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练好句读,当个好大夫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0:09
标题: 练好句读,当个好大夫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4-7-17 10:49 编辑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脉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0:15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脉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请杨教授批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0:56
杨鹏举
发此两段经文,诸位锻炼锻炼思维,我同时也是一个小学生,学无止境,我不能随便发言。
--------------------------
您是教授,我是学生。杨教授您只管批评,但说无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7-17 11:02
       请二位赐教。
     这比争论中医科学不科学有意义。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1:09
请教杨教授:“無表裏證”啥意思啊?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1:1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7-17 11:02
请二位赐教。
     这比争论中医科学不科学有意义。

就一个010谈了自己的看法,不容易引起热烈的讨论,看看其他先生有无不同见解。通过句读锻炼思辨,如何认识其义,决定从何处断开,也是判断自己如何处理疾病的基本要求。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1:23
杨鹏举
是啊,“無表裏證”啥意思啊?
------------------------------
杨教授我在请教您呢,“無表裏證”啥意思啊?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1:40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4-7-17 11:41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4-7-17 11:23
杨鹏举
是啊,“無表裏證”啥意思啊?
------------------------------


欲知此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1:44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7 11:40
欲知此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不急,杨教授您先吃饭哈。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1:4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7-17 11:02
请二位赐教。
     这比争论中医科学不科学有意义。

我是学生,我们一起请杨教授赐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7-17 11:51
          二五七、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裏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 之,宜大承气汤。(252)

          以上是原文,请先生赐教。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3:1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7-17 11:51
二五七、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善飢, ...

哈哈,二位先生都问我,你们问我,那我就问问你们了,正确的答案只有张仲景本人最清楚,我们后人只能猜测,我开始发帖子的时候,就没有句读,所以每个人的句读是否正确,只有两个方面的人可以问,一个是张仲景本人可以问“你为什么这样句读?”,另外一个就是其他人网友,可以这样问“你为什么这样句读?你们只能回答他们为什么这样句读,既然张仲景已经作古,他本人不能问,你们只能回答网友”我为什么这样句读“,而不是你们问我,因为我没有让你如何如何句读,你们的句读理由,自然不能让我回答。作为我,就是和你们一起讨论。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3:12
gl0101 发表于 2014-7-17 11:45
我是学生,我们一起请杨教授赐教。

哈哈,二位先生都问我,你们问我,那我就问问你们了,正确的答案只有张仲景本人最清楚,我们后人只能猜测,我开始发帖子的时候,就没有句读,所以每个人的句读是否正确,只有两个方面的人可以问,一个是张仲景本人可以问“你为什么这样句读?”,另外一个就是其他人网友,可以这样问“你为什么这样句读?你们只能回答他们为什么这样句读,既然张仲景已经作古,他本人不能问,你们只能回答网友”我为什么这样句读“,而不是你们问我,因为我没有让你如何如何句读,你们的句读理由,自然不能让我回答。作为我,就是和你们一起讨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3:21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7 13:12
哈哈,二位先生都问我,你们问我,那我就问问你们了,正确的答案只有张仲景本人最清楚,我们后人只能猜测 ...

杨教授您句读了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3:23
gl0101 发表于 2014-7-17 13:21
杨教授您句读了吗?

很明显,我发的帖子没有句读啊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3:24
你们应该这样做:我为什么这样句读,来回答诸位。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3:25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7 13:23
很明显,我发的帖子没有句读啊

那您就句读一个嘛!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3:3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7-17 11:51
二五七、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善飢, ...

你的原文和杨教授的原文好像不太一样啊!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3:35
杨鹏举
是的,我肯定句读,我不句读,就没有发帖子的意义了。
-----------------------------
不急,您慢慢讲,我等。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4-7-17 13:58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4-7-17 06:46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4-7-17 05:25
那您就句读一个嘛!

杨教授的句读肯定很搞笑,就像“养胎:养,生育;取。养胎,使胎儿生下来。即催产。”“其动应衣即胃之大 络搏动像小鼓样撞击皮肤。”一样,一定雷翻全坛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5:55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4-7-17 16:36 编辑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7-17 13:58
杨教授的句读肯定很搞笑,就像“养胎:养,生育;取。养胎,使胎儿生下来。即催产。”“其动应衣即胃之大 ...


那你不搞笑,你来试 试。养胎,让你拿证据你不拿,你为什么你不拿证据?“其动应衣”,按照你的解释,你当着诸位的面给大家翻译成白话文,如何?你不翻译,就是心中有鬼。是骡子是马,还是驴,拉出来遛遛。看看是贵州驴,还是广西驴,还是洋驴,还是杂种驴,弄个水落石出。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7-17 15: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7-17 1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7-17 16: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7-17 16:06
gl0101 发表于 2014-7-17 05:30
你的原文和杨教授的原文好像不太一样啊!

        我发的是原文,已经有标点符号了。这是解放后的版本。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6:13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7-17 16:01
练好句读,当个宇航员!!!

板寸,你会不会句读呢?你要是不会句读,不会使用标点符号的话,可以发挥你的优势,利用针来解决,我给你做个示范,如“板寸者刘亦之也其针大铁锨把粗久之生锈若锈螺丝”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4-7-17 16:23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7 07:55
那你不搞笑,你来试 试。养胎,让你拿证据你不拿,你为什么你不拿证据?“其动应衣”,按照你的解释, ...

我在等你的句读,看你如何当个好大夫或好教师?好大夫你是当不成了,你说养胎是催产,看来好老师也当不成了,还是当文字医好,可以胡说八道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7 16:36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7-17 16:23
我在等你的句读,看你如何当个好大夫或好教师?好大夫你是当不成了,你说养胎是催产,看来好老师也当不成 ...

那你不搞笑,你来试 试。养胎,让你拿证据你不拿,你为什么你不拿证据?“其动应衣”,按照你的解释,你当着诸位的面给大家翻译成白话文,如何?你不翻译,就是心中有鬼。是骡子是马,还是驴,拉出来遛遛。看看是贵州驴,还是广西驴,还是洋驴,还是杂种驴,弄个水落石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6:3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7-17 16:06
我发的是原文,已经有标点符号了。这是解放后的版本。

嗯,这两个版本似乎需要杨教授考证一下。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4-7-17 16:43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4-7-17 08:47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4-7-17 08:38
嗯,这两个版本似乎需要杨教授考证一下。

他会出一个杂种羊出来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6:45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7-17 16:43
他会考出一个杂种羊出来

杨教授的考证值得期待。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7 16:47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7-17 13:58
杨教授的句读肯定很搞笑,就像“养胎:养,生育;取。养胎,使胎儿生下来。即催产。”“其动应衣即胃之大 ...

杨教授的句读肯定与众不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7-18 05:56
        杨先生,有失众望!是先生失察还是有意愚弄大家!应该有个交代。
        关于“无表里证”,请大家关注《中西医融合观》外感染热病证态学中的蓄血综合症或者《伤寒论现代解读》中的有关条文,有详细的中、西医解释。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8 06:25
杨鹏举
是的,我因为看到“无表里证”与整体不合。
-------------------------------
这个应该不是句读的问题吧?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7-18 07: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7-18 07: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8 07:49
gl0101 发表于 2014-7-18 06:25
杨鹏举
是的,我因为看到“无表里证”与整体不合。
-------------------------------

我认为是句读有关系,你认为不是,那你给个合理的解释。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8 07:50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7-18 07:47
哈哈,大家上当了,这不过是杨教授抛出的一个烟幕弹,就像被追打的急了,大喊一声“地上有钱”,不过是转移 ...

锈螺丝,你会用针灸针拨开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8 07:51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7-18 07:39
真奇怪,练好句读和好大夫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如果说是放松一下也好,杨教授居然称为学术交流!!!难道这 ...

锈螺丝,你连读书你就不会正确读的话,你到哪里当个好大夫呢?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7-18 07: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8 07:5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7-18 05:56
杨先生,有失众望!是先生失察还是有意愚弄大家!应该有个交代。
        关于“无表里证”,请大 ...

我不会让诸位失望的,更不会有意愚弄大家,不知道还有无其他人发表不同看法,如果没有人发表不同看法了,然后两三天过讨论不迟。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8 07:56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7-18 07:54
我不会用针灸拔牙,但我知道五行与五星没有内在联系!!!!

知道锈螺丝是废品吗?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7-18 07: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7-18 08:15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4-7-18 08:21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7-18 07:58
句读就是加标点符号,小学初中的内容从大学教授的嘴里说出来,这就是教授的研究内容!!!!


至于是不是大学教材的教学内容,你看看《医古文》,然后谈你的“学问”也不迟,用你的话,看看你的“屁”响不响。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7-18 08:44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8 07:49
我认为是句读有关系,你认为不是,那你给个合理的解释。

你能够用句读解决“‘无表里证’与整体不合”的问题最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4-7-24 08:02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
      源于《伤寒论》
125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26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水蛭熬二十个  虻虫去翅足熬二十个  桃仁去皮尖二十五个  大黄三两
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卒醉)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25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无表里证,发热”:既不是恶寒发热(太阳表证),也不是但热不恶寒(阳明经证),也不是潮热(阳明腑实证)、往来寒热(少阳证),说明“无表里证,发热”不是感染性发热,是非感染性发热,与蓄血证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应当是盆腔积血以及其它腔隙的积血。中医也认为:“本证不是外感,属于内伤,极有见地”,“合热”是病机概念,联系用抵当汤,似以热合于瘀血更确切一些。当盆腔以及其它腔隙积血的时候,血液溶解被吸收时,不仅能引起黄疸,而且还引起发热(吸收热即非感染性发热),发热的特点是体温在38℃左右,不伴畏寒、出汗等,这与“无表里证,发热”完全一致。

    [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在西医指的是:吸收热,即大量从细胞、组织坏死之后,没有感染的情况下,机体吸收之后引起的发热。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0:55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4-11-30 11:28 编辑

【原文】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脉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上述两段经文,应该如何断句比较合理?一说“表里”为复合反义词,义指“表”。这样解释也未尝不可,因为毕竟落脚点与用治疗里证的方剂相一致,但是这样的断句引起“‘无表里证’与整体不合”的疑问,也在所难。为了便于理解原文,笔者有所思,尝试如下:
【原文】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脉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1:04
这样断句,首先把“無”理解成“不”,.无,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书·洪範》:“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今 趙 亡, 秦王 王,則 武安君 必爲三公,君能爲之下乎?雖欲爲之下,固不得已矣。” 南朝  梁  沈约 《冠子祝文》:“耻下問,乃致高車。”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1:08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4-11-30 11:27 编辑

分析一下第一段之“發熱”“脉數”表证、里证都可以出现,如果首先确定“無”是“不”,首先否定告诉读者,这不是表证引起的发热脉数,同时后边肯定是里证。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1:12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4-11-30 11:19 编辑

分析一下第二段之“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言外之意,不要把在外的眼睛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误认为是在表,所以直接否定“無表”——不是在表。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30 11:14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1:08
分析一下第一段之“發熱”“脉數”表证、里证都可以出现,如果首先确定“無”是“不”,首先否定了不是表证 ...

杨老师好,多日不见。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4-11-30 11:30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30 11:14
杨老师好,多日不见。

彼此,彼此,握握手。我也不会哪些玩艺。把他们应付了,再来学习。有些网友,其势凶凶,却不经一辨。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1:37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30 11:30
彼此,彼此,握握手。我也不会哪些玩艺。把他们应付了,再来学习。有些网友,其势凶凶,却不经一辨。

一吐先生,,在回复哪里可以使用表情图。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1:43
坐等杨教授句读。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2:01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1:43
坐等杨教授句读。

先生,你没有看见47楼——50楼的句读句逗与分析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2:17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2:01
先生,你没有看见47楼——50楼的句读句逗与分析吗?

对不起杨教授,经你提示,刚看到。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2:30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0:55
【原文】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脉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

【原文】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脉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上述两段经文,应该如何断句比较合理?一说“表里”为复合反义词,义指“表”。这样解释也未尝不可,因为毕竟落脚点与用治疗里证的方剂相一致,但是这样的断句引起“‘无表里证’与整体不合”的疑问,也在所难。为了便于理解原文,笔者有所思,尝试如下:
【原文】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脉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
1.“无表”跟“里证”什么关系?是不是非此即彼,“无表”(证)就是有“里证”?

2.如果这样断句的话,“里证”二字是否多余?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2:52
你认为要是多余,那人家明确肯定是里证,是不是错误?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3:02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2:30
【原文】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脉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 ...


明确在阳明之里,明确在太阳之里,恐怕比“无表里证”要清晰的多,如果有的读者把“无表里证”理解成没有“没有表里证”,那读者恐怕要问,既没有表证,也没有里证,那“发热,脉数”算哪里的证?那“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大便難,身微熱”既不是表证,也不是里证,那算什么证?恐怕引起更多的混乱。
不论读什么书,让读者明确无误的知道是什么意思好呢?还是让人家“猜测”这是什么?先生,你认为那个好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3:10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2:52
你认为要是多余,那人家明确肯定是里证,是不是错误?

里证没错误,但是如果“无表”跟“里证”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无表”(证)就是有“里证”的意思,那么既然说“无表”了就没有必要再说是“里证”了,古人写书尤其是被中医界奉为经典的《伤寒论》它会像现代中医写书那么啰嗦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3:20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4-11-30 13:23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3:10
里证没错误,但是如果“无表”跟“里证”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无表”(证)就是有“里证”的意思,那么既 ...


我认为是“明确无误”与你认为是“啰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关键是看明确无误的信息告诉读者,还是看做是“啰嗦”,还是让读者猜测,你比较一下,那个对读者有好处呢?让一般水平的大夫去猜测,恐怕对病人和大夫都不是一件好事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3:23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3:02
明确在阳明之里,明确在太阳之里,恐怕比“无表里证”要清晰的多,如果有的读者把“无表里证”理解成没 ...

明确在阳明之里,明确在太阳之里,恐怕比“无表里证”要清晰的多,如果有的读者把“无表里证”理解成没有“没有表里证”,那读者恐怕要问,既没有表证,也没有里证,那“发热,脉数”算哪里的证?那“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大便難,身微熱”既不是表证,也不是里证,那算什么证?恐怕引起更多的混乱。
不论读什么书,让读者明确无误的知道是什么意思好呢?还是让人家“猜测”这是什么?先生,你认为那个好呢?
-----------------------------
既然是经典意思就必须明确,哪能让人猜测呢。你说的这个“阳明之里”、“太阳之里”具体位置在哪里?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3:25
这里在腑就是里。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3:33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3:25
这里在腑就是里。

具体讲是哪个府?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3:35
胃肠与膀胱。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4:01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3:35
胃肠与膀胱。

是胃大小场和膀胱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4:18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1:08
分析一下第一段之“發熱”“脉數”表证、里证都可以出现,如果首先确定“無”是“不”,首先否定告诉读者, ...

既然“發熱”“脉數”表证、里证都可以出现,张仲景老中医他根据什么说这个“發熱”“脉數”是“里证”“无表”(按照你的说法“不是表证”)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4:18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4-11-30 14:49 编辑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1:08
分析一下第一段之“發熱”“脉數”表证、里证都可以出现,如果首先确定“無”是“不”,首先否定告诉读者, ...

“无表”就是“不是表证”,那么张仲景老中医说“无表里证”这四个字的根据是什么?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4:53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4:18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1:08
分析一下第一段之“發熱”“脉數”表证、里证都可以出现,如 ...

既然你否定,那你知道他不是这么说的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4:54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4:18
既然“發熱”“脉數”表证、里证都可以出现,张仲景老中医他根据什么说这个“發熱”“脉數”是“里证”“ ...

当然不是表证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4-11-30 14: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4:55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4:18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1:08
分析一下第一段之“發熱”“脉數”表证、里证都可以出现,如 ...

那你只能去问问张仲景先生了。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4:59
1010,张仲景告诉你他说的根据了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5:03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3:35
胃肠与膀胱。

0101,你认为胃场和膀胱不是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5:42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4:53
既然你否定,那你知道他不是这么说的吗?

书本上写的清清楚楚,白纸黑字谁也否定不了。我就是问问“无表里证”的根据就是否定“无表里证”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5:44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4:54
当然不是表证

不是就不是吧。根据什么说不是,而且当然不是?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5:46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4:55
那你只能去问问张仲景先生了。

你不知道就说你不知道,你这样说话不是让张仲景老中医生气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5:48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4-11-30 15:56 编辑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4:59
1010,张仲景告诉你他说的根据了吗?

没有,不过我想张仲景老中医总不至于没有根据地胡说吧。杨教授,张仲景告诉你“无表”就是“不是表证”了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5:54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5:03
0101,你认为胃场和膀胱不是吗?

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问问清楚,然后希望你结合条文方剂分析一下。你戒备心太强了,我一问你就一惊一乍的,你要是不高兴我问我就不问了,你想咋说就咋说吧。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6:03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5:54
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问问清楚,然后希望你结合条文方剂分析一下。你戒备心太强了,我一问你就一惊一乍的 ...

你看看哪里是表证的依据呢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6:05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6:03
你看看哪里是表证的依据呢

我胆子不小,加上我这个岁数,不会得“惊风”的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6:07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5:42
书本上写的清清楚楚,白纸黑字谁也否定不了。我就是问问“无表里证”的根据就是否定“无表里证”吗?

我愚钝,不理解你的“我就是问问“无表里证”的根据就是否定“无表里证”吗?”,再说了,你
能否定无里证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16:09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5:48
没有,不过我想张仲景老中医总不至于没有根据地胡说吧。杨教授,张仲景告诉你“无表”就是“不是表证”了 ...

张仲景老中医肯定是不会没有根据地胡说,但是张仲景告诉你“无表”就是“表证”了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6:19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6:03
你看看哪里是表证的依据呢

“發熱”“脉數”表证、里证都可以出现,49楼,是你说的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6:19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6:05
我胆子不小,加上我这个岁数,不会得“惊风”的

那就好。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6:20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6:07
我愚钝,不理解你的“我就是问问“无表里证”的根据就是否定“无表里证”吗?”,再说了,你
能否定无里 ...

我否定无里证了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16:21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6:09
张仲景老中医肯定是不会没有根据地胡说,但是张仲景告诉你“无表”就是“表证”了吗?

我说过“无表”就是“表证”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20:19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16:07
我愚钝,不理解你的“我就是问问“无表里证”的根据就是否定“无表里证”吗?”,再说了,你
能否定无里 ...

我开始就开宗明义说了:“肯定是里证,”所以不存在我否定里证,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20:23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20:19
我开始就开宗明义说了:“肯定是里证,”所以不存在我否定里证,

根据什么“肯定是里证”?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20:26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16:21
我说过“无表”就是“表证”吗?

看看你在79楼如何表述的,非此即彼。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20:43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20:23
根据什么“肯定是里证”?

根据下后,有的还不大便,并根据方剂,地球人都知道。你若不信,问问搞方剂的,看看承气汤、抵挡汤,那个是治疗表证的方剂?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20:45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20:26
看看你在79楼如何表述的,非此即彼。

没找见,你贴出来看看。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20:47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20:43
根据下后,有的还不大便,并根据方剂,地球人都知道。你若不信,问问搞方剂的,看看承气汤、抵挡汤,那个 ...

嗯,根据治疗确定诊断,是这意思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20:49
我能根据治疗确定诊断来反推,你能否定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20:49
杨教授啊,你开始张冠李戴有点乱了,千万沉住气稳住了哈。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20:50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20:47
嗯,根据治疗确定诊断,是这意思吗?

你没有找见,莫非你不认识79楼?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21:01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20:50
你没有找见,莫非你不认识79楼?

我79楼的帖子是这样的:“没有,不过我想张仲景老中医总不至于没有根据地胡说吧。杨教授,张仲景告诉你“无表”就是“不是表证”了吗?”

我79楼的帖子中有那句话告诉你“无表”就是“表证”?或者,你从我79楼的帖子中的那句话读出我说“无表”就是“表证”?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21:03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21:01
我79楼的帖子是这样的:“没有,不过我想张仲景老中医总不至于没有根据地胡说吧。杨教授,张仲景告诉你“ ...


按照你是说法,如果不是表证,又不是里证,请你直接回答,那是什么证?不能离开原文回答问题。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1-30 21:07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11-30 21:03
按照你是说法,如果不是表证,又不是里证,请你直接回答,那是什么证?不能离开原文回答问题。

我说过不是表证又不是里证吗?在哪里?指出来看看。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4-11-30 21:07
gl0101 发表于 2014-11-30 21:01
我79楼的帖子是这样的:“没有,不过我想张仲景老中医总不至于没有根据地胡说吧。杨教授,张仲景告诉你“ ...

请直接回答:“抵挡汤、承气汤”是治疗表证的方剂,还是治疗里证的方剂?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