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打印本页]

作者: 千古医帝    时间: 2009-6-19 16:13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世界卫生大会日前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这是世卫组织通过的第一个敦促会员国全面发展传统医学的决议,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决议由我国发起,也是我国第一次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起的决议案,一经提出便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响应。
    尽管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西医并重的医学发展模式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未能有效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调研时发现,他小时候用的几毛钱的伤湿止痛膏,现在已买不到了。北京中医院原先治疗皮肤病的院内治剂有好几百种,现在只有几十种。
    事实上,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中医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我国明确将其定性为“医学科学”。中医药属于东方医学,西医药属于西方医学,对疾病看法不同,治疗理念各异。但在当今社会,西方医学占据主流,有些人想当然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自然会质疑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最初他们攻击中医的“科学性”,到后来质疑中药的“安全性”,最后甚至提出“废除中医”。这些错误的认识,人为地给中医药发展制造了障碍,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对这些错误认识,必须予以纠正。
    中医药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很多,政策“瓶颈”首当其冲。各部门在出台有关中医药的政策文件时,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中医药的特点和规律,背离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在客观上形成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瓶颈。
    世卫组织通过的决议启示我们,传统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在世界上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各国还将“进一步发展传统医学,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系统”。而此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中医药事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毛泽东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各级政府部门作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时,要对照《若干意见》,出台具体的扶持办法,破除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瓶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古老的中医药在新世纪开出新花,继续惠及中华民族及至整个人类的发展。(王君平)
2009-06-19 00:20:1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假部长    时间: 2009-6-19 18:21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为《人民日报》的远见卓识,为中共党喉舌“导帅”“继续惠及中华民族及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叫好!
只要能对生态中医里的勤奋及其无私奉献“放生”,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必能老树发新华……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9-6-19 18:23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中医今天的危机在中医内部:不争气、不与现代社会接轨。
作者: 南医    时间: 2009-6-19 18:35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作者: luoyu520    时间: 2009-6-19 19:33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理论体系的不同和技术的合理吸收是中医对西医的认识及相处关系
作者: 乌蜀山人    时间: 2009-6-19 20:23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国务院好政策虽已出台,但是到地方的具体政策还是空白,前几天拿到资格证书,一问,个体开业还不知啥时候能成现实,真正是春风难度玉门关
作者: 千古医帝    时间: 2009-6-20 05:34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大家都讲得是现实中中医药存在的弊端啊。为什么政府高管就······
作者: 萧铁    时间: 2009-6-20 06:20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如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 ...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调研时发现,他小时候用的几毛钱的伤湿止痛膏,现在已买不到了。北京中医院原先治疗皮肤病的院内治剂有好几百种,现在只有几十种。】

把治疗皮肤病的治剂由好几百种变到只有几十种例举成中医药萎缩的证据, 不知这是丁副市长的原意还是人民日报这位王先生的意思? 也不知这丁副市长如何得知原来有好几百种皮肤病的治剂. 难道原先几百种里面没有留下来的就都是好药? 如果光是皮肤病就要有几百种治剂还得加上新药, 一个医院把所有各种病的药加起来岂不至少有几万种? 那一个医院/医生受得了?

其实问题的核心很简单: 现在治病的药(不管是皮肤病还是其他病)是不是比以前更好更省, 如果"省"不是用绝对值衡量, 那我感觉也不一定比以前倒退. 如果进步的指标不是用治剖数目的多少来衡量, 那为什么把它拿来说事?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09-6-20 06:38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楼主和各位不要满足于〝传统〞的中医学,要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把祖先的智慧提升上自然科学的高度,让世人和科学界认识中医学是现代意义上的整体和个体医学的最佳思维和实践操作之模式,是西医-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无可取代的临床医学体系。
     只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价值上的认识,才能使中医学迎来新生。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09-6-20 06:47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大家都讲得是现实中中医药存在的弊端啊。为什么政府高管就······
   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政策是出台了,还得领导干部去贯彻执行,关键是谁去监管。
作者: 千古医帝    时间: 2009-6-20 07:09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对······
作者: 假部长    时间: 2009-6-20 07:24
标题: 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在我国由“传统中医”、“西医”以及“中西结合”医疗模式框架,己为未来“医药”在为人民健康亊业腾达,搭起了牢不可破的平台。对以往过去里的茫然,现今己基本上水落石出。
由坚持传统,行自我不断完美完善的“民族医药”,以它自身強壮的民族文化知识底蕴,正展露茁壮顽強的生命力,面对时代的挑战,它在应需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一支由民间自发抅建的民兵医疗后备役团队正在形成……
我国的“西医”,担承国民医疗健康主体实力上,在“共和国”建国六十年行程里功不可漠。
一支模拟传统接受时代主体投入的特殊团队,“中西结合”队伍,必然会在“创新”上,对旧医形成的改造易新,也将在“事实疗效”面前,迥避不了与“传统中医”以及“西方现代医学”(西医)的不足,展示在公平竟技台前。
三支行伍究竟谁能得到民众的认可,这也由不得人为自性揣测,在事实面前,谁能以“简便验廉”解决十三亿人口大国健康需求,谁就是竞技的“胜利者”。
日前人们看到了这“三支团认”,正在步入“和谐”手拉手……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