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6-1-2 17:55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缺点之一,是中医所说的病因太少。(古人不可能认识到维生素缺乏等营养不良因素、缺碘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化学因素和放射因素等物理因素,暂不讲)即便它们都是真正的病因,形成的疾病种类也很少。问题还不仅仅由于中医认识到的病因太少,更由于不能根据中医的病因学说,形成特定或准确的疾病概念。换言之,中医学不能以病因为准严格限定或区别疾病,外感方面尤其如此。

以外感六淫而言,按它们诊断,只能形成疾病的类概念。所以,伤寒、温病等所谓六气或六淫致病,都是类概念。尽管中医又分伤寒为中风、伤(中)寒,分温病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等等,它们仍然是类概念。彼此之间没有以病因区分的严格界限。一种“病”可因不同原因导致。如温疫的病因,若不取戾气说,而取时气说,则非时之六气都可引起温疫。反之,一种原因可导致多种病。如春温和暑温都是冬季所受寒邪引起。按病因辨病为中医所短,在外感方面,尤其如此。究其所以,乃由于中医对病因的认识不全面。中医治外感,不可能针对病因施治,道理在此。
  
病概念的不准确、不细密、不全面,使古人很为难。为多一些病种,又拿四时作为限定病种的因素。其实,四时不过是六淫的季节属性。作为另一套标准,又增加了多余的因素,进一步造成混乱。春温和风温在临床上很难区别。所以,连温病学家对这种命名方法也不满意。
至于情志原因,虽然有七情分别伤五脏的假说,却不能证实一种情志太过,就使人得一种病。实际上,中医也不是这样对情志病进行诊断和分类的。比如内伤病中最常见的气郁和气滞,不会只由于忧思或愤怒引起,也不仅表现为肝脾病。

况且,即便六淫七情足以各自限定一种疾病,中医病种也太少。

缺点之二,是六淫七情中都有多余的病因。

对此需要不厌其烦地多说几句,重点说明六淫只是四淫。

学过中医的都知道外感六淫。不知道是否有人怀疑过此说的科学性。我的看法是,六淫只是四淫,即寒暑燥湿。风和火都是多余的。乍一听拙见,不少人可能会感到不解。其实,只要有起码的自然和生活常识,就不会认为,环境气候的变化还会有火这个因素。火和暑并存,理性不能接受(烧伤除外——这时“火”属于不内外因)。与寒相对的只是热,热改为暑无不可。添上火就是蛇足。多了一个不应有的因素,只能造成混乱。至于风,几乎每天都要刮,所以,当代天气预报每天要报。其实,风就包括在寒冷之中。或问:风不是也影响热燥湿吗?不错。在天气变化中,风可以改变寒热燥湿每一个要素。正因为如此,风本身更不能
作为特殊病因。为深入说明这一点,先引一段我过去的看法。

“读者久已习惯外感六淫说,其实,六淫中不仅风是多余的,暑与火也应合并为热(或者火归于暑)。所谓风、寒、暑、湿、燥、火,实际只是寒暑(热)燥湿四因,即温度和湿度异常变化。中医论外因,不考虑微生物,环境气候影响于人体者只有温度和湿度。温度异常即寒和暑,湿度异常即燥和湿。《伤寒论》主要讨论温度异常、特别是温度突然下降——寒对人体的损害。

风几乎与寒并列,有深远的历史认识根源。气候因素中,除阴晴雨雪外,最便于耳目和体表感知的便是风,而且比阴晴雨雪还要常见,因而,风曾被视为最重要的病因。从当代高度认识风使人得病,不过是因其使空气流动而使人感到凉爽或寒冷(对湿度亦有影响)。即实际上还是寒——环境或人体局部温度突然降低,导致人体机能紊乱。

古人很难说清这一点。仲景大约已经认识到风不宜与寒并列,但不很彻底。寒热燥湿(过度或突变)均能使人得病,其中因寒得病者最多。仲景书名《伤寒论》,用意很清楚。”(《伤寒论新解》111—112页)

总之,六淫中不剔除风和火,中医外感体系无论如何也理不通顺。

拿伤寒来说,太阳病分中风与伤寒。实际上,中风是表虚,伤寒是表实。不能说表虚是中风的缘故,因为虚不是由邪气决定的,而是由正气决定的。不能说中风表必虚,中寒表必实。即便在表可以这样说,也不能说凡六经虚证都是风邪直中,因为寒邪直中三阴大多属虚(正夺才能直中)。况且,若虚实由邪气决定,则凡直中的六经实证都是伤寒,虚证都是中风。这样,就要彻底推翻《伤寒论》。尽管也有不少古人指出过,中风与伤寒不可凿分,但是,至今伤寒学家理不清风寒,还说中风与伤寒是两种不同的病因所致。所以,本讲不厌其烦地说明,为什么外感六淫只是寒暑(热)燥湿四因。

空气流动——风,虽然可改变寒热燥湿任何一方,但是,寒风只能从寒处来,热风只能从热处来,如此类推。其实,无论风从何处来,暗含之义都是寒。

风暗含之义是寒,由生活常识便可说清。大热天有风便凉快。原始人就应该知道(其实动物就知道),太热时找风凉处。很可能他们会用原始的、取之自然的扇子。现在有了电扇,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吹电扇过久,会受凉感冒或引起局部酸痛,关节炎,甚至突然死亡。为什么?就是因为大环境(天刮风时)或小环境(吹风扇时)的风都造成人体快速散热。结果等于受寒。故人体全身受风,就是全身受寒,局部受风,就是局部受寒。更因为人会出汗,吹风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体温下降就更明显、更突然。人体不能适应这种突然变化,就会得病。为什么风会引起人体快速散热呢?除了空气流动本身会带走热量外,当人体有汗,特别是汗多时,由于空气快速流动,使汗液快速蒸发,会更快地带走热量。这就是物理学上说的蒸发生冷。

如果一经点出蒸发生冷和空气流动会加速热量散失,读者就明白了风寒原本一因,说那么多生活常识便为多余。由于对风的误解根深蒂固,笔者只好不厌其烦。

火与暑应统一于热,或者火热统一于暑,上文已讲过,很好理解,不再多说。

伤寒的病因统一于寒(这里取狭义伤寒说),温病的问题就好说清。

如果不考虑戾气,温病的病因还是不出六淫。传统理论认为,伏邪也是寒邪侵入。那么,温病的病因也是寒热燥湿。于是,风温、春温(古人也认为二者相同)就都可剔除,它们是没有必要的病名。暑温、冬温亦无必要保留。只有湿温和秋燥(秋字也是多余)是必要的。
古人说不清这一点,说燥为阴邪而近于寒。这是违背生活常识的。谁不知道要保持干燥要靠火热呢?问题在于温病家一定要把燥和秋联系起来,而秋季是天要逐渐冷了。其实,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春天最干燥,在南方的多数地区也是这样。

七情病因说,是为了迁就儒家经典,必然与从五行来的五脏不能一一对应。况且,即便对应,也不能作为内伤病诊断命名的依据。至于人类情志到底有多少种,不良心理状态是否有致病的特异性,则需要严密的观察和实验研究。

病因太少的结果,一方面是没有以病因为准的精确的“病”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其它因素用来命名疾病。如五迟、七极、五萎、百合等,均无确切含义。还有的疾病命名或分类到繁琐的程度,如疳积可以有二十多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倒弄得非常混乱。其中也有略有意义的,如疟疾分为寒疟、温疟、疸疟、疟母等,其实,这是中医说的“证”。即虐疾有不同的“证”。
作者: gonmai    时间: 2006-1-2 18:12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1/02 06:35pm 第 1 次编辑]

中医确是在类一分类病因。以类一概念分类病因,以证的存在为原始起点逆溯病因正是中医特色的体现。
作者: 瞽者    时间: 2006-1-2 18:29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林黛王多愁多病的身,病秧子一样的美人,正是林黛玉特色的体现。但我认为,作为林黛玉,她本人还是希望没有病,有一个好身体。至于看官们喜欢这样的病美人,那是他的自由。
作者: 顺气丸    时间: 2006-1-3 17:01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中医的病因是少,可是又有几人能真正识别?
西医的病因多多,难道就能人人皆火眼金睛?
作者: 陈鑫剑    时间: 2006-1-3 18:03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缺点”的由来之一——《泥古守旧阻发展》
在几百年间,元素由一开始的60来个,发展到了一百多个。短短的几年来,流感病毒就更迭变换了好几代。
任一生物都在不断进化,各门科技都在不断发展!唯有中医界------
1884年开始,中国因军事科技《泥古守旧阻发展》的落后状态,受到西方列强抢掠包括文物在内的财富和类如《火烧圆明园》》的破坏。
今天,中医日趋西化明明是1884年开始,西方列强搞文化侵略、将《经络学》破坏为“隐性组织”的后遗恶果延续;偏有一些人就要继续坚持《泥古守旧阻发展》,还夜郎自大的说古中医学是“到顶了、现人再学也只能学得其中一部分”的医学------继续抑制中医的发展。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6-1-3 18:44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6/01/03 06:45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1/02 05:55pm 发表的内容:
缺点之一,是中医所说的病因太少。(古人不可能认识到维生素缺乏等营养不良因素、缺碘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化学因素和放射因素等物理因素,暂不讲)
赵洪钧先生的大做,大致看上面一句,就出自中西结合之手,没有深入探讨的价值。
古人不可能认识到维生素缺乏等营养不良因素、缺碘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化学因素。
五积散:古人统统定义在“虚证”的范围之内。
放射因素等物理因素
五积散:古人统统定义“毒”的范围之内。
后面没有看的价值。


作者: 瞽者    时间: 2006-1-3 18:51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其实现代科学现代哲学更绝,统统都可以定义在“物质”的范围之内。人生也好,死也好,都是物质。医生没有存在的价值,中医更没有存在的价值。
作者: 伯龙    时间: 2006-1-4 21:31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诸位都没有发现赵老的问题,也就难怪遭人批评!因为几千年来,我们都错误地理解了“六气”!在此看来有必要澄清,也免被人钻空子。
   六气,人体与自然是一样的,过则为六淫。实际上就是气象三要素,寒与暑为温度,燥与湿是湿度,这没有疑义。问题就出在风与火上面了!实际上两者指气压!风是指“低压”,而火则指“高压”,自然气象为“气压”,人体则有气压,也有“渗透压”,所以疮疡肿毒(其中属于“火”者)疼痛,西医则说局部渗透压高。气郁结而疼痛则为局部气压高,等等。当然引起疼痛未必都是“火”,但是“暑”(通常言“热”)则必然不痛,有痛必夹火或风或寒,湿则重。
   燥湿相济则润,寒热相当则温,风火相摩则平,如是则安矣!
   如此  有悖  “传统”,虽是好心,恐怕也会当成驴肝肺!
作者: 歧黄后辈    时间: 2006-1-4 21:59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中医的病因是少,可是又有几人能真正识别?
西医的病因多多,难道就能人人皆火眼金睛?
一记响亮耳光!!!!!!!!!!!!!!
作者: 古水流    时间: 2006-1-15 12:56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既然现代化是不可逆转,何不就让它早些来到论坛。基于这一出发点,重读这些贴,霎时毛塞顿开。篇篇好文,怎能不顶起重读。
作者: 11    时间: 2006-5-13 19:33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6/01/03 06:44pm 发表的内容:
赵洪钧先生的大做,大致看上面一句,就出自中西结合之手,没有深入探讨的价值。
古人不可能认识到维生素缺乏等营养不良因素、缺碘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化学因素。
五积散:古人统统定义在“虚证”的范围之内。
放射 ...
同感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3 21:13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中西医结合”这几个字呢?
我看这是害怕西医又不懂西医。如果把西医视作对手,最好的选择是知己知彼。
否则就都成了刘力红。
作者: 11    时间: 2006-5-13 21:25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3 09:13pm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中西医结合”这几个字呢?
我看这是害怕西医又不懂西医。如果把西医视作对手,最好的选择是知己知彼。
否则就都成了刘力红。
西医是不成熟的理论
以西医不成熟的理论看中医,会有什么结果?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5-14 09:57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中医成熟到了刘力红那样的程度了呢,还是成熟到邓教授那样的程度了呢?
——都是愚昧的程度,也都有点邪气。
作者: 老山羊    时间: 2006-5-14 10:05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4 09:57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成熟到了刘力红那样的程度了呢,还是成熟到邓教授那样的程度了呢?
——都是愚昧的程度,也都有点邪气。
愚昧与邪气???
哈哈,境由心生!!!
作者: 11    时间: 2006-5-14 11:21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4 09:57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成熟到了刘力红那样的程度了呢,还是成熟到邓教授那样的程度了呢?
——都是愚昧的程度,也都有点邪气。
心态决定了你的视野
作者: loushaokun    时间: 2006-10-23 21:32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中医不注重研究原始病因,通过审证求因,来逆溯发病学的原因。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6-10-23 23:31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loushaokun 先生难道希望中医找出现代医学的致病因子吗?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10-24 12:39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中医不怕中西医结合,就怕那些不懂中医、歪曲中医理论知识,又时时拿中医学为“门面”作“踏板”的人!
——从而严重歪曲、破坏、践踏、误导正确的中医学理论知识。
——这些人比正面反对中医的人更可恶!
——因会导致现代中医的内乱与分裂。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10-24 12:42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10/24 00:39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不怕中西医结合,就怕那些不懂中医、歪曲中医理论知识,又时时拿中医学为“门面”作“踏板”的人!
——从而严重歪曲、破坏、践踏、误导正确的中医学理论知识。
——这些人比正面反对中医的人更可恶!
 ...
——这些人专以歪曲中医理论知识,再批中医理论知识,后得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这就是这些人的手段本质。
作者: zajian    时间: 2006-10-24 12:49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古人不可能认识到维生素缺乏等营养不良因素、缺碘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化学因素和放射因素等物理因素,暂不讲)
人体营养学是以维生素来衡量——简直笑话!
在本论坛就有一位16岁因营养跟不上,导致晕倒。就是补维生素所致。而来论坛求助。
——这就是不完善的西医理论知识变相害人的事实!今天反过来歪曲中医理论。这是什么道理?
作者: 逸湘    时间: 2006-10-24 16:50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西方已有人認同七情致病之說
身為中醫者又有幾人真搞懂
又能應用在治病上

作者: 炎黄子孙    时间: 2006-10-25 06:25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6/05/14 09:57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成熟到了刘力红那样的程度了呢,还是成熟到邓教授那样的程度了呢?
——都是愚昧的程度,也都有点邪气。





中华民族医学,根在民间!!!!!!!!!
作者: 炎黄子孙    时间: 2006-10-25 06:33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测验血压、血糖、透视等科学仪器,的确可以帮助中医三个手指头的诊断透明度,但治疗三大杀手病,但仍然只有中国中医学才能取得成功,
这是西医永远都-------望尘莫及--------的!

作者: 丐天力    时间: 2006-10-26 22:42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中医讲究中庸平衡,现在看来两极分化者大有人在。
个人感觉:中医之辨证,西医之诊断,宏观察之,微观明之,两者结合,可解惑,可答疑,成竹在胸,效若桴鼓。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6-10-27 10:09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按:下面是赵洪钧修改此文后增加的两句话:
假如中医说的病因是真正的病因而且很好治——按直觉理解确实不难治,如治寒以热,治湿以燥,治忧以喜——一因只需一方或一药足矣。那么,内外因共13个,只需13味药或13个方子。况且,六淫实则四淫、七情实则五情,如此则9方已足,学中医会非常容易。可惜古今医家造出了大约10万个方子。
作者: dqopb    时间: 2008-1-22 09:05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下面引用由伯龙2006/01/04 09:31pm 发表的内容:
诸位都没有发现赵老的问题,也就难怪遭人批评!因为几千年来,我们都错误地理解了“六气”!在此看来有必要澄清,也免被人钻空子。
   六气,人体与自然是一样的,过则为六淫。实际上就是气象三要素,寒与暑为温 ...
这个有创意。但若说风邪是低压“过”了而成的“淫”似乎有些牵强?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8-1-22 20:31
标题: [转帖]中医病因学的缺点——赵洪钧
不知所云。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