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中医之路倡议书 [打印本页]

作者: 竹溪老叟    时间: 2009-5-17 17:33
标题: [原创]中医之路倡议书
[watermark]论坛中中西医之辩,中医的科班与师承之辩,诸如此类认识论之辩如同先秦的百家争鸣,大有形成
各学术流派之趋势。中医的发展史上比比皆是,刘完素的“ 寒凉派”,张从正的“攻邪派”,李东垣的
“补土派”,朱震享的“养阴派”,又有“伤寒派”,“温病派”等等。也是在当时大众的流行趋势下
产生的,给世人以警钟。我们当今的流行趋势是“崇尚科学”,什么是科学?争论又有很多。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标准,这大家总没有什么异议吧!中医来自自然,遵循“道”,自然消亡了,中医也随之消亡了
。中医之路,我认为走的人多了,路也开阔了。我倡议炎黄子孙们来学习中医,以接近自然的方式学习
中医。从古到今的医学著作都要认真研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与人体的运行规律
是一致的,人毕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体博大精深,自然界也博大精深。宇宙弄明白了,人体也弄明白
了。按目前的中医境况,大多数还处于中医幼儿园与中医小学阶段,大学毕业的寥寥无几。大家共同努
力!
    怎么学的问题相当突出。我建议如下过程,第一阶段:熟背《中医基础理论》(学校教材)、《药
性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学》;第二阶段: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
论》、《金匮要略》、《温病论》;第三阶段:《太素》、《脾胃论》、《血证论》。
    我个人认为,中医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辩证配伍"。理论概括为"阴阳五行以升降出入平衡",治法以五
脏为中心,不足补之.有余泻之,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希望中华民族有志之士来弘扬中医,让中医回归自
然。中医之玄,是自然之玄,玄而不玄。
    阴阳不晓,药性不明,脉象不知,辩证模糊,以方套病。这是古今中医发展以来一直存在的通病,
甚为痛惜!
    五脏平衡,则百病不生。癌症不可怕,本有良法(而非良方)可医,病人怒喜思悲恐五志平和,改
变生活习惯,自愈者比比皆是。目前的治法,有胃气者九生一死,浆药不入者九死一生。
    中医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放下认识论之争辩,投身于辩证与配伍的学术研究中去。[/watermark]
作者: 千古医帝    时间: 2009-5-17 17:38
标题: [原创]中医之路倡议书
说的好,字字珠玑啊!!!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5-17 18:43
标题: [原创]中医之路倡议书
怎么学的问题相当突出。我建议如下过程,第一阶段:熟背《中医基础理论》(学校教材)、《药)1W&
©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
性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学》;第二阶段: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a
©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qA&g@
论》、《金匮要略》、《温病论》;第三阶段:《太素》、《脾胃论》、《血证论
   小儿科,孺子之见。
作者: 山野居士    时间: 2009-5-17 19:11
标题: [原创]中医之路倡议书
好倡议。支持!
作者: cqzxzw    时间: 2009-5-17 21:35
标题: [原创]中医之路倡议书
以我感悟之见,学好中医先学易,易理明再学经络,经络通再辩病。古人云“学医不学经络,开口动手就错”。易理通,药理药性了然于胸,辩病论治立竿见影!各家论述自能明辩!

-=-=-=-=- 以下内容由 cqzxzw2009年05月17日 10:14pm 时添加 -=-=-=-=-
好比蒙童学国语,先学拼音再学字,学了笔画练文字,文字熟了书语句。三字经,百家姓,一生成长长受益!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