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评注 咳嗽(作者:桂枝汤)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正镜    时间: 2004-11-2 10:30
标题: 评注 咳嗽(作者:桂枝汤)
[这个贴子最后由杏林正镜在 2004/11/02 08:29pm 第 1 次编辑]

[原文]
    肺如钟,撞则鸣。外感六淫,内有气、血、痰,都有可能引起咳嗽。如此众多的致病原因,有时盘根错节,毫无头绪,无法理清。
读书三年,可谓天下咳嗽可治;及治病三年,可叹天下无治咳嗽之方。
临症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慢慢地摸到了咳嗽的治疗方法。在此谈一谈在这个病情上的体会。
解剖学中的肺泡,是无数的毛细血管分布其上,一但,毛细血管受阻,肺就出了问题。引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风、寒、暑、湿、燥、火、气、血、痰,都是它的原因。这么多的原因,一一排除,难度不小。
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大改善,因怕感冒(主要是怕凉了)就尽可能地搞暖和点,结果,适得其反。造成内热外凉的症状居多。
饮食结构,随着生活的改善,高蛋白,高脂肪,能量增加了,热量也就大了。
有些人,只要感冒,不分凉热,滥用感冒药,造成体内的水份丢失,加深了血液的浓度,人为地造成肺深化改革受损。
咳嗽一起,因为得到及时的治疗,反复咳嗽,引起肺泡受损,出现微量渗血,引起气管中的纤毛抖动,更加深了咳嗽,如此反复,行成恶性循环。俗谓:久咳成火。
以上基本是现代咳嗽形成的原因。
总结各种原因,无非是:火、瘀、痰,风三种而已。
所以,要治咳嗽,第一,要清热;第二,要逐瘀止血;第三,要化痰,第四,要驱风。第五,要泻火。围绕这五个方面,结合古训,我重新组合了一个方子:
     柴胡六克   黄芩五十克   半夏六克   杏仁十克
     牛子十克   桔梗三克     当归三十克 仙鹤草三十克
     连服三至五剂应手而愈。重症多吃上几剂就行了。
此方是小柴胡汤加上几味药而成。为什么选取小柴胡汤作基本剂呢?我是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
1/ 既然五脏六腑均能令人咳,而古籍中说十二脏取决于胆,不取治胆的要方又选取谁呢?
2/ 不管内火还是外火,要形成火,离不开木,肝属木,要泻肝火,必先利胆。把肝胆之火,泻利开了,内火也好,外火也好,就无法烧起来。
为何要说逐瘀止血?既逐瘀又止血,能起什么作用?要知道,中医是讲究能开能合,能补能泻,理解不到这点,就当不好医生。所以用当归活血,用仙鹤草止血。一止一行,就活了。
这样,反而化痰,驱风成了辅助治疗方法。
其中的要点,是活血。血不活,微细血管的通透性不解决,谈治咳,那是谈何容易!
微细血管的通透性一解决,痰,瘀,渗血,都随之消失。
我是这样用的,治疗的效果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个方了能不能适应全国东西南北中,有待于大家的验证。
但要注意:1/ 必须 是咳嗽,哮喘不行。2/必须要禁荤,而且要绝对禁好。3/生冷烟酒不能沾。
这个方子适应面广,一般的不需要加减药。只有极少数的病例,根据需要,加一、二味药之外,照服,有效。
如果有人用过后,请把效果反馈给我,谢谢!
:em04:
[评注]
    桂枝汤先生:黄芩清肺火,考虑到现在药的质量,不得不加重点,李时珍治自已的咳嗽时,就用过一两,我在临床上,用此药,是常用量。到于牛子,它是一味辛凉解表散风之药,那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抗过敏”的作用,对于鼻道感染,有特效。

:em25:
    杏林正镜:此证咳嗽属木火刑金,方中利胆但未泻肝;方为咳嗽或痰中有血,用之极佳;至于未出血者,依我之见,当归,仙鹤草去之;泻肝者,龙胆;再加山枝子,以助热从下解.
    不知各位老师,前辈有何见解?请不吝赐教!


作者: 中医治肾炎    时间: 2004-11-2 11:18
标题: 评注 咳嗽(作者:桂枝汤)
黄芩50克?不敢用!
作者: 杏林正镜    时间: 2004-11-2 11:48
标题: 评注 咳嗽(作者:桂枝汤)
[这个贴子最后由杏林正镜在 2004/11/02 10:05pm 第 1 次编辑]

[原方]
    柴胡六克   黄芩五十克   半夏六克   杏仁十克
    牛子十克   桔梗三克     当归三十克 仙鹤草三十克
今剂量微作修改:
    柴胡6g      黄芩10g   半夏6g    杏仁10g
    牛蒡子10g   桔梗5g    当归10g   仙鹤草10g
牛子,有些没经验的药工会拿错为"牵牛子"
不知如此修改可否?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