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医史概述(五) 明 清 时 期 [打印本页]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08-6-15 17:50
标题: [原创]医史概述(五) 明 清 时 期
[watermark]医史概述(五)   明  清  时  期

朱元璋起兵灭元,削平群雄,建立明朝,有明一代,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医学的普及,科举失意之士,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影响下,涌入医界,大批士子的弃儒从医,医家素质为之一变。明代医家增删医籍,使中医学系统而规范。此时尚出现许多医学巨著、全书、类书、丛书和入门书,如明初有医方巨著《普济方》。明代,本草学发展迅速,已达高峰,出现了划时代的药物巨著李时珍《本草纲目》和针灸巨著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临床巨著张介宾《景岳全书》等。此外,吴有性之《瘟疫论》出,已开清代温病研究之先河。其他名医名著有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王肯堂《证治准绳》、《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李中梓《医宗必读》王纶《明医杂著》虞抟《医学正传》楼英《医学纲目》李梃《医学入门》龚庭贤《万病回春》、《寿世保元》;高武有《针灸聚英》、陈实功《外科正宗》;孙一奎《赤水玄珠集》,缪希壅《本草经疏》。
自汉奸吴三桂引清入关,满清立国,部分学者不愿为清廷所用,降志为医,典型者有喻昌、傅山。加上康、壅、乾三世之文字狱,学者士人纷纷趋避政治,转而考据、训诂古籍,所谓考据学也;或弃儒为医,于是清初医风为之大振,且承明代之余绪,中医至此已臻成熟完善。乾隆年间,命大学士纪晓岚编纂之《四库全书》保存了乾隆以前的中医重要典籍,纪氏功不可泯。此时还出现第一个中医期刊《吴医汇讲》,由唐大烈主编。其后温病学研究的盛行,形成清代中医学的一大特点,叶桂(天士)、薛雪(生白)、吴塘(鞠通)、王士雄(孟英) 有清代四大温病学家之称。此外,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纠《本草纲目》之谬误,匡李氏之不逮,亦为当时之杰作。
在清末民初,中医界出现了中西汇通之举,唐容川、张锡纯、恽铁樵、张山雷主张“中西医汇通”和“衷中参西”等,已开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清代的著名医家及重要典籍有:王士雄《温热经纬》、柯琴《伤寒来苏集》、唐宗海(容川) 《血证论》吴谦的《医宗金鉴》、程国彭《医学心悟》叶桂《温热论》吴塘《温病条辨》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王清任《医林改错》,傅山《傅青主女科》汪昂《医方集解》《本草备要》张璐《张氏医通》、尤怡《金匮要略心典》、《伤寒贯珠集》,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陈士铎《辨证录》。
[/watermark]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