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言必信行必果 [打印本页]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7 09:43
标题: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语出《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7 09:45
〖读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结果、果断。说了的话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7 09:47
原文
《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注释
①有耻:孔曰:“有耻者,有所不为。[2]
②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③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所谓“君子”与“小人”,其实是两个有着多种含意的概念。最早是指等级,后来又指品级。“君子”其实就是“君之 子”。君,可以是国君,也可以是家君。按照宗法制度,只有嫡子,甚至只有嫡长子,才能成为“君”。君的儿子就是“君 子”。“君”和“君子”(君之子)属于“嫡传”,因此也叫“嫡系”,又叫“大宗”。不是“嫡系”的,就叫“小宗”。“大宗”为君,其子为“君子”;“小宗”为臣,其人为“小人”。所以,小人不是坏人,只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小宗之 人”。这是等级。孔子的意思是说:言必信,行必果,这种普遍得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味固执称不上君子,只能称作普 通人。有智慧的人只做最聪明的,不做“最对的”。

翻译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7 09:48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乙、孔二[3]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汉族,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7 09:50
很多人都在讲“言必信,行必果”,讲到这个话时都言之凿凿。但你读《论语》会发现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评价很低,他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坑)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第十三》”这个小人不是指坏人,而是指境界不高的人,境界不高的人才会这样想问题。
这个地方首先要做个说明:孔子赞成“言而有信”,“言有信”没问题,“行有果”也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他反对的不是“言”也不是“信”,不是“行”也不是“果”,反对的是这三个字中间的“必”。“必”就是必然,就是极端。万事万物一旦推到极端那就一定不对,一定有错误了。所以孔子反对的是这个“必”,第一,必是极端。第二,必然和自由是一个对立的概念。孔子既然崇尚自由,既然他经过一生磨炼终于领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的,那他就一定反对必然。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4]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7 09:52
另一种解释
原文释义: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此语现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 
  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言必信、行必果”,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这个典故最早的意思却不怎么样:《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其实纵观全文,这个评价是有背景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比上面两种人才逊色得多,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稍差一等的人才),比被他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当代官员),那还是强很多的。[5]

参考资料
1.  言必信行必果·篆刻  .百度图片 [引用日期2013-05-11] .
2.  言必信,行必果  .成语故事大全 [引用日期2013-01-15] .
3.  张冠李戴“孔乙己”  .国学网 .2000-08-30 [引用日期2013-04-30] .
4.  论语  .百度百科 .2012.11.10 [引用日期2012-11-10] .
5.  误读  .知道 [引用日期2013-01-12] .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7 09:54
“言必信行必果”到底什么意思?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