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7 20:53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开白
三多者,多读书,多临证,多思考之谓也.一冷者, 冷板凳之谓.以之名堂,警己也,示人也.诚
事国医者,欲立足当今而做铁杆 ,非此无捷径可攀.且有标准:三多,终一生之事,须持之以恒.一
冷,要有十年之志.此绝非妄语吓君,亦逾知命叟之感.夫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之欲,亦不
欲强之于人.可以一笑哂之,是为开白小序。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7日 08:54p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1】
<1>
古人作学问,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见识也.万卷书,颇吓人,且古今典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如扁舟入海,茫茫莫知其径,故有书目之学诞.开书目,要看站在何等层次,高点要求,由博返约,先开眼界,立方法.再回本专业返约.国医为国学丛中奇葩,今下国学热起,何种典籍代表国学?纷纭其说.愚意习国医者,六经<易>览,兼及<诗>,长藻饰.四书,<语><孟>须览.诸子百家,<吕览><淮南><庄><列>须览.而<老子>尤常咏诵.览,非精读.他如<山海><水经>,也不妨一阅.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7日 08:55p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2】
廿五史中,历代经籍,艺文志,应泛览,四库总目提要,手头必备.现代有华东师大版<智者阅读>一种,黄秀文编,网罗中外名报名刊名家之推荐书目,其中国学部分,可醒君目.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22日 01:40am
时添加 -=-=-=-=-
补白:近日街上红火,老渔独坐冷凳,敲打字盘,开了些书目,陆续登坛,请搜<勤斋藏书书目>,谨告!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7 21:01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3】
<3>
古典小说中,<红楼梦<镜花缘><西游记><老残游记>等等皆有涉医之笔,红楼中涉医描写291处,五万余字,病症百余种,方剂40余个,完整病案十余例.<西游记>有多种读法,李安纲教授认为,可从儒,佛,道,医<内丹>,四个角度去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7日 09:02p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4】
<4>
无事亦喜去书店,书摊,自谓:细雨无尘,书肆闲适.六年前,见一<银元时代生活史>,记忆中作者陈存仁是民国医家,为何......,粗粗一翻,<事章太炎以师礼>,<抗争后中医不毁>,<药王庙遭遇离奇><谢利恒师请回忆>.......这不是一部民国中医史吗?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7 21:04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07 09:16pm 第 6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5】
【5】
王太仆援易经以注素问,悠悠,已越千余年.今朝,周楣声撷<素><难>以阐<黄庭>.书名<黄庭经医疏>,亦一趣事.周老为皖中医界名宿.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7日 09:05p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6】
【6】
【6】
地灵人杰,苏州名重天下,历史悠久,风物清嘉.园林古宅幽深,小桥流水迷人,昆曲评弹,江南丝竹,吴门书画,蔚然大观.勿忘"吴中名医甲天下".温病学说,诞生吴中.薛雪,灵胎,故苏儒医,二薛(铠己)沧州,吴下御医,曹仁伯作琉球百问,唐大烈辑吴医汇讲.雷允上是国药名号,六神丸为华夏灵丹....
能不仪苏州?
[c
三多一冷堂闲话【7】
世俗间,大课堂,三十年前遇一耍蛇人摊边讲演,言蛇有二毒,一名风毒,一名火毒,风毒为神经毒,火毒为血液毒.中神经毒者抽风,中血液毒者出血.言简意清,颇洽医理.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7日 09:08p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8】
历代医家,多有于文人过从甚密的,闲时偶翻<吕留良年谱>忽见有与高鼓峰诗交甚深,翻<随园诗话>,中有与薛一瓢诊交事,翻喻嘉言医著,见有大文士钱谦益两篇大序,妙哉,........据说,张氏医通原有朱彝尊序,出版时给删除了.
三多一冷堂闲话【9】
医与文契,颇利普及,并增理趣,且兼驱睡,早年沪上柯雪帆<医林掇英>一经连载,一时洛阳纸贵,近又有<小说中医>,<中药演义>,<仲景传知录>等,洋洋洒洒,蔚然可观.
三多一冷堂闲话[10]
国医人才,精粹何在?本不在高楼大厦宏堂伟筑之内,本不在贵衔显纱洋帽桂冠之下.多在荒村陂社三,五村夫野老寒屋茅舍之间,多在素心淡泊寡欲少荤闲鹿云鹤群中.道法自然,天人和谐,绿树清溪,自出天籁。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8 08:35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08 08:37a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11】
学业,事业之成功,饶宗老讲四条:氛围,天赋,机缘,神力.愚意常人难造,难获,难遇,难达.罗隐诗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8日 08:37am
时添加 -=-=-=-=-
[/col
三多一冷堂闲话【12】
一个人花费一生的时间用来观测,研究“虫子”,且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后被一版再版,译成五十多种文字,一百年后还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奇迹创造者j.h.法布尔,法国著名博物学家,文学家。(1823--1914)名著《昆虫记》。学国医的同仁,不妨读一读这本百年洋书。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08-2-8 10:37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烟波之中,闲情逸致,款款道来,羡煞我辈庸庸碌碌之凡夫俗子也。何日脱去俗务,能与先生清茗谈麈于竹林溪流哉!
作者:
南阳布衣
时间:
2008-2-8 16:37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10条颇有同感,作学问须有此雅兴,热中人不足与论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8 19:07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海内多知己,天涯若比邻,共举岐黄业,勿浣喜泪襟.
录旧诗几行以谢论坛诸公 渔翁谨呈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8 20:10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08 08:17pm 第 2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13](民43)
晚清民国,社会谴责小说盛行,前几年得花山文艺社版<最近社会秘密史>陆士谔著.早闻陆氏通医,此书为章回体,少涉医."肝风灭火"一节,可见诙谐玩世一斑.何绍奇曾评陆的文字如"不系之舟",是对其医话<国医新话>而说,且遗憾没有读他的小说.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8日 08:13p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14](民44)
花山文艺版<最新社会秘密史>后还载一社会小说<医界现形记>亦章回体,且专针医界之弊,文笔不逊士谔,作者名郁闻尧,名颇生,<中医人物词典>未收.后偶翻新版<张聿青医案>至39页湿温案按语中,有"....复诊由门下郁闻尧代去....郁世兄回禀云",之载.郁竟是乃修先生高徒.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2/7 17:16 编辑 ]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9 07:22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09 07:26a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15] [民37]
朱进忠老<中医临证经验方法>一书早出,时朱翁尚在世,曾赠诗一首,老人压其玻璃板下.读其书,知其阅人广,临证丰,见病多,思维敏锐,美中不足,语言或拖沓,,述病有陈士铎风,而陈之陈套,为文论病差景岳,喻昌,修园,坤载诸贤一截,故此亦白璧微瑕.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9 07:25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09 07:38a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15] [民37]
朱进忠老<中医临证经验方法>一书早出,时朱翁尚在世,曾赠诗一首,老人压其玻璃板下.读其书,知其阅人广,临证丰,见病多,思维敏锐,美中不足,语言或拖沓,,述病有陈士铎风,而陈之陈套,为文论病差景岳,喻昌,修园,坤载诸贤一截,故此亦白璧微瑕.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9日 07:28am
时添加 -=-=-=-=-
附赠诗:题朱进忠老<中医临证经验和方法>并赠耿老全达
二十年前识朱公,辨证珠玑蕴怀中,
貌清身颀医一儒,把脉生风惊诸生.
甲申年夏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9日 07:49am
时添加 -=-=-=-=-
丁亥冬,理旧稿并注:此诗写毕,奉送耿老,后专程送百里之隔的朱老并州诊所,朱老阅毕,压于其诊桌玻璃板下.今朱老已仙逝年余,重拾此稿,不胜惆怅!!!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9 08:00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09 08:03a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16](民14)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季羡林著
评介:国学界盛传南绕*,北季,此乃北季晚年反思大作.题目就是核心观点.读了你就腰硬许多,比吃姜附强百倍.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9日 08:02am
时添加 -=-=-=-=-
注:饶宗颐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9 18:12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 [17] [民46]
华夏民间医苑,历来藏龙卧虎,如有宋一代,宋宁宗(1168--1224)患"淋",民间高手孙琳应召入宫,以蒸饼,大蒜,豆豉三物捣丸内服治之,三日而愈,载于史册.南宋民间医生严防御,先在临安城开个小药店,自己坐堂,广告专治"痢"症,.时逢皇家宋孝宗患此疾,那班吃皇粮的御医治之无效,小严大夫应召进殿,凭详细问诊,得一手材料:食湖蟹过多,断为冷痢.以新米,藕节细研,热酒调服获愈,得赐金杵臼,且授官防御.小广告换了大招牌"金杵臼严防御宅".那名头,如今上央视一般.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9 18:14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 [18] [47]
医之所病病道少,明宋濂曾记丹溪一案:"同里张君,以书来谓濂曰:壬辰之秋,.....以劳致疾,闻丹溪先生彦修名遍四方,亟延治之.先生至,既脉,曰:内摇其真,外劳其形,以亏其阴,以耗其生,宜收视听于太虚之庭,不可专借药而已之也.""收视听于太虚",亦一要道也,能不识孚?案载<宋濂集.赠贾思诚序>.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09日 06:19p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19] [民48]
名医诊疾,或亦有一,二苟且处,潘澄濂先生曾指瑕王孟英两案,其一:许某,于醉饱后,腹中胀闷,大便不行,自恃强壮,仍饮酒食肉.二日后,腹痛,犹疑为寒,又饮火酒,兼吸洋烟(鸦片),并小溲不通,继而大渴引饮,饮而即吐,而起居如常也.四朝,走恳孟英诊之:脉促歇止,满舌黄苔,极其秽腻,而体丰肉颤,症颇可危.因婉言告之曰:不过停食耳,且饮山楂神曲汤可也.午后始觉指冷倦怠,尚能坐轿出城,到家气逆,夜分痰生,比晓,胸腹额上具胀裂而死.盖知下之不及,故不予药也.(仁术志卷三)
潘澄濂:明知是宿食之患,何不急投大承气汤攻下,或可挽救?<潘澄濂医论集>
周振鸿:不与药,何得又与山楂神曲汤?此未作深入探研,不得自汶其过.<回春录新诠>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0 10:06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10 10:13a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20] [民32]
大抵温和之药,其效甚微;酷烈之药,其效立见. 清 查良钰
渔翁曰:其败亦立见,能不慎孚?故有"胆欲大而心愈细"之训.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10日 10:09am
时添加 -=-=-=-=-
志行版主插话(民间中医网)
原帖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2/5 11:33 发表
大抵温和之药,其效甚微;酷烈之药,其效立见. 清 查良钰
渔翁曰:其败亦立见,能不慎孚?故有"胆欲大而心愈细"之训.
其败立见,故人多以温和之药试病,曰:吾王道也。
阅《经方实验录》和《伤寒质难》陈苏生自序可知,中医整体水平下降非自今日始。
坐板凳中感慨难禁,冒昧插言,见谅!
请继续!
请继续!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10日 10:16am
时添加 -=-=-=-=-
渔 翁回曰: 岳美中老<述学>云:"专学<伤寒>容易涉于粗疏,专学温病容易流于清淡,粗疏常致于偾事,清淡每流于敷衍,必须学古方而能入细....."..习医者必知医之操生,杀双刃,须臾之间,至于庸工借题保身,则又成一弊也,版主言是.
作者:
王耀勋
时间:
2008-2-10 10:20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哈哈,妙哉!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0 10:36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谢谢登楼,欢迎批评!!!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0 12:17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21] [民49]
今有智士修书建议将<弟子规>纳如小学教育,适逢其时,君不见丁亥之春,国内号称知识分子第一大报的<光明日报>,开载<百城赋>辟<国学>园,订<三字经>,种种举措,颇得人心.如今世风,不说皆明.就说现在年轻一代,见竖排,逢繁体,头就频频摇摆,文字改革,其弊已见,文脉几断,不堪回首(不认识),华夏万年文化,如何传承?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0 19:19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22] [民38]
在<医序咀华录>中我几次说到陈士铎,其实,远公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太好.说起来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为准备参加一个省城举办的傅山学术研讨会,写点东西上去晒晒,临渴穿井,猛补了几顿傅
山,挤出两篇,其中一篇就是陈公帮忙,作了一会我的靶子.我在看他俩的书时,有一段较长的论述,觉得似曾相识,又一时不能忆及,弄得辗转反侧,不能安寐,后来,报着侥辛心理,打开了许叔微的<本事方>,蓦回首,那段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段论述,几十个字,抄过去稍加改动,却因文风不谐弄得语气难贯,留了破绽.还是他,亦或他的老师傅山,独创的那种论述口气表出,使我顿有被捉弄的感觉.不过,因为省城那些专傅山家,多少有点地方保福毛病,又从远公老乡树人先生那儿学过几手拿来主艺,傅的是傅的,陈的也是傅的,于是,我面对专家,拿出长段抄袭铁据,"专家';面面相觑.一阵沉默.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10日 07:23pm
时添加 -=-=-=-=-
注:<医序咀华录>系本人另一拙作.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1 16:04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11 04:11p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 [23] [民50]
初学中医读那些书?[1]
<岳美中医话集>是一本好书,其中<述学><当读古医书>两篇尤宜
秦伯未的<中医入门><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解><中医临证备要>均应案头必备
<医宗金鉴>立论公允,亦当必备,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当备,此公的<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绝佳,歌中有药量.真能背诵,一生受用.
初学者花几年功夫吃透以上几本,其器利也,
诊脉有<瀕湖脉学>足矣(初学)针灸当啃<针灸大成>
<伤寒论>先读白文,次读柯琴<伤寒来苏集><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
<内经>先学王冰<素问注>高士宗<素问直解>(于天星按)
<金匮>尤在泾注最好;<灵枢>马元台注不错.
<神农本草经>要看,如学仲景药法,以本经药理为准,方不为后世注家迷眼.
当今都看好<思考中医>渔翁也早作推荐,曹东义,傅景华,何绍奇(已故)张效霞,等一代英才的书也煞是好看.
多读书,多临证,多思考吧,你再加上坐十年冷板凳的耐心,定力,一准能成大才!有空去三多一冷堂坐坐,......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11日 04:08p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 [24] [民51]
初学中医读那些书[2]
有了一定基础,上了几年临床,遇到一些问题,你会觉"道少",就要读一些今人,古人的医案,医话,较受好评的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均秦伯未辑);<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医案><张聿青医案><丁甘仁医案>等.现代医家医案颇多,不便一一罗列,蒲辅周,岳美中,李继昌,范中林的一定必读,<长江医话>等五种医话要看.近人对<冷庐医话>(清,陆以湉>评价不错.今人<中药趣话>(王煥华著)颇佳,<干祖望医话>知,趣,史兼备,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11日 04:12pm
时添加 -=-=-=-=-
医者意也,意者,思也,练习正确的,灵动的思维,要读点杂学,勿贪多,慢慢培养,让智慧潜移默化.介绍几种参考:
自然辨证法(恩格斯) <矛盾论><实践论>(毛泽东)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
六祖坛经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国哲学史(任继愈)
老子道德经 庄子 国学概论(钱穆)国史大纲(钱穆)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1 16:15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25] [民53]
医事之重,关孚性命,无坦途,无捷径,要不得浮躁,来不得含糊,良知善念所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常持素心,立论平正,常修医德,无论贫富贵贱.勤积累,厚积而薄发,勤思考,温故而知新,放眼界,与时以俱进.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11日 05:02p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26] [民54]
沉重了,有人瞌睡,来点轻松的.丁亥夏日,酷暑难挨,赤膊上机与一在广州的忘年交小弟闲聊,其名"幽人独往来"硕士生立南海谋就.网名颇奇,但据有喜考究者言,有出处,在东坡诗中.人博学,嗜文史,却是干经济工作.对话:
幽:吾华近日所谓之学者,多有奔走权门为荣,追名逐利,多些铜气,缺点钙质,硬不起来哦.非但学问比之前辈差些个,而且在洋汉学那里也抬不起头来,您干中医多年了,给他们把把脉?
渔:汉学根基属先天肾命,纳谷(国)不馨属后天脾土,要景岳,东垣之法齐上,
大补脾肾 ,俾 两脏复故,再议清虚妄之火,潜浮游之阳,正扶虚潜,厥疾或瘳.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12日 08:43am
时添加 -=-=-=-=-
三多一冷堂闲话[27] [mi55]
有台湾学者07,6,8登坛讲<易>,言:老子为高智慧之<易>;孔子为中人之<易>,墨子为下人之<易>,亦一家言.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2 08:46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28] [民56]
<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傭书以供养,久劳苦,常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虽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砚)间乎?"后人将此为"投笔"典故.元代徐再思<甜斋乐府>收元曲<前调,江淹寺>曲:紫霜毫是是非非,万古虚名,一梦初回,失又何愁,得之何喜,闷也何为?落日外,萧山翠微,小桥边古寺残碑. 文藻珠玑,醉墨淋漓.何以班超,投却毛锥? 渔翁不禁叹曰:冷板凳坐长了,是不免烦人,古今一也.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6 00:20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29] [民61]
有网友李慧治过,留帖云:先生的功夫真深,黄帝内经有言:"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试为余言子之所长,得失之意.........".渔翁有得矣.
* * * * * *
渔翁叹曰:先生经论信手拈来,夫受之有愧,早年受"由博返约"之教,杂览多家,颇得染沐,然也有诸多信缰难收处,至今为其所累.曾自况曰:年逾知命不作茧,还向文苑掷诗片,未精庄生逍遥游,偏效屈子问九天.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6 01:04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16 01:28am 第 2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30]
三多一冷堂闲话特刊
孙曼之先生登楼留言曰:烟波之中,闲情逸致,款款道来,羡煞我辈庸庸碌碌之凡夫俗子
也。何日脱去俗务,能与先生清茗谈麈于竹林溪流哉!
* * * * *
渔翁感曰:吾已闻清风道音,吾已见竹林流溪,吾去备云雾佳茗,吾还去沐浴整巾.....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6 08:03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 [31] [min63]
俄罗斯文学巨匠多多,吾独喜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说部多多,吾独喜两种:屠格涅夫<猎人日记>(一译笔记);
高尔基<文学写照>(巴金译)一名<回忆录选>(比前册多"回忆列宁",此本今少见)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16 08:24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32] [民64]
现代中医人应看看当今较时髦的两本书:
<昆仑文明播化>
<三皇五帝时代>均王大有先生撰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版
特色:远溯中华文明万年以上,考古人类学角度,纵横驰骋,立论独特,观点新颖,石破天惊.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08-2-20 08:40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渔翁有如子厚笔下之渔翁潇洒飘逸也.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20 09:35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20 09:43am 第 2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33]特刊
罗兄过誉,不过,柳河东亦山西人,今晋之南,河(黄河)之东河津县一带.弟之邑位晋之腹,并(太原)之南,心向徃其故里,身阻隔在千里,迄未拜谒,也久怀憾事!!!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20日 09:38am
时添加 -=-=-=-=-
渔翁有如子厚笔下之渔翁潇洒飘逸也.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color=#990000]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20日 09:41am
时添加 -=-=-=-=-
罗鸿声先生过访,有题壁句如载,因有上记.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22 02:06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34何嗣宗医案
清 何炫著
何时希编校
学林出版社代理出版1983,11
书仅五,六十页,案载三,四十例,麻雀小,五脏全.封面有校者亦后裔题名.封底有叶,钱(君匋)篆刻两章.前撰何嗣宗传略,后附何氏生平资料.并撰编校后记.见大簿头,也难一比.古籍整理,此为佳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2月22日 02:09am
时添加 -=-=-=-=-
编医案医话书目(家藏),小有感触者,权录于此.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22 09:26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22 09:30a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35>
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从本草文献来看,人参因产地而得名者众多。诸如上党参,紫团参,新罗人参,高丽参,辽参等。其产地,从文献来看,其道地产地并不固定,且经历了重大变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参,上党参,药草,人参也.",明确指出了上党为人参的产地.<名医别录>云:"生上党山谷与辽东".<新修本草>:"今潞卅,平州,泽州,易州,檀州,箕州,幽州,妫州并出",常见的如紫团参(产太行紫团山)此外,新罗也向朝廷贡参.<图经本草>提到上党参,新罗参,至<本草蒙荃>提及白条参(百济),高丽参等.<本草纲目>亦云:"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今皆属于朝鲜矣.其参统来中国互市."由此可知,在唐之前,人参以山西上党所产最佳,次用长白山之辽参.唐朝又出现新罗贡参.大半因为过度采挖,竭泽而渔,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以致到了明代,道地的"上党参"己近绝迹,而辽参一枝独秀,延续至今.<本草纲目>明载:"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乾隆帝在为辽参写的颂诗中也有注云:"昔陶弘景称人参上党者佳,今惟辽阳,吉林,宁古塔诸山中所产者神效.""上党之参,直同凡卉矣!"呜乎!人参之遇,前车鉴乎?人参除野生外,主要来自栽培.我国西晋时期己有栽培记载.最初以移栽为主,故称移参.明清时期有育苗栽参,产品称种参.现代为人工栽培的园参(即种参)野生人参称为山参.现今人参的基原为五加皮科植物人参.野生者多出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北部.人参之遇,宁无鉴乎?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24 09:12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 [36] [民69]
德国汉学家顾彬曾经这样炮轰中国文坛的作家们,“中国的作家如果要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必须学会沉默十年。”结合中医在当代中国所处的地位,联系中医振兴与社会实际,我们这些中医学生应该勇敢地选择沉默十年。少一点自负的豪言壮语与激动,多一丝谦虚的沉默与内敛,用诚恳来寻找自身的弱点,用疗效来争取自身的发展壮大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视点按语.(中医学生要学会沉下心来>
-----------------------------------------------------------------------------------------------
呵呵,十年冷板凳,吾非英雄,然所见略通.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2-25 18:36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37>
西学东渐对中医的冲击,不能低估,大道智慧一时隐于器坚炮利,司空见惯.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3 08:23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3/03 08:25a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38)
读论坛孙版主转夏敬渠与《野叟曝言》事。
中行老(张)今有《负暄琐话》三册,“负暄”也有“曝言”义---晒太阳,聊天。。。(老人)。看来吾辈也该着手为医话负暄,曝言了,廉颇老矣,尚能话孚?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4 13:20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39】 【民73】
读论坛言“韩信点兵”法治病事,评曰:
昔人云:韩信乱点兵。以此言貌乱而实有法度,又一境界也。胸中无底,其能乱得?楼主之“点”,似非成法,已脱陈套,功底了得!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5 00:21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3/05 00:24a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0】
名句名诗每日一摘-----------
无题
宇宙的诗,
他歌了千百万年,
只是自己听着。
---------宗百华
------------------------------------------------------------------------------
思考:中医这首诗,。。。。。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9 04:39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3/09 05:22a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1】
陈撄宁破解“知几子”
知几子即鄞县仇兆螯先生,乃清朝康熙年间进士。仇先生不愿将自己真姓名宣布,亦学魏伯阳仙师之用隐语。读者每读于不得甚解,今说明如后。(隐语见[知几子《悟真子集注》--
渔注]卷首29页前半页第一行小字)
“十治数,阳老先”----此两句隐一个仇字。昔周武王有乱臣十人(注家谓“乱”字当作“治”字解。)十人皆开国有勋,前九人是男,一末一人是女,十治数,乃暗藏“人”字,阳老先,乃暗藏“九”。盖指九个阳性年老者在先,一个阴性年壮者居末也。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3月09日 05:37am
时添加 -=-=-=-=-
“千年实,摘树边”此两句暗藏一个“兆”字。“千年实”指桃子而言。树边,即桃字本身木字边旁,“摘树边”者,谓桃已摘离树边,等于桃子本身边旁,即变成“兆”字矣。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3月09日 05:45am
时添加 -=-=-=-=-
“龙伯国人把钓杆”此句暗藏一个“螯”字。列子书上说;“龙伯之国,有大人。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3月09日 00:30pm
时添加 -=-=-=-=-
当为:鳌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6 22:20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2】
郑钦安医书阐释-----
这本书刚刚网购到手。原来家只有《医法圆通》单行本,亦唐寿祺释本。晚清民国医书,此老如今是顶极时髦,巴蜀纸贵了。十年之内,一版再版,连原来组书责编者也未曾料到之“火”!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6 22:26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3]
有谈“火神热”“附子雄”之文,想到该冷静思考一番了。。。。。。
伤寒,温病不可割断;阴兮,阳兮,不可偏废;药轻,药重,视病而施;盲目仿效,万万不得!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3月17日 00:16am
时添加 -=-=-=-=-
有人在http://www.zhongyimingjia.com/vi ... &authorid=19246
发文批评现在火神断章取义,强立新说,言辞颇为偏激:“不知诸牛(火神)是为了哗众取崇?还是唯我独占鳌头?还是只会此一招?别的没学?难道天下无阴虚之病?尽是阳虚?现已有人受其害,如此下去,流害必将无穷!用治了一个阳虚病人的方,不管何病均用之,不论何病,都归结到阳虚。什么潜阳,阳生阴长,皆是断章取义!偏!偏!偏!……”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8 16:22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4】
疏风-----一个“疏”字,道尽皮毛万千微妙!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3-18 16:25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5】
昔在黄帝,。。。。。成而登天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狥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以上文字,也见于《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原文略有差异。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狥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近有研究初步证实,黄帝实有其人,史公记载应非虚构。长期以来。疑古学派及西方实证主义学派对中华文化造成的重大影响应逐步廓清,神话学派影响亦应一并清算!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3月18日 04:26pm
时添加 -=-=-=-=-
郭霭春先生认为:上文“昔在”以下二十四字,不是《素问》原文,疑为王冰所增。唐代崇奉道家,在高宗上元元年(公元六百七十四年),曾有“王公以下皆习老子”的诏令。王冰任过太仆令的官职,他是表示过要执行这一政令的,所以在次注《素问》是,他就袭用了《大戴记。五帝德篇》的成语,给黄帝粉饰上极美的赞词;又在《上古天真论》注里引了九次老子。。。。。实际上这二十四字与医理没有任何联系。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8年03月18日 04:29pm
时添加 -=-=-=-=-
渔翁曰:学习黄帝内经也要“解放思想”。如对人类文明史,华夏文明史的估量。必须“走出疑古时代”,排除“神化说”造成的虚化历史影响,紧密结合最新考古发现及考古新思维。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4-5 13:22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46】
古有《勿药元诠》是借助功法修炼以愈病强身也。然病实有可自愈者,二十年前遇一例,下颌部一肿物如核桃,硬如骨,服中药两副,其肿不动丝毫。大医院欲取样查,本人不同意。过一月询之,答曰:素兴不治,竟自渐消。上月余又遇一例,病相似,县医院嘱输液,病家来商中医,如前法告之,今询之,言已自消。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4-12 08:53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47】
有人撰文云:读唐诗需用陕西话 普通话读唐诗牛头不对马嘴
胡想联篇:
读宋诗要用开封话?
读元曲要用????
读红楼梦要用南京话?+北京话?
读论语要用山东话?
读主席诗词要用湖南话?-----“泪飞顿作倾盆雨”(湘音wu)
看《本草纲目》要懂湖北话?
读《伤寒论》要懂南阳方言-----【《伤寒论》南阳方言举隅】
。。。。。。。。
看来光学英语不行。呵呵!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4-16 16:54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4/16 04:56p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8】
渔翁注:十六年前,潘师来并讲学于母校(山西省中医学校),余亦受组织此事的王师邀,返回一别十七载的故地听课并忝列陪酒,学毕,近水楼台,请潘师在其著《周易参同契通析》题签,先生挥笔而就八字“怀精抱神,归根返元”。今又见潘师新论,吟成一首:记潘启明师
语通中西达雅信,
身若古道仙风人,
《参同》契析横空世,
湖湘唱罢坐关东
作者:
自然奥妙
时间:
2008-4-16 17:28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论世间趣事,
盼当今雄风!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8-5-3 23:02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5/03 11:04p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9】
孙曼之先生云:
以下是我今天在伤寒论坛关于伤寒方剂能否治疗温病问题的一则回复:
在温病学派产生以前,医家对于温热病的治疗与伤寒病的治疗不加区分,都是应用苦寒配伍辛温或辛温配伍辛凉的方法进行治疗。先生所问的问题就是这种情况。在温病学产生以后,温病学家们一般都认为,温热病初期虽然也有畏寒无汗头痛体痛等与伤寒病相似的症状,但实际上温热病很快就会转化为热证表现,它们的病机不同,使用温热药物只会造成邪热炽盛加重病情的结局。我的认识,这种看法是有根据的因而也是正确的。虽然有一些古代医家的著作也有应用这一类方剂治愈温病初期的记载,我认为,那不过是因为患者体质较好或病程短暂没有受到损耗的缘故,并不能够证明这种治疗方法是正确的。
在温病学的治疗原则中,春温初起即可应用苦寒或辛凉药物,而风温初起则不可应用苦寒药物,否则可以引起苦寒化燥的后果。在我学习中医的初期,曾经遇到一例经过应用小柴胡汤高烧不退的小儿,经辩证属于风温初起,即予银翘散原方,只服一煎后,当夜汗出,次日烧退。从此印象深刻,益知苦寒并非退热唯一的选择,温病学家们的清轻宣散法往往效捷功宏,要在辩证准确而已。
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温病学的用药方法与伤寒学家的主张往往不同,而温病学兴起于中医史上清代临床医家人才辈出的、人口密集的富庶的江南地区,这个学派的产生是临床经验日益丰富而且诊疗需求远大于相对贫困的北方,因此它们的理论与实践不可以轻视,盲目的否定温病学知识是不可取的。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却波渔翁曰:
中医理论贴近自然,相对稳定性强,革新周期长,但也是变化的,温病学理论就是“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一个范例。但《伤寒论》汇集先民万年(恐非个位数)成果,故温病从一开始就稚弱不敢言匹,只称羽翼其说也。其灵动机变,轻重腾挪,顾护阴液多多,实有可师可法。
死守严防《伤寒》阵地,成一学派可已,维一生计可已。前不愿见古人,后不欲视来者,执矣!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9-6-26 01:18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50>医文书画</a>转移过来的!
作者:
却波渔翁
时间:
2009-6-28 07:29
标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50】
茅盾的外祖父是当地名中医【读书辑录】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享年85岁。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先生的外祖父是当地名中医,这在先生晚年所著《我走过的道路》一书中,辟专章记载。择要录之:“我的外祖父姓陈,名我如,是江浙一代有名的中医。据说陈家世代为医,外祖父的堂弟渭卿,也是有名的中医。陈家本来是河南开封一带的人,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中州人不愿受金国奴役,纷纷南下,陈家是其中之一。记得外祖父家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自南渡以来,岐黄传世’,下联忘记了,据此,陈家在南渡以来就是以医传家的。外祖父性格严肃、鲠直,为人治病很认真。太平军和清兵争夺乌镇时,外祖父家也毁了。事定后,外祖父在被毁的旧墟上,盖了几间简陋的平房,仍然行医。此时外祖父大约三十岁。几年的省吃俭用,渐渐有点积蓄,名声也大了。来学医的青年也一年一年多了。但外祖父收门生,十分严格,一必须是秀才,二必须人品端正,忠厚虚心。据说,他收门生还有一个试验期,期中如他认为来学者性情浮躁,花言巧语,遇事伪饰,他就不收这人为门生。因此,在他晚年,名声最大的时候,门下弟子不过四、五人。 外祖父虽然行医,但封建士大夫要求‘正途出身’(指经过科举而进仕途)的愿望仍然强烈。五十岁以前,每逢乡试,必然去考。平时也用功闱墨。五十以后,方断‘正途出身’的念头,把以前下过心血练习应考的闱墨范本以及自己作的八股文稿,统统付之一炬,而且对当时的几个门生说:‘如果我早断此念,潜心医学,至少也少害死几个人!’名医肯对自己的门生说这样的话的,大概很少。
外祖父自奉俭朴,一点嗜好也没有,教门生很认真。晚年名声大,富户、缙绅之家,远及湖、嘉、杭、苏四府,重金求治者甚多,但外祖父以每日诊治五、六人为限。理由是精力有限,不敢贪多,贻祸病家。”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6月28日 07:30am
时添加 -=-=-=-=-
浙江《桐乡县志》也有记载:沈雁冰(1896~1981),原名德鸿,笔名茅盾,桐乡县乌镇人。父名永锡,为清末秀才,受洋务运动影响,弃科举,学科学,相信实业救国,赞成变法维新,后随岳父江南名医陈我如学中医。永锡重视家庭教育,常以"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勉励其子雁冰和泽民立志成材。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