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眼睛干涩案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14-4-11 13:13
标题: 眼睛干涩案
女,60岁左右,身材瘦高,患者主诉眼睛干涩痛,伴有长期便秘,需要吃通便药才能大便,舌红苔微黄,脉偏玄细。吃了补肾清肝药物不见好转。请各位指教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4-11 16:28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为了减少痛苦可频繁滴入生理盐水、人工泪液或抗生素眼膏;或用电烙封闭小泪点,以减少泪液的流出。对于眼睑闭合不全所致的眼球干燥,可行眼睑成形术。

在中医古代医籍中,干眼症被称为“白涩症”、“神水将枯”,属于“燥证”的范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眼作为人体的一个器官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干眼症从其直接的病因而言是眼局部的津液不足,究其根本主要由于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倦、外伤、衰老和其他因素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津液化生不足或失于布散,导致目失濡养所致。治疗时以通窍活络、调理脏腑、益气滋阴、养血润目为治则,强调眼表为标,脏腑为本,标本兼顾。处方取穴时注意远近配穴,手法以调理疏通为主,不强求补泻。针刺处方中晴明、攒竹、新明Ⅱ、太阳、四白,均为局部取穴,疏通眼睛经络气血、通窍活络,刺激泪液分泌;远道取合谷、太冲,合谷能补气、泻气、活血;太冲能补血、调血。合谷、太冲二穴相配,为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阴阳脏腑同调,协同作用较强,共同发挥补气益血、通经活络、清热利湿、补肝益肾之功效。辅以风池,能加强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之功用。光明为胆经络穴,善治目疾。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安神定志,与合谷、太冲共用,加强调理周身气血阴阳脏腑的功用。百会穴的应用是基于上海市名中医赵粹英教授的临症经验,即重视针灸治疗中的调神作用;同时考虑到干眼症患者多有焦虑情绪,我们在处方中加用百会穴,加强了镇静安神的作用。火罐疏通脏腑气血,耳穴刺激加强协同作用,共达通经活络、养血润目、刺激泪液分泌之功效,使气血流畅,津液敷布正常,阴平阳秘,最终达到目不干涩,诸症消失之目的。 由于干眼症受多种因素影响,治愈率低,易复发,所以患者平日根据前述调摄要点,特别要注意工作生活的调摄。临床治疗干眼症时注意要综合调理,从调节全身脏腑气血入手,在针刺基本方的基础上注重辨证加减,针刺、耳穴、拔罐综合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干眼症的方法如下: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干眼症,邪热留恋型方用桑白皮汤加减,肺阴不足型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阴虚挟湿型方用三仁汤合二妙散加减,肝肾阴虚型可用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加减。

针灸治疗干眼症方法,针灸隔日1次,留针20~25分钟,1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10天,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取穴:四白、迎香、合谷、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等。

中药蒸汽熏治疗干眼症,将野菊花、秦皮、黄柏、薄荷、桑叶、红花水煎,趁热用厚纸筒一端罩住药罐,另一端对准患眼,熏蒸眼部,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1个月为1疗程。

局部用药治疗干眼症,可使用一些清肝明目的药物,如菊花、生地黄、石菖蒲、蝉衣、决明子等,武火煮沸10分钟后用纱布浸药液湿敷双眼,温度与体温相同。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

治疗干眼症的中药单方:

1、治以补血养肝、滋阴清热明目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柏、知母、菊花、草决明、木贼、蒺藜、柴胡、薄荷、青皮、黄芩、栀子、桔梗、陈皮、甘草等。

2、治以补肝肾明目的中药有: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桑椹子各9g;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各10g;柴胡、升麻各6g。

3、治以润眼爽目的中药有:熟地、枸杞子、麦门冬、沙参、当归、白芍等。



作者: lijuan    时间: 2014-4-11 17:36
千秋雪老师分享的资料很全面了,考虑患者年老便秘大多是气血不足所致,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14-4-13 13:55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4-11 16:28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 ...

谢谢指教,这位妇女年轻时生育两个,但是流产过一个。所以老师分析的很好,我也学习了
作者: 老渔翁    时间: 2014-4-13 13:59
lijuan 发表于 2014-4-11 17:36
千秋雪老师分享的资料很全面了,考虑患者年老便秘大多是气血不足所致,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4-13 15:43
老渔翁 发表于 2014-4-13 05:59

谢谢惠顾,您发的帖子很好,欢迎多多发帖。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