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叶天士治疟母三案 [打印本页]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2-2 13:14
标题: 叶天士治疟母三案
叶天士治疟母三案;
顾,左胁有疟母,乃气血教结之故。治宜通络。
鳖甲、桃仁、金铃子、牡蛎、丹皮、夏枯草。
吴二四,疟反复,左胁疟母。
生鳖甲、生牡蛎、炒桃仁、当归须、炒延胡、柴胡梢、桂枝木、炒楂肉、青皮。
某,夏秋湿热疟痢,正虚邪留,混入血络,结成癥瘕疟母。夫湿气热气本属无形,医治非法,血脉蕴邪,故寒热间发。仲景立法,务在缓攻,急则为中满,慎之!兼服鳖甲煎丸。
知母、草果、半夏、黄芩、乌梅、生姜。
秋露水煎。
以上见《临证指南医案••卷六•疟》。
有谁见过、特别是治过疟母吗?
疟母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满足叶天士之说吗?
叶天士的治法有效吗?
有无更好的方法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09-2-2 14:47
标题: 叶天士治疟母三案
下面引用由代肖言2009/02/02 01:14pm 发表的内容:
疟母是怎么回事呢?
叶天士的治法有效吗?
有无更好的方法呢?
见于左胁,似为脾肿大,现代医学中,脾肿大可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疟疾、血吸虫,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如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现代医学治疗脾肿大,除了对病因进行特异性的治疗,对脾肿大本身似亦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巨大的,已对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可以手术治疗。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2-3 09:34
标题: 叶天士治疟母三案
疟母就是脾肿大是肯定的。
谢谢南京陈斌先生的认真跟贴。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2-3 09:53
标题: 叶天士治疟母三案
由于疾病谱的变化,不可能要求50岁以下的同行见过疟疾,更不能要求他们见过疟母。如果在北方工作,就更不可能见过。如果在南方——特别是两广、海南、云贵川——又做传染病防治,不少人应该见过。
以下是赵洪钧先生在《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中的一段论述,供参考。
今后,人类也许再也不会目睹大疫之后,赤地千里,横尸百万、城廓空虚,田园荒芜的景象了。当代人类平均寿命普遍提高主要归功于热病学进步。
若问,热病学如此造福人类的原因何在?今敢断言,并非由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任何特效疗法的发明与推广,均不可能阻止热病流行,更不能使之消灭。欲消灭某种热病,必先有特效预防手段的发明,而后实行社会化的预防。推而广之,这一结论亦适于一切流行病。当然,某些特效疗法本身,亦可兼做预防手段,不赘述。
欲说明这一结论,不必证以世界医学史,中医热病学史即足为据。
先举疟疾为例。
自《内经》时代,中医对其症状观察已甚详,几不亚于当代普通医生的经验。发明较可靠的疗法不晚于汉末。然而,此病始终为中国大害,故综合性方书无不视为大病而专章论述。金人张子和《儒门事亲》说:“余亲见泰和六年丙寅(公元1206年)征南师旅大举,至明年军回,是岁瘴疬杀人,莫知其数。昏瞀懊憹,十死八九……次岁疟病大作,侯王官吏,上下皆病,轻者旬月,甚者弥年。”(张更生点校 《儒门事亲•卷一》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第1版 17页)古人每谪守云贵或用兵于西南,必先顾虑疟疾伤人,不仅金代为然。无论伤寒学家、温病学家均重视此病,而终于治不胜治。至解放初,此病仍在20余省、市、自治区流行。一般年份,估计发病5千万人。因预防不力,七十年代初,黄淮平原和江汉平原仍发生大面积暴发流行。1973年,苏、鲁、鄂、豫、皖五省发病1,298万人。目前,此五省发病人数约占全国发病总数的80%,以往流行猖獗的云贵两广等省,因预防有力,反近消灭。我们对消灭此病大可乐观。

作者: 代肖言    时间: 2009-2-3 09:54
标题: 叶天士治疟母三案
人类疾病谱为什么发生了大变化呢?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