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十枣汤
[打印本页]
作者:
yuzerun2
时间:
2007-11-30 14:38
标题: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十枣汤
本方为峻下逐水的代表方,主治悬饮证。证见:胸胁满痛,咳唾引痛(转侧、动身、咳嗽、呼吸都可牵引胸胁疼痛),干呕短气,心下痞硬而满。或兼头痛、汗出发作有时,但不恶寒。方用芫花遂戟(研粉冲服)以峻逐水饮,大枣十枚煎汤清晨温服以固护胃气。现代用治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腹水等属水饮内停、正气不虚者。
余泽润医案——渗出性胸膜炎:
周某,男,58岁,1990年9月10日诊。
以发热,咳嗽,胸闷,多汗10余天来本所就诊,查T39度,呈弛张热,午后为重,汗出较多,尤以睡中更甚。咳嗽,咯痰不多,胸胁隐痛,气急,平卧及右侧卧位时气急更甚。望诊左侧胸廓稍隆起,肋间饱满,心尖向右侧移位。叩诊左肺上浊下实,右肺呈过清音,听诊心音遥远,右肺呼吸音增强,左肺呼吸音上部减弱,下部消失。诊为“左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给以抗痨化疗+激素+先峰5号静点+胸穿抽水。治疗一周,抽水3次后(共抽出淡黄色透明胸水1800ml),经X线胸透见胸水平第五肋,并呈包裹性,不宜再行穿刺,因见患者体质较强,故改用中药十枣汤攻逐水饮。
醋芫花1g、醋甘遂1g、醋大戟1g。上药研为细粉。
用大枣10个煎汤于清晨冲服上药末顿服。
上药服后胃脘感微闷不适,当天下午泻下水样便3次,小便量明显增多。泻后即感呼吸顺畅。第二日改用下方:柴胡20g,黄芩15g,法夏12g,黄连12g,全瓜蒌30g,桔梗12g,只壳15g,冬瓜仁30g,葎草60g,椒目10g,桑皮15g,葶苈子(包煎)20g,生姜12g,大枣5个。水煎服,2剂。
以上2方第1天服十枣汤一剂,第2-3天服第2方煎剂2剂,2方交替服用。一周后复诊:热退汗止,精神好转,咳嗽止,呼吸顺畅,X线胸透,胸水全部吸收,仅留胸膜稍增厚,后用六君子汤调理而安。
按语:渗出性胸膜炎与中医悬饮症相符,其病机为饮停胸胁,气机升降不利。此例患者体壮而正盛邪实,故用十枣汤以峻逐水饮,加味柴胡小陷胸汤和解枢机、清热化痰蠲饮以利气机之升降。两方交替服用,扶正祛邪兼顾,故获速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7-11-30 15:59
标题: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十枣汤
<伤寒论现代解读>152条
15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 、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羸人服半钱。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解读 中医认为,本条是在 太阳中风的病程中续发水邪凝结,水饮结聚于胁下,外有表邪、里有水饮,表里同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解表,表证解除之后才能用攻下法,“表解里未和”的临床表现是“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 、汗出不恶寒”,这一组临床表现是悬饮证。悬饮证与大结胸证、痞证相似,应当鉴别。大结胸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膈,其临床表现为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痛,手不可近,伴潮热、烦渴、舌苔黄燥等热象;痞证为寒热互结,阻塞于中焦,其临床表现以心下痞,按之柔软为特点;悬饮证为水邪结聚于胸胁之间,其临床表现不仅有心下痞硬满,更有转侧动身、或咳嗽、呼吸、说话等都可以牵引胸胁疼痛,即文中所谓“引胁下痛”,此为悬饮证的辨证要点。同时伴有头痛、呕逆、咳嗽等症。
十枣汤现代用来治疗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肾性水肿等第三体腔积液。药理实验证明芫花、甘遂、大戟均有不同程度的导泻作用,芫花的芫花黄碱素,甘遂、大戟所含的大戟乳脂等有效成分对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引起炎症性的充血,使肠蠕动增加造成严重的腹泻。动物药理实验证实,此类药物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所以不入汤剂而采用药末冲服的方法。大枣,中医认为是为了减轻副作用。大枣含枣酸及大量环磷酸腺苷(CAMP)样活性物质,具有解瘙、镇静、健胃、利尿、旺盛血行,缓痛等作用。每100g可食部分含糖61.6g,钾524mg。15枚大枣大约100克,可食部分大约为80克,可补充钾约300mg~400mg,另含钙、镁等。不仅补充了部分能量,且补充一定量的钾、钙、镁。十枣汤引起严重的腹泻,剧烈的腹泻引起机体水电解质紊乱以钾盐损失为主,所以重用大枣可以减轻十枣汤的副作用。
悬饮证与大结胸证、痞证都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痞证下利为炎症渗出物在肠道内形成并排出体外;大结胸证为化脓性渗出物聚集在腹腔并有胸腔反应性渗出;悬饮证则为炎症渗出液(非脓性)或漏出液聚积于第三体腔,当以大结胸证为参考系时,悬饮证的热象明则不显。五苓散证也与第三体腔积液有关,它更偏重于漏出液。还要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病情的缓急、积液量的多少等情况选用五苓散或者十枣汤。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7-11-30 16:18
标题: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十枣汤
来源:陕西科技出版社,2006,12月出版<中西医融合观>295页~297页
2.小结胸-胸腔感染证态
【中医别名】小陷胸汤证,痰热结胸证。
【临床表现】心下硬满,上不及胸,下不达腹,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脉象浮滑,舌苔淡黄等。
【证态概念】小结胸证是痰热互结,停在心下而成。因病为正在心下,部位较为局限,病情较轻,故名“小结胸证”。
源于《伤寒论》
138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黄连一两、半夏洗半升、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解说:中医认为,结胸证有大小之分,陷胸汤有大小之别,大、小结胸证的病位病性相似,但是病机大不一样。大、小结胸证的病位都是在膈的上下,大结胸证偏重于膈下,小结胸证偏重于膈上;其病性都是炎症感染,但是病机完全不同。大结胸证的病机是大量的炎性渗出物聚积于胸、腹腔;小结胸证的病机是炎症感染或病变存在于胸腔器官内。所以其临床表现完全不同:小结胸病的疼痛也可以在在心下(属于反射痛),但疼痛的程度比较轻;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没有腹膜刺激症;病情没有大结胸证那么严重、那么紧急。西医认为,急性腹膜炎应当与某些胸腔急性疾病鉴别,如急性肺炎,急性胸膜炎,心肌梗塞,心包炎等,这些疾病所产生的疼痛可以反射到上腹部,引起上腹部正中区疼痛,好象是急性腹膜炎。其鉴别要点是急性腹膜炎具有腹膜刺激症及腹腔脏器、器官感染的特异性临床表现;而胸腔急性疾病没有腹膜刺激症及腹腔脏器、器官感染的特异性临床表现。由此可见,大、小结胸证的鉴别要点与急性腹膜炎、某些胸腔急性疾病之间的鉴别要点完全一样。
由于以上的临床特点,有人把小陷胸汤归入泻心汤类,也是有道理的。小陷胸汤与泻心汤类即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内科急腹症,不同之处是小结胸证的病变部位偏重在胸腔器官的感染;泻心汤痞证偏重于消化道感染。
小陷胸汤可能具有抗菌、抗炎、解热、利胆、镇咳祛痰、和胃止呕,扩张冠脉、降低血脂、抗急性心肌缺血,通便等作用。其药理作用涉及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具有全身调整作用,这只是一个基本方,在临床应用时需要加减,或者与其它方剂合用。
3.悬饮-胸腔非感染性积液证态
【中医别名】水饮停聚胸膈证,十枣汤证
【临床表现】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下利,苔白而腻,脉沉而弦。
【证态概念】西医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压迫肺脏并压迫膈肌下移,所以引起心下痞硬满,脉沉而弦等以上临床表现。
源于《伤寒论》
15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甘遂、大戟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解说:中医认为,本条是在太阳中风的病程中继发水邪凝结,水饮结聚于胁下,外有表邪、里有水饮,表里同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解表,表证解除之后才能用攻下法,“表解里未和”的临床表现是“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这一组临床表现是悬饮证。悬饮证与大结胸证、痞证相似,应当鉴别。大结胸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膈,其临床表现为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痛,手不可近,伴潮热、烦渴、舌苔黄燥等热象;痞证为寒热互结,阻塞于中焦,其临床表现以心下痞,按之柔软为特点;悬饮证为水邪结聚于胸胁之间,其临床表现不仅有心下痞硬满,更有转侧动身、或咳嗽、呼吸、说话等都可以牵引胸胁疼痛,即文中所谓“引胁下痛”,此为悬饮证的辨证要点。
十枣汤现代用来治疗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肾性水肿等第三体腔积液。药理实验证明芫花、甘遂、大戟均有不同程度的导泻作用,芫花的芫花黄碱素,甘遂、大戟所含的大戟乳脂等有效成分对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引起炎症性的充血,使肠蠕动增加造成严重的腹泻。动物药理实验证实,此类药物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所以不入汤剂而采用药末冲服的方法。大枣,中医认为是为了减轻副作用。大枣含枣酸及大量环磷酸腺苷(CAMP)样活性物质,具有解痉、镇静、健胃、利尿、旺盛血行,缓痛等作用。每100g可食部分含糖61.6g,钾524mg。15枚大枣大约100克,可食部分大约为80克,可补充钾约300mg~400mg,另含钙、镁等。不仅补充了部分能量,且补充一定量的钾、钙、镁。十枣汤引起严重的腹泻,剧烈的腹泻引起机体水电解质紊乱以钾盐损失为主,所以重用大枣可以减轻十枣汤的副作用。
悬饮证与大结胸证、痞证都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痞证下利为炎症渗出物在肠道内形成并排出体外;大结胸证为化脓性渗出物聚集在腹腔并有胸腔反应性渗出;悬饮证则为非感染性渗出液或漏出液聚积于第三体腔,当以大结胸证为参考系时,悬饮证的热象明则不显。五苓散证也与第三体腔积液有关,它更偏重于漏出液。还要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病情的缓急、积液量的多少等情况选用五苓散或者十枣汤。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7-12-3 23:47
标题: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十枣汤
笔者曾经在应用一般祛痰理气药物无效后,使用控涎丹治愈一例七十余岁的胸积水男性患者,也曾用此方治愈一例六十余岁的“素盛今瘦”的极度消瘦而不思饮食的男性患者。这一类方法的应用范围其实是相当广泛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