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杨少山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一例
[打印本页]
作者:
漂洋之星李航
时间:
2008-3-8 06:55
标题:
杨少山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一例
杨少山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一例
李 航 杨少山
关键词 杨少山 呃逆 医案
呃逆, 古称“哕”、“哕逆”。《素问•宣明五气论》曰:“胃为气逆为哕为恐”。指出呃逆与中焦气机逆乱有关。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教授临床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现整理其典型案例一则, 以飨同道。
患者, 男, 74 岁, 2000 年4 月6 日就诊。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胆囊多发性结石、慢性胃炎病史。2 月前, 连发2次重感冒, 病后继发呃逆二旬不止, 经多方求治无效。刻下呃逆频作, 时泛清水, 口干口苦,神疲乏力, 胃纳欠佳,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证属痰热恋膈, 胃失和降, 治拟清化痰热, 和胃降逆。代赭石 15g, 旋覆花 (包煎) 10g, 姜半夏10g, 炒竹茹10g,陈皮 5g, 丁香5g, 柿蒂10g, 刀豆子15g, 炒黄连3g, 茯苓15g, 佩兰叶10g, 绿萼梅10g, 太子参15g, 淮小麦30g, 7 剂。
按: 方中旋覆代赭汤化痰降逆、益气和胃, 合橘皮竹茹汤清虚热、止呃逆, 配丁香柿蒂汤使药中寓清于温、行中有补。三方化裁, 共奏化痰降逆之功。尤妙在炒黄连一味, 使清热降逆之功更宏。配佩兰叶、绿萼梅芳香化浊、和畅气机;淮小麦养阴和胃, 加强清降之功。
4 月 14 日, 二诊: 呃逆已止, 口仍苦, 纳差, 腰酸尿频,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治以清热养胃阴, 和胃降逆。代赭石15g, 姜半夏10g, 旋覆花 (包煎) 10g, 炒竹茹10g, 陈皮5g,黄连 3g, 佩兰叶10g, 绿萼梅10g, 淮小麦30g, 太子参15g,杭白芍 15g, 生甘草5g, 忍冬藤30g, 蒲公英30g, 炒谷芽、炒麦芽各 15g, 7 剂。
按: 一诊服药后呃逆已止, 胃气得降,故去丁香、柿蒂、刀豆子;加忍冬藤、蒲公英以清余热;木平则土安, 故加杭白芍以助淮小麦养阴柔肝;甘草助太子参以补益胃气而建中州。
4 月 20 日, 三诊: 胃气渐和, 胃纳欠佳, 腰酸尿频好转,舌淡苔薄黄腻, 脉弦滑。病已渐入佳境, 仍宗前法。太子参30g, 杭白芍15g, 生甘草5g, 代赭石15g, 姜半夏10g, 旋覆花(包) 10g, 炒竹茹10g, 陈皮5g, 蒲公英30g, 桑寄生15g, 炒杜仲 15g, 绿萼梅 10g, 淮小麦 30g, 7 剂。
按: 病至后期, 邪去正虚, 热伤气阴, 故重用太子参,配白芍以补气阴之不足, 酌加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腰肾坚固,则腰酸、尿频自除。
作者:
武松
时间:
2008-3-8 18:20
标题:
杨少山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一例
不错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