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7-1-25 18:27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病案讨论系列之六:风药用法一

田×芳 女 71岁
初诊: 2006.1.13.
      恶心泛酸水,黎明前尤甚。纳差,口苦,大便干燥五、六日一行。小便频,夜尿五、六次。形瘦色黄暗。脉右关弦微虚,左关弦久候渐短小如粟粒。舌微红苔薄白腻。 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实12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紫苏10克
藿香10克
                        水煎服,三剂
二诊: 06.1.17.
      昨食香蕉后呕吐,今大便先干后溏。常觉胃脘灼烧。脉右虚弦,左浮弦软虚,舌同前。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党参12克
紫苏10克               
                        水煎服, 五剂
三诊:
     纳进。黎明前仍泛水而不酸。据述心悸阵发则泛水。自觉骨蒸发热而两足厥冷。脉右小弦滑数,左弦滑数而稍大于右,舌微红苔薄白腻。处方:
上方加 羌活5克 独活5克 防风5克
                        水煎服,五剂
四诊:
     泛水、骨蒸、心悸均大止。嘱服完下方后停药,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羌活5
独活5克 防风5克
                        水煎服,五剂

讨论
     赵:初诊恶心、泛酸水为饮邪上逆。形瘦黄暗、纳差便燥、脉短均属脾虚,此余固知之,而二诊以脘灼加入党参何也?
     
     孙:党参甘润,不仅益气且有濡养阴血之用。故《伤寒论》桂枝新加汤以其治汗后身疼证。叶天士以人参为养血通络之药,殆由此而悟也。胃脘嘈杂灼烧者,当益气中寓养血之用,若用甘腻,胃必不受,党参恰为其选。总之,参为胃药,功可开胃进食;术为脾药,性擅温升治泄而便秘亦可择用。此其大概言之也。
     赵:三诊加入风药三味,其理何在?
     孙:黎明前心悸则泛水且经常骨蒸烦热,知风邪久陷中焦,卯时阳气当升不升,而风挟肝邪克乘脾胃,故使饮邪上逆也。
     赵:此案已服降气化饮方八剂而效不著,第三诊加入风药而病始大愈,可证风药之特殊功效,确须研究也。
     孙:考风药之用,自南北朝以来,明清之前,甚为广泛。而金元之际,河间、东垣尤善用风药者。防风通圣丸、升阳除湿汤、益气聪明汤、升阳益胃汤等均为其代表方剂。迨明清以降,温热派兴,风药使用几息。今人只知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而不知东垣之学术精华,不尽在此也。吾人若欲学习东垣,风药之用法,实不可不知。周学海《读医随笔》力倡学医须于唐、宋方书下功夫,良有以也。


文字
作者: lbkd1395    时间: 2007-3-7 22:41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阳性恒升每多抑,阴性恒降每多滞,此风药之所效验也,然高年而脉弦,风药复施,恐有后症,三诊两足厥凉,已现端睨。不知后症如何?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7 20:47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此为半吊子,病情肯定反反复复。
风客诸经,何也?营卫虚弱不固也。
风属木,风邪与肝合,正邪纠缠,脾胃土首当其冲受其克制,食欲马上降低,吐酸 恶心 口苦势必随之。不马上壮元阳发散风邪,久治之必然体质更加虚弱,会转为肝胆病症。
作者: stonebird    时间: 2007-6-17 01:52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3楼真是个半吊子,看不懂就别说,不丢人吗?
此例病在厥阴,治在阳明,同时用风药从太阳皮毛而出。
厥阴和阳明同司合,厥阴合则太阳开。
本例病人本身气血虚弱,无力升阳,故佐以风药。
这些道理多看看伤寒论,在说吧,不懂别出来丢人显眼了。
作者: hulaiyuan    时间: 2007-6-23 16:14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言之有理。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3 18:03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一帮还没入中医门的庸医.
你在那一本经典找出来风药具有升阳作用???
凡风药都是辛温发散的.根本不能达到下焦,何来升阳之说???
****************************
本例病人本身气血虚弱,无力升阳,故佐以风药。
这些道理多看看伤寒论,在说吧,不懂别出来丢人显眼了。
--------------------------------
既然病人无力升阳,专去发散,不补元阳,等病人元阳随着风药发散完了,病人就可以去见马克思了.你们做的好事呀!!!你们读懂伤寒论了吗???
所以三阴病症多死伤,实在是庸医所为呀.
作者: hulaiyuan    时间: 2007-6-23 18:40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即是言伤寒、知易子自称祖传伤寒家、为何不以理服人。拿出看家本领以显示其才华认大家学习。如果无能则以后难立足矣。请仔细深思。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3 20:05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恶心泛酸水,黎明前尤甚。纳差,口苦,大便干燥五、六日一行。小便频,夜尿五、六次。形瘦色黄暗。脉右关弦微虚,左关弦久候渐短小如粟粒。舌微红苔薄白腻。 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实12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紫苏10克
藿香10克
                       水煎服,三剂
****************************************
诊脉按关不及尺,不就是张先师说的庸医吗?
病人小便频繁,说明肺大肠功能完好,肾阳极度虚弱,肾和膀胱的开关失灵,升华水的功能丧失.心火不得肾水滋润,口苦.大肠不得元阳振奋,蠕动缓慢,大便停留时间长,水分吸收过剩,干结.胃腑得不到元阳温暖,冷寒湿交加,恶心泛酸水,黎明前尤甚。(元阳寅时开始主事运行),今失其运化,当然犹甚了.
孙:黎明前心悸则泛水且经常骨蒸烦热,知风邪久陷中焦,卯时阳气当升不升,而风挟肝邪克乘脾胃,故使饮邪上逆也。------既知之,单治胃脾,肝木还是得不到滋养,稍遇风邪,病必反复.为了增加医院收入可以.从医治病有违医德也.
作者: stonebird    时间: 2007-6-24 06:53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stonebird在 2007/06/24 06:56am 第 1 次编辑]

说你是个草包吧,你还不服气,去查查羌活和独活是做什么的吧,不然不要在那里丢人显眼了,不恶心吗!
而且你似乎就知道个肾虚吧,阳不足吧,而且还不知道怎么来分辨到底是真肾虚还是假肾虚啊。我来给你上一课,肝主疏泻,肝之疏泻功能失调,也会出现大便干燥或者大便溏泄的,还有脾脏阴虚,无力运水,也会出现大便干燥,或者下利,肺于大肠相表里,更不用说了,还有种情况是肾与膀胱阳气衰微,导致水液不化,也会出现大便干燥或者大便泻泄。
拜托你这种草包,不懂以后别说话了,让人会笑话死的。不要什么都以为用附子温阳通经就行,很多时候这个也是走不通的。
还有我上面说的,如果你不懂,拜托你看看伤寒论,如果看不懂,具体章节我教教你。免得让人觉得我对你不够负责。
但是拜托你别丢人显眼了!
作者: stonebird    时间: 2007-6-24 07:04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还有小便频数,和大便的问题可以类比。
除了肾阳不化可以导致这个情况外,其次的肺气不宣也可以这样,还有脾弱胃强也可以出现这个情况,脾胃虚寒还会出现这个情况。要明白这个也不难,去看看难经弄明白三焦和肺和膀胱的关系去吧。
一说话就错,真是绝对外行,竟然还敢乱说。有空您继续补您的阳,就是别在这个地上让人教训了。想您也不小了吧,不想让您没有面子。
作者: cl841020    时间: 2007-6-24 15:33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我看这个病号就是有点治不的法。
我觉得是由于肾元阴元阳不足。
出现大便六七日一次,而小便频,阳虚也,肾精亏,因为起年龄大了。
吐酸,口苦似乎是有热相,可为虚火。
治法当以大补肾精,加入少量舒肝药。肝气舒则一身气机有了动力,再加入少量顺气化食药,中气顺则一身气机路通。
而大量燥湿之类药,可以暂缓,症状不能根除。
所以我想发出一方,看大家能给个评价:
熟地30 山茱萸15 肉桂3 白芍30 柴胡9 白术15 茯苓15 广木香15 山查9 山药15
栀子9 甘草6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4 16:45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stonebird在 2007/06/24 06:56am 第 1 次编辑]
说你是个草包吧,你还不服气,去查查羌活和独活是做什么的吧,不然不要在那里丢人显眼了,不恶心吗!
而且你似乎就知道个肾虚吧,阳不足吧,而且还不知道怎么来分辨到底是真肾虚还是假肾虚啊。我来给你上一课,肝主疏泻,肝之疏泻功能失调,也会出现大便干燥或者大便溏泄的,还有脾脏阴虚,无力运水,也会出现大便干燥,或者下利,肺于大肠相表里,更不用说了,还有种情况是肾与膀胱阳气衰微,导致水液不化,也会出现大便干燥或者大便泻泄。
拜托你这种草包,不懂以后别说话了,让人会笑话死的。不要什么都以为用附子温阳通经就行,很多时候这个也是走不通的。
还有我上面说的,如果你不懂,拜托你看看伤寒论,如果看不懂,具体章节我教教你。免得让人觉得我对你不够负责。
但是拜托你别丢人显眼了!
*********************************
孙先生把脉用药,虽然不够全面,局部还是很行的.知易子出言不客气,是因为人命关天也,(医生面子能值几何,怎能跟病人性命相提并论)目的是警醒他而已.
私底下还是认为他很高明的,比那些只会胡说八道的人强百倍,(多次出言不逊,他还是很有耐心解答,阐述自己观点,正是从医者要有的德行...).
你还看不懂知易子分析,孙先生算是看懂了,你多多向他请教吧.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4 16:54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中医患病严重,已到危险关头,没有重药起沉疴,难以复元.
************************
中医到了如此境地,说明学界已经走入歧路,只有经过激烈洗礼,才有望回归正途.
为了中医生死存亡,大家需要放下身架,谋求出路.
希望大家共勉!!!
作者: 高儒贵    时间: 2007-6-24 19:27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患者高龄,肾虚不固,故夜尿频数;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故便干而两足寒冷;此两者为病之本。阴不敛阳,相火外泄,臣逆君位,此骨蒸发热、口苦、烧灼、心悸所由来也,此为病之标。而标病之作,总由于风木郁泄。盖弦者,肝脉也,足厥阴风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风木主生,水土滋荣,则生意畅遂,水涸土涩,则风木枯燥,生意不遂,是以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犯脾则呕吐酸水,疏泄则相火不安。寅卯阳升,肝独阳生之燥而乏阴长之滋,生意抑郁,是以病发于黎明之分。
     治当滋水蛰火,达木疏土。药用:熟地、枸杞、桂枝、白芍、五味、山萸、茯苓、泽泻、肉桂、砂仁、龙骨、牡蛎。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7-6-24 19:46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楼上说对了,用药过于平和,不能解决问题.
当加多附子 威灵仙等升元阳必用药.或者用火灸命门的穴位 丹田的穴位,大补肾阳,否则,胃气一绝,神仙难救.
风药也要,不驱除风邪,还会反复.
作者: kjioupp    时间: 2007-7-25 22:22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作者: 胡来元    时间: 2007-8-18 19:24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防风配羌活均主升散,但小剂量应用时,有一定升举脾气作用。
作者: luoyu520    时间: 2007-9-10 21:50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如果本案确有实效,则病厥明,制肝脾对头。风药升阳,东垣备述。唐宋方确多此类用法。然高龄形瘦脉铉,虽大手笔,大视野,权也
作者: william    时间: 2007-12-17 12:43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学生不才!想请问老师!苔薄白腻,纳差,口苦,大便干燥五、六日一行,为何不能是热极伤津,病者年高导致肾阴阳具虚呢?白腻之舌,应该不是寒证吧!寒证不应该伤津的!请老师指教!
作者: 训草堂    时间: 2008-1-11 19:03
标题: 医案讨论系列(6):风药用法之一
病案讨论系列之六:风药用法一

田×芳 女 71岁
初诊: 2006.1.13.
     恶心泛酸水,黎明前尤甚。纳差,口苦,大便干燥五、六日一行。小便频,夜尿五、六次。形瘦色黄暗。脉右关弦微虚,左关弦久候渐短小如粟粒。舌微红苔薄白腻。
病人年高,肾气衰,脾气不足.遇有滞碍则津液不运留滞中焦化饮生痰,加之肾失温养液不上行肝失所养肝火上扰横逆犯胃,则有恶心泛酸,纳差,口苦,舌红,脉弦.津液不运则苔白腻津液不布则肠燥津枯大便不行,而小便频数还在肾气不固温化不行按其尿量未必过多.此属个人观点,见地实浅望前辈指正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