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劫后余烬中 名医留业绩 [打印本页]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9-8-11 18:49
标题: [转帖]劫后余烬中 名医留业绩
劫后余烬中 名医留业绩
劫后余烬中  名医留业绩
——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姜宜孙主任医师
本报记者  楼绍来
  姜宜孙,全国职业病学科仅有少数几位专职中医专家之一,原任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中医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由于兼学中西,尤其对化学有深入钻研,故在中西医结合抢救和治疗职业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血液系统病、中毒性肝脏损害等方面每获较好的疗效,多次为挽救中毒病濒危患者的生命作出贡献。
一、出身非世医,却与医相邻
  姜主任,他走上学医的道路与祖上姜衍泽有一定的渊源。姜衍泽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以制作跌打损伤诸种膏药尤其以宝珍膏闻名。与父辈的堂叔有较密切的关系。叔父姜恒孚是上海中医学院1934年第14届毕业生,后师从顾氏外科名家顾筱岩。顾氏外科门人弟子众多,姜恒孚是其中佼佼者,技术精湛,暑期的长假里,姜宜孙最喜欢到叔父那里聆受教诲,乐意帮助叔父做事,如摊膏药,捻药线。侄儿的帮助,使叔父省去很多心力,所以最受叔父欢迎。病人多时,大胖子叔父忙得团团转,一边汗流浃背,挥汗如雨。病人少时,叔父就向姜宜孙传授医学知识。姜宜孙聪明好学,领悟很快。近朱者赤,姜宜孙报考上海中医学院,就是因为受了第一任启蒙老师叔父的熏陶。
二、毕业前夕,名医选传人
  中医学院毕业前一年姜宜孙在白克路(今凤阳路)人和里珊家园丁氏诊所,跟老师丁济万抄方。开始不久,即被名医程门雪相中,遂改从程老师门下抄方。为什么他会被程先生慧眼看中,这里面有一段轶事:程门雪原有烟霞之好,因此生活规律与常人不同,别人白天工作,晚上睡觉,但程门雪日夜颠倒,昼寝夜窹,白天睡大觉,直到下午5点起床,起床后开始门诊,门诊做到8点,然后由男佣阿福拉着黄包车急匆匆地去出诊,回来时12点,还要到同窗好友名医丁济万家去,或进夜宵,或吞烟霞。这种日夜颠倒的生活,病人渐渐地便离他远去,导致业务清淡萧条。为了重振旗鼓,唯一的出路,必须把烟瘾戒掉,把颠倒了的乾坤颠倒过来。终究因为程门雪业务水平上乘,所以当他生活恢复正常后,打出招牌 “新安程门雪”,病人逐渐增多。随之业务繁忙,这使他必须找助手,襄诊抄方,相随出诊。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后门对面的邻家子姜宜孙,然而这时姜宜孙正在丁济万处抄方。好在丁氏门人众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程丁二人同窗莫逆,友人戏称程氏是丁济万的参谋、左膀右臂,所以程氏相求,丁氏满口应承。名师出高徒,弟子要有出息,莫过于找到一个好的老师,现在福自天降,令合家称庆,老父喜出望外。
三、劫后余烬中,名医留业绩
  因为对门邻居的缘分,姜宜孙曾目睹程门雪犯烟瘾时的痛楚,戒毒瘾时的毅力。每天夜里,毒瘾上来时,他为了戒烟又不影响家人,总在弄堂里来回踱步,踯躅蹀躞到天明。程门雪一边踱步,一边心维口诵,念念有词。据姜宜孙解释说,程老师就是通过背诵藏心方歌诀来戒毒的。程门雪最喜欢读书,最高兴的是40年代他从藏书家张耀卿处借阅了许多中医珍稀藏书,常常通宵达旦,如《顾氏医镜》、《医经》、《寓意草》等,一边研读,一边浓缩成五言或七言的歌诀,短则四句,长则千余字,这就是程门雪编著《藏心方歌诀》的由来。他的《藏心方歌诀》改编成功,是程门雪戒毒成功的见证,也是戒毒的副产品。姜宜孙将程老师手稿整理成书,功不可没。
  姜宜孙随师学习后,程老师将手稿相赠,姜宜孙便将手稿和自己跟师抄方的手稿一起珍藏。文革期间,卫生局征集程门雪医案,程门雪向来人推荐:“可向姜宜孙索取,他将随诊抄方的全部手稿都保存着。”卫生局再向姜征集。谁知这时姜宜孙年迈的母亲已将此“宝物”当作“四旧”处理,卖给了废品回收站。这令姜宜孙难受无比。后来姜宜孙又意外地发现,“四旧”的遗物,竟然意外地还残留下程老师的手稿《藏心方歌诀》,从“劫后余烬”中重获至宝,不禁令姜宜孙兴奋不已。他不敢懈怠,特地从福州路纸品商店买回一本竖排红格簿,庄重地用毛笔重新整理并誊抄了一遍。为了让《藏心方歌诀》重见天日,发挥它的临床指导的作用,就将《藏心方歌诀选粹》发表在上海《杏苑》杂志上,公诸同好。
四、做人重根本,为人贵诚信
  姜主任奉行的人生信条两个字: “诚”,“信”。诚,即诚恳,待人以诚,表里如一,不虚伪,不矫情,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信,就是守信用。他重诺,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不答应的事,即使你胁迫威逼,软磨硬泡,他终究不会动摇自己的原则。
五、剪报为所爱,书法是所乐
  姜宜孙平时在家阅报,捕捉到最新科技信息,便将它收录到自己的札记本里。如今视力严重下降,他犹恋恋不舍地将摘录改为剪报。
  书法是姜主任的所爱,他认为写大字易而写小字难,练习小字更适宜于养生练气。《藏心方歌诀选粹》一书,是姜主任用毛笔书写,对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情有独钟,敝帚自珍。他一边自我品尝,一边自我陶醉。他说,虽然笔势在扭曲之间显得有点油滑,但平心而论,通体上基本达到整体庄重和匀称,撇捺之间显现出书法韵律的美感。他向笔者透露,因膝下无后,遗产无人继承,故有心将此珍爱之物找到一个归属,所谓红粉贻佳人,宝剑赠英雄,物投所好,藉此以弘扬中医传统文化,使一个讲究精神文明、爱祖国爱人民,讲无神论的老中医、老党员得到心理的安慰。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