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打印本页]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5-3-6 16:01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1,中医临床冶乙肝一般分四大证型,如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临床上此种分证太简单了,太粗略了,无法满足临床上乙肝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中医冶乙肝有西医化趋势,脱离中医辩证冶疗,过分强调和多用抑制乙肝病毒的中药和方剂,缺乏中医冶病的灵活性,走向因药废医之路。
3,中医辩证怎样与化验指标相结合,或者说中医之证与化验指标在数量上的结合,就是中医证候的量化。临床上,中医症状的量化不规范,不科学,无法用现代科技去丰富和提高中医冶乙肝的能力。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5-3-7 14:14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正如楼主所说,临床上乙肝存在着复杂性和多样性。四大证型,不是中医的缺陷,而是提出四大证型的人缺乏临床经验,中医的辩证论治的理论足以对付乙肝
中医辩证怎样与化验指标相结合,有许多工作要做,向前发展是个好事,难免存在问题,只要大家都来努力,医学会向前发展的
作者: bshh    时间: 2005-3-15 08:54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楼主很明显的对中医还没有入门呢!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5-3-16 20:36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在冶乙肝方面,我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挑战。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5-3-17 21:55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以后在乙肝方面遇到问题向夏先生请教
作者: 治学要严谨    时间: 2005-3-26 00:10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从哲学角度讲,在乙肝的每个环节都是不同的,若按照内科分型显然太低级!夏红光先生所说在临床上明显是符合的,关键在于分型只是指明大的方向,细化等工作还要靠各位深化思考,这个过程是可以说是一个创作过程,和艺术品一样需要用心雕琢,而并非医院科班的---批量生产!诚如中医一直以来的辨证论治.所以夏先生说---中医冶乙肝有西医化趋势,脱离中医辩证冶疗...在我看来,的确有医院在这样做,而且不止几家.既然是中医,地道的中医就是要辨证论治,这点没话说.夏先生的第3点是个更加实际的问题,这个自然争议较大.老顽童说的有道理----中医辩证怎样与化验指标相结合,有许多工作要做....光凭中医的传统诊断很多时候会出现无证可变,有必要参考化验值作出进一步准确的判断.假想没有西医的具体指标,假想西医没有发现提出乙肝病毒,那么乙肝对于中医来说无非仅仅是"证"罢了.如果对于无症状,无征候的患者来说,哪里还需要吃什么药???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既然西医发现提出乙肝病毒的概念,我们就有必要参考,穿插在诊断,治疗,预后诸多环节自然就有一个量化的过程,这个环节对疗效很客观,但是现在的状况的确不规范,不科学!所以,我认为夏先生的说法是来自临床的贴切证明.
当然,争论还会有,我们不应该以一个话题对任何人名誉以攻击,这样的同志是很低俗的!发表各自观点互补知识,在讨论中学习进步才是一个学者的样子,儒者也!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5-5-3 17:32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故意给治乙肝的中医朋友多交流。
作者: 天冬汉    时间: 2005-5-5 18:15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中医证治乙肝,重点应该考虑的,不是分型。而是守源
乙肝多表在脾肾阳虚,湿困中焦,肝郁气滞,郁而化热,伤阴...
因此,守源是守住脾肾之阳,然后用逆流挽舟和顺水推舟并重的方法,把无水行舟变为有水行舟,是治愈乙肝的重中之重。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5-5-7 15:50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向天冬汉先生请教一下:治乙肝,什么是逆流挽舟?什么是顺水推舟?能否明示。
作者: wuboqin    时间: 2005-5-7 17:07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治学要严谨2005/03/26 00:10am 发表的内容:
从哲学角度讲,在乙肝的每个环节都是不同的,若按照内科分型显然太低级!夏红光先生所说在临床上明显是符合的,关键在于分型只是指明大的方向,细化等工作还要靠各位深化思考,这个过程是可以说是一个创作过程,和艺术 ...
说的非常对。我很同意。
作者: wuboqin    时间: 2005-5-7 17:08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bshh2005/03/15 08:54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很明显的对中医还没有入门呢!
何以见得???
作者: wuboqin    时间: 2005-5-7 17:09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天冬汉2005/05/05 06:1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证治乙肝,重点应该考虑的,不是分型。而是守源
乙肝多表在脾肾阳虚,湿困中焦,肝郁气滞,郁而化热,伤阴...
因此,守源是守住脾肾之阳,然后用逆流挽舟和顺水推舟并重的方法,把无水行舟变为有水行舟, ...
能谈一谈您的依据吗?
作者: 天冬汉    时间: 2005-5-9 10:02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没有数据支持,因此没有依据,只是个人体会吧。
乙肝之难治,世人皆知,乙肝之疾千变万化,但阳虚贯穿始终,单单的脾肾阳虚到有不少补阳方子合柴胡,或乌梅丸方意遣方,多皆有良效,但难根治。
血液里的阳性好转,滋阴+酸收+活血,暂时转阴,可以骗过试剂和眼球。
但骨髓里的表**阳难转阴,要彻底根治乙肝,只有骨髓证治一条路,病灶似舟,在骨髓,不逆流顺流的反复冲刷,能撼动病根吗?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5-5-11 14:39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天冬汉朋友,逆流挽舟或顺水推舟,内容不清?难于进一步交流。
作者: 天冬汉    时间: 2005-5-12 09:51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逆流挽舟  顺水推舟的答案  在典故大禹治水  有心人很容易找到
作者: 老顽童    时间: 2005-6-11 07:27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天冬先生高见
作者: 天冬汉    时间: 2005-6-11 09:30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老顽童 先生:
你知道我是谁吗?我们可是老朋友了,呵呵!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5-6-13 19:57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天冬汉2005/05/09 10:02am 发表的内容:
没有数据支持,因此没有依据,只是个人体会吧。
乙肝之难治,世人皆知,乙肝之疾千变万化,但阳虚贯穿始终,单单的脾肾阳虚到有不少补阳方子合柴胡,或乌梅丸方意遣方,多皆有良效,但难根治。
血液里的阳性好转 ...
我认为,阳虚是治乙肝的一方面。
作者: 天冬汉    时间: 2005-6-15 08:34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治疗乙肝,阳虚是主要矛盾,阳气得通,升降平衡,代谢正常,即流水不腐,余疾可消。
需知,气血阴阳运转,过急,或过缓都有损健康。
把大三阳弄成小三阳,但小三阳的主要矛盾,是不能劳累,不敢熬夜,不可思虑过度,更不能开怀畅饮,犯之七天难回阳,耗阳难复,这还是阳气不够通暢。
阳气不振,阴则化之不尽,新陈代谢比仍在失调中,稍有不慎,即可反复,这样的生活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未免太辛苦了吧。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5-12-17 15:29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还有朋友来讨论吗?
作者: 方文    时间: 2005-12-19 14:00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中医如何辨治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型:(1)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白芍、佛手、郁金、香附等。(2)湿热中阻型:用甘露消毒丹,或栀子柏皮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药用茵陈、虎杖、黄连、黄芩、连翘、败酱草、贯众、白茅根等。(3)肝胆湿热型:用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或茵藿平胃散加减,药用茵陈、大黄、栀子、龙胆草、黄芩、黄柏、丹皮、赤芍、田基黄、金钱草等;热入营血,迫血妄行等,用犀角地黄汤加清营汤。(4)肝郁化火型:用丹栀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药用丹皮、栀子、黄连、连翘、木通、灯心草、白茅根等。(5)肝胃不和型:用柴平汤加减,药用柴胡、陈皮、云苓、甘草、山楂、麦芽、枳壳等。(6)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或柴芍六君子汤,或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药用柴胡、当归、白芍、郁金、佛手、香附、陈皮、白术、茯苓、山药、党参等。(7)湿浊困脾型:用藿香正气散或香砂平胃散,或金不换正气散加减。(8)肝胃阴虚型:用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减,药用生地、当归、枸杞、丹皮、沙参、麦冬、何首乌、女贞子等。阴损及阳者,兼益阳气,如理中汤、暖肝煎等。(9)脾肾阳虚型:用胃气丸合理中汤或右归丸加减,兼有寒湿者,用茵陈术附汤。(10)气血不和型: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枳壳、佛手、桃仁、红花、当归、丹参、郁金等。(1 1)气滞血瘀型:用血府逐瘀汤或膈下瘀血汤,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郁金、姜黄等。 (12)气虚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白术、党参、黄精、桃仁、当归、赤芍、丹皮、丹参、川芎、地龙等。(13)气血两虚型:用八珍汤或归脾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14)气阴两虚型:用人参养荣丸,药用党参、黄芪、五味子、生熟地、沙参、麦冬等。另外,在有关杂志、文献及书籍中登载的治疗慢性肝炎的效验方数不胜数,用于临床,多能取得较好效果。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已形成一种发展趋势,临床观察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因此对于慢性肝炎的治疗,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药对症、保肝、免疫调节剂等疗法,将会提高其治疗效果。
慢性肝炎治疗心得[转贴]-中医治疗必须看  
慢性肝炎具有症状时起时伏,体征或隐或现,肝功亦泰亦否,缠绵反复的特点。除饮食,劳倦,情志外,外感多种因素外,由于治疗用药不当,致邪气久留,正气难复,不无影响。
——关于柔肝疏肝
——肝有“刚脏”之称,体阴而用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由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肝脏尤其如此。治肝须用补,补肝须柔润,因而肝体宜柔,肝用宜疏,自毋庸置疑。但柔和疏的治法如何运用,值得具体研究。
——根据“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以调之”的原则,柔肝,仲师芍药甘草汤为主,取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直入肝经,补其虚而制其火。为了增强协同作用,还常加木瓜以助白芍之敛,加枸杞以助甘草之缓,且枸杞本身亦有柔肝之功。
——疏肝,因辛温香燥疏肝理气药有灼津劫液,不利肝体之弊。疏肝应选择偏凉或微酸的药物。郁金、川楝子、橘叶、柴胡亦可斟酌。
——肝郁用疏法,本无可非议。但在具体运用中,也要防止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比较理想的是:
——1: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
——2:久服方药量宜小其制,柴胡升散更须注意。
——3:与柔肝药并用。如与枸杞、白芍配伍后,既协同增强疗效,又有拮抗作用以制约其散性。至于引用成方,则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可供选用。此两方中均白芍、柴胡相配,一散一收,不仅无碍于疏肝,并符合“以酸补之”的原则,而收养血柔肝之效。
——关于和胃
——慢性肝炎患者,普遍有胃呆纳少现象,而气滞及胃阴不足者尤为明显。“人以胃气为本”,故“得谷气者昌”。食欲不振,元气难复。其迁延不愈的因素,看来与胃不和有关。
——对于气滞型患者的胃不和,有人认为是木强侮土的结果,因而有重在疏肝,不须和胃的见解。肝获条达,则不治胃而治在其中。通过多年临床摸索,初步统计食欲不振的病例,有1/3属于不治胃而胃自调的;2/3须通过和胃才获好转。此外,胸痞而又易怒,舌苔白腻者,多不腩治胃,以疏肝药加丹、栀凉肝即可;胸痞,舌苔腻而无易怒见症者,则宜参以和胃,如玫瑰花、山药、焦白术、砂仁壳、橘白等均可选用。
——又如脾主运化,胃主纳谷,故肝病及胃,胃阴不足者,每见不饥不纳。诊断依据为舌偏红而干,少苔,脉细数等。寓消于补,寓通于填,庶几中州健运,谷食日增。
——关于利湿
——本病如见肢重乏力,应辨为湿邪困脾,但也要考虑脾虚,因慢性肝炎久病多虚,体虚邪实,并非少见。只要见有湿象,如大便不实,舌体胖苔白者,但见一症,不必悉具,即可因症论治。肝炎在急性期后,往往因余湿未净,食物不当,或失治误治,多易使湿邪流连不去而迁延日久。这种浊腻之邪,来缓去迟,须注意利水祛湿。若出现体重胸痞,囗甜粘腻,舌苔白滑,小便短少,重则用茵陈四苓,轻则用防已茯苓汤去桂枝;湿邪不甚,清化则加白花蛇舌草,温化则取晚蚕砂,芳香宣泄则用蔻仁、橘皮、藿香之类,淡渗则选六一散、苡仁之属。而轻苦微辛化湿法,尤适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黄疸指数反复增高者。黄疸指数降至正常后宜参合健脾,山药、白术等常服有效,脾运得健,可间接达到化湿用用。湿邪从阳化而成湿热,或从阴化而成寒湿,肝炎不论急性或慢性,有无黄疸出现,基本上均属湿为患,并以湿重热轻较多,宜利湿而慎用清热。由于这些病人多纳少,偈溏,清热之药多为苦寒,易于伤正,不利于病体恢复,故用时应适当注意。
——关于胁痛
——胁为肝野,肝病则胁部不适。临床所见。慢性肝炎胁痛的部位多在右胁肋下,或两胁肋下,偶见于胸膺部。胁痛是慢性肝炎反复发作的一个主症。胁痛与否,是衡量病情进退的依据。
——胁痛可分为胀,刺痛,窜痛,新痛,久痛,隐痛,剧痛,时作时止,痛无定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情况,可据以判明其邪在气在血,在经在络,属虚属实而随证施治。还因为慢性肝炎的胁痛,常表现为气血同病,虚实互见。有气滞偏重,或血瘀较显;也有虚中挟虚之别。基于上述情况,治疗时应采取疏气活血,消补兼施的针对措施。
——胁痛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久痛入络,入血,患者自觉痛处灼热。此为络阻血瘀火郁的辨证关系。因慢性肝炎多气滞血瘀,久则化火生热,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这是属实的一面。属虚者则多为阴虚阳亢之风热。此加一味丹皮以化瘀凉营。同时,还观察到胁部灼热痛患者,往往因热迫血上行而纽,齿纽,用凉降药后不止其血而血自止。
——用养阴柔肝,疏气活血,通络诸法而胁痛仍不解者,此时又须作全面分析,分清其矛盾的主次。或用清泄,或温运,或大便通导等为主,而胁痛即随之缓解或消失,足证从整体出发,解决主要矛盾之重要。
——关于泄泻
——如患者兼见泄泻,但无肝经见证,则宜从健脾利湿着手,以参苓白术散酌加羌防之属,取风能胜湿之力而收效。肝强脾弱者,宜痛泻要方。其中白术与白芍的用量大小,视肝脾病孰轻孰重而定。如以肝为主,重用白芍;以脾为主则重用白术。
——脾气不足,大便不实,如中阳不振者,可用振奋脾阳的附子理中。曾见一例罹肝胆疾患多年,因长期泄泻,服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四神丸等无效。当时囿于肝胆炎症,不敢着手温阳,致迁延数载不愈。后服用附子理中汤六剂,不但腹泻痊愈,肝胆病也一度消失。这一土旺木荣的范例,值得重视。
——肝炎泄泻一证,系“湿胜则濡泄”所致,常有腹胀,少纳,胸痞等湿阻气机的症状,故可用姜、附扶阳温中以消阴翳,但只能暂用,以免过剂助热。一般用量宜小,附子以用3克,干姜以用1.5-2克为宜。服姜、附前后,应认真观察舌苔变化。倘服后舌质虽未转红,但苔已不若往昔滑润,为湿邪渐化之征,此时姜、附可择一或减量使用;如苔略干及有囗干欲饮者,则宜停服。总之,宜切实掌握毒药治病,“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关于逐水药的运用
——肝硬化的康复,多视腹水能否消失而定。凡腹水能消失者,预后较佳;持续不消,则致死亡。因而用逐水药有其积极意义。但必须尚能少量进食的患者为用药对象,否则将难免失败。
——逐水药的具体用法:以煨甘遂及炒二丑研末吞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每次常用量,甘遂为0.6-1.5克,黑白丑各1.5-3克,日1-2次。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以3-7天为一疗程。如腹水未全部消失,停5-7天后再服一疗程。须要注意的是,甘遂应用面粉调和包裹后煨透,以减少呕吐反应。使用逐水药,总的原则是,与其先攻后补,不若攻补兼施。在服法上,每天黎明空腹时服甘遂,二丑药末,至上午8-9时泻水基本停止。午、晚餐前后各服以党参扶正,桂枝、茯苓温阳利水为主的汤药1次;既不牵制泻水的作用,更由于扶正而鼓荡水湿及时排出。
——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应从全局观念出发,不能见病治病,未有全身症状不好转而腹水能消失的,此点尤耐人寻味。
——对于食道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用甘遂一类逐水药,往往引起吐血。
——关于活血祛瘀药的运用
——肝病多有瘀血症状。本着“留者行之,结者散之”的经旨,以活血化瘀方用于肝炎,自不乏先例。至于治疗肝硬化患者,此类药尤不可缺。常用药有归尾,桃仁、赤芍、丹皮、丹参、琥珀、卷柏、参三七等。用丝瓜络入肝通络和蛰虫。因慢性肝炎常有络阻瘀热现象,用丝瓜络入肝通络,又可凉血;蜇虫功能走窜经络,破血逐瘀,搜剔癖积,治血之功虽同虻、蛭,而性较缓,用于正虚邪实之肝硬化阶段,具有收效大、副作用小的优点。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用补血药,则较之先消后补者更易于康复。
——肝炎患者情绪多不正常,往往表现为急躁易怒。所谓“肝主怒”,“怒伤肝”,形成了恶性循环而长期胸痞、胁痛。亦有内心焦虑,情志抑郁,而致胃纳不振。对于这些患者,不能徒恃药石,须注意精神治疗,使其情绪安定,心情舒畅,以提高治疗效果。
——江苏兴华中医院 王少华  

作者: 1234gaop    时间: 2005-12-19 15:00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中前期乙肝完全可以进行除根的治疗。
关于乙肝病的治疗,中前期的在一年之内即可以治癒,这要用中医一统大法,只调整阴阳而可进行除根的治疗,不用服葯,由感觉症状和数字信息,易学分阴阳,易学针远程网上指挥病人每次用针透皮点剌一至三点,间日一次治疗期间要遵循医嘱,治养结合,一定除根。
1234gaop  QQ173438347  2005/12/18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1-6 19:00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谢谢方文的帖子.值得一读.
作者: 爱中医者    时间: 2006-1-30 14:45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比较现实
作者: 七月新君    时间: 2006-2-10 13:25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我查了好几次乙肝三系都是三个抗体阳性抗原都是好的,怎么回事呢?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2-10 13:43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七月新君2006/02/10 01:25pm 发表的内容:
我查了好几次乙肝三系都是三个抗体阳性抗原都是好的,怎么回事呢?
请讲具体点.
作者: xiaoyi6138    时间: 2006-2-24 11:05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用四个字概括就足够了:庸医误人  都这么明白怎么中国还会有100000000多人的乙肝啊?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2-25 13:42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xiaoyi61382006/02/24 11:05am 发表的内容:
用四个字概括就足够了:庸医误人  都这么明白怎么中国还会有100000000多人的乙肝啊?
庸医与好医并存.这就是中医的现状,也是西医的现状.
作者: zdgzdgin    时间: 2006-4-13 13:13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乙型肝炎预防原则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4-13 15:50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zdgzdgin2006/04/13 01:13pm 发表的内容:
乙型肝炎预防原则
以打乙肝疫苗预防为主.在打针,输血和输液注意卫生安全,避免医源性传.
作者: 松雪道人    时间: 2006-5-8 13:18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请版主立刻把“冶”改为“治”,堂堂版主居然出这样的失误!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5-12 14:35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松雪道人2006/05/08 01:18pm 发表的内容:
请版主立刻把“冶”改为“治”,堂堂版主居然出这样的失误!
这是我刚刚学五笔,上本论坛发表贴子而成的.谢谢提醒,请各位网友原谅
作者: lin332    时间: 2006-6-1 18:01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每个人的体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6-5 13:23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lin3322006/06/01 06:01pm 发表的内容:
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每个人的体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怎么是乙肝治好的标准?
作者: 王仙客    时间: 2006-8-8 09:14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一般的是以肝功正常/病毒复制数低/肝器质正常
但最高标准应该是:彻底消除病毒,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表抗
作者: 夏红光    时间: 2006-8-8 13:27
标题: 中医冶乙肝的缺陷
下面引用由王仙客2006/08/08 09:14am 发表的内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一般的是以肝功正常/病毒复制数低/肝器质正常
但最高标准应该是:彻底消除病毒,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表抗
同意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