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9-5-24 09:34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05/27 01:28am 第 3 次编辑]

                      纯中医辨
           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医院中医科  黄开泰

  
“纯中医”的提出,是想把搞中西医结合和中西医汇通的,和辨证论治的中医,区别开来。其实,这种区别,毫无意义。不管什么学科,经典的、新兴的,没有理论逻辑的一致性,不可能存在。“纯中医”的提法,表示我们已经迷茫,反映了中医业界和学界的逻辑混乱,。
   相对而言,学科理论体系,都具有单纯性,只有逻辑思维的单纯,才能够条理化,才具有学科实践效应。没有条理化的思维,是无效思维,实践缺乏目的性。我们的物理实验,我们的模具生产,只有遵循物理的逻辑方法,遵循机械标准规范,才能进行。
   虽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可以借鉴其它,可以仿效别人,但借鉴来的东西,需要进行学科逻辑的处理,仿效的东西,需要“本土化”。如果它山之石不是用来攻玉,而是混入玉中,结果怎样?不能保证自己,不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以为张三穿西装,李四也穿西装,张三就等于李四,把技术上的综合运用,当成理论本体上的融合,不是本体理论的崩溃,就是思维效应的降低。中医走到今天,陷入深深的危局之中,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中西医结合和中西医汇通,是把西医当成攻玉之石呢,还是混入玉中之石?
   有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汇通,中医为什么没有发展?为什么中医自己,相反有人怀疑辨证论治?为什么学院的中西医理论各占一半,淡化经典理论的教育,没有培养出能够传承中医的人才队伍?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汇通代表了中医的发展方向,中医就不应该出现今天这样的危局。
   把中西医的差异性,停留在可以感知的疾病现象层面,强调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以为这样的中医,就是现代中医。中西医的结合或者汇通,不是这样的简单,现代中医不是这样浅薄。辨证论治临床收集症状群,其中就包含了西医的所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包含了利用西医所有诊察手段,但这样得到的东西,属于“观其脉症”,是疾病现象,没有经过寒热虚实等病机的逻辑分析,不具备证明中医证候病机性质的证据意义。
   现在不少中医,把西医手段获得的东西,也象西医那样,当成证候的临床证据。患者血压超过140/90mmhg,就是高血压病,诊断就成立,超过140/90mmhg就是高血压病的临床证据,只要我们用降压药-化学的、中药提纯的,都符合西医规范。中医也需要收集血压,但是,当我们面对超过140/90mmhg时,不能直接地给出病机结论,必须“无失气宜”地,结合其它临床症状,进行一番“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的逻辑思辨,超过140/90mmhg的血压,才可能转化为证据,但这样的证据,是风邪困表,需要用葛根类,还是厥阴寒逆,需要吴茱萸汤,还是内伤气虚,应当用补益,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是个体化的,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个个相同的标准。我们不能因为按照西医药理逻辑研究,葛根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就把高血压的病机统一起来,治法规范起来,不“无失气宜”地辨症求机了。
    无论多么具有普适性的理论,中医从来就不把它作为制造产品的模具,个体化的证候病机意义,离开实事求是地“各司其属”、“知犯何逆”,可靠性就很成问题。黄芪降压,降元气亏虚之高血压;葛根降压,降邪困肌表之高血压;附子也降压,降阳虚内寒之高血压;天麻降压,降肝阳上亢之高血压,辨证论治,不落实到元气亏虚、邪困肌表、阳虚内寒、肝阳上亢等病机性质上,超过140/90mmhg的血压值,就没有任何的证明证候病机性质的临床证据作用。
   张锡纯有镇肝熄风汤,有建瓴汤,但如果没有辨证候病机的具体性质,肝阳上亢、肝阴亏损之轻重不明,气血逆乱、心神不宁的差异不别,该用镇肝熄风汤却用建瓴汤,该用建瓴汤却用镇肝熄风汤,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吗?张锡纯用阿司匹林,仅仅是一种借用,而且是纳入中医病机逻辑的借用。《医学衷中参西录》:阿司匹林“发汗力甚猛,外感可汗解者,用之发汗可愈”,可以代替“凉解汤”,“清解汤”,不能代替“寒解汤”。张锡纯没有因为阿司匹林解热镇静,就不辨寒热,不分温病伤寒,不是一见发热就用阿司匹林,而是突出了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病机逻辑对应,体现了中医理论对临床思维的制约。
   辨证论治特别反对用一般取代个别,用普遍取代特殊,基本原则是,运用一般的理论规律(谨守病机),走向个别的特殊实在(知犯何逆),落实到临床证候病机上去,强调一般和个别的临床统一。没有单值的中医理论逻辑联系,没有病机原则的逻辑规范,我们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学科的逻辑需要单值化,需要纯,不纯,我们根本无法获得临床证据,因为不纯,疾病本质的性质都不能确定,又如何明白证明本质的证据呢。无论什么样的证据,哪怕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学科条件下,它不可能同时证明不同性质的学科本质。
   刀放在法庭上,是作为杀人证据使用的,放在厨房,是作为切菜工具使用的。证据的本质证明,和学科逻辑相一致,具有单一性特征,我们在法庭上,非要论证刀的切菜功用,在厨房里,非要论证刀的杀人方式,只能说大脑有问题,连刀的证据意义的时空背景、逻辑关系都搞不清楚。当然,把法庭改变为厨房,厨师的技术,可以展示刀的切菜功用;把厨房变成法庭,律师侦探的逻辑思维,可以论证刀为凶器,但你先要是律师侦探,先要是厨师。没有这样的逻辑制约,刀没有证据意义。
   西医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手段,在西医逻辑,可以直接作为证据,这具有合理性,然而,要作为中医的临床证据,就需要将医疗仪器收集的所有疾病现象,象张锡纯那样,纳入中医的理论空间,进行逻辑一致性的思维加工,“谨候气宜”、“三因制宜”,随机辨症,吻合中医思维的逻辑规范,才能成为证明中医疾病本质的临床证据。
   各种各样的西医检查,为中医提供了很好的收集疾病现象的手段,但这只是中医“观其脉症”的补充,不能和病机直接等同,更不能把这样形成的西医本质,和中医病机划等号,象西医那样,直接上升为临床证据。试想,不管寒热虚实,无论外感内伤,凡超过140/90mmhg的血压,我们都以理血为本,都用葛根,不犯虚虚实实的错误,不发生“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才怪。
   理论为体,临床为用,面对同一疾病,我们可以根据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病理对应药理的方法,综合治疗,对于某些疾病,确实可以提高疗效,但这是技术层面的综合应用,不是理论层面的相互结合。辨证论治必须保持辨证论治的逻辑联系,形成吻合病机原则的证据链,中医技术才是有效的,同理,西医也必须具备病理对应药理的逻辑联系。
  把技术层面的综合运用,混同于理论层面的逻辑方法,就会发生逻辑错位,导致临床问题的发生。现在的中西医结合,把中药中的药理成分分析出来,提纯出来,形成某种制剂,规范地用于西医的病,改善西医的病理,是遵循西医的逻辑,把自己当成了为西医临床提供新药的“制药公司”。“制药公司”按照这样的逻辑方式,制造出来的药物,已经演变为西药,不可避免地和其它西药一样,具有毒副作用,而且必须遵循病理对应药理的逻辑,按病用药。
   有其病,就用其药,高血压葛根,冠心病丹参,感冒清开灵,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临床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在逻辑方法上找找原因。遗憾的是,现在的我们,太过于实用主义了,思维止步于技术层面的综合,忽视了理论逻辑的学科区别,不讲疾病本质的中西医差异,把技术的综合运用,当成学科理论的逻辑联结,将西医的临床证据,直接等同于中医。把清营凉血-安宫牛黄丸的衍生剂当成外感邪在卫分、气分的治疗方法,不引邪深入,郁结体内,形成后患吗?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作者: 甲lijhvc    时间: 2009-5-24 10:06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说得好!
中西医的 区别 首先 是 逻辑 思辨 上 的 区别 !
作者: 自然奥妙    时间: 2009-5-24 11:06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本人认为无论中医西医,能安全高效自然和谐治病救人的就是好医;天下万事万物,能助人健康长寿的便是好法好物;维真打假,是国家的责任,奖好惩坏是国家的义务;人各有所长,关键是发挥所长,天地人物各有能,关键是尊能;如果以筐套为本,以资格为本,以权威为本,扼杀以人为本,以能为本,事实为本,体现的是祸国殃民,权钱链条,霸市欺压.中医里有上工,中工,下工,还有盗用中医之名的骗局,同样西医也有好医,差医,坏医,盗用西医之名的骗局;人民的责任是强国,人民的义务是奉献;有国才有家,有家才能强国,如果真假不辩好坏不分规律不寻,则国家没有尽责任尽义务;如果随波逐流明则保身阿谀奉承,则人民没有尽责任尽义务......
作者: 王不留行    时间: 2009-5-24 11:38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好文章。说到点子上了

作者: 竹溪老叟    时间: 2009-5-24 12:34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支持楼主。
“各种各样的西医检查,为中医提供了很好的收集疾病现象的手段,但这只是中医“观其脉症”的补充,不能和病机直接等同,更不能把这样形成的西医本质,和中医病机划等号”。
从中医的角度,看西医的化验单,为中医所用。与医者共勉。
我试想这种模式,以中医治疗为中心,西医检查为检验手段,患者舒服与长寿为要义。大家共言之。
作者: 张建国    时间: 2009-5-24 12:57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纯中医”的提出,不是毫无意义,而是现实存在的反映。
    楼主不也说“如果它山之石不是用来攻玉,而是混入玉中……”吗,而且还可能既用来攻玉,又混入玉中,混得多一点、少一点等等。
    楼主后面的论述恰恰说明有“非纯中医”的现实存在。所以“纯中医”的提出,还是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也是有拨乱反正的重大意义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09-5-24 13:19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做为中医学,就是要继承与吸收,一样也不能少。
“纯中医”之路必然使中医走上萎缩、再萎缩、直至消亡。中医学不适时地借鉴其它学科的长处,而一味固步自封、自我陶醉,其结果可想而知。正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样,只有积极主动地吸收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永远高于其他民族、国家,从而也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 大实话    时间: 2009-5-24 13:36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做为中医学,就是要继承与吸收,一样也不能少。”言之有理。假若说,一个来自本民族传统延续在五千余年的文化财富知识海洋里,若对自我民族失之继承与吸收,光靠外来的“新鲜玩艺”去充填自已,那也仅能说是一种“失此顾彼”。
对“纯中医”一说,不外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见。然究“纯”字,亦相对而言,对“纯”来说,亦属主从……

作者: 123688    时间: 2009-5-24 14:33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没学西医基础.纯中医难突破.最好是用中医分析西医互解.更清楚整体机能.治病何难
作者: 自然奥妙    时间: 2009-5-24 15:26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观中西医之争,科学与非科学之争,合法与非法之争,权钱与德善之争,霸权与民权之争;说复杂是由于阳奉阴违,真假不辩,好坏不分,筐套横行,欺行霸市所致;说简单,用一个能字便说明,用两个字尊能既体现;以人为本的关键是以能为本,以能为本的基础是以事实为依据,以事实为依据的前提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条件是按天地人物的规律创新发展.本人认为中医没学好用西医补,西医没学好用中医补均不是明智之举;明智之举是发挥己能,汲取他(她)能,互助增能,和谐人能,用物添能,用法善能,自然兴能!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9-5-24 18:05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特别特别赞同作者的观点!向作者表示敬佩!作者不愧为杏林高手,当今为数不多的真正中医也。
中医治疗水平为什么几十年停滞不浅而倒退?主要原因是西化中医,中医西化和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病思维理论。
张锡纯先生迫于当时政治形式压力,写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通览全文,都是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的论述,即使对很少几种西药的应用,也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的,张先生是以中医药理论来分析西药治病的机理的和部分西医生理理论的,是一本一切以祖国中医学来做为统帅的医学著作。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9-5-24 18:24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只要你始终保持一颗中国心,哪怕你洋装穿在身,或身居巴黎或伦敦,你还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无所谓纯不纯。

只要你始终保持一颗中医心,哪怕你使用体温表、听诊器,还是应用葡萄糖盐水或者阿司匹林。中医就是中医,无所谓纯不纯。
作者: 马桢伟谈中医    时间: 2009-5-24 18:39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双轨制中医发展观为何难以真正贯彻
㈠中西医本是两条道上跑的车,自应各行其道
     本来中医、西医就是两条道上跑的车,西医是以人体结构、物质基础、功能形态为对象,运用实验研究、还原分析、定量求证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分析研究之学;中医是以生命过程、运动方式、相互作用为对象,运用取象比类、从容综合参悟的方法,领会时空象数(秩序)关系,进行稳态调控的合一中和之道。中西医各有自己的长短之处,自然应该各走各的道、各行其轨,若强行捆绑、并轨或霸王硬上弓、硬用西医的认识解释中医、管理中医无疑是强奸中医,必然导致中医被替换、被取代、被消灭的深重危机。因此中西医自应各行其道,各自必须按自己的理论、方法组织各自的医疗、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必须中医有中医的卫生局,西医有西医的卫生局,长期共存中医才能得以生存发展。这是当前面上大多数老中医持之不已的观点,已故老中医原国家卫生局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为此鞠躬尽瘁、努力奋斗了一生,以干祖望为首的一大批名老中医行文奔走呼吁,最有代表性、读来畅人心脾的文章要数匡萃璋教授的《科学话语权和科学多元化》,其中形象生动比喻的“牛论”让人印象颇深:“你有你的奶牛,我有我的黄牛,奶牛黄牛两头牛,千万别人工授精奶牛化……。”可以说此乃当今我辈中医守土保医的基本国策。
㈡但各行其道是一厢情愿,不切实际
     虽然几十年来此策为中医某取一席生存之地,使中医得以继承、发扬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笔者以为此策从总体上说,是一种虽积极抵抗、终被动挨打的下策,也许因中医本是礼仪之帮的代表产物,温良恭谨让、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作风在中医界根深蒂固,总希望“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想通过让步达到和平共处之目的,这未免有些太天真了。蒋介石拱手让出了东三省,能使日本侵略者狼子野心有所收敛吗?人家说你不科学其实真正用心并不在于学术讨论、科技普及发展,而本就是为了垄断市场,为了独霸天下大市场,那就非得置尔死地而后快,这本是资本之目的、“资本之阴谋”。否定你的文化,否定你的中医,目的并非在于关心你的人民,而在于最终卖出他的产品,独霸你的市场(见美华裔学者张绪通医学博士引美Hans Ruesh《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真相》一文)。而今你一厢情愿,事事割地赔款以求划疆而治,图一个西线无战事,能有一个完吗?你想水牛角、黄牛角各归各,你有你的奶牛,我有我的黄牛……,可现实是:奶牛奶多有市场好赚钱,黄牛奶少没人要;奶牛肉生长周期短来钱,黄牛肉生长周期长亏本,虽然味道精美,可一上市都搀水,老百姓那里再分得清,于是农民情愿杀了黄牛买奶牛,最不济也弄个杂交品种。
    同理现今医疗市场,中医为了生存不得不借助西医手段,老百姓碰上更多的是搀了水的伪中医,更何况当今中医所面临的70%以上病人是经过西医治疗不效或干脆长期服用西药的病人,病人的脑筋是西式的,病名病情是西医的,长期服用的也是西药,一句话整个医疗环境、医疗平台是西式的,作为一个医生倘若不懂一点西医能生存吗?现实中当今纯中医毕业生找不到岗位,大多沦为药品、保健品吹鼓手……这就是现实社会的回答!
    如果说中医还有什么可以胜过西医的话,唯有胜在全局整体把握上,而临床用药西药常常是化学药品,目标靶器官明确,作用直接;中医更多的是天然动植物,虽然毒副作用小,但力量小、起效慢、大多是通过整体反馈调节控制而达到治疗作用,怕的正是西医对抗性思维的信息阻断。我常有一个比喻:西药是拳头,中药是抹布,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一个医生因不明西药的药理、毒副作用、以及对整体的影响,就不管不顾患者正在服用的西药对整体治疗方案的影响,其中医治疗方案焉能不失其真!(事实已经证明中医从经方到食疗、保健一切传统方法在西医放化疗面前基本无效)甚至还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八十年代亲眼所见,因为治高血压,老中医用龙骨、牡蛎类方剂(含钙)造成心脏病长期服用洋地黄类患者强心甙钙中毒送命;九十年代又见一名江湖医生用地方草药为人治红斑狼疮,虽然近期已经取得了临床痊愈之疗效,后因停药反弹(实际是停激素反弹)正规医院医生(无论中西医)一致指责江湖医生害人,江湖医生不懂西医差点惹上了官司。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妄想闭关独守,建一方中医的世外桃源孤芳自赏,岂不是一厢情愿!人家岂能容你?举个例子,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刘力红写的《思考中医》一书,学中医者看了无人不拍案叫绝,无人不被其深厚的东方文化功底所折服,将此代表当今纯中医最高理论水平的标志性文章推荐给一位西医思维搞中西结合的朋友,其看后给我两句话:“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具体治疗方法没有,-回答没有;用中医证明中医之伟大,好比和尚讲看见菩萨,整个一个循环证明错误,谁都可以踏上一脚,无可证明性。”本是《思考中医》,可人家压根没把你放在眼里,更不可能给你同等相应地位。
    故笔者以为,中医双轨制国策倘若为了保存实力,谋取中医合法地位,尚有可取之处,千万别自欺欺人,以为只要划疆为界就从此天下太平,中医就此可以自我发展了,这是一厢情愿,不切实际。
㈢划疆而治并非好方法,迎头痛击才是根本出路
    如果想让中医真正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一味退让并不是好方法,奋起还击才是根本出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西汇通派人物恽铁樵用长达八万字的中西长短之分析,还击了余云岫否定中医的两万字宣言,结果不仅有力地抑制了否定中医之逆流,而且形成和活跃了一个新的中医流派,反使中医事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已经为我们今天的中医后辈作了表率。电影《英雄儿女》有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击它的有猎枪。”正常的学术交流、认识差异的争论我们欢迎、应该提倡,但企图以西医替换、取代、消灭中医的逆流,应该给予以牙还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迎头痛击。其方法有三:
     1、相信群众。将现行西医中大量因思维愚蠢而造成的医原性弊端、虚伪商业利益下的骇人听闻昭示于天下,剥去其貌似科学的画皮,让真相透明于大众,自能夺回已经失陷了的阵地,竖起倒戈的旗帜。此为2003年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相信用于此也一定不负所望。
     2、发动群众。宣传教育培养更多相信中医的老百姓,培育更多对中医深信不疑的客户群体,建立最广大的中医根据地。中医事业只要有了老百姓的相信和支持,又何惧诋毁、何惧论持久战。它是中医这条鱼能否得以生存的水,水活则鱼活,水死则鱼死。倘若那一天老百姓都不相信中医了,中医就是再好,又何以生存?依靠祈求得到的一席合法地位又有何用?
     3、依靠群众。解放民间中医(包括宫廷太医流派、复古经方派等),建立最广泛的中医统一战线,让更多真正的中医贴近老百姓,服务于老百姓,防止中医成为被贵族封藏的老古董。
作者: 杏李园主人    时间: 2009-5-24 18:48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壶中人先生的文章刚刚拜读了,说的很好,我很赞同。
所谓纯中医的说法,本意肯定是好的,但我以为,现实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谓纯中医,也就是古中医也,一切凭望、闻、问、切,其他手段一概拒绝,治疗自然也是尽用中药,西医药根本不许入目。
这样的纯中医姑且不论优劣,客观的说,是根本做不到的。
古中医不用血压计、体温计,现在的不用行吗?即便是不给患者用,也会自己用。
古中医不看各种报告单,现在的不看行吗?患者会认为是对他的不尊重、不重视。
古中医还不用电脑,现在的有几个不会?
所以,纯中医的提法不是不可以,但不要拘泥于形式。
纯的中医心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9-5-24 20:23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辨证论治,从一开始,就极具开放性,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几千年来,保持着与时俱进,今天中医运用各种各样的实验室仪器、手段,收集临床资料,并不意味着辨证论治有了什么改变,可如果因此而有了纯中医与现代中医的区别,对于举步维艰的中医来说,有害无益,对于那些否定中医的来说,却是求之不得。是中医,就不能分裂。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9-5-24 21:06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attach]7737[/attach]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5-24 21:27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现实社会有纯中医,即那些不懂西医的中医。虽然,他们的中医确实学得不错,但不能说很好,他们并不是很称职的医生。比较能干的中医应该是医学知识比较全面并且能用中医思维诊病的现代中医,而不是纯中医。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9-5-24 21:37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纯中医,是和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汇通而言的,不是指具体医生的临床诊察疾病现象的手段而言的。《内经》强调四诊合参,懂西医,是丰富四诊合参的内容,和中西医结合是两回事,不能以一个医生读不懂化验单,看不来CT片,只会直观的生命观察,就称之为纯中医,象这样的中医,只是没有运用医疗仪器,在诊察方法上,不如学院派那样全面,但不等于他们的辨证论治水平差。有好些个体中医,没有借助西医的任何手段,整天病人盈门,可不少在堂堂正正的大医院里,现代化仪器包围之下,连张中药处方都开不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5-24 22:15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病人多不能代表水平就高,中以著名专家不一定一天就能看很多病人。虽然,他们的中医确实学得不错,病人也很多,但不能说很好,他们并不是很称职的医生。
作者: 君竹    时间: 2009-5-25 04:41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支持楼主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9-5-25 06:52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笔者就是当今的纯中医。
      在海外做中医,法律上不准用西药和针(针灸除外)刀,这为做纯中医制定了外在条件;认清中医的学科性质、学术特点和临床上西医不可取代的实践价值,是做纯中医的内在条件。
    换言之,只用中医药针灸治病,不等于纯中医,只有不用西医思维进行中医诊疗者,才是纯中医。只有认清中医学科定位,中医与西医在学术上和临床实践上的互补关系,才可能真正排除西医思维的干扰,成为纯中医。
     笔者原为西医,学中医五年做中医二十余年,从理论上把中、西医关系〝理顺〞,用了近三十年(见《状态应对医学-应对万千的中医学体系》等文)。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9-5-26 08:43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我一直认为,现代纯中医并不排斥现代科技设备,而且可以借助现代科技设备提高望诊深度和范围。现代纯中医与古代中医相比较最大的优势是借助现代科技安装了一双“透视眼”。只是现代纯中医不杂以西医理论来思考病因病机,不以检验数据来做为下药直接依据,治病救人一切仍然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
下面我引用我发表在百家争鸣的文章《有必要重述对发展祖国医药学的观点》的一部分内容。
中医理论西医理论是俩种不同的医学理论,很难真正的结合。我认为正确的西医理论必然符合中医理论。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几千前已能进行有效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不是西方人发明的。我国中成药品种多,生产量很大,现在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广泛应用中成药治病,而许多患者不懂医学知识,误以为中成药也是西药,他们往往以为吃熬制的汤药才是在接受中医治疗。我认为,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设备相结合,还是比较可行的,用现代设备来作治疗前后的症状比对,使中医更精确的对疾病定位,使人们更加直观了解中医的治疗效果。当然,治病下药一定要按照中医理论进行,不能依据检验数据。我们在谈论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的不同点时,有些人总以为西医设备很先进,中医很落后。其实这种观点是很错误的。我们谈中医或西医理论都是指: 中医或西医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认识的不同,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的认识的不同,对药物的认识和使用的不同。与医学检查设备无关。医学检查设备(B超,CT,X光,磁共振等)不是根据西医理论发明的,是科技工作者根据物理学,声波学,电磁学等的原理而创造发明的,如果世界上不存在西医得话照样要发明出来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因此,现代科技设备既不归属于西医也不归属于中医。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平等使用,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和来验证治疗效果。大家看看:海关,机场,查走私,考古--等等,也都运用上了这些现代科技成果。
中医药的治病对象在古代是人,在现代还是人,人的生理结构生命运动规律几千年来并没有改变,再加上中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来实践后的补充和发展,至今已经相当完备。因此中医药理论永远不会过时,中医药的振兴首要任务是继承和发扬广大。
中医,西医对现代医学检查设备的依赖程度是完全不同的,西医如果不借助检查设备,对大多数疾病就很难明确诊断,而中医可以不借助任何仪器,通过准确运用“四诊”方法,就可以正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但在中医师运用“四诊”方法还达不到名医精通的程度时,也可以借助检查设备来作为中医“四诊”之外的辅助手段。也可以用来检验治疗效果。
我认为吸引民间热爱中医药的人士学习中医也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好途径。国家应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中医药人才,包括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来吸引有志青年来学习中医,国家应该受置民间中医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项目,不考任何西医知识,不论身份,文凭,职业,都可以来参加考试。通过严格的考试来选拔民间人才充实到中医药医生队伍当中。
中医药学也是一门十分适宜自学成才的医学,而且自学中医者往往也不会比院校毕业生的水平低,当前,我国有一大批爱好中医药,自学中医药的人士,他们十分热爱祖国医学,自学中医药知识,渴望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渴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使广大自学中医药者能够通过考试的方式获得中医的行医资格。也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广大有志青年的学习钻研中医药的热情,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学习中医药来复兴祖国中医药的伟大事业。也只有这样,祖国的中医药事业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片欣欣向荣,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疗效不理想”的状况。

可以这么说,只有当你以一心一意研读中医药经典与实践中医药几十年后,你就会领悟到一句真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正确的现代生命医学理论永远跳不出祖国的中医药学范畴.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9-5-26 16:03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正确的现代生命医学理论永远跳不出祖国的中医药学范畴”!中医药就是伟大!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9-5-26 16:09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病人多不能代表水平就高,中以著名专家不一定一天就能看很多病人。虽然,他们的中医确实学得不错,病人也很多,但不能说很好,他们并不是很称职的医生。

不受病人欢迎的医生,绝对不是好医生;病人不多的医生,肯定不是好医生。
现在的专家,是怎么形成的?
作者: 牛溲马勃    时间: 2009-5-26 17:39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近几十年来中医在西医模式的管治下,中医已被改造得不中不西了,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医能有多少中医的含量?当然谈不上什么纯中医了。不过民间尚有为数不多未被异化的老中医,这些人不懂西医,是真正的传统中医,看病只用中药,开出的方子理法方药非常清楚,很可惜这些纯中医已不多了!!老了!!
作者: 壶中人    时间: 2009-5-26 20:52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中医即将被灭亡,真正的中医老了,少了,真正想学中医的,被政策拦在门外,本来学习中医的,却成为了中医的掘墓人。没有官方的名头,你想带徒,培养几个能够辨证论治的中医,根本没门。
作者: 自然奥妙    时间: 2009-5-26 21:49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鸦片战争国门空,
烧杀抢欲土地中;
现因享乐权钱恋,
方法药物弃能功.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9-5-27 01:22
标题: 纯中医辨【原创】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8>百家争鸣</a>转移过来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