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民 发表于 2016-8-4 18:43
这个统计很有意义。
一味药可以有多味,所以,五味的用药法不是绝对的。
另外,一味药可以归一经,也可以 ...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5 21:09
中药性、味、归经对应分析研究
首席医学网 2010年02月08日 23:16:25 Monday
作者:叶 亮 尚尔鑫 ...
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达1892种,为古代本草学著作中集大成者。建国后由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华本草》是对我国两千年来中药学成就的又一次大总结,载药8980种。
从图2的分布结果可以看出,中药以平、温、寒三种性为主,并且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但三者频次相差不大。
从图3可以看出中药五味中的分布以苦味最多,甘味次之,辛味第三。五味分布中以这三味最多。
由图4结果可知,中药归经以肝最多,肺、脾两经次之。从中也可以看出十二经络中,从归经频率可以分为三个经络集合,其中肝、肺、脾经为中药归经频率较高的一个经络集合,肾、心、胃经为第二档次的经络集合,而剩余的6条经络为第三档经络集合。
味归经的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辛肺”、“甘脾”、“苦肝心”为联系较为紧密的味归经组合,而“酸肝”、“咸肾”亦存在某种联系,但与前三者相比,关系相对疏稀些。中医理论认为辛为金味入肺经,甘土味入脾经,苦为火味入心经,酸为木味入肝经,咸为水味入肾经,此结果显示五脏五味正好相对应,与《黄帝内经》中五脏、五味对应的理论相合。肝脏虽属木,然其为将军之官,病理上常宜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内热常与该脏相关,故苦味与肝脏表现出密切的联系有其一定的道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