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打印本页]

作者: zw    时间: 2005-1-23 00:31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今天32岁,属牛,男,有一小女孩4岁。
右半身一直不舒服,有十年多了
具体表现:如果感冒了,头痛是右边的头痛,右边的鼻孔不透气,感冒后出汗右半身出的多,夏天出汗都一样。走路多了,右边比左边感觉累。反正只要身体有什么不适,都是右半身不适,左半身感觉很好。最厉害的时候,右边睾丸也疼,每天都这样,除了睡觉感觉不到。身体感觉好的时候也觉得右边不如左边好。其他人也看不出来。看过西医,做过各种检查,ct等,说我没病,有病也是疑病。吃饭、睡觉、大小便都还可以。
找过几个中医都说我肾虚,脾虚,宗气不足等,还有人说我有寒气。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看过专家,吃过几付药,没见效。
今天有点感冒,晚上右边头痛,睡不着觉,上网发现有这么好的一个论坛,所以帖出来,请大家帮我研究研究,感谢~!
对了,还有一次,我们这里有一个会太极拳的老师父帮我推拿了一次,感觉很好,(但是别人给我推拿没感觉好)他说,我练一下太极拳能有效果,现在正在学~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5-1-23 05:25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下面引用由zw2005/01/23 00:31am 发表的内容:
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看过专家,吃过几付药,没见效。
把过去服用过的方子说一下,有助于大家给你更合理的建议。

作者: 黄芪    时间: 2005-1-23 15:21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不是虚不能烂补,应从调和气血阴阳入手。太极拳能有效果说明了这一点。
请填个问诊单
作者: zw    时间: 2005-1-24 09:26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以前用过的方子:http://coocg.net/2.jpg
问诊单怎么写?
作者: 星河    时间: 2005-1-24 10:22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你的这个病,乃寒邪深伏腠理,玄府闭塞而致。
治疗该病有几种方法,可先以“桂枝加附子汤”治之。
作者: 灵犀    时间: 2005-1-24 22:13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阴阳气血不调,半身元气不足。谨防日后中风!用桂枝汤合补阳还五汤。
黄芪30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桂枝10,白芍15,炙草10,鸡血藤30,杜仲10,生姜三片,红枣四枚。
作者: 天堂的笑声    时间: 2005-1-25 12:23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太极拳练练有好处,但除不了你这病,我的QQ:184214123
作者: yuqincheng    时间: 2005-1-25 13:52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有家人可以帮助你吗?如果有人可以帮助你,你可以买一套真空拔罐器(只要六个装的小合就够用了,上海买的价格是六十八元.北京是五十几元).沿着人体的经络一条一条地去拔,先拔肝经,每次先拔一条经,但可以在拔时反复多拔几次.罐留在皮肤上的时间不要长,大概10--20秒,甚至拔上去就拿下来.沿着经络一个一个连续拔下去,到底了在从头拔下去.再拔胆经,心包经,心经,肾经,肺经.坚持二个月后,就每周拔二次,每次选择三条或四条经来拔,半年后应该没有问题了.
所以不舒服是气血不足,经络有阻塞.拔罐是使你的经络附近有毛细血管的血来回运动.经络本身是没有动力的,毛细血管的来回运动就能带动经络里的组织液的流动,所以能解决你十年来的困惑.我不知道你所在地能否买到真空拔罐器.如果你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一拔通>真空拔罐器生产厂的电话及地址,你自己去联系.
作者: zw    时间: 2005-1-25 14:42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晕~!这些经络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但是非常感谢~◎我去找个懂的人来~!
感谢 星河 黄芪 灵犀 天堂的笑声 !

作者: 158    时间: 2005-2-28 10:03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晕!!!
作者: 医道擒魔    时间: 2005-2-28 16:15
标题: 【求助】右半身难受,有十年多了~~!
下面引用由灵犀2005/01/24 10:13pm 发表的内容:
阴阳气血不调,半身元气不足。谨防日后中风!用桂枝汤合补阳还五汤。
黄芪30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桂枝10,白芍15,炙草10,鸡血藤30,杜仲10,生姜三片,红枣四枚。
分析有理.不过方子我不知道怎么样?各位发表高见吧.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