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打印本页]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5 11:15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思考中医还是糟蹋、诬蔑、谬说中医?
——评刘力红著《思考中医》
赵洪钧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白伏村,054700)
最近,一位朋友以《思考中医》见赠,且曰:此书不但畅销而且作者一举成为与某老并列的中医名家,有关学界一片叫好之声。闻听此言,心中甚喜。盖以为如此大作,必然名副其实,我中医发扬光大指日可待矣!
岂知,略读一过,深感大谬不然。如此思考,实则糟蹋、侮辱、诬蔑、谬说中医。滥竽医界,不可坐视。于是有此文之作。
然而,教授兼研究生导师之博士大作,谬说比比皆是,非一篇文章所能尽举,仅择其严重糟蹋、诬蔑或谬说中医之十处,重点批驳。
1.庸俗炒作,糟蹋中医
拿到《思考中医》,立即就能看出它不伦不类。
  封面上的大名是“思考中医”。思考中医自然是可以的,任何人都可以思考。找中医看过病的老百姓,都会思考:为什么中医让我喝草药汤儿,西医让我吞药片儿呢?医学家写一本比较厚的书,应该是对此题目的全方位思考。
然而,封面左上角暗藏着“伤寒论导论”。近书口处又竖写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于是,有些莫名其妙了。
不过,要弄清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也很容易——看看目录即可。
原来,基本上是讨论伤寒或《伤寒论》的。
如此说来,“伤寒论导论”——不管导得怎样,才应该是此书的正题。为什么藏起来呢?不敢见人么!这样鬼鬼祟祟的东西,还有什么好吗!
总之,该书文不对题,书名应该是“伤寒论导论”。“思考中医”作为副标题也很勉强,因为副标题比正书名更具体才对。如果博士围绕着《伤寒论》思考中医,又非要加上副标题不可,就应点出怎样思考。
至于“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就完全是大而无当。博士屡屡指出,开中药就是开时间,真是荒谬之极。
试问:对自然与生命不需要空间解读么!只解一半,算是什么东西呢!
总之,看看封面就知道此书不伦不类,鬼鬼祟祟,文不对题,大而无当。
这样无限放大题目,弄昏初学者和外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只能是庸俗而且恶意的炒作!
  堂堂中医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这么胡来,不是在糟蹋中医吗!
  2.男女厕所,伤寒杂病
  博士讲伤寒、杂病概念,非要联系男女厕所。
请看博士大作的70—71页。
如果博士关于伤寒、杂病的概念是准确的,那么,不管他联系的是什么。厕所和阴沟里,也有很多好东西。问题是,他的概念既不是古人的意思,更不是准确的现代理解。按他的说法,读不懂《伤寒论》和《金匱要略》。然而,他非要这两个概念与厕所挂上钩。这肯定和他的评价标准有关:任何研究,若不能与阴阳挂钩,就提不上水准(不是原文,但意思准确且比原文精炼,请看封底)。男女厕所似乎很容易与阴阳挂钩,于是,博士的思考,有水准。
博士怎样说伤寒、杂病含义呢?
按:含义应该换成概念一词,博士在下文中用了范畴一词,显然是逻辑术语,而含义不是标准逻辑术语。他的本意是讲伤寒、杂病的概念,但不懂逻辑术语该怎么说。
他说:
“凡是属于发热性的疾病,或者说凡是具有发热特征的疾病,都属于伤寒范畴”。“现在,既然发热的疾病让伤寒占去了,那么,不发热的疾病就非杂病莫属了。”
这就是博士关于伤寒、杂病的高见。
博士连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都没说清,我总算知道他的意思了。他的意思是:凡伤寒都发热——因为“不发热的疾病就非杂病莫属了”。但是:
伤寒都发热吗?试看少阴寒化证,部分霍乱,就是只见寒证,没有发热。不过,伤寒大多发热,博士的见解还不算很离谱儿。
说杂病都不发热,就不但太离谱儿,更说明博士没有起码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且不说易水学派以内伤解释当时的大疫(大多发热),中医难道没有内伤发热之说吗!中医见发热就认为病属伤寒吗!
其实,《金匱要略》中讲的病——杂病,有的发热很严重——比多数伤寒发热还要重。
按:“杂病”是《灵枢》的一篇,但是,自《金匱》校正颁行后,都说它讨论的是杂病。
看来,博士没有读过《金匱》。其中,“虐病脉证治第六”专论虐疾。这个病冷起来冷得要死,热起来热得要命。实际上,发冷时就在发烧,只是还没有到顶点。目前,博士在广西很有名,那里曾经很常见虐疾,现在很少了。他没有见过,否则,即便山野村夫,也不会这样瞎说。说到这里,我很担心将来有新的博士出来,说中国从来没有疟疾。那样就更是数典忘祖了——《素问》中有“虐论”和“刺虐论”专篇,而且都相当长,内容也很充实。
更有甚者,博士说伤寒是经,杂病是纬,大概他因此重伤寒轻杂病。可惜,当代中国和多数外国人患伤寒相对少且比较容易治,患杂病多且多数很难治了。比如百合狐惑(多数相当神经官能症)、中风疬节(急慢性关节病)、虚劳、咳嗽上气(老慢支等)、胸痹心痛(冠心病等)、消渴(糖尿病为主)等,都是目前中西医面临的难题。
这些病都是《金匱》这本“纬书”专门讨论的。
按:读者须知,“纬书”是古今学者很看不起的东西。他们说:“纬书”是“妖妄怪诞的东西”。还有比这更难听的,不说了。
然而,博士说杂病是纬,《金匱》就只能是“纬书”了。跟着博士思考中医,不得不使用这个名词。这不是诬蔑、侮辱医圣——亦即诬蔑、侮辱中医吗!
其实,博士的《思考中医》,才是“纬书”,因为,只能用“妖妄怪诞”来评价它。
名震中外的伤寒专家,对伤寒和杂病的理解根本不着边际,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或问:博士关于伤寒、杂病的概念不对,阁下的高见如何呢?
答:现在我不想说。我很想看看那些鼓吹《思考中医》的人,能否提出准确的概念。如果,读者认为博士的高见确实不怎么样,又不愿意提出自己的见解,那时我再略述浅见。
为什么说博士连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都没说清、说准呢。
我们换一个通俗的概念说说,看看他的思维混乱。比如:
“凡是属于头脑发昏性的人,或者凡是具有头脑发昏特征的人都属于夜郎人的范畴。”
这句话难道等价于“凡夜郎人都头脑发昏”吗!须知,夜郎人是个大范畴,即便其中包括所有头脑发昏的人,也有不发昏的人。而博士要表达的却是:凡夜郎人头脑都发昏。其实,夜郎人头脑都发昏,并不排除夜郎的邻国有人头脑发昏。
于是,他连杂病概念也搞不清楚了。
连伤寒、杂病概念都说不清,还提得上伤寒导论或思考中医吗!跟着他思考,还能读懂《伤寒论》和《金匱要略》吗!
  3.谬“论”连篇,侮辱仲景
且看目录第二章。
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
  一 伤寒论说些什么?(按:略同章的题目)
  1.伤寒的意义(按:与章的题目全同)
  2.杂病的意义(按:《伤寒论》是不正面论杂病的)
  3.论的含义(按:???!!!)
  且不说逐级标题是否匹配,《伤寒论》的“论”字竟然还要专题解说么!至此,编辑——即便不懂医,应该立即发现,作者必然文理不通。目录如此不通,全书必然很多不通。按说,应该抛到字纸篓里了。然而,经过一番“制作”和炒作,几乎弄得洛阳纸贵。看来,不得不承认:任何货物,卖得好不好,与质量没有关系——只要推销者敢于吹,再加上请人捧。这不是我的创论,营销学就是这么说的。其实,仔细想来,越是高档的精品,卖得越不好。普通商品如食品、服装、烟酒、汽车、手机、妇女用品等是这样,文化商品更是这样。
  目录的问题说到这里。且看正文72—73页,博士怎样解说“论”。
  对小学生、初中生来说,“论”字是要解释的。《思考中医》的读者都会查字典,没有必要就此解释。医学专著,不必讲语文常识。《伤寒论》就是讨论或论述伤寒的意思,即“论伤寒”。在我们看来,这里的“论”字没有什么再值得说的。除非无病呻吟,更没有必要列专题论述、解说。
  岂知,博士没有语文常识,就此胡说了1500字左右。主要胡说有:
3.1.论与经相对应,论是解经的 这完全是胡说。与经对应的是传。至今我们还说“名不见经传”。传才是解经的,如《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易大传》等等。它们分别解释《春秋》和《易》。没有“诗论”与《诗经》相对,也没有“书论”与《书经》(又称《尚书》)相对,更没有“春秋论”与《春秋》相对。
又,假如论是解经的,那么《瘟疫论》、《血证论》等,就是《内经注解》吗!
  3.2.经是经典 这是废话。到底什么是经?经是怎么来的?博士根本没有摸着边儿。
  3.3.对经典的阐释就称之为论 又是胡说。我们的儒家、墨家、道家等后学,从来没有这种东西。佛书有“大乘起信论”“龙木眼论”等,也许是解经的。又,博士故意用“灭度”二字,一派野狐禅习气。他的歪论,显然是想用低级佛说统一中国文化——包括中医。他很希望黄帝、岐伯、孔子、老子、墨子和张仲景等中国的古圣贤跟着佛“灭度”。
  3.4.经典产生代表成熟 中医在《内经》时代就成熟了吗?为什么至今还要思考呢?
  3.5.开山祖师亦称圣人 李洪志也是圣人吗?说“后圣”是“后于圣人”是不懂中国话。后圣与先圣相对,都是圣人,不过应世有先后。
  3.6.黄帝没有称圣 博士肯定不知道,宋本《伤寒论》中宋臣序言的第一句话就说:“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大圣人是谁呢?就是黄帝等。看来,《思考》中附的宋本《伤寒论》影印页,是别人代他弄的。否则,不会如此说梦话。
  3.7.仲景于危难中救了中医 什么危难呢?那时中医面临灭亡吗?如果指汉末战乱,那么,救的是黎民疾苦。仲景自序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主要是指族人因伤寒死亡很多。博士这样说,显然是想做中医的救世主,也就是当代医圣,因而常说中医处境很危险。
  3.8.经与论相当于体与用 按他的说法,论是解经的。那么,“用”是解“体”的吗?真是痴人说梦。体、用关系,不是后者解释前者。如果这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清末的口号,就应该理解为“用西方科学解释中国学问”了。于是,应该用西医解释中医。
  仅在此2页,谬说和文字拉杂不通处还很多。
比如,博士说仲景比皇甫谧和张介宾高明,因为后二者有著述称“经”。这说明他根本不知道皇甫谧和张介宾的“经”是什么。张氏的一种书叫《类经》.什么意思呢?是把《内经》分类研究的意思。看来,博士从来没有见过此类名著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5 11:1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接上帖)
  4.呓语文字,不着边际
先请看170页。特别是第一段。
“首先我们还是从造字来看。脉由月+永构成。我们现在的简体就用这个脉。还有另一个是月+?(按:字库中找不到派字的右旁),这是比较正规的写法。月字在这里是形符,《说文》和《康熙》都把它放在肉部。所以,月可作两个部首,一个个是月亮的月,一个是肉。《说文》、《康熙》将脉(脈)置于肉部,我的意见是对一半错一半。说对一半是从形上讲,脉确实由肉构成的。但是,如果从功用上,从更广义上讲,脉置肉部就有诸多不妥。它应该置于月部。”
博士在这里想卖弄学问,实则除了拾人牙惠之外,都是呓语。
文字学是外行人不宜轻易议论的。尽管许慎(《说文》作者)都有许多附会,外行人浅学即试,就更要出笑话。因为博士在瞎说,一时无法请文字学专家指出博士的谬说,在下只好勉力指出最明显的瞎说以正视听。不过,在下只能说连文字学的门还没有入,不敢保证拙见正确,但肯定比博士的瞎说好。
引文中有几处明显的文字学常识错误。如:脈不是什么“正规写法”而是脉的繁体字等。
说“脉”字“应该置于月部”,尤其是胡扯。他不知道为什么汉字的“月”旁绝大多数是肉的意思。
肉和月亮含义毫不相干,但早期象形字形近。月亮的象形字,是新月当中加上一点,后来演变成现在的月字。肉的象形字很像现在的月字,作为部首偏旁,也写作月。结果,月字部和肉字部只好混在一起了——字典把它们分开,只能增加查找的麻烦。不过,在脉字当中,它是义符,连博士也知道“脉确实是由肉构成的”。繁体的“脈”右旁,也可以看作兼有表声作用的形符——液体流动而且有许多分支。一般人不大理会、也无必要弄清现代汉语字典、辞典中月旁的两种意思。于是,博士钻了这个空子唬人。
其实,现在月字旁,97%以上是肉字的意思。试打开较大一些的当代字典或词典,看一下月字旁的字,极少和月亮有关系的。在近300个字中,和月亮相关的,只有朔、朗、朝、期等几个字。月字作为第一个字,完全因为方便——编字典既要照顾文字学,更要方便。
如果脉的左旁本意指月亮,我们还能弄懂脉是什么吗!
按照博士的文字学,“脉”字的月旁指月亮,该如何解释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呢!肘字就是一寸月亮吗?膝字是在月亮上涂漆吗!肝字是干吧月亮吗!膀胱是它像月亮吗!胃字是田野下面有月亮吗!背字是月亮在北面吗?骨字是骨头里面有月亮吗?
总之,讨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和筋脉的文字学含义,不与肉体(包括人和动物)联系,非要和月亮胡搅在一起,是不可理喻的。
至于脉的繁体字,至少还有3种异体,请查商务版《古代汉语词典》。简化字是有继承性的,不过,繁体字更能准确地表示脉的含义。很多人问我:“经络”到底是什么?我说:应该说“脉”到底是什么。看一下繁体字,就很明白了。它的第一义,亦即本义,就是血管。
月字加上永字,特别是单据“永”字,最难说清脉的含义。用‘长’义解释脉最不贴切。如果像博士所说,脉的月字旁应该指月亮,脉就是很长的月亮了。这岂不是疯话。
  再请看398页上第二段,关于“心”字几乎全是胡说。不再抄原文。
同样瞎说还见于其书23页下段,也不抄了。
  “心”字为什么没有月(肉)字旁呢?因为“心”至今还完全是象形字——完全从象形字演变而来。“心”字最初就是心脏的简单又比较准确的图画。这样的象形字,完全通过象形表意。完全象形字,至今很多,比如,人、口、刀、田、鸟、马等。
  表意的第一种办法就是象形。故象形本身就表意,不需要再加意符。我们说,汉字是表意文字,就是指从根本上讲她是象形文字。六书有会意、指示(或指事)之说,但在象形的基础上才能指示而会意。比如刃字中的一点,就是指示你会意它指刀口。关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字,大多数有月(肉)旁,它们大都是形声字,肉字旁就是让你理会它们是肉体的组成部分。岂知,博士见到脉字,却臆想到月亮上去了。
  不但如此,博士非要说“心”字没有月旁,是因为它“无形可征,无形可鉴”,又与五行中的“火”胡搅蛮缠。于是,一派胡言。以下逐点批驳。
  4.1.“五行中,火是但见其用,无形可征的”这不是瞎说么。“无形”之意是什么呢?就是肉眼看不到的意思。而“火”恰好是最容易看到的。否则,南宁大火就没有人报警了。博士本人大概也要被火之用烧得焦头烂额时,才后悔不该说“火”无形。不过,博士这样瞎说是为了比附“心”字为什么没有月(即肉)字旁。上文说过,“心”字至今还完全是象形字,还要形旁干什么呢!这种比附——即便“火”无形,不是既矛盾又胡扯么。上举人、口、刀、鸟等字,它们没有另配形符,莫非也是“当然无形可征,无形可鉴”吗!
  经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博士肯定没读过这句话,否则,怎么会说火无形、无征呢!
  4.2.博士紧接着大发宏论。原来,从心属火的上述怪论,“我们对中医赖以建立的这个基础,对中医的基本理念”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实,按照博士的基础和理念去思考中医,必然会思考到无何有之乡去——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博士的胡说。
  再请看 151以下数页。博士从文字学开始讲疾病。
许慎说,病的本字就是病框。我同意此说,尽管段玉裁这位大专家不大同意。“疾”字的意思是有人中箭躺在床上。故国人最初关于病的认识应该是外伤。《说文》说:“病,疾加也”。疾加重叫病,故“病”字应该后起。其中的“丙”字,按天干配五行理解属火。即“病”字中的丙指火。意思大概是有人躺在床上在烤火(因为恶寒?)或在作灸疗。理解为患了伤寒正在发热,也不牵强,因为,《内经》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样解有理有据,又很通俗。博士则弄得枝节百出。至于“丙”字是“从一入门”,虽见于《说文》,却不容易说清“病”字的来路。
  5.附会象数,臆说实验
博士的实验是关系到象数和当归四逆汤、炙甘草汤的。他说:
  “张仲景为什么不把它颠倒过来,炙甘草汤用二十五枚(按:指大枣),当归四逆汤用三十枚呢?可见数是不容含糊的。数变,象也变了。象变了,阴阳变不变呢?当然要变!阴阳一变,全盘皆变。所以,数这个问题不是个小问题,它与前面那个重量问题同等的重要。
  ……当然象数的问题不容易使人相信。我们总会觉得三十颗大枣与二十五颗大枣会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总觉得有疑问。既然有疑问,那又何妨试一试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我们就用实践来检验它。”(317页)
  下文不再抄。总之是,博士自己不想实践(即做实验),要别人实验,而且是有对照的,看心阳虚和心阴虚分别颠倒用25枚和30枚大枣,效果是否截然不同。
  这个设计还不严密,这且不管。博士常常说自己有那么多疗效卓著的师父,必然老于临证,按说早应该实践过了。我看他还是没有用过炙甘草汤和当归四逆汤,否则,不会如此附会。
  炙甘草汤和当归四逆汤,分别用大枣30枚和25枚是不错的。用古人的象数之说做一个解释也可以。但须注明,只是一种解释而已,不是多一枚、少一枚或多几枚、少几枚就会出大岔子——阴阳全变了,方义全变了。况且,仲景没有说炙甘草汤证是心阴虚,当归四逆汤证是心阳虚呢!
  如果,大枣的枚数都是根据象数之说来的,那么,仲景方还有的用4枚、12枚等,如何解释呢?如果枚数关系很大,9是老阳之数,炙甘草汤不是该用9枚吗!
  在下的院子里就有几棵枣树,它们属于几个品种。不同的树,正常结枣的大小可以差一两倍。即便同一棵树上的枣子,大小也可有3倍之差。那么,30枚大枣,我取哪一种呢?大的小的我都有固然好办,如果我只有沧州小枣呢?莫非用25枚特别大的大枣就坏了一锅炙甘草汤,用30枚沧州小枣就坏了一锅当归四逆汤吗!故乡几乎家家有枣树,我是不准备大枣的。开炙甘草、四逆、桂枝、柴胡汤等方子时,也不特别要求用多少枚,大体是5-10枚就行了。肥大的少用点,瘦小的多用点。实在没有好枣子,用半个的,有点烂的也可以,但要多用点。从没见过出岔子,而是大都疗效很好——当然前提是辨证准确。
按:故乡群众称大枣为“药引子”,不知道是方中就有的,但他们不认为6枚和9枚,25和30枚有什么大区别。
开始,我以为博士胡说是南方枣子少的缘故。问了问南方的朋友,说很容易买到北方运去的大枣,南宁也不应该很少见。博士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总之,这样简单的实验是山野村夫都可以做的。自然可以编造假结果,可惜,博士连样子都不想做一下,却用象数之说唬人。
  其实,证明博士的象数胡说用不着说上面这么多话。
  现代中药煎剂,一般不是要求患者一次服下。仲景时代,就更不是这样。病人一次喝炙甘草汤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是喝下了多少大枣数呢?那个象数还管用吗?总之,不要相信博士还会做什么实验。他连如何用实验唬人也不知道。
  6.伤寒字数,丢掉一半
博士说“《伤寒论》不过万余言……” (482页)
言下之意是,尽管超过了1万言,离2万言却很远。
《伤寒论》到底多少字呢?
提到古书的篇幅,就涉及到版本问题。为省篇幅,本文不详细谈版本。简单说来,明代至今,通行的版本就是: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思考中医》69页,附有这个版本的正文影印。按说,字数应以此本为据。没想到他说的字数大约是此本的三分之一。
这个本子几分钟就能从网上下载。它的字数是4万多(有的网上本子可达5万)。很多同道熟悉下载操作,几分钟就能够核对确切字数,看我是不是瞎说。
有人可能说,我学的似乎不是你说的《伤寒论》。博士说的可能和我学的教材相同。
不错,上面说的宋本可称之为足本,是10卷22篇的。目前高等中医院校通行的教材本,就是这个宋本《伤寒论》中,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起,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止,共十篇,398条,112方,再加上仲景自序。教材不是全部条文(即398条)都讲,条文也常常不按原顺序编排,但所有条文都可以找到——不重要的条文只是作为附录。比如,博士最拿手的六经病欲解时,都可以找到。
据我所知,没有比这个本子字数再少的了。
这个本子是多少字呢?
电脑自动计数,2万7千左右,故博士说的字数大约少了一半。试用微机把足本中的这十篇和序言计数一下,就知道谁在瞎说了。
还有人可能说,铅印的本子都有标点,博士所说大概不算标点。
尽管博士这话(不过万余言)是对应其大作30余万言说的,标点应该在内。我还想替他打打掩护,看看没有标点是多少字。
结果,逗号3200多,句号700多。其他标点就很少了。纯文字应是2万3千左右。
  我再替他打打掩护。下载的这个本子对部分药物注明了药性,教材中是没有的,但这种注明不会超过600字,全本字数还是2万2千多。
  于是,无法替他掩护了,除非像方有执那样,再替医圣删去了几千字。
  总之,若客气地说,博士没有认真读过《伤寒论》。不客气地说,就是他没有读过此书。为其作序、跋或题词的人也没有认真读过《伤寒论》。
有的同道可能说:篇幅、字数无关紧要,不要吹毛求疵。
我则认为,既然是名震海内外的大家,自己和他的先生反复说他如何在经典上下功夫,又专门写出学术专著,竟然丢掉了仲景书的几乎一半,这不是古今罕见的笑话么!如此导论伤寒和思考中医,不是糟蹋中医么!这样的大作被捧到天上,不是令人悲哀么!思考中医的专家,都这样治学,中医还有希望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5 11:19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接上帖
7.不懂装懂,信口雌黄
很想把这本书仔细读读,却很难从头至尾地读完。至今,没有发现一章是值得读完的,因为,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是与中医无关,却又云山雾罩的瞎扯,毫无可读性。真正涉及理论的地方,他又常常不懂装懂,弄得人们啼笑皆非。比如下面这段:
“我们男的称起来有100多斤,女的有90多斤,但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水。大家还可以打开世界地图看一看,占绝大多数的是什么?依然是水,陆地只占很少一部分。老子说‘人法地’,所以,我们人身也是这样,水占绝大部分。……。
  “二十多年前,唐山发生大地震,死的人有几十万,可是有的人被埋十来日竟又奇迹般地活过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水。所以,一个人一个星期不吃东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没有水。……( 148页)
  这是真正涉及医学理论的问题,他却瞎说。且逐点指出。
  7.1.男女体重不是大问题,但说男的100多斤,女的90多斤,就要有依据,不然,非专业人员也认为是信口雌黄。比如,若有人说:你夜郎国的成年妇女平均体重不足100斤,也许是事实,但是,我们君子国的妹子平均在110斤以上,90多斤的妹子我是不娶的。就不能说人家拿中医学术当玩笑,因为博士首先拿中医学术当儿戏了。
  7.2.地球表面确实水的面积大大超过陆地面积,但是,不等于地球主要由水组成。若只看表面,应该说空气最多。在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就是这样。地表深层(包括海底),现在知道的以岩石为主,当然,其中有水和很多矿藏。总之,不能单看世界地图就说地球的组成以水为主。真的“人法地”,就应该人体表面像地球那样到处是水。可惜,人的皮肤主要用处之一是防止水跑掉。试看,那里破了皮,必然流水。
  7.3.人身上有多少水呢?这是医学教科书上说得很清楚的。中医学院的有关教科书也有交代。水确实比较多,但不是“占绝大部分”。看来,博士没有学好本科。按:正常成年男女体液总量,分别占体重的约60%和50%。体内的水是以体液方式存在的,水占体液的97%左右。故水占体重的55%左右,不能说是“绝大部分”。中专教科书和不少科普书比我说的都更详细、准确,医学专著怎么能瞎说呢!只能说博士根本不懂。
  7.4.唐山地震死人24万左右,说“死的人有几十万”,不算很胡诌。“可是有的人被埋十来日竟又奇迹般地活过来”就是胡说。任何人都会认为这句话是指死而复生的。如果博士的本意不是这样,那就是没有起码的表达能力。他说的是当时的一大新闻:10多位矿工被困在井下(注意!不是被埋住了!)大约2星期,终于获救,还送到北京治疗。这些人属于同一个工作面,也不是不可能找到通道出来,但他们没有找到。后来矿灯没有电了,体力也消耗完了,只好躺在那里等救援。他们自然没有吃的,但有井下的水喝。
  7.5.“一个人一个星期不吃东西是没有问题的”。这显然是不顾常识的信口雌黄。正常人一个星期不吃东西(只喝水)没有问题吗?让博士喝一星期的水,不吃东西,就没有力气到处胡吹或到清华访学了。
  其实,他的本意是说水对人体很重要,也听别人讲过前人的实验。但自己讲出来,语无伦次。
只喝水,不吃饭,一周,只是一般不会死,不能说没问题。而且,必须是在常温环境。若在北冰洋、南极洲那样的低温环境,是必死的。否则,只能相信前些年某些特异功能人,可以数月不吃饭,是事实了。若在前些年,博士必然吹特异功能。
  正常成年人,在常温下(摄氏20度左右),只给饮水,不进任何其他食物,可以存活50天以上并且再进食而恢复。
  这是马克思时代就有外国人自愿做的实验。最近,国人某想打破记录。可见于最近的报纸,记不准那家了。
  博士胡说了几句梦话,醒着的人就得花几倍的篇幅解释并批驳。不少“名人”跟着胡说,夸他如何博学,如何在经典上下功夫。初入中医门的人,很可能上当受骗。这样说胡话太可恶了。
8.胡诌天文,医林之耻
博士说:“日的自转周期是一年,月的自转周期是一月”(223页)
啊!原来月亮的向地面不是不变的!原来一个月是月亮的自转周期,而不是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所需的时间!原来一年(且不说是回归年、恒星年、历年还是物候年等)不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一圈的时间,而是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真是令人茅塞顿开了。
按:太阳各部分自转周期不同,最长的约37天。月亮向地面不变,故自地球上看,它不自转。不过,围绕地球转一周而向地面始终不变,也就是同时自转了一周。这个周期不是通常说的一个月——朔望月——约29.53日,而是一个恒星月——约27.3日。博士所说月自转和周期,肯定不是此意(月自转是向地面不变的自转,其周期约27.3日),而是他的想当然。
看来,博士思考中医还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中国古代天文学,似乎没有天体自转之说,更没有说太阳自转一周是一年,月亮自转一周是一月。博士的说法是哪家的天文学呢?只能称为刘氏天文学。这是他究极经传,醉心医典的心得。
所以,不要怕中国的天文学家听到博士的高论,会撇嘴。怕的是,粗通中文的洋鬼子,一读博士的高论,立即把中医看得一钱不值。他们会说:博士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怎么对天文半窍不通还要瞎说呢!博士的其他思考,肯定也是半窍不通!原来当代中医是这么回事!
博士的天文学是为了证明“阳道常饶,阴道常乏”。为什么不举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呢?这不是妇孺皆知而且更有力的证据么!显然他不知道这个连洋鬼子都不会否认的常识。
所以,建议博士与清华的天文学者交流一下。他曾经在那里访学,必有这方面的朋友,会把他的高论介绍到海外去。
9.解读时间,宇宙速毁
请看博士大作98、99页。引文从简。
“31920年就叫做一极。那么,到了这个31920年会有什么变化呢?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生数皆尽,万物复始’。
“在这个极点到来的时候,所有的‘生数’都终了,在所有的生命结构及生命所需要的条件完结之后,又再开始‘万物复始’的新的循环。
“这个过程,古印度哲学把它叫做‘成、住、坏、空’。
  博士真是善于中西结合,但是,我们听着更像佛家的轮回或基督教的世界末日说。
  今天还能说,宇宙经过31920年就要再次循环吗!中国发现的类人猿化石,最早生活在160多万年之前。地球上出现生命,是在约40亿年之前。现有如此丰富而可靠的宇宙和生命演化知识和学说不讲,却要鼓吹佛家的哲学,不是歪曲、谬说传统文化又愚弄读者吗!
  有的读者可能说,博士是阐发《周髀算经》的,为了光大中国传统文化。那么,要看阐发到哪里去,光大的是什么。博士显然阐发到佛家的哲学去了。又,《算经》是认为“天圆地方”的,不是也该光大么,为什么我们非要说大地是球形的呢!
  据在下所知,《算经》的一极,是古时制定新历法时,为求历元(即起点)而计算出来的。怎样计算,为什么找这么久远的起点,在下也不很熟悉。最好去问问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天文专家,特别是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席宗泽先生。请专家判断博士的日月自转和一极的“成、住、坏、空”,是光大了精华,还是在宣传迷信、谬误而且想当然地瞎说。
  其他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士说,也应该听听专家的评价。比如,关于文字学的,问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李学勤先生。关于伤寒学的,自然有不少本行的专家可征求意见。如果,本文的评价与专家的看法略同。那么,博士就不但是糟蹋、侮辱、诬蔑、谬说了中医,而且糟蹋、诬蔑、侮辱、谬说了中国传统文化。
  10.谬说师道,抬高自己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自然是要讲的。所谓“自学”,也无不以前人、他人为师。否则,人类的知识就没有办法继承了。学问如此,日常生活也如此。比如,学语言大概是最难的了。但是,小孩子却能很快学会日用口语。周围的人都是他的老师。
然而,博士说:“(中医)这样一门特有的学问确实没有现代科学那样的通透性,它不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而必须靠我们这个主体自身去用功”。(33页)
读到这里,人们会认为,博士主张是:学中医不需要学校这个中介,也不需要老师这个中介,只能自己学习、自己体会、自己实践。然而,思维混乱的他,本意不是这样。他强调的是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师徒传授方式。故接着说:(学中医)“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本质上的一对一的师父”(34页)是不行的。
如此强调师徒传授方式,看来,博士还是没有读过《伤寒论》。一味靠师徒传授,不是会像仲景自序批评的那样,“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吗?
其实,博士的孤陋还不止于此。须知,中医的学校教育不是现代才有的,至迟自唐代开始,我国就有了学校式的医学教育,而且一直延续到清代。就传授的知识系统和深度而言,当代中医教育绝对比古代学校教育好,更比只跟着一两个师父学习好。学校教育同样可以做到“一对一的”传承方式,就看教学双方怎么做了。至于为什么培养出的人才不大能适应社会需求或学生自觉不满意,不是学校教育制度不好,而是指导思想有问题。
目前中医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很有问题,然而,若按博士的主张做——排斥一切现代科学,一味跟着师父学经典,就更有问题。那样,只能培养出博士这样的人才——思维混乱,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经常说梦话,经典根本没有学好。博士本人就是样子。道理很简单,他的师父只是几个医林高手,是靠神奇的“疗效”名闻一方(?)的。这种人十个有十个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试看他吹嘘的师父,懂经典么!
实际上,博士拖拖沓沓地说了不少废话,最终是想通过师父抬高自己。
博士有很多师父,其中在高等学府而且海内闻名的是不用说了。有这么多名人师父,博士还能不高明吗!你看,现在他就和某老并列了。
然而,博士最引以为荣的还不是这些人,而是几位医林高手。特别是他有一位师父的师父,人称“田八味”,见其书第31-33页。
这位神医,日诊3、4百人,经常只靠切脉处方,而且疗效卓著。
有是理吗?
仲景书各篇都是“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莫非神医根本不用辨证吗?只切脉即可处方吗?博士导论伤寒,导出这种谬论来,不是把仲景导倒了吗!
博士也基本上可以单靠切脉处方了,见其书33页。于是,只好引用几句先贤的严厉批评。
杨则民说:“脉诊为近世医者病者所共信,以为诊病惟一之术。在医者可不加问诊而使三指以疏方。病家则隐匿病情以试医生脉诊之能否。医道之荒莫甚于此。此习不去,吾医将无立足地乎!”
李时珍说:“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工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每见时医于两手六部之间,按之又按,曰某脏腑如此,某脏腑如彼。俨然脏腑居于两手之间,可扪而得。种种欺人之丑态,实则自欺之甚也!”
张景岳说:“古人以切居望闻问之末,则于望闻问之际,已得其病情矣。不过再诊其脉,看病应与不应也……,以脉参病,意盖如此,曷以诊脉知病为贵乎。” 
徐大椿说:“病之名有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即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
思考中医的博士,很可能比杨则民、李时珍、张景岳、徐大椿高明,没想到比仲景还高明,只差一步就赶上了大师严新的水平。严新是连切脉也用不着的,而且能够遥隔数千里看病,而且无不百发百中。跟着博士思考,咱们中医肯定都要成为严新那样的大师了。
   
  敬告师友、主管部门并有关媒体:
  我住在乡下,孤陋寡闻,最近才见到《思考中医》。此书如此糟蹋、诬蔑、侮辱、谬说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媒体竟然连载并请多人吹捧至今,实在是中医界和中国传统文化界的耻辱。故在几乎没有参考资料的条件下,勉力写成此文。切盼有关学术界的专家、师友和主管部门关心此事,特别是指出拙文错误。如果,拙文确系无中生有或严重歪曲,因而是对博士的无端攻击,我愿意在任何媒体上,通过任何方式,向博士道歉。
  假如不是无端攻击,即博士确实在糟蹋、谬说因而是诬蔑中医和有关传统文化,那么,媒体和某些人就不要再吹捧此书而加剧炒作了。注重理性的中华民族,特别有关学术界,不应该容忍此种现象。
  更希望有关专家和师友,指出博士的谬说。他的谬说远远不止拙文提及的。
  赵洪钧 2005年12月3日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5 11:21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按:此文正式发表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年,第4期。
作者: Frankie918    时间: 2006-5-15 12:29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其實有謬說的不只這一家,
但是這本書在中醫界被吹棒的太利害,
誤的人將會更多而已。
作者: 平心论道    时间: 2006-5-15 12:3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早在求学之时,便知赵先生大名,此文乃真知灼见也,有迴溪之风。
作者: 万法归一    时间: 2006-5-15 19:1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赵洪钧老师说的有道理,但我们也可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思考中医》这本书尽管有很多争议,但刘力红老师对中医的这种卫道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应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5 21:1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真想卫道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不能只靠政策,更不能自己不懂却想当然地误导后学。即便是纯粹的热爱中医,感情也不能代替学术。
作者: 丙丁火    时间: 2006-5-15 22:58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支持赵先生!!!!!!!!言之有理
现在的刘力红是一个虚伪的人!人为出名,观其学术走的都是偏锋。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6-5-16 07:2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5 09:17pm 发表的内容:
真想卫道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不能只靠政策,更不能自己不懂却想当然地误导后学。即便是纯粹的热爱中医,感情也不能代替学术。
是的。应该如此。
学术是客观的。真理的东西将永存!谬论必将消亡!
凡事都应有自已的见解,不能见之就拜。
作者: 心止如水    时间: 2006-5-16 08:1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POSTISDELETE= ]刘力红《思考中医》写的还不错,要你决的有不妥的地方就放下。不能以为你以为有不妥就说别人写的不好。要是你能写本比它好的比在这儿瞎嚷嚷强的多!!!!!
作者: kjy49    时间: 2006-5-16 19:4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写书的人都会强调他认为对的一面,要不然象教科书了,什么意见都罗上。要找反对的东西,没有什么结论是完美的,因为现象只是在一定条件才成立,不可能能推之四海而皆准的,原来看这篇文章以为很在理,现在在论坛上发觉赵跟刘力红邓铁涛有过节,重新来看,发觉也是认识的偏激问题。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6 22:3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丙丁火2006/05/15 10:58pm 发表的内容:
支持赵先生!!!!!!!!言之有理
现在的刘力红是一个虚伪的人!人为出名,观其学术走的都是偏锋。
先生如此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字里行间,可知先生是一方高人,何不写点东西以便我等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6-5-17 00:42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POSTISDELETE= ][color=#DC143C]文人相轻, 千古恶习
跟董子竹靠南怀谨一个心态!
[color=#DC143C]太阳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7 02:10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POSTISDELETE= ]
下面引用由古墓厉影2006/05/17 00:42am 发表的内容:
文人相轻, 千古恶习
跟董子竹靠南怀谨一个心态!
太阳
世间的文章原来没有是非,各打五十大板了结。不知道当初“思考”走红时为什么不吭气。你说“思考”不好吗?是文人相轻。可叹的是中国有这样一位不懂中国话的“文人”《思考中医》。
作者: 万法归一    时间: 2006-5-17 14:21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其实我认为搞中医的都应该学下修身养性,有什么观点大家平心静气的来讲,不用搞得像仇人相见嘛。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7 14:31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万法归一2006/05/17 02:21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我认为搞中医的都应该学下修身养性,有什么观点大家平心静气的来讲,不用搞得像仇人相见嘛。
阁下的主张很好。修身养性最要紧的是“诚”(古人还提倡“敬”,可以理解为认真)。博士士的大作长期被捧到天上,面对对那种不“诚”的现状,赵洪钧别无选择,除非跟着捧或者一言不发。

作者: 11    时间: 2006-5-20 10:31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11在 2006/05/20 10:33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5 11:15am 发表的内容:
思考中医还是糟蹋、诬蔑、谬说中医?
——评刘力红著《思考中医》
赵洪钧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白伏村,054700)
至于“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就完全是大而无当。博士屡屡指出,开中药就是开时间,真是荒谬之极。
中医辨证论治就是因时制宜,;因时制宜怎么就成了“真是荒谬之极”?
不懂装懂才是“真是荒谬之极”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0 13:3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第一个跟帖有点疏忽,赵文是发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2006年,3期。
作者: 平凡心    时间: 2006-5-20 13:40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20 01:34pm 发表的内容:
第一个跟帖有点疏忽,赵文是发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2006年,3期。
是疏忽,还是....?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0 15:4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平凡心2006/05/20 01:40pm 发表的内容:
是疏忽,还是....?
也许是一时灵魂出了窍——走神了。
作者: 哲医    时间: 2006-5-20 15:5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在 2006/05/17 03:30am 发表的内容:
作者自称是非医界中人,花这么功夫很令人感动。
。。。。。。。。。。。。。。。。。。。。。。。。。。。

代肖言先生:
你好,你在跟贴时,多次提到,说“哲医”自称非医界中人,请问,你从哪看到的?我说过吗?谁告诉你的?
以下这话,也是你说的:
“医哲先生自称非医界人,对经络如此用力(有专门帖子),精神感人,”实际上,我在所有的贴子中,都没说过不是医界中人,你却总如此说,什么意思?目前为止,我的人事档案一直在当地卫生局,工作单位一直在医院,却被你说成“非医界中人”,真不好意思,令人费解。况且,我并没这样说过呀!!!!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0 19:3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6/05/20 03:56pm 发表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在 2006/05/17 03:30am 发表的内容:
作者自称是非医界中人,花这么功夫很令人感动。
。。。。。。。。。。。。。。。。。。。。。。。。。。。

...
原来是记错了,是医界中人更好?错了就承认。

作者: 丙丁火    时间: 2006-5-20 19:5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哈哈。。。。。。。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2 14:2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请看一江春水网友的新帖:“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比此文说服力大得多。
作者: 附子    时间: 2006-5-22 15:23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能否发来看看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2 15:41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附子2006/05/22 03:23pm 发表的内容:
能否发来看看
就在本页面,目前只隔两个题目。
刘博士的诊金是每人次200元,多数网上朋友真该无地自容了。
这下应该明白《思考中医》旋风是怎么回事了吧!
赵洪钧的“评思考”完全不着边际。他应该深刻检讨!
作者: 附子    时间: 2006-5-22 17:48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我不迷信任何人,不管他名气多大,只要说"神话",就不看他的文章.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2 20:40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有那么多人愿意花200块钱买一个方子——真能治好大病,花两万也值得——可惜他碰到的是“名”。名什么就不知道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3 09:01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博士喜欢潜阳丹,一个方子200元,跟着李可去走穴,如此岂可弄反观。
对他若有半分信,非天真即别有用心。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5-23 09:4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個人生性喜歡看人家的優點
劉力紅博士的書我雖不是完全贊同
但對我也頗有啟發
作者: 11    时间: 2006-5-23 15:22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仁心,才能仁念,善有善报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23 16:22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6/05/23 09:44am 发表的内容:
個人生性喜歡看人家的優點
劉力紅博士的書我雖不是完全贊同
但對我也頗有啟發
与先生一样我也爱看别人的优点
不过有时也正因为如此而上当
故生活较为单调
作者: 53度    时间: 2006-5-23 16:25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回30楼:如果真如你所言刘博士每方200元,那么他一上午看30个号即30个方,那就是6000元,不合国情应向当地卫生及工商部门举报。本论坛宣传讨论这些事无益也不妥。
另:我对刘博士一上午看30个号有疑问,这能保证质量吗?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5-23 16:28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5/23 04:22pm 发表的内容:
与先生一样我也爱看别人的优点
不过有时也正因为如此而上当
故生活较为单调
我對看別人缺點也有一套
但我比較會欣賞別人的優點
又早年吃過虧現在較有免疫力了
相信人是好的
日子好過點
對朋友我常是明知會吃點小虧還是甘願吃了
但因為看的清大虧是不吃的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23 16:43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6/05/23 04:28pm 发表的内容:
我對看別人缺點也有一套
但我比較會欣賞別人的優點
又早年吃過虧現在較有免疫力了
相信人是好的
...
相信人是好的是我的天性(自小如此)
因此而吃亏不少
也因此而有幸遇上师傅并被他“逮”住
事物总有两面性这话是对的
到现在为止吃亏免疫力还不强
故只好一刀切
不轻易与人交往过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3 21:2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孟老夫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其实,人人都有善有恶。不过,小老百姓即便有恶心,顶多不过杀个人,他立即就会被处置。“名人”就不一样了,杀了人也会有人说他好。甚至有的甘愿被杀。所以,对“名人”的恶心防不胜防。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5 09:38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郑钦安不认为自己是“火神”。
作者: pigway    时间: 2006-5-25 12:3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这篇文章写得也很臭,你就想代表中医?早去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6 11:39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批臭东西,难免染上一点臭味,除非不批,或者像几个名人捧得那样肉麻,没有别的办法。
作者: 乡水百合    时间: 2006-5-26 17:1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万法归一2006/05/15 07:14pm 发表的内容:
赵洪钧老师说的有道理,但我们也可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思考中医》这本书尽管有很多争议,但刘力红老师对中医的这种卫道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应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em25:  :em25:  :em25:  :em25:
其实刘博士的书对我还是挺有启发的 虽有不足之处
作者: 冷面素人    时间: 2006-5-26 23:19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提倡百花齐放,反对文人相轻。支持每一个为振兴中医作出努力的人。少些批评,把精力放在拿出自己的成果上,是骡子是马自有公论。
作者: 张济风    时间: 2006-5-27 00:22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学术争鸣才能推动科学的进步.
岂能说<少些批评,把精力放在拿出自己的成果上,是骡子是马自有公论。>
其不闻批评使人进步之语.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7 08:0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冷面素人2006/05/26 11:19pm 发表的内容:
提倡百花齐放,反对文人相轻。支持每一个为振兴中医作出努力的人。少些批评,把精力放在拿出自己的成果上,是骡子是马自有公论。
不懂中国话的“博士”也算得上文人吗?按你的看法,博士不但丢尽了中医的人,也丢尽了中国文人的人。
这样丢人的博士,被捧得到处胡吹,每人次诊金200元,却几乎把人治死——若非别人抢救,早死了。
你或你的亲人敢吃博士的“潜阳丹”吗?
博士既非骡子,也非马,只是敢胡吹,敢骗人而已。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5-27 12:50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作為一個研究者的觀點
我關心的是他的理論
至於他的行事
未親身接觸實不便評論
畢竟拉長到歷史的觀點
若他的書有價值自會流傳下去

作者: 蒲亭逸仙    时间: 2006-5-28 22:32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胡乱抄作的结果,不但不能振兴,发展中医,反而给反对中医,攻击中医的人落下了更大的口实。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29 08:35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蒲亭逸仙2006/05/28 10:32pm 发表的内容:
胡乱抄作的结果,不但不能振兴,发展中医,反而给反对中医,攻击中医的人落下了更大的口实。
炒作吗?可以理解,因为在炒作中医。你批评炒作吗?不可以,因为这就是攻击中医——博士就是咱中医的形象。
总之,都像博士那么干,把他一直捧到天上,根本没有半点异议,咱中医就能——发展振兴了。
发展、振兴没有什么困难,像博士那样跟着李可学好“潜阳丹”就完事大吉。
治死人照样赚大钱,傻小子才不会跟着博士干。

作者: 蒲亭逸仙    时间: 2006-5-29 14:4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29 08:35am 发表的内容:
发展、振兴没有什么困难,像博士那样跟着李可学好“潜阳丹”就完事大吉。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一个方研究得再好,也就只能治疗适应该方所主病机的病证。

-=-=-=-=- 以下内容由 蒲亭逸仙2006年05月29日 02:51pm 时添加 -=-=-=-=-
以一个方包治百病,这样“思考中医”,应该是对中医亵渎。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6-5-30 20:5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27 08:06am 发表的内容:

不懂中国话的“博士”也算得上文人吗?按你的看法,博士不但丢尽了中医的人,也丢尽了中国文人的人。
这样丢人的博士,被捧得到处胡吹,每人次诊金200元,却几乎把人治死——若非别人抢救,早死了。
...
次收取诊费288元?有良心否?不是在先掏空病人的腰包再给病人看病吗?现在多数退休人员月退休金才几百元,要是给刘博士看三次,那病人病不死也饿死了?很难想象他敢收人家那么多钱!
他的药头是很重的,还是谨用为安全。
作者: 杏林奇葩    时间: 2006-5-30 21:0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6/05/30 08:56pm 发表的内容:
次收取诊费288元?有良心否?不是在先掏空病人的腰包再给病人看病吗?现在多数退休人员月退休金才几百元,要是给刘博士看三次,那病人病不死也饿死了?很难想象他敢收人家那么多钱!
他的药头是很重的,还是谨用 ...
“次收取诊费288元?”---道听途说不可信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06-6-1 18:48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在一个大阵营里借机反戈的人往往容易出名,如施琅!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6-3 10:0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赵洪钧说:很久以来,他就常常只能横站着。因为,他必须防备着任何方向的偷袭。连邓铁涛都还偷袭他,别的人更是只靠偷袭了。
作者: nnnn    时间: 2006-8-20 20:00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赵洪钧先生的驳言我几乎都思考过,但有些话还是有些过,人无完人,它一个中医,可能于文字、物理方面有吹嘘的地方,于经典有一些浮,但看人要看大方向,它把心得医嗄放拿出来,就比赵洪钧先生强,因为赵洪钧先生强的地方并未展露出来,别人就不好判别高下,就象刘小庆,你老说她猪皮贴脸演少女,而完全否认她演女强人无人能过,是很不公平的事!!!!!!!!!!
作者: 华夏中医    时间: 2006-8-22 16:08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有必要将刘博士说得这样一钱不值吗?
刘力红只是从他认可的角度来研究中医说中医
先生钻到字里行间找疵意,真是也难为你了。
应该说,你批判的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而是我说,先让中医界的不同声音发出来再说。
如果刘博士真得如先生所说不堪地击,中国的博士真是是泥作的了。人家几年苦读研究,让你一驳就倒?
还是为中医作点事吧!
还有司马南,天天在电视上打假。告诉你,中国真正的假他不敢打。就是权力。中国的权力,官员,几乎都不是人民选的,是什么手段换来的,有的人说是金子换的,我没有统计,肯定不是人民选的我敢肯定。就请司马南去反金子换官好吗?这可是第一假。
中国第一假,从选官开始!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8-30 23:2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和刘力红以及吹捧他的人在一个阵营,是耻辱。他们只能算是一个帮。
作者: 一苇渡江    时间: 2006-8-31 00:18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赵洪钧先生指出的问题都很精到,看的出他下了不少工夫,但显然他不够厚道,在指出别人缺点的同时,不时地(故意)表现出自己的无意发现与不屑之意,从而显示自己地高明。直一网络愤青或刀斧手之类。不过没什么,真理越辩越明,尤其在这里,人才济济,不至于全都毫无主见。
  我对思考中医一书的态度是褒扬为主,扬弃为否.在中医被斥为伪科学的今天,能有人站出来吹响号角,聚敛人气,引发思索,这本身就是莫大的功德。如果一味攻伐,要么是文人相轻,要么是别有用心。尽管我本人以前通读过《内经》等经典之作,却也是在此书的影响下坚定地站在中医的一边。善诱之功,不敢忘也。
  另外,承蒙逸湘生信任,赐我《气的乐章》一书,读后更加感触我中华医药之伟大,而我大陆中医传人似乎智术浅短,并力有不逮,无法正确认识这门绝学,同时多赵洪钧之类以互相攻讦为乐之人,发扬光大似乎难上加难。然而天子失礼,求之于也,我看台湾,香港及其他一些华人圈中似乎有仁人志士尚在不懈努力,且有所得。未来光大中医者,岂在其中也哉!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11-8 00:2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新桂网广西中医学院贴出了本文,也有人极力为博士辩护。但辩护帖子不堪入目,所以不便贸然贴在这里,以免版主和网友说我污染版面。不过,有兴趣的网友还是可以去看看。
作者: 只学中医    时间: 2006-11-9 18:1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一苇渡江 :"在中医被斥为伪科学的今天,能有人站出来吹响号角,聚敛人气,引发思索,这本身就是莫大的功德"
"善诱之功,不敢忘也。"
诚感如是.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6-11-9 18:3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学术上的争论和中医的存亡没有任何关系。
中医的存亡也不是刘力红一人所能左右。
中医为什么濒临灭亡的边缘?
关键是现今的中国很多所谓的“专家”“教授”都徒有虚名而已!
要真让病人相信中医,关键是要从中医学院抓起,从中医的普及抓起。
要让病人相信中医,很简单,就是疗效。
作者: 食医luan    时间: 2006-11-9 19:25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我也读过《思考中医》,所以也有资格来说两句吧。
没有一本书是完美无缺的,《思考中医》也是如此。然而我们读书,关键是要读到书中精辟的地方,并有所启迪,而不是故意去寻找书中的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更有甚者,更不能把书中自己不理解但却正确的地方指责成作者之误。
刘力红先生说开方就是开时间并没有错。所谓开方就是开时间其实是道法自然的原则在开处方方面的另一种表述。
刘力红先生的伤寒论导论有些分析也很精辟,就比如说关于小柴胡汤的描述,很符合临床实际的。比如说他认为少阳温煦五脏六腑,确实如此,有一种感冒,只是觉得冷,而无任何其它症状,用小柴胡冲剂可以快速起效。
我不是伤寒论的崇拜者,然而读刘力红先生之书,仍然收益颇多。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矣,刘力红先生也许难比历史上的大师,然而其书也颇有可读之处。
都是学中医之人,希望大家能够客观些看待书,看待人,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我的网站是www.wenyige.tongtu.com我对于中医的看法请看网站上的《严谨的中医》一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医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11-10 09:00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针灸天下上面的一个帖子如下:
楼上说“若排斥一切现代科学,一味跟着师父学经典,就更有问题。那样只能培养出博士这样的人才——思维混乱,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经常说梦话,经典根本没有学好。博士本人就是样子”
某深有同感!
前段时间有学生以《思考中医》荐我,本想硬着头皮读完,无奈觉着它:一者离临床甚远,有些东西匪夷所思;二者,它许多东西都是无法验证的道听途说;三者,本人对于中医或是古典文化的修为甚浅,不敢妄言。故对其持“宁可信其有”之态度。听赵先生一讲,突然想起作者关于血气胸的证治。
原书18页,讲了一个血气胸的病例,病人肺被压缩2/3,博士讲此时“只能求诸于西医外科手术”,刘博士的一位师父辨证为阳明证,认为血气胸系阳明不降所致,于是以玉竹120克、陈皮120克、白芷120克、大枣120克,其云效果很好,治疗1周后血气胸完全吸收。并以此病例说明:“血气胸与阳明病有什么关系呢?看来这完全是一个领悟和远用技巧问题,而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经典不仅能解决20世纪的问题,而且能解决21世纪的问题”,——暂且不说这是什么&#35;¥逻辑(特省2字,以免污秽版面)(20世纪与21世纪差多远?199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与2000年元旦相差多远?),况且血气胸就一定要手术吗?胸腔闭式引流行不行?另外,如果不引流,一天可吸叫多少血与气呢?多长时间会造成肺功能的损伤?这都是有定论的。
众所周知,阳明病的提纲是“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血气胸和胃家实有什么关系呢?血气胸和阳明不降又有何关系?什么叫“阳明不降”?是说的腑气不通的阳明腑实,还是邪热炽盛的阳明经热?实在不行,咱们可以方测证,好象玉竹、陈皮、白芷、大枣也没有一味是“阳明用药”吧?当然如果您硬说它是,我们也没有办法,那只能说明刘博士说的“阳明‘与现行教材上说的阳明不是一码子事,建议刘博士好好学学阳明病的辨证大纲,纲举才能目张嘛!否则“经典不仅不能解决20世纪的问题,而且也不能解决21世纪的问题”。
原书135页,博士又讲他看了三个病人,一个坐骨神经痛,一个是胃痛,一个是26岁的肿瘤病人,均辨证为寒湿证,”异病同治“开了五积散;认为当时(1994年)的运气主要以寒湿,尤其是以湿邪为胜,故特别指出,这个肿瘤患者不可用清热解毒之品,而应用温热药。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中的问题:首先,五积散不是治疗寒湿证的方子,这叫”方证不符“,咱们暂且不管它;其次,也许这个肿瘤病人有用温阳药的指针,但是因为1994年以“寒湿当令”就错了,难道1994年发病的肿瘤病人都不能用清热解毒法吗?根据博士的观点,这是断断不能用的,否则就不能顺应”病欲愈“之候了,且不说恶性肿瘤病人能不能”自愈“,单就现代流行病学的资料来看,肿瘤的发病并无明显的年度高发表现,不是寒湿当令或其它运气原因就可致病的。如此看来,刘博士是不是应当补习一下现代流行病学的入门知识呢?对中医临床不熟,完全以经解经,博士之”博“又在哪里呢?
原书159页,作者为了说明五色之重要,讲了一个重症肝硬化腹水的病例,他的师父令患者用煤水将其居室的一面墙刷黑,因为黑色聚北方,“肾主水,在色为黑”,加上服药静养,这样病人“很快地痊愈”了。呵呵,什么叫“很快”?是几天、十数天?还是数月?数年?什么叫痊愈?我以为所谓的痊愈就是肝硬化好了、肝的结构大致正常了,也许作者见过的肝硬化腹水病人没有我们多,肝硬化腹水的机质是什么?其自然病程又如何?是会因为黑色就能打断或缩短病程吗?照这样说,那么传染病房就要搞成黑墙好了,煤矿工作长期在井下工作,看的都是黑煤面,可是肾虚证多了去了,肝硬化的发病率不比其它工种低,甚至还要多些(因为大量饮酒);盲人(他的世界永远是黑的)的肝硬化愈后就应当是最好的了。请问刘博士作过流行病学调查吗?就敢这样信口开河?
例子还可以再举下去,但已经没什么必要了。偶的印象是,《思考中医》这本书至少2/3的篇幅与中医无关,仅有的1/3还漏洞百出。这本书的存在价值在于其给人们提供一个活标本——若排斥一切现代医学,一味跟师父学所谓的”经典“,那么只能培养出刘博士这样的人,即思维混乱,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没有一点现代科学素养、经常说梦话、经典也根本不可能学好的糊涂蛋博士!——赵先生之言,鄙人举双手赞成!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11-11 12:23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针灸天下的另一个跟帖
zhangdog
1.学术界这种情况见多了,也就不足为怪了,就象杂志上的文章,有不少临床上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编造的,心里窃笑就是了,以后在临床上不要参考就是了。就象刘博士的书,如果你认为他胡说,不要看就是了。
2.赵先生的批评很有道理,只不过言辞有点哪个了,可能与他痛恨这类“学术”,与他热爱中医有关,值得我们敬佩。这一点另我汗颜,我对这类现象属于“无为”之类,听之任之。赵先生、meddmail 等战友的境界比我高。
3.2005年年底,我在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医药发展大会,期间听某中医老前辈在北中医有一个讲座,此老为余素敬重者也。经友人介绍,在前排得一座位,希望能得到有益的启示。谁想此老竟然面对众多学子,力捧刘博士,大谈“内证”,大谈“内视”(其工人朋友,练打座具有透视功能,能看到经络,某经有病,会发现某穴位是黑的,而无病之处则是亮的,用针一打就通了);大谈刘博士每天打座,所以饮食不多但骨骼清瘦而有神,结果会后与一些同学交流一下,均称大跌眼镜。
老前辈提携后人,是中国的传统,古人就有逢人说项”的优秀美德,但也要看清后的学术水平和人品,如果连这一点也看不清的话,只能留下笑谈。
一名老前辈,在后人学子面前大谈“内证”之类的玄学,会给他们留下什么印像?中医诊疗,是靠望问闻切,还是靠“内证”?
地位越高越要慎言,肯请一些中医老前辈还是自重的好。
4.另外肯请刘博士对自己也要有个清醒的认识,书中的有些东西,只能为中医招来更多的骂名,中医不是玄学,请不要把中医介绍成玄学。

作者: wqn1    时间: 2006-11-12 09:51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刘博士是一家之言,这是他的权力,少拿博士说事,请就事论事!你认为博士的认识,一定流俗吗?
作者: hdcs4813    时间: 2006-11-12 12:0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刘先生误解了"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含义."热病"并非就等于"发热的病",中医经典中的每一个字都不可随便望文生义.
作者: 心物一元    时间: 2006-11-13 20:0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没有读完全书,只在网上读了可以读到的部分,感觉思想还是很好的.
心在哪里?   对心的解释,我推荐在网上搜索:七处征心,那才是根本.
疗效是关键,
为什么现在病人多?药店多?看病贵?能回答的才是上医,我这样理解.
医生还承担资源再分配的责任,也够累的.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11-14 01:1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心物一元2006/11/13 08:06pm 发表的内容:
没有读完全书,只在网上读了可以读到的部分,感觉思想还是很好的.
心在哪里?   对心的解释,我推荐在网上搜索:七处征心,那才是根本.
疗效是关键,
为什么现在病人多?药店多?看病贵?能回答的才是上医,我这样理解.
...
到底七处征心是根本,还是疗效是关键呢?
博士的疗效如何有很多帖子证明——胡闹得出乎意外。多次几乎治死人,没有别人抢救都会死的。
他的思想就是他那样思考中医,也就是糟蹋、诬蔑、谬说中医。请把有关帖子都看看。你敢让博士给你的孩子治病么?

作者: jinke    时间: 2006-11-14 11:53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看这位赵老的发言,基本是对"走资派"的口诛笔伐,刘力红犯了哪一门大罪?值得这样口沫四溅?
对中医新的思考,正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态度,有不同意见,可以心平气和的交流,如此破口大骂,哪有一点学者的基本道德修养!
这位赵老先生,看他口气,是"老子天下第一",那么,请你也写一本天下第一的好书,让天下人都看得懂,让天下的中医,都成为天下第一的中医,你就功德圆满了,那时候我们都服你,拜倒在你脚下,三呼"黄帝再世,万岁,万岁,万万岁!".

-=-=-=-=- 以下内容由 jinke2006年11月14日 00:14pm 时添加 -=-=-=-=-
其实,看赵老之伐,有故意挑刺之嫌,说"伤寒论"的字数,来个电脑记数,两万七,故,刘之"不过万言"大错.您觉得这种游戏好玩吗?就算数错了字,就不能治病了? 就不学无术啦?就显得你比人高明了?还请"再世黄帝"三思.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7-12-25 01:15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jinke2006/11/14 11:53am 发表的内容:
看这位赵老的发言,基本是对"走资派"的口诛笔伐,刘力红犯了哪一门大罪?值得这样口沫四溅?
对中医新的思考,正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态度,有不同意见,可以心平气和的交流,如此破口大骂,哪有一点学者的基本道德 ...
刘力红在骂你的祖宗你还不知道,反而向这个泥胎嗑头。真是不可救药。
这里再把赵先生的有关帖子要害片段贴出来。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7-12-25 01:1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在下将痛斥那家出版社。且不说此书封面制作,完全无视编辑出版规范。为了赚几个钱,就恬不知耻地为糟蹋、诬蔑、谬说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大开绿灯吗?如此愚弄读者,还有出版行业道德吗?由此造成的恶劣影响,需要多少钱来清除呢?多少人受其毒害呢?中国人不耻笑你——台湾出版了?外国人也会因此看不起中医。如此数典忘祖,连篇累牍地糟蹋、诬蔑、谬说中医和有关传统文化,却无所不用其极地造势炒作,说出版社跟着博士卖国也不过分。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7-12-25 01:18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敬告师友、主管部门并有关媒体:
  我住在乡下,孤陋寡闻,最近才见到《思考中医》。此书如此糟蹋、诬蔑、侮辱、谬说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媒体竟然连载并请多人吹捧至今,实在是中医界和中国传统文化界的耻辱。故在几乎没有参考资料的条件下,勉力写成此文。切盼有关学术界的专家、师友和主管部门关心此事,特别是指出拙文错误。如果,拙文确系无中生有或严重歪曲,因而是对博士的无端攻击,我愿意在任何媒体上,通过任何方式,向博士道歉。
  假如不是无端攻击,即博士确实在糟蹋、谬说因而是诬蔑中医和有关传统文化,那么,媒体和某些人就不要再吹捧此书而加剧炒作了。注重理性的中华民族,特别有关学术界,不应该容忍此种现象。
  更希望有关专家和师友,指出博士的谬说。他的谬说远远不止拙文提及的。
  赵洪钧 2005年12月3日

作者: 再来    时间: 2007-12-25 02:13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有几个人的所谓“书”,就是码了一本字儿,我是从来不看的,
比如, 刘力红、王全年、毛嘉陵、张效霞,浪费时间和感情。
作者: cnliao    时间: 2008-5-18 10:19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很多医生都不知道,病被人一劝就劝好的.
为什么?
作者: 圣求子    时间: 2008-5-26 20:5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再来2007/12/25 02:13am 发表的内容:
有几个人的所谓“书”,就是码了一本字儿,我是从来不看的,
比如, 刘力红、王全年、毛嘉陵、张效霞,浪费时间和感情。

作者: dqopb    时间: 2008-7-13 08:4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赵先生有没有看过最近闹得洛阳纸贵的《求医不如求己》?想知道先生对此书的评价。此书作者有一个网上的博客在这里:http://jinjiduli.blog.hexun.com/ 书上大部分文章在他的博客里都有。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8-7-13 13:36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dqopb2008/07/13 08:46am 发表的内容:
赵先生有没有看过最近闹得洛阳纸贵的《求医不如求己》?想知道先生对此书的评价。此书作者有一个网上的博客在这里:http://jinjiduli.blog.hexun.com/ 书上大部分文章在他的博客里都有。
赵先生近来较忙且身体不太好,他大概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并评论那本书。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8-7-13 13:59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思考中医》,此书如此糟蹋、诬蔑、侮辱、谬说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媒体竟然连载并请多人吹捧至今,实在是中医界和中国传统文化界的耻辱。有见地,支持!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08-7-13 16:29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赵先生说"最近,一位朋友以《思考中医》见赠,且曰:此书不但畅销而且作者一举成为与某老并列的中医名家,有关学界一片叫好之声。"如此低劣的书,竟使学界一片叫好之声。这就是中医学界的悲哀!!!!
作者: 李生    时间: 2008-7-13 18:05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汉语字典、辞典中月旁的两种意思。于是,博士钻了这个空子唬人。
其实,现在月字旁,97%以上是肉字的意思。试打开较大一些的当代字典或词典,看一下月字旁的字,极少和月亮有关系的。在近300个字中,和月亮相关的,只有朔、朗、朝、期等几个字。月字作为第一个字,完全因为方便——编字典既要照顾文字学,更要方便。
-----------------------------------------------------
代肖言先生的言論是否有点過激?任何書藉包括《傷寒》《內經》都有錯务的地方。
首先你對中醫學的〝氣學理論〞并不了解;
中醫臟腑经絡的〝字〞為什么多數都要用〝月〞字旁呢?因為他是來自中醫運氣學說:【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的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氣學理論。劉力紅先生所說:中醫開方就是開時間,這是一句「真理」他一針见血点破了中醫的要害。如果有人認為這是謬論提出否定,那么你就是否定「天人醫學」,否定「经氣流注」,否定「時間醫學」否定〝中醫〞。



作者: 知易子    时间: 2008-7-13 18:2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汉语字典、辞典中月旁的两种意思。于是,博士钻了这个空子唬人。
其实,现在月字旁,97%以上是肉字的意思。试打开较大一些的当代字典或词典,看一下月字旁的字,极少和月亮有关系的。在近300个字中,和月亮相关的,只有朔、朗、朝、期等几个字。月字作为第一个字,完全因为方便——编字典既要照顾文字学,更要方便。
-----------------------------------------------------
代肖言先生的言論是否有点過激?任何書藉包括《傷寒》《內經》都有錯务的地方。
首先你對中醫學的〝氣學理論〞并不了解;
中醫臟腑经絡的〝字〞為什么多數都要用〝月〞字旁呢?因為他是來自中醫運氣學說:【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的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氣學理論。劉力紅先生所說:中醫開方就是開時間,這是一句「真理」他一針见血点破了中醫的要害。如果有人認為這是謬論提出否定,那么你就是否定「天人醫學」,否定「经氣流注」,否定「時間醫學」否定〝中醫〞。
============
说中要害!高论!
我为什么不进此贴?原因在此。赵洪钧出发点好的,不是奸诈之徒 刘力红博士的书印刷平淡无奇 里面内容也错漏很多,但是其主题思想正是指向源头的,给大家指路而已,合符仲景先贤原意,把百医百说杂论方向漓清,挽救中医于危难之中,其功不可没!!!
作者: 李生    时间: 2008-7-14 02:31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李生在 2008/07/14 02:32am 第 1 次编辑]

想必代肖言先生是傷寒大家:或者說:是得到醫圣真傳之人!
請教:自古醫界認為五行六氣臟腑經絡是中醫學的靈魂!你認為正确嗎?
如果此話正确:請代肖言先生从《傷寒論》中找出几條仲景用五行六氣辨証,
脏腑辨証的例子。
其二:仲景的六經辨証:是指天的六氣,還是人体的六经?
太陽病指的是什么?是太陽寒水,還是膀胱小腸?
--------向你學習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8-7-14 12:0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李生2008/07/14 02:31am 发表的内容:
想必代肖言先生是傷寒大家:或者說:是得到醫圣真傳之人!
請教:自古醫界認為五行六氣臟腑經絡是中醫學的靈魂!你認為正确嗎?
如果此話正确:請代肖言先生从《傷寒論》中找出几條仲景用五行六氣辨証,
脏腑辨 ...
代赵先生答:
赵先生那里有你高明——发明了“中医学的灵魂”,还要从伤寒论中找五行六气辨证。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8-7-14 12:0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李生2008/07/13 06:05pm 发表的内容:
汉语字典、辞典中月旁的两种意思。于是,博士钻了这个空子唬人。
其实,现在月字旁,97%以上是肉字的意思。试打开较大一些的当代字典或词典,看一下月字旁的字,极少和月亮有关系的。在近300个字中,和月 ...
原来“月”字来自“运气学说,真是刘力红的弟子了。

作者: 李生    时间: 2008-7-17 04:43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李生在 2008/07/17 04:45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8/07/14 00:07pm 发表的内容:
原来“月”字来自“运气学说,真是刘力红的弟子了。
哦!這也難怪:原來趙先生所學是:东邪西毒。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8-7-17 12:41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按:邓铁涛和刘力红要“传统蛋”但他们却不是“传统鸡”,他们各自办了“传统班”,自己却不会教。近日有两个小野鸡在这里和赵先生捣乱,肯定是刘邓下出来的蛋孵出来的。下面是前年针对此现象的打油诗。
两广借鸡孵卵有感打油
广东和广西,飞出两只鸡。
弄来一班蛋,要孵传统鸡。
自己不会孵,需借师资鸡。
师父一大帮,无一是种鸡。
原来是野骛,岂能孵家鸡。
行不得也者,杜鹃不孵鸡。
鸡、野骛、杜鹃考
虽然是打油,也涉及点“国学”。
于是弄点考据如下。
鸡者,鸟类,人类最早驯化之鸟也。
《诗经•女曰鸡鸣》如下: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如此卿卿我我的好诗,实在不愿意引在这里。
可惜说到了鸡。
鸡也有很多很多品种,老祖宗传下来的鸡,是传统鸡。
国人现在养的鸡,肯定不传统了。
但总是鸡,母鸡会下蛋,也会孵卵。
笼养一百年,放出来也不会忘掉本能。
野骛则不然,但和家鸡有关。
古人某说:以野骛为家鸡。谁说的,问准备孵鸡的大师吧。
关于杜鹃,有一句词。叫做:
行不得也老兄(哥哥)。
在哪里,似乎不必对大师说。
杜鹃也会啼,甚至啼出血。
但不要相信它是真哭,那所谓血不过是掺了点红颜色的水。
杜鹃是很会骗人的。
至此需借助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其中提到这种讨厌的鸟。
切莫以为杜鹃只有中国有,
它至少有十几个品种,
分布在几乎全世界。
虽然国籍、省籍不同,却有共同的习性,
即自己不孵卵,把蛋下在别的鸟的窝里。
据说中国的野骛,也有此种习性。
所以,一旦非要自己孵卵,
他们的本性就暴露无遗了。

作者: 阜新汪海升    时间: 2008-8-18 21:18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直击“中医超科学论”
□ 王振瑞 李经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决定着人们在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前景时,需要以回顾其历史为基础。欲对中国医学现状和未来做出评述和展望的当代学者,也应该回首数千年医学在中国的历史足迹。而十分遗憾的是,不少学者对中国医学史的了解,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即使中医学的教授或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专家,也未必能够例外。
  迄今而言,中医学史是中国医学史最重要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医学史的核心。而近百年来,恰恰中医学的命运和前途,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乃至广大社会公众所关注的国家大事,中医存废问题,几度成为学术争鸣和社会争议的焦点。中医学或被一些人高高地捧上天堂,或被另一些人重重地抛向地狱!体现了针锋相对而同属错误的两种中国医学史观,这就是厚古薄今的“中医超科学论”和崇西非中的“中医伪科学论”。
  刘力红先生所作的畅销中医书《思考中医》,堪称“中医超科学论”的代表作。
  刘先生为了证明中医学既不是“不具备理论结构的经验医学”,也不是“仅凭思考得出来的结果”,从而让人们认识到中医学“值得我们完全地去信受”,针对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关于“传统文化中缺少了实验”的观点,将佛、道教的“内证体验”与现代科学的“实验”揉合成“内证实验”这一新异术语,创造性地提出:内证实验完全是通过自身修炼来实现的一种能力,一旦具备了这一能力,就可以自在地进行各种有别于在机体之外进行的实验;中医关于人体结构的认识,是“内证实验”的结果,“内视返观就是典型的内证实验。具备这个内证能力,经络穴位都是看得见的东西”;中医关于药物的体内代谢和功能效用的认识,也是“内证实验”的结果,《胎胪药录》就是修炼成功的人进入“胎息”状态后,“在能够进行内证实验的条件下,对药物在体内运行作用过程的一个记录”;获得内证能力的最基本条件是“心明”、是“觉”、是“格物”——远离物欲。最终得出结论:中医经典理论是靠“内证实验加上理性思考”建立起来的;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典,能够“超越时空,超越时代,超越后世”。
  中医经典理论建立的基础问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中医学乃至传统文化的性质、价值、作用和生命力的总体评价。刘先生在对中医学的信仰和挚爱的驱使下,竟然完全否定了中医学的实践特征,抹煞了几千年来无数医生和患者在经验积累和理论概括方面的历史功绩,把整个中医学术体系拉向唯心主义的泥潭!所有真正懂得中医、热爱中医,而又有起码的历史常识和科学精神的人,都不可能容忍如此破坏中医学的形象,损毁中医学的声誉!
  刘先生在论证了中医经典理论建立的基础之后,又对经典的学术地位和现实意义特别加以强调,认为“尽管东汉以后,中医的著述汗牛充栋,尽管这浩如烟海的著述无一不自称是来自于经典,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无法替代经典,无法超越经典,甚至有时会成为我们认识经典内涵的障碍”。经典产生的时代,是高明医生最多的时代,是中医学发展的“制高点”,之后则出现了学术的断层,并一代一代地慢慢退化。可见,呈现在刘先生笔下的中医史,绝不是什么中医发展史,而是一部中医衰败史!
  就目前中医队伍的现状而言,强调学习经典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刘先生宣扬“就凭一本《内经》治病”的观点未免失当;为证明经典实用价值所列举的事例也过于离奇,如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病之在骨”、“其臭腐”的理论,指出“肾家的臭是腐,所以,凡属腐烂一类性质的病变都与肾相关”,进而解释棺木底板上长出的一种“腐臭最厉害”的东西可止骨癌之痛的道理。像这样树立学习经典的榜样,对中医经典的贬损,恐怕要在《灵素商兑》之上。   在必要的科学基础和文化土壤上产生的中医经典,是作者对先贤们实践经验和理性智慧的总结,可能达到了当时空前的高度,但仍为后世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任何理论体系都不可能登峰造极、穷尽真理。目前强调学习经典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中医教育中的地位确有必要,但如果把经典奉为教条,并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进行发挥,就有可能把指导实践的理论武器,变成宣扬个人观点的名品商标,在盲目地悠然自得之时,无情地扼杀进一步观察事实、探讨规律、总结经验、创新理论的智慧和勇气。
  医巫分立是医学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中医超科学论”者却忽视阴阳五行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含义,通过对阴阳五行的神化,夸大占卜星相、宗教玄谈与医学的联系,宣扬以先验的“形而上”体系预测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抹煞医学与术数、医生和风水相命先生的本质区别,把中医学描绘成了驳杂芜秽的玄而又玄之学!面对这种丑化中医的描述,除学识尚浅的青年学子可能感到有趣之外,广大业内外学人将会作何感想?中医大学的教授尚且如此,还值得倾听“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鸣中来自中医界的声音吗?
  在《思考中医》的表述中,饱含着贬低其他学术体系的情结,对诵读经典之外的中医学习和研究方法也多有微词。这种倾向同样见于外国朋友,如德国的曼·波克特博士在接受《科技中国》记者专访时说:“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不同医学体系的比较研究是应当提倡的,而比较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借他山之石,取他人之长,而不是比较出几个“最”字聊以自慰 。再者,使用“最”字时还是应当谨慎些,可能在语言学的某些方面,汉语比西语有更多难以把握的分寸。

作者: tengel    时间: 2008-9-19 12:2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简单说,《思考中医》所犯的毛病其实是国人著作时最常见的问题,随文衍义,信口开河,态度不严谨,以评书家的言语来讨论科技问题,即使有可取之处,也大多让人失去了信任。
作者: WagaBongoNow    时间: 2008-12-23 19:03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The following Credit Cards are for People with Bad Credit or Less than perfect credit.
[URL=http://www.info1a.cn - Bad Credit Instant Approval - APPLY ONLINE NOW![/URL -
See Ya!
作者: 安骥堂    时间: 2009-10-21 21:30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赵洪钧讲给你(刘力红)的话,我认为是轻语,忠言逆耳。我的话是:精心拜读了你的<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之后,我说的是:
欺我中华无人
骗我中华众民
乱我中华医道,坏我中华医途,伤我中华人民,误我中华后人。如无心而为者,尚可解矣;如有意而做者,实可诛之!不知此人如何为国所用,叹我中华无医也!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0-27 13:33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既然你这么一而再,再而三也追问刘,要人家一定要给你个答复,那好,我也追问你两个问题:
一。你在评《思》中说过佛书有“大乘起信论”“龙木眼论”等,请问你能不能找出《龙木眼论
》来给大家开开眼界?
二。为什么人家没病你非要开药给人家吃?你想要人家的宝宝先天残疾吗?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3958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10-29 00:22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阿吉——可怜的小野鸡,原来挑了几年赵先生“评思考”毛病,只挑了一个字。
完全瞎挑!
只要在雅虎等网页上一点搜索“龙木眼论”就出来了!
奉劝小野鸡们不要再提这种太愚蠢的问题——连捣乱的小把戏也算不上。

作者: 古墓厉影    时间: 2009-10-29 00:44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color=&#35;DC143C]董子竹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9-10-29 05:27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刘力红在《思考中医》里信口雌磺,被〝文化中医〞旗手邓铁涛看中,说明了当今中医危机之深重。
作者: 阿吉    时间: 2009-10-29 09:05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9/10/29 00:22am 发表的内容:
阿吉——可怜的小野鸡,原来挑了几年赵先生“评思考”毛病,只挑了一个字。
完全瞎挑!
只要在雅虎等网页上一点搜索“龙木眼论”就出来了!
奉劝小野鸡们不要再提这种太愚蠢的问题——连捣乱的小把戏也算不上。
在下无能,实在搜不出“龙木眼论”,也查《大藏经》,也没有,麻烦你搜出来给大家开开眼界吧,大家都等得急死了。
《评思考》浑身都是病,只不过我先挑一个大家看得出的毛病,治好这个再治其它的更严重的毛病,即先治表再治里。
作者: zhengyou    时间: 2009-10-30 09:45
标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4.1.“五行中,火是但见其用,无形可征的”这不是瞎说么。“无形”之意是什么呢?就是肉眼看不到的意思。而“火”恰好是最容易看到的。否则,南宁大火就没有人报警了。博士本人大概也要被火之用烧得焦头烂额时,才后悔不该说“火”无形。】

如果从中医的角度,说“火是但见其用,无形可征的”,并没有错耶。
若从社会范围的五行观念淹没中医的五行意义,可以说“火是但见其用,无形可征的”是错误。
就看出发点在哪儿。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