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讨论]逢子必捣 [打印本页]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4-3-24 09:14
标题: [讨论]逢子必捣
逢子必捣是指种子类中药入药时需捣碎,目的是捣碎外皮,便于有效成分溶出。我现在有些疑惑,是不是所有的种子类都要捣碎,大家在临床中是怎么做的呢?
我临床上捣碎的种子类有:栀子(果皮较硬)、五味子(捣碎后五味俱全)、炒枣仁、苏子、莱菔子、杏仁、桃仁、砂仁、白豆蔻等。
我的疑惑是下列药物是否捣碎:金樱子、益智仁、柏子仁、青果等是否捣碎?
我之前用金樱子、益智仁未捣碎,感觉疗效欠佳,最近几次捣碎了,感觉效果增加。大家在临床中金樱子是不是捣碎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3-24 17:15
金樱子、益智仁还是要捣的。逢子必捣其实也是为了方便调剂掌握,形成的一种习惯。有的不需要捣。比如牵牛子,水烧开一会就煮烂了,捣不捣没关系。要落实某药捣不捣,还得把单味药放锅里煮煮看。
有些药大家不太注意,不单是子实类药。切片的有许多药要在煎的时候,再剪或捣,弄碎一点。


前几年,凤凰电视台上看一个节目,介绍香港的中医药,有个中药房配药的镜头,药房很漂亮,药也很漂亮(内地的中药材。高等级的都卖到香港了)。可是哪位药师配药的时候,辛夷不捣,毛茸茸的就包在群药里了。这方子里的辛夷算是白放了。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3-24 17:41
正确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4-3-24 19:26
llyyjj 发表于 2014-3-24 17:15
金樱子、益智仁还是要捣的。逢子必捣其实也是为了方便调剂掌握,形成的一种习惯。有的不需要捣。比如牵牛子 ...

辛夷也要捣呀!学习了,我以前也是毛茸茸的就包起来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3-24 19:42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3-24 19:43 编辑
柳之心 发表于 2014-3-24 19:26
辛夷也要捣呀!学习了,我以前也是毛茸茸的就包起来的!


辛夷气味芳香,较浓烈。囫囵闻,什么味也没有。捣还要捣很碎才行。外面是毛茸茸的壳,里面的仁很小,要把仁捣烂味才出来。捣的不碎,壳烂了,仁没烂,可能还不行。捣烂了闻那香味,很好闻的。

不过这么气味大的东西,煎久了肯定挥发的也多。煎的时间不宜长。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4-3-24 19:54
llyyjj 发表于 2014-3-24 19:42
辛夷气味芳香,较浓烈。囫囵闻,什么味也没有。捣还要捣很碎才行。外面是毛茸茸的壳,里面的仁很小,要 ...

好,谢谢,下一次有机会一定这样做。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4-3-24 20:16
辛夷我还真没捣过,我也没用纱布包,也没发现“戟人咽喉”。三年前我都要病人用纱布包。辛夷捣碎真有必要吗?以前没见过文献介绍啊。请指教!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3-24 20:35
泰然居士 发表于 2014-3-24 20:16
辛夷我还真没捣过,我也没用纱布包,也没发现“戟人咽喉”。三年前我都要病人用纱布包。辛夷捣碎真有必要吗 ...

文献里面有没有,我也记不得,待再查查。纱布包我没有抱过。一般旋复花要求用纱布包,包了以后水浸湿,煎的时候涨起老大一个包,滤药汁滤不尽。后来这几年,药店都给草药带一个小纱网过滤,我就嘱咐病人不要包煎了。滤出药汁只要纱网过滤就行。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3-24 20:59
泰然居士 发表于 2014-3-24 20:16
辛夷我还真没捣过,我也没用纱布包,也没发现“戟人咽喉”。三年前我都要病人用纱布包。辛夷捣碎真有必要吗 ...


刚才查了一下,《药典》没有讲。《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都讲要捣碎,还说要包煎,不过我没有包煎过,也没有听病人说刺激咽喉。
我开汤药,都嘱病人过滤药汁。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4-3-24 22:06
谢谢llyyjj 老师的指教!又学了一招,可能辛夷不捣碎在临床上是很普遍的,经过此贴应该就明确了。
我捣碎药物一般都是用粉碎机提前打成粗末,用的时候就不用用捣筒捣碎了,这样做合适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3-25 00:50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3-25 00:53 编辑
泰然居士 发表于 2014-3-24 22:06
谢谢llyyjj 老师的指教!又学了一招,可能辛夷不捣碎在临床上是很普遍的,经过此贴应该就明确了。
我捣碎 ...


粉碎机打碎,有几个问题:

1,有的含淀粉量大的不能打,打了煎汤容易糊锅。如山药、薏苡仁等(薏苡仁本来也不必要打碎)。含纤维大的也不好打,打不碎,如黄芪、竹茹等。一部分药可以打,如元胡、枣仁、五味子、茯苓等。富含油脂和糖的也不能打,粘作一团,如柏子仁、生熟地、枸杞等。
另外,我配煮散的药,用粉碎机去掉筛子打一遍,这样碎粒的大小正好。但上面说的淀粉、纤维大的还是不能打。

2,一次打多了,放在药斗子里,药斗拉来拉去,抓药每次抓的是上面的大粒,下面最后剩下的成粉末了。按说都一样,可是患者看见尽抓些粉末,会不会怀疑你的药呢?

用量大的、质地适合打碎的,还是可以预先用粉碎机的。有的拿不准捣不捣,可以简单试验一下,煮上少些看看。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4-3-25 10:05
看来llyyjj 老师打碎的药物很多,基本相当于煮散剂了,但我们在临床上用的都是中药饮片,很少将饮片再打碎,比如黄芪、茯苓、山药、生熟地、枸杞等,都是直接饮片入药。我曾经做过袋泡茶,将中药打成粗末,装进茶袋里,体积更小、溶出有效成分更直接,但中药汤剂很少再将饮片打碎,那样工作量太大,而且像您说的那样,外观也不太好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3-25 15:28
泰然居士 发表于 2014-3-25 10:05
看来llyyjj 老师打碎的药物很多,基本相当于煮散剂了,但我们在临床上用的都是中药饮片,很少将饮片再打碎 ...


我说的打碎的那些例子,就是做煮散了。一般皮、根、茎类,淀粉和油脂量少的就可以做。叶和纤维大的药用剪刀剪,花类的不用处理。您说的泡茶,和煮散差不多。

汤剂里面用饮片,有时候要看饮片本身加工的是不是规范,加工的不规范 的话,抓药时还得临时处理一下。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4-3-25 21:57
llyyjj 发表于 2014-3-25 15:28
我说的打碎的那些例子,就是做煮散了。一般皮、根、茎类,淀粉和油脂量少的就可以做。叶和纤维大的药用 ...

谢谢!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4-3-26 13:59
再者,我也常用茶袋代替纱布包煎车前子、青葙子,很简便。
作者: 柳之心    时间: 2014-3-26 15:18
泰然居士 发表于 2014-3-26 13:59
再者,我也常用茶袋代替纱布包煎车前子、青葙子,很简便。

请问居士,茶袋哪里买呀?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4-3-26 16:01
居士说得好!
古人用药,多捣成粗末,煎煮时更易出味。有条件者可用粉碎机粉碎为粗颗粒即可。我喜欢“逢子必捣”这一原则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4-3-26 17:57
哈哈  逢子必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知道吗??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4-3-27 09:09
柳之心 发表于 2014-3-26 15:18
请问居士,茶袋哪里买呀?

某宝有卖,自己搜
作者: 泰然居士    时间: 2014-3-27 09:10
杨金峰 发表于 2014-3-26 17:57
哈哈  逢子必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知道吗??

快说,别卖关子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