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临床擂台赛(一):老年泌尿系感染重症 [打印本页]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3 11:22
标题: 临床擂台赛(一):老年泌尿系感染重症
本帖最后由 梁常兵 于 2014-12-4 14:46 编辑

    临床擂台赛说明:擂主所发布的是已经诊疗结束的案例,但治疗结果暂不公布,先由诸位同仁跟帖,发表看法,提出各自的治疗思路和方药,适时,擂主公布其治疗结果,两相对照,孰优孰劣,网友自有共论。当然,擂主这个案例可能是治愈了,也可能没治好,也可能是勉勉强强治好了,所以,最佳答案不一定是擂主公布的结果。

      擂台赛的目的是广泛吸取各位同仁的治疗思路和方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所以,欢迎各位同仁积极展示、积极参与!

      每个案例讨论基本结束后,由擂主或者版主宣布最佳参与者为下一任擂主。


老年泌尿系感染重症


侯x 兰、女、81岁、苍山县神山人、2014年10月24日初诊。


主诉:尿频、尿灼热、疼痛半年余。


初于当地诊所用抗生素,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即加重。后到某市医院,也是以抗生素为主,没有明显疗效。某泌尿科老大夫建议插导尿管,患者觉得又不是尿储留,何必导尿呢?老大夫解释说:插导尿管是为了让膀胱、尿道休息一段时间!
十日后回医院拔导尿管,症状依旧,甚至益发严重了。老医无语,让患者再用几天抗生素以观疗效。而患者反反复复用消炎药,已经失去信心,遂转求中医治疗。


刻诊:尿频、尿灼热、尿疼痛等症状依然如前,详询之下得知,患者尿无力,而且在咳嗽或者颠簸时会遗尿,这个遗尿的症状是在拔导尿管以后才较为明显的;时觉心下悸动、体力较差;口干口苦而不欲饮水;纳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白厚少津而中后部淡黄;脉寸关弦滑、尺部偏弱。


辨证:肝胆、膀胱湿热伴心脾不足、肾气不固。


治疗:清肝胆、利湿热、养心脾、固肾气。


方药:暂略。


这位老人病情略显复杂,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尤其是虚实夹杂,屡用抗生素而不效,给治疗带来一些困难,希望论坛各位同仁能够谈谈您的看法,最好能在治则、方药上谈的具体些,谢谢诸位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3 12:00
   大力支持!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12-3 12:57
论坛高手很多,希望大家拿出自己的绝活来,展示中医水平!通过临床验案擂台赛,可以一决雌雄,相信那些耍嘴皮子,或者西化中医是不敢上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3 18:0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3 18:13 编辑

      这个话题最符合中西医融合观李同宪先生研究的内容,李先生还出了专著,所以,他最有资格拿出自己的病例,来讲一讲。
      请看以下链接:
      中西医融合观  下篇 外感传染热病证态学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537&extra=
      我多次批评李先生是闭门造车的“文字医”,这次希望李先生能拿出来几个病例,来证实自己不是“文字医”。


      一个病没治过,就写出一本《外感传染热病证态学》,还整一本《解读伤寒论》,开玩呢?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12-3 18:26
锡民教授要多搞团结,不指责,拿出病案来打擂。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4-12-3 19:14
好,非常的好。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3 20:5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4-12-3 19:14
好,非常的好。

嘿嘿,杨先生好!
让您见笑了,网络不好用,写完的案例飞了,用平板太费力,明天吧,明天还得等铁通给我修好宽带就能发案例了。
唉,写一标题,还弄了一拖罗说明,但是没内容,哈哈,让各位同仁见笑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3 21:1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3 21:17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3 18:26


      刘主任说搞好团结,这话对。
      但拿出病例需要专业对口。泌尿系感染这个病,属于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用抗菌素治疗,很简单。正好李同宪先生是外科医生,而且弄了个“外感传染热病证态学”,正与他正对口。


      此话题发出后,李先生装做没看着。他每天跟我捣乱,这个病与他对口,我得提醒他。我要不刺激他两句,他还得猫着不出来。搞外感传染病证态,要有中药实战经验,去佐证理论才行。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4 14:50
病案已经发出,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谢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4 17:19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12-4 14:27 编辑

病案讨论,临床打擂,是一个很好的值得推崇的研讨方式,严重关注。既然叫病案,大家就都要真枪实弹的上阵,不要玩儿银样镴枪头的把戏。没有填装炸药的炮弹,充其量只是抛出一块顽石罢了!虽然样子很吓人,但是毕竟能量有限,形同鸡肋。
作者: 杏园春    时间: 2014-12-4 17:59
太子参20克 黄芪15克 黄芩10克 黄柏10克 麦门冬15克 地骨皮10克 车前子15克 甘草10克 石莲肉15克 茯苓10克 益智仁6克 柴胡3克
黄芩清上焦心肺 之热,柴胡疏散肝胆之郁热,地骨皮、黄柏清下焦肾与膀胱之热,车前子、茯苓滑利、淡渗利湿,太子参、甘草、黄芪补益肺气、益气生津、收敛浮阳、助气化而达州都,麦门冬养阴生津、清热于肺,石莲清心火秘精微而交心肾,益智仁固气、涩精而实小便。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4 19:47
桂枝10 芍药10 泽泻10 甘草10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12-4 21:01
该患者年老肾亏,气虚挟瘀。拟济生肾气丸(汤)去附片加党参。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4-12-4 21:31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
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
天花麻疹全占验。
大家觉得  这个问诊歌   怎么样。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4 21:4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4 17:19
病案讨论,临床打雷,是一个很好的值得推崇的研讨方式,严重关注。既然叫病案,大家就都要真枪实弹的上阵, ...

谢谢千总版关注,谢谢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4 21:4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4 17:19
病案讨论,临床打雷,是一个很好的值得推崇的研讨方式,严重关注。既然叫病案,大家就都要真枪实弹的上阵, ...

千总版临床了得,还请切实指导啊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4 21:53
杏园春 发表于 2014-12-4 17:59
太子参20克 黄芪15克 黄芩10克 黄柏10克 麦门冬15克 地骨皮10克 车前子15克 甘草10克 石莲肉15克 茯苓10克  ...

赞一个!
杏版临床果然不俗。未能亲眼见到病人而遣方用药尚能如此周密,实属难得。
如果杏版主亲自治此病,应该比我强出多多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4 22:00
gl0101 发表于 2014-12-4 19:47
桂枝10 芍药10 泽泻10 甘草10

先生此方颇有深意!
泽泻、甘草治淋;
芍药、甘草益阴而缓疼、涩;
桂枝、甘草助心气!
药味虽少,功效毕具!
先生深藏不露啊,谢谢赐教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4 22:02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4 21:01
该患者年老肾亏,气虚挟瘀。拟济生肾气丸(汤)去附片加党参。

铁骨兄此方甚妙!
如所加为西洋参则益妙!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4 22:04
杨金峰 发表于 2014-12-4 21:31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愿闻杨版道其详!
谢谢杨版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4 22:08
此案目前虽只有三位同仁献方赐教,已经使我受益匪浅!


人外有人啊,谢谢诸位!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4 22:52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4 22:00
先生此方颇有深意!
泽泻、甘草治淋;
芍药、甘草益阴而缓疼、涩;

不敢。欢迎批评。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4-12-5 05:23
柴葛解肌汤,黄芩改黄柏。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12-5 07:16
还没入门!人命所系,岂同儿戏?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5 17:54
余晓辉 发表于 2014-12-5 05:23
柴葛解肌汤,黄芩改黄柏。

余兄高明。
大凡柴胡类方即不会有大的差池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5 17:55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5 07:16
还没入门!人命所系,岂同儿戏?

铁骨兄可否说的具体些?
作者: 杏园春    时间: 2014-12-5 19:23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4 21:53
赞一个!
杏版临床果然不俗。未能亲眼见到病人而遣方用药尚能如此周密,实属难得。
如果杏版主亲自治此 ...

梁版病案四诊清晰明了,读者如身临其境!
不过好像缺少生化指标,这不“科学”啊!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5 20:2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5 20:47 编辑

拟一方供参考:

柴胡   白芍    甘草   半夏   黄柏    茯苓   枳实    黄苓   
猪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生姜   大枣    人参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5 21:02
杏园春 发表于 2014-12-5 19:23
梁版病案四诊清晰明了,读者如身临其境!
不过好像缺少生化指标,这不“科学”啊!

哈哈,生化指标其实是有的,不过都正常,故而没提及。

指标正常而患者很不正常,嘿嘿,说明西医的指标也不尽合理、可信啊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5 21:0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2-5 20:23
拟一方供参考:

柴胡   白芍    甘草   半夏   黄柏    茯苓   枳实    黄苓   

王教授是小柴胡汤的底子合猪苓汤加减,也是高明之举。谢谢王教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5 21:41
老年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生化指标正常,或许有轻微的局部感染,不是主要原因,要是感染为主,西医也不至于用插尿管这种笨办法,西医一般会挑选抗菌素。


症状重,但实际病变不重。就是病人的痛苦感觉过于明显,应该考虑肾虚不能收摄。
平时有尿频尿急而无明显湿热之象者,一般用成药壮腰健肾丸,效果不错。本药治两种病症,一是腰痛腰困,一是虚证尿频尿急。


如嫌丸药力弱,汤剂即六味地黄丸合五子衍宗丸。
总之补肾药有固摄才行。前面有朋友提到益智仁,也是这个考虑。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精神病学上说焦虑症状,可以从补肾疏肝入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5 21:47
杨金峰 发表于 2014-12-4 21:31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十问歌一看就是给外感热病编的,内伤杂病按这个顺序来问,抓不住重点。
中医讲理论,热病和杂病应该有明确的区别,可是大家都不注意这一点。比如,桂枝下咽,阳盛立毙。如果不是严重的外感热病,错用个桂枝汤,大不了不治病,岂能吃死人。
严重的外感热病,就是用对药,就是中西药都用,激素呼吸机都上,也时不时出现“立毙”的情况,杂病就不一样。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5 23:2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5 19:31 编辑

尿频、尿灼热、疼痛半年余。
刻诊:尿频、尿灼热、尿疼痛等症状依然如前,详询之下得知,患者尿无力,而且在咳嗽或者颠簸时会遗尿,这个遗尿的症状是在拔导尿管以后才较为明显的;时觉心下悸动、体力较差;口干口苦而不欲饮水;纳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白厚少津而中后部淡黄;脉寸关弦滑、尺部偏弱。
————————————————————————————
黄芩30、栀子12、茵陈30、生地50、五味子10、山萸肉12、桂枝12、白术12、茯苓12、泽泻20、枳实6、丹皮12、白芍30、甘草20    鸡内金20   水煎服,取三剂,一日一剂,分四次温服。



大柴胡汤、茵陈蒿汤、五苓散、肾气丸加减。
献丑了!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2-6 09:52
尿频,灼热,疼痛,舌质暗红,舌苔中后部偏黄------热毒蕴结

尿无力,遗尿,插导尿管后变重,体力差, 尺脉弱------久病伤肾气也

舌苔白厚少津,心下悸动,大便偏干,寸,关脉弦滑-------中焦食积也

口干苦----------食积导致胆道不利而泛口苦

诊断:热毒蕴结膀胱,肾气虚,兼食积

病机:1  膀胱热毒蕴结---久用寒凉并没有清除毒热反而损伤肾气,导致尿无力,遗尿。
             2 中焦化食力弱,或与饮食肥甘有关,或久病于下脾气不升,则胃气不降,导致食积中焦,大便偏干,中焦郁滞,心气下行受阻导致心下悸动,胆道不利。
             3 久病于下,形成气机倾向于下,则下焦堆积,此病人当有冷热交替的症状,(此案例并没有给出这个症状,一般尿道炎病人都有此症状),冷者外卫不固,热者热毒蕴于膀胱,沿膀胱经上行则有发热的症状,故常见于冷热交替的现象出现。

治则:清热毒,补固肾气,化食积略佐以护表。
方剂方义:
清下焦毒热:紫花地丁15 败酱草12,葎草20。
利尿固肾气:车前子10,茯苓10,益智仁10,覆盆子20,巴戟天20,菟丝子15。
化食解心下悸通便:刺五加20,牛蒡子10鸡内金20,石菖蒲10,神曲10,焦山楂6。
护卫表:荆芥8(夏季则用桑叶)

个人陋见,望同仁不吝赐教。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6 10:09
         中医的前途在于疗效,医案是疗效的体现。
      因而,在此希望和邀请论坛上经常发言的朋友,每人都来发表一个意见,形成讨论病案的良好风气。
      特别是请千总版先生、一吐、杨金峰等几位先生,谈一下高见。
      还有,冒昧地请岳先生团队,出一个方,代表临床新中医的意见,就更好了。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0:11
llyyjj 发表于 2014-12-5 21:41
老年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生化指标正常,或许有轻微的局部感染,不是主要原因,要是感染为主,西医也不至于 ...

李老师分析的全面,谢谢李老师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0:11
llyyjj 发表于 2014-12-5 21:47
十问歌一看就是给外感热病编的,内伤杂病按这个顺序来问,抓不住重点。
中医讲理论,热病和杂病应该有明 ...

有道理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0:1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2-5 23:26
尿频、尿灼热、疼痛半年余。
刻诊:尿频、尿灼热、尿疼痛等症状依然如前,详询之下得知,患者尿无力,而且 ...

谢谢于兄献宝!

于兄的大柴胡汤去掉了柴胡,肯定有于兄的考虑,能否见告?

谢谢于兄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0:19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2-6 09:52
尿频,灼热,疼痛,舌质暗红,舌苔中后部偏黄------热毒蕴结

尿无力,遗尿,插导尿管后变重,体力差,  ...

光明兄思路很是独特,而“化食积”一说很显功力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0:2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2-6 10:09
中医的前途在于疗效,医案是疗效的体现。
      因而,在此希望和邀请论坛上经常发言的朋友,每 ...

王教授邀请的都是论坛中坚力量,我也很是期待!

岳先生是临床新中医团队的成员,也是我十分敬仰的干才,很期待岳先生能够代表新中医指点一二,谢谢!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6 10:29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6 10:23
王教授邀请的都是论坛中坚力量,我也很是期待!

岳先生是临床新中医团队的成员,也是我十分敬仰的干才 ...

哈哈!想到一块去了。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1:08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2-6 10:29
哈哈!想到一块去了。

不过,临床这东西,很严谨,很难搞的,所以,百家争鸣版块很热闹,而真正搞临床、热心于临床的就少一些了,这个也好理解。
岳先生他们团队是临床工作为主呢?还是以中医理论研究为主呢?
如果是临床团队,这样的案例对他们来说是很简单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6 11:09
本案关键点在虚实之辨。我不认为是有湿热,因为,现有的资料除尿道灼热以外,没有能辨出湿热之邪的根据。


中医辨证是认识病机,西医诊断是认识病理,不管方法有多大区别,认识的对象都是应该,要有病变,中医看有,西医看就肯定也有,要没有,都没有。这应该是肯定的。中医说的湿热证,西医也肯定是有病,比如,带下、黄疸、痢疾、疮疡,都明明晃晃的放着。


本患病人有尿痛,是有病,但是不是湿热?不一定。
因为排尿是尿道痛苦的感觉,各人各样,反正是很不舒服,真正是灼热还是疼痛,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有的只是病人自觉的叙述,靠灼热与疼痛区别有无湿热,是不可靠的。本例除“灼热”感以外,并没有其他湿热的表现,再者,西医也没有找出明显的感染,要说本例是湿热,证据不足。


中医的理论、辨证结果,最后靠疗效验证,可是,有疗效也不一定就能验证得了。因为,一个比较复杂的复方,往往综合了几种治则,也很难判断取效的真正原因。除非用张仲景经方。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6 11:11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6 11:08
不过,临床这东西,很严谨,很难搞的,所以,百家争鸣版块很热闹,而真正搞临床、热心于临床的就少一些了 ...


      主要还是以治病为主,在治病中探讨理论。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1:1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2-6 11:11
主要还是以治病为主,在治病中探讨理论。

那就好!

期待!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6 11: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5:06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6 11:39
不好意思,梁院长久等了!
梁院长在这里设擂台,我前来只不过是凑个数,给梁院长捧捧场。

谢谢岳先生的交流!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此案条件的确不足,起码是不详尽。


患者其实是做过尿培养的,好像没什么致病菌,应该是和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吧?我治疗的确实是“二手”患者。


传统中医倒是有个优点,按其状态反应以应对,而现代中医如果必须那些化验指标的话,那么和传统中医的区别真的就很大了。


此患者没有肾盂肾炎的表现,病灶应该是在尿道、膀胱吧。


再次感谢岳先生指点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12-6 15:22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2-5 12:23
拟一方供参考:

柴胡   白芍    甘草   半夏   黄柏    茯苓   枳实    黄苓   

看锡民教授处方,用的是中医思维。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4-12-6 15:24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5 09:55
铁骨兄可否说的具体些?

具体说,就是这个病病情复杂,不是一般中医爱好者所能处置的。另一方面,西医用消炎药无效,就告诉那些中医西化、科学化的人,此路不通。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5:38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6 15:24
具体说,就是这个病病情复杂,不是一般中医爱好者所能处置的。另一方面,西医用消炎药无效,就告诉那些中 ...

铁骨兄的话寓意深刻啊,学习中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6 16:22
患者其实是做过尿培养的,好像没什么致病菌,
----------------------------------------------------
尿培养是后来做的,病一开始没有做。一般尿路刺激症状出现,首先就用抗菌素,有时候连尿常规化验也不一定做。

本例最先应该是有过尿路感染,后来各种抗菌素用过了,感染估计也控制了,或者干脆就消灭了。本例的重,实际是病人感觉难受的程度重,未必是病情重。
如果要把这个病人的病名叫准确点,大概应该叫:顽固尿路刺激症状。
中老年女性,得一次尿路感染以后,经常反复发作,症状有轻有重,抗菌素有时有效有时无效,这些是常见的。抗菌素无效,有可能是病人没有感染,有可能是有细菌感染但用的药不敏感。抗菌素有效,也有可能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用了抗菌素,起了个心理治疗作用。
这个例子提出几个问题:

1,西医检查没有发现,病人仅有症状,在中医辨证上是不是要考虑?如果考虑到没有感染,湿热是不是能认定?
2,中医讲久病必虚。在此例如何考虑肾虚?
3,中医内科有病名,淋证能分好几种,这例是什么淋?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6 16:23
llyyjj 发表于 2014-12-6 16:22
患者其实是做过尿培养的,好像没什么致病菌,
----------------------------------------------------
尿 ...

热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4-12-6 16:4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2-6 12:43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6 11:24
具体说,就是这个病病情复杂,不是一般中医爱好者所能处置的。另一方面,西医用消炎药无效,就告诉那些中 ...

你这种人酸溜溜的,总是让人扫兴,大家讨论得好好的,你又来个什么中医西化。
你明白什么是中医西化?
做为医生,管什么东化、西化?能治好病就是好医生。中医的不行,就用西医的;西医的不行,就用中医的;中西医的效果不佳,就中西并用,就这么简单。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不是为了扯淡。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6 16:4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6 16:50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12-6 15:22
看锡民教授处方,用的是中医思维。


      说得是啊。
      这样的病例,多属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时好时坏,而且已言明抗菌素无效,只能采用中医辨证方法。
      如果是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用搞菌素就行了,没啥疑问,不用服汤药那么麻烦。但用过不好使,立刻就得改路子,要以疗效为准。

      这个病人就不同,就得用中药。因为西药不好使。若用中药就必须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当然,如果有其他西医化验证据供借鉴,也可参考进去。但不管怎么说,中医辨证施治思维是离不开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6 17:11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6 16:23
热淋!

如果辨证做热淋,可以讨论:    热淋应该是淋证里最好治的,却拖延了这么长时间。假设辨证无误,那就是没有有效的方药。辨证论治,论治是靠方药实施的,有该证而无该方,表现出了辨证论治局限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6 17:24
岳先生讲:
某国医大师的医案中看到过尿路感染治疗。服药数十付,治愈。来年又复发了。他还是用同样的方法治疗,结果反复发作。
--------------------------
这个实际是又一次感染了。反复感染的疾病,临床上各系统都有,想要彻底治好再不复发,大部分情况下做不到。有的病西医可以用外科手术,大部分没办法,好在大部分对人的伤害有限,比如扁桃体炎、尿路感染、肠道炎症等等。
中医因为对这些慢性反复感染的治疗效果比西医好些,所以有老百姓有中医“去根”印象。中医人士应该珍惜这一点。

铁板说:
西医用消炎药无效,就告诉那些中医西化、科学化的人,此路不通。
-------------------------------------------------------
抗菌素无效,一种是没有细菌感染。一种是没有用对抗生素(说抗生素更准确点),后一种,西医会想方设法找适合的药物,大多数情况下能找到,现在抗生素种类很多的。但是,病人往往等不及,折腾不起,就找中医了。
找中医,中医要不让病人失望。先得总结西医的教训,西医教训有二:1,抗生素没有用对。2,可能就不是细菌感染。3,即使是细菌感染,也不一定就要用抗生素。
中医要吸取西医教训,就要思考:1,虽然是淋证,未必都有湿热、实邪。2,淋证未必都要通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6 17:26
最容易被医生(中西医都有)忽视的就是心理因素。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6 21:33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12-6 13:45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2-6 08:47
说得是啊。
      这样的病例,多属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时好时坏,而且已言明抗菌素无效,只 ...

非常欣赏王教授的这个看法。言简意赅,一言中的。正如王教授所说:“这个病人就不同,就得用中药。因为西药不好使。若用中药就必须采取中医辨证施治。”这个患者,实践已经证明,使用抗菌素已经是弊多利少了,如果再使用抗菌素,不但劳而无功,劳民伤财,还会加大抗菌素的毒副作用,加大对患者的伤害,增加患者的痛苦。插导尿管之后造成患者“尿频、尿灼热、尿疼痛等症状依然如前”“患者尿无力,而且在咳嗽或者颠簸时会遗尿”,就是明证。王教授的话,明确指出了患者今后的治疗方向,就是“用中药”才属于最好的选择!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尤其老年妇女更是常见多发。由于反复的感染,反复的使用抗菌素,最后导致抗菌素耐药或菌群紊乱。有许多患者最后即便没有细菌感染,也出现尿频尿急以及咳则遗溺等现象。这时候就是西医束手无策,徒唤奈何的“尿道综合症”了!到了这种局面也就出现了王教授所说的“但不管怎么说,中医辨证施治思维是离不开的。”境界了,或局面了。

由于这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所以一般临床久了,都会屡见不鲜的。梁院长所介绍的这例病人,我考虑使用清心莲子饮(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炙甘草、柴胡各15克, 石莲肉、白茯苓、黄耆(蜜炙) 、人参)为主,进行加减。应该比较合适。是否妥当,欢迎大家评议。谢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6 22:29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6 21:33
非常欣赏王教授的这个看法。言简意赅,一言中的。正如王教授所说:“这个病人就不同,就得用中药。因为西 ...

本例热像不肯定,但心烦是肯定的,这么难受的症状留着,肯定心烦,所以从心火、心气虚论治是个思路。咳而遗尿,《内经》上有膀胱咳,有论无方,后世论治膀胱咳,多从心治之,(怎么把膀胱和心联系起来,再说)。如《医林绳墨》小便不禁条,云:“妇人咳嗽而溺出者,宜生脉散加归、术、柴、黄芩。”,看千总考虑的处方,与古人不约而同。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2-7 04:15
llyyjj 发表于 2014-12-6 17:11
如果辨证做热淋,可以讨论:    热淋应该是淋证里最好治的,却拖延了这么长时间。假设辨证无误,那就是没 ...

热淋症,有效的清热解毒药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大体都知道,这种病容易复发,老百姓常买三金片吃,那么具体的针对膀胱邪热也好,湿热也好,显效的草药是什么,而不仅仅是有效的问题,有效的话,金银花也有效,大青叶也有效,但那并不是治疗下焦热病的用药。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4-12-7 04:53
热淋症,显效的清热解毒药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大体都知道,这种病容易复发,老百姓常买三金片吃,那么具体的针对膀胱邪热也好,湿热也好,显效的草药是什么,而不仅仅是有效的问题,有效的话,金银花也有效,大青叶也有效,但那并不是治疗下焦热病的用药。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7 07:44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6 21:33
非常欣赏王教授的这个看法。言简意赅,一言中的。正如王教授所说:“这个病人就不同,就得用中药。因为西 ...


      多谢千先生的认可。
      千总版的认识,乃是来源于实践的经验之谈。赞!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7 09:27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6 16:23
热淋!

根据?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7 10: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7 12:16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7 10:15
还请梁院长见谅,我这里隔着手。不能直接处方。我只有把我们这里的中医师的类似病案发出了。
我手头病案 ...

本例急性发病,有大量血尿,很明确的一个血淋。清热利湿通淋,再加大量饮水,增加小便量,中西医对此用意相同。

本帖的首楼的例子,是曾经有过急性淋证,现在淋的症状却不能落实到湿热上。在症状描述上,有一个没有看到,就是病人尿频的程度和晚上入睡以后尿频的情况。


咳而遗尿,已经有虚像,如果入睡以后没有尿频及尿路其他症状,更说明是虚证。
一般急性淋证,入睡后也要起来几次的,湿热越重,起来的越多。要是一夜不用起来,或者是湿热轻症,或者是虚证。


《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肾虚膀胱热也。肾虚与膀胱热不一定同时出现,但膀胱热如果没有治彻底,肯定会导致肾虚。各种慢性淋证后期都有肾虚。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7 14:50
llyyjj 发表于 2014-12-6 14:29
本例热像不肯定,但心烦是肯定的,这么难受的症状留着,肯定心烦,所以从心火、心气虚论治是个思路。咳而 ...

谢谢llyyjj先生的回复。
llyyjj先生认为热像不肯定,那么患者出现“尿频、尿灼热、疼痛半年余。”以及“口干口苦而不欲饮水;纳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白厚少津而中后部淡黄”“脉寸关弦滑”这些症状该怎样解释和认识呢?52楼梁院长斩钉截铁的回答说“热淋!”,难道是查无实据的吗?诚然,患者后来出现了“患者尿无力,而且在咳嗽或者颠簸时会遗尿,”等情况,但是这些症状并不能否定便干,口渴,舌红,尿灼热等阴虚热盛的现实啊!年老体衰,又久病生变,这个病例的病情确实比较复杂。但是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也是临床常见的事实啊。这个病例就应该是一个气阴两虚,湿热并存的证态。是不是这样呢?请先生不吝赐教。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7 15:28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2-7 04:53
热淋症,显效的清热解毒药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大体都知道,这种病容易复发,老百姓常买三金片吃,那么具体的 ...

按热淋以前的治法用药,还是利尿通淋药为主,利尿通淋与利水药有时候混用。如《丹溪心法·淋》:“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血淋一证,须看血色分冷热,色鲜者,心、小肠实热;色瘀者,肾、膀胱虚冷。……若热极成淋,服药不效者,宜减桂枝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灯芯、瞿麦各少许,蜜水调下。”

大约是明清温病学兴起以后,花草类清热解毒药大量应用的。假如纯用清热解毒药,对许多热淋也有好多效果,这倒类似西医用抗菌素治疗尿路感染。现代中医用清热解毒治热淋,是不是受西医影响,不好说。但在淋证的治法里增加一个清热解毒法,这是中医的一点进步。您提到的三金片,所用药物是地方草药,大约都是清热类的药物。

如果研究清热解毒和抗菌素的比较,应该算中西医结合的范围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7 15:59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12-7 16:02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7 14:50
谢谢llyyjj先生的回复。
llyyjj先生认为热像不肯定,那么患者出现“尿频、尿灼热、疼痛半年余。”以及“ ...

呵呵,千总不可这么多客气话啊。本例初起,肯定是热淋,凡淋证初起,没有热像、不能诊断为热淋的大概也极少,对吧?
半年多了,虚像也出来了,您说'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也是临床常见的事实‘,这是确实。看您前面拟的处方,是以补心气、养心阴为主,佐以清湿热的。说明您判断的病机是以虚为主的。

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炙甘草、柴胡各15克, 石莲肉、白茯苓、黄耆(蜜炙) 、人参,这个处方,我觉得很合理。
各人体会和用方习惯不同,我平时遇到这种,考虑六味地黄汤加收敛药,再加一两味缓急(实际是疏肝)药,如拟方,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
菟丝子、益智仁、覆盆子、枸杞子、车前子(选加几味),白芍、甘草(二味按芍药甘草汤意开)。您从心论治,给我一个启发,是以前没有想到的。

看帖子中,拟出处方的几位,杏园、王教授、仁海的处方,清热利湿药的比例都不大,包括您的处方也是这样。看来大家对湿热的有无或重要性都不怎么重视啊,是吧?


如果想要探讨本例到底有没有湿热,涉及的是如何确定“湿热”这个邪气,或者这个病机。这又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问题,有讨论的意义,我们可以接着进行。
还有,淋证是膀胱病,按说是和肾有关,但不论在临床报道中,还是您前面拟方时,都考虑到心的问题,这里又涉及一个心与小肠、膀胱的关系,有兴趣的话咱们后面继续。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7 19:1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6 21:33
非常欣赏王教授的这个看法。言简意赅,一言中的。正如王教授所说:“这个病人就不同,就得用中药。因为西 ...

谢谢千总版啊,谢谢!
您所用的清心莲子饮,确实很合拍,此前杏园春先生用过类似的方子,英雄所见啊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7 19:14
llyyjj 发表于 2014-12-6 22:29
本例热像不肯定,但心烦是肯定的,这么难受的症状留着,肯定心烦,所以从心火、心气虚论治是个思路。咳而 ...

l李老师说的是,赞同!
千总版确实很高明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7 19:18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7 10:15
还请梁院长见谅,我这里隔着手。不能直接处方。我只有把我们这里的中医师的类似病案发出了。
我手头病案 ...

谢谢岳先生的案例!
方中二至丸用的妙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7 19:20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7 14:50
谢谢llyyjj先生的回复。
llyyjj先生认为热像不肯定,那么患者出现“尿频、尿灼热、疼痛半年余。”以及“ ...

"气阴两虚、湿热并存",千总版归纳的好,谢谢!

此案让我颇有收益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7 21:1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7 14:50
谢谢llyyjj先生的回复。
llyyjj先生认为热像不肯定,那么患者出现“尿频、尿灼热、疼痛半年余。”以及“ ...

52楼梁院长斩钉截铁的回答说“热淋!”,难道是查无实据的吗?
---------------------------------------
不可能。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7 21:42
gl0101 发表于 2014-12-7 21:12
52楼梁院长斩钉截铁的回答说“热淋!”,难道是查无实据的吗?
------------------------------------ ...

哈哈,先生无须卖关子了,其实叫什么淋不是特重要。

若称之为劳淋似乎也说得过去,但毕竟以热象为主,加之淋涩疼痛,热淋还是说得过去的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7 21:44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2-7 04:53
热淋症,显效的清热解毒药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大体都知道,这种病容易复发,老百姓常买三金片吃,那么具体的 ...

谢谢光明兄的阐述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4-12-7 22:05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7 11:12
谢谢千总版啊,谢谢!
您所用的清心莲子饮,确实很合拍,此前杏园春先生用过类似的方子,英雄所见啊:han ...

谢谢梁院长的回复,院长客气了。你在论坛开展论坛临床打擂,为论坛开拓了一个新的平台,新方向,非常高明和令人瞩目。论坛上,长期以来总是围绕着中医是不是科学等理论问题争吵,对临床探讨却不屑一顾。那样太偏颇了。医生应该在临床上下功夫,努力研讨技术,尽快提高疗效,才是最重要的。衷心的拥护您的新举措,相信会有更多的坛友积极参与进来。众人拾柴火焰高,百花齐放才是春,祝愿临床擂台赛越办越兴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7 22:36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7 21:42
哈哈,先生无须卖关子了,其实叫什么淋不是特重要。

若称之为劳淋似乎也说得过去,但毕竟以热象为主, ...

叫什么不重要,诊断什么很重要。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7 22: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8 09:04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7 22:46
多谢梁院长赞扬!
     梁院长说:“现代中医如果必须那些化验指标的话,那么和传统中医的区别真的就很 ...

在我们看来,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此病的治愈,才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
——————————————————

谢谢岳先生提示,治病求本是必要的。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8 09:0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2-7 22:05
谢谢梁院长的回复,院长客气了。你在论坛开展论坛临床打擂,为论坛开拓了一个新的平台,新方向,非常高明 ...

谢谢千总版的点评和鼓励,谢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8 09:36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7 22:46
多谢梁院长赞扬!
     梁院长说:“现代中医如果必须那些化验指标的话,那么和传统中医的区别真的就很 ...

     其实,这个病治疗难度并不大,中医西医都能治。但是关键不在于能不能治,而在于能不能根治。中医辨证准确的条件下,治疗效果会高于西医疗效。但是治疗都不能长久巩固。
一般来说,西医治疗指标合格后,疗效可保1-3个月;中医辨证按四诊标准治愈后,疗效也就是保持6-12个月。最终还会复发。
这个病的机理,传统中医理论虽有认识,仍不能准确把握;西医除了认指标,其余什么都不知道。
    在我们看来,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此病的治愈,才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
    我们要求化验指标,不是泥于那些指标。而是要探清该病真正的科学机理。把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都不知道的那一块弥补上来,那就是巩固疗效?保证它至少20年内不再发作。或许, 这就是新中医与传统中医及西医之间的差别。
------------------------------
你们能保证一个人至少20年内不感冒吗?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8 1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8 10:36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8 10:27
感冒是人体的正常免疫反应。但反应后不至于再次引发尿路感染。
20年之后,可能人体衰老,各方面功能下降 ...

感冒是人体的正常免疫反应。但反应后不至于再次引发尿路感染。
20年之后,可能人体衰老,各方面功能下降。也就无法保证了。当然年龄很大的人也无法保证20年,因为他根本活不到20年。我这里的20年一般是指中轻年人。根据几个医生20年前治疗过的疗效,一般20年内不易再发,再久了,就不好说了。
----------------------------------------
谢谢回复。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8 11:16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12-8 11:18 编辑

本案讨论有一个焦点,湿热。


刻诊:尿频、尿灼热、尿疼痛等症状依然如前,详询之下得知,患者尿无力,而且在咳嗽或者颠簸时会遗尿,这个遗尿的症状是在拔导尿管以后才较为明显的;时觉心下悸动、体力较差;口干口苦而不欲饮水;纳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白厚少津而中后部淡黄;脉寸关弦滑、尺部偏弱。

--------------------------------------------------
1,尿路上难受的症状。这是病人主观的感觉。尿频、尿疼痛,是所有淋证的症状,能判断寒热的就是”灼热“,可是这个灼热也是病人的主观感受,病人口里说出来的,她把这种难受的感觉形容为灼热。
假设,这位病人没有言语能力,我们可以观察到她排尿时的痛苦,但不会有”灼热“这个印象,对吧?


2,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白厚少津而中后部淡黄;脉寸关弦滑、尺部偏弱。这些是医生的主观感受。是不是支持湿热的存在,也很难说。


中医的湿热,湿邪和热邪两种邪气夹杂引起的疾病。可以理解做两种病因同时致病,也可以理解做两种病机同时存在。后一种更可靠点,因为有病变在哪里。
湿热有哪些病变,大家都很熟悉:黄疸、水肿、带下、疮疡、皮肤病、热痹、癃闭……这些病,湿热的表现都明明晃晃地放着,腿上一压一个坑,自然是水肿,其他的也不是看得见就是摸得着。


可是,本案中湿热的依据,却是病人和医生主观的感受。所以,即使不能说本案没有湿热,起码可以说,湿热的证据不足。
大家分析病机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提到湿热,可是大家拟方的时候,清利湿热的药却不是主要的。是不是和我的看法不约而同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8 11:44
llyyjj 发表于 2014-12-8 11:16
本案讨论有一个焦点,湿热。

同意。恭请梁总版释疑。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8 12:04
llyyjj 发表于 2014-12-8 11:16
本案讨论有一个焦点,湿热。

哈哈,好,李老师考虑的仔细啊。

舌脉均为热像,病在尿道及小便,小便者水也,在邪为湿,故而认为是湿热。

李老师多指正啊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8 12:07
llyyjj 发表于 2014-12-8 11:16
本案讨论有一个焦点,湿热。

中医对于病机的认识,核心是正确的,只是表述有差异,或者说有表达不清的地方,这也是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
谢谢李老师提醒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8 12:16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8 12:04
哈哈,好,李老师考虑的仔细啊。

舌脉均为热像,病在尿道及小便,小便者水也,在邪为湿,故而认为是湿 ...

舌脉均为热像,病在尿道及小便,小便者水也,在邪为湿,故而认为是湿热。
---------------------------------
明白了。谢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8 13:15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8 12:04
哈哈,好,李老师考虑的仔细啊。

舌脉均为热像,病在尿道及小便,小便者水也,在邪为湿,故而认为是湿 ...

舌脉均为热像,病在尿道及小便,小便者水也,在邪为湿,故而认为是湿热。
-----------------------------------------------------
前一句可以勉强算证据,后一句就不一定了。小便的病,可以和湿邪无关的呀。比如小儿尿炕。
说勉强,是因为并不突出,本例病人首次发病的时候,可能热像很明显,拖延了半年以后,就不一定了。


中医辨证,最后的的检验证据是处方和疗效。梁院长治好了这例病人,咱们等答案公布出来再讨论“湿热”在本例中的意义。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8 13:23
本案引出另一个题外话,淋证和心有什么关系?


淋证里,热淋为首,其他淋证也多有热像,属寒属虚的不多。
治淋证,清心火是经常用的,虚证的还有补心气、养心阴、安心神的。到很严重的虚损时,才用到补肾法。本帖里大家拟出的处方,有的就和心关系大。


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淋是膀胱的病,怎么不找肾的麻烦就跟心较劲?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4-12-8 13:34
温病上有句话: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这句话早就记的很熟了,可是我老是在讲课引用时,担心说成“治淋之法”,人的记忆有时候有这种怪现象,担心记错,备课时常要核对一下。原因就是治淋,也确实经常用清心、利小便之法。请大家讨论心与小便的关系。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4-12-8 13:36
综合梁总版在1楼提供的各项参数,本人诊断和处方如下,欢迎批评,欢迎检验:

西医诊断:尿道膀胱刺激征

中医诊断:太阳病

处方:桂枝10 芍药10 泽泻10 甘草10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8 15:2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8 15:56 编辑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2-7 10:15
还请梁院长见谅,我这里隔着手。不能直接处方。我只有把我们这里的中医师的类似病案发出了。
我手头病案 ...


陈xx  女   48岁   西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2013年2月8日(腊月28)晚8时30分电话求诊。
突然尿痛、尿涩并带有大量血尿。病人根据症状自己估计为急性膀胱炎。因天晚不愿意打吊针,也不愿意采用抗生素治疗。她家小区门外就是药店,故求中医应急处理症状。待春节后详治。
中医生电话开出处方,只开了一付草药。要求煎药时加大水量,每半个小时服一次(量约为300毫升)。病人晚10时开始服药,半小时后排尿通畅;一小时后尿痛、尿涩全部消除;两小时后血尿(肉眼下)全部消除。三小时后病人把剩下的药全部服完后入睡。次日起床全身感觉舒畅,好像昨日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病人打电话问,是不是病好了?
中医师答,还差得远。还需更方服药一个月,可保不再复发。

我只找到了首方,呈上。望大家指教!
【生地12g   白芍12g   猪苓15g  土茯苓15g  泽泻10g   柴胡15g  黄芩10g   知母12g   半枝莲25g   黄芪30g    旱莲草12g   二花15g】    (1付,开水煎服)
————————————————————————————
     岳先生介绍的这个病例,一付药拿下,疗效的确很好。
    根据上面的病情介绍,只有“突然尿痛、尿涩并带有大量血尿”两个典型症状和血尿,没介绍有无发热、腰疼等症状,也无舌、脉诊和化验结果。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用药,就只有凭经验用药。
    从上述表现看,还不是膀胱炎,而应当是尿道炎。
    从用药成分上看,以清热解毒为主,兼顾利水滋阴。从此方收效显著来看,此病收到的是对症治疗的效果,据此推测,此病必是急性尿道炎症反应,而且只是局部症状,由于没有引起全身发热反应,故属于发病早期。
    这例病人之所以收效快,疗效高。原因主要在于对症治疗,适用于急性炎症。清热解毒相当于西医的抗菌素治疗,利水相当于西医的利尿,以上二法中西医相同。只有滋阴,具有降火的作用,西医则没有。此外,黄芪补气利水,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进一步分析,患者既然患的是急性炎症,反证近来因各种因素导致身体虚弱,以致于免疫力急剧下降,从而患此急性炎症。由此推断,急性症状控制之后,只需十多付药善后,针对病因和体质两方面加以调整和补虚处理即可恢复原状。

     梁院长的病例,是个慢性复杂病例,治疗要比这个急性炎症复杂得多。我的治疗意见是,可分为两个阶段或三个阶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先于一方调整兼顾对症治疗,继而补虚调节,重在肾脾双补。对于这类衰老的病人,补虚需要花费时日,达到短时期不复发,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若做到永不复发,则难以实现。因为即使将导致这个疾病的外在因素去除了(因家庭条件所限有时不易去除),还有自身免疫力因素,再有就是医患的配合因素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医生无能为力的。

      请岳先生提宝贵意见。
   ,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8 15:3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8 15:40 编辑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8 12:07
中医对于病机的认识,核心是正确的,只是表述有差异,或者说有表达不清的地方,这也是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 ...


      截止今日,此病例已讨论5天,参与者约有十人左右,李老师也没少分析。
      我想,该是梁院长公布治病处方和治病结果的时候了。
      请梁院长登台宣布处方和结果!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8 16:09
本帖最后由 梁常兵 于 2014-12-8 16:12 编辑

本案例我使用的方药:

  1、大柴胡汤合一贯煎、归脾汤加减:


           柴胡12        苏子12       红参10      甘草6     黄芩9     生姜15     大枣6枚

           川楝子9    麦冬6      沙参6         枸杞6     云苓9     当归6        黄芪15

           木香3       龙眼肉9    益智仁9     白芍9     枳实9    川军9         枣仁9

                                                                     七剂    水煎服

   2、导赤散、补中益气汤加减,为散剂:


          木通30          生地 45      竹叶30     生甘草20     黄柏 20   五味子10   
   
          萆薢 30         生晒参 20   黄芪45      陈皮20       升麻15     柴胡20
         
          芡实30  
                     

                   粉碎,取80目药粉    每次5克、日3次 ,开水冲服。

           根据以上方案加减,共治疗四次,历时一个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遂停药。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8 16:30
杏园春 发表于 2014-12-4 17:59
太子参20克 黄芪15克 黄芩10克 黄柏10克 麦门冬15克 地骨皮10克 车前子15克 甘草10克 石莲肉15克 茯苓10克  ...

有比较才有鉴别啊!


我所用方药,较之诸位同仁,尤其是杏园春版主、千总版来说,还是略逊一筹的。


杏园春:太子参20克    黄芪15克      黄芩10克    黄柏10克      麦门冬15克    地骨皮   10克   

              甘草10克       石莲肉15克   茯苓10克    益智仁6克     柴胡3克        车前子15克






千秋雪:清心莲子饮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炙甘草、柴胡各15克,


             石莲肉、白茯苓、黄耆(蜜炙) 、人参)为主,进行加减。



千总版学验俱丰,治疗此类常见病自然是信手拈来,出此妙方也在意料之中;而杏园春先生竟然也出手如此老练,实为中医的青年才俊,前途未可限量啊!


综合多种因素,我推举杏园春先生为下一任擂主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4-12-8 16:33
谢谢各位同仁的悉心指教!


谢谢各位同仁的热心参与!


期待杏园春先生的精彩案例!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4-12-8 17:0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2-8 17:05 编辑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8 16:33
谢谢各位同仁的悉心指教!


好!支持下一位擂主!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4-12-8 17:11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4-12-8 09:58 编辑

久未来论坛,今天进来刚看到梁兄之案,大家都热烈的讨论,梁兄也给了答案。但我对此案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1、刻诊:尿频、尿灼热、尿疼痛等症状依然如前。
2、患者尿无力,而且在咳嗽或者颠簸时会遗尿。有肾气不固。
3、时觉心下悸动、体力较差。气虚。
4、口干口苦而不欲饮水。纳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白厚少津而中后部淡黄;脉寸关弦滑。脾虚湿浊内蕴。
总之:气虚湿浊内蕴兼瘀之象,无热象。
治以第一阶段:补气健脾兼以化瘀
黄芪15、石菖蒲9、黄芩9、白术15、茯苓12、丹参12、乌药9、泽泻9
待湿浊清后,则补肾

此例在西医来说名为“女性尿道综合征”

夜了,明天我会就此案问老铁,让大家看看他的水平。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4-12-8 17: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