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帖:------余云岫的真相
[打印本页]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7-7 15:45
标题:
转帖:------余云岫的真相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7-7 15:50 编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14d4b301015kcl.html
芋头林的博客
反中医著名人士:余云岫的真相 (
2013-02-18 19:23:50)
前言:
在这里,我想说明"反"中医和伪科普黑中医不同,他们不是真的反,许多专业医学家、医生对中医的批评,很大部分的确指出了中医存在不当、不妥、不足、不完善之处。作为中医,我认为中医界无论学术还是个人都应该正视问题,改错纠偏以求精进。如果因为误解而致批评不妥,我们也应该耐心解释,并与之交流,共同学习、进步。所谓“反”中医专业人士(留意双引号啊)如余云岫、伍连德等,大家如果了解历史真相,就知道他们其实都是挺中医的,很多中医都不知道,他们对中医学乃至中国医学界还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文:
余云岫,一个长期以来作为对中医全面批判和否定的代名词,这几乎成为至今医学界、中医界之“共识”。余云岫一生争议极大,评价极端,中医界不想提他,了解历史的中医黑也不待见。种种原因造成余云岫对中国医学的贡献甚少人提及,对中医的贡献更是几乎没人提——
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事实是,余云岫一开始反中医理论,继而黑中医,最后开明地行动上支持中医。很搞笑的人生是不。
余云岫早期是反对中医的激烈分子,逐渐转变到晚年时期对待中医持比较公正的态度。这都是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余云岫(1879-1954)名岩,号百之,谱名允谖。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879年9月14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余岩村,6岁入私塾,曾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基础知识。26岁被镇海县保送公费留学曰本。30岁时留学曰本大阪医科大学,期间随听国学大师、中医伤寒派章太炎讲授经学小学,估计一定程度上打下其日后训诂的基础,但是当时他与章太炎在医学见识上完全相左。1916年毕业并获医学学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开业行医。1917年发表《灵枢商兑》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进行批评(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以偏概全、误读误解、苛责求全的地方)
余云岫一开始只是反对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等他认为是“穿凿附会”的理论,认为自己有责任“唤醒旧医”,破坏的是“穿凿附会之理论”(这些并非穿凿附会的理论,有兴趣可看“说说中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14d4b301019za0.html
里面3、4、5、7小节),但还是承认中医疗效的,与中医界也只是纯学术之争,并愿与中医界进行学理交流。
但后来中医教育被排斥在学校系统外,中医界提呈议案到教育部时,为阻扰“不科学”的中医理论进入学校“荼毒”学子,余云岫则非常积极地组织抵制议案,阻扰其一直反对的中医理论进入学校,并索性否认中医的疗效(“所谓效如桴鼓、所谓历著名效、所谓成效已著者,无他,多言幸中也,贪天功以为己也,以言乎实验,渺乎远矣。”-《旧医学校系统案驳议》)。
由此,本是学理之争,演变成中医名义生存的政治之争。时一代中医大师陆渊雷公开文字攻击余云岫,余云岫大怒,于是在1929年2月23日至26日,愤然在南京中央卫生会议上提出废止中医案(《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于是中西医之争进入白热化,双方相互指责谩骂。
余云岫原本只是反对中医里面他认为不对的理论,承认疗效并愿意交流,但为阻扰中医界提案就否定自己之前承认的中医疗效就有点不讲原则,不实事求是了。后来因为给中医界指骂,索性利用政府的权力要废除中医,就更是用公器泄私愤,意气用事了(许多黑中医都是给我们骂出来的,他们只是给伪科普洗脑了,不了解下反中医的。所以大家注意了,分清敌人,有些只是反中医“不当之处”,有些是完全不讲道理黑中医的。耐心解说,许多反中医的人士是有识之士,明白道理是会成为挺中医的中坚力量的。嘿嘿,别再做逼余云岫由反到黑的这类傻事啦)
余云岫提出的废止中医案涉及有:一、处置现有旧医;二、对已登记的旧医实行补充教育:三、不准中医诊治法定传染病和出具死亡诊断书;四、禁止新闻杂志进行非科学医学之宣传;五、禁止成立旧医学校。
在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之下,中国卫生体系的建立,需要明确的、有标准化的理论指导,当时整个中医界普遍社会医学理念不足,于是西医无可争辩立于“管理者”的位置。当“管理者”遇到“语言不通”的“被管理”的中医,就开始发生种种矛盾。西医拒绝承认中医的理论,中医拒绝承认西医的优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余云岫的过分言辞和行为其实不难理解。
实事求是,以今天眼光看,当时中医界整体医学水平普遍不高,对传染病的认识不足,由是造成的管理混乱、影响中国卫生体制的建立。提案的一、二、三、四在当时建立卫生体制其实具有一定意义,虽然有歧视限制之嫌,但在当时中国医疗整体状况来看,以偏纠偏在所难免,可以理解。但提案五就明显歧视和限制打压中医了。
随着中西医的交流和认识不断提高,余云岫也因为与中医的交流与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日渐开明。其晚年思想开始转变,终于重新承认中医之疗效,承认中医古籍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大有建设之可能”,要建设“国产药物”和“上工(古代对高明医生的称呼)大师所经验之成绩”。
其临床药物许多是中药提炼的酊剂、粉剂,并耐心地同病人讲解中医的好处。提出了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设想。承认很多药方医案还是宝贵的……这倒也实事求是,不失公允。
很多人以为余云岫的晚年改变和新中国成立后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提出的支持中医政策有关,“为势所迫”,并非出自真心实意。其实不然:早在1939年,余云岫就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海)》第25卷第1-6期发表了“三子养亲汤小治验”一文,说明余云岫自己提出废止中医案后,还是开始承认中医药的疗效,并在不自觉中探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1943年,余在《医文》第1卷第3期发表“说文解字病疏上”,说明他公开考释研究中医病名及证候不晚于1943年……
余云岫晚年致力于整理中医古籍,他撰写出考释研究中医病名及证候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堪称中医病证考释的经典著作!!!
此书材料极为宏富,对魏(含)前古书之病名症候名做了一次大规模搜集与解释,规模气象远超清儒训释《内经》诸作。其学术意义和文献价值是中国医学史学、中医文献学、中医语言学不可绕过去的里程碑!也应该是每一位学习中医经典的学子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此书由《释名病疏》(初名《释名病释》)、《方言病疏》(初名《方言病诂》)、《尔雅病疏》(初名《尔雅病诂》)、《说文解字病疏》(初名《说文解字病解》)、《广雅病疏》、《十三经病疏》6个专题组成,其中《方言病疏》、《尔雅病疏》、《说文解字病疏》三部分内容完成后,即以最初的名称《方言病诂》、《尔雅病诂》、《说文解字病解》陆续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余氏从1937年始撰写此书,1947年2月作了出版前的最后修订,历经十年而著成。
将《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及十三经中的病名、证候名称及证候的形容词全面收集,并做详精密翔实的训诂考证。是书对古代病名、证候所作的训诂考证,一病、一证,持之有据,论之有理,结论每多可信,其考辨之精深,见解之独到,至今观来无出其右者。
但由于余云岫早年“废止旧医案”之故,《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虽然自195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3000册后,半个多世纪一直未能复梓。这样一部近代中医史上不可多得的精湛深邃的作品,若就此绝迹,甚是可惜!它不仅对编写中国医学史不可或缺,就是对于语言学界编纂大型辞书、编写中医词典、撰著中医训诂史、文献史,中医院校讲授研究内经、伤寒等也有巨大价值。直至2012年,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张苇航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育林点校,再版面世!在这个全书难能可得沿用正体字(简体字不适合训诂),最为点赞的是张、王两位教授重新编写词语索引,使我们翻查更方便、快捷。(我作为一名中医人,非常感谢张苇航、王育林的重新点校和感谢学苑出版社将中医一部将被遗忘的经典重现于世!)
其实,余云岫撰写此书之初衷,本是计划撰写一部“中国医史”,此书内容仅为这部“中国医史”中“疾病史”的前期准备材料。如果按《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的方式一路写下去,这部“中国医史”将会是一部鸿篇巨制。是书自序阐述了著者采撷文史古籍中的涉医资料,整理中医旧书典籍,“除死方休”之愿望。
这里插份题外话:1932年伍连德与王吉民历经20年合写的英文版《中国医史》面世,向西方介绍了中国中医的辉煌历史和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此书在国外影响巨大,延绵至今。我想,这么轰动一时的书,余云岫是看过的,看了可能觉得还不够好,想自己重写一部中文版的“中国医史”吧。呵呵。
余云岫对医学的贡献不仅如此,还有:
1、他是我国近代较早提出分食制的学者之一,认为共食是传播多种病的途径。
2、他在1952年代表新中国出席在曰本召开的“国际远东热带病学会”,并作《中国结核病历史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提出“瘰病”与肺痨同源之说,证明中医的认识要比欧洲早1200多年,引起各国代表的关注,为新中国、中医争得荣誉。
3、他促进中国近代卫生体系的建立,打下中国现代卫生体系的基础!功不可没!
这么一个对中国医学、传统中医有着巨大贡献的人,我们不应当因为其早年的错误言行而废了其巨大贡献。此医学界、中医界当正视之、正名之。
芋头结论:
1、代表当时西医最高水平领域的余云岫,兼通中西医,能力很强,还是个愿意学术交流的人,是有大志向的,但之后的事,难免有学霸之嫌。
2、说好听点,余云岫是不区小节的人。为阻扰他认为“不科学”的中医理论进入学校“荼毒”学子,余云岫的出发点还是为了中国下一代;但说难听点,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还不惜否认自己承认的中医疗效事实。
3、余云岫早年是容易意气用事的人,原本余云岫与陆渊雷等都是想要改造中医,都反对个自认为中医里的“穿凿附会”的理论,但余给陆一骂就直接全盘否认中医了,甚至要消灭中医的存在。这种意气用事不理智也不客观,甚至动用行政资源、公权力来迫害中医也为其早年蒙上不光彩的一页。其实余陆两人开始做的是同一样事,但两人最后走向不同的方向,后人也对两人其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特别是中医界)。不可惜乎?!
可惜的是,他的孙子(搜狐@宁波老余 )不知为何至今公开出来反中医(估计和余死后文革继续批斗余有关系。不去找那些迫害自家的人算账,却和一群小丑联合一起拿中医来出气,柿子还是要捏软的,这就是“智慧”)
以下是“余云岫民国文章存档”
以“余云岫”发表的:
1
《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之第一步(续)》
余云岫 学艺(曰本) 1920年第2卷第5期
2 《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之第一步》 余云岫 学艺(曰本) 1920年第2卷第4期
3 《蛋白质之滋养价值》 余云岫 学艺(曰本) 1920年第2卷第1期
4 《再论蛋白质之滋养价值》 余云岫 学艺(曰本) 1920年第2卷第2期
5 《欬血时之休养法》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2卷第9期
6 《不妊》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2卷第1期
7
《与恽铁樵论群经见智录书》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2卷第10期
8 《产后恶露不多之无害》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1卷第7期
9 《与恽铁樵论群经见智录书》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2卷第9期
10
《产后起坐之害》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1卷第6期
11 《百之斋漫笔》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1卷第2期
12 《不妊》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2卷第3期
13 《百之斋随笔》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1卷第4期
14 《百之斋随笔》 余云岫 心声 1923年第1卷第3期
15 《花柳病之识别》 余云岫 心声 1924年第3卷第3期
16 《
中国医学结核病观念变迁史(上)》
余云岫 医界春秋 1927年第15期
17 《异哉旧医之举动》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29年第7期
18 《我国医学革命之破坏与建设》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29年第8期
19 《我所希望於新闻界》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29年创刊号
20 《我国医学革命之破坏与建设(续)》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29年第9期
21 《不可不……不可尽》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29年第3期
22 《中国淋病医案之第一例(左传晋平公疾之研究...》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30年第25期
23 《皇汉医学批评(十一续)》 余云岫 社会医报 1930年第123期
24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四)》 余云岫 社会医报 1931年第152期
25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一)》 余云岫 社会医报 1931年第146期
26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五)》 余云岫 社会医报 1931年第153期
27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二)》 余云岫 社会医报 1931年第150期
28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三)》 余云岫 社会医报 1931年第151期
29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六)》 余云岫 社会医报 1931年第154期
30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七)》 余云岫 社会医报 1931年第155期
31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八)》 余云岫 社会医报 1931年第156期
32 《从性病说到医学革命》 余云岫 中学生 1932年第22期
33 《时令病自疗的商榷》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33年第5卷第5期
34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续)》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33年第5卷第3期
35 《读余子维先生遗嘱解剖尸体记事书後》 余云岫 医药学 1933年第10卷第7期
36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续)》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33年第5卷第2期
37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续)》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34年第6卷第3期
38 《立法院通过中医条例平议》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34年第6卷第1期
39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续)》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34年第6卷第2期
40 《中国的新医学(两篇)》 翁之龙 余云岫 文化建设 1934年第1卷第2期
41 《释名病解(一续)》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4年第20卷
42 《打破医学进步之障碍》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4年第20卷
43 《医学革命的过去情形,现在状况和将来的形势》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4年第20卷
44 《医学科学化的真谛》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4年第20卷
45 《送庞京周医师北行序》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4年第20卷
46 《释名病解》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4年第20卷
47 《释名病解》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5年第21卷
48 《医史学与医学前途之关系》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6年第2卷第9期
49 《读国医馆整理学术草案之我见》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6年第2卷第3期
50 《附复书》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6年第2卷第9期
51 《我国医学革命之破坏与建设》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6年第2卷第3期
52 《医学革命之真伪》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6年第2卷第3期
53 《撰述医学史之我见》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6年第22卷
54 《结核专号发刊绪言》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7年第23卷第1-12期
55 《旧医学校系统案驳议》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7年第3卷第6期
56 《感想》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7年第3卷第1期
57 《三子养亲汤小治验》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9年第25卷第1-6期
58 《流行性霍乱与中国旧医学》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43年第29卷第6期
59 《
说文解字病疏上》
余云岫 医文 1943年第1卷第3期
60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 余云岫 医文 1943年第1卷第2期
61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 余云岫 医文 1943年第1卷第1期
62 《说文解字病疏上》 余云岫 医文 1943年第1卷第5期
63 《说文解字病疏上》 余云岫 医文 1943年第1卷第4期
64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 余云岫 医文 1943年第1卷第4期
65 《说文解字病疏上》 余云岫 医文 1943年第1卷第2期
66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 余云岫 医文 1943年第1卷第3期
67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 余云岫 医文 1943年第1卷第5期
68 《小儿百日咳豫后漫谈》 余云岫 社会卫生 1946年第2卷第5期
69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续)》 余云岫 学艺(曰本) 1947年第17卷第12期
70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 余云岫 学艺(曰本) 1947年第17卷第4期
71 《希望於改革後之国民党贤达者》 余云岫 医药世界 1948年第1卷第1期
72 《今後药的问题》 余云岫 医药世界 1948年第1卷第6期
73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续)》 余云岫 学艺(曰本) 1948年第18卷第6期
以“余岩”发表的:
1 《国字表音说》 余岩 学艺(曰本) 1918年第1卷第4期
2 《中华旧医结核病观念变迁史》 余岩 华国月刊 1924年第1卷第11期
3 《Tryptophan与生体色素》 古武弥四郎;余岩 民国医学杂志 1931年第9卷第6期
4 《中华医学杂志中文志编辑报告》 余岩 黄贻清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5年第21卷
5 《七个月妊婦之蚓突炎性广漠性化脓腹膜炎》 村上治朗著余岩译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7年第23卷第1-12期
6 《中文中华医学杂志编辑报告》 余岩 史伊凡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7年第23卷第1-12期
7《民国廿八年中文中华医学杂志报告》 余岩,李涛,钱建初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40年第26卷第7期
备注:同期似乎也有个叫余岩写了好几篇关于妇女的非医学文章,应该是另一人
关于“医学革命”
1 《我国医学革命之破坏与建设》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29年第8期
2 《读了「从我国医学革命方面说到新医内部必有...》 钱惠伦 医药评论 1929年第21期
3 《我国医学革命之破坏与建设(续)》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29年第9期
4 《我也来当个医学革命的小兵》 常潄波 医药评论 1930年第25期
5 《吾道昌明,医学革命,一心一德,共策进行:题词》 胡定安题 东南医刊 1931年第2卷第2期
6 《我国医学革命之过去与将来》 林千叶 同济医学季刊 1932年第2卷第1-2期
7 《从性病说到医学革命》 余云岫 中学生 1932年第22期
8 《论坛:医学革命过度时代中的新医应有之努力》 蒋本沂述 东南医刊 1932年第3卷第2期
9 《论坛:医学革命与卫生改进之责任问题》 胡定安 东南医刊 1932年第3卷第4期
10 《医学革命的必然性》 范守渊 新医药 1934年第2卷第10期
11 《医学革命的过去情形,现在状况和将来的形势》 余云岫 中华医学杂志(上海) 1934年第20卷
12 《我国医学革命之破坏与建设》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6年第2卷第3期
13 《医学革命之真伪》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6年第2卷第3期
14 《发扬医学革命之步骤》 常时煐 新医药刊 1937年第56期
15 《墨西哥的医学革命》 舒林译 新福建 1944年第5卷第6期
关于“旧医”
1 《中华旧医结核病观念变迁史》 余岩 华国月刊 1924年第1卷第11期
2 《令各市 县政府为令饬严行取缔旧法旧医种痘...》 浙江省建设月刊 1929年第24期
3 《异哉旧医之举动》 余云岫 医药评论 1929年第7期
4 《论新医不应为环境逼迫而旧医化》 庞京周 医药评论 1929年第13期
5 《南京旧医出身之形形色色》 谢筠寿 医药评论 1929年创刊号
6 《批浦南中医协会奉贤药业职工会 据呈请撤销...》 卫生公报 1929年第1卷第4期
7 《南京特别市旧医一览表》 卫生公报 1929年第1卷第9期
8 《批江都中医协会 据呈请撤销卫生会议废止旧...》 卫生公报 1929年第1卷第4期
9 《代电浦南中医协会第六区分会 据代电请撤销...》 卫生公报 1929年第1卷第4期
10 《批宁波中医协会 呈为中医更名旧医请予更正...》 卫生公报 1929年第1卷第2期
11 《旧医改进之龟鉴》 汪企张 医药学 1929年第6卷第7期
12 《整顿新医与取缔旧医》 吴迈 医药学 1929年第6卷第11期
13 《旧医不进步之四大原因》 姚霭园 社会医报 1930年第123期
14 《论坛:旧医科学化之利用》 东南医刊 1931年第2卷第3期
15 《论坛:新医与旧医(名称之讨论)》 朱莲舫 东南医刊 1931年第2卷第2期
16 《异哉汪于冈之旧医伤寒观》 王合三 医界春秋 1933年第86期
17 《从旧医生活中奋斗出来》 莎之 读书生活(1934年) 1935年第2卷第12期
18 《论坛:“旧”医与“新”药》 桥下客 民生医药 1935年第6期
19 《
中国旧医药的科学化问题》
范守渊 中西医药 1936年第2卷第3期
20 《徵求旧医籍原名及著作者姓民》 刘羲初 医界春秋 1936年第118期
21 《旧医学校系统案驳议》 余云岫 中西医药 1937年第3卷第6期
22 《漫话新医与旧医》 钱良 医药评论 1937年第9卷第2期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7-7 15:47
这是新浪博客里的一篇博文,我不知道怎么能转到这里,只好复制粘贴。应该放在医史的栏里,没有医史栏,只好放这里。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