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特别邀请各位中、西医师长同仁参与“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8 21:26
标题: 特别邀请各位中、西医师长同仁参与“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6-11 15:43 编辑

                 特 别 邀 请 函

  哪位先生坚持使用“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学说”不能从中医理论中废除,那么,请到下面几个帖子中争鸣。
  如果“五行学说” 在中医学中的配属都不能成立,那么,谁使用,谁就是错误的。
  本人共提出 四个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前二个辩论几近结束,胜负已近分明。如果四个根据全部成立的话,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届时自然是力挺“五行学说” 的人士将不战自败。
  因此,敬请大家速来据理力争。
            脱 离 五 行 之 中 医 学

          第一篇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第一章、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46&extra=page%3D2

    第二章、四季脉搏配属脏腑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170&extra=page%3D1

    第三章、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67&extra=&_dsign=0c9e20fb

    第四章、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82&extra=page%3D1

    第五章、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ra=&_dsign=80c12b92

    第六章、五味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9698&extra=page%3D2

    第七章、五味配属五脏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1&_dsign=741572c4

    第八章、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3D1&_dsign=5b38b156

    第九章、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9843&extra=page%3D1

    第十章、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9896&extra=page%3D1

    第十一章、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五运六气学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015&extra=page%3D1

    第十二章、由五行演绎出来预测生死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0020&extra=page%3D1

    第十三章、由五行演绎出来的灵龟八法及飞滕八法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1&extra=#pid405830


    第十四章、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肝升肺降说、肝主左肺主右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40&extra=

            
 第二篇   五行学说脱离中医学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第一章、对外感病中“风”邪的处理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604&extra=

    第二章、对有关涉及内“风”疾病的处理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643&extra=

    第三章、有关脉诊的实质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43&extra=

    第四章,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1089&extra=page%3D1

       十八-A-心,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3D2&_dsign=a8224e86

       十八-B-肺,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1158&extra=page%3D3

       十八-C-脾,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3D2&_dsign=c45e8dab

       十八-D-肝,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3D2&_dsign=ee013668

       十八-E-肾,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3D2&_dsign=fb856f66

    第五章、“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3D1&_dsign=12519283

    第六章、有关五腑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ra=&_dsign=07836bce

    第七章、有关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419&extra=

    第八章、有关脏腑之间关系表述修改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798&extra=page%3D1

    第九章、有关对《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改为“六病辨证”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888&extra=page%3D1

    第十章、有关心主神明的修改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977&extra=page%3D1
    第十一章、五行相生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221&extra=page%3D2

    第十二章、五行相克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319&extra=page%3D1

    第十三章、有关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的问题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324&extra=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9 18:44
很多中医就是被套进书本里出不来了。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13-10-9 18:45
有意思,,于兄观点真是不同凡响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9 19:00
灵异怪医先生又来了,多年未见,一向可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3-10-10 07:28
骆红雁 女74年出生,东风轮胎厂医学院针灸科医生,94年在武汉市职工医院进修期间,为其诊治三次。
     案一:陡然腹痛,泄泻,几十次后精神萎靡。至其寝室时,自诉头昏,身软,肚子一痛就拉。望其
舌,舌红润 ,口无异味,切其脉,左细软,右弦大(木乘土位)。
治:党参10g    白术10g    藿香6g     荷叶6g   车前子10g     炙甘草6g     炒白芍10g  一剂
泄止,精神好转,二剂精神复常。(杏园春医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0 08:2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10 04:24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0-10 03:28
骆红雁 女74年出生,东风轮胎厂医学院针灸科医生,94年在武汉市职工医院进修期间,为其诊治三次。
     案 ...

西医基本上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肠道病。

向有肝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或精神抑郁,或饮食不规律,或着急上火等使肠道功能紊乱而成。若加乌梅、黄连、干姜等效更佳。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10 12:25
请帖收到。好像还有一个最新版本怎么找不见了?是不是已经进入倒计时了?需要上礼吗?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3-10-10 12:31
gl0101 发表于 2013-10-10 12:25
请帖收到。好像还有一个最新版本怎么找不见了?是不是已经进入倒计时了?需要上礼吗?

需要,先交500两铂金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10 13:02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3-10-10 12:31
需要,先交500两铂金吧

别打搅,我主要是想问一下仁海中西医他们那个什么委员会举办这么一届隆重的盛会是不是有与其任务相应的活动经费。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3-10-10 13:16
邓国医二十多年来坚持提倡用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而另一方面,现行中医学基础之类的教科书,我印象中已经没有把五行当作中医的医理来讲授,故不知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所以,废除好脱离好,究竟是什么意思?譬如古书上讲的,你不可能把它删除吧;个别人(就算一个很大的群体)将之当作自己的信仰,你也不可能立法禁止,right?仁海兄不如讲讲所谓废除/脱离,具体的主张是什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0 13:3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10 09:36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3-10-10 09:16
邓国医二十多年来坚持提倡用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而另一方面,现行中医学基础之类的教科书,我印 ...


与先生共同探讨,下面是我不成熟的想法,请先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谢谢!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942&_dsign=32888084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  
、、、、、、
第四部分、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将会产生的主要变化:
  1、有关六淫:中医学中外邪中的六淫,就只是“寒、热、燥、湿”四淫,说穿了,就是外界环境中,温度与湿度的太过与不及而已。例如,风邪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风,流动的空气,没有寒、热、燥、湿因素的参与,是不会致病的。暑与火都属于热的形式,二者只是在季节上的不同,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2、有关脉诊的意义:反映疾病的部位、性质、进退、正气的强弱、气血的运行情况等。  
  3、有关“心主神明”: 因为神志与五脏中主管血液循环的心脏,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在全身生理功能的归类上,为了照顾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五大系统”,就理所当然的将“神志归纳为心所主”了。因此,中医学中的“心主神明”与西医学中的“脑主神明”,在本质上没有矛盾。
  4、有关肝升肺降、肝左肺右、肝主左肺主右之说: 因为任何脏器的功能都有升降适宜的范围,从来没有哪个脏器但升不降,也从来没有哪个脏器但降不升。因此,脱离五行学说后,肝升肺降、肝左肺右、肝主左肺主右之说,都没有存在的根据了。
  5、有关脏腑表里说: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实质,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质,就是通过某些治疗方法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腔内的压力也就相应加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脾(可能是胰腺)与胃,一个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一个是容纳饮食物的容器,肝与胆相接、肾与膀胱相通,没必要分表里关系。因此,脏腑表里说理应废除。
  6、有关经络学说:经络是存在的,是目前所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针刺的作用,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刺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但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行路线说”、“十二经相互顺接说”、“井荥俞经合原说”、“子午流注说”等都没有实际的临床意义,自然要从中医学中消失。
  7、有关《伤寒论》是“六经辨证”还是“六病辨证”:十二经循行路线事实上不存在,那么,《伤寒论》也就恢复了张仲景“六病辨证”的本来面目。
  8、有关脏腑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相生相克关系,就不复存在。同时,“心包、膻中、三焦、命门均为理论模型的多余构件,完全可以舍弃。”
  9、有关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的问题:脱离五行学说后,在吸收现代科技与西医知识方面,便消除了不必要的障碍。在当代,西医知识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重中之重的是西医对危、急、重症的抢救技术。
      、、、、、、

  最后强调一下,什么是当代的中国医药学?传统中医学理论是主体,西医学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传统中医理论是根本,西医知识是枝叶(或是形象地说,传统中医的头脑与西医肢体的结合物)。——这就是当代的中国医药学。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3-10-10 14:1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10 13:31
与先生共同探讨,下面是我不成熟的想法,请先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谢谢!

http://www.gtcm.info/for ...

仁海兄上面讲的我都没问题呀,我的问题是:有些人就是要坚持用五行来作中医医理,你难道要把他们抓起来枪毙不成?所以,想知道有什么具“可操作性”的主张?

“可操作性”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毛主席当年想改造中医,办培训班然后考试,出发点当然都是好的。办培训班然后考试,表面看难道不也是具“可操作性”的?可实践已经证明,只有10%左右可以改造过来,最后只好找人代罪。

所以,我前面回帖的重点并不是要跟你论理,而是认为应该聚焦在如何实施。如果拿不出具可操作性的措施政策,这种“理”的辩论只是浪费时间。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3-10-10 14:16
萧铁 发表于 2013-10-10 14:11
仁海兄上面讲的我都没问题呀,我的问题是:有些人就是要坚持用五行来作中医医理,你难道要把他们抓起来枪 ...


这里本来就是娱乐的地方,你以为说真事儿就有人给你捧场呀,你太天真喽,呵呵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3-10-10 14:19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3-10-10 12:31
需要,先交500两铂金吧

论坛还给发钱儿?1234567890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3-10-10 14:25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10 08:20
西医基本上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肠道病。

向有肝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或精神抑郁,或饮食不规律,或着急 ...

于先生,有个问题始终不明白,您不用中药的五味,在遣方用药时依据怎样的原则,比如红花与赤芍同为活血化瘀的中药,您在临床怎样区别二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0 14:44
萧铁 发表于 2013-10-10 10:11
仁海兄上面讲的我都没问题呀,我的问题是:有些人就是要坚持用五行来作中医医理,你难道要把他们抓起来枪 ...

咱们的主张说出来了,就与咱无关了嘛。总得有人说吧?不说出来,咱心里堵得慌呀。业余时间少睡会儿、少玩儿会儿罢了。谢谢先生关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0 14:4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10 10:49 编辑
jyds123 发表于 2013-10-10 10:25
于先生,有个问题始终不明白,您不用中药的五味,在遣方用药时依据怎样的原则,比如红花与赤芍同为活血化 ...

用五味,但不用五行配五味。我从来不用赤芍,只用白芍平肝、缓急、止痛、、、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0 14:56
jyds123 发表于 2013-10-10 10:19
论坛还给发钱儿?1234567890

喂、、、打不通啊
作者: 姬领会    时间: 2013-10-11 18:4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10 14:56
喂、、、打不通啊

呵呵,于兄啊,还真摆开擂台了?等书稿交了之后,我来弱说如何?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1 21:51
姬领会 发表于 2013-10-11 14:41
呵呵,于兄啊,还真摆开擂台了?等书稿交了之后,我来弱说如何?

哈哈,求之不得哟!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3-10-11 22:12
强烈支持仁海中西医先生,关于“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的倡议。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1 23:1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0-11 18:12
强烈支持仁海中西医先生,关于“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的倡议。

  非常感谢千秋雪总版主一直对我的支持!
  为了中医学的发展,我们应该首先从理论上,全面论证五行学说引用到中医学中的根据能否成立。
  如果不能成立的话,那么,第二步就是从技术层面上,从中医理论到临床,全面、彻底地纠正或解决由五行学说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3-10-12 07:54
我非常支持仁海中西医先生发起的讨论,这个讨论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中医和五行学说的认识。但是我不完全赞成他的让中医废弃 五行学说的观点,因为五行学说并不是中医学独有的,更不是中医学发明和创造出来的。而且自古至今,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演绎人体生理病理,指导临床治疗功不可没。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只是一种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或者说思想武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并不只是应用于中医学。这个武器可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就是说可以扬弃,但不能抛弃。至于五行学说的功过利弊,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和实践,加以甄别和取舍。个人意见,谨供参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2 12:3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0-12 03:54
我非常支持仁海中西医先生发起的讨论,这个讨论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中医和五行学说的认识。但是我不完全赞成他 ...

至于五行学说的功过利弊,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和实践,加以甄别和取舍。——说得好!就这么办。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13 16:51
有结论了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13 17:37
红莎草和溪流两位超版积极响应,这是个大是大非的大问题,很希望看到其他超版们的帖子呢。
作者: 医源    时间: 2013-10-15 10:01
如果仁海先生辨论失败了,能低头认错不?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16 07:3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0-16 03:40 编辑
医源 发表于 2013-10-15 06:01
如果仁海先生辨论失败了,能低头认错不?

       如果我被哪位辩论败了,我不但认错,还认老师,不管男女老幼,也不管中医、西医、非医者,尽皆如此。
      
医源先生,您就努力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16 13:1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16 07:37
如果我被哪位辩论败了,我不但认错,还认老师,不管男女老幼,也不管中医、西医、非医者,尽皆如 ...

态度端正,很好。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21 11:26
这几天怎么不见老于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23 15:47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3-10-23 15:51 编辑

哈哈,仁海兄好气魄,好胆量。
五行学说,真的非常有必要讨论清楚,如果,连五行观都没结论,中医离统一的认识的阶段就更远了,对中医的五行学说,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清晰的认识,希望在仁海先生的大声疾呼的呐喊中,我们中医人形成共识。论坛版主们,很有见解,把五行学说讨论特别的给予支持,是一件非常有远见的,我相信,在这里,大家一定会有一个比较能另人满意的结论,我也想借论坛的宝地,发表我的看法,作为献给同行们的见面礼。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24 19:4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3-10-23 11:47
哈哈,仁海兄好气魄,好胆量。
五行学说,真的非常有必要讨论清楚,如果,连五行观都没结论,中医离统一的 ...

哈哈,回来之后首先见到我日夜想念的杨金峰先生、罗鸿声先生,本来这些日子就事事顺利,您二位的到来,更是让俺喜不自禁。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25 09:48
老于来了?有结论了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25 12:32
gl0101 发表于 2013-10-25 05:48
老于来了?有结论了吗?

      未经论坛最高学术评审团最终裁决,有关内情暂时不便透露。
      谢谢关注!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25 13:03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25 12:32
未经论坛最高学术评审团最终裁决,有关内情暂时不便透露。
      谢谢关注!

论坛最高学术评审团。
作者: 医源    时间: 2013-10-26 11:0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15 23:37
如果我被哪位辩论败了,我不但认错,还认老师,不管男女老幼,也不管中医、西医、非医者,尽皆如 ...


   语言巨人,行动矮子!有能力就回答三问吧!没能力就找你的什么团合计,实在无法答就认错吧!
作者: 逸湘    时间: 2013-10-28 15:07
要賦于時代意義
莫拘泥於古書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28 17:28
逸湘 发表于 2013-10-28 11:07
要賦于時代意義
莫拘泥於古書

哈哈,老朋友您好,好幾年沒見了。

哎呀,您的意見也非常的好啊!
要賦於時代意義
莫拘泥於古書
哈哈,言簡意賅,這不就是中醫現代化嗎?!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28 20:00


补充内容 (2013-10-29 22:56):
你的思维有些与那个翟鉴相同,
作者: mawenhui3366    时间: 2013-10-29 10:18
取类比象吗!肝又不是木,也不可能等于木。生气以后不想吃饭,胃口不舒服,与木头没有关系,与土格勒更扯不上边。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29 12:34
肝心脾肺肾,对应木火土金水,为什么?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什么?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为什么?这个心肝脾肺肾是不是解剖所见?

中医理论需要实证,支持或否定都需要实证。
作者: mawenhui3366    时间: 2013-10-29 12:51
肝胃不和就是肝胃不和,既有症候群,也有治疗方法,这就是“实证”。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3-10-29 22:27
我只看热闹!应该丢弃的不丢弃也会丢弃,不应丢弃的想丢弃也丢弃不了。五行学说的医学应用属于中医理论范围,丢不丢弃,脱离不脱离,还是中医同行辩论为好,不是中医行业的参与辩论,等于踢足球的邀请打乒乓球的参与踢足球中某个理论问题该不该丢弃、脱离,有些离谱吧!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29 22:40
说起来我支持过你的这个思维,那就是把虚假的“五行学说”踢出中医的基础理论,而不是废除五行学说。这个问题的争鸣,或许因为根本不懂什么是【五行学说】,或者没学习过【五行学说】的人们才有此一说。

真正的【五行学说】是宇宙不可能离开的本质规律,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29 22:43
我在四年前就看到你的这个“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的帖子,然而到现在你还没明白什么是五行学说。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29 23:02
感觉楼主把不懂当成了问题,把糊涂当成明白。就象那个邓国医什么都没搞明白就国医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29 23:07
安济堂 发表于 2013-10-29 18:43
我在四年前就看到你的这个“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的帖子,然而到现在你还没明白什么是五行学说。

哈哈,其实,那时不叫“脱离”,而是“剔除”。
大概,就是为了照顾先生这样的开明人士,后来才改称“脱离”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29 23:08
安济堂 发表于 2013-10-29 18:40
说起来我支持过你的这个思维,那就是把虚假的“五行学说”踢出中医的基础理论,而不是废除五行学说。这个问 ...

说说看,什么地方脱离不开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29 23:12
安济堂 发表于 2013-10-29 19:02
感觉楼主把不懂当成了问题,把糊涂当成明白。就象那个邓国医什么都没搞明白就国医了

先生是高人。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29 23:35
本帖最后由 安济堂 于 2013-10-29 23:40 编辑

好吧,我就简单说一下,祖国医学里的望闻问切就是五行,另外,所谓的五行来源于,草石鱼虫谷这个原理。曰本人搞了一个“水知道”答案,你是知道的吧。
想要破解曰本人“水知道”答案,没有中国的五行学说是不可能的,就是说唯一能解读曰本人的就是中华汉医。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29 23:50
中華漢土,華夏醫學,上下五千年,人類起源醫以弗之,草石魚蟲物歸三類,布四方中,生五約六,,,,,九五至尊,五五數之剩三,無五何以知物?有問曰;什么地方脱离不开了?你的五官就是五行之數。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0-30 06:45
安济堂 发表于 2013-10-29 19:50
中華漢土,華夏醫學,上下五千年,人類起源醫以弗之,草石魚蟲物歸三類,布四方中,生五約六,,,,,九五 ...

“你的五官就是五行之數”。

——请问先生,五官是什么?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3-10-30 1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3-10-30 10: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30 11:54
本帖最后由 安济堂 于 2013-10-30 11:59 编辑

请问先生,五官是什么?回复;五官者,五五剩三,一五得五,五一还五,五五二五,二五一十,这是数理。五者为官,官者首也,



简单的说动物的四肢及头就是五官。官所用之为,五数理之道。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30 12:06
回复;董建军,文经本義,沒有古今之別,如不服氣,試問,長江前浪推后浪,是什麽意思,我就不問你【推背圖說】了,我想你也沒有那個思維能力。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30 12:08
董建军,你先说说什么是科学?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30 12:11
一些大脑白痴的人们总是会说“科学”,总是以科学二字来说明问题,其实这样的人就是大脑白痴的人,是人类最愚蠢的人们。因为这养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人类生存的一切活动】科学不分先进与落后,科学不分大小

比如,现在人们使用了白钢饭碗是科学了,那么人类食肉茹血时使用了火就不是科学吗?用木碗筷就不是科学了?是谁先谁后?谁大谁小?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30 12:1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29 23:12
先生是高人。

呵呵,,做大事的人都有高人指点,所以高人做不了大事,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30 12:22
本帖最后由 安济堂 于 2013-10-30 12:24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3-10-30 12:12
搜一搜:官详细字义〈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 ...


中国字不是简单的愚蠢的象形字,中国字是【象义音声,形影数易】这些常识你还没学过呢。


我的东西在百度你是找不到的,最好别浪费你的时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浪费时间,无异于是图财害命滴

作者: 安济堂    时间: 2013-10-30 19:26
董建军 发表于 2013-10-30 12:28
你能把文字专家的鼻子气歪。

没事滴,所谓的文字专家,有一个算一个,算得他佛子还西。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4 23:49
mawenhui3366 发表于 2013-10-29 08:51
肝胃不和就是肝胃不和,既有症候群,也有治疗方法,这就是“实证”。

说得好!!
作者: 中医老不死    时间: 2013-11-5 14:3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1-4 15:49
说得好!!

好什么?肝就是肝,胃就是胃,肝和胃扯得上关系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5 19:47
中医老不死 发表于 2013-11-5 10:31
好什么?肝就是肝,胃就是胃,肝和胃扯得上关系吗?

这言发的,是很给力?
作者: 中医老不死    时间: 2013-11-5 20:0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1-5 11:47
这言发的,是很给力?

不对吗?肝胃之间有什么关系?你用中医西医给解释解释!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1-5 21:24
安济堂 发表于 2013-10-29 22:40
说起来我支持过你的这个思维,那就是把虚假的“五行学说”踢出中医的基础理论,而不是废除五行学说。这个问 ...

真正的【五行学说】是宇宙不可能离开的本质规律,------------------------------
这么厉害?讲讲啊。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3-11-5 21:25
中医老不死 发表于 2013-11-5 20:08
不对吗?肝胃之间有什么关系?你用中医西医给解释解释!

肝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3-11-7 14:53
我看不必强求一个结果,谁觉得有用的就可以用之,谁觉得没有用的可以不用。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3-11-7 15:09
余晓辉 发表于 2013-11-7 14:53
我看不必强求一个结果,谁觉得有用的就可以用之,谁觉得没有用的可以不用。

说的是。
这玩意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法取消,爱用不用随心吧。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3-11-7 16:00
梁常兵 发表于 2013-11-7 15:09
说的是。
这玩意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法取消,爱用不用随心吧。

就是这个理。很多事情是没法完全有定论的,也许今天觉得是错误的,明天却意外发现是正确的,也许今天觉得是正确的,明天却懊恼地发现是错误的。并且视觉的角度不一样,价值就不同。

即使学校中也可以教授五行这样的内容。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7 22:48
        我在这里讲出来,不是为某个中医个体用不用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医学用不用的问题。一个人用不用与中医学的发展没多大关系。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3-11-7 23:24
这个就更难说了,谁也不能代表整个中医学,谁也不能代表整个中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否则就没有发展了。

我们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我本人虽然不用,但是我认为可以教授和传承,这是因为我现在的认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也许过了多少年,时代的进步会对中医病理药理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发展。

此外,作为一种理论,可以去创造应用的条件,也就是说,也许将来有能力创造出这样的用药方式或者是变通的理论。所以,可以顺其自然了,不必强求兴废。关键是老师怎么教授的问题,我们需要或者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不是所有学习到的东西都是很有用的,而是可能在某种条件下得到应用,并且未必是原先想象的那样的应用。所以作为传统内容,学之无妨。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7 23:36
      所以,废除五行学说也好,挺五行学说也罢,要讲论据,不是感情用事。
      对与错,只能用事实说话。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7 23:4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1-7 19:51 编辑

        哪位中医用不用五行学说,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整个中医学用不用五行学说才是我关心的问题。
       我欢迎每一个人来探讨有关五行学说的去留问题,不管中医、西医,还是非医者。但我们一定要用证据说话,而不是用“就正确”、“就必须用”等等口号来探讨。

      哪一位中医、或西医医生用五行学说,可以说出您用五行学说治疗了,别人不用五行学说就治不了的疾病,或者说您用五行学说指导治疗了,别人不用五行学说就治不了的疾病。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用不用五行学说都一样的效果,那么,谁用五行学说就是多此一举。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8 08:18
安济堂 发表于 2013-10-30 07:54
请问先生,五官是什么?回复;五官者,五五剩三,一五得五,五一还五,五五二五,二五一十,这是数理。五者 ...

请问先生,五官是什么?回复;五官者,五五剩三,一五得五,五一还五,五五二五,二五一十,这是数理。五者为官,官者首也,



简单的说动物的四肢及头就是五官。官所用之为,五数理之道。

——————————————————————————————————————————
原来是这样啊!请问先生,蟹子是几首?是几官?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1-10 19:1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1-7 23:49
哪位中医用不用五行学说,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整个中医学用不用五行学说才是我关心的问题。
       ...

说的好,谁能给人海一个满意的答复,谁就能让仁海信服,不说不行。质疑才会进步。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1-10 19:20
中医人,一定要敢于面对质疑,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怕质疑的本身,就说明你解答不了质疑。
作者: 清清流水    时间: 2013-11-13 17:27
本帖最后由 清清流水 于 2013-11-13 17:34 编辑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用勤劳智慧谱写出医学篇章,使我们后人受益匪浅,至今仍放光彩,成为不可取缔的学科;然而受当时条件局限,认知与现代医学有差异,是在情理之中;
       那么,作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近日学习刘绍武先生所创的“三部六病”学说深感中医的今天,仍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于殿生主任“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论点论据十几个方面,可想这是他考虑已久的问题了!
       我个人认为,当代中医要发展,就要融汇现代
医学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及内、外、妇、儿等科。什么样的器官有病,就会影响该器官的功能,不要再停留在古代医学含糊不清的认知水平。取西医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发扬光大!

作者: 清清流水    时间: 2013-11-14 18:28
  于殿生主任“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论点论据十几个方面,解说也很有道理,如果引用著名作家学者的观点就更有说服力。前有古人的经典著作,现在有教科书、国内外医学文献等。历史在前进,科学在发展进步,知识更新也很快,所以教科书最好参考最新版本,国内外医学文献最好参考近五年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于主任可能苦于工作,在近短的时间内完成,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正方、反方都要有理有据的进行辨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吐故纳新,推陈出新,中医有望!新的中华医学有望!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如果有误请同仁见谅。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1-14 19:12
清清流水 发表于 2013-11-14 18:28
于殿生主任“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论点论据十几个方面,解说也很有道理,如果引用著名 ...

好,不简单,客观,公正,好。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3-11-16 12:59
本帖最后由 余晓辉 于 2013-11-16 13:03 编辑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17 00:58
老少有别,观点相左,代沟是不易填平的。
作者: 天天读内经    时间: 2013-11-17 17:23
古今中医论五行,谁比不过石清峡士《解深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17 17:35
天天读内经 发表于 2013-11-17 13:23
古今中医论五行,谁比不过石清峡士《解深密》。

请先生介绍一下如何?
作者: 天天读内经    时间: 2013-11-17 17:4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1-17 17:35
请先生介绍一下如何?

我也是七天前在网上偶然遇见此书的。此书写得通天彻地,深沉无比。这几天来,废寝忘食,还没有看完全书,因此,现在还不敢妄谈什么心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部必将成为伟大经典的中医理论巨著。兄弟如信得过,你自己下载去研读一下,便知我之所言不虚。如有什么心得,咱们好好切磋一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3-11-17 17:51
天天读内经 发表于 2013-11-17 13:47
我也是七天前在网上偶然遇见此书的。此书写得通天彻地,深沉无比。这几天来,废寝忘食,还没有看完全书, ...

谢谢先生,请给个链接如何?
作者: 天天读内经    时间: 2013-11-17 17:5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1-17 17:51
谢谢先生,请给个链接如何?

我还没有给出网址的发贴权限。你自己到网上搜一下便行了。
作者: 清清流水    时间: 2013-11-19 16:52
本帖最后由 清清流水 于 2013-11-19 16:54 编辑

     石清峡士《解深密》一书我找到了,用360极速浏览器可以把字放大,看起来很方便清晰,我看了个开头,条理清晰。我有时间再接着看,谢谢朋友推荐。
作者: 天天读内经    时间: 2013-11-19 17:26
清清流水 发表于 2013-11-19 16:52
石清峡士《解深密》一书我找到了,用360极速浏览器可以把字放大,看起来很方便清晰,我看了个开头,条 ...

我下的是word文档,这样看更方便。你下的是什么?
作者: 清清流水    时间: 2013-11-21 10:16
本帖最后由 清清流水 于 2013-11-21 10:18 编辑

我用的是360浏览器,在线看的。
作者: 清清流水    时间: 2013-11-21 10:25
   石清峡士《解深密》提出了一个“六行”
   “五行”取舍存留的问题还没有结果,又派生出一个“六行”,晕!

作者: 清清流水    时间: 2013-11-21 10:29
天天读内经 发表于 2013-11-19 17:26
我下的是word文档,这样看更方便。你下的是什么?

我用的是360极速浏览器在线看的
作者: 天天读内经    时间: 2013-11-21 11:53
清清流水 发表于 2013-11-21 10:25
石清峡士《解深密》提出了一个“六行”
   “五行”取舍存留的问题还没有结果,又派生出一个“六行”, ...

这六行还真的很邪乎,请往下看“初拟营卫巨系统”、“拟定巨系统模型”等文,就明白此中的厉害!!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0 15:48
五行就是五行,不是三行四行也不是六行七行,更不是n行。我觉得吧,还是先把概念弄清楚了再说比较好,否则只会越抹越黑。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0 15:50
据说这个大辩论年后就可以有结果了,那就期待着快过年吧,反正也没有几天了。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4-1-27 14: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3-22 20:30
gl0101 发表于 2014-1-10 11:50
据说这个大辩论年后就可以有结果了,那就期待着快过年吧,反正也没有几天了。

嘿嘿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3-27 19:30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改为“脱离五行之中医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4-14 01:24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4-13 21:33 编辑

自提出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的主张后,从第一个帖子《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2009-3-9)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056&extra= 始,至今已整整五年了,其中自然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从边探索边发帖子,从零星发帖到系统成文,在忙忙碌碌中,我感到既有苦也有甜,但主要的是甜。在众多良师益友的大力支持下,我竟然坚持了下来。在今天,我决定将“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这一系列帖子,再增加脱离五行之常见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通讲等内容,更名为《脱离五行之中医学》予以成书。基本内容如下:
         《脱 离 五 行 之 中 医 学
                     青岛   于殿生

          第一篇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第一章、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第二章、四季脉搏配属脏腑的错误
    第三章、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第四章、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第五章、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第六章、五味配属五行的错误       
    第七章、五味配属五脏的错误       
    第八章、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第九章、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第十章、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第十一章、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五运六气学说的错误       
    第十二章、由五行演绎出来预测生死的错误        
    第十三章、由五行演绎出来的灵龟八法及飞滕八法的错误       
    第十四章、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肝升肺降说、肝主左肺主右说的错误
       
           
第二篇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第一章、对外感病中“风”邪的处理建议        
    第二章、对有关涉及内“风”疾病的处理建议        
    第三章、有关脉诊的实质         
    第四章,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十八-A-心,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十八-B-肺,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十八-C-脾,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十八-D-肝,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十八-E-肾,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第五章、“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        
    第六章、有关五腑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第七章、有关奇恒之腑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         
    第八章、有关脏腑之间关系表述修改的建议         
    第九章、有关对《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改为“六病辨证”的建议       
    第十章、有关心主神明的修改建议        
    第十一章、五行相生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       
    第十二章、五行相生成果改换称谓的建议       
    第十三章、有关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的问题



                 第三篇    脱离五行之常见病脉证并治

    第一章、心脏病
    第二章、肺脏病
    第三章、肝脏病
    第四章、肾脏病
    第五章、胃脏病
    第六章、肠病
    第七章、头部病
    、、、
(内容暂定,实际情况当以后续文章为准)


               第四篇   《伤寒杂病论通讲》

附录:《中医基础理论通讲》
根据我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讲课录音,由我儿子整理。

               第五篇  附录 

《长沙方歌括》  ——清-陈修圆先生著
《金匮要略歌括》 ——清-陈修圆先生著
常用时方歌括》 ——于殿生等著
(内容以书中所列为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4-14 07:5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3-27 19:30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改为“脱离五行之中医学”

这个题目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