉漉 ,是由于痰阻咽喉 ,气道不利 ,呼吸之气出入 ,触痰涎而作声。《金匮要略》称为 :“咳而上气 ,喉中水鸡声”。射干利咽喉 ,消痰涎 ,是对症的要药。但要止其痰声 ,须先宣利肺气 ,如此例用麻黄、细辛、紫菀、款冬、辛夷和百部等 ,又配用干姜、半夏、厚朴、苏子、杏仁等以温化痰饮。
    (摘自《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程门雪》 ,第3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80年 )
    2、蒋×× ,女 , 17岁。
    初诊 : 19 65年 11月 22日。哮喘反复发作已将十年。每于受寒后诱发。近一月来宿疾复发 ,两肺有哮鸣音 ,气息短促 ,咳痰不多 ,面目虚浮。舌尖红 ,中剥 ,苔薄腻 ,脉小滑。肺气失于宣降 ,痰浊留恋。治拟宣肺化痰 ,顺气平喘。
    炙麻黄 3克杏仁 9克生甘草 3克射干 6克炙苏子 9克前胡 9克炙紫菀 12克炙款冬6克鹅管石 9克 4剂。
    二诊 : 11月 26日。哮喘好转 ,受寒又发。
    前方去苏子、前胡、鹅管石 ,加桂枝 3克 ,橘红4. 5克 ,白前 4. 5克。 3剂。
    三诊 : 11月 29日。今天哮喘已平 ,略有咳嗽 ,咳时胸痛 ,咯痰较前为多。舌尖红中剥 ,苔薄腻 ,脉小滑。再从前法出入。
    炙麻黄 3克射干 9克杏仁 12克生甘草4. 5克桔梗 4. 5克炙紫菀 12克炙苏子 9克鹅管石 12克 4剂。
    四诊 : 12月 3日。哮鸣音已消失 ,喘急亦平 ,半夜仅有极轻咳嗽 ,痰量甚少 ,口干 ,舌尖红 ,苔薄腻 ,脉小滑。
    仍用前方去鹅管石 ,加南沙参 9克。 4剂。
    五诊 : 12月 7日。哮喘已平 ,夜间略有轻微咳嗽 ,喉有痰不易咯出 ,近已照常劳动。舌质红 ,中无苔 ,边薄腻。仍用原方加减。
    苏子 9克杏仁 9克生甘草 3克炙紫菀 12克陈皮 4克炙款冬 4 . 5克射干 4 . 5克前胡 6克桑皮 6克 3剂。
    [按 ]本例乃支气管哮喘 ,自幼即得此病。哮喘而见舌尖红、中剥 ,属肺热而有痰浊 ,与肺阴偏虚者有别。由于感寒即发 ,故用射干麻黄汤而奏效。
    (摘自《黄文东医案》 ,第 8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 77年 )
    三、清热宣肺化饮 (痰 )法
    1、赵×× ,女 , 23岁 ,服务员 ,病历号1379 55。
    初诊。19 65年 5月 7日。喘咳四年 ,加重半月 ,患者自 19 60年始出汗受风后有发热、咳喘 ,几个月才愈。以后每年均有咳喘发作 ,夏季较重 ,冬季减轻 ,曾住某医院用过氨茶碱、激素治疗。今年四月十日 ,因劳累后又发作哮喘 ,用氨茶碱可减轻 ,以后病情渐加重。近四日来哮喘发作呈持续状态 ,不能平卧 ,静脉注射氨茶碱后头晕、恶心 ,且缓解不明显而送来我院就诊治疗。
    现咳喘不能平卧 ,心悸、头晕、咳嗽 ,吐白粘痰 ,量不多 ,纳差 ,腹满 ,小便短赤 ,大便稀。体温 37. 2℃ ,呼吸 28次 /分 ,半坐位 ,呼吸急促 ,喘声连连 ,舌质微红 ,舌苔白腻 ,脉细稍数 ,两肺满布哮鸣音 ,心率 104/分 ;白细胞 12500/立方毫米 ,中性 64%,淋巴 28%;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中医辨证哮喘。
    治疗以宣肺定喘 ,清热以痰。药用 :厚朴 10克麻黄 6克细辛 5克生姜 10克半夏 12克生石膏 30克瓜蒌皮 12克葶苈子6克黄芩 10克杏仁 12克五味子 10克生桑白皮 12克
    5月 17日二诊 :哮喘发作较前减轻 ,咳嗽痰稀易咳出 ,面红 ,头晕 ,出汗 ,舌质微红苔白 ,脉细滑数 ,两肺仍有哮鸣音。药用 :
    麻黄 10克生石膏 30克甘草 6克杏仁 12克生桑白皮 15克地骨皮 15克黄芩 6克薄荷5克
    5月 22日三诊 :进前方三剂后 ,哮喘即基本停止发作 ,尚咳嗽白痰。 21日又因外感发烧 ,但未发哮喘。郭老给予加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 (体温 38℃ ):
    麻黄 6克杏仁 10克生石膏 25克甘草 6克黄芩 10克百部 12克前胡 10克白前 10克大青叶 12克双花 20克薄荷 3克 ,后下鲜芦根 1 8克
    进上方二剂咳大减 ,未喘 ,体温正常 ,尚感恶心乏力 ,不欲食 ,口干 ,睡眠二便好 ,脉细滑 ,舌苔白 ,继服上方。
    5月 27日四诊 :咳喘除 ,精神好 ,食量增加 ,只微感恶心 ,二便正常 ,有时腹痛 ,两肺未闻哮鸣音及干湿啰音 ,心律齐 ,心率 82次 /分 ,脉细滑 ,舌苔薄白。再予下方调理之 :
    党参 12克陈皮 10克半夏 12克茯苓 12克甘草 6克枳壳 6克藿香 6克神曲 12克生姜 10克大枣 12克白术 10克檀香 5克
    [按 ]本例哮喘 5年 ,此次发作一月余。哮喘治法为“发时治肺 ,平时治肾” ,张景岳谓“实喘者有邪”。故先治标以宣肺定喘。清热化痰。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石膏、杏仁、五味子宜肺定喘 ,瓜蒌、桑白皮、黄芩清热痰 ,葶苈子清肺热 ,生姜、半夏和胃化痰 ,病人病程久且痰为白粘痰 ,加细辛反佐以防清热太过。
    (摘自《杂病证治·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83)

作者: 龙树后学    时间: 2007-8-7 22:24
标题: [转帖]支气管哮喘名家医案
顶一顶。
作者: 胡来元    时间: 2007-8-8 07:58
标题: [转帖]支气管哮喘名家医案
哮证主要病理为痰气交阻,气道闭塞,肺失肃降。然喘证治法:实喘:祛邪利气为主。虚喘:培补摄纳为主。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