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1.全身性水肿
(1)心脏疾病 风湿病、高血压病、梅毒等各种病因及瓣膜、心肌等各种病变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
(2)肾脏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衰竭期、肾动脉硬化症、肾小管病变等。
(3)肝脏性疾病 肝硬化、肝坏死、肝癌、急性肝炎等。
(4)营养性因素 ①原发性食物摄入不足,见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如严重灾荒)所致的饥饿;②继发性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多种病理情况,如继发性摄食不足(神经性厌食、严重疾病时的食欲缺乏、胃肠疾患、妊娠呕吐、口腔疾患等);消化吸收障碍(消化液不足,肠道蠕动亢进等);排泄或丢失过多(大面积烧伤和渗出、急性或慢性失血等)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受损、严重弥漫性肝疾患等。
(5)妊娠因素 妊娠后半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6)内分泌疾病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分泌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7)特发性因素 该型水肿为一种原因未明或原因尚未确定的(原因可能一种以上)综合征,多见于妇女,往往与月经的周期性有关。
(8)结缔组织病所致水肿 常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2.局部性水肿
(1)淋巴性 原发性淋巴性水肿,如先天性淋巴性水肿、早发性淋巴性水肿;继发性淋巴性水肿,如肿瘤、感染、外科手术、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
(2)静脉阻塞性 肿瘤压迫或肿瘤转移、局部炎症、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可分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其他静脉阻塞。
(3)炎症性 为最常见的局部水肿。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等。
(4)变态反应性 荨麻疹,血清病以及食物、药物等的过敏反应等。
(5)血管神经性 属变态反应或神经源性,可因昆虫、机械刺激、温热环境或感情激动而诱发。部分病例与遗传有关。
检查
根据引起水肿原因不同,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也不尽相同。临床常见的水肿往往由于一些重要的系统或器官的疾病所引起,故除水肿的一般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针对其原发病进行检查,以确定水肿的治疗和估计水肿的预后。对于全身性水肿的患者一般应考虑进行下列的实验室检查。
1.血浆总蛋白与白蛋白的测定
如血浆总蛋白低于55克/升或白蛋白低于23克/升,表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其中白蛋白的降低尤为重要,当降低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血浆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及营养不良。
2.尿检查与肾功能试验
有全身性水肿时应检查尿内是否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如无蛋白尿很可能水肿不是由心脏或肾脏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常有轻度或中度蛋白尿,而持久性重度蛋白尿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征。持久性蛋白尿,尿中红细胞与管型增多,伴有肾功能明显减退者常提示水肿为肾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虽亦可有上述表现,但尿检查和肾功能的改变在程度上一般都比较轻。与水肿有关的肾功能试验,常选用酚磺酞亦称酚红试验、尿浓缩和稀释试验、尿素廓清试验等,可检测肾脏的排泄功能。
3.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如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者即为贫血,应考虑此水肿可能与慢性肾脏病有关。
4.计算水和钠盐的每日摄入量和排出量
计算每日水和钠盐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必要时测定血浆氯化钠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水、盐的潴留情况。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治疗
由于引起水肿的原因非常多,每一种病因所引起的水肿期治疗各不相同,无法有统一的治疗方法。但根本原则都是:根据病因情况对症治疗。治疗病因、消除水肿、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比如心源性水肿,一旦诊断明确,应该治疗心衰(利尿、扩血管、强心等),心衰控制好后,水肿自然消退;肝源性水肿,若为乙肝引起肝硬化导致,则大部分是低蛋白血症的水肿,这时候需要抗肝硬化治疗,比如乙肝抗病毒治疗、护肝、营养支持、治疗腹水等;肾源性水肿原因也较多,主要还是对因治疗,若为肾病,则可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肾病被控制后,水肿自然消退。其余病因所导致的水肿,都遵循治疗原发疾病、维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