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交流小柴胡汤的诊断、用法--一个非中医专业来领头发帖,汗呐……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3-10-27 01:51
标题: 交流小柴胡汤的诊断、用法--一个非中医专业来领头发帖,汗呐……
  2013年10月26日晚上,在交流群里碰上了一个据其自称是某国医大师的徒孙,与我们网站里的一个资深会员讨论了好长时间“小柴胡汤”方面的问题,后来又来了一位资深会员,加上我,共3人,一起请他来网站上发个关于“小柴胡汤的诊断、用法”开个头帖,这样大家就方便一起来深入讨论了(同时,在交流群讨论,记录一会就翻过去了,别人可能就看不到了,就是看到也极其不方便),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特别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网罗了下面一大堆理由下面列出来,就是不来发帖子,没办法,就我这个非专业的人来喽!

他的理由:
    1、我工作很忙,我没时间(我看了一下他在群里开始到说再见的时间是:20:36:37-23:12:14,这到底有时间没?
  2、要化精力审核才敢在论坛发表(典型的要做伸手党?
       3、我经验不足(莫非我们网站里的都是经验十足的临床医师?
  4、论文必须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我们都是来胡侃的呢?
  5、我是修中西医结合的,半中半西,说服力不强(难道我们网站里都是纯中医的不是?或西医?
  6、加上常上夜班,精力也有限,每天几份病历写得很累(真不知道我们现在的门诊和临床医生一天能写几份病历?怎么都累成这样呢?
  7、上论坛要有一定中医功底才行(看来网站里的所有朋友马上都要出去做诊成专家了吧?
  8、因为我的思路与他们不同(难道网站里的朋友们都统一了中医思路?
  9、我跟过不少老师,各派有异(既然知道各派有异,不知道到底是否需要讨论呢?
  10、我教授说不要随便发表、因为功底未到位(那网站里的各位朋友功底到底如何呢?

最后还不忘夸了一下他的教授,如下:
  他出了不少书,教科书也有他的名字真厉害,教科书上都有他名字),本科教科书,***之子*中*,出名吧我一听说这么大的教授,还国医大师的儿子,我吓死了,中基中诊主篇能写中医基础教科书的真是高手啊),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之一是厉害),在百度可查这更厉害),***中基全国五板教材是他主篇的不是假厉害哦

  我上面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跟大家包括那位朋友说一声:大家方便了您,同时也希望您在得到的同时也给别人适当做出点贡献!因为,那些没有参与讨论的朋友看到了这些讨论经过,或许对他在经后的中医从业生涯中还有些帮助或启发呢!

  好了,言规正传,欢迎大家在下面深入交流小柴胡汤的诊断、用法吧,谢谢各位啊!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27 14:13
好  如果有朋友 想就小柴胡汤的问题开展讨论,我一定积极参加。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3-10-27 14:17
杨老师,您可以就您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认识,先发点号召帖子嘛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27 16:05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3-10-27 14:17
杨老师,您可以就您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认识,先发点号召帖子嘛

当然可以
作者: 野生於术    时间: 2013-10-30 17:35
小柴胡汤症
作者: 方金炉    时间: 2013-10-30 17:41
  按小柴胡汤证的要求是恶寒而不知热,热而不知寒,应该是寒热交作,胸胁苦闷,静而不想说话,不想吃东西,而想吐的感觉,或者烦躁而口渴,或胁部胀满,或胃脘部跳动不安,都可以小柴胡汤治之。粗浅认识,以供同道斧正。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0 17:41
  有朋友对小柴胡汤感兴趣的吗,我先来抛砖引玉的来谈谈。

  我在临床上,经常的也会用到小柴胡汤,但我一般都不会完全的用原方。至于原因,我先不谈。我现在就从小柴胡汤里的几味药上 ,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看下柴胡汤里的半夏、生姜和柴胡。这三味药,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半夏,中药学说,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降逆止呕是小柴胡汤的一个作用吧,那么,无疑,这里有半夏的功劳。再看柴胡,柴胡的功效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等,我认为,在小柴胡汤里,柴胡的作用,就是疏肝,我虽然对西医的一些东西,不了解,但为了搞清中医的问题,我也看了点,西医的生理学,西医的生理学说,胆滋的排泄,和胃酸的分泌,是密切相关的,这样,我就理解了,为什么,小柴胡汤,要用到柴胡,因为,柴胡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什么是疏肝利胆,就是让胆滋顺利的排泄的药物,胆滋排泄畅通,胃酸就下降,胃的降的功能就出来了,所以,半夏和柴胡相配合着,就完成了降逆止呕的作用。生姜,有什么作用,我认为,姜的作用,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其实,也是在帮助降逆止呕,肝胆疏泄好了,不仅胆滋分泌,让胃气下降,而且,让胆滋疏泄正常,所以,两胁也就不胀满了。

  谈到这里,小柴胡汤有降逆止呕,梳理肝胆,没什么问题了吧,肝胆梳理了,胆滋不反流,口自然就不苦了,所以,小柴胡汤的主治,口苦,呕吐,两胁胀满,的问题,就解释了。

  先说这点,请朋友们指教并给与补充。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0 18:07
方金炉 发表于 2013-10-30 17:41
  按小柴胡汤证的要求是恶寒而不知热,热而不知寒,应该是寒热交作,胸胁苦闷,静而不想说话,不想吃东西 ...

想和先生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请多指教
作者: 方金炉    时间: 2013-10-30 19:44
杨金峰 发表于 2013-10-30 17:41
  有朋友对小柴胡汤感兴趣的吗,我先来抛砖引玉的来谈谈。

  我在临床上,经常的也会用到小柴胡汤, ...

杨先生;对于降逆止呕我有不同的看法,在小柴胡汤中能起到降逆止呕的只有生姜与半夏,在治疗【西医的反流性食管炎】当中,我经常用姜半夏、姜竹茹以降逆止呕,对于柴胡利胆的利,我并不像先生说的【柴胡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什么是疏肝利胆,就是让胆滋顺利的排泄的药物,胆滋排泄畅通,胃酸就下降,胃的降的功能就出来了】作用,在小柴胡汤中柴胡起到的是和解表里、升阳气的功能。

作者: 方金炉    时间: 2013-10-30 19:47
杨金峰 发表于 2013-10-30 18:07
想和先生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请多指教

杨先生;指教不敢当,有不当之处还请杨先生指教哦。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0 19:49
方金炉 发表于 2013-10-30 19:44
杨先生;对于降逆止呕我有不同的看法,在小柴胡汤中能起到降逆止呕的只有生姜与半夏,在治疗【西医的反流 ...

先生说:在小柴胡汤中柴胡起到的是和解表里、升阳气的功能。

哪里可以看出,小柴胡汤治疗的有阳气不生的功能。阳气不生表现的是什么样的症状?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0 19:50
方金炉 发表于 2013-10-30 19:44
杨先生;对于降逆止呕我有不同的看法,在小柴胡汤中能起到降逆止呕的只有生姜与半夏,在治疗【西医的反流 ...

请教,小柴胡汤主治中,有治疗阳气不生的说明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0 19:51
方金炉 发表于 2013-10-30 19:44
杨先生;对于降逆止呕我有不同的看法,在小柴胡汤中能起到降逆止呕的只有生姜与半夏,在治疗【西医的反流 ...

口苦和两胁胀满,是什么药在起作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0 19:54
方金炉 发表于 2013-10-30 19:47
杨先生;指教不敢当,有不当之处还请杨先生指教哦。

好,那我们都不用客气了,如有冒犯,我们都多谅解,这样交流方便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0 20:25
哈哈哈  那寒热往来  还有热那?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0 20:41
其实,我很不解的就是,小柴胡汤,在治疗  寒热往来的效果,不知道,大家有有临床的这个经验吗?
作者: 方金炉    时间: 2013-10-30 20:53
杨金峰 发表于 2013-10-30 20:41
其实,我很不解的就是,小柴胡汤,在治疗  寒热往来的效果,不知道,大家有有临床的这个经验吗?

过去经常用小柴胡汤加常山以治疗疟疾,是一个常用方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13-10-30 22:49
  我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量的病证,90年代曾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发表《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一文,被诸多书籍引用,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宋乃光编著的《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则几乎全文照录,但个以为,运用小柴胡汤最有经验的首推山西省的刘绍武老先生,故特将老先生的成功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不妥之处,责任在我,非关刘老先生也。

  刘绍武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内伤杂病的经验

  刘绍武先生1907年4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襄垣县,2004年仙逝于海南省海口市,享年98岁。

  先生自15岁迷上中医以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早在二十年代,即在其家乡创办友仁医院及友仁中西医学研究社,从事中西医的临床与教学工作,1938年入西安中医学会,参与创编《国医周报》与学会门诊部诊疗,主讲《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后辗转于西安与天水之间,恢复友仁医社,开设友仁诊所,此间,在医社开讲《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仲景药能观》,其《三部六病》说已初具雏形,复经几十年之研究,其建立在《周易》与《伤寒论》基础上的学术思想更加成熟,其对疑难杂症的治疗亦独具特色,因此,对其学术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与传播,于中医学术的普及,中医疗效的提高,必有所益。兹见于此,特以《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从书•刘绍武》(以下简称本书)为据,对其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内伤杂病之诊疗思想进行初浅的总结,一者为了自己的学习消化,二者希冀对其学术思想的传播起点作用,是以有了这篇肤浅不堪的《初识》,在此抛出,就正十方贤达。

一:燮理阴阳为其核心治疗思想

  绍武先生从《周易》中体悟到:《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术理论的基础,并以之建构全部的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其实阴阳学说的理论范式才是最符合人体生命的根本之学,是中医理论的本中之本。从阴阳学说的角度来看生命,则阴阳平衡谓之健,阴阳失调谓之病。因此,只要是内伤杂病,则无论其所患是何种疾病,也无论其临床表现有多么多么的不同,但总的原因不出阴阳的平衡失去了动态的平衡这对范畴,只是有失衡轻重的不同,而根本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所以在其治疗内伤杂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来平衡失调了的阴阳。基于对疾病的这种认识,燮理阴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绍武先生治疗内伤杂病的核心思想。即以本书为例,本书共记载先生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27种,其中用到燮理阴阳的治疗方法就有25种之多,难道还不足以证明燮理阴阳为先生治疗内伤疾病的核心思想,根本大法?如肿瘤,先生说:“凡肿瘤之生,必先由阴阳之失衡,气血之壅滞”,即其例。

二:从气机燮阴阳为其核心大法

  先生认为燮理阴阳,当从气机入手,一反前人从肾以调阴阳之常法。我特别赞赏这一学术主张,这是因为我认为:未有天地之先,只是虚无之体,无形无象、清清静静的所谓之“无极”。当此虚无之体,显现为有为的动相时,就是所谓之“太极”。此太极是就天地万物发生这一方面说的,其实际的反面就是静,动静一体!所以,无极之与太极有则俱有,无则俱无,本无先后,浑然一体。

  而太极的生发之用就是所谓的“元气”或“原气”。

  可见这种所谓的 “气”,当自具有能够推动并生出天地万物的德能作用(或第一推动),那作用(或推动),是通过一翕一辟,一辟一翕,翕而静,辟而动,动而复静,静而复动,动静相招,翕辟相应,相反相成的作用的直接结果,这就是“气”。

  “气”的这种既相反又相成的力量,氤氲推荡,而自生出一种具有无限生机的“中和之气”,《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也。天地由此“气”而演而化而生,万物由此“气”而化而生而成,生命由此“气”而化而生,人亦于是乎出现。

   “气”的这种既相反又相成的力量,《周易》称之为“乾元”、“坤元”。此乾元、坤元,又各自蕴含着两股相反相成的力量,且此两股相反相成的力量之任意一股力量之中,又各自蕴含着相反而又相成的两股……,如是重重无尽,上推下推,左推右推,无有穷尽。此两股力量合而为一时,即是“气”,当其显现“轻清”、“重浊”, “上浮”、“下凝”“外散”、“内敛”等不同运行轨迹和特性时,就是所谓 “两仪”,所谓 “阴阳”,究其实,不过是“气”的两种特性或功能作用而已。

  此蕴含着阴阳氤氲推荡的“气”,在其气化流行之过程中会显现出“升”“降”“出”“入”与“中和”的不同情态或曰状态,此种不同的情态或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机”,其作用则是我们所说的“气化”。

  气化,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化生之力。换句话说,天、地、人、物,就是由此气化流行之“气”的综合作用而生而成的。是以山、川、草、木由此“气”的作用而化而生而成,金、石、动 、植 ,一切含灵之类,无不由此“气”的作用而化而生而长而成,人亦由是而化而生而长而成。

  正由于天地人物、山川草木、动植金石、蠢动含灵都是由一气之气化流行而演而化而生而成,所以天、地、人、物、山、川、草、木、动、植、金、石、蠢动、含灵都是同根同源,所以《易传》有“物物一太极”的原理 ,庄子有“通天下一气耳”的论断。

  有见于此,所以我特别赞赏先生从气机以燮阴阳的学术主张。因为从上述推论可知,燮阴阳必调气机,调气即所以燮阴阳也。

三:小柴胡汤为燮理阴阳之总方

  所谓“气机”,实际上是指气化流行之升降出入的气化机制,此气机之升降出入平衡协调,阴阳二气即能保持其动态平衡的协调状态,若此气机之升降出入平衡失去了协调的作用,则阴阳之气亦将失去其协调平衡状态而影响到机体的整体功能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欲调整机体的整体机能,必先燮理其阴阳,令其恢复动态平衡的健康状态,欲燮理其阴阳二气之偏,使之复归于动态平衡之常,必先调理其气机,令气机之升降出入恢复其常,欲调气机之升降出入,小柴胡汤当为其首选,是以先生选其作为“宣畅气机,和解阴阳,协调整体”(89页)的主方。
唯先生认为方中半夏过燥,故改用苏子降肺气与柴胡组成一对升降之药组,以协调气机之升降,生姜嫌其偏于走表,易以川椒温中行气散寒,与黄芩一寒一热,调气机之出入,若胃气上逆而呕吐者,仍用半夏与生姜,其方如下:

  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

四:随证治之为其速效之大关节

  这里的所谓随证治之,其实是指随病变部位、病邪性质、病症特点而言,先生在本书用到变通小柴胡汤的25种病例中,其随证治之之方法,就表现得十分突出,兹据本书所载,细述于次,供有心于先生学术学习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检索。        

  如治肺、慢性支气管疾病,间质性肺炎,在用变通小柴胡汤调整整体机能的同时,还据病位在肺,病性为感受外邪,而选加治疗《三部六病》之《太阳病》主方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再加沙参、麦冬、瓜蒌、五味子、粟壳滋阴排痰宽胸利气敛肺镇咳,组成调肺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沙参30g,麦冬15g,五味15g,粟壳5g)。若心肺同病,而见涩脉者,合调心汤(方见后),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其治肾病综合征、LgA肾病,则在用变通小柴胡汤协调整体机能的基础上与决渎汤(先生据民间经验复经临床验证之自拟方。药物有:黄芪银花车前子白茅根郁金丝瓜络)组成调肾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黄芪30g,银花30g,车前子30g,白茅根30g,郁金15g,丝瓜络15g,大黄10g。),久经临床验证,疗效十分明显。

  治尿路结石,则在以变通小柴胡汤协调整体的同时,与清热利湿通淋活血消石化石之排石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金钱草120g,海金砂10g,郁金15g,丹参15g,茵陈60g,芒硝10g,大黄20g,陈皮30g,白芍30g)。

  治冠心病,即是由变通小柴胡汤加宽胸理气的瓜蒌、养阴行气止痛的百合乌药汤三味药以宽胸养阴宣肺,丹参、郁金疏肝活血通络止痛,牡蛎、生脉散养阴救心,共成调整整体机能、宽胸理气、疏肝健脾以救心之调心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0g,瓜蒌30g,生牡蛎30g,麦冬10g,五味15g)。

  治疗心律失常,则以调心汤合善治“心动悸脉结代”的炙甘草汤,伴血压高者,再加降压汤(详后)

  治疗高血压,则有以调神汤、调心汤、调胃汤合方治之,名之曰中枢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0g,瓜蒌30g,生牡蛎30g,麦冬10g,五味15g,桂枝10g,生石膏30g,大黄10g,车前子30g,陈皮30g,白芍30g)。

  阴虚阳亢者,合降压汤(先生自拟经验方,由黄芪60g,车前子30g,充蔚子30g,苏子30g,夏枯草30g,生牡蛎30g,黄芩15g,川椒5g,红花15g,槐花15g组成)。

  治疗脑梗塞,则以中枢汤合补阳还五汤治之。
治疗慢性胃炎,则以变通小柴胡汤协调整体的同时,配合善治腹痛的枳实芍药散,只是将善走下的枳实换成善走中的陈皮的基础上,再加既清热泻火以疗疮,又苦寒通利以健胃的小量大黄而已,方名调胃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大黄5g,陈皮30g,白芍30g)。

  治疗胃溃疡,则在用调胃汤的基础上,再加清热行气止痛的川楝子,活血解毒疗疮的败酱草,既活血止痛而又善治心腹疼痛的五灵脂组成之溃疡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大黄10g,陈皮30g,白芍30g,川楝子30g,败酱草30g,五灵脂15g)。

  治慢性肠炎,则在以调胃汤的基础上,再加清热行气止痛的川楝子、暖肠行气止痛的小茴香,并加大川椒用量之调肠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30g,大枣10枚,大黄10g,陈皮30g,白芍30g,川楝子30g,小茴香15g,五灵脂15g)。

  治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则在以变通小柴胡汤协调整体的基础上,加茵陈栀子清热利湿以疗肝,丹参、郁金活血解毒以保肝,陈皮、白芍调理脾胃以荣肝,大黄、车前子通利排毒以护肝,共成整体与局部同调之调肝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大黄10g,陈皮30g,白芍30g,茵陈30g,栀子10g,丹参30g,郁金15g,车前子30g)。

  肝硬化者,合鸡甲散(先生自拟治疗肿瘤肝硬化验方,即鸡内金、炮甲、鳖甲等分为末,每次服3g,每日服3次,兑服)。

  伴腹水者,再加半决渎汤(先生自拟治水方,由银花30g,丝瓜络15g,车前子30g组成)疗效肯定。

  治疗慢性胆囊炎,则在调肝汤的基础上,再加利胆排石之金钱草60g为主方治之。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在中枢汤的基础上,再合攻坚汤(先生自拟方:由夏枯草30g,留行子100g,苏子30g,牡蛎30g组成,主治肿瘤、襄肿、肿物、顽固性疮疡)治之。

  治疗糖尿病,则在以变通小柴胡汤去甘草大枣以协调整体的基础上,加大剂量补益强壮善治糖尿病的黄芪,再结合人参白虎汤意,加大剂量清热生津止喝之生石膏,善生津治消喝之天花粉,调理肝胰之茵陈丹参郁金猪胰,滋补肾阴之六味地黄汤,因有丹参而不用丹皮,再用补阴利尿之车前子代苓、泻,用五味子代山萸肉,名理消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10g,黄芪120g,生石膏60g,花粉30g,熟地30g,山药30g,五味子15g,茵陈30g,丹参30g,郁金15g,车前子30g,猪胰子半个)。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在调心汤的基础上,合解肌汤(先生经验方,由葛根60g,黄芪30g,党参30g,丹参30g,郁金15g,银花30g,丝瓜络15g,车前子30g组成,通治一切表部疾病)组成调心解肌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0g,瓜蒌30g,生牡蛎30g,麦冬10g,五味15g,葛根60g,黄芪30g,银花30g,丝瓜络15g,车前子30g)。

  肢体以疼痛为主者,再合葛根汤;

  发热脉滑自汗出者,合白虎汤;

  胃家实瘀血者,合桃核承气汤;

  肢体麻木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下瘀血汤;

  畏寒者,加附子。

  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则在以变通小柴胡汤协调整体之基础上,合祛风利湿汤(先生自拟经验方,由浮萍30g,苍耳子30g,苦参30g,土茯苓30g组成,治疗皮疹湿疹癣症过敏性皮肤病),生石膏、大黄、半决渎汤清热通络解毒利尿,组成消斑解毒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浮萍30g,苍耳子30g,苦参30g,生石膏30g,车前子30g,银花30g,丝瓜络15g,大黄10g,土茯苓30g),临床观
察疗效较激素为优。

  治肿瘤,则在以变通小柴胡汤协调整体之基础上,合攻坚汤以消除肿瘤,加银花黄药子蛇舌草半枝莲等组成之解郁攻坚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留行子120g,生牡蛎30g,夏枯草30g,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黄药子15g),对良恶性肿瘤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配合服鸡甲散则效果尤佳。

  治疗湿疹,则在以变通小柴胡汤协调整体为主之调神汤、调肠汤的基础上,合祛风利湿汤,整体调节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疗效较优。
治疗白塞氏病,则以调心解肌汤调整整体结合局部的治疗,多数病人可以痊愈。

  治疗鼻炎(含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则在调胃汤的基础上,加麻黄、葛根以解太阳与阳明之表,苍耳、辛夷、王不留行通鼻而组成理鼻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大黄5g,陈皮30g,白芍30g,麻黄10g,葛根30g,苍耳子10g,辛夷10g,留行子30g),可收满意疗效。

  治疗慢性咽炎,则以调整整体为则,用中枢汤治之,多能收到满意之疗效。        

  方解:本方由变通小柴胡汤合生脉散百合乌药汤加味而成,方中以变通小柴胡汤,宣畅气机,和解阴阳,协调整体,生脉散强心健脑,丹参郁金活血化瘀,疏肝益气,百合乌药瓜蒌宽胸宣肺,行气止痛,生牡蛎安神定悸,诸药合用,共奏和调阴阳,协调整体,益气养心,安神定悸,理气宽胸,
解郁疏肝,活血止痛之效,故能用于以上诸疾。
   
  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刘绍武老中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内伤杂病的经验,其中重点探讨了刘老从气机以燮阴阳的学理依据,令人学用其学术经验有理有据,便于从理上明白而建立信。并详细介绍了刘老从气机燮理阴阳而调整整体并结合具体病证的具体情况配合局部治疗的具体经验,供同道参考。   








作者: 校草    时间: 2013-10-31 01:57
哈哈
作者: 校草    时间: 2013-10-31 02:03
谁能了能“小柴胡汤证”首先要弄懂经文
作者: 校草    时间: 2013-10-31 02:05
该方是各家学说中“伤寒论”其中著名的常用方之一,由柴胡(北胡)、制半夏(法夏)、人参(红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等简单七味药组成。
经文: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烦而不呕,小柴胡汤主之。
本方主治范围较广,主要是治疗伤寒所致的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外寒里热,邪气与正气相争,互为进退,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太阳病之邪传于少阳或本经受邪)。方解:君药为“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臣药为“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佐药“人参、甘草”益气扶正,法夏降逆和中。使药生姜助法夏和胃止呕,大枣助人参、甘草益气,姜和枣合用,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则有和解少阳之功。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3-10-31 13:00
胡不群 发表于 2013-10-30 22:49
我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量的病证,90年代曾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发表《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一文 ...

了解刘绍武、学习三部六病的重要参考,谢谢!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1 20:05
胡不群 发表于 2013-10-30 22:49
  我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量的病证,90年代曾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发表《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

难得一见的不群先生,幸会呀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0-31 20:11
胡不群 发表于 2013-10-30 22:49
  我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量的病证,90年代曾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发表《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

不群先生的贴  发的不错,治疗面交代的也很开阔,可惜,所讲的道理,太难懂,能否浅出点。

比如,治疗肾结石,我的临床告诉我,不是一个方。比如,气虚,患者要有什么样的指症才能确定是气虚。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13-11-2 15:27
比如,治疗肾结石,我的临床告诉我,不是一个方。比如,气虚,患者要有什么样的指症才能确定是气虚。这已经超出小柴胡汤的范畴了。当另写专文才妥。
作者: 胡不群    时间: 2013-11-2 17:54
校草 发表于 2013-10-30 18:03
谁能了能“小柴胡汤证”首先要弄懂经文

所言极是!
作者: bianji    时间: 2013-11-8 14:20
11月4日,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郭子光受邀到深圳市中医院为深圳市第三期“中医经典与临床高级研修班”暨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理论课程培训班授课。

  郭子光做了题为《小柴胡汤定证、定则与应用的再探讨》的专题学术讲座。紧密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精彩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讲解、阐述事例等多种形式,对《伤寒论》中的名方之一——小柴胡汤的定证、定则与应用进行了精辟生动的讲解。深圳市中医院医技楼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该市近200名中医人聆听了精彩授课。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3-11-9 10:06
小柴胡汤:由柴胡(北胡)、制半夏(法夏)、人参(红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等简单七味药组成。

首先要定位:

1,太阳伤寒: 其病位背部太阳经循行区;2,正传入里通常成阳明经症:病位身体前侧,阳明经起于承泣终于厉兑; 3,半里半表少阳证:少阳经循行于身体侧面;

通过对中药的归经分析,你多数情况下很难看到归“胆经的药物”,大部分归肝经。 半里半表少阳证,寒则太阳证仍然有,热则入阳明;二者往来,说明是介于太阳阳明之间的病。那么究竟有没有少阳证的病位呢, 唐容川,张锡纯认为,是网膜病,即所谓脏腑外表的系膜,同时此膜在两胁下包缠较多, 此系膜在四肢上则体现在皮下,脂肪与肌肉之间(有懂西医的可以不吝赐教这个解剖位置)。 

从少阳病的条文来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1往来寒热:半里半表
2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主淤滞枢机不利,相当于肝气郁结于中焦,肝气郁积中焦,则胃气不降,则喜呕不欲饮食,胆汁不下则上逆而口苦, 中焦郁滞i则郁火炎上而心烦,咽干。邪气淤滞于胆经上饶于目则目眩。 

方解:

柴胡:疏膜解表,解少阳风寒外邪;有人说降胆汁,我不同意这样观点,因为胆汁不降是因为,少阳邪郁,导致胃气不降而来的口苦,所以这个口苦是综合性而来的,要一方面向上疏肝解少阳邪气,一方面降胃气,可以解决口苦; 如果没有少阳证,胆道自身病,用川楝子,则比柴胡作用强。
黄芩:清少阳郁热(膜原郁积生热,上行--故不用黄连,黄柏)
半夏,生姜:降胃气,同时半夏在生姜作用下化痰效果很好,生姜略有解太阳表,防止入太阴脾的作用 
人参,枣,生姜:三者和,则有补益脾气作用,防止邪入里,又有助柴胡向上梳理解少阳作用。 

柴胡药为上行药,比如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 升陷汤; 等,都是用它的升的作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3-11-9 16:32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3-11-9 10:06
小柴胡汤:由柴胡(北胡)、制半夏(法夏)、人参(红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等简单七味药组成。

首先要 ...

先生说【因为胆汁不降是因为,少阳邪郁】请教少阳邪郁是指什么?再问【胃气不降而来的口苦,】怎么会口苦?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3-11-11 14:51
肝脾胃胆构成了协调的升降运动; 脾气升清,即升水谷之清气;肝气条达向上有规律的升气,对脾气的升清作用有辅助作用;胃气下行,胆气下行; 这样构成了有规律的升降作用。今少阳郁-外邪入里至半里半表,导致胆气不降,则肝气郁结,上行不足,干扰了中焦的升降气机运动,自然该升不升,该降不降;胆腑胆汁应从胃气而降,今胃气不降,则喜呕,胆汁倒流则口苦。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