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小议八纲辨证中的中间证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8-21 20:16
标题: 原创:小议八纲辨证中的中间证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6-8-21 12:21 编辑

        中间证是指界于两类性质对立的证候之间的中性型证候,简称中间证,八纲辨证中就存在这样的证候。
       八纲辨证是把千变万化的病证,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八类纲领性证候,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在临床辨别这四对矛盾对立的证候中,除了辨别彼此错杂、此消彼长、此假彼真、此病及彼、此多彼少、半此半彼等复杂情况外,常用的则是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的两分法思维,如非阳证就是阴证,非阴证就是阳证;非热证就是寒证,非寒证就是热证,别无第三证。实际上临床上还有界于二者之间,即非此非彼也非彼此多少、真假、消长等第三种证候,笔者称之为中间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类相互对立、传变、消长、转化的证候类别之间几乎都存在中间证,但以阴阳、寒热类证候之间的中间证最为常见,只是存在的时间长短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如很多肾虚患者出现的症状有精神疲乏、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健忘、遗精、阳萎等等,但却并无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等阴虚或阳虚的兼症以及舌、脉的阴阳所偏,既非肾阴虚也非肾阳虚,就是肾虚的中间证,其本质是肾脏精气不足,尚未引起阴阳的失衡,治疗就用平性之方药平补肾脏精气。又如寒热证候中的中间证,就是某些情况下,既无明显的热象也无明显的寒象,如某些外感咳嗽病多常见,治疗上也就选用平性方药治疗。辨中间证是八纲辨证中的三分法思维,有利于提高疗效。
      另在中药性能方面,现今的中药学教材只把中药的药性判定为寒热温凉四性,实际上还有平性,《珍珠囊》药性中就有平性。寒、凉是一类,寒为凉之甚;温、热是一类,热为温之甚;平性介于二者之间。临床要用药准确,平性药不可忽视。治疗中间证,当用平性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三分法思维。
      以上仅为个人管见,如有不当,欢迎拍砖!
                        2016/8/21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2 00:12
八纲被称为纲,就说大略,主体的意思,不是细分,不是具体某人某病某阶段的具体病情分析,有中间证是必须的。而且中间证应该很多,很细。
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另外,肾的阴阳关系和其他脏不同。并不是阴阳相互消长的关系。也就是说,阴阳的对立、消长关系,并不适合于肾阳肾阴关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2 05:38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21 21:40 编辑

拜读了杏林童子先生的帖子,也感到有他这样的感慨。

临床上,典型的大寒大热,大实大虚的病症确实很少见;临床所见到的大多是中间型的病证类型。就像社会上的人一样,非常优秀和非常恶劣的人都比较少见,见到的大多是平常的芸芸众生。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2 05:53
llyyjj 发表于 2016-8-21 16:12
八纲被称为纲,就说大略,主体的意思,不是细分,不是具体某人某病某阶段的具体病情分析,有中间证是必须的 ...

llyyjj先生斩钉截铁地说:“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看来,所谓八纲辨证,只是为外感病总结和制定的了,而内伤杂病是没有寒热虚实的改变的啊!如果内伤杂病不讲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了,那中医临床用什么来诊断和辨证呢?真的令人发憷和发愁啊!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2 06:01
llyyjj 发表于 2016-8-21 16:12
八纲被称为纲,就说大略,主体的意思,不是细分,不是具体某人某病某阶段的具体病情分析,有中间证是必须的 ...

llyyjj先生说:“另外,肾的阴阳关系和其他脏不同。并不是阴阳相互消长的关系。也就是说,阴阳的对立、消长关系,并不适合于肾阳肾阴关系。”

--------这样鲜明而坚定的见解和结论,真的令人拜服啊!如果肾脏没有了“阴阳相互消长的关系”,人类那该有多幸福啊,医生们那该有多清闲啊!壮哉斯言!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8-22 06:11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1 21:38
拜读了杏林童子先生的帖子,也感到有他这样的感慨。

临床上,典型的大寒大热,大实大虚的病症确实很少见 ...

谢谢千总点·评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2 07:36
(肾的阴阳关系和其他脏不同。并不是阴阳相互消长的关系。也就是说,阴阳的对立、消长关系,并不适合于肾阳肾阴关系。”)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请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6-8-22 08:28
前人论八纲辩证,我认为张景岳讲得最好:他说阴阳是总纲,其他叫“六变”。所以这八纲一开始就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但很多人讲八纲没有注意到这个关键点。我理解总纲相对来说就是像“道”那样比较虚的东西,六变其实就是将这阴阳之“道”形而下或“器化”成真正用来检测或辨的工具。再看如太阳病(表寒证)里面的辨,基本上就是用六变,如表寒虚用桂枝汤,表寒实用麻黄汤。(肾阴阳的阴阳义,与八纲里作为总纲应该不是同一回事,至少在阴阳这个符号的运用上,层次明显不同。)


六变里面这三对中,寒热和表里之阴阳“对立”和虚实之对立是有根本区别的。如果用一条线轴来表示(这不是所谓“西化”,这是传统的“喻象”),寒热和表里可以分占这线的两端来表示,中间的模糊地带代表寒热夹杂或半表半里,可大可小,可理解为三分法。(但寒热还有个“寒热往来”涉及时间轴,与半表半里纯属体位空间并不涉时间有所不同。)但虚和实虽然也是阴阳思想的运用,但它们之间却完全不应该也不能用类似寒热和表里那样用一根相同轴的两端这样的图象去表达,因为正夺(虚)和邪盛(实)之间一般来说并不存在所谓“此消彼长”“转化”等的内在关系。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6-8-22 08:29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16-8-22 08:31 编辑

回复后反馈了一大堆错误信息,以为没发出去,结果重发。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22 11:33
萧铁 发表于 2016-8-22 08:28
前人论八纲辩证,我认为张景岳讲得最好:他说阴阳是总纲,其他叫“六变”。所以这八纲一开始就不是同一个层 ...

  萧铁论辨证,想不错也难。当然是对是错都应欢迎,毕竟萧铁是在异途转向正道。
  【八纲】一词具说首提出于祝味菊的“伤寒质难”,你若不信可查证。张景岳说总纲,六变,可没说八纲。你说阴阳,就应说明什么是阴阳,太阳病在哪呀?在太阳经,何为证,脉呀。脉浮在表,太阳主表。表虚是卫气的气化虚,表实是营血的邪气盛。寒表现为恶寒,热表现为恶热。
  【八纲辨证】就是六经辨证,其阴阳是三阳经,三阴经;其表里三阳主表,三阴主里。其虚实三阴多虚,三阳多实;其寒热三阴多虚热,三阳多实热。
  你那个什么线轴呀,图像呀全是胡说八道。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22 11:33
萧铁 发表于 2016-8-22 08:28
前人论八纲辩证,我认为张景岳讲得最好:他说阴阳是总纲,其他叫“六变”。所以这八纲一开始就不是同一个层 ...

  萧铁论辨证,想不错也难。当然是对是错都应欢迎,毕竟萧铁是在异途转向正道。
  【八纲】一词具说首提出于祝味菊的“伤寒质难”,你若不信可查证。张景岳说总纲,六变,可没说八纲。你说阴阳,就应说明什么是阴阳,太阳病在哪呀?在太阳经,何为证,脉呀。脉浮在表,太阳主表。表虚是卫气的气化虚,表实是营血的邪气盛。寒表现为恶寒,热表现为恶热。
  【八纲辨证】就是六经辨证,其阴阳是三阳经,三阴经;其表里三阳主表,三阴主里。其虚实三阴多虚,三阳多实;其寒热三阴多虚热,三阳多实热。
  你那个什么线轴呀,图像呀全是胡说八道。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22 11:39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22 11:33
萧铁论辨证,想不错也难。当然是对是错都应欢迎,毕竟萧铁是在异途转向正道。
  【八纲】一词具说首提 ...

发帖有误,请删重帖。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2 12:32
(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请问先生经常搞临床吗?有什么证据说八纲辨证用于内伤杂病不行呢?举出例子来。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6-8-22 13:21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22 11:33
萧铁论辨证,想不错也难。当然是对是错都应欢迎,毕竟萧铁是在异途转向正道。
  【八纲】一词具说首提 ...

【八纲】一词具说首提出于祝味菊的“伤寒质难”,你若不信可查证。张景岳说总纲,六变,可没说八纲。……

祝味菊八纲的内容与明清医家(张景岳程钟龄等)完全一致,程把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称为“总要”,祝称为八纲,有实质性分别吗?就具体内容而言,没有;但对这八纲在辨证的功能角色上,张称之为总纲与六变,祝则基本上同程一样,不加分别,我认为张比程、祝高明。


至于接着的一段话,基本上是同义重复,连纲字什么意思都忘了,也是难为你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2 13:22
最好举个病例看看。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22 16:29
萧铁 发表于 2016-8-22 13:21
祝味菊八纲的内容与明清医家(张景岳程钟龄等)完全一致,程把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称为“总要”,祝称为八 ...

  萧铁还知(张景岳程钟龄等),可喜,可贺,看来倒骑驴把萧铁融化了。既承认二者一样,就不必多论了。
  萧铁说我忘了纲,我的却忘了,而他又不说明,可能是也忘了。我认为,八纲辨证就是六经辨证,没有六经八纲是虚的,六经是八纲的实体,八纲是六经病变的表现。三阴三阳表里相通,太阳为表,少阴为里,阳明为表,太阴为里,少阳为表,厥阴为里,三阳之邪由表向里,这就是外感,故要阻邪入内,防其伤里。三阴之邪即是被格之阳,由里向表,故要回阳扶正,防阳外脱。这就是杂病。所谓中间证的寒热虚实,都是邪进邪出的表现,所以六经就是人体,有六经方有病位,方有阴阳。不然的话,纲就看不见,摸不着,谁想咋说就咋说。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2 22:21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2 05:53
llyyjj先生斩钉截铁地说:“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看 ...

千总可能看漏了我前面的话,前提是: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
内伤杂病以脏腑辨证为主,没有脏腑辨证是不可能治疗杂病的。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抽象概括,杂病中,八纲必须落实在脏腑辨证上。
这些内容,对千总不需要多讲,误会说清楚就可以了。


抄上一段书,给其他朋友看看就行: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挚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无论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科,无不应用八纲来归纳概括。在八纲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脏腑辨证;结合气血津液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气血津液辨证;结合温病的病变特点,则分支出卫气营血辨证等等。任何一种辨证,都离不开八纲,所以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2 22:49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2 06:01
llyyjj先生说:“另外,肾的阴阳关系和其他脏不同。并不是阴阳相互消长的关系。也就是说,阴阳的对立、消 ...

简单说,讲肾,辨肾的证,实际是辨精的病变。精是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的。就是常说的肾无虚证,只是偏于阳虚或偏于阴虚的区别,病严重了,就是阴阳两虚证。
阴阳相互消长,在其他脏腑,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盛,在肾,却可以出现阴阳两虚,比如。消渴病等虚损类疾病就如此。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这是说阴阳无限可分,也是说阴阳可以广泛用在不同的事物上,肾与其他四脏,阴阳的含义是不同的。


抄一段书: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具充脑、荣发、坚骨固齿之用,有生发、温煦、滋养五脏六腑之功,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证为主,故有“肾无实证”之说。肾病常见的证候有肾气不固、肾阳虚衰、肾阴亏虚,以及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虚标实证阳虚水泛、阴虚火旺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2 23:42
        肾实证,证名。由寒热偏胜,水湿壅闭等所致。《脉经》卷二:“肾实也,苦恍惚,健忘,目视(目巟)(目巟),耳聋,怅怅,善鸣。”“肾实……病苦膀胱胀闭,少腹与腰脊相引痛。”《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肾实,论曰:足少阴肾之经,其气实为有余,则舌燥咽肿,上气嗌干,咳喘汗出,腰背强急,体重内热,小便黄赤,腰脊引痛,足胫肿满。此由足少阴经实,或为邪湿所加,故有是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2 23:59
      

        湿热下注。中医认为,膀胱系津液之府,湿热蕴结于下焦,下注膀胱,湿热阻于肾与膀胱,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则水道、小便不利,泄时涩痛,尿赤,尿浑浊,小便频数,淋沥不畅(即尿频、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临床可以根据辨证用五淋散、萆解分清饮、黄连解毒汤等等加减治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3 00:02
      肾实热证
证名。肾经邪热炽盛所致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时痛,喘咳汗出,小腹胀满,腰背强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疼,四肢黑,耳聋,名曰肾实热也。”“病苦痹,身热心痛,脊胁相引痛,足逆热烦,名曰肾实热也。”治宜清利湿热,选用清源汤、榆白皮饮、六味地黄汤等方。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3 05:15
llyyjj 发表于 2016-8-22 14:21
千总可能看漏了我前面的话,前提是: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
内伤杂病以脏腑辨证为主,没有脏腑辨证是不 ...

说来说去,无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还是离不开八纲。常言说:“纲举目张”,离开了八纲,就寸步难行!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3 05:20
llyyjj 发表于 2016-8-22 14:49
简单说,讲肾,辨肾的证,实际是辨精的病变。精是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的。就是常说的肾无虚证,只是偏于阳 ...


所谓“肝无虚症,肾无实证。”这个说法是非常片面的,并不是绝对正确。如果执迷于此,临床治病就会误入歧途,害人害己!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3 07:34
         简单说,讲肾,辨肾的证,实际是辨精的病变。
=============================================
          回复:
          绕来绕去,还是【肾是精】,肾主水,不要了!!肾和膀胱不管小便了!人被尿憋死啦!!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3 07:40
(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即便辩证最后落实在脏腑上,它也是辩证的过程呀,它是辩证的初始啊,它也是辩证的纲领啊,何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一说呢?
听说您还是老师,就是这么教学生的吗?我终于明白中医没落的原因了。
你举不出例子说明你的观点,我倒可以举出一个例子说明我的观点。
一个3岁孩子,患哮喘,西医住院用了各种药物,无效,转中医,用药皆是降气平喘,病情越重。孩子母亲(孩子母亲是我的内人工友)找我给孩子 治疗,诊脉,沉至骨,浮取摸不到。见其喘息时而深吸一口气。我已明了病情,此乃孩子在托儿所,想妈妈,哭嚎无度,久而久之,胸中大气下陷,肺主气,气陷,内气亏损,肺气无主,如何不喘?遂以升陷汤治之,三剂喘轻,八剂痊愈,至今三十多岁,从未发作喘息。
此病就是以表里定出病情的位置(在里),以虚实定出病情的性质(气虚而陷),病位在肺,请问先生,根据此病治疗,何来八纲辨证对内伤杂病“肯定不行”之说呢?
你就从来没真正弄懂过中医!练八纲辨证都浑浑噩噩!可知你教出的学生是什么样子,中医就毁你在这类“老师”里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3 07:57
溪流 发表于 2016-8-22 23:40
(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即便辩证最后落实在脏腑上,它也是辩证的 ...

我终于明白中医没落的原因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3 14:56
溪流 发表于 2016-8-23 07:40
(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即便辩证最后落实在脏腑上,它也是辩证的 ...

即便辩证最后落实在脏腑上,它也是辩证的过程呀,它是辩证的初始啊,它也是辩证的纲领啊,何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一说呢?
---------------------------------------
我原话是“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肯定不行“,后来发现您和千总都没有在意我所说的“直接指导治疗”的意思,都误会为否定八纲了。
我本义是想强调内伤杂病必须落实在脏腑辨证上。造成您二位的误会,也许是我表述不清,所以我在17楼做了解释,又在您的13楼点评里提醒您注意。


您在本条,提到我举不出来例子,我没有举,我以为把误会说清楚就行了,不用举例。因为只要是个医案,都有脏腑辨证的内容,没有脏腑辨证,就不是中医了。
您又一次误会当成我讲不出来例子。这例子还用找吗,只要是中医医案,都是脏腑辨证的例子,就本条您的小儿哮喘案,就是例子啊,如果没有脏腑辨证,您怎么治疗?
再总结一句,我只想说,内伤杂病,必须靠脏腑辨证,只有八纲辨证是不行的。如果哪位有只用八纲辨证治杂病的医案,请介绍。


我想,误会应该消除了。


另外,想对溪老先生及论坛朋友提几点建议:


1,我一贯认为,论坛是为了讨论学术,大家相互学习的。各人水平、观点这些不需要什么要求。
讨论学术观点,可以针锋相对。评论人就不必了。论坛里屡屡出现争论发展到争吵,发展到翻脸、骂人,以致要管理层处理,这种情况,确实不应该在学术论坛出现,可是不止一次出现。本来大家只要本着一个只评论观点,不评论人的原则,就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纠纷,您说是吗?
溪老是总版主,对论坛的发展自然非常关心,这些话我没说也肯定想到了。


2,论坛讨论问题,自然是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居多,要是观点都一致,这论坛也没有什么要谈的了。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争论中产生的。发现对方观点与自己不同时,首先认真看清楚对方想表达什么,如果对方表达不清楚,可以追问,让他说清楚。只有他说清楚,我看明白,这才可以讨论,否则各说各话,讨论也没有意义。


3,就本论坛来说,真正的反中医文章和发言者也有过,发言者来过一两个,被禁言了。反中医文章是转载的,前段时间有过几篇,我当时都指出来过。
大部分发言者都是为了探讨中医学术,关心中医发展。对中医有不同的理解,对中医发展有不同的设想,是应该鼓励的,这样才能活跃学术气氛,进而推动中医发展。有人发表一些与平时不同的观点,常被误会为“反中医”,建议大家不要老往反中医上想,如此草木皆兵,会不会让人觉得中医气虚呢?


再说,不管对中医学术如何评说,不管说的是对是错,想要“毁”中医,能毁得掉吗?
中医发展了两千多年了,攻击中医的古今都有,要能毁得掉,还能留在今天吗?
您提到我是老师,对我的教学提出批评,我不想说什么。只说一句,如果出了我这样的教师就能毁掉中医的话,这中医岂不是连纸老虎也算不上,咱们谁还学啊。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3 15:34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8-23 07:44 编辑

(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您写这句话的时候,后面有“不落实到脏腑辩证上不行”这句话吗?
自己表达概念不清不全,重要概念上有遗漏,还要指责别人理解有问题?首先应该检讨的是您自己表达不完整问题!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3 16:09
溪流 发表于 2016-8-23 15:34
(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您写这句话的时候,后面有“不落实到脏腑 ...

是我表达不清,,但我没有“指责别人理解有问题”啊?
你真的看出来我有指责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3 16:11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8-23 16:31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8-23 00:02
肾实热证
证名。肾经邪热炽盛所致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 ...

本证载与千金方,书上明确说是肾实。
有肾实一词,是否符合脏腑辨证的肾的实证,请您分析一下。


资料是很多的,您分析病机,看结论是不是肾实热证。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3 16:1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3 05:15
说来说去,无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还是离不开八纲。常言说:“纲举目张”,离开了八纲,就寸步难行!

八纲是各种辨证的抽象或者说综合,各种辨证方法,都有八纲的内容。把八纲与其他辨证并列,造成八纲是各种辨证方法之一的印象,就错了。
把八纲当成一种独立的辨证方法,是不能用来治杂病的,外感病也只能治简单一点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3 16:28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3 05:20
所谓“肝无虚症,肾无实证。”这个说法是非常片面的,并不是绝对正确。如果执迷于此,临床治病就会误入 ...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以后,大约到金元以后,基本都固定了,脏腑辨证是建立在脏腑学说基础上的。并与脏腑功能、特性对应,某证就是脏腑某功能受到影响,这个影响可能外来,也可能内生,但都是脏腑功能出现了问题,比如,脾的运化出现问题,会出现脾失健运证,寒热虚实各种,都是影响了运化。
其他脏腑病辨证也一样。


唯独肾特殊。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藏精就存在个精不足的情况,不管寒热,只要肾有病,就是精不足,没有精多了造成疾病的说法。肾的证也就只有虚证了。
如果要探讨肾的实证,就要从脏腑学说里探讨,看肾的哪些功能能改变,会形成实证。


脏腑学说、脏腑辨证的主体内容形成以后,此前一些辨证内容,比如隋唐时期的内容,大多被纳入其他脏腑辨证中了,给肾留下的只有虚证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3 17:01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08:28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 ...

        事实胜于雄辩!
        你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篡改中医理论,太狂了!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脾统血;肾藏精,主水……,你改为:心是神,脾是运化,肾是精……!结果是漏洞百出,洋相出尽!居然说出中医的血是由解剖生理学得出来的,中医理论中的血虚证与中医理论中的血无关这样的大笑话!心不主血脉,脾不统血,肾不主水……!!还是中医理论吗??

        难怪有人说:我现在明白中医为什么衰落了!就是你们这些人恣意篡改中医理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3 17:01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08:28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 ...

        事实胜于雄辩!
        你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篡改中医理论,太狂了!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脾统血;肾藏精,主水……,你改为:心是神,脾是运化,肾是精……!结果是漏洞百出,洋相出尽!居然说出中医的血是由解剖生理学得出来的,中医理论中的血虚证与中医理论中的血无关这样的大笑话!心不主血脉,脾不统血,肾不主水……!!还是中医理论吗??

        难怪有人说:我现在明白中医为什么衰落了!就是你们这些人恣意篡改中医理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23 18:47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16:28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 ...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以后,大约到金元以后,基本都固定了,脏腑辨证是建立在脏腑学说基础上的。并与脏腑功能、特性对应,某证就是脏腑某功能受到影响,这个影响可能外来,也可能内生,但都是脏腑功能出现了问题,比如,脾的运化出现问题,会出现脾失健运证,寒热虚实各种,都是影响了运化。
--------------------------------------
  李老师之论不敢苟同。八纲辨证是对六经辨证内容的概论,请读刘度舟伤寒临証指要。而脏腑辨证又是六经辨证的别称。《至真要大论》指出:“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其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是说脏腑病机即是六经病机,故“谨守病机,各司所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求之,虚者求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以此而论病机就是气机的顺逆,没有六经,何来气机?比如脾之运化,能离得六经?所以,中医没有独立的脏腑,脏腑各主一经,脏腑辨证,就是六经辨证。
  脏腑互为表里,表为阳,里为阴,表里相通,表热为实,里热为虚。你说脏腑辨证没有八纲吗?
  肾与膀胱相表里,西医的尿毒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另外少阴三急下不是实证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3 22:17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23 18:47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以后,大约到金元以后,基本都固定了,脏 ...

-------------
先把您提到的几个说法归总一下:
1,八纲辨证是对六经辨证内容的概论。-------同意。
2,脏腑辨证又是六经辨证的别称。---------不明白,您慢慢讲。因为脏腑辨证内容多,可以举例讲。
3,你说脏腑辨证没有八纲吗------------我没这样说。我说的是八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概括,或曰抽象。意思是,脏腑辨证包涵有八纲辨证。不知道与您的认识是否相同。


我的看法: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是两个不同角度的辨证方法或曰体系。如果您认为是一个意思,需要做大量的论述。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3 22:2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8-23 17:01
事实胜于雄辩!
        你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篡改中医理论,太狂了!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脾 ...

居然说出中医的血是由解剖生理学得出来的
------------------------------
您说说中医的血是哪里来的?
我的原话是:中医的血的认识,可以说是来源与“解剖”或“生理”,也就是说,中医对血的认识,与解剖学、生理学认识基本相同。
您要有本事批判,得拿出您的观点来。拿不出来,就悄悄看别人怎么说。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4 06:11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23 22:1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08:28
肾无实证的说法,由来已久,争议时有。
这里面有一个情况,或者说中医学的一个特点。中医学脏腑学说形成 ...

先生自己误解了,偏见了,还侃侃而谈,说的振振有词,真让人无奈。虚者正气虚,实者邪气实,肾脏和其他脏一样有虚症有实证。请深刻体会,仔细辨别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4 07:05
llyyjj 发表于 2016-8-23 14:23
居然说出中医的血是由解剖生理学得出来的
------------------------------
您说说中医的血是哪里来的? ...

         你把屠宰场的猪血,拿到你的中医基础解剖实验室,生理实验室,作出实验,拿出实验报告,证明中医的血,来源于解剖或者生理?
        敢问李老师,你们中医基础教研室,有没有中医解剖实验室,中医生理实验室??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11:05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4 06:11
先生自己误解了,偏见了,还侃侃而谈,说的振振有词,真让人无奈。虚者正气虚,实者邪气实,肾脏和其他脏 ...

肾无实证,这个说法不知道出自何时何处,我前面谈肾虚证,也不是以“肾无实证”当依据的。
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现在的辨证论治体系里,都是讲肾虚的,没有讲肾实的。这个现象从道理上讲,不合理。千总说“虚者正气虚,实者邪气实,肾脏和其他脏一样有虚症有实证”。您讲的这是正理,应该是这样,可是,现在就没有辨肾实证的,就是不按这个正理来,所以我想探讨这个问题。
关于精的内容,是我探讨肾无实证的一个想法,“肾无实证”一词不能当证据,是要探讨产生这个说法的原因。
楼主发本帖,要讨论八纲的,咱们有点跑题了,我另外发了帖讨论肾无实证,请千总过去指导。
这里咱们就不要打搅大家讨论八纲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4 15:52
llyyjj 发表于 2016-8-24 03:05
肾无实证,这个说法不知道出自何时何处,我前面谈肾虚证,也不是以“肾无实证”当依据的。
要探讨的主要 ...

错了就是错了!不要转移视线!不要狡辩
越描越黑!你自己篡改中医理论,肾是精,肾不主水了,尿把人憋死了,还说肾是精,没有实证!!!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4 19:43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24 11:46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24 03:05
肾无实证,这个说法不知道出自何时何处,我前面谈肾虚证,也不是以“肾无实证”当依据的。
要探讨的主要 ...

第四章中医肾病的常见症状及辨证论治

   中医肾病在临床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水肿、腰痛、血尿、癃闭、眩晕、关格等范畴,在临床上要加以鉴别。

肾脏病常见症状的概述及病因病机    表8
证型







水肿,是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浮肿。本证是肾脏疾病各个阶段出现的症状。
1.  风邪外袭  肺为水上之源,主表,外和皮毛,易受外邪侵袭,一旦风邪侵袭,导致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风邪劫水,风水相博,流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2.  风湿相博  湿热日久,或湿淤化热,中焦脾胃失其升降能力三焦壅滞,水道不通,发为水肿。
3.  疮毒内犯 诸痛疡疮皆属于火,疮毒内攻,津液气化失常,导致水液代谢受阻,亦形成水肿。
4.  饮食劳倦 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水湿停聚不行,横溢皮肤,导致水肿。
5.  房劳过度  生育不节,或劳倦久病伤及于肾,导致肾精亏耗,不能化气行水,膀胱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腰痛是指腰部或两侧疼痛而言,腰为肾之府,腰痛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可见于肾脏疾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腰部肌肉骨骼劳损及外伤等多种疾病。肾脏疾病常有腰痛的临床表现。
1.        感受寒湿  多在劳力汗出,湿衣裹身,当受风寒。或久卧寒冷湿地,或冒雨涉水,寒湿之邪入侵,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发为 腰痛。
2.        感受湿热  湿热之邪,或外受,或内生,蕴于腰府;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郁蒸,经脉受阻,发生腰痛。
3.        肾虚伤精  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劳过度,导致肾脏精血亏虚,无以濡养经脉而发生腰痛。
4.        气滞血淤 由于挫伤跌仆,以致损伤经脉气血,或因劳伤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淤,脉络阻塞不通,导致筋脉失养,而发生腰痛。











尿
血尿指小便混有血液,甚至血块,有肉眼血尿和现代医学的镜下血尿之分。本证是肾脏疾病常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常以慢性肾炎、急性肾炎、过敏性紫斑性肾炎、IgA肾病等经常出现的症状。






1.热迫膀胱 外邪侵入肌表,太阳受病,表邪化热,传经入里,热结膀胱,血络受伤而尿血;或邪入阳明,阳明经热,下迫膀胱而尿血。
2.火毒迫血  感受风热之邪,由表入里,侵犯营血,火毒内壅,迫血妄行。肾及膀胱之邪脉络受损,血溢水道而尿血。
3.心火内盛  情志内伤,耗伤心阴,心火独亢,热移小肠,迫血妄行而致血尿。
4.阴虚火妄  房劳过度,相火妄动,或因忧劳过度而伤肾阴,阴虚则热,肾与膀胱相表里,虚火灼伤肾及膀胱血络,则血随尿而出。
5.痨伤气阴 虚痨之病,以肺痨为主,最易传变它脏。痨伤于肾,损伤精血,耗散气阴,肾阴亏虚,阴虚火妄,迫血妄行而导致血尿。
6. 脾肾不固   思虑劳累,损伤心脾,或肾阳不足,脾阳失温,导致中气虚弱。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血无所主,导致血尿;或肾阳亏虚,导致下元亏虚,不能固摄,封藏失权,血液妄行,导致血尿。
7.气滞血淤   情志郁抑,或饮食不节,导致气机受阻,淤浊凝聚。若结于下焦,壅塞脉络,阻碍气机,久淤则破络血溢,血渗膀胱而尿血。









癃闭是指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不通为主要病症的临床表现;小便不利,点滴短少,病势较缓慢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为“闭”。本证可发生在肾脏疾病的各个临床阶段,尤其是急性肾炎的急性期和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
1.湿热蕴结  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肾热下移膀胱,膀胱湿热阻滞,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
2.肺热气壅  肺为水上之源,热壅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成癃闭。
3.脾气不升  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虚,脾虚导致清气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小便因而不利。
4.肾元亏损 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导致膀胱气化无权,而溺不得出。或因下焦积热,日久不愈,津液耗损,导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失权,而溺不得出;或因下焦积热,日久不愈,津液耗损导致肾阴不足而发生癃闭。
5.肝郁气滞  七情内伤,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及气化功能,导致水道的通调受阻,形成癃闭。
6.尿路阻塞 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小便难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闭。








淋证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脐中为特征。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及特点分为热淋、血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五种证型,其次还有冷淋、子淋和老淋之别。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常有以上五淋的特点,包括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和尿路结石。
1.膀胱湿热 感受外邪或因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其它脏腑传入膀胱。或小肠邪热、或心经火热炽盛,传于其腑,移入膀胱;或因下肢感受丹毒,壅塞脉络,颇及膀胱。湿热蕴结膀胱,小便灼热刺痛,即为热淋; 膀胱热盛,热伤阴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为血淋。
2.肝气郁结,血脉淤阻  情志不节,郁怒伤肝,肝失于疏泄,久则血失流畅,脉络淤阻,或气郁化火,气火淤于下焦,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气淋。
3.肾气亏虚  肾与膀胱相表里,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外邪易于侵入膀胱而致淋证,或房室不节淋证加重为劳淋;肾气亏虚,不能摄纳脂液,如尿如膏脂即为膏淋。
4.脾气亏乏 多因过食肥甘,煎炒烹炸酒热之品,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湿热流注膀胱。由于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贮藏之所,气化水始能出,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发为淋证。湿热蕴久,煎熬水液,尿液凝结日久积累,聚为石淋;若湿热稽留,阻滞脉络,脂液不循常道,与尿液混合,则为膏淋。













小便不通名曰关;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名曰关格。关格是由脾阳亏损,肾阳虚微,阳不化水,水浊逗留壅盛三焦,气化功能不得升降所致。现代医学虽然没有关格的病名,根据临床特点和表现应该归属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范畴。
1.脾阳虚衰,肾阳衰微 长期慢性肾脏病变,肾阳亏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熙脾阳,可导致脾阳更虚。脾肾阳虚,气不化水,阳不化浊,使水湿之邪更甚,进一步的更加速损伤阳气。疾病发展到最后,往往阳损及阴,真阴败竭,阴阳离绝。
2.浊邪壅盛,三焦不行  邪浊的产生,虽然和肺、脾、肾三脏有关,而与脾阳亏损,肾阳衰微更有密切相关。当邪浊产生之后,又可侵犯心、肝、脾、肺肾五脏,其中湿困中焦最先出现,因脾阳不振,则阳不化湿;而脾气或脾阳亏损,湿浊之邪最易侵犯脾胃。
3.湿浊病邪侵犯上焦肺,因脾胃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阳亏虚,湿浊内生困于脾,脾不散津,津凝为浊,上贮于肺,使痰浊壅肺。同时痰浊也可蒙蔽心窍,
4.湿热痰浊日久,痰蕴化热,痰热内陷心包,甚至发生到心阳欲脱,阴阳离绝。
5.痰浊之邪疾侵犯下焦肝肾,因阳损及阴,阴分耗亏,虚风内动,最后产生肝肾衰竭,阴阳离绝。

第一节         水肿的辨证论治水肿的辨证论治表             表9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药
临证加减


风水相博
眼睑浮肿,继则头面,四肢全身浮肿,来势迅速。兼有恶风发热,肢体酸痛,小便不利、咳喘、咽喉肿痛,舌苔薄白,脉浮数。
祛风行水
越婢加术汤加减
表邪不解加羌活、防风;咳喘加杏仁、前胡;浮肿甚加桑白皮、葶苈子;咽痛加牛蒡子、射干。





水湿侵渍
肢体浮肿,按之凹陷,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泛恶,舌苔白腻,脉濡数。
通阳利水
五苓散和五皮饮
上半身肿加麻黄、杏仁;下半身肿加厚扑、防己、椒目;阳虚加附子、干姜。

湿毒侵淫
身发疮疡,甚则溃烂(包括皮肤、牙龈、化脓性扁桃体炎、粘膜感染)眼睑浮肿,漫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味消毒饮
皮肤糜烂渗出加苦参、土茯苓;红肿加赤芍、丹皮;大便不通加大黄、石膏;瘙痒加白藓皮、地肤子、蛇床子。

湿热壅盛
全身浮肿,皮肤光亮,胸脘腹满,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而数。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腹满不减大便秘结可合用己椒苈黄丸;胸水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脾阳虚弱
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满,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沉弱。
温运脾阳化气利湿
实脾饮加减
水湿过重加桂枝、猪苓、泽泻;便溏加党参、白术、浮肿甚加车前子、猪苓。
肾阳衰微
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腰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畏寒神疲,面色晦暗,舌质胖淡,脉沉细。
温肾利水
真武汤加减
虚寒甚加肉桂、巴戟天、葫芦巴;自汗喘息加人参、蛤蚧、五味子、牡蛎。
肾阴亏虚
水肿日久,反复发作,神疲乏力,腰酸遗精,口干烦躁,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补肾利水消肿
知柏地黄汤加减
肾精不足加龟版、鹿角胶;阴虚阳亢加龙骨、牡蛎、血淤加益母草、泽兰叶、赤芍、川芎。

第二节         腰痛的辨证论治

腰痛的辨证施治表 10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证加减
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渐渐加重,虽然卧床休息亦不减轻,每逢阴雨寒湿之气疼痛剧增,舌苔白腻,脉沉。
散寒祛风温经通络
独活寄生汤加减
偏于寒加附子、肉桂;偏于湿加苍术、薏米;年老肾弱加吐丝子、补骨脂。
湿热腰痛
腰膝疼痛,痛处伴有灼热感,口苦而干,烦热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疏经活络
加减二妙散加味
膀胱湿热加泽泻、车前子、栀子、竹叶;血尿加白茅根、茜草、灯芯草、荷叶。
瘀血腰痛
腰痛如刺如锥,或疼痛如折,痛有定处,轻则仰俯不便,重者因痛而不能转侧,疼痛拒按,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细涩。
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身痛逐淤汤加减
外伤加乳香、大黄、青皮;兼有风湿加独活、狗脊、川断续;血尿加白茅根、茜草、丹皮、小蓟。

肾虚腰痛
腰部疼痛酸软,绵绵不已,喜捶喜按,腰膝无力,劳后尤甚,卧则减轻,偏于阳虚者面色恍白,怕冷,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偏于阳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
偏于阳虚补肾助阳偏于阴虚滋阴补肾
偏于阳虚用右归丸偏于阴虚用左归丸
阴虚内热加知母、黄柏;房劳过度加河车大造丸、鹿茸、淫阳霍;腰痛日久偏于阳虚加青蛾丸、巴戟天、肉苁蓉;蛋白尿加生黄芪、党参、车前子;血尿加山萸肉、白茅根、小蓟、仙鹤草。
第三节         血尿的辨证论治

血尿的辨证施治表          表11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证加减

热迫膀胱
初见恶寒发热,骨节酸痛,口渴喜饮,少腹胀痛,腰膝酸软,小便带血血色鲜红,或镜下血尿,舌红苔黄,脉数。
清热利水凉血止血
导赤散加味
恶寒表证未解加双花、连翘;血尿加小蓟、血余炭;下焦湿热加黄柏、知母;便秘加大黄、瓜蒌。

火毒迫血
初见恶寒发热,继则高热,口渴欲饮,头昏头痛,骨节酸痛,烦躁口干,神疲乏力,尿血色鲜红,并可兼见衄血、便血、皮肤有淤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黄连解毒汤加味
血尿加小蓟、藕节、牡丹皮;口干加石斛、玄参;火毒内盛加双花、连翘;心烦加白茅根,竹叶、灯芯草。
心火内盛
小便赤热,尿中带血,血色鲜红,心烦,夜寐不安,口渴而苦,面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脉数。
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血尿甚加鹿衔草、旱莲草、琥珀;心烦少寐加川黄连、麦冬、莲子芯、夜交藤;遗精加金樱子、芡实。
阴虚火妄
小便赤色带血,头晕目眩,口渴欲饮,耳鸣心悸,神疲易怒,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大补阴丸和阿胶汤加减
出血甚者加旱莲草、小蓟、白茅根;低热加地骨皮、鳖甲、青蒿;少寐加夜交藤、远志、酸枣仁。
痨伤气阴
小便频急,血尿,血色鲜红,腰脊酸软,或兼见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神疲乏力,面色潮红或萎黄,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生脉饮和车前草汤加减
低热加银柴胡、鳖甲、知母;盗汗加浮小麦、五味子;肾精亏虚加龟版、鳖甲、杜仲、冬虫夏草、紫河车;肺结核可加用月华丸。

脾肾不固
久病血尿,血色淡红,面色苍白,精神困顿,体倦少食,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膝酸软,或衄血、便血,皮肤紫斑,舌质淡,脉细数。
补益脾肾益气摄血
补中益气汤加减
血尿反复加阿胶、仙鹤草、小蓟、旱莲草、三七;肾气不足封藏失权所至血尿用无比山药丸。

气滞血淤
尿血,血色暗淡,少腹刺痛拒按,有时低热,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苔薄白,脉细涩或沉细。
行气化淤养血止血
茜根散合蒲黄散加减
久病血尿可加三七粉、琥珀粉;少腹有痞块加牡蛎、夏枯草、丹参、莪术。

第四节  癃闭的辨证论治

癃闭的辨证施治表       表12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证加减










中气下陷
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出不得出,或尿量少而不畅,精神疲惫,食欲不振,气短而语声低细,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
生清降浊化气行水
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虚重加生黄芪、党参;尿少加车前子,益母草、石苇;食欲不佳加鸡内金、焦三仙。
肾阳衰惫
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肾气祛弱,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尺弱。
温阳益气补肾利水
济生肾气丸加减
年老体弱加鹿茸、巴戟天;无尿温脾汤加益母草、六月雪、鹿衔草。
肾阴亏虚
时欲小便而不得溺,咽干口燥,心烦,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滋补肾阴
六味地黄丸加减
下焦有热加知母、黄柏;气短汗出加麦冬、五味子;头晕加菊花、苦丁茶、双钩藤。




膀胱实热
小便点滴不通,量少而灼热,小腹胀满,口苦而粘腻,口渴而不欲饮,或大便不畅粘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利湿热
八正散加减
心火妄加竹叶、灯芯草、莲子芯;湿热重用黄连温胆汤加车前子、白茅根。
肺热壅盛
小便点滴不爽,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呼吸短促,或有咳嗽,舌苔薄黄,舌红脉弦数。
清理肺热利水道
清肺饮加减
心火旺盛可加黄连、莲子芯、灯芯草;舌红少津加沙参、白茅根;便秘加大黄、杏仁。
肝郁气滞
情志郁抑,烦躁善怒,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胁腹胀满,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数。
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沉香散加减
气郁化火加龙胆草、山栀子;心烦加栀子、竹叶;小便不通加金钱草、车前子。
尿路阻塞
小便点滴而下,尿如细线,排出无力,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细涩。
行淤散结通利水道
抵挡汤加减
气血虚加黄芪、党参、当归;尿路结石加金钱草、冬葵子;血尿加三七、琥珀。
第五节      淋证的辨证论治

淋证的辨证施治表       表13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床加减


热淋
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 ,或腰痛拒按,或口苦恶心呕吐,兼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八正散加减
热盛大便秘结加大黄、瓜蒌仁、枳实;小腹坠胀加川楝子、乌药;膀胱湿热毒甚加金银藤、紫花地丁、蒲公英。


血淋
尿色赤红,夹有紫暗血块,溲频短急,灼热痛剧,滞涩不利,甚则尿道满急疼痛,牵引脐腹。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病势较重加黄芩、白茅根;便秘加枳实、大黄;瘀血加三七、琥珀、川牛膝。





小便滞涩,淋沥不畅,余沥难尽,甚则胀痛难忍,脉沉、弦。
理气通淋
沉香散加减
气滞较重加木香、青皮、乌药;刺痛血淤加川牛膝、红花、赤芍;

虚证
尿频溲清,滞涩不尽,小腹坠胀,空痛喜按,不耐劳淋,面色咣白,少气懒言,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虚证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汤加减
畏寒加附子、干姜;少气加人参、黄芪、当归;小腹胀痛加王不留行、乌药。



石淋
尿中夹有砂石,小便滞涩不畅;或尿不能出,紧迫难忍,痛引少腹,或尿时中断;或腰痛如绞,牵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数。
利尿通淋排石
石苇散加减
腰痛如绞加甘草、芍药、枳壳;尿有结石重用金钱草、海金砂、牛膝;气虚重用生黄芪、木香;血淤加益母草、赤芍、红花。


膏淋
小便浑浊不清,呈乳糜色,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凝块,或夹血液,尿时不畅,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腻。
清热除湿分清泌浊
程氏萆解分清饮
小便赤热加龙胆草、木通、栀子;腹胀尿涩不畅加乌药、益智仁;小便血尿加小蓟、藕节、白茅根。






肾劳
阳虚病程较长,缠绵不断,小便频数,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补肾通淋
六味地黄丸加减
阴虚火妄加知母、黄柏;腰痛加川断续、狗脊、寄生;湿热未尽加车前草,茯苓、猪苓;阳虚加附子、肉桂。

脾劳
迂劳则发,小腹坠胀,迫注肛门,便意不尽,小便点滴而出,精神困惫,少气懒言,脉细苔薄白。
补中升陷
补中益气汤加减
小便色黄加麦冬、五味子;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尿如膏脂加芡实、萆解、鸡内金。

心劳
可因思虑劳累而加重,伴有小便滞涩,尿意不尽,小腹微胀,心悸气短,困倦乏力,口干舌燥,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益气养阴交通心肾
清心莲子饮
有热加柴胡、黄芩;小肠有热加导赤散。

第六节   关格的辨证论治

关格的辨证论治表         表14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床加减
脾阳虚寒
少气乏力,面色无华,唇甲苍白,形寒腹胀,晨起面部及眼睑浮肿,午后脚肿明显,纳食不香,泛恶,呕吐频频,尿量减少或浮肿,舌淡苔薄,脉濡数。
健脾温中
理中汤加减
脾胃虚弱者可选用小建中汤;脾阳虚泛恶可用理中化痰汤。
肾阳虚弱
神疲腰酸,面色恍白,四肢不温,足跟疼痛,腰以下浮肿,甚至全身浮肿,不思饮食,泛恶,呕吐,少尿或无尿,有时小便清长有泡沫,脉沉细,苔薄质淡。
温肾益肾
济生肾气丸加减
浮肿加生黄芪、益母草、鹿衔草;便秘加大黄、瓜蒌仁;肾功能不全加六月雪、泽兰叶;不思饮食加鸡内金、枳实、白蔻仁。
浊邪侵犯上焦
痰浊壅肺
咳嗽气急,痰声漉漉,呼吸低微,或出现呼吸缓慢或深大;或形寒肢冷,汗出不止,肌肤甲错,皱瘪凹陷。脉沉细而数。
健脾化湿温化痰饮
苓桂术甘汤加减
风寒客表可用小青龙汤加减;肺热较重加桑白皮、地骨皮;形寒肢冷,汗出不止可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
邪陷心包
神志昏迷不醒,烦躁不安,谵语,鼻衄;或心悸,胸闷,气急不能卧,形寒肢冷,汗出如雨,昏迷甚则惊厥,尿闭。脉微欲绝。
宣利气机开窍醒神
苏合香丸化裁
痰浊化热,热入营血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昏迷不醒可用安宫牛黄丸灌服。


浊邪侵犯中焦

邪浊困脾
神疲乏力,四肢困重无力,面色无华,恶心呕吐,厌食腹胀,或腹中有痞块,口腻而甜。舌苔厚腻,舌质色淡肥胖有齿痕,脉沉细。
温阳健脾行气化浊
实脾饮加减
腹胀加大腹皮、木香、枳壳;腹中有痞块加三棱、莪术;湿重加霍香、竹茹。
邪浊犯胃
恶心干呕,纳呆腹胀,便秘不通,舌苔黄腻或干燥,脉细数或弦数。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加减
呕吐频频可用吴茱萸汤加减;便秘加大黄、杏仁。
浊邪侵犯下焦
肝风内动
尿闭,手足颤抖,头痛,牙龈红肿,口干而糜,皮肤瘙痒,甚则抽搐,或烦躁不安,或狂躁。舌干无苔,或黄厚无津,脉弦细数。
平肝潜阳熄风
镇肝熄风汤加减
抽搐不止用大定风珠汤加减。
命门火衰
无尿或少尿,全身浮肿,气急不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有尿味而咸,舌苔黑或,舌淡白如玉,脉沉细微绝。
温补命门之阳
参附汤加减
病情稳定用地黄饮子加减。

谢谢李老师回复,以上是我复制的关于肾病的的辩证,是不是其中虚实皆有。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17:5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8-24 15:52
错了就是错了!不要转移视线!不要狡辩
越描越黑!你自己篡改中医理论,肾是精,肾不主水了,尿把人憋死 ...

肾是精,肾不主水了,尿把人憋死了,还说肾是精,没有实证!!!
-----------------------------------------
谁说肾不主水了?您学会造谣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5 22:09
llyyjj 发表于 2016-8-25 09:55
肾是精,肾不主水了,尿把人憋死了,还说肾是精,没有实证!!!
------------------------------------ ...

   你自己说说,“肾主水”是不是“肾是水”???肾是精,肾是水!到底肾是什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23:3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8-25 22:09
你自己说说,“肾主水”是不是“肾是水”???肾是精,肾是水!到底肾是什么???

“肾主水”是不是“肾是水”?
------------------------------------
我连肾主水是什么意思也没弄清楚,不知道肾是不是水。
肾主精我懂,推论结果是:肾就是精。
是不是水,得把肾主水弄明白。
这些说起来比较复杂,您的弄不明白的,还是歇歇吧。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8-26 11:10
llyyjj 发表于 2016-8-25 23:30
“肾主水”是不是“肾是水”?
------------------------------------
我连肾主水是什么意思也没弄清楚 ...

“主水”是指在五行之“水”环节上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6 18:00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8-26 07:10
“主水”是指在五行之“水”环节上起到重要作用。

        肾主水,是指肾脏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到调节水分的作用:
        水分过多时,能增加肾的血流量,并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将过多水分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缺水时,能减少肾的血流量,并加强肾小管重吸收,以便保存水分,加大水分的再利用率。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6 18:0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8-26 14:33 编辑

        所谓肾只虚无实,说明肾的生理特点及其在治疗方面应注重保护肾精阴阳的重要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6 18:0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8-26 15:56 编辑

       根据人体素质“阴脏、阳脏、平脏”的不同情况而论,当发生疾病时,往往随体质不同而出现“热化”、“寒化”的差别。而在平脏体质人群的疾病中,也或大或小地出现偏于热、偏于寒的情况,真正阴阳绝对平衡的人很少见。

       因此,在不同体质人群的疾病中,要么偏于阳,要么偏于阴,而真正分不出阴阳寒热的,也是少之又少。
疾病前期其性质大都清楚,自不用解释。即使疾病后期的阴阳俱虚之时,也有偏于阴更虚或偏于阳更虚的细微差别。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6 18:45
llyyjj 发表于 2016-8-21 20:12
八纲被称为纲,就说大略,主体的意思,不是细分,不是具体某人某病某阶段的具体病情分析,有中间证是必须的 ...

        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通过后面的补充帖子,我看明白了。

        李老师的意思是,对内伤杂病,直接单纯用八纲指导治疗不行。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6 19:54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8-26 08:48
李教授太牛了,肾主精怎么成了肾就是精?你的文言文知识等于零,非常丢人,看来你也是大学毕业生混混。

我混文凭的时候,你还上小学呢。我怎么混的,教教你好不好?
去年你发出来你的按摩证书,大家有怀疑,就我支持你,替你辩护,忘了你查查去,人家怀疑你的技能时,我常夸奖你。今天却无缘无故攻击我,你是“白眼狼”吗?一点交情也不够啊!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6 19:57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8-26 11:10
“主水”是指在五行之“水”环节上起到重要作用。

黄先生的意思是,这里的水,是五行的水。
这是一个观点,欢迎黄先生到我那个帖里讨论。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699&extra=page%3D1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6 19:5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8-26 18:45
用八纲直接指导治疗,可能外感病还可以,内伤杂病肯定不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李老师的意思是,对内伤杂病,直接单纯用八纲指导治疗不行。

-----------------------------------------------
就这么一句话。人家没认真看,惹下的麻烦现在还没完。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6 20:43
llyyjj 发表于 2016-8-26 15:54
我混文凭的时候,你还上小学呢。我怎么混的,教教你好不好?
去年你发出来你的按摩证书,大家有怀疑,就 ...

小懂,是个好会员——论坛上的活宝嘛。
——不涉其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6 20:4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8-26 16:58 编辑

六经辨证,是否应该称之为六病辨证,暂且不谈。

但六经辨证尽管可以用于符合条件的内伤杂病,其主要的还是应用于外感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6 20:5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8-26 16:5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26 15:58
李老师的意思是,对内伤杂病,直接单纯用八纲指导治疗不行。

--------------------------------------

就这么一句话。人家没认真看,惹下的麻烦现在还没完。

       一个废除五行观点,让装神弄鬼者没有了市场,那当然不高兴了。要不,人家那就可以任意地显摆。——可以吹到天上,可以钻进地下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7 06:5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8-26 12:50
一个废除五行观点,让装神弄鬼者没有了市场,那当然不高兴了。要不,人家那就可以任意地显摆。— ...

有些人,自己是中国人,却一心崇洋媚外,瞧不起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不但不学习和继承,还总要横挑鼻子竖挑眼。这种人,身在中国,心向洋人。

阴阳五行学说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是东方的学术结晶,连曰本韩国都很尊重,而有些中国人却要嗤之以鼻,以显示自己是多么另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7 07:5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8-27 04:13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7 02:50
有些人,自己是中国人,却一心崇洋媚外,瞧不起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不但不学习和继承,还总要横挑鼻子 ...

有些人,自己是中国人,却一心崇洋媚外,瞧不起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不但不学习和继承,还总要横挑鼻子竖挑眼。这种人,身在中国,心向洋人。

阴阳五行学说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是东方的学术结晶,连曰本韩国都很尊重,而有些中国人却要嗤之以鼻,以显示自己是多么另类!

——————————————————————————————————————————

       谢谢老先生的教诲!

       科学是用来造福人类的,不是用来搞斗争的。只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知识,无论哪个民族用了都有好处;反之,只要是无益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东东,无论哪个民族用了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理性的人,对于科学的是非问题,从来不分国界,从来就不是先戴上有色眼镜再去分析。


       人类就只有一个地球。全世界人民要共同维护好地球这个人类共有的家园。中华民族仅仅是地球村的一员,只有与其他地球村的村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才会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虚心向其他民族学习,也是中华民族只所以屹立在世界的根本原因。

       由上可知,那些动辄挥舞政治大棒干预学术者,要么,就是不理性,要么,就是根本没弄明白。

       五行学说有用与否,只能用临床事实说话。中医们离开了五行学说照样能治病,而且更简单、明了、精确,那么,这个五行学说留之何用?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