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日常病案摘录:胃痛急症
[打印本页]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9-11-13 22:31
标题:
日常病案摘录:胃痛急症
日常病案摘录:胃痛急症
蔡※平 男 37岁 地址:略 (第539本)
初诊:2009-10-12
空腹食柿子后,胃痛剧烈5小时,经在附近诊所打点滴后仍不能缓解。刻下胃脘痞硬,痛及小腹,冷汗淋漓,痛苦辗转。询大便不畅,小便闭,形壮实,面色青暗。脉象两手洪大,苔黄腻。
处方:
白芍10克 山栀10克 吴茱萸5克 肉桂5克
当归10克 炙甘草5克
水煎服,一剂
二诊:2009-10-13
胃痛止,腰痛,小腹拘痛,小便稍感不利,今晨大便形正量少一次。询咳则心下及两胁下痛。脉象两手小弦,舌淡红苔白厚腻。
处方:
上方加川楝子10克、川芎10克、建曲3克,
水煎服,一剂
三诊:2009-10-15
腹痛胁痛续减。
处方:
川楝子10克 川芎10克 吴茱萸5克 木香10克
小茴香10克 肉桂5克 高良姜10克
水煎服,二剂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9-11-13 22:46
标题:
日常病案摘录:胃痛急症
按:关中盛产柿子,因为空腹食柿而引起的胃病亦随之甚多,每年因柿石动手术者也为数不少。本案形体壮实,脉象洪大,当属实属热,但饮食入胃,结聚不化,胃气骤然被遏不能宣通,故疼痛异常,辗转反侧,此时当以苦辛开降,宣发遏抑之阳气为当务之急,故选用泄热散结之古今越桃散,脉象洪大为热灼血虚,故以芍、归养血润燥,邪热内郁,阳气阻闭,以山梔苦寒泄热,反佐吴茱萸辛热宣通,肉桂辛温通阳,炙甘草甘温缓急。二诊疼痛虽止然舌苔白腻而厚,显见其寒湿之中伏热于内,故吴茱萸仍然保留,胁下痛再加川楝子清热止痛,川芎疏肝理气,再加建曲苦味宣降。三诊理气温阳后诸证续减,再加小茴香、高良姜散寒通络以为常计。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9-11-14 05:34
标题:
日常病案摘录:胃痛急症
越桃散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下利后,腹中虚痛不可忍者。
越桃(即山栀之大者)高良姜(各三钱研)每服三钱,米饮或酒调下,痛立止。
越桃(散)栀子与良姜,等分研和酒服良。痢后腹中虚痛甚,溺红短数始相当。(痢后腹中虚痛,非有实邪。若小便清利者,此下焦有寒也。若小便短赤者,明是肺气下郁于大肠,积而成热,寒热混而痛也。)寒热混淆因作痛,通阳泄热痛斯忘。(山栀从肺入肠泄其郁热,良姜宣发胃阳,辟除冷气,阴阳和,痛立止。)
作者:
wonghaishui1
时间:
2009-11-16 09:32
标题:
日常病案摘录:胃痛急症
辛开苦降,以调中焦。
酸甘和肝,缓急止疼。
实症,阳明,食积。
不知用调胃承气汤加生石膏,三棱,莪术是否可以。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