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及防治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罗晓燕
时间:
2008-5-9 23:12
标题:
[原创]“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及防治方法
[watermark]“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及防治方法
“手足口病”的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咳嗽、肢软乏力、手足及四肢水疱及淡红皮疹,兼见呕吐、腹痛、腹泻、流涎、胸痞、心悸或行走不稳,四肢颤抖,甚则抽搐、神昏。
此病为中医的湿热病。辩证要点如下:
1、湿热初起病在表,卫阳被遏,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肢软乏力,若无汗可用藿香、香薷、 羌 活、苍术、薄荷、牛子等;有汗兼关节疼痛为病在肌肉不为汗解,可用滑石、茯苓皮、苍术皮、桔梗、通草等。头不痛去羌活,不恶寒去苍术皮。两太阴同气,可兼见咳嗽、流涕,可用牛子、杏仁、桔梗、杷叶之类。
2、“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故胸痞,四肢乏力,肌肉烦疼均为太阴,阳明湿热见症,宜选用蔻仁、杏仁、枳壳、桔梗、六一散、郁金、厚朴之类。
3、“疹出太阴”湿热郁蒸,不得外泄。蒸于血络,而为疹,手、足、四肢、口均为太阴脾所主,故为疱、疹多发之处。宜选用生地、玄参、连召、犀角、紫草、银花露、鲜菖蒲之类。
4、呕吐、厌食、乏力、腹痛、腹泻均为湿困中焦,脾不开清则泻,胃不降则吐,可选用半夏、茯苓、薏米、扁豆、生谷芽之类,若脾阳受损,可用理中之类。
5、脾开窍于口,湿热困脾,气滞火郁,肉腐生疮(即口腔溃疡),舌溃为心火,流涎为脾热,乳蛾为少阳相火,可用藿香、佩兰、黄连等。
6、行走不稳,四肢颤抖,为中焦湿热不解,热甚入里少火悉成壮火,火动生风之兆,甚则抽搐,宜选用鲜地龙、秦艽、丝瓜藤、海风藤、酒炒川连。火炽神明则神昏、宜选用犀角、生地、玄参、连召、勾屯、银花露、石菖蒲等。
总之,湿热之症,当辩表里,在表则郁遏卫阳,在里则易出现化火或伤阳之变症,火热炽盛又易动风及扰乱神明,临证当细省。
预防:小儿多脾胃虚弱,易聚湿于内,与外感之湿热合邪则病重难解,建议平时多食、扁豆、山药、薏仁之类健脾去湿,少食寒凉及甜腻之品及辛辣助火之物。
湖北鄂州市中医院 罗晓燕
2008 /5/9
[/watermark]
作者:
lufeng
时间:
2008-5-10 07:35
标题:
[原创]“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及防治方法
医理不通,近日附上。
作者:
594医圣
时间:
2008-5-26 14:38
标题:
[原创]“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及防治方法
辨证太复杂,不利于学习。有点像教科书。有误人之敝。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