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
[打印本页]
作者:
六脉神剑
时间:
2004-11-21 10:04
标题: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因感染乙肝病毒而致。其发病特点是毒邪(病 毒)从人体的血液和 体液传入,又专侵着于肝脏,肝主藏血,藏而不泄,故病毒侵入肝脏后很难驱除,这是该病 日久难愈的主要原因。病毒入肝必先损伤肝脏,导致肝脏的疏泻失常,血瘀不畅。因此疏肝 化瘀是治疗肝炎的重要环节,肝气疏达,血行通畅,再配合解毒祛邪的药物,才能使肝功恢 复,病毒清除。但用药不可过用辛燥、苦寒攻伐伤正之品,以免正损,邪气弛张。
某不才,推荐<肝宁汤>共同研讨。
?
药剂组成: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15g,柴胡15g,丹参20g,泽兰15g, 虎杖15g,枳壳12g,白术12g,云茯苓15g,甘草6g。?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温服。儿童量酌减。?
方中白花蛇舌草、公英均能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目前多用于抗癌和抗病毒的治疗,公 英具有保肝利胆降酶的作用,二药性平和且味甘,故清热解毒而不伤正。
丹参活血化瘀兼能补血养肝,古人云:“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能补血活血”。
泽兰活血祛瘀但性平和,又有疏肝解郁的作用,中药学教材中说:“泽兰辛散温通,不寒不燥,性较温和,行而不峻,能舒肝气而通经脉,具有祛瘀散结而不伤正的特点”。
虎杖苦寒,亦为活血化瘀药,兼清热祛湿解毒,现代研究有抗病毒的功能。
泽兰与虎杖,一温一寒,两药配伍可互制其偏,并能增其活血化瘀之效,与丹参三药同用又能防治肝脏的纤维化。
柴胡、枳壳疏肝解 郁理气,能条达肝气,以利驱邪外出,同时又能引诸药入肝经以达病所。
白术、云苓、甘草 健脾补中,即“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脾健则正气充,以利肝脏的恢复和病邪的清除。
本方为治肝炎的基础方,特点是疏肝化瘀解毒祛邪不伤正,养肝健脾扶助正气不恋邪。
临床可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辨证加减。
若单纯乙肝病毒携带 或乙肝恢复期,可用原方加冬虫草、紫河车、生黄芪、黑刺蚁等补肾健脾之品,制成散剂或胶囊,长期服用,能使HBsAg或HBeAg阴转。
若肝功异常,转氨酶增高,可随症加五味子、垂 盆草、土茯苓等。
黄疸明显,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湿热重者加茵陈、川军、黄柏等。
若湿 重热轻者加茵陈、猪苓、泽泻。
蛋白偏低、蛋白倒置者可选加黄芪、鸡血藤、紫河车、当归 、首乌、鳖甲等。
若伴有腹胀纳差可加砂仁、石菖蒲、焦三仙。
伴气短乏力可加黄芪、仙鹤 草、太子参。
肝区痛胀不适,脉弦者加郁金、元胡。
若脉弦细,肝阴虚者加首乌、杭芍、女 贞子。
病久肾虚,腰膝疲软乏力加菟丝子、沙苑子、二至丸、杜仲等。
早期肝硬化加鳖甲、 当归、鸡血藤、桃仁等。
若伴有腹水可选加黄芪、防己、车前子、大腹皮、乌药、郁李仁等 。?
:em02: :em02: :em02:
作者:
炎黄子孙
时间:
2005-1-28 05:08
标题: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
请问版主,能否购到“乙肝”的大小鼠?
若能购到,治疗乙肝,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