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使用伏龙肝的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2-29 20:23
标题:
使用伏龙肝的经验
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伏龙肝又叫灶心土,伏龙肝是长期用柴草燃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伏龙肝有温中燥湿、止呕止血的功效,伏龙肝有治疗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妇女妊娠恶阻的作用,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伏龙肝。
伏龙肝的功效:
伏龙肝又叫灶心土,伏龙肝是长期用柴草燃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伏龙肝有温中燥湿、止呕止血的功效,伏龙肝有治疗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妇女妊娠恶阻的作用,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伏龙肝。
药名:伏龙肝
别名:灶心土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温中燥湿,止呕止血。
主治: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
http://tongxiehui.net/by/58898.html
痈肿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1--2两;或入散剂;或煎汤代水煎药。外用,研末调敷。
来源:长期用柴草燃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烧煤的灶心土不可用。
炮制方法:细研,以滑石水飞过两遍,令干用。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雷公炮炙论>
伏龙肝的作用:
1、伏龙肝治痈肿:伏龙肝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则易之。(<千金翼方>)
2、伏龙肝治反胃:灶中土,用十余年者,为细末,米饮调下三、二钱许。(<百一选方>)
3、伏龙肝治聤耳:伏龙肝细研半两,以猪膏和拈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日再易,夜一易。(<圣济总录>)
4、伏龙肝治心痛冷热:伏龙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和服,瘥。(<救急方>)
5、伏龙肝治臁疮久烂:灶内黄土(年久者研细末)、黄柏、黄丹、赤石脂、轻粉末等分。清油调,入油绢中贴之,勿动,纵痒,忍之良。(<济急仙方>)
6、伏龙肝治吐血、泻血,心腹痛:多年垩壁土、地炉中土、伏龙肝。上等分,每服一块如拳大,水二碗,煎一碗,澄清服,白粥补之。(<普济方>伏龙散)
7、伏龙肝治小儿脐疮,久不瘥:伏龙肝,细研末敷之。(<圣惠方>)
8、伏龙肝治吐血、鼻血不止:伏龙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顿服。(<广利方>)
9、伏龙肝治小儿重舌:灶月下黄土末,苦酒和涂舌上。(<千金方>)
10、伏龙肝治下血先便后血:甘草、干地黄、白肃、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金匮要略>黄土汤)
11、伏龙肝治小儿丹毒:多年灶下黄土末,和屋漏水傅之,新汲水亦可,鸡子白或油亦可,干即易。(<肘后方>)
12、伏龙肝治产后血气攻心痛,恶物不下:灶中心土研末,酒服二钱,泻出恶物效。(<救急方>)
13、伏龙肝治妇人血露:炒伏龙肝半两,蚕沙一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酒调,空肚服二、三钱,以知为度。(<本草衍义>)
14、伏龙肝治鼻洪,肠风,带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日华子本草>
15、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金匮>黄土汤即此意。<本草便读>
16、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匮方>之疗先便后血;<别录>方之止妇人血崩,漏带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秽久延;杂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温汤调服七剂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本草汇言>
17、伏龙肝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气。<别录>
伏龙肝用于虚寒血证。伏龙肝性温而和,[以藏为用",善于温中止血,凡吐衄、便血、崩漏属于虚寒者宜之。应用时,可单味应用,治吐血,即单用本品研末水煎饮服;<广利方>伏龙肝治吐血、鼻衄不止,单用本品水淘取汁,和蜜同服。若虚寒出血,量多不止,阴血易耗,常配温阳之品,以增温中止血之效,更宜佐以滋阴、养血之品同用,俾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和阳。如<金匮要略>伏龙肝治[下血,先便后血"之黄土汤,用本品配以附子、干地黄、阿胶等;<妇人良方>[疗经血不止方",亦用本品配以艾叶、生姜、生地黄等。 伏龙肝用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伏龙肝质重而性温燥,有温脾暖胃,降逆止呕,煤湿止泻之功。伏龙肝治虚寒呕吐、反胃者,可单味应用。若配党参、半夏、生姜等同用,以增温中止呕之效;若妇女妊娠恶阻,常配苏梗、砂仁、白术等同用,以和胃,安胎。伏龙肝治脾虚泄泻不止,常配白术、干姜、煨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以温中涩肠止泻。
伏龙肝与炮姜用药区别:
伏龙肝与炮姜,均可温中止血,止泻,二者均适应于脾胃虚寒,腹痛泻痢以及阳虚失血之症,但炮姜温中散寒之力强,守而不走,治疗一切脾胃虚寒之证,伏龙肝偏于温中止血,并有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伏龙肝用药禁忌:
1、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伏龙肝。
2、阴虚吐血者不宜用伏龙肝。痈肿毒盛难消者,不得独用。<本草经疏>
3、无湿勿用伏龙肝。<本草从新>http://tongxiehui.net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2-29 20:36
转载
伏龙肝,又名黄土、灶心土。为烧柴草之炉灶,近烟囪处之泥土。原为平常之物,但若能善用之,诚乃药中之良品也。本品气味:辛、温。功能:温中燥湿,止呕、止血。可治疗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便血、尿血、衄血、妊娠恶阻、小儿慢惊、肠风、带下、血崩,并有护胎安胎等作用。历代医藉中,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方剂首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黄土汤。该方由:灶心黄土、阿胶、黄芩、生地、白术、甘草、附子组成。可用于治疗便血,肠风,崩中漏下诸血证。运用范围较广, 内科、妇科均可使用。成为历代医家所常用的一首著名方剂。以下谈谈个人使用伏龙肝的临床经验。
多年以前,曾治疗一妊娠恶阻病人,怀孕仅一月,呕吐不止,并渐次加重。后来竟致每食即吐,水谷不留,甚至呕出鲜血。虽经输液和西药治疗,终无效果。患者虚弱已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无法进食。口干,舌偏红,苔少乏津。脉濡缓无力。一派气阴不足之象。后处以麦门冬汤(按:其中粳米乃必用之品)加姜竹茹, 外加用伏龙肝150g煎汤代水煮服。一剂显效,可少许进食,三剂基本向愈。后嘱2-3天煎服一剂。连服5剂而痊。
几年前,治一退休教师,因多年来脾胃虚寒,食少,腹胀,平时必以大量椒、姜辛辣食品佐膳食之,但仍然觉得胃中寒冷不适。时有呕吐感,大便不实。已服过多剂厚朴温中汤、桂附理中汤,虽服之能效,但终不能愈。后来,嘱患者在其方中每剂加入120g伏龙肝同煎。连服月余,竟得痊愈,且未再复发。究其原因,姜、桂、附,虽为温脾肾之要品,但因其性动,温中有散,终不比伏龙肝之温中而能守。故久服之,姜、桂、附之温中之性渐聚而生效。两者同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此外伏龙肝还可以用于治疗下列病证:
(一)、小儿脾胃虚寒,大便溏薄,夜睡露睛,时时惊醒或啼哭;严重的则为慢惊风,困倦虚弱,便溏食少,无发热或低热不退,时时抽搐,眼睛上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等证。轻者用益脾镇惊散,重证用加味理中地黄汤(庄在田方)或可保立甦汤(王清任方),三方均需加入伏龙肝同用。只要辩证无误,必效如应桴。
(二)、妇科的慢性崩漏血证,除了明显的实热证外,一般可在结合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伏龙肝,有协助止血的作用。如温经汤、丹枝逍遥散、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逐瘀止崩汤、清经汤、清心莲子饮、失笑散等方剂,虽有温、清、通、补之不同,但与伏龙肝并用无妨,且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寒湿带下,用完带汤加伏龙肝,效果也更胜一筹。
(三)、脾肾虚之久泻,滑脱,理中、四神、或真人养脏汤、赤石脂禹余粮汤用之效果不理想者,可加入大剂伏龙肝同用,也可收到意外的疗效。
笔者在多年临床中体会到,本品性虽辛温,但却不燥,故能守中而不劫脾胃之阴。盖因脾之与土,同气相求之故也。因此,胃阴虚者,只要配伍得当,仍可使用。对于反胃和噎膈病人,可在使用《金匱》大半夏汤的同时,加入大剂量的伏龙肝,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应该指出,本品之疗效乃取其气而非取其味,故必采其气之厚者。采集时,必以日常使用者为佳,如炉灶久旷无使用者,不宜入药。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已大多不再使用传统的炉灶,这为伏龙肝的采集带来了困难。往日唾手可得的东西,现在已很难觅见了。因此,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制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备小炭炉一个,木炭和干净的砖块、瓦片,或其它陶制品之碎片若干,大小以能烧透为度(有釉层者勿用)。把煎药用的药罐,装上适量的清水备用。然后,把炭火烧开,再把砖瓦块投入炉火之上,久久烧之,可按需要随时加上木炭。最少烧一小时以上,时间越长越好。煎药前15分钟,把要煎的药物先放进药罐浸泡。再用铁钳子把炉上烧好的砖、瓦块趁热放进药罐之中,最后将药罐置于炉上开始煎煮。也可以先煎烧好的砖、瓦、陶块,然后再取水煎药。另外,如烧制的砖瓦没用完,可以待凉后装进密封的塑料袋勿令泄气,备用。如暴露在空气中太久,或受潮,将会影响疗效。如果砖、瓦片来源有困难,煎煮过的仍可再用,但一定要加长烧制的时间。
有的人认为,伏龙肝为泥炭俗物,不卫生,因而放弃使用,这是很可惜的。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像百草霜和京墨(烟墨)都是同一类药物,并且功效相近,只要使用得当,都是无上佳品。
在众多的中药品种中,有许多看似平常,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只要真正了解它的性质和功用,临床使用起来便能得心应手,如虎添翼,收到显著的效果。笔者还为此写过一篇题为《说米》的医话(后改名为《说米的食用和药用》),发表在2004年第7期的《中国老年学杂志》上,可供参考。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2-29 20:40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年
加入收藏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妊娠恶阻85例
杨宝山
【摘要】:正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方法:方药组成及用法:柴胡15 g,黄芩10 g,半夏10 g,党参20 g,生姜10 g,大枣5枚,炙甘草7 g, 竹茹15 g,砂仁10 g,藿香10 g,伏龙肝(灶心土)约100 g。先用水2大碗煎伏龙肝(灶心土),数沸后去泥
【作者单位】:杭锦旗人民医院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2-29 20:41
《四川中医》 1995年08期 加入收藏 投稿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妊娠恶阻50例
陶克成
【摘要】:正 妊娠恶阻以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嗜酸厌食,倦怠乏力为主证。临床每见脾胃虚弱之候。笔者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妊娠恶阻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临床资料〕本组5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6岁,以23—26岁最多,占34例;孕周5-11周,以6-8个孕周发病最常见;病程3─40天不等。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嗜酸择食,头重眩晕,倦怠乏力,心烦喜睡,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滑。 〔治疗方法〕六君子汤加味:炒党参15g,云茯苓12g,炙甘草6g,炒白术、广陈皮、姜半夏各10g,伏龙肝50g,生姜30g。上药以伏龙肝,生姜煎汤代水,再煎余药,每日一剂,少量频服。 〔治疗结果〕显效(呕吐、恶心消失,纳食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正余乡卫生院
【关键词】: 妊娠恶阻 六君子汤 加味治疗 伏龙肝 恶心呕吐 健脾和胃 脾胃虚弱 食入即吐 姜半夏 倦怠乏力
【分类号】:R271.41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2-29 20:48
本帖最后由 王勇123 于 2016-2-29 13:17 编辑
这里特别说说伏龙肝,就是灶心土,农村老灶中经柴草反复熏烧后灶底中心的土块。《金匮要略》有著名的“黄土汤”,所用黄土即是伏龙肝。焦树德在《方剂心得十讲》第二版讲“黄土汤”时谈到自己的经验:我在临床上经常重用伏龙肝煎汤代水,煮服应证汤药,治疗脾虚不能统血而致的呕血、便血,多收良效。正如《本草汇言》论伏龙肝时所说:“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对于直肠癌患者出现的大便下血,我常在辨证论治的方药中,结合地榆槐角丸方和黄土汤的主药,重用伏龙肝,也能收到止血效果,并能强壮身体。
《古今药方纵横》第三辑讲灶心土时总结有:灶心土自汉以后较多地应用于临床。其味辛性温,功能温中和胃。中气温和则血摄呕止,故为止血止呕药,并具有涩肠固下之功。凡一切失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妇女崩漏及呕吐、便泻等症属虚寒者,皆可使用。
北宋著名的儿科学家钱乙,即以黄土汤治愈皇子的“瘛瘲”。《宋史》的《钱乙传》记载:皇子病瘛瘲,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说(通“悦”),擢太医丞,赐金紫。由是公卿宗戚家延至无虚日。
这里说说几个伏龙肝止呕降逆的经验:
1.《程门雪医案》的“胃反”一案中,二诊、三诊均用“灶心黄土二两(煎汤代水)”,以达温中止呕之效。
2.《蒲辅周医案》的“呃逆”一案中,“伏龙肝一两(另包),开水泡浸一小时,取汁煎药”,和胃降逆,可师可法。
3.《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克绍》有专文论伏龙肝,摘录如下:伏龙肝俗名灶心土,是农村中烧杂草的炉灶底下年久烧成的红褐色土块。不要看不起这样的干泥巴块,它本质沉重,性能下降,气香性温。暖脾温胃,在胃气太虚,水药不受,别药入口即吐得情况下,用伏龙肝却有立竿见影之效。文章来源: 金风玉露的博客
1957年的一个夏天,先生由家中返回诊所,一路上经过炎热太阳曝晒,强烈耀眼的阳光照射,乍一进诊所,觉得屋子甚暗。忽闻室内有呻吟声,定睛细看,才看出是本所会计员王某。原来他患急性胃肠炎,剧吐剧泻一昼夜,已严重脱水。先生看了以后说用点药看看。所内另一西医大夫,因为服药即吐,主张停用一切药物,让胃休息,听其自然恢复。先生觉得西药不行,还有中药。大方不行,还有偏方。便到邻家,从土灶中掘取灶心土一块,有小鸡子大,放在碗内捣碎,冲入开水,搅了几下,等粗渣沉淀后,将带土黄色浑水,侵入另一碗中,乘温喝下。一大碗混黄水,病人一口气喝下,竟未再吐。病愈后,患者追述说:“那药真香”。伏龙肝味香,正常人是体会不到的,这只有在胃气大虚的情况下,才能觉出味香。中医讲“香入脾”,这证明两点:一是脾胃之气太虚,二是药极对症。
由于伏龙肝能镇吐,所以临床时对于一些难以服药的人,怕服药引起呕吐,常常先用伏龙肝煎水,再用此水煎药,往往可以避免服药后引起的呕吐。文章来自:金风玉露的博客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2-29 21:26
伏龙肝散的主治|用法|功能:
处方:伏龙肝(即灶心土也)、赤石脂,各一两;熟乾地黄(酒浸一宿)、艾叶(微炒),各二两;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半两;当归(去苗、炒)、乾姜(炮),各三分;川芎三两,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乾,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枣三个,擘破,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