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7224162    时间: 2005-1-13 15:59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1/04 01:03pm 第 1 次编辑]

大青龙汤的应用经验
关键词  大青龙汤,运用经验
提要  结合验案以说明从体质着眼,大青龙汤适用于形体壮实,肌肉坚紧的重体力劳动者,发病前有明确的受寒或触湿病史,患者有汗出不畅的痛苦。服药后以汗出通透为原则,不可太过或不及。本文还对麻黄与石膏配伍应用的药证进行了发挥。
   
大青龙汤历来被视为峻汗之剂,临证时诸医畏其有“大汗亡阳”之弊而多有顾忌,致其腾龙作雨之能难有用武之地,笔者因其既可发越郁阳、散寒解表于外,又具发越水气,因势利导,逐水湿之邪于无形,故临证喜用之,每有桴鼓之效。试将临床用方的验案和经验所得归纳如下,以就正以同道。
一、大青龙汤证验案一:
赖某,女,33岁。2004年5月21日就诊。在上班时觉一阵发冷后始出现头痛,浑身不适,人觉欲寐,后伏在桌子上睡了一会儿,因觉冷而醒,随即浑身酸痛,怕冷逐渐加重,到了当日晚上恶寒明显加重,穿了件棉衣裹了件被子依然怕冷,患者在电话中向笔者就诊,电话中问知患者口不干不苦,咽部在吞咽时觉痛,大便正常,无咳嗽无发热,当时辨为太阳病伤寒的麻黄汤证,处方:麻黄15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杵),炙甘草6克,二剂。其每隔2至4小时热服一次,如见有汗出或口干或咽痛,减少服药次数或延长服药间隔时间。
第二天电话得知患者昨天晚上5时、9时、11时和第二天早上8时分别各服了一次药,末见明显汗出,但浑身疼痛和恶寒已解,咽痛已除。面诊时患者诉肩背部酸、重明显,头部时痛,人觉疲劳懒动,自觉有口臭,大便正常,无明显口干口苦,无心烦,夜寐可,小便不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而沉。望诊见患者精神尚可,两目有神,肌肉结实。腹诊:腹有力。投以大青龙汤原方:生麻黄18克,桂枝6克,杏仁10克(杵),炙甘草6克,生石膏20克,生姜三大片,红枣10克,一剂,患者当日晚下始服,至睡前共服了二次,第二天诸症全解。
又过了五天,患者诉前额部头痛,尤以中午和天气热时头痛更甚,呈抽痛,有时痛得难以忍受,口不苦不干,大便正常,小便不黄,纳食可,夜寐可,舌质较淡苔薄白,脉缓。笔者认为是溢饮之病,仍投以上方,即大青龙汤一剂,服后患者诉前额和背部汗出较多,头痛和背部的酸痛全部缓解,当夜得以安眠,无心悸、失眠、烦燥等症。
注:麻黄汤和大青龙汤是发汗峻剂,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为什么该患者服用麻黄汤和大青龙汤后末见明显汗出呢?事后笔者也是满腹疑虑,于是就亲自到药房,发现如今的麻黄放置时间长且不说,且茎小根细,根根带节,再检索《伤寒论》中仲景所用之麻黄无不例外均注明要去节。去节不去节对发汗作用是有一定影响,这就提醒医者对自已所用药物要有个全面的了解。还有麻黄是否新鲜也是重要因素,此点在《百年中医李翰卿》一书有专节论及。
二诊时投以大青龙汤似乎有些费解。在《伤寒论》中论及大青龙汤证的是38和39条两条条文,这两条条文阐述了两种不同的病情。38条是说明在外有寒邪束表内有郁热情况下的大青龙汤证,其方证的着眼点在于“寒、痛、烦”。而对39条的理解,需结合《金匮要略》中治疗溢饮的条文,即“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二者可以寻找到的共同点是均有身体的“重”这一症状,其发生的原因,用仲景原话的解释是“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再观大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有麻黄,有石膏,有炙甘草 ,还用生姜和红枣,而这些即是越婢汤全部药物组成。既然越婢汤可以发越水气,含用越婢汤全部药物组成的大青龙汤又有何不可呢?这从39条条文中仲景用“大青龙汤发之”的“发之”这两个字眼也可窥测其治在发越水气之用途。所以此处的石膏并不是用于除烦清热,而在于和麻黄配伍以发越水气。《金匮要略》中关于越婢汤的条文是“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该汤证与大青龙汤证的区别在于桂枝和杏仁这二味药的有无。大青龙汤证有桂枝,所以有恶寒或身痛证,有杏仁,所以有或咳或喘证。而这两方的石膏之用并不在于必见有或汗出或烦渴等证,而在于见有“一身悉肿”或“身重(身体疼重)”的水湿之邪留滞。谈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药物的配伍不同,其药证也不同。就石膏这味药而言,其药证,黄煌归纳为“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 1(《张仲景五十味药证》)。我的体会是黄煌所归纳的石膏药证,是指白虎类方及其他不与麻黄配伍的方剂而言,当然也适用单味大剂量石膏的应用。至于石膏与麻黄配伍,情况就不同,试观仲景所有麻黄与石膏配伍的方证条文中,有烦燥证,有汗出证,唯独无一处有言及“渴”证,甚则在越婢汤证中还特地说明“不渴”,对于惜字如金的经典条文,这其间绝对寓有深意。我的理解是,麻黄与石膏配伍在于发越水气,而水气为患,流动而不居,较之他邪更是变化莫测,既可上逆而为咳喘(厚朴麻黄汤、麻杏石甘汤、越婢加半夏汤),内停而为水肿、多痰(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下流而为小便不利(越婢加术汤),还可外溢而为身体的疼重(大青龙汤)。证见“身体疼重”较之“一身悉肿”不仅是病位的不同,还有水气之邪轻重之别,所以大青龙汤与越婢汤石膏的用量也有量之多少的不同。日本的汉方家对麻杏石甘汤的认识也可佐证上述观点,录之以备参考:“汉方医学则认为此(指麻杏石甘汤)为热与水湿相结,郁于胸中而成,故目标中除有热郁肺之喘而汗出,发热,口渴外,尚有水湿内停之浮肿,小便不利等证。”2国内医家对此也持赞同观点,如成都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陈潮祖教授认为麻杏石甘汤证系饮热迫肺之理由有二:“其一,证之临床,每多舌苔黄腻或津液饱满。其二,本方与越婢汤的组成结构大致相同,越婢汤为治水肿之方已成定论,本方结构既与相同,何以所治恰与相反?实违常理”。
二、大青龙汤证验案二:
罗某,男,35岁。2004年6月9日,以“头晕沉、背部酸痛不适、鼻梁疼痛四天”为主诉就诊。患者缘于四天前在野外工作时受凉淋雨后始出现上症,到赤脚医生处肌注抗菌素二针后鼻梁部的疼痛稍有缓解。辰下症见:头晕而沉,人觉疲倦欲睡,昨日从晚上八时昏睡至今早十时,但人仍觉得没有精神,肩背部酸重,吃饭时头身稍有汗出后人觉舒畅,但稍出即止,汗止后肩背部酸重又现。稍有恶风,时有鼻塞打喷嚏。无明显恶寒,无明显头身腰背部疼痛,无明显口干口苦,无明显烦燥爱发火,也无明显四肢酸重疼痛的症状。鼻梁两侧仍有明显疼痛,鼻中冒热气,纳食可,大便正常,小便稍见黄,平时不易汗出。舌质淡苔黄腻,脉缓而濡。外观所见:形体消瘦,肌肉坚紧,肤色暗黑,脸形狭长,呈倒梯形,眼裂较小。初诊时根据经验投以藿香正气汤,一剂。服后复诊时患者诉无明显疗效,也无汗出,症状同前。笔者细加诊察,察舌见患者舌象虽黄腻但不干而湿润,咽部也无明显红肿,发病以来末有明显较为畅快的汗出,患者又有汗出舒畅的陈述,病前受凉淋雨的诱因。患者肌肉坚紧,脉腹皆有力。判为此病当为溢饮,选用大青龙汤原方:生麻黄18克,桂枝6克,杏仁10克(杵),炙甘草6克,生石膏20克,生姜三大片,红枣12克,一剂。
并嘱患者温服后避风覆被,如见汗出,任其自流,不可脱衣揭被,如汗出人觉舒畅,症状明显缓解,不必续服。如末见明显汗出,隔二小时后服第二煎,总以汗出为目的。
第二天患者复诊时诉,昨晚7时服第一煎药后二小时始见有胸背部津津汗出,持续了三个小时左右,汗出后人立马觉得精神和舒畅了许多,也不会觉得爱睡觉了,昨晚上网至下半夜3时入睡,今早七时起床,人仍然觉得很精神。初诊时的症状全部缓解,辰下症见;口苦明显,咽干,大便二日末排,小便黄,咽堵痰多胸闷,不易咯出,晨起刷牙欲呕。舌稍见红,舌苔黄腻稍干,脉缓。改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制半夏25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苏梗10克,生甘草6克,桔梗12克,柴胡15克,黄芩20克,连翘30克,生姜三大片。二剂。服后诸症全解。
注:该患者如从体质辨证当是柴胡体质,但外感病的辨证当从症状着眼进行方证的辨别,不必拘泥于体质类型,但体质的不同有助于判定疾病的发展方向。
三、大青龙汤证验案三:
范某,男,46岁。2004年6月8日就诊。以“恶寒不解五天”为主诉。发病前有淋雨受寒史,辰下症见:恶寒浑身紧缩感,头重且痛,就诊那天气温为30度左右,但患者穿着两件的上衣和裤子,头背被人敲打后觉得较舒畅,无明显汗出,自服草药后可见汗出,汗出后人觉舒畅,但过了一会儿汗止后上症又作,无明显口干口苦,无咽痛无咳嗽,大便正常,小便黄,胸闷烦燥,胸口觉热,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浮。该患者形体中等,肌肉坚紧,为体力劳动者。病之初起为太阳病的麻黄汤证,因误治失治致表寒不解,郁热内增,而转为大青龙汤证。当此之时,以汗出为首务。投以大青龙汤:生麻黄18克,桂枝6克,杏仁10克(杵),炙甘草6克,生石膏20克,生姜三大片,红枣12克,一剂。服药方法同前案。
第二日复诊时患者诉服药后二小时始见汗出,汗出不多,今日已无明显恶寒,但怕见风,仍要着夹衣。头身重及紧缩感稍有缓解,胸部仍感闷热和烦燥,舌脉同前,继以原方一剂。         
第三日复诊,患者诉上方服后即去睡觉,一觉醒来浑身上下包括头脸部、手心、脚心都湿漉漉的,辰下症见:咽部觉得“肥肥的”,爱咯痰,胸仍闷,烦燥感减轻,口鼻有呼热气,无明显口干,虽无恶寒怕风,但衣着仍比常人为多,且自已不觉热,舌质淡红,苔薄,脉缓。投以大青龙汤加半夏,但对方中的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生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杵),炙甘草6克,生石膏50克,制半夏15克,生姜三大片,红枣12克,一剂。
第四日四诊:患者诉服药后下半身有微微汗出,咽部“肥肥感”已明显减轻,心中烦燥也退,大便正常,小便黄,纳食可,无明显口干和口苦,但诉双膝关节以下部位觉得酸、重、怕冷,爬楼梯和走路费劲,爱睡,白天也要入睡五个小时以上,睡起人仍觉得疲倦,还是爱睡觉。上身已不觉得冷,也不甚怕风,仍着长衫长裤。舌质红舌苔薄腻,脉转浮紧。问诊得知患者昨天下午有用温水洗脚。饮邪见退但末尽,当续前法,予大青龙汤,调整剂量:生麻黄15克,桂枝6克,杏仁10克(杵),炙甘草6克,生石膏15克,生姜三大片,红枣12克,一剂。患者求愈心切,仅相隔一个小时就将两次药液全部服下,服下浑身汗出后上症全解。
在间隔一个月后,该患者又以相同的主诉来就诊,仍投以大青龙汤,患者服后头枕竹片枕头,上身穿着白色的T恤睡觉,一觉醒来,如前次一样浑身上下都已湿漉漉的,且竹片枕头和白色的T恤都被汗液染成了黄土色,患者也觉得大惑不解,并特地将枕头和已换下的衣服拿来给我看。
该患者在其后又因或淋雨或受寒后而致相同的病症多次就诊,笔者根据症状大多是选用大青龙汤进行治疗,剂量或是中剂或是大剂,一般都是二剂之内解决问题。
注:该患者初诊时的症状是表现为《伤寒论》38条的方证,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至四诊时则表现为溢饮证。所以《伤寒论》中38条和39条这两条文既有区别,又有明显的联系。既可以在不同病人的身上出现,也可发生在同一个病人病程的不同阶段。
四、大青龙汤加附子验案:
刘某,女,60岁。以“浑身酸痛三天”为主诉于2004年10月15日就诊,患者诉三天前不慎受凉后始出现恶寒和浑身身酸痛,患者自行服用感冒药后,恶寒之症已除,但仍然感到浑身酸痛,且重,抬举无力,无汗,小便量少且频,口干且不欲饮水,大便日一行,味不臭,成形,舌质淡胖且嫩,苔湿润薄白,脉在中部,缓。望诊所见患者形体肥胖,肌肉松软,头大脸阔,脸有虚浮貌,脚步滞重。辨为溢饮,但患者为阴寒体质,选用大青龙汤小剂加附子。处方:生麻黄9克,桂枝3克,杏仁5克(杵),炙甘草3克,生石膏10克,红枣6克,生姜三大片,炮附子15克,一剂。并嘱患者先服一煎,是否服用第二煎与笔者联系后再决定。(是否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呢?此患者有小便不利和口干之症,当有水饮之邪。无心下部的症状,所以没有考虑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无发热和但欲寐之症,所以没有用)患者服用第一煎后三个小时与笔者联系诉服药无明显汗出,笔者嘱其服用第二煎后去睡觉。第二天上复诉时患者诉服药后无明显汗出,但小便次数增多且顺畅,浑身酸痛已去十之三四。处方:生麻黄13克,桂枝5克,杏仁7克(杵),炙甘草4克,生石膏15克,红枣10克,炮附子15克,一剂。嘱其服后无明显汗出可隔三个小明服第二煎。下午患者复诊时诉服药后有汗出之意但无明显汗出,小便仍是次多量多且顺畅,但诉服药后心悸明显,中午无明显睡意。舌象同前,脉缓。处方同二诊方炮附子减为10克,一剂,嘱其根据服药后浑身酸痛的情况自行调整服药的次数。愈。
注:该患者为内寒重的阴寒体质类型,因是家庭主妇,长期下水操劳家务,寒湿之邪入侵致溢饮,如是选用大青龙汤则有亡阳多汗之虑,但患者初诊的当下之症又非大青龙汤不能为功,所以为慎重起见,笔者首诊时选用大青龙汤之小剂,取其开郁解表以畅膀胱之腑,复其气化之能,并加用附子固其少阴之阳,防因大青龙汤的腾龙作雨之用而有拔肾根之弊。服药后无明显汗出,但小便顺畅也是太阳之腑气化功能恢复的征兆,由于患者之体尚能承受大青龙汤小剂,所以二诊时笔者改用大青龙汤中剂。从患者服药后出现心悸的症状也可知初诊时用大青龙汤小剂的正确性。
五、大青龙汤证验案:
杜某,男,17岁。因上体育课汗出多且天气较凉,末及时更衣致浑身酸痛,发热十二小时,体温为38度。四肢觉重,但无明显浑身酸痛,无心烦胸闷,也无咽痛及咳喘之疾,口淡不干不苦不呕,舌质淡嫩湿润苔薄白,脉浮。投以大青龙汤原方:生麻黄18克,桂枝6克,杏仁10克(杵),炙甘草6克,红枣12克,生姜三片,生石膏20克,一剂。患者于晚上晚饭后七时左右服药并温覆,过了半个小时开始出汗,前后持续了三个小时,汗出部位遍及全身,患者共换了三件内衣,至晚上九时体温降至37.4度,浑身酸痛缓解30%,患者觉得腹中饥,嘱其吃面线汤,多放生姜,趁热吃,吃后患者又冒了一身汗,且仍有续继汗出的趋势,所以笔者嘱其不必再吃药。第二天早上,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浑身酸痛基本缓解,仅是觉得痰多胸闷时痛,投以单味桔梗50克,患者服后吐出大量痰涎,腹泻一次,便中夹有痰涎泡沫而愈。
注:该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因上体育课后汗出末及时更衣致寒湿之邪入侵而现溢饮之证,此案与四案患者本为多水多湿之体受寒后现溢饮之证同,但由于体质上的差异,在服药后的反应方面也有区别,其因在于“服后之现象等于方药加病证之和,非方药可得而独专也”.
六、大青龙汤加附子汤证验案:
叶某,女,9岁。昨日跳绳出汗过多,又被恶狗惊吓,加之夜寐时剔被后着凉致今早诉上腹部疼痛,无呕吐和腹泻之症,于2004年11月4日就诊,就诊时见患者面色不华,神情淡漠,少言寡语,精神不振,与其他同龄人受寒后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同。经体检排除了阑尾炎和胆道疾病,舌质淡而乏红,舌体不硬,苔薄白,脉浮弱。投以苓桂术甘汤:肉桂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一剂,末服药前患者排了一次便,质较溏。服药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缓解,但至下午始出现发热,至晚上八时左右再次就诊时患者的体温已升至37。8度,辰下症见:浑身酸重而不痛,尤以四肢为明显,嗜睡,口稍苦,口干喜饮,但饮水不多,声音嘶哑,无咽痛和咳嗽,恶风,无明显汗出,患者诉如有汗出人会觉舒服,舌质淡嫩乏红苔薄,脉寸关部浮紧尺部沉弱无力。据其父亲介绍,其女在三岁时曾持续发热二十天末退,后到一西医综合性医院用了抗生素配合物理降温后体温才恢复正常。自此后体质差了许多。辨为溢饮,太阳与少阴合病,投以大青龙汤加附子:生麻黄9克,桂枝3克,杏仁5克,
炙甘草3克,生石膏10克,生姜三大片,红枣10克,炮附子10克,一剂。笔者嘱患者回家后先吃点热稀粥以助发汗之源,饭后半小时服中药,然后覆被卧床休息,能睡则睡,不能睡也要卧于床上,以利汗出,并注意避风。至于第二煎中药是否服则视汗出情况和症状的改善而定。患者依笔者的建议行事,但吃完热稀粥后服中药,中药连饭全部吐出,笔者嘱其急煎第二次再服下,过了二个小时其父打来电话说患者全身微有汗出,体温降至37。1度,患者觉得浑身酸重明显缓解,人也精神了许多,但目前已无汗意,笔者嘱其将药煎第三次,服一半后去睡觉。第二天复诊时,患者的体温已恢复正常,诸症全解,转以桂枝加附子汤剂进行调养。
注:《伤寒论》第五十条条文是:“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对照于该案例的患者,二诊时尺中沉弱且无力,结合既往病史和望诊所得必是阳虚之体,但在当下又有明显的大青龙汤证,非大青龙汤不能为功,所以在原方中加用附子,既可护少阴之真阳,又可防大青龙汤峻汗伤阳之虑,两全可得其美。这与仲景所列大青龙汤证的禁忌“若微弱者,汗出恶见者,不可服之”所不矛盾,因仲景所言有“汗出”一症,已不具备大青龙汤证,所以不可用。
   
从临床上观察,大青龙汤证的特点和运用技巧可概括如下几点:
   
⑴多见于体质较壮实、肌肉较坚紧的年青人身上,一般为体力劳动者,形体可胖可瘦,脉腹皆用力,才经得起大青龙汤的峻汗之剂。不必拘泥于平素是柴胡或半夏或麻黄或当归体质类型,但黄芪体质、桂枝体质要慎用。
   
⑵有明确的受寒或受湿的病史,发病以后治不得法迁延数日甚则经年,或是该汗末用汗法,或是汗出而不透等,平时汗出难易与否不定。病人的自我痛苦感觉明显,有汗出后人觉舒畅的经历,或总感到汗郁体内不得出。所以在考虑应用大青龙汤前和已用大青龙汤后对患者汗出的情况要详加细问,包括是否已用过汗法、汗出的诱因、范围、持续时间、汗出前后自我感觉的变化和症状的缓解程度等等,以判定是否要用或续用青龙汗法,还是转用他法。大青龙汤证的应用如做到药与证相合,一般都有汗出,汗出的部位以非病变或疼痛的部位最先出现,有疼痛或觉重的部位最后出现,汗出的标准以出汗通透、上到头面,下至双足,旁及四肢手心脚心,连绵不断、汗出似有似无为最佳,药必须温服,服药后当避风覆被,汗出的时间一般都要在服药后3小时以后开始出现,少有服一煎即汗出而愈者,笔者一般要求患者服药后三小时与笔者电话联系,有的患者会诉说浑身发热发烫、汗要出不出的感觉,笔者一般嘱其饮热开水,以促其汗出。并根据汗出与否及程度而决定是否继续服药和何时服药。
   
⑶大青龙汤为峻汗之剂,所以仲师反复告诫:“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这是强调辨证和辨体的准确,否则服用此方易变为逆证。即使是药有对证,仲师仍不忘叮嘱:“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明示了汗出的标准在于“微似汗”而非淋漓之汗,并出示了汗出多的补救之法。其因在于担心过服,则会出现“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燥,不得眠也。”一般说来,使用大青龙汤从体质入手,符合第一点中笔者所强调的体质特点,不会出现很严重的变证或逆证,但如是黄芪体质或桂枝体质则另当别论了。体质虽壮实,但方证辨证有误,或方证辨别无误,但患者为肌肉松软,形体虚胖的体质类型,过用青龙汗法(包括药量过大或服药间隔时间过短等),患者有失眠、多梦、烦燥、大汗、心悸的副作用。所以笔者在使用大青龙汤时还是十分慎重,首初在确定应用大青龙汤前,详加辨体质和认证,方证确定后,先开一剂,向患者或其家属交待清楚煎药服药方法、可能出现的药效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笔者的联系电话等等,以防万一。随着应用麻黄类方,特别是大青龙汤经验的累积,我还发现临证时有一些患者体质壮实,肌肉坚紧,常人服用常量的大青龙汤一煎剂后就见明显汗出,而这类患者同样服用一煎剂的大青龙汤仅是身上微有汗意,待到服用二或三煎剂后才有比较明显的汗出。
   
⑷服用大青龙汤如是以无汗表现突出的患者服后以汗出通透为见效的指征,如是以小便不利为主诉服后可以不出现汗症,而是表现为小便通利。
   
⑸笔者在刚开始使用麻黄类方时,从体质辨证着眼,认定或是形体消瘦,或是肌肉松软,或是平时易汗多汗的黄芪体质、人参体质、参芪体质、白术体质或地黄体质等体质类型患者要绝对禁用麻黄类方。但是经过临床的验证和体会后,我又有了新的认识。这类体质类型的患者在外感病、急性病时,要以具体的症状作为辨证的依据,体质识别仅作为参考,只要患者当下的症状符合麻黄类方某一方证的指征,就可以使用麻黄类方。体质因素不影响麻黄类方的选择,但体质因素是医者在决定麻黄类方中某些药的药量、服药的间隔时间的参考指征之一。如黄芪体质肉软腠疏,肌表衰弱,如出现麻黄类方证,根据其肌表衰弱的程度,而选用常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在见有汗出的情况下延长服药的间隔时间,以观察病情是否得到全部或部分缓解,以决定第二次的服药量和时间。
   
基于以上体质的不同,病情的不同,大青龙汤我在临床上使用有大中小剂之分。大中小剂大青龙汤中各味药物的剂量如下:
              生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石膏    生姜    红枣
大剂(克):     27       9       15      9        30      五大片    20
中剂(克):     18       6       10      6        20      三大片    12
小剂(克):      9       3        5      3        10      三片       8
  
⑹大青龙汤与麻黄汤容易混淆,但细加研究仲景对二方证的界定,可以清楚地发现二者的区别在于,大青龙汤证以“重”为主,麻黄汤证以“痛”为主。大青龙汤证与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也有难分仲伯之时,此时当以“但欲寐”和“脉反沉”二证作用区别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9
2郭子光主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42
3郭子光主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42
4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6

大青龙汤证与麻黄汤证的比较:
麻黄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中的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和喘被称为麻黄汤八证。而以喘为证眼。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麻黄汤主之。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大青龙汤证: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此条方证的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四证与麻黄汤证同,区别在于烦燥一症。麻黄主以喘,大青龙汤证主以烦燥。麻黄汤与大青龙汤的区别应用有时不得拘泥于病前感受的邪是寒或是寒湿,但以当下就诊时的症状为主,即可。在不好定夺选用何方时,重点从病人的以痛为主,还是以重为主作用区别应用的关键之一。)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此方证中的身不疼但重应与少阴病的真武汤证的四肢沉重疼痛证相区别。还应与附子汤证的手足寒,身体痛和骨节痛相区别。)少阴病的四肢沉重疼痛是无乍有轻时的特点的。结合金匮中关于溢饮的条文可知,其重既可见于四肢,又可见于全身,重则还有肿的症状。无少阴病证一词是否可以认为大青龙汤证也适用于少阴病,只不过要据证加用附子类方罢了。桂枝汤有向少阴病转化过渡的路线图,麻黄汤也会,小青龙汤也有,大青龙汤也是有的。即大青龙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其药物组成是麻黄、桂枝、炙甘草、生姜、红枣、附子、细辛)——真武汤证。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肿重谓之溢饮。(最后一部分为本人的学习笔记,仅作参考!)

作者: 7224162    时间: 2005-1-13 16:0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我的时间有限,无法在网上与诸位同道就有是否是真医假医作个分辩。对于诸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在理论上恕我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所以将我的一篇置之已久末公开发表的文章拿出来与同道共享。
我信奉的是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3 16:09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4:03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时间有限,无法在网上与诸位同道就有是否是真医假医作个分辩。对于诸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在理论上恕我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所以将我的一篇置之已久末公开发表的文章拿出来与同道共享。
我信奉的是说得好不 ...
做的好,走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怎么说。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6:1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4:03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时间有限,无法在网上与诸位同道就有是否是真医假医作个分辩。对于诸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在理论上恕我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所以将我的一篇置之已久末公开发表的文章拿出来与同道共享。
我信奉的是说得好不 ...
原创?还未发表?
请你把:郭子光主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第二十三页的第一句话,打出来看看。
我手里可是有这本书的,成都中医学院的郭子光教授送给我的。

作者: 7224162    时间: 2005-1-13 16:19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请五先生细读完原文再发表评论。我在文后本已点出参考了《日本汉方医学精华》的内容。

作者: 土豆    时间: 2005-1-13 16:2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忽然思路完全改变了,一点也不谈四逆汤了,奇怪。
要转移目标了。
作者: 土豆    时间: 2005-1-13 16:2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4:03pm 发表的内容:
所以将我的一篇置之已久末公开发表的文章拿出来与同道共享。
这一没有发表,就没有任何线索可以查找了,请问,这样的好文章你为什么不发表?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3 16:30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土豆2005/01/13 04:26pm 发表的内容:
忽然思路完全改变了,一点也不谈四逆汤了,奇怪。
要转移目标了。
人家是正了八经的做学问那象你。。。???
作者: 土豆    时间: 2005-1-13 16:3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3:59pm 发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9
2郭子光主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42
3郭子光主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42
4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6
可能在复制拼凑衔接时时出现了错误,致使
2郭子光主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42
3郭子光主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42
导致重复。
真正打字恐怕不会这样,瞎猜的。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6:4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3:59pm 发表的内容:
注:麻黄汤和大青龙汤是发汗峻剂,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为什么该患者服用麻黄汤和大青龙汤后末见明显汗出呢?事后笔者也是满腹疑虑,于是就亲自到药房,发现如今的麻黄放置时间长且不说,且茎小根细,根根带节,再检索《伤寒论》中仲景所用之麻黄无不例外均注明要去节。去节不去节对发汗作用是有一定影响,这就提醒医者对自已所用药物要有个全面的了解。还有麻黄是否新鲜也是重要因素,此点在《百年中医李翰卿》一书有专节论及。
这篇文章看的真是很熟悉呀,尤其是上面这段。
志一可以帮助回忆一下。

作者: 黄小云    时间: 2005-1-13 17:0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7224162:“我的时间有限,无法在网上与诸位同道就有是否是真医假医作个分辩。对于诸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在理论上恕我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所以将我的一篇置之已久末公开发表的文章拿出来与同道共享。
我信奉的是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真中医,好文章!佩服!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7:0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这篇文章真是越看越眼熟,尤其是部分章节,因为有关大青龙的文章历来发表很少,所以我很留意。
这么称呼陈潮祖先生“成都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教授”想必作者的年龄应该在50---60之间了。陈潮祖先生退休已经十多年了......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7:07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需要肯定一点的就是,文章还是不错。
这回倒好,说是不会说行话,这忽然全篇都是行话。
作者: 小虫子    时间: 2005-1-13 17:0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13 05:05pm 发表的内容:
这篇文章真是越看越眼熟,尤其是部分章节,因为有关大青龙的文章历来发表很少,所以我很留意。
这么称呼陈潮祖先生“成都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教授”想必作者的年龄应该在50---60之间了。陈潮祖先生退休已经十 ...
如果仲景和孙思邈也这样阴阳怪气的,打死也不学医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7:1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小虫子2005/01/13 05:08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仲景和孙思邈也这样阴阳怪气的,打死也不学医
难道连置疑也不允许吗?你怎么就敢肯定是他的文章?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7:1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4:19pm 发表的内容:
请五先生细读完原文再发表评论。我在文后本已点出参考了《日本汉方医学精华》的内容。
文章是不错。
你既然引用《日本汉方医学精华》,能否把此书的第二十三页的第一句话,打出来看看。

作者: 小虫子    时间: 2005-1-13 17:17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好文就行,何必在意谁的?
王清任的解剖错误不少,但是活血化淤的法子倒是不错,那又何必在意解剖的错误?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7:2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小虫子2005/01/13 05:17pm 发表的内容:
好文就行,何必在意谁的?
这到也是,水太清则无鱼。大家都在一起混,点到为止。
不过以后就是不要盲目的夸大,胡编乱造一些事情,前段时间我还真想再试验一下大剂量的四逆有没有肠胃反应,因为原先并不得手。看了此先生的临床经验,真想试试,参考了一下他人的医案,没有发现此种效果。
不知志一能否看到此贴。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7:31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如果这种使用姜附的经验是胡编乱造的,那么就成了教唆犯。
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了真理,
弄的我最后也心动了,我还真为他这个经验研究了好几天,把三七家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发现有多大的相关依据。
看来这个谬论确实是可怕。
那没有是非鉴别能力的,可能马上就要去试验了。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7:3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唉,这个论坛里真是真真假假,什么人都有,什么事也都有,有吹嘘自己是如何高明的,有吹嘘自己是什么什么化身的......
现在连经验也有吹嘘的,三七生已经陷到姜附的坑里了,无法自拔了,惨痛的教训呀。
一辈子也难以认识温病了,无论如何棒喝,也无济于事了,吓人!
哇哇哇................

作者: 小虫子    时间: 2005-1-13 17:41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13 05:31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这种使用姜附的经验是胡编乱造的,那么就成了教唆犯。
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了真理,
弄的我最后也心动了,我还真为他这个经验研究了好几天,把三七家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发现有多大的相关依据。
看来这个谬论 ...
这种经验是来源内经气化理论的,简单的说,就是水要在阳气的作用下化气,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你搞伤寒,六经气化要知道,简单的说,三阳就是不同阶段的阳气,三阴就是不同阶段的阴气,但总体上一也.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7:4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小虫子2005/01/13 05:41pm 发表的内容:
这种经验是来源内经气化理论的,简单的说,就是水要在阳气的作用下化气,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你搞伤寒,六经气化要知道,简单的说,三阳就是不同阶段的阳气,三阴就是不同阶段的阴气,但总体上一也.
骗人的把戏而已。
病邪就那么听话?
日本鬼子就那么轻易的从中国撤退?
好像当时的五亿人口并没有吓退区区的十几万的日本兵。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7:4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小虫子2005/01/13 05:41pm 发表的内容:
这种经验是来源内经气化理论的,简单的说,就是水要在阳气的作用下化气,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你搞伤寒,六经气化要知道,简单的说,三阳就是不同阶段的阳气,三阴就是不同阶段的阴气,但总体上一也.
你去问问三七生我懂不懂这个道理。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3 17:59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大青龙,伤风症,青龙者,善治水,溢饮,不满怎能溢。饮为阴邪,终因阳不足。
       溢从何处来?什么地方满了。溢为何在四肢?四肢是什么?治水的又是什么呢?
       四肢是脾,治水的也是脾,脾克的是肾。水满过大坝,水溢也。不知对否?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3 18:0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看来还是必须要高度警惕论坛的南郭先生。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这个722412慢慢的就知道他是谁了?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5-1-13 18:31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好文章!这才是经方治病的效果。
     有几点体会如下:
     第二案,后来所用半夏厚朴汤加味,似小柴胡汤证。
     第三案,黄汗出为太阴湿土之象,青龙为木,正好制土。
     第三案,大青龙先腾云后致雨,云多者则但致雨不腾云,天气凉则云降为雨,石膏为要药。故此患者不汗出而但小便利。
     先生此种研究方法,结合体质划分,将来于《伤寒论》当有大通之时,若与六经之开合枢并君相二火之升降出入对看,则进境或更快。祝先生早日成功,臻于大成之境!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3 18:3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3:59pm 发表的内容:
大青龙汤的应用经验
关键词  大青龙汤,运用经验
提要  结合验案以说明从体质着眼,大青龙汤适用于形体壮实,肌肉坚紧的重体力劳动者,发病前有明确的受寒或触湿病史,患者有汗出不畅的痛苦。服药后以汗出通透为 ...
......到赤脚医生处肌注抗菌素二针后鼻梁部的疼痛稍有缓解。...
赤脚医生?小子,你2004年在哪里见过赤脚医生?抄些医案,改改日子就行了?你知道赤脚医生是怎么回事吗?
呵呵,问问秦总版主吧。
小云也该年近半百了,可以告诉他是怎么回事。还“真中医,好文章!佩服!”说你容易被人骗你不服气。
作者: 山顶洞人    时间: 2005-1-13 18:4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9???????
这是日本 吉益东洞 的书。怎么会说是他的?乱弹琴。

作者: 陆压散人    时间: 2005-1-13 18:50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吉益东洞的是药徵
作者: 抱残守缺    时间: 2005-1-13 19:1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主贴文章很好,很真实。也曾用过数次大青龙汤,麻黄的剂量不到10克,一般一剂既解,经验里面没有用到过第二剂的。可能与服药方法有关,一剂药煎取一次,除石膏先煎外,他药开锅后小火10-15分钟既可,煎出三碗,每次一碗,一般遵照仲景半日许令三服尽之法,温覆取汗,两个小时吃一次,遍身出汗后既止后服。个人认为大青龙汤治疗既可治疗伤寒表实,也可以治疗溢引,治疗伤寒表实,除麻黄汤证外,必有里热症状,或烦躁,或咽痛,或舌红等。胡希恕先生认为大青龙汤是麻黄汤与越婢汤合方,故可治疗溢饮。治疗的病人中有一例服一剂药后汗出表证解,但半日后转为高热,是由太阳阳明合病转入阳明。恐为方中石膏量不足所致。少阴病为大青龙所禁忌,也曾用大青龙加附子治疗兼有少阴病者。至于服大青龙汤发汗前现有身上滚烫之症,确系临床家之言,非经历此事者不得而知。记得第一次应用大青龙汤好像是在2000年,流感的时候,某女患感后输液20余日未解,来诊时身痛明显,当时处以大青龙汤两剂,心中惴惴,反复叮嘱得汗后止后服,万勿再服。患者第一剂药第二碗即汗出症消,告知两服药共2.9元。
作者: 陆压散人    时间: 2005-1-13 19:3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也曾用大青龙加附子治疗兼有少阴病者”,如是先生用的能介绍一下吗?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3 19:40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是啊,小生也很想看看。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3 19:4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这个贴子最后由同不同意在 2005/01/13 07:56pm 第 1 次编辑]

现在基本可以断定,这位722412是个并不高明的骗子。剽窃他人医学论文,实际上就是窃贼。
其实要识破他也简单,能写出如此高水平医案的人,决不可能尊三七生为“老前辈”,要向其求教。而且让三七一阵“水米饭气”就打发了。外行人看不出来,内行一看便觉蹊跷。
他要干什么,我们不知道,但这必然和三七生有关。
作者: 丙丁    时间: 2005-1-13 20:0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同不同意2005/01/13 07:45pm 发表的内容:
现在基本可以断定,这位722412是个并不高明的骗子。剽窃他人医学论文,实际上就是窃贼。
其实要识破他也简单,能写出如此高水平医案的人,决不可能尊三七生为“老前辈”,要向其求教。而且让三七一阵“水米饭气 ...
     这位是星宿派的吧?你们这次一共来了几个?
作者: 丙丁    时间: 2005-1-13 20:1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嘴皮子功夫确实得了星宿派的真传了,一个赛一个。
作者: 杏林小小    时间: 2005-1-13 20:1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好文章!
受教。



作者: 求真堂主    时间: 2005-1-13 20:3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文章不错,
<日本汉方医学精华>23页第一句话是:"把灸、熊胆等许多民间有效的疗法和药物用于医疗实践,并着意将温泉作为一个医疗方法提出来."

作者: 杏林小小    时间: 2005-1-13 20:4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形体有肥胖、肌肉松软,而切之脉不浮,当是自无欲汗之势。第四案首诊可不可以考虑 苓桂术甘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二诊药后心悸明显,似属前方得小便利而经中水气减,此时又得药气之助,正气欲化水排邪、正邪交争之象。可以考虑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作者: 草泽医    时间: 2005-1-13 21:00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大青龙加附子:有背恶寒,脉沉之兼证?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3 21:5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丙丁2005/01/13 08:08pm 发表的内容:
这位是星宿派的吧?你们这次一共来了几个?
嘴皮子功夫确实得了星宿派的真传了,一个赛一个。   
这位屁马温丙丁大人想必也不知道赤脚医生是怎么一回事。
告诉你吧?根据三七大人的理论,和尚可以,和尚主义是不行的。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3 22:11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自己看看吧,小子们乳臭未干,阅历太少,抄袭一点论文当然要露马脚。
告诉你们吧,学术水平、人品修养,仅管是在论坛,谁也不认识谁,却是装不出来的。
-------------------------------------------
我当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
(2005-01-05 04:16:39)

曾几何时,“赤脚医生”活跃在中国农村的乡间地头。他们为改变中国农村落后的医疗面貌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
1969年,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县里的医生定期到我们公社巡回检查,县医疗队定期举办培训班培养赤脚医 生,于是,我作为村里当时惟一的初中生就被乡亲们推举着当上了公社的赤脚医生。
在没有合作医疗制度之前,许多乡亲们因为缺医少药,造成小病拖大,大病拖残,甚至送命的惨剧。正是抱定了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目的,我在县医院的赤脚医生培训班努力向有经验的大夫们学习,希望自己能够早一天改变家乡人民缺医少药的状况。经过将近一年努力的学习,我终于回乡当上了公社的赤脚医生,在大队部建立起了一个简陋的合作医疗站。
当时我们这样的赤脚医生,除了大队补贴的工分外,平时是没有其他任何津贴的。但是我们丝毫没有计较过。每天都马不停蹄地为村里生病的老乡看病,针灸、拔火罐,发各种预防药品,还要给大家宣传各种卫生知识,甚至有时连公社的牲口得了病,我们也得去治疗。
文革结束以后,“赤脚医生”作为文革产物被撤销了,我所在的医疗站也被关掉了。此后,我通过自学考上了医学院,成了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然而,对于那段从事“赤脚医生”的日子,我永远难以忘怀,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它将激励着我为医疗事业奉献终生。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3 22:1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鼓励打假。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3 22:1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还要细说吗?那个提到赤脚医生的医案,差不多是三十年前的。
作者: 7224162    时间: 2005-1-13 22:2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01/13 06:31pm 发表的内容:
好文章!这才是经方治病的效果。
     有几点体会如下:
     第二案,后来所用半夏厚朴汤加味,似小柴胡汤证。
     第三案,黄汗出为太阴湿土之象,青龙为木,正好制土。
...
非常感谢三七前辈点拨和鼓励!
作者: 7224162    时间: 2005-1-13 22:34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大青龙汤在临证时的应用机会很多,特别是在农村或是经济不发达的小县城里。用之及时一是免除病入三阴之弊,或是转为重症,二是经济上也节省了许多。但使用此方医者一定要有责任心,否则极易产生副作用,切记切记!
以人格负责地说,此文绝对原创,再者结合体质辨证至今罕有文章在正式期刊上发表,还有文中所言的人参体质等在正式公开发表的文章上我还有见到。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5-1-13 22:3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10:26pm 发表的内容:
非常感谢三七前辈点拨和鼓励!
     别客气,以后有时间可来民间中医多多交流,那里没有搬弄是非之辈。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3 22:37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伤寒论里不就很明白的说出了他的禁忌。
作者: 喻生    时间: 2005-1-13 23:09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好文章!讲得生动精彩。应该说对大青汤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只是作者还是不懂仲景为什么要说这是太阳中风。还有第四案应以真武汤为好。
作者: 7224162    时间: 2005-1-13 23:2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喻生2005/01/13 11:09pm 发表的内容:
好文章!讲得生动精彩。应该说对大青汤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只是作者还是不懂仲景为什么要说这是太阳中风。还有第四案应以真武汤为好。
虚心向你请教!谢谢!
作者: 清凉风儿    时间: 2005-1-14 00:4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与 7224162 先生探讨一下:
一案患者有"人觉欲寐...恶寒...咽部觉痛", 是不是应该辩为:太阳少阴合病, 不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五天之后, 前额部痛", 仍可辩为病在太阳, 葛根汤可行否?
二案三七先生说半夏厚朴汤应代以小柴胡汤, 我怎么觉得大柴胡汤更合适些?
四案患者有"口干, 小便不利." 可否用五苓散?
五案触湿感冒, 可否用麻黄加术汤?
以上是我读完贴子后反复琢磨后的想法, 想与先生探讨一下, 如有考虑不当的地方还请先生指正.

作者: 志一    时间: 2005-1-14 07:4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本主帖确是好文,足见作者经方功底扎实。诸案似亦有可商榷处,略呈愚见与诸位商讨。
    一案:
    首诊恶寒甚、浑身痛、咽稍痛、欲寐,太阳伤寒兼及少阴,麻黄汤不错,亦可考虑麻黄附子甘草汤,药后无汗亦可佐证。
    二诊肩背酸重、头痛、身疲、脉沉弱,证仍在太阳少阴,大青龙加附子似乎更妥当,予大青龙虽呈寒去人安,似邪去未尽。
    五天后头痛又作,且中午天热时(阳盛时)重,乃机体再驱余邪于表,脉缓可征,此际葛根汤亦可。
    本案收效满意,确如作者所言,体质壮实是重要条件。
    二案:
    一诊,诸症似乎更切葛根汤证。
    二诊口苦咽干、痰多胸闷、脉缓,时当仲夏,服大青龙后胸背津津汗出,并未通体畅汗,说明此方尚非的当,故有药后见症。
    三案:
    此案是为大青龙的证,两剂大青龙后亦可以桂枝汤善后。
    四案:
    浑身酸痛服感冒药后恶寒已去,身痛且重、无汗、尿少、口干不欲饮、苔白湿、脉显于关(缓),似乎麻杏苡甘更为适当。
    五案:
    越婢汤亦可。
    六案:
    首诊可与去桂加苓术汤。

    五积散先生问及在下此文是否似曾见过,类似的文章看过,但不若本文清楚详实。
    另:赤脚医生的说法现在很少见到了,楼主当地或仍有这样说的?我的感觉7224162先生是位踏踏实实做中医的人。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4 08:07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再看了一遍,
    是太阳经有饮,快要溢出或已溢出。是经症,不是府症。故有很明显的太阳经有饮的症壮。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4 08:21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楼主先生,这里有这么多老前辈提出探讨的看法,你就只会谦虚吗?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4 09:0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13 05:13pm 发表的内容:
难道连置疑也不允许吗?你怎么就敢肯定是他的文章?
文章是不是他写的并不重要,关间的是我们得到了什么。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4 09:0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13 05:25pm 发表的内容:
这到也是,水太清则无鱼。大家都在一起混,点到为止。
不过以后就是不要盲目的夸大,胡编乱造一些事情,前段时间我还真想再试验一下大剂量的四逆有没有肠胃反应,因为原先并不得手。看了此先生的临床经验,真想 ...
赞同,鼓掌。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4 09:1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13 05:31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这种使用姜附的经验是胡编乱造的,那么就成了教唆犯。
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了真理,
弄的我最后也心动了,我还真为他这个经验研究了好几天,把三七家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发现有多大的相关依据。
看来这个谬论 ...
我是吃了五盒附子理中丸才相信的。
作者: 陆压散人    时间: 2005-1-14 09:24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对伤寒论原文38、39两条原文的认识,我虽看过《经方传真》和《中国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39条仍没有理解十之一二,听了论坛2004年12月播放的胡老讲座,才豁然开朗。而楼主一案的认识,可见功底深厚。期望多见到先生的帖子,对经方的临床运用功莫大焉。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4 09:24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10:34pm 发表的内容:
大青龙汤在临证时的应用机会很多,特别是在农村或是经济不发达的小县城里。用之及时一是免除病入三阴之弊,或是转为重症,二是经济上也节省了许多。但使用此方医者一定要有责任心,否则极易产生副作用,切记切记 ...
你再改编一下,在文章里,把引用的文字和自己的经验标注出来。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4 09:30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伤寒论叶天士2005/01/14 09:13am 发表的内容:
我是吃了五盒附子理中丸才相信的。
这和你认识中医的程度有关。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4 09:31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志一2005/01/14 07:43am 发表的内容:
本主帖确是好文,足见作者经方功底扎实。诸案似亦有可商榷处,略呈愚见与诸位商讨。
    一案:
    首诊恶寒甚、浑身痛、咽稍痛、欲寐,太阳伤寒兼及少阴,麻黄汤不错,亦可考虑麻黄附子甘草汤,药后无汗亦可佐 ...
评的好,受教。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4 09:34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14 09:30am 发表的内容:
这和你认识中医的程度有关。
同意。
实践的少。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4 09:4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同不同意2005/01/14 08:21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先生,这里有这么多老前辈提出探讨的看法,你就只会谦虚吗?
你看他会不会解释:)
既然是自己运用大青龙的经验,那么对大青龙应该有一定的理论上的认识,大家等等他,给他翻书的机会。
不过有些问题,可不是书本上能解释的了的,提醒一下作者。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4 10:1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3:59pm 发表的内容:
第二天电话得知患者昨天晚上5时、9时、11时和第二天早上8时分别各服了一次药,末见明显汗出,但浑身疼痛和恶寒已解,咽痛已除。面诊时患者诉肩背部酸、重明显,头部时痛,人觉疲劳懒动,自觉有口臭,大便正常,无明显口干口苦,无心烦,夜寐可,小便不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而沉。望诊见患者精神尚可,两目有神,肌肉结实。腹诊:腹有力。投以大青龙汤原方:
生麻黄18克,桂枝6克,杏仁10克(杵),
炙甘草6克,生石膏20克,生姜三大片,
红枣10克,一剂,患者当日晚下始服,至睡前共服了二次,第二天诸症全解。
此诊出现在第一诊的复诊。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而沉”结合脉舌证合看,此刻患者之证已经很接近真武汤。
但是楼主的原方却是:大青龙汤原方。
服药结果:第二天诸症全解。

评:此为标准的胡编乱造医案。作者根本就搞不清楚大青龙,小青龙,越婢汤,真武汤之间的联系。往下就不要看了,别中毒,谎言说一百遍就是真理。


作者: 陆压散人    时间: 2005-1-14 10:4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而沉”结合脉舌证合看,此刻患者之证已经很接近真武汤。同意先生的分析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4 10:5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同不同意2005/01/14 08:21am 发表的内容:
全球中医药论坛不应该是盗贼的销赃之地
-------------------------------------------------------------------
二、大青龙汤证验案二:
罗某,男,35岁。2004年6月9日,以“头晕沉、背部酸痛不适、鼻梁疼痛四天”为主诉就诊。患者缘于四天前在野外工作时受凉淋雨后始出现上症,到赤脚医生处肌注抗菌素二针后鼻梁部的疼痛稍有缓解。
===================================================================
上面是那位 7224162  先生的大作《[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大青龙汤证验案二的摘录。
根据这一段描述,可以明确地证明,《[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不是 7224162 他本人的原创。理由如下:
1、赤脚医生是历史的产物,在七十年代末就已经不复存在。大多数已经转化为乡村医生。
2、现在乡村医生都是在场镇上租个门面开个诊所,而当时的赤脚医生是则是在农村中出工。属于生产大队,通常住在村落里。
3、因此,患者注射抗菌素只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代,因为那时才有可能有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农村就没有赤脚医生存在了。有点水平的,上街了,进城了。没有水平的,依旧务农。而且,抗菌素也是很陈旧的名称,现在一般都称为抗生素。这大家都知道。
4、因此论文中出现患者主诉赤脚医生首诊的描述,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位 7224162  先生抄了别人的医案,把就诊日期改成了2004年6月9日。
5、大家知道,三七生不过三十几岁,这位 7224162  先生尊三七为“老前辈”,应该不到三十岁,他不可能有三十年前的医案。
6、即使他有年过半百,有三十年前的医案,他也没有必要将日期改至2004年6月9日,这是盗车贼将车改头换面,挂上假牌照销赃的伎俩。
因此,这位 7224162  先生就是贼。他盗窃的是人家的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是有价的无形财产。
我们看见,这个盗贼偷了人家的东西,跑到了三七生那里。他把偷来的金子,贴在了三七生的脸上。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三七生那里,就是个贼窝子。这个贼偷人家的东西,就是受贼窝子窝主的指使。或者,干脆就是三七生蒙上脸,穿上马甲,亲自下的手。
我认为,全球中医药论坛应该认真调查处理此事。不应该让有盗贼嫌疑的人充当版主,不应该让这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人家说全球中医药论坛窝藏盗贼。
值日员   头衔: 论坛版主
举报他人侵犯知识产权,必须要有明确的证据,譬如确切的文章来源,而并不能仅以文章的漏洞以及个人的怀疑作为证据。
此类贴适宜发表在“会员之家”栏目。
此贴使用了侮辱性语言,因此对会员“同不同意”警告一次。
---------------------------------------------------
值日员应该有一点法律常识,我说的就是证据。
至于是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证据的法律效力如何,这是应该由法官来确定的。
照值日员的说法,怀疑就不可以举报了?一个官员生活奢华程度超出他的合法收入来源,不可以怀疑,不可以举报?这样你会放走很多坏人的。
我的评论有理有据,凭什么警告。为什么没有48小时的悔过期,你和事主有什么瓜葛?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4 11:0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我维护是中医药论坛的威望,论坛的管理层不应该有骗子窃贼嫌疑的人存在。
作者: 值日员    时间: 2005-1-14 11:0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同不同意2005/01/14 10:56am 发表的内容:
值日员应该有一点法律常识,我说的就是证据。
至于是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证据的法律效力如何,这是应该由法官来确定的。
照值日员的说法,怀疑就不可以举报了?一个官员生活奢华程度超出他的合法收入来源,不可 ...

1 你有权举报任何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论坛也有责任维护知识产权,但是,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你必须明确指出该贴是抄袭哪里的文章。
2 举报必须要有明确的证据,怀疑是不可以作为定罪依据的,这是普通的法律常识。这也是对举报及被举报双方负责任。
3 对你进行警告,不是因为你的举报,而是你在发贴中使用了侮辱性语言,譬如“贼窝子”、“贼窝子窝主”、“这颗老鼠屎”等。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5-1-14 11:1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可以说,[同不同意]先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
法律名词,不是随便乱理解乱用的。

作者: qyr    时间: 2005-1-14 11:1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不懂法理都不要乱说:值日员也是个糊涂人。
作者: qyr    时间: 2005-1-14 11:1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值日员2005/01/14 11:08am 发表的内容:
1 你有权举报任何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论坛也有责任维护知识产权,但是,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你必须明确指出该贴是抄袭哪里的文章。
2 举报必须要有明确的证据,怀疑是不可以作为定罪依据的,这是普 ...
非学术讨论!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4 11:3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越婢汤
    无大青龙汤的营弱。自身有一点能力发汗。
作者: 7224162    时间: 2005-1-14 11:3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文中一案中的患者是本院的一名护士,生病前由于其丈夫在外进修学习所以常是通宵上网,肾精暗耗已在先,所以二诊时在得知其脉象的前提下当加用附子为是。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4 11:3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5/01/14 11:12am 发表的内容:
可以说,[同不同意]先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
法律名词,不是随便乱理解乱用的。
小星啊,你有什么证据说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
值日员先生,小民冤枉。我说的就是事实,怎么会是侮辱性语言?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5-1-14 11:4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同不同意2005/01/14 11:35am 发表的内容:
你有什么证据说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

判断你的不懂,不需要什么‘证据’的,只看你是个“法盲”就可以了。
最基本的法律常识你也糊糊涂涂,无法与你探讨。况且这里也不是研究民法学的地方,把这个话题打住吧。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4 11:47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4 11:32am 发表的内容:
文中一案中的患者是本院的一名护士,生病前由于其丈夫在外进修学习所以常是通宵上网,肾精暗耗已在先,所以二诊时在得知其脉象的前提下当加用附子为是。
再加附子也不对,别乱编一通了。
编造医案也要基本知识多少懂点。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4 11:4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值日员2005/01/14 11:08am 发表的内容:
1 你有权举报任何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论坛也有责任维护知识产权,但是,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你必须明确指出该贴是抄袭哪里的文章。
2 举报必须要有明确的证据,怀疑是不可以作为定罪依据的,这是普 ...
先生不知道现在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吗?医生应该举证证明自己清白呀!我提出上诉,他应该举证证明自己不是抄袭才对嘛。
你说是不是?
作者: 陆压散人    时间: 2005-1-14 12:0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虽为学术之争,但病案对医患来说又人命关天。楼上说的也有道理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4 12:3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这个贴子最后由伤寒论叶天士在 2005/01/14 12:3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14 10:13am 发表的内容:
此诊出现在第一诊的复诊。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而沉”结合脉舌证合看,此刻患者之证已经很接近真武汤。
但是楼主的原方却是:大青龙汤原方。
服药结果:第二天诸症全解。
...
二位先生是否搞错了:
1、人家本是到论坛学习、讨论的,而不是来教学、指导的,
   要是人家的脉案完美无缺,人家就不来找人指导、请教了。
2、论坛本是讨论的地方,而不是教学、学习、批判、揭发的地方。
3、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4、大家都不是完美的圣人,何必要求别人完美无缺那。
作者: 同不同意    时间: 2005-1-14 13:17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伤寒论叶天士2005/01/14 12:36pm 发表的内容:
二位先生是否搞错了:
1、人家本是到论坛学习、讨论的,而不是来教学、指导的,
   要是人家的脉案完美无缺,人家就不来找人指导、请教了。
2、论坛本是讨论的地方,而不是教学、学习、批判、揭发的地方。
...
下面说:“所以将我的一篇置之已久末公开发表的文章拿出来与同道共享。”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3:59pm 发表的内容:
罗某,男,35岁。2004年6月9日,以“头晕沉、背部酸痛不适、鼻梁疼痛四天”为主诉就诊。
范某,男,46岁。2004年6月8日就诊。
刘某,女,60岁。以“浑身酸痛三天”为主诉于2004年10月15日就诊,
叶某,女,9岁。昨日跳绳出汗过多,又被恶狗惊吓,加之夜寐时剔被后着凉致今早诉上腹部疼痛,无呕吐和腹泻之症,
下面说“置之已久末公开发表的文章”?上面说“于2004年11月4日就诊”。“置之已久”吗?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3 04:03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时间有限,无法在网上与诸位同道就有是否是真医假医作个分辩。对于诸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在理论上恕我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所以将我的一篇置之已久末公开发表的文章拿出来与同道共享。
我信奉的是说得好不 ...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4 13:2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伤寒论叶天士2005/01/14 12:36pm 发表的内容:
二位先生是否搞错了:
1、人家本是到论坛学习、讨论的,而不是来教学、指导的,
   要是人家的脉案完美无缺,人家就不来找人指导、请教了。
2、论坛本是讨论的地方,而不是教学、学习、批判、揭发的地方。
...
问题是他在编造医案。
本来应该是类似真武汤的证候:舌淡苔白,脉沉弱。
他用了大青龙原方之后,反倒第二天痊愈了。
现实当中这种情况可能吗?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4 15:0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14 01:23pm 发表的内容:
问题是他在编造医案。
本来应该是类似真武汤的证候:舌淡苔白,脉沉弱。
他用了大青龙原方之后,反倒第二天痊愈了。
现实当中这种情况可能吗?
病见太阳证、少阴脉。
真武汤适应证:
    1、太阳病发汗,大汗伤阳,阳虚水乏,症见其人扔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辟地者[82]
    2、少阴病,肾阳不足,水气内动,症见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

兼咳,或兼小便利,或兼下利,或兼呕者。[316]

腹证特点:
    真武汤证患者,可见腹满,按之多有腹肌拘紧,或腹痛,多喜温喜按,虚里常有动悸,

或心下悸动,胃脘部可有振水之声,腹底有冷感。手足冷凉,或见浮肿。

大青龙汤适应证:
    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38]

    2、伤汗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39]

禁忌证候: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此为逆也。[38]

   我看为治溢饮和表证大青龙汤虽不完美却是可行的。
作者: 土豆    时间: 2005-1-14 15:4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很多人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可是楼主一个都不回复,心虚呀。

作者: 陆压散人    时间: 2005-1-14 17:57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此为逆也。[38]
汗出恶风者之“恶风”是否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自汗出;一是发汗后。请教高明
作者: 丙丁    时间: 2005-1-14 18:11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同不同意2005/01/14 11:48am 发表的内容:
先生不知道现在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吗?医生应该举证证明自己清白呀!我提出上诉,他应该举证证明自己不是抄袭才对嘛。
你说是不是?
我说你不是个正经东西,满嘴不说一句正经话。请你举证你是个正经东西,说的是正经话吧。
作者: 陆压散人    时间: 2005-1-14 18:14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麻黄汤得汗后不得再用麻黄汤发汗,似是仲圣定法。我没用过大青龙,请高明指教。
作者: 草泽医    时间: 2005-1-14 18:1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陆压散人2005/01/14 05:57pm 发表的内容:
一是自汗出;一是发汗后
无论自汗出还是发汗后,窃以为只为证是凭也
作者: 丙丁    时间: 2005-1-14 18:21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72241622005/01/14 11:32am 发表的内容:
文中一案中的患者是本院的一名护士,生病前由于其丈夫在外进修学习所以常是通宵上网,肾精暗耗已在先,所以二诊时在得知其脉象的前提下当加用附子为是。
这几个门外汉,和他们理论什么。他们自己疑神疑鬼,不敢进正门,反而叫嚣登堂入室者不敢出门,与他们同趋旁门左道。星宿派的门人,没什么正经货色,更没有半点真实本领,整天就知道练嘴,搭理他们没的自失身份。
作者: 陆压散人    时间: 2005-1-14 18:39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草泽医2005/01/14 06:15pm 发表的内容:
无论自汗出还是发汗后,窃以为只为证是凭也
先生说得是
作者: 抱残守缺    时间: 2005-1-14 19:1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杨某某,女,51岁,某公园会计,曾因腰突椎管狭窄来诊,经诊治明显好转,间歇性跛行基本消失。后因感冒求治,恶寒身痛无汗,低热,咽肿痛,自述困倦睁不开眼,脉沉弦细,余知其素体阳弱,虽经治疗较过去有所好转,仍为虚寒体质,但身痛恶寒极为明显,太阳表闭较重,虽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太少两感之方,然开表恐有不足,遂以大青龙汤加附子予之,因其体寒且虚,故麻黄6克,桂枝4克,石膏15,附子9……,两剂,嘱按法服用,一剂而解。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4 19:14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再次说明了,志一的法是对的。
   
作者: 云海玉弓缘    时间: 2005-1-14 19:4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抱残守缺2005/01/14 07:12pm 发表的内容:
杨某某,女,51岁,某公园会计,曾因腰突椎管狭窄来诊,经诊治明显好转,间歇性跛行基本消失。后因感冒求治,恶寒身痛无汗,低热,咽肿痛,自述困倦睁不开眼,脉沉弦细,余知其素体阳弱,虽经治疗较过去有所好转 ...

恶寒无汗  麻黄用
身痛   桂枝同
咽肿痛  
石膏解凝
困倦 脉沉   附子功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5 10:14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5/01/15 10:45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抱残守缺2005/01/14 07:12pm 发表的内容:
杨某某,女,51岁,某公园会计,曾因腰突椎管狭窄来诊,经诊治明显好转,间歇性跛行基本消失。后因感冒求治,恶寒身痛无汗,低热,咽肿痛,自述困倦睁不开眼,脉沉弦细,余知其素体阳弱,虽经治疗较过去有所好转 ...
沉弦细是使用大青龙加附子的关键,与脉沉弱不可同日而语。恶寒身痛无汗,咽肿痛也是依据。
大凡高手临证之时,大多考虑的比较综合全面,思维慎密,处方则胆大心细,所以效验多佳。
由此观之,大凡受过专业训练者,与非专业训练者,无论是从其处方,还是从其思维之处,都可窥见一般,与乡野游医之辈则有天壤之别。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5 10:22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这个弦细,用大青龙是不太好的。
    不过小的认为,治病能到50%,就能很快见效。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5 10:46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沉弦细是使用大青龙加附子的关键,与本楼之脉沉弱不可同日而语。恶寒身痛无汗,咽肿痛也是眼目。
大凡高手临证之时,大多考虑的比较综合全面,思维慎密,处方则胆大心细,所以效验多佳。
由此观之,大凡受过专业训练者,与非专业训练者,无论是从其处方,还是从其思维之处,都可窥见一般,与乡野游医之辈则有天壤之别。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5 10:48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五结曰:沉弦细是使用大青龙加附子的关键。
    哈哈。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5 10:51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说版主没搞清,不知是谁,没搞清?
    大青龙是干什么的?是发汗重剂!
    还五结曰:沉弦细是使用大青龙加附子的关键。
   哈哈。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05-1-15 10:53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连基本的东西都不懂。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5-1-15 10:5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你搞清楚了,你搞的比谁都清楚。
作者: 陆压散人    时间: 2005-1-16 11:14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楼主第三案,四诊都主以大青龙汤,尤其是三诊已明显汗出,第四诊仍据脉证主以青龙汤。非有定见于胸,不敢如此。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5-1-18 19:15
标题: [原创]大青龙汤的运用经验
下面引用由陆压散人2005/01/16 11:14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第三案,四诊都主以大青龙汤,尤其是三诊已明显汗出,第四诊仍据脉证主以青龙汤。非有定见于胸,不敢如此。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