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30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11-5 08:39
标题: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30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8 23:44 编辑
第30条
【原文】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词解】
阳前通:前,《说文解字》云:“前,齐断也。古假借作剪。”前通,即断绝流通之意。
大气:指宗气。
【释义】
脾胃虚寒,
故趺阳脉微而迟;脾阳虚不主四肢,故手足逆冷;脾胃虚寒,营卫无源,血寒而少,故寸口脉迟而涩;脾阳虚而血少,荣卫不利,寒积于中焦不散,
故腹满肠鸣若肠实便燥则有矢气
;今荣卫老损俱甚,寒气传于下焦膀胱,又气虚不能收涩,故
遗尿
;阴寒积于下焦,阳气断绝不通,故身冷;阴血失于流通,故
骨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
本条所论气寒则凝而不通,而脾胃虚寒则荣卫不利;中焦寒气转甚,可传于下焦,传于肌肉、骨节。治疗原则是以温通阳气,补益阴血为宜,使阴阳相得,其气乃行,
水谷精微之气充实于胸中,名曰大气,大气一转,留于全身,其阴寒之气可以消散,故气分病可愈。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气分病的病机和脉证。
【参考】
[按语] 原文“前通”,有学者据《广韵》“前,先也”作解,认为“阳前通”和“阴前通”,即指营卫失调、不能谐行之义,可参。
本条指出气分病是由阳气衰弱,大气不转所致,与水肿的形成,同出一源,唯在证候上有胀与肿、无形与有形之别。两者亦可互相影响和转化,如水病多兼气胀,而气病亦可转为水病。
[临床应用]
本条所述气分病调营卫、转大气的治法,
不仅适用于水肿病,其他如血痹、虚劳、胸痹等病,亦常采取这种治汉。“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为其理论依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09-11-5 08:41
标题: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30条
气与水之间的关系!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29 07:4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9 01:03 编辑
名曰气分。水气病分为气分、水分、血分。
本条所述气分病调营卫、转大气的治法,不仅适用于水肿病,其他如血痹、虚劳、胸痹等病,亦常采取这种治汉。“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为其理论依据。
水气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病理产物。相对而言,水气病中的“气分”是指无形的水气;其“水分”是指可见的、有形水液;其“血分”是指由于血瘀引起脏腑疾病而后引发的水气病,即先有血瘀,后有水气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9-12-29 09:17
本条指出气分病是由阳气衰弱,大气不转所致,与水肿的形成,同出一源,唯在证候上有胀与肿、无形与有形之别。两者亦可互相影响和转化,如水病多兼气胀,而气病亦可转为水病。
========================================================
这一条脾肾阳虚,大气不转,引起腹胀、矢气,小便溺,这是脏腑病的表现;水气病的形成也是由于大气不转,脾肾阳虚水停心下,大气一转,有形的水气、水肿也可以消除。与31条相接,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